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贫产业扶贫工作汇报(共6篇)

工作汇报 时间:2021-06-28
【www.wendang123.cn - 工作汇报】

第1篇: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产业,扶贫,工作总结,绿色,汇报,,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个人工作总结中查看更多范文。

产业扶贫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绿色产业扶贫汇报

20xx年,本公司在省、市、县各级政府及扶贫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着力抓好经营管理,在抓品牌创专利,提升效益的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扶持茶农增产增收。本公司通过与当地农户建设合作关系,实施技术服务、收购保障、组织示范三大体系,带动了周边4760户农民种植茶叶,促进4750多户茶农增产增收。目前,我公司已和433户农建立合同关系(建立其它合作方式的有4317户)。一年来,我们在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一、做大做强产品品牌,建立扶贫保障基础

我们认为要做好产业扶贫工作,首先是要做大做强产品吕牌,建立强大的产业示范基地,才能真正确保产业扶贫的工作长久实施,增加农户信心,提高农户热情。20xx年,我公司通过三个方面来提升公司利润,扩大产业基地。

一是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产品利润空间。目前,我公司的包装盒茶“御茗香”、“心眉红茶”、“红心铁观音”、“明前香芽”茶等七项申请专利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产品在市场的影响力得到了大幅提升。

二是继续巩固和开拓销售市场,增加销售量。在巩固老市场的同时大力拓宽销售网络,以市级城市为中心,辐射到各个县域。目前已建立的有潮汕,珠三角、广州三大主销售区,形成固定销售网的有南京,昆明,赣州等地。

三是进一步扩大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原材料。完善了在大北山高寒地带兴办茶叶示范基地3660亩,新建了大洋、良田等20xx多亩示范基地。在公司产品热销,茶叶基地创收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下,本地农户种茶、产茶的热情高涨,20xx年农村共增种茶叶8300亩,增产茶鲜叶2125吨。

二、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

我们不断完善和发展在大北山区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的有关工作,依托基地,积累的高产优质茶叶栽培技术经验,引导茶农走科学种茶致富道路。

一是科学选种,因地制宜。我们邀请省、市专家到公司和周边考察,对周边各个镇村的山地土质进行研究分析,综合地理环境、气候、水源等各方面情况,针对实际环境情况选择最适茶叶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给群众种植茶、管理茶叶,实现茶叶增产供提了科学保障。

二是建立专门的技术服务队伍。公司派出多名技术人员经常到镇到村去作技术指导。从茶叶的栽植、施肥到产品采收全过程,每个产区均有1名技术员作指导服务,农户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及时得到帮助解决。

三是依托基地给茶农举办技术培训班。全年共培训人员20xx人次。我公司通过实施技术服务,给合作茶农提供了茶叶的技术保障,确保茶叶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实现了茶农增产多产优质茶叶的良好效果。

三、保障产品收购,建立合作营销模式。

我们共与5个镇8个村476户种茶农户建立合同购销关系。在茶叶原材料收购的价格的制定上,公司作出大幅度的让利,给农户提供了最大的保障系数。我们制订的收购保价,充分考虑市场行情,根据农户的产品的交通、品质等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对于高山种植产品,因其交通不便,投入成本高,产品质量好,我们用高于市场价收购。近几年来,公司与农户约定的合同收购价不断上调。同时,年底公司还综合考虑农户的销售量和公司利润的情况,给高产大户一定的奖励,给个别农户提供了肥料补助。此外,针对其它没有建立合作关系的农户,我们在同样提供咨询技术服务的同时,在茶叶原料高产季节,为防止农户自制茶叶不及时造成鲜叶老化和变质,我们同样按照市场行情给予收购。

四、提供种植资金,增强农户种植信心

为充分调动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农户信心。我公司针对一些种植面积较大和新加合作农户,提供了预支种植资金的帮扶服务。农户在与公司签订定价合同时,如果自己存在资金投入方面不足的情况,可向公司申请预支一部份资金作为购买茶种和肥料的费用。通过预支资金的帮扶,调动了农户发展茶叶种植的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信心。

一年来,通过我公司对茶叶产业扶贫项目的实施,使京溪园镇粗坑等村、五经富大洋等村、南山镇归善等村共37户贫困户摆脱了困境,帮扶效益比较明显。参与合作的农户平增收27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公司建立的有机茶叶示范基地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带动了村域经济的发展。幅射区域内的群从出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该项目实施成功,使大部分群众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发展茶叶种植的经济效益,思想基本上从“要我发展”转变到了“我要发展”的观念上来。

二是经营理念的转变。项目实施产生了一批专门从事茶叶加工、对外销售生意人,催生了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

三是种植技术的转变。通过接受培训和实际操作,增长了科学种植的知识。四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变。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当地农村多年来单一传统种养模式,特色经济作用的种植得到了发展。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第2篇: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办

今年以来,县金融扶贫攻坚指挥部紧紧围绕“学习借鉴金融扶贫‘卢氏模式’,组织发放扶贫贷款”的目标任务,加强信贷规范管理,扩大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金融扶贫各项工作。2019年,共新增扶贫小额贷款户贷户用28户100万元,累计投放591户万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完善卢氏模式,提升“四大体系”建设水平

1.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县、乡、村三级金融扶贫服务机构管理,确保人员到位、职责到位、工作到位,目前,全县各乡镇、街道全部建有金融服务站,所有行政村均有金融服务部,全面开展扶贫小额信贷相关的政策宣传、贷后管理等工作,金融扶贫三级服务体系作用发挥良好。

