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3篇 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工作汇报 时间:2022-10-20
【www.wendang123.cn - 工作汇报】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3篇 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供大家参阅。

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3篇 济宁市政府工作报告

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1

  济宁市人民政府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发布时间:2013-01-11

  信息浏览次数:

  1003

  字体:【 大 中 小】

——梅永红在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13年1月6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紧盯“三个高于、三个提高”任务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拼搏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新一届政府实现良好开局。

———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10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增长%;固定资产投资1740亿元、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0亿元、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3090亿元、贷款余额197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60亿元、320亿元。

———产业结构得到优化提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450家,四大千亿级产业规模实力不断增强,拉动工业增加值增幅8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实现销售收入540亿元、增长4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提高到%。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150亿元、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

———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投融资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市产业发展投资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与城建投资公司形成“三驾马车”,引进民生银行、莱商银行,5家村镇银行和5家保险公司开业,全市股权投资基金达到15支,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9家。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50项、专利授权5000项,济宁高新区产学研基地建成使用,1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来我市创新创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新批外资项目49个,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8家,完成投资亿美元。全民创业行动扎实开展,新增民营企业3003家,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中心城区实施重点项目96个、完成投资亿元,一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使用,升级改造主干道和背街小巷25条,改造棚户区万平方米,新增绿地万平方米、环保公交车200辆、天然气用户万户、供热面积万平方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完成3640个村整治任务,硬化道路7670公里,建成垃圾中转站278座,配备保洁员万人,农村环境得到净化美化,城乡环卫一体化长效机制初步形成。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继续下降。水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标。大气污染防控成效明显,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新增造林面积19万亩,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2处。18个乡镇、34个村成为国家级生态镇村。

———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元、元,增长%和15%。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城乡养老、医保制度实现全覆盖,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为民承诺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

  一年来,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突破工业经济。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强化监测预警,落实要素保障,实现了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骨干企业,制定出台扶持千百亿工业企业发展政策,推进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利税过千万元企业信息化改造、骨干企业创百亿“三大工程”。实施了100个重大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60亿元、增长26%。太阳纸业、华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润峰集团、翔宇化纤、荣信化工突破100亿元。积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新建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15个,国家煤及煤化工检测中心、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正式运营,14个高水平研发团队入驻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着眼培育壮大中小企业群体,实施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160亿元。

(二)集中攻坚重大项目。深入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在北京、上海、香港等地区开展了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的对接,引进了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到位市外国内资金671亿元、增长42%。深度推进与省直部门、金融机构和驻济大企业战略合作,签订合作协议23项。坚持每季度举行一次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建立领导包保、分类管理、部门联系推进制度,优化发展环境,千方百计保项目落地建设。全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328个、同比增加147个,娃哈哈灌装饮料、吉利自动变速箱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

(三)夯实“三农”工作基础。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发放政策性补贴亿元。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总产达到113亿斤。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标准化种养基地发展到38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54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发展到140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南水北调干线主体工程和治淮东调南下续建工程竣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了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12个县市区纳入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

(四)强力推动县域发展。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大产业布局、转移支付、对口帮扶、人才培训等扶持力度,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新增亿元,落实帮扶资金亿元、项目184个。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2个百分点。赋予14个省级开发区完全县级管理权限,10个开发区突破百亿元,园区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税收分别占县域的59%、42%。建立向乡镇倾斜的政策导向机制,实行市直部门联系包保乡镇制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超过30%的乡镇发展到108个。

(五)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抓手,持续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全市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46%。出台支持北湖新区加快发展政策,从管理职能和保障措施等多方面构建起完备的支撑体系。大力推进省运会场馆建设,奥体中心体育场试运行,指挥中心主体竣工。济宁高新区以廖沟河景观打造和系列科技场馆建成为标志,布局框架进一步拉开。济北新区任城行政中心正式启用,金宇路升级改造加快(上接1版)金宇路升级改造加快实施。“三河六岸”开发和老城区东南片区改造全面启动,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加紧建设。北湖连通桥、南二环京杭运河特大桥建成,临菏路济宁段全线贯通。太白楼路东西延伸线、济徐高速东平至济宁段竣工通车。滨湖大道济宁至鱼台段路基和桥梁主体施工基本完成。济宁曲阜机场新开通5条航线。梁济运河济宁城区段下游11公里疏浚工程全面完成。金乡、微山、梁山、曲阜等县市老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色凸显,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建管理体制,构建起市控区统、条块互动、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格局。

