校对试卷课教学目标(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9-2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阅读课教学目标

快乐阅读放飞梦想阅读指导教学设计

阅读课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夏洛的网》一书的兴趣。

2、以阅读《夏洛的网》为例,渗透阅读整本书的一些方法;

3、初步感知夏洛与威尔伯之间真挚的友情,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故事不是目的,还应从书中获得心灵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营造阅读氛围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说只要你爱读书,不需要拥有千里眼顺风耳也可以知道世界各地的新奇故事,不需要拥有机器猫的时光隧道机也可以了解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今天的这节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一本好书,想和大家共同阅读。让我们大声读出这本书的题目《夏洛的网》。

2、了解作者怀特及其创作的作品角色。

读一本好书,首先得记住作者的名字,这也是对他劳动成果的尊重。 E·B·怀特(1899—1985),美国著名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他一生创作了三部童话,最受欢迎的是《夏洛的网》,除此之外,还有两部——(出示封面)《精灵鼠小弟》《吹小号的天鹅》,这三本书号称二十世纪拥有读者最多的童话书。

二、渗透方法,了解封面、人物表与梗概

这究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让我们赶快来揭开这本书的神秘面纱吧?

(一)、指导看封面

1、拿到一本书,不要急着翻里面的内容看,我们首先要看的是什么?(封面)

是的,封面好似书的眼睛,所以阅读一本书,我们最初是应当从封面开始的。

2、我想这个封面上最显眼的莫过于这本书的书名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的题目吧!猜猜,谁会是我们这个故事的主角呢?

3、小结:夏洛就是一只蜘蛛,这是一个有关蜘蛛和小猪的故事。小猪的名字叫威尔伯。

(二)、学读“人物表”

1、老师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记不清里面的人物,经常张冠李戴,后来发现记人物原来有秘决,你知道吗?

(书的前面有人物表)

2、这个故事比较长,我们在读的时候,可以先记一记人物名字。我用了这种方法,在读第二遍时,思路清晰了很多。请你来看看这张人物表,看谁眼睛最尖还能发现其他的秘密。

作者为什么要加粗呢?(因为这三个是最主要的人物。)

(三)、了解故事梗概

1、了解简介的位置。

我们如何能够用最短的时间知道它的主要内容呢?你有好办法吗? (封底,前言)

先读简介,这是一个很不错的读书方法。简介对于读者来说,如同畅游书海的指南针,能带领我们更快地了解这本书。简介一般在哪里呢?(它一般在封

3、当我们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无法完整的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通常还会选择一些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读,从哪里选择呢——目录。目录就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相当于文章的小题目,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

现在你知道这本书都写了些什么?

4、小结:看封面、目录、前言和后记,是我们初次接触一本书时,常用的一种略读的读书方法。

三、赏析人物形象,精读精彩片段

(一)我们阅读一本书时,只了解了故事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细细的品味书中的语言,还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特别是书中的人物,总能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感动,这就是精读赏析。接下来让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个好听的故事。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1、出示 插图一(夺斧) 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是不是这样呢?

2、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呢?(重点讲解:落脚猪、生死攸关)

3、你觉得弗恩说这段话时是怎样的心情,从哪个词语中看出来的?

4、为什么弗恩明明知道这是有缺陷的生命,明明知道这落脚的猪不容易养活还要拯救他呢?你觉得弗恩说得有没有道理?追问:你觉得弗恩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善良)

小结:每个生命,都是上苍的恩赐,不论美丑好坏,不论贫*贵富,每个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权利,因此我们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二)、走进夏洛

1、转折

快乐的时光却是短暂的,两个月大的威尔伯,被迫被送到了朱克曼家的谷仓,他想和母鹅做朋友,可是母鹅要孵蛋;他想和小羊羔做朋友,小羊羔却告诉他,猪的价值比零还要小;就连那只不招人喜欢的老鼠坦普尔顿也不跟他玩。我们的威尔伯很——(孤独,不开心……)

2、就在这时,从黑暗的谷仓中传来一个很细很好听的声音。(出示文字)

3、这么细小的声音,是谁在说话呢?根据人物表,谁来猜一猜。

当威尔伯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

让我们再来听听夏洛那充满友爱的带着同情之心的温馨而又亲切的声音

4、夏洛是这么说得,也是这么做的。 你从这三句话里体会到了什么?