2.信用评价体系。建立了信息采集系统,印制下发了信息采集标准,截止目前,共采集并进行农户等级评定万户,同时,将评定结果全部反馈到乡镇金融服务站及贫困户家中,激励贫困户建立良好信誉。

3.产业支撑体系。协同督导县发改委依托主导产业,组织搞好带贫企业、带贫合作社及扶贫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提升产业带贫能力。

4.风险防控体系。扶贫小额信贷严格按照“5万以下、3年以内、两免一补”执行基准利率进行。县财政注入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金700万元,用于扶贫小额信贷的风险补偿。对每月按时付息、且满一年户贷户用贷款的用户进行贴息,每半年为一个周期,8月份,已发放年度扶贫小额信贷贴息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110户。

二是规范小额信贷发放。

2.做好企业带贫。坚持“体现差异化,着重带动未脱贫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原则,主要对无劳动能力、无技能、无项目的贫困户进行覆盖。为全县除享受户贷户用贷款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分别对已脱贫享受政策的贫困户2681户,每户发放456元金融扶贫帮扶资金;对未脱贫2259户贫困户,发放1000元的金融扶贫帮扶资金。此次共计发放万元,于6月28日发放到位。

3.落实好精准扶贫企业贷款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的通知》,将以上精神和要求转发至金融扶贫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学习。要求各乡镇、各相关单位认真按照文件要求组织筛选企业,重点选择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带贫效果明显的涉农企业等作为贷款主体,目前,带贫企业材料正在市扶贫办审核。

三、完善预警监测,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1.加强统计监测。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核实,紧盯贷款动态,定期分析研判,抓早抓小,形成上下贯通的风险防范监测。

2.提前做好还款准备。对到期还款企业提前两个月进行跟踪,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还款准备,防止出现到期未还款或逾期问题。目前,我县无逾期贷款。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对符合申请扶贫贷款的贫困户实现应贷尽贷。根据我县户贷率低,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无发展生产项目,结合我县实际,我办印发《郏县金融扶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小额信贷工作的意见》,鼓励贫困户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发展我县特色产业,为贫困户建立连接机制,实现应贷尽贷。

二是做好行业扶贫政策落实。定期召开金融扶贫工作座谈会,及时传达省、市、县工作精神,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对申请贷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督促责任银行加快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

三是抓好贷后管理。组织金融机构与贷款主体建立定期回访机制,了解贫困户或企业使用贷款情况,严防改变贷款用途,充分释放金融扶贫信贷资金的最大效益。

第3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0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 __。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 __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 __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如下: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 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 __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 __+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内容仅供参考

第4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导语: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

XX年1月以来,我局坚决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攻坚年的决策部署,主动联合市产业开发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全力以赴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积极配合县市区党委、政府,推动扶贫攻坚战役。

1.检查指导县市区确定主导产业和产业发展载体。从XX年1月中旬开始,我局牵头组织农业、水产畜牧兽医、林业等部门根据精准扶贫要求,确定特色果蔬、中药材、富硒稻、茶叶、桑蚕、生猪、肉鸡、肉鸭、油茶等为主导产业,并组织召开全市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产业扶贫对接会,23家企业积极响应,计划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参与政府主导的扶贫攻坚大行动,确保种养得出、销售得了、加工得好、产品有市场、农民有收益、企业能发展。

2.推进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工作。针对XX年全市计划脱贫摘帽115个贫困村1062个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户人、水田万亩、旱坡地万亩、山林地万亩的特点,组织产业专责小组成员单位反复调查研究和召开联席会议,拟定了《贵港市XX年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讨论稿)》,并转发县市区征求意见。3月2日,我局印发实施《贵港市农业产业脱贫XX春季大行动工作方案》(贵农业通〔XX〕13号),派出组织5个工作组分赴县市区开展精准脱贫帮扶和产业技术指导工作,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年”活动取得实效。

3.组织种苗繁育和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准备工作。从2月初开始,我局组织市蚕种场、桂平市汇鑫百香果专业合作社等单位,围绕百香果产业扶贫进行繁育种苗达120万株以上。同时,1月31日、3月4日先后两次到挂点联系乡镇平南县大坡镇召开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座谈会,指导帮助贫困村落实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已落实种植水果1200多亩、富硒优质稻1500多亩。3月9日,组织大坡镇贫困村驻村第一书记、村支书或村委主任到桂平市安担村、百香果加工企业和港南区高庆村参观学习,明晰产业发展思路和坚定产业脱贫致富的信心。

4.指导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扶贫+”、“产业订单扶贫”模式。组织金沙果蔬专业合作社、深禾丰公司利用自己的产业基地,吸纳贫困户到基地务工、认管和入股等,多形式增加贫困户入收。3月8日,我局在港北区庆丰镇深禾丰公司蔬菜基地召开全市蔬菜产业扶贫暨春季大行动推进会,推广种植高产高效蔬菜,着力解决XX年计划脱困群众收入问题。

5.指导贫困村建立覆盖面广的专业合作社。为指导后盾单位和驻村第一书记开展产业扶贫工作,我局组织人员编写《产业扶贫手册》,重点介绍我市扶贫主导产业、增收产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实体注册登记和产业扶贫政策等。推介一批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的典型范例,如港南区八塘镇高庆屯成立合作社,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和流转无劳动力(或外出务工)家庭的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发展蔬菜生产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共同富裕。

现将我县果茶产业扶贫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果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截止XX年底,全县果业总面积万亩,其中柑橘面积万亩,脐橙面积万亩;水果总产量万吨,其中脐橙 万吨。建成了四个万亩标准化脐橙生态示范基地,形成了贡江、梅江两江流域10万亩脐橙产业带。茶叶总面积9820亩,年产干茶430吨。