(六)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大力实施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出台一揽子扶持政策,支持曲阜文化建设率先突破。曲阜片区大遗址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紧实施。尼山圣境、东方文博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兴隆文化园、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微山湖景区被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成功举办第二十九届国际孔子文化节等系列文化活动。市县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全面完成,济宁报业传媒集团、演艺集团挂牌成立。全市镇街全部建成综合文化站,95%以上的村居建成文化大院、农家书屋。

(七)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在全省率先启动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优先战略,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62所,改造中小学校舍52万平方米,省级规范化学校达到111所。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中小学健康饮水工程,向困难家庭学生发放营养补助金4500万元。出台支持高校建设发展意见,促进地校融合发展。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全面推开,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实现门诊统筹。开展“百名医疗专家进千村”、“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活动,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问题。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困难群众、特殊群体、优抚对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位一体”养老经验在全省推广。建设保障性住房万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万户。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省运会筹备工作扎实推进。加强和改进食品安全监管,建成放心粮油食品示范店116家。深化“平安村居、社区、单位”创建活动,开展打霸除恶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实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接听市长公开电话制度,重点信访问题和社会矛盾得到及时化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应急管理工作不断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援疆工作积极推进。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共建工作富有成效。国家安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民族宗教、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外事侨务、统计、物价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水文气象、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慈善、红十字等项事业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致力于打造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不断强化政府自身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办复率均为100%。深入实施依法行政“五五”规划和“六五”普法,行政复议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重大行政决策更加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开展“双评”和纠风专项治理,加强审计监督,严肃查办了一批腐败案件。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在形势十分复杂、任务空前繁重的背景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好成绩实属不易。这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凝结着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全市上下特别是广大基层的同志面对困难不退缩,殚精竭虑谋发展,扑下身子抓落实,表现出苦干实干、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气神”。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来济宁兴业发展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关心支持济宁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发展中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人均经济规模和财力偏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县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节能减排压力大;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亟待加强;政府效能建设仍需进一步强化。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市委、市政府新一轮重大战略部署的落实年、突破年。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严峻挑战,更面临着难得机遇。随着我市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深入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竣工投产,一些关系济宁长远发展制约因素的有效破解,支撑全市跨越发展的条件更加稳固。只要我们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坚定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念,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不断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落实年、突破年”为总要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握“稳定增势、提速转型、争先进位”工作基调,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注重统筹发展,突出工业化、城镇化“两化并进”,以项目建设为引领,集中突破工业发展、突破城市建设、突破县域经济、突破文化建设、突破生态建设,加快构建民生保障体系,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需要我们着眼全局、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在工作推进中体现“六个更加注重”的基本要求。一是更加注重加快发展。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搞建设,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高于周边、高于上年,努力提升全市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二是更加注重转型发展。以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为方向,加快经济战略转型,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三是更加注重创新发展。坚持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引导和支持企业通过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激发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四是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力促强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速崛起、薄弱县跨越赶超;积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五是更加注重生态发展。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六是更加注重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构建民生保障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幸福!

  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为引擎,加快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工业是强市之基。把工业作为做强实体经济基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实施“1351”十大产业百千亿培植工程,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推进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纺织服装等产业迅速膨胀规模,尽快形成千亿级产业。突出抓好100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技改投资超过700亿元、占比达到60%以上。落实骨干企业扶持、中央省属驻济企业加快发展政策,“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难,以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重点产业加速提升,年内新增百亿元企业2家。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产业规划布局,制定专项实施方案,重点延伸新能源、LED、电动汽车、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链条,抓好高端装备制造、光电信息、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三是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施“信息化行动计划”,培育100家利税过千万元信息化示范企业,建设100个重点示范应用项目。推动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努力建设“智慧济宁”、“数字矿山”。四是扶持发展中小微企业。实施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在融资担保、政府采购、人才培训等方面提供政策帮扶。持续掀起全民创业热潮,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打造一批高素质企业家队伍,催生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的民营企业群体,形成梯次成长、集群发展格局。