小结:这是朋友间友情的宣言,这是朋友间忠诚的宣誓!

5、夏洛为什么会这样说?他怎样想的?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一读夏洛的心声。

“你为什么要为我做这一切呢?” 相机提问引导:

在一只普通蜘蛛的眼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夏洛认为呢? 夏洛做了什么有意义的事?

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在哪里?

6、师生共读离别对话,感受夏洛和威尔伯的深情。男女生对话读 师引申:从夏洛的话里,我们知道夏洛对生命意义的诠释,看着这个朝夕相处的朋友在自己的帮助下赢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夏洛的内心得到了无限慰藉。生命不是平淡地活着,或者自然地离去,而是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使自己的人生多一些爱的温暖和友情的快乐。一只小小的蜘蛛内心世界又是多么的广阔!

小结:“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多么富有哲理的语言,一只弱小的蜘蛛尚且具有如此高尚的人生观,何况我们人呢?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话,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有意义吧!

7、正因为夏洛是这样想的,所以夏洛说:……

8、夏洛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它永远留在威尔伯的心里,也永远留在我们大家的心中。正如书的结尾所说: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友情、爱心、忠诚、责任、生命的延续,这些都温暖着我们的心。记住:这是阅读带给我们的美好!

六、回顾方法总结提升 最后老师还想告诉大家的是,

我们阅读一本书,了解故事内容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还应有心灵的收获。 小猪威尔伯是一只怎样的小猪,到底值不值得夏洛为他这样做?在威尔伯遇到危险时,还有谁帮助过它?为什么惟独夏洛在威尔伯的心中有如此重要的位置?一只渺小的蜘蛛,是怎样拯救小猪威尔伯的?

只要你们能运用今天学的读书方法,这一切的谜团,同学们一定能从书中找到答案。赶快读读这本书吧!

板书设计: 夏洛的网 看封面 提问题 略读 人物表 感情朗读 目录 精读 品味语言 简介 悟感受

第2篇:陶艺课教学目标(材料)

——————————————————————————————

教学目标 教学理念

——————————————————————————————

1、选 题:

《陶艺》是(苏教版)九个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教科书第十一册第21至23课的内容。

2、教学理念

● 了解各地民情风俗、传统节日与生活的关联性,使其更能用心用情关怀乡土的习俗、信仰,进而知乡爱乡。

● 通过对传统艺术的认知与学习,了解传统艺术所包涵的內容及其历史背景与用处,藉此引发对传统艺术学习的热爱。

● 在由捏塑的过程中,体会双手的细部动作,感受接触大地之土,藉以了解手脑並用的乐趣。

● 以陶艺立体表现的方法呈现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 能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差异点,以艺术为生活服务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3、学科领域

艺术与人文、社会、语文、综合活动

4、授课时数

4节 / 45 分钟

5、适用对象:

中小学生。

6、教学目标:

总目标:

教学设计 评价方式

总 目 标 补充资料

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学习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泥条成型的方法,并通过以后几课时的学习掌握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方法,能根据陶艺不同的制作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小型的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艺术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分段目标:

● 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 学生能收集到陶艺的文字、图片或网络资料。

● 学生能收集到各种简易制作陶艺的工具。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艺术形式和基本特点。

● 学生能够了解陶艺的历史和价值,理解传统陶艺和现代陶艺的区别与联系。

● 学生能够愉快玩泥土。

● 学生能理解并熟悉陶艺的制作流程,掌握陶艺的制作方法。

● 学生能欣赏并理解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的艺术作品,明确其实用价值。

● 学生能利用泥条成型法、泥板成型和徒手捏制等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陶艺的装饰技巧。

● 学生能欣赏同学的陶艺作品。

● 学生能了解利用陶土工具镂空的方法和意义。

● 学生能了解阴干、素烧与釉烧的意义。

● 学生能正确使用水粉工具。

● 学生能利用广告颜料上色,能调配出浓度高水份少的颜色。

● 学生能于陶艺作品表面均匀上色。

● 学生能在彩色陶艺表面均匀喷上透明漆。

能力目标:

★ 艺术与人文

● 探讨各种不同的艺术创作方式,了解他人的作品,培养自我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 构思表现的主題与內容,选择的材料与表现技法,完成有感情、经验与思想的作品。

● 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展现自己的特才,并自我评析。

● 在艺术活动中,表现积极合作态度,并表达自己的才艺与潜能。

● 通过艺术集体创作的方式,表达对社会、自然环境的尊重、关怀与爱护。

● 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的方式,辨认自然物、人造物与艺术品的美感特征与视觉要素。

● 认识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反思环境对艺术表现的影响。

● 参与艺术活动,养成专注聆听的习惯,并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 以正确的观念与态度,欣赏各类的艺术展演活动。

● 参与艺术活动,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的文化特质。

★ 社

● 了解各地陶艺的形成背景及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意义。

● 探讨中国文化的內涵与渊源。

● 描述人类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陶艺的形式,并举例说明人类如何利用各种艺术形式,进行美感的欣赏、沟通与表达。

● 察觉並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

●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事物和表达的方式,並能欣赏文化的多样性。

★ 语

● 能培养良好的聆听的态度和习惯。

● 能确实把握聆听的方法。

● 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 能表现良好的言谈。

★ 綜合活动

● 举例说明自己分享在团体中与他人相处的经验。

● 认识不同的文化,並分享自己对多元文化的体验。

● 了解自己在家庭、社会、环境的关系,並能说出自己的角色。

7、教学资源

● 陶艺网络资源

● 陶土两包

● 陶艺工具

● 广告颜料

● 水粉用具(水粉笔、调色盘)

● 油漆

● 釉彩(参考)

● 电窑(参考)

8、教学设计:

本网站分为主页、陶艺概况、陶艺教室和陶艺博物馆四部分。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地降低了,创作已经不是陶艺家的专利。从欣赏的角度来说,小到一只随意捏制的碗、动物塑像,大到装水的大瓮、陶艺壁画,只要赏心悦目,无不视为一件陶艺的艺术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玩泥”是小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但在这么简单的活动却启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了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如果给孩子们正确的方法引导,开拓他们的眼界,他们的路会走得更好。正鉴于此,结合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开发网络教学的资源,旨在通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应用”的“网络五段式”操作程序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在素质教学中的作用,使学生能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去摄取信息,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到陶艺的相关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历史、文化、科技、工艺艺术、艺术创作和人文等学科的知识,中小学地理、历史、自然、语文、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可使用本网站,体现了专题学习网站学科的整合性和通用性。

(1) 设 疑

本网站从陶艺是什么、陶艺与文化这两点展开。主要依据大纲要求,学习内容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领略神秘的原始陶器、宏伟的兵马俑、绚丽的唐三彩、高贵的白瓷、典雅的青花瓷、丰富的彩绘瓷和充满时代感的现代陶艺作品。版面设计美观、典雅、合理,重点突出,使学生感知到了陶艺的艺术美和实用美,体会到陶艺的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通过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浏览和学习,可以掌握课前预习的主要内容。推荐一个资料丰富、设计美观的有关网页,培养了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

(2) 搜 索

这部分的内容是陶艺教学内容的延续和补充,也是陶艺相关扩展知识资源展示,主要从教学需求的角度出发。它既包含了大纲中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陶艺造型的基本技巧,又补充了陶艺相关的制作技巧。学生可以通过参观和学习各个展室,以对陶艺的制作有系统的了解。陶艺佳作厅通过大量的图片,让学生从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造型技巧佳作中受到启发,从而更好地进行课堂作业的创作,还为学生想了解宜兴紫砂壶和景德镇瓷器的知识进行知识扩展和作品欣赏。如果想更进一步地多了解一些陶艺的知识和动态,陶艺资源厅提供了丰富的网上资源以就能满足求同学们的知欲强。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网上的陶艺作品佳作,就相关首页的提问进行网上搜索,寻求答案,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和多途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讨 论