二、产业扶贫主要措施及成效

1、制定了《县贫困村XX-2020年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

规划明确了对象范围,将贫困村中有发展产业意愿且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列为重点帮扶对象;明确了目标任务,计划开发果业扶贫基地3万亩。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乡(镇)、村,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建设一批以脐橙、大盒柿为主的产业扶贫基地。细化了工作措施。提出了“统一思想,广泛动员”、“优惠政策扶持”、“建立帮扶机制”、“统一山地流转,落实山地经营权”、“确保开发质量,建设生态果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强化技术推广与创新”等六项举措。

2、开展了入户调查

据入户调查初步统计,我县有果茶产业发展意愿的扶贫户约6000户,计划发展脐橙、大盒柿、茶叶、杨梅、葡萄等果茶产业种植3-5万亩。

3、开展了技术培训

开展了两期县级培训班和50余期乡(镇)级培训班,培训果农及有意向发展脐橙产业的农户3000余人次。

4、制定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政策和帮扶措施

一是在推进赣南脐橙产业转型升级中,优先扶持贫困户土地流转、开发种植。二是对在册贫困户实行免费供应无病毒柑橘苗木。三是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柑橘项目的实施,优先支持从事脐橙种植的贫困户开展标准果园建设。四是对从事脐橙产业的贫困家庭开展免费种植技术培训,并加强脐橙种植、防病、防虫等技术指导。五是从事果业产业开发的贫困户按照有关办法专项申请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柑橘整地按每亩300元、改善基地道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架设供电线路按每公里2万元给予补助,建50立方蓄水池每个补助5000元。六是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脐橙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到果园务工计酬,保障贫困户收入。安排一定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资金对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显著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进行帖息扶持,带动贫困户加快脱贫致富。七是整合财政惠农信贷通、农行扶贫贷、产业贴息金、扶贫互助金,优先支持精准扶贫结对帮扶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果大户、种果能人,优先支持土地流转规模经营,优先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优先支持开拓国际市场的果业“走出去”项目。

5、打造示范基地,建立产业扶贫典型样板

为全力推进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XX年在贡江镇红峰村、禾丰镇黄村等地建设扶贫示范基地。基地建设按照统一山地流转、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苗木供应、统一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分户经营模式,重点安排贫困户开发种植。为确保示范基地扶贫效果,县、镇、村三级加大扶持力度。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柑橘黄龙病防控形势还不容乐观。

2、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3、部分老果园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

4、柑橘苗木供应能力不足。

四、下一步打算

1、科学规划,提高建园水平。对新建产业扶贫基地,按照“山、水、园、林、路”综合配套的原则,合理规划作业小区,坚持“山顶戴帽、山腰种果、山脚穿裙、山底养殖”立体开发。

2、继续强化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技术水平。

3、全力打好柑橘黄龙病防控攻坚战,确保柑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深化市场营销,提高果品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保障果农增收。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抢抓英山被列为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的有利机遇,在产业扶贫上科学谋划,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延长链条、扶智扶技、很抓落实。20XX年共投入资金1847。5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521万元,自筹资金1200万元,共扶持产业项目99个,使全县贫困村面貌大变,走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扶贫为主,以旅游产业扶贫和打工经济扶贫为辅的“一机两翼”的扶贫格局。圆满完成了全年扶贫开发年度目标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巩固特色产业 着力提高质效

(一)构建产业开发模式,建立扶贫长效机制。按照一业为主,多元开发的特色产业扶贫模式,经过多年持续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了以茶为主,桑、药、栗多元发展的特色产业优势。今年我们继续巩固扶贫成果,一个模式抓到头,一张蓝图画到底,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其中,新建和改造茶园3万亩,新发展桑、药、栗等特色产业基地3万亩。全县特色基地达到60。8万亩,人均1。5亩。其中茶叶面积19。83万亩,系列产值过10亿元,位居全国第

四、全省第一,蚕桑面积7。5万亩,药材面积20。5万亩,板栗面积14。22万亩。

在产业结构上,我们主攻茶叶产业,建成了4个万亩“茶叶走廊”,5个重点茶叶乡镇、10个千亩茶叶小区、100个茶叶重点专业村和219个百亩茶园基地,种茶农户7。8万户,占农业总户数的87。8%。每年新建苗圃150余亩,扦插茶苗4000万株以上,茶叶基地规模以5000亩至亩的速度扩张,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良种茶园和茶苗繁育基地。同时蚕桑、药材和板栗三园建设也突飞猛进,今年药材行情看涨,石镇、草盘、金铺、杨柳、雷店等8个乡镇,162个村都大兴药园,种植户新增1万户,面积1。5万亩。全县茯苓种植达500万窖,总面积达余亩,总产潮苓3000万斤,亩平收入4050元。种植苍术6000亩。陶河乡以推进道地药材GAP规范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推广茯苓、苍术、天麻、桔梗GAP高产种植科技项目,茯苓品牌已经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全省第一个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品种。孔家坊乡是全县的蚕桑大乡,今年2600户种桑养蚕,带动周边3个乡镇新发展桑园3000亩。特色产业规模扩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努力提高产品质效。县域经济仅有量的扩张远远不够,必须向质效的提高转变。我们锁定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一下牵住了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形成了茶叶、中药材、绿色食品、纺织丝绸和建筑建材五大新型产业集群。今年我们为志顺、绿屏、绿羽等一大批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积极申报,争取扶贫贷款额度2。55亿元,申请扶贫贴息额300多万元。我们的大力扶持,使全县10多家民营茶叶公司、30多家骨干茶场和 20多家清洁化茶叶加工厂的加工设备提档升级,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大幅提升。春茶生产中,名优茶占据85%的比重,年销售收入家家过千万元,其中英山绿屏茶叶有限公司过6000万元。有20家企业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认证,取得QS标志,有3个企业通过了ISO9001-XX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产品认证,有3个企业品牌通过了有机茶产品认证。有2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有1个企业被评为“湖北省十佳名优茶加工企业”。雪屏牌、志顺牌、团黄牌、野山香牌英山云雾茶荣获第二届华中茶叶博览会产品金奖,雪屏牌英山云雾茶荣获“湖北十大名茶”。“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模式,加快了广大茶农脱贫致富的步伐,全县户平年特色产业收入由过去的3000元上升到5000元,农民64。6%的收入取自特色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也同步增长到3668元,比上年增加312元,增长9。3%。茶、桑、药、栗四大产业多元互补,壮大了经济实力,使广大群众快速脱贫致富。