  加快园区转型升级。按照产业分区定位,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以大企业为龙头、主导产品为核心,带动一批功能互补、配套协作的中小企业快速成长,形成特色突出、层级分明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化金融、研发、信息等服务平台建设,在更高层次上为入园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加快千亿级园区创建步伐,支持邹西大工业板块加速崛起,推进兖州工业园、经济开发区联合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年内12个省级园区突破百亿级,2个突破500亿元。

  全力推进大项目建设。坚持以产业大项目带动工业突破,集中抓好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和日韩、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的联络对接,跟踪落实签约项目和战略合作协议,创新高层推动和产业招商、企业招商、园区招商方式,鼓励骨干企业拿出优势资源与国内外大公司合资合作,力争在大项目引进上取得突破。优化投资环境,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开辟“绿色通道”,集中力量抓调度、抓推进,确保项目顺利落地建设、按时投产达产。年内每个县市区至少新上20个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个过10亿元工业项目。

(二)以提高综合产出效益为着力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向“三农”领域倾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抓好现代农业粮食产业项目,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力争粮食生产“十连增”。发展壮大大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实施渔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扩大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规模。有序推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扶持优质农产品连片规模种植。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二是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完善基层农技服务体系,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搞好良种繁育、引进和推广,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规模,抓好品牌创建,提升济宁农产品的知名度、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植,促使现有骨干企业增量提质,鼓励各类投资者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建基地型、链条式龙头企业。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0处、“三品一标”认证50个。三是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对基层技术人员和生产大户的科技培训,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构建完备的水资源调配网络,完成12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抓好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以载体建设为支撑,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突破口,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服务业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发展金融业,搞好金融招商,引进光大银行,加强与平安集团、国信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济宁银行跨区域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到县乡设立营业网点,用好债券、基金、信托等金融工具,助推实体经济发展。紧跟先进制造业发展步伐,推进运河物流交易服务中心、铁水联运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和临港物流产业。按照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要求,加快工业企业二、三产业分离,推动研发、设计等业务外包。集中突破文化旅游业,提速推进尼山圣境、兴隆文化园等重大项目,汶上宝相宫景区建成开放,支持微山湖、水泊梁山创建5A级景区。加强“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城市形象品牌宣传,策划推出一批文化旅游演艺活动。组建孔孟旅游集团,整合旅游资源,规划设计精品线路,与国内知名旅行社、景区景点、周边城市实现有机对接、客源共享。科学布局城乡商贸网点,搞好大型商贸批发市场与城市建设的衔接,形成一批特色商业街区、专业市场、购物广场,解决“有城无市”的问题,努力把济宁建成鲁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中心。

(四)以重大工程为牵动,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更大力度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年内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

  强力突破中心城区。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北湖新区建设。高起点做好各类专项规划和单体设计,完善道路管网、水电气暖等基础设施配套。加快省运会系列场馆建设,指挥中心、媒体中心、“一场三馆”、水上运动基地、飞碟靶场等场馆竣工交付使用。二是彰显高新区科技新城魅力。加快大学科技园、创意及工业设计园等项目建设,建成科技中心“一体六馆”,推进印象吟龙湾和廖沟河湿地工程建设,密切新城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促进高新区向国际化科技新城迈进。三是提升济北新区城市功能。以任城行政中心北迁为带动,深度拓展东西两翼商务区建设,完成金宇路升级改造、北二环建设任务。四是加快老城区重点片区建设。提速推进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和东南片区开发,完善城区雨污分流等配套基础设施,启动华能黄屯热电厂建设,新增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1万户。完成城区所有背街小巷改造任务。高水平实施“三河六岸”综合开发,突出抓好大运河文化产业带连片建设,开工一批地标性建筑和独特景观,拉开西部城区布局框架,展现城河相映、生态宜人的城市风貌。

  加速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建立都市区融合发展协调推进机制,做好各板块间行动规划和制度设计,在基础设施、信息网络、产业布局、公交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依托崇文大道等城际路网,科学规划布局重点产业园区,引导相关县市区集中实施一批先导性大项目,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带。积极争取都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完成核心区乡改镇、镇改街道工作。加快都市区大公交体系建设,逐步开通中心城区至县域“零换乘”公交,推进曲阜高铁站连接线工程早日竣工,打造组群结构城市“半小时”都市圈。加速济徐高速济宁段、东外环南延、滨河大道济宁至梁山段建设,滨湖路二期济宁至鱼台段竣工通车,提高城际交通通达能力。