这部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为学生提供了以小学美术大纲中必须使学生掌握的泥条盘制法、泥板成型法、徒手捏制法这三大陶艺的造型方法的相关知识和图片,包括目标要求、预习指导、内容讲解、作业练习四块内容。学生在欣赏和学习相关的知识的同时,并可跳转至陶艺博物馆的佳作厅浏览各类造型方法制作的优秀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在这里可以就同一主题进行学习讨论,就同一作品发表自己的理解看法,或帮助同学解决问题。

(4) 引 导

学生的利用网络学习时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浏览网站上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解决教学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有目的地、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在讨论中引导学生,得出认识上的共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热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应 用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应用,在经过“设疑--搜索--讨论--引导”的阶段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后,教师应培养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练习的作品中,使学生要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练习陶艺作品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能将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到自己的练习和创作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9、评价方式

● 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 作品是否符合?【外观是否完整】【有自己的见解】【作品有创意】【响声】【上色均匀程度】

● 学习单的內容充实与否及內容是否正确?

● 对问题和作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 上课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

10、补充资料

1、延伸活动

● 配合社会课调查艺术表演的项目,以了解传统民间的艺术,也可分組深入研究。

● 配合自然课陶与瓷的课程,了解陶与瓷的区别与特点。

2、学习单

陶土的三部曲

3、参考书目

● 《陶艺教室》 王奇、张温帙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

● 《陶艺技法》 关涛著 辽宁画报出版社

● 《向名师学陶艺》 胡小军著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 《艺术陶瓷》 朱国荣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第3篇:小学美术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表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2、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3、培养良好的绘画习惯。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悉常用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体验画的乐趣。 难点:学生大胆自由的表现。 教学具准备:

各类彩色笔、各类质地的绘画用纸、教学范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准备绘画工具,规范绘画习惯。

二、导入新课

1、学生上台介绍自己所带的各类彩笔,当当小老师,教教我们怎么用?

2、揭示课题

三、欣赏感知

1、教师出示各类的范画作品,让学生欣赏, 1) 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 2) 他们画了什么?象什么? 3) 他用了什么彩笔? 4) 猜猜是怎么画的? 5) 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挂在哪比较好?为什么?

2、看看他们的用纸,有什么不同?

1) 教师出示各种质地的绘画用纸,让学生摸一摸,感受一下纸的质感。

2)分组挑选喜欢的纸,猜想会有怎样的效果? 3)尝试练习: 合作小组一起画一画。

3、交流体会,相互欣赏

四、学生作业

以合作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大胆的画画。(室内、市外均可)。

五、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学生正确用笔。

2、鼓励胆小的学生大胆的绘画。

3、室外注意安全。

六、课堂小结

1、学生说说绘画的内容、绘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

2、说说绘画的乐趣。

3、相互评价。

4、教师总结

第4篇:四上25课教学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任务: 1.生字、新词 2.读顺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体、主要内容、课文叙述顺序结构 4.细读课文:词语、句子意思;读好词语、读好三个场景,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动笔批注),标出自己发现的问题和不解地方。 5.从课题开始,学习第一段落:(1)关注题目中的“中华”,从课题入手,提出当时的中华是怎样的?在1——6自然段中找,作标注;读对话,了解中华不振。(2)引读第一段落: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因为中华不振,所以伯父说那是——; 6.写字

7.可以安排听写生字 方式: 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班级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词语。

2.学习第

二、三件事,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领悟表达方法及文本结构(运用衬托中的反衬修辞手法,过渡句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思考自己的读书志向。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认识反衬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再次感知内容思路 1.复习生字词

租界 模范 中华不振 帝国主义 闯进 巡警 吵嚷 惩处 训斥 耀武扬威 铿锵有力 喝彩 2.感知内容,理清思路。 回忆课文内容

思考:上面这三组词分别出现在本文的哪三件事中呢?

3.交流:少年恩来初到沈阳,听了伯父的话后,心中充满了疑问,他常常想„„他都想到了什么?

二、研读文本,课内外结合,体会“中华不振”

(一)品词析句,体会“中华不振”。

到底发生什了一件什么事让少年周恩来真正理解中华不振?其中哪些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不振?