(三)协会搭建产品市场,渠道通达货畅其流。为了解决市场销售这个瓶颈问题,我们参与组织指导全县成立了由经济能人、科技带头人组建的茶叶、蚕桑、药材等农民专业合作社52个,拥有固定资产6700万元,带动农户2。92万户,实现销售收入7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近300元,形成“百社带万户”的良好局面。草盘镇宏业中药材种植协会网络会员500多人,带动全镇种植药材8000多亩,与省外贸公司实行订单农业,年创外汇300多万元。东冲河村组建生态农业合作社后,以会员入股形式发展猕猴桃120亩,协会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规模生产、统一收购包装销售,产品供不应求,带动了黄家湾、东夹铺等邻近乡村猕猴桃基地的发展。协会引领市场、市场拉动产业,产业带动脱贫,这种领跑机制促进了农民脱贫致富。

二、发展旅游产业 拉长扶贫链条

我县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出60万亩茶叶、板栗、蚕桑和药材基地,同时还有桃、杏、李、柿、葡萄和猕猴桃,小果园大基地让村村添绿,大地铺秀,加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8%,是天然大氧吧,可以过滤快节奏的城市工作带来的繁忙和焦虑,释放紧张的心情。“绿色就是经济,生态就是效益”。特色产业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可以催生观光农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促进脱贫致富。我们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决策之一的旅游活县,对产业扶贫后端实行深度开发,大力实施旅游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现在英山被喻为鄂东旅游的“支撑点”、大武汉的“后花园”。

(一)打造乌云山公园。我们斥资40万元,整合各部门资金200万元,对全省百名旅游名村温泉镇乌云山村进行全面改造装修,自五月份以来实施环境改造,一是对路边农户建筑房屋进行仿古装修,一律模仿徽式建筑,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二是沿水库垒岸兴建亲水平台和环库道路,三是兴建乌云山广场和新门楼。经过穿衣换帽,乌云山以崭新的姿容坐落在万顷茶叶中,与已有的“月牙湖”、“碧玉湖”、“仙人池”、品茗亭”、“望仙亭”、“茶轩亭”交相呼应,形成制茶、品茶、购茶、旅游、休闲、垂钓于一体的茶叶公园。目前,该园已被国家列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今年中国黄冈大别山旅游节在这里隆重举行,“茶乡放歌”主会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 奇山秀水衬古寺,新村亭阁缀画图。 今年以来,乌云山“茶之旅”十分火爆,接待游客20多万人,农民创旅游收入XX多万元。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外国友人和商人也慕名而来。他们品茗赏景之余,还喜欢进茶园、到车间,体验采茶、制茶的劳动乐趣。

(二)鼓励兴建农家乐。我县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来培育,以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和“AAA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以“一泉(温泉)两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桃花冲风景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旅游产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为扶贫开发提供了契机,为了加快发展“农家乐”,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扶持农民自主创业拓展产业,我们专门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强力整合农家乐旅游项目资金,对贫困户每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一万元,全县兴起农家乐250户,我们奖补250万元。乌云山村依托旅游资源和茶叶优势,发展农家乐31家,每年吸引3万多人进园观光旅游,年收入达到300多万元。温泉镇梅岩村是个贫困村,我们指导农民投资50万元,创办农家乐28家,每户每天收入XX至3000元,效益可观,群众基本脱贫。

(三)大力招商引资。我们抢抓大别山生态旅游公路建设和武英高速通车的机遇,联合旅游局着力推进“一泉两山”旅游景区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叫响了“大别山生态旅游名县”品牌。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使投资2亿元的卢家湾温泉开发项目、投资5000万元的大别山主峰索道项目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签约落户。投资100多万元的大别山高空滑索正式对外营业。投资500万元的桃花冲漂流项目开业营运。

大旅游带来大扶贫,今年全县1-11月,全县共接待游客9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加13。6万人和2300万元。旅游开发惠及农户,茶叶、山野菜、丝绸制品、贵重药材销路大畅,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落实“雨露计划 ” 推行打工扶贫

培植具备实用技术的产业大军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社会工程,实践证明培养一个产业工人,就可以解救一家的贫困,这是扶贫的核心工作。我们围绕“县有土专家、乡有土秀才、村有致富能人、户有科技明白人”的目标,针对全县1万多农村富余青壮年,大力推行雨露计划,狠抓劳动力转移培训。一是打破地区界限,与外地职业院校联姻。我们依靠黄冈电子信息学校和县卫东职校为平台,通过2+1的形式联合办学,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二是根据社会需要拓展就业市场,坚持“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推行“扶贫办+学校+基地+农户”的办学模式,建立“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体系,实行“订单教育”、“产教结合”,大力提高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发达地区缺乏车、刨、钻、铣、焊、钳、数控等方面的产业工人,我们对症下药。缺什么补什么,培养了一大批出校门就进厂门的适用人才。三是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有业前培训、转业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等,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高初中毕业生进行充电。今年完成了1。3万人的技能培训工作任务,向农民发放科技书籍1万余册,使全县85%以上的农户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培训转移就业率达到95%以上。