  统筹抓好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拓展齐抓,功能提升与产业发展并举,增强县域城市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抓住全省开展“百镇建设示范行动”机遇,分层次推进小城镇建设,以10个省市级示范镇为重点,加大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促进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尊重农民意愿,稳妥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提升城市经营管理水平。放开搞活城市开发建设市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走出一条依靠市场力量开发建设城市的新路径。完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强化街道、社区在城市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发挥好“数字化”城管平台作用,全面推行市场化、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畅通工程,努力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题。

(五)以激发内生动力为突破口,促进县域经济跨越赶超。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倍增计划”,严格落实政策,完善帮扶机制,挖掘发展潜力,推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

  加大县域发展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千方百计强化要素保障,在项目、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落实具体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设施、水利工程和城市公用设施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对薄弱县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税费返还力度。督促对口帮扶县市区、部门单位和企业落实责任,协力推动县域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确保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全省县域排名位次前移。

  培植壮大特色主导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推进县域经济特色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植一批重点行业、特色产业。在农产品精深加工、工业配套协作、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等领域布局特色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增强竞争优势。年内各县市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个。

  夯实镇域经济基础。牢固树立“产业兴镇、商贸活镇”理念,加快建设一批独具特色的工业重镇、商贸强镇和旅游名镇。支持乡镇招商项目集聚园区发展,持续增强镇域发展生机活力。落实市直部门联系包保乡镇责任,在工业发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抓好乡镇财源培植,力争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36个。

(六)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增创发展新优势。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用开放的思路拓展空间,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保障能力。加强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有效性和刚性约束。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准备工作,加强政府性债务的清理、监管和风险防范。改革投融资体制,规范发展投融资平台,健全政府投融资、担保平台决策、监督、执行机制,增强调控和配置社会资本的能力,推进资源资本化进程。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全面推行外派监事会和外部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企业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探索运用市场化手段建设医疗机构基础设施。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强化工程机械、机电、大蒜等出口基地建设,扩大先进制造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建设济宁保税物流中心,改进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推进“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增加市场占有份额。积极扩大进口,鼓励企业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产业、技术装备和重要原材料。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开展境外资源开发、优势产能转移和境外并购,培育一批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

(七)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为抓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科技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的政策举措,推动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取得突破,增强转型发展的驱动力。一是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攻关、新品开发,提升核心竞争力,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达到5%以上,年内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二是加强产学研合作。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校企联盟、产业技术联盟等平台建设,全年新建25家产学研基地、5家省级院士工作站,认定6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强化公共创新平台建设。放大济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功能效应,加强与中关村、张江等高科技园区合作,提高承接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人才转移的能力。提升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服务水平与研发能力,省科学院济宁分院、中科院计算所济宁分所年内建成使用。依托鲁南质检中心,组建检测检验公共平台,发展集中统一的食品检测中心。高标准建设科技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园,规范发展鲁南技术产权交易中心,促进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年内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6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环境。四是促进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入驻我市,建成科技担保平台,推进知识产权质押和债权性、股权性融资业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五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引进一批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带资金项目到我市创业,培养更多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大力倡树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浓厚氛围,努力把济宁打造成创新之城、活力之城。

(八)以生态环境治理为重点,努力建设“美丽济宁”。实施 “生态突破”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打造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生态宜居的美好家园。

  扎实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能耗总量、项目单耗双重目标控制,严禁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完成70家企业落后产能淘汰任务,构建生态型产业体系,建设一批生态型产业园区。加强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抓好脱硫、脱硝高效除尘改造、扬尘污染防治。完善“治用保”防控体系,加快南水北调治污工程建设,强化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一泓清水安全过境。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省“湖泊生态修复示范市”,实施10项绿化会战重点工程,新增造林20万亩。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万亩。建设绿色生态廊道,保护林地、湿地和城市公园等绿色空间。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严查违法用地和违规采矿行为,治理采煤塌陷地万亩。开展生态示范创建,扩大生态县乡村覆盖面,支持曲阜、泗水争创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新增省级绿化模范县、森林城市、园林城市3个,绿化示范村100个。

  深化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以农村道路硬化、环境净化、村庄美化为重点,继续实施“村村通、村内通”工程,完成1700个村庄、5100公里道路硬化。搞好农村垃圾集中处置,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面貌。

