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3篇(声声慢 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7-0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3篇(声声慢 教案),以供参考。

《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3篇(声声慢 教案)

《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1

  教学目标:

  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

  2、培养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知识和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2、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

  首先,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采用语言勾勒或者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知人赏词,从而走进词人的情感世界。

  其次,引导学生自己动脑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物象、意象到意境,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

  再次就是要品味语言美,欣赏明畅错落和谐的韵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词的风格流派的分类”来导入新课。

——明确: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

  二、新课学习:

  1、作家作品简介。

——明确:时代背景,突出“国破家亡夫死”这一悲惨命运。

  2、学生朗读,疏通词意。

  3、疏通词意,把握词眼。

——明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4、品味语言,赏析词作。

(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

  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

  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

  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

(范例引导)

——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悲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 妻永别悲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悲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

——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

——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

  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

——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

——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6)小结。

  5、再读全词,把握主旨。

——明确: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6、感受艺术特色。

——明确: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质朴清新,自然流畅,却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是借景声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在哀景中蕴蓄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三、总结:

  了解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把握“词眼”

  意象

  品味语言

  意境

  领悟主旨

  感受艺术特色

  四、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拓展)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2

  一、说教材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把握词人前后词风的差异。

  2、品味叠词的妙用。

  3、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由于这首词里包含了大量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词人除了直接抒情之外,更妙的是借意象来抒发愁情,但是我们的学生对这些意象的把握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理解词中的意象,体会其情感,准确把握“愁”之内涵。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本节课内容比较多,信息量比较大,如果像平常一样一支粉笔,那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所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快速演示的特点,能节约很多的课堂时间。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帮助,我采用讲授法和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学法上,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合作一起来鉴赏这首词,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学生们学过李清照的《醉花阴》,课前我就播放《醉花阴》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歌声中进入本课教学。同时通过听觉让学生体会《醉花阴》和《声声慢》抒发的感情的差别,这样很自然引入李清照的作品风格。

  2、如何入愁

  让学生听配乐朗读,体会词人的情感并留心哪些句子直接表明词人的感情,哪一句定下了感情基调。由此引出对前三句的分析:词人通过动作、环境、感受入愁。接着分析这三句“叠字”的妙处。

  3、缘愁选景

  学生们明确了词人“如何入愁”,便引导学生分析词人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愁情。学生们通过交流很容易能找出“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这些意象。

  下面我引导学生回忆这些意象在以前哪些诗词中出现,让他们背出这些诗句,我再来补充。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在学过的诗句里,这些意象大体上都表达什么感情,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能从“特殊”推出“一般”,得出这些意象在本词中表现的感情。

  例如“酒”这个意象,学生们能背出“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都门帐饮无绪”(柳永)、“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等诗句,所有诗词句里,“酒”都表现了“愁”。很自然的,学生得出结论:在这首词里,李清照通过“酒”这个意象来表达愁情。

  像梧桐这个意象,学生们学过的诗词中很少出现,我在列举一些例句时比较详细的解释诗句内涵,否则学生们可能不能理解。

  当所有的意象分析结束,每一个意象都指向“愁”字,学生们很自然得出“无一字写愁,却处处惹愁”的结论。

  4.、分析“为何生愁”

  这一点一定要结合李清照的经历来谈,所以我排了一个“李清照大事年表”,将她从“结婚”到“离世”的经历一一列举,学生很直观的就得出了“愁”的源头----“亡国之痛”“丧夫之哀”“沦落之苦”“乡土之思”。

  5、结语

  我用郭沫若先生的一首诗“一代词人有旧居,半生漂泊憾何如。冷清今日成轰烈,传输千古是著书。”和梁衡李清照传记《乱世中的美神》来总结评价李清照。

  _后,学生们集体朗诵这首词,播放《声声慢》歌曲,在乐曲声中向这位乱世中的美神致敬!

  四、说板书设计

  多媒体课虽然不用动多少粉笔,但很多演示的部分其实也就是板书。在板书设计上,我充分利用了课件的优势,让板书出现有时间的先后、空间的层次,既有绘画美又有形式美,既扣住了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把握教学的思路,有利于解决重难点。

《声声慢》优秀教学课件3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整首词最后收束到了一个“愁”字上,我给学生提供了品读这种“愁”的三个切入点,以便学生自主完成赏析任务,就像新课标要求的“把课堂还给学生”。

  由于大家对李清照的生平较为熟悉,所以我担心学生都从“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这一点来品读,这样容易导致思路局限而且品出的“愁”脱离文本,不够深入。于是,我就决定由自己来完成这一点,让学生集中精力从二、三两个切入点进行品读。

  在我语言的感召带动下,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发言,特别是从第三个切入点赏析时,课堂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在对“憔悴损”的理解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的说“憔悴损”指的是“菊花”,有的说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对他们的理解都给予了肯定,他们才停止了争论,并都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课堂的另一个高潮出现在赏析完全词后,学生朗读整首词时。这一遍朗读,和初步感知时的朗读真是天壤之别。当学生由这三个切入点,深入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饱受的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感受着清照低吟的名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积攒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读中倾泻而出了。

  当然,最令我满意的还是教学思路十分清晰。首先,整堂课都围绕着一个“愁”字展开,分析了《声声慢》和《一剪梅》中的“愁”,并且比较了这两首词中不同的“愁”。其次,在分析“愁”时,指导学生赏析的方法,这种赏析的方法也是贯穿在整堂课的赏析过程中的。

  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也得正视自己的不足:首先,朗读不充分。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对任何文章的理解,朗读都十分重要,更何况是一首词。正式上课时,我却因为紧张,几处都忘了让学生朗读。特别是在赏析“寻寻觅觅”这句时,提到叠词的音乐美,却没让学生齐读感受一下,这很不当。还好学生极赋深情地朗读,帮我弥补了这一不足。其次,在给学生提示,降低问题难度方面还不能很好的处理。

  关于自己的不足,我也在努力弥补。在听老教师的课时,我更加关注他们的设问、提示以及降低问题难度等方面。自己也在平时的教学设计中注重问题的设置,在课堂上注意简练自己的评语等,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