打工经济培植了庞大的产业大军,他们输出到全国各大城市就业,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体。今年全县实现劳动力转移的1。2万人。预计今年全县打工经济收入可达10亿元,占全县农业收入的三分之一。据统计,全县通过雨露计划培训后的打工人员中,产生千万富豪6人,拥有百万资产的23人,从一贫如洗的打工仔到当老板的213人,进入白领阶层的2134人。余阳是石正镇一个家徒四壁的中学生,经过培训学熟车工后,借钱搭车到浙江温州申通阀门厂,由于有一技之长,很快升迁为厂里的工会主席,年薪20万元。今年他又独立门户办厂,成了拥有千万资产的富豪。

同时留守本县的产业工人也成了工业经济的主力军。随着我县产业化规模的进一步壮大,质效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茧丝绸、汽车配件、建筑建材等产业集群涌入工业园区,一期落户园区的21家企业建成投产。我们培训的农民进入县工业企业,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在农业产业化基地上,全县转移培训的农民成了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有200多个贫困农民参训后成为名优茶制作能手,他们以滚雪球方式在300多个茶场传技,将普通绿茶质量提高了两个等级,高中档茶由50%上升到92%,每亩茶叶平均效益翻了两番,英山云雾茶荣获中国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金奖和100多次 “中茶杯”、“陆羽杯”金奖。

但是,我们的产业扶贫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认识有待加强。由于有的乡镇、村组干部对产业扶贫认识上有一定的差异,重视程度不同,反映到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参与程度上差别大。个别村组班子较弱,组织发动和带领群众能力不强,致使群众积极性不高,这是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工作的成效所在。

二是整合部门资金难度较大。产业扶贫需要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但各部门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可变因素多,需求难以对接,到位率低,到位时间晚。一方面直接影响了各村项目的实施和进度,另一方面造成资金缺口大,项目实施完成后村级背上债务负担。

三是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由于各村自然环境、村情不同,导致各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进展不平衡,有的村项目进展较快,效果明显,群众满意程度高,有的村项目进展较慢,效果不突出,群众意见大。

四是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流动资金非常匮乏,加之部分货款回笼速度慢,资金占用时间长,极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壮大。

五是政策不配套。推进产业化,是农村改革与发展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现在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产品基地,在财政、信贷、税收、物资、能源、出口等方面缺乏优惠待遇。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没有全部落到实处,部门之间和条块之间存在行业分割、部门封锁、相互掣肘现象。

回首今年,我们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奋力拼搏,成果丰硕。展望明年,我们精神振奋,迎难而上,信心百倍。新的“十二五”目标令人鼓舞,形势催人奋进,我们决心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狠抓产业扶贫到户,政策落实到户,效益凸显到户,为全县农民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5篇: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产业扶贫工作汇报

【篇1: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刘官镇产业化扶贫经验交流

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现我就刘官镇产业化扶贫工作作如下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官镇近年来产业化扶贫内容以种植、养殖为主。我镇素有盘县“蜜桔之乡”美誉的红岩,现已发展蜜桔种植4000多亩,年产蜜桔600多吨。并在全镇范围内进行核桃、红梨的种植,截至2011年底已完成种植核桃 多亩,红梨多亩,覆盖个村寨户,惠及农民近人。我镇在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统一思想认识,强化领导责任。

(二)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我们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力促农业内部结构和产业布局的优化。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近年来,我镇共引进、推广农作物、林果、畜、禽、鱼新品种 个。种植业方面,我们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菜、扩果,大力推广优质水果和适销的蔬菜

品种。养殖业方面,进一步加大生猪品改力度,特种养殖有新发展。二是优化区域布局。根据我镇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的发展战略,引导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布局,实行种植业向基地集中,养殖业向小区集中,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草食动物、等主导产业为主的布局明显的产业带。

(三)改善基础设施,构筑发展平台。

一是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我镇以松官水库除险加固为重点,大力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年至 年,全镇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 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建设 处。二是突出抓好基地建设。建成了红岩蜜桔种植基地,并大力扶持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镇中心聚集,改善了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三是狠抓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全镇综合或专业集贸市场。从而,为我镇农产品产、供、销创造了良好条件。 (四)加大资金投入,增强发展后劲。

资金不足是制约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想方设法加大资金投入,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发展。

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资金管理,设立财政专户,实行封闭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二是加大信贷扶持力度。近年以来,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放巨额支农贷款,有力地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三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我们要求镇直涉农部门加大“跑市进县”力度,尽全力为镇产业化扶贫项目争取资金。四是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我们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突出抓好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基地开发项目的招商引资。目前,发展规模养殖场11个,建设生猪(火腿)加工厂1个。

(五)实施激励政策,强化发展活力。我镇积极争取和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政策。我们通过努力,得到了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和关心,被列入了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为我镇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二是大力实施扶持和优惠政策。在扶持农产品基地建设方面。除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外,我们还大力给予资金扶持。在扶持农产品市场建设方面。对新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用地,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在扶持发展产业化服务组织方面。对新组建的产业化组织所进行的经营活动,我们都给予了一定期限的减征营业税和所得税的优惠。

(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我们积极为生产、经营大户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服务,充分利用扶贫工程项目实施的机遇,加大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力度,加强对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带动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