1.自学:自己默读

7、8自然段(第二件事),思考:(1)画出自己感受到特别深的语句,想一想,把体会写在书本上。(2)自主探究,语言中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来写?画出词语,透过词语是否感受到“中华不振”。(3)说说这样写、用这样词语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反衬:这是衬托中的反衬,为了突出主要事物,利用主要事物相反的或相异的其他事物作陪衬。这修辞与对比有区别,在于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对比表明的是对立现象,无明显的主次之分。作用:写法突出主题;用词精准等)(4)尝试读出场景的画面、真实的感情。 2.小组交流

(1)事情: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

悟出:

哭诉——得意扬扬

指望给撑腰——训斥(不但不„„反而) (无奈,中华不振)

(2)把自己的朗读读给同学们听 (3)提出不了解的问题议一议 (4)准备交流展示

3.展示汇报、互动互助(朗读应有):

预设1:学生能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行为、神态的词语,体会到妇女可怜,洋人可憎,巡警可耻可悲,围观群众无奈等。 预设2:学生对“中华不振”的体会还不够深入时,教师抓住妇女这一典型人物,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采取的策略:

(1)对比读描写租界的语句和描写妇女的语句。

(2)引发思考:妇女“原指望”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3)进入情境:如果你在场,看到这幕情景,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讨论:围观的人们和我们一样愤怒,但他们却“只能劝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体会当时的情境,引读:这个妇女的亲人——,她原指望——。谁知——,反而——。围观的中国人——。但是,——,——?只能——。

(二)资料拓展,理解“中华不振”。 补充典型资料: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租界当局不允许中国人入内,中国人民愤怒了,他们联名向租界当局抗议,但外国人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没有多久,在上海外滩公园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联系上述资料,谈感受,理解“中华不振”。 中国人为什么受到如此的歧视,受到如此的侮辱,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三)有感情地朗读

7、8自然段。 1.回读伯父说的话。

2.带着此时的感受读

七、八自然段。

三、静思冥想,迁移情感

1.从租界回来,同学们经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想一想,写下来。 2.交流写话内容

3.深化课题的认识,齐读课题,再读课题。

四、感情朗读,,感受周恩来的志向远大

周恩来,忘不了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最起码的公道;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一个洋人专横跋扈;更忘不了一群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饱受欺辱,却没有一个人敢出来伸张正义,他正在认真思考!

(一)感情朗读最后段落,周恩来是怎么回答的呢?齐读—— 1.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忘不了中国妇女在自己国土上有冤难伸,为此他立志——(学生读课题)

2.他忘不了洋人在我国土地上耀武扬威,中国巡警却欺压自己的同胞,为此他立下一生的誓言——(学生读课题)

3.深化感悟:正是这个伟大的志向激励着少年周恩来在年青时代就努力进取,他在赴日本留学前夕,曾写下一首抒发救国抱负的著名诗篇: (齐读)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4.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该为何而读书?(交流)

5.我们班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是——(齐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6.看看这段落同样运用衬托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二)读中悟情,体会志向远大。同学为明理、做官、挣钱、吃饭而读书,周恩来把个人的学习与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五、回顾全文,谈感受,亮收获

赏析写法:体会过渡句、过渡段的用法(已学过《赵州桥》); 学习人物品质:“不解地问”、打破沙锅问到底、经常想、沉思、铿锵有力等地方体会人物品质。 反复诵读,激发敬佩之情。 引读:

是的,当周恩来看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耀武扬威时,他想(生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看到自己的同胞受尽苦难时,他想(生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决不能再受帝国主义的欺侮时,他决心(生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当周恩来想到国家要振兴,民族要富强时,他决心(生4: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所以,当校长问为什么而读书时,周恩来站起来,他铿锵有力地说:(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评价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评价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情况。

少年周恩来耳闻目睹了( ),立志(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深受启发,我要为( )而读书。 3.用“原指望”和“不但不„„反而”连起来写话。 4.布置读关于写周总理建国后为国操劳的故事书。

七、板书:

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 振兴中华

第5篇:如何物理课确定教学目标

如何确立物理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是教师进行有效备课的出发点,也是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前提。它如同一支指挥棒,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一定要把学习目标的制定放在指导教学的高度去对待。有关学习目标的确立,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学习目标的确立也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目标是检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没有达到要求,而不是评价教师有没有完成某一项工作,所以其行为主体,指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却把教师的教学任务与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混为一谈,如“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是谁“培养学生”?是谁“教给学生”?很明显隐含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出现指向错误。规范的表达应该是依据教师希望学生取得的学习结果来陈述目标,如“学生能辨别……”,“学生要背出……”等。

二、目标的制定要可观察,可检测。

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制定的学习目标不具体,过于空泛,如“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教师几乎无法观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所以教学目标尽量避免用含糊的、空泛的、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而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检测,

例如,在进行《压强》一课教学时,如果把目标表述为“理解压强的概念”的话,那么教学活动结束时,学生对压强的概念到底是理解了还是没理解,理解到什么程度,学生自己往往难以明确,不好验证。但如果把目标具体化为“会用比值定义法给压强下定义,知道压强公式及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且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学生就比较容易确认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三、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多维目标的整合。

在教学中,许多老师展示给学生的学习的三维目标,把“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严格界限、机械区分,结果展示在学生面前的往往是十条以上的学习目标。这样,一方面不利于突出重难点,不利于检测当堂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时我们有必要对三维学习目标进行有机的整合。

如在学习《大气压强》一课的教学中,一教师确立了这样一条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和生活体验,感受大气压的客观存在”。这实际上是把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两维目标进行了有机的整合。再如,在学习《学习使用天平和量筒》一课的教学时,“通过使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体会同学之间的合作乐趣”,这一个目标则是过程、技能、情感三维目标的综合体现。这比把三者割裂开来,显得更简洁,更具体,指令性更强。

四、目标的制定要从学情出发。

很多老师把学习目标视为一种不得不有的摆设,目标的确立只是照搬教参,流于形式,而缺少结合学情的思考,导致确立的学习目标与实际的教学行为脱节,起不到导向作用。我们认为目标的制定一要研究课标,明确国家课程标准有关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达到的最低标准是什么;二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起点、兴趣度、接受能力等,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三要研究教材,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给学习目标的达成找到一个可依托的载体。

五、目标的制定要体现分层教学。

前面我们谈到,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要从学情出发,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解能力、经验或经历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一把尺子量下去,无疑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学生学习目标的制定最好能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差异,体现层次性。如在《光的色散》一课中,我们可以把知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做为一级目标,要求所有学生均要达到,而对颜料的三原色及其混色原理,我们可从学生的经验水平出发,确定为二级目标,仅要求有美术基础的学生课后探究了解。这样即避免了对大多数学生的认知干扰,又增添了有美术基础的学生的自豪感以及探究热情。

另外,正因为课堂是动态的、生成的,因此在师生课堂双边活动中,常出现偏离原来学习目标的情形。此时,教师把从实际出发,把课时目标作些微调,关注学生即时表现,加以适当影响、引导,既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又保护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自主精神,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六、学习目标的出示要灵活实效。

展示学习目标的形式与时机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从教学的实效性出发,灵活机动,避免呆板单一。在教学中,若教学内容较少、较简单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课前出示目标,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重点突出,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的放矢。当我们目标内容过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学生掌握一定程度的基础上,选择分散出示,用语言在讲课过程中将其表述出来,一方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体会到了完成掌握任务的喜悦,亦不会给学生造成太大的负担。当然也可以让学生预习后自己总结提出,以检测学生预习情况,或者是课后总结时出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的同时,总结本节课目标达成情况。

总之,学习目标既是教师有效备课的起点,也是师生课堂行为共同追求的目标,需要你我认真推敲,仔细揣摩。物理课堂学习目标的编制时,应当充分考虑课程内容标准的具体要求,进一步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内容要点与编写意图,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制定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指导,确保我们圆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试卷分析课 教学目标

试卷教学目标(共8篇)

小学语文试卷教学目标

数学试卷讲评教学目标

新目标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