二、工作成效

(一)特色主导产业逐步形成,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我镇因地制宜,培育了果蔬、生猪等特色主导产业。优势产业逐步向基地集聚,建立了蔬菜、生猪、草食性牲畜等多个千亩以上的农产品基地。蔬菜 万亩,金果林面积 万亩,近年发展生猪 万头,出栏 万头。

(二)龙头企业逐步壮大,经营机制不断完善。全镇已发展百万元以上农产品企业1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与农户建立了密切而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农业产业链不断得到延伸。

(三)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生产经营效益提高。

一是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已建立了生猪、蔬菜等专业集贸市场和农林副产品批发市场。二是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建立和完善了农产品流通信息、加工信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技术信息等信息网络。三是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了农技、畜牧、防疫、农机、林业、蔬菜等农林业科技服务体系。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问题

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产品基地规模偏小。蔬菜、水果、生猪等主导产业优势不够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且发展不稳定,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二是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我镇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结构类型有待进一步调整。三是农业科技含量不高。我镇农村大部分地方仍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加上农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整体科技素质较低,科技推广难度大,农产品质量有待提高,品牌效应不明显,竞争力不强。四是农业产业链较短。我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尚未得到普遍推广,加上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初加工的多,从事深加工的较少,导致部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处于脱节状态,加工转化增值率低,产业链短。五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在企业、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与农户的购销关系中,不少“订单”是“口头”协议,经常出现违约行为,个别企业、流通组织或农民经纪人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忽视农民利益;而一些农户则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没有认真履行合同。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阶段,我镇要按照“抓大产业,形成大市场;抓大企业,形成大品牌;抓大基础,形成大体系”的要求,努力建成一批较大规模的具有区域特色和规模优势的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创立一批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产品品牌;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适应产业化要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具体要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突出抓好产业链建设。重点抓好以红岩水果技术协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链,以镇养猪协会为纽带的生猪产业链。同时,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信友核桃乳厂到我镇办紧密型基地,做大果蔬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资金项目和税收优惠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围绕七大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建设,培育壮大生猪加工厂、红岩蜜桔种植协会等龙头企业,逐步建立一批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

3、加快规模农产品基地建设。种植业重点建设好1万亩以蜜桔以及核桃和红梨为主的经果林、养殖业重点抓好草食性牲畜和无公害生猪基地建设,加快养殖基地的发展。

4、完善农产品市场与信息体系。重点全镇建立完善药材、生猪、蔬菜、水果、肉牛等综合或专业批发市场。同时,加强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特色名优农产品数据库,发展网络交易,提高我镇农产品知名度,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

5、建立健全产业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 合作组织 基地 农户”的运作模式,围绕粮食、果蔬、药材、畜牧等特色产业及其运销、服务业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所有制,涵盖产加销、具有一定规模,且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并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大户,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村大户的带动能力,形成联结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6、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水利设施配套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强松官水库的除险保安和灌区续建配套工程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防洪抗旱能力。

7、搞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继续搞好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和成果巩固,推进天然林保护等工程,逐步建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加工业厂区环境保护与整治力度,加强工业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大力实施农村沼气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进一步加快我县沼气和小水电建设步伐,发展生态农业,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总之,我们刘官镇在今后的工作中会以建设纯农业产业化强镇为目标,以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为根本,借“十二五”时期第二轮西部开发的春风,继续推进我镇产业化扶贫工作协调、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2: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洮坪乡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制定出台中国2011至2012扶贫开发纲要,提出了新的标准,制定了新的扶贫政策,我乡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和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竖立“大扶贫”理念,认真落实扶贫促发展,低保保生存的扶贫方针,扎实推进整村推进、产业开发、科技扶贫、社会帮扶等扶贫开发,制定扶贫发展规划,积极争取项目,多方筹措资金,健全扶贫机制,强化扶贫责任,大力推进扶贫攻坚,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全乡扶贫开发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乡贫困基本现况

2011年我乡被列为扶贫整村推进乡,是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乡镇之一。全乡辖17村80个村民小组,有3254户人,有劳动力8670人,贫困人口人,占总人口的84%。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交通不便,特别是南北两山,历史自然条件差,人口整体素质低,村民文化程度不高,科技扶贫难度大;特色产业多以零星种养为主,尚未形成品牌和经规规模,生产水平低下,群众生活困难,扶贫底子薄弱,开发任务艰巨,尽管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了对我乡的扶贫开发力度,但全乡群众生活还尚未摆脱贫困现状。

二、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省、市、县扶贫开发新政策机遇,立

足乡情,明确提出了大力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是实现洮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有效法宝,是解决制约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站在空前高度、新的起点,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多方争取项目,积极实施整村推进,发展特色产业,“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的扩面提标,救灾救济,劳务技能扶贫培训等工作,不断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全乡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扎实推进整乡推进扶贫开发

2011年我们申报并编制完成了整乡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规划、秦巴山区整片整流域扶贫开发规划,组织实施了下坪、山根、康河等11村的整村推进项目,今年又申报了马坝、中滩、大山、义堤4村的整村推进项目规划。一年来,我们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硬化村道万平方米,新修文化培训室4处18间230平方米,拓宽、砂化3村村组道路公里,新修便民桥5座,加固维修1座,推广太阳能灶1488台,新修河堤3140米,建文化墙40米,新建过水路面1处,新修管网供水1处解决了50户210人的吃水问题,目前,康河村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其余10村的部分项目在建,计划今年10月底全面完成全乡整村推进建设任务。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全乡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二)扎实开展了产业扶贫项目。积极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引进北京开发商,在大山村成功流转土地100亩,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1处;扶持农户创建了坪阳养鹅基地,养鹅1000只,竹园诚信

养殖基地,养鸡1万只以上,兴隆养鸡场,养鸡1000只以上;创建坪阳、兴隆、下坪3处优质洋芋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380亩;创建了大山养牛基地,养牛2000头以上。

(三)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农村低保、农民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国家扶贫政策的相继出台,扶贫开发的渠道和内容、广度和深度越来越多样化、系统化和全面化,我们以此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了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的各项决策。

(1)扎实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我们结合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2702户人。通过调查摸底,全面掌握了贫困农户的基本现状和需求,摸清了贫困户底子,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2)认真落实了城乡低保的“调、减、免”及扩面提标工作,规范低保、优抚等工作运行机制。按照县上有关精神,对全乡低保户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实现了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建立了低保户家庭档案,并按照“五优先、六不准”要求,对不符合条件的55户低保户进行了调整,做到了确定低保对象准确,操作程序规范,发放资金及时。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低保扩面提标精神,全乡2702户贫困家庭中,有908户3472人已纳入低保,占贫困人口的%,三年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万元,五保供养金万元,城市低保金万元,军人优抚金

万元,这些资金的及时发放,切实解决了贫困家庭的生活困难,保障了他们的生活问题,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合谐稳定。

(3)扎实开展了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摸底,为全面实施新农保政策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按照省、市、县会议及文件精神,对全乡人的基本信息进行了采集,建立了新农保家庭档案。加强了政策宣传,采取召开村民大会、张贴宣传标语、举办专栏,多形式、全方位地进行了宣传动员,使广大群众对新农保政策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了解,为进一步实施新农保政策做好了前期准备。

(4)认真开展了救灾救济工作,保障因灾返贫,因灾受穷农户的生活问题。我乡自然条件恶劣,高寒阴湿,自然灾频发,特别是暴雨、冰雹、雪冻灾害时有发生,致使农户返贫率高。近年来,因自然灾害受灾人口达到310户1480人,因灾返贫人口达到500多人,扶贫开发成果巩固难。为了使贫困户能够度过难关,乡上多方筹集资金,为受灾户分忧解难,三年来,共发放救灾资金万元,救助资金万元,切实解决了受灾群众的生活困难。

(四)大力开展劳务培训及输转工作,为贫困群众开避了脱贫致富途径

我们结合整村推进扶贫科技培训规划的实施,邀请陕西教育集团师资队伍20余人,在全乡17村扎实开展了为期1月的农民实用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培训达800多人次,使农村富余劳动力掌握了一技之长,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由被动学向主动学转变,由体力型向脑力型转变,由自发型向有组织

型转变。在农民工输转方面,充分发挥村级劳务联络员作用,积极向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输转劳务工,三年来,共向外输转劳务工余人,创劳务收入亿多元。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我们虽然在扶贫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经济社会得到明显进步,民生、农村工作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但在扶贫开发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民文化程度低,思想素质不高,治理扶贫任重道远。一方面由于我乡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通,教育教学条件简陋,村民接受教育的条件差,全乡8670个劳动力人口中,高中文化的有190人,仅占劳动力人口的%,初中文化的有1851人,占劳动力人口的%,小学以下文化的有6629人,占劳动力人口的%,全乡人口整素质低下;另一方面由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使相当一部分青少年丧失了接受较高教育的机会。贫困形成了低素质的劳动力,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又往往缺乏进取心和经营技能,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外出务工也只能靠休力来争钱,必然形成收入低下的状况。收入微薄、思想素质低,两者互为因果,形成了恶性循环。村民文化程度和思想素质不高,间接影响了扶贫开发进程,实现脱贫致富的难度大、任务艰巨。

(二)农民思想认识不高,对实施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的整村推进项目抵触情绪大,工作难度大。农民思想认识不高是影响扶贫开发进程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赶超求进思想不强,得

【篇3:2015年 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2015年镇扶贫产业种植项目工作汇报

政府:

2015年,镇农业扶贫产业在上级扶贫部门的指导下,在 镇党委、政府正确的领导和安排下,我镇扶贫产业的各项工作已进入了拨付补助阶段,现将有关扶贫情况简单汇报如下:

我镇扶贫产业的基本情况

1、2015年我镇农业扶贫产业有百香果、牛大力、火龙果、沃柑、桑 蚕、沉香木、甘蔗、淮山8方面,涉及 个村,总的种植面积为亩,涉及农户1926户。

2、我镇各种产业实际验收面积为亩,其中百香果占亩,涉及农户215户,牛大力占亩,涉及农户128户,火龙果占亩,涉及3户,沃柑占612亩,涉及164户,桑 蚕占亩,涉及408户,沉香木占亩,涉及85户,淮山占亩,涉及205户,甘蔗占亩,涉及716户。

3、目前扶贫部门基本认可我镇产业的种植面积,实际补助面积是除去不是2014年建档产卡户、财产审查不通过的户、农户种植不合格部分的面积为准。且要求每个贫困户只能补助一种产业,每户封顶5000元。

后附各村补助情况表

镇扶贫工作站

2016年1月25日 1

第6篇:产业扶贫汇报

稳坪镇产业扶贫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安排,现我就稳坪镇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一)贫困现状

稳坪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117个村民组,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6204户人,农村人口4886户人,贫困人口1012户3544人,有9个贫困村,其中一类贫困村5个、二类贫困村1个、三类贫困村3个,贫困发生率%。

(二)经济社会发展

上半年,全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590万元,增长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万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5525万元,增长30%;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012万元,增长10%;贷款余额4102万元,增长9%;人均可支配收入3490元,增长15%;森林覆盖率达60%。

二、产业发展概况

2017以来,我镇以“三变”促“三金”推动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形式组织生产,在全镇范围内累计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项目实施精品水果1800亩、花椒1200亩;实施石漠化治理项目移栽油茶6477亩;通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发展红心肉柚800亩;管护花椒万亩,补植补造花椒4000亩,使我镇产业总面积达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产业的目标,下一步,我镇将持续规划种植花椒万亩,努力建成黔东北花椒重镇。

三、产业助推精准扶贫典型案例

(一)金庄花椒产业示范园,“三变”惠农“三金”增收。

德江县稳坪镇金庄村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554户1351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280人,贫困发生率%,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位于镇东面8公里,北与桶井相邻,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其中田亩,土亩,人均耕地不足亩,村内山高坡陡,土地贫瘠,旱地达500亩,村办完小1所。

2014年,我镇按照“建设现代农旅一体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以“大户+基地+农户”(大户出资发展并且管护,农民以土地入股参与发展,在后期有偿在园区务工,见成效后参与分红)的模式,在我镇金庄村种植花椒1308亩,其中涉及农户306户982人,其中贫困户86户396人。

2014年参与种植花椒农户累计获得工资性收入18万余元;2015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26万余元;2016年在园区参与务工的群众工资性收入达30万余元;2016年万进花椒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金庄利民花椒专业合作社累计为务工群众发放工资35万余元。

2017年,是我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首个投产年,2017年至今,已累计为群众发放工资90余万元,现花椒正在有序采摘中,园区每日务工群众达200人。据金庄村支部书记张月利介绍,今年园区花椒单株均产5斤,保底价5元每斤,平均每亩产出3750元。而今年稳坪镇金庄村花椒产业园区投产面积1300亩,产值480余万元,也就是说,当年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将分红240余万元。

资源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摇身变成了股民,金庄村产业发展让“三变”改革彻底落了根,生了芽,让群众获得了真正的实惠。

(二)铁坑社区,从蔬菜起步,到村集体经济年入百万。 德江县稳坪镇铁坑社区有18个村民小组,共887户3490人,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全村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118户400人,贫困发生率%,属于国家级三类贫困村。

2012年,铁坑村支两委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引进专技人员入股,参与指导蔬菜生产、积极整合现有资源,租用土地匹配生产,拉开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序幕。

为了帮助逐步掌握蔬菜种植技术的群众打通蔬菜销售渠道,铁坑村支两委组建了强农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群众构建蔬菜销售平台。同时通过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平台发布蔬菜供售信息,大大增宽了蔬菜销售渠道。仅2012年4月,5亩面积的白菜就收入余元。2013年铁坑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45万元,营利12万元,2014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0万元,营利20万元……2016年全年村集体经济共收入万元,营利万元。 自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以来,截至2016年,铁坑社区共转移劳动力就业460余人,务工支出240余万元;累计为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资金4万元;资助大学生2名、重点高中生4名,共计万元;对铁坑完小前3名的学生及全镇教学质量排名第一的教师发放奖励奖金累计万元;帮扶困难家庭19户发放资助金万元;为困难党员、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累计发放慰问金万元;直接带动计生入股户分红万元。

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村交通、水利等条件还较差,防汛抗洪能力弱。

2、群众思想素质较为传统。部分群众不理解产业发展才是持久增收的有力渠道,坚持种传统作物,导致有些地方产业发展不成片,有些适宜发展产业的土地没有合理的利用起来。

3、产业发展大户责任心不强。我镇自2014年大规模发展花椒产业以来,除了少许村产业管护到位,今年已见成效外,其余村的产业管护迟迟没有跟进,导致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助民增收的作用。

4、产业发展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是投入不足,产业发展技术推广上存在资金困难,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二是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士与农户的衔接还不够协调;三是技术成果转化率较低,很多大户培训过,也考察过,但是没有真正的将学到的技术用到产业发展上来。 5、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机制不规范。利益分配机制是决定产业发展是否能长期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当前我镇在全镇范围内集中连片发展了产业万余亩,但是大部分产业发展大户与农户的利益衔接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都是口头约定,真正签订协议的只有百分之20左右,导致很多群众心里没底,产业发展积极性不高。

四、下步规划和打算

1、完善交通、供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努力建好已动工的产业路的前提下,积极争取更多产业路建设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的交通环境;通过修建水池、开挖水渠等措 施,提高产业园区抗洪抗旱自救能力。

2、以点带面,积极宣传。以今年已见成效的金庄花椒产业园区为示范点,为群众算好经济账,以实际收益引导群众,提高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集中连片在全镇规划土地,争取在2017年继续种植花椒万亩。

3、以“党建派遣单”的形式,责令各村(社区)督促产业发展大户启动产业管护工作。镇纪委介入产业管护督查,对产业管护力的村(社区)实行一票否决,并追究相应责任人责任,对将产业置之不理的大户,我镇将对其实行劝退处理,不再任其在我镇发展任何产业项目。

4、加大投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改变我镇农业信息闭塞的现状,为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科学管理技术等,实现我镇产业规模生产,进而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此外,信息化建设还能够让农产品在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获取更大的价值。

5、合同签订,进一步完善大户与群众之间的利益链接机制。在全镇产业发展的村(社区)由镇产业办牵头,召集群众及大户将合同全面签订完毕,明确产业管护责任,确定产业分红后的利益分割机制,提高大户管护责任感,提高群众参与积极性。

产业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去抓,我镇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全镇产业发展当中,以产业助推精准脱贫,为我镇2020年与全国同步小康提供坚强的后盾和坚实的基础。

汇报完毕!谢谢。

金融办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扶贫宣传工作汇报

银行金融扶贫工作汇报

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汇报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