(九)以构筑文化高地为目标,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加快建成文化强市。

  强力实施文化建设“突破曲阜”战略。抓住文化部与山东省共建曲阜文化经济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机遇,完善曲阜文化建设规划,落实扶持政策,争取国家支持,倾力打造文化经济特区。加快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布局,理顺运行体制,引进一批文化项目。加紧推进孔子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高水平办好国际孔子文化节和世界儒学大会,提升祭孔大典层次水平,打响孔子品牌。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加强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文化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加快东方文博城等项目建设进度,做好大运河济宁段保护申遗工作。搞好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与国内知名文化企业的合作。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一批传媒、演艺、出版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市民大舞台、百姓大舞台,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年内完成市杂技城主体工程和图书馆新馆规划设计。巩固扩大文艺院团改革成果,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创作一批文艺精品,精心编排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参演剧目。

  扎实做好第23届省运会、第9届省残运会和第3届省老年人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搞好场馆建设、备战参赛、市场运营和服务保障,营造“我为省运添光彩”浓厚氛围,确保所有场馆全部建成通过验收。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

(十)以增进百姓福祉为落脚点,加强以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和政策扶持,健全民生保障十大体系,推动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继续办好为民承诺10件实事。

  优先发展教育,加快实现“学有优教”。推进高校与地方融合发展、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全面落实职业培训普惠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加快县市区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校舍安全工程。调整优化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布局,逐步解决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合理问题。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关爱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扩大营养改善覆盖范围,建设完善400所农村学校食堂,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更好教育!

  努力扩大就业,加快实现“劳有多得”。扎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持续加大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力度,大力推动自主创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年内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通过扩大就业、支持创业、鼓励投资等措施,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每一个劳动者生活得更有尊严!

  健全社保体系,加快实现“老有善养”。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构建起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济困救助力度,提高社会救助标准,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落实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健全残疾人保障服务体系。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平均65元以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1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推进乡镇敬老院、社区和村级互助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社会养老服务水平,让每一个老年人都能幸福安享晚年!

  优化医疗服务,加快实现“病有良医”。提高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救助金支付限额,城镇职工提高到每人每年25万元、城镇居民提高到13万元,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350元以上,重大疾病报销限额达到20万元。完善三级医院“先看病后付费”配套措施,全面推广“病历费用双公开”。做好4万名孕期妇女产前筛查和无创基因检测。推行农村保健医生制度,搞好基层医疗人员培训,开展“万名医生进农户”活动,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改善住房条件,加快实现“住有宜居”。严格执行国家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多渠道解决群众住房困难问题,新建经济适用房5250套、公共租赁房3150套、廉租房950套,改造棚户区2716户、农村危房万户,启动农村住房集中建设4万户,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更加美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完善社区(村)管理体制和服务网络,健全综合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管理功能。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发挥群众性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矛盾隐患排查,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健全矛盾纠纷专业调处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活动,扩大市长公开电话覆盖范围,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加强和完善网络信息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深化“平安济宁”建设,构建社会治安网格化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深入开展交通、建筑、矿山安全等专项整治,加强应急管理,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价格调节基金征缴使用,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大食品安全和粮食监管执法力度,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各项优待安置政策,圆满完成征兵任务。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权益。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提升统计、水文、防汛、气象、史志和防震减灾、住房公积金等项工作水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加强作风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

  一是加强学习,提升发展境界。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把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思路办法、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措施。完善知识结构,更加注重学习经济、科技、金融、法律法规和现代管理知识,增强分析研判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市场意识,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寻求新的突破。

  二是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做好“微博问政”,健全咨询、问责制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按时办结制,坚决查处“三乱”行为,大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水平。

  三是改进作风,强化工作落实。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崇尚实干,始终保持担当的精神、创业的激情、进取的锐气,始终做到事业为先、责任为重。坚决扑下身子,深入建设一线、项目现场,努力把问题解决在一线、任务完成在一线。要切实改进调查研究,多到困难矛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下基层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标语、不悬挂横幅。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严格清理、大幅减少会议活动,控制会议规模和时间,提倡开短会、讲短话、戒空话。

  四是依法行政,规范政务行为。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并定期报告工作。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实施依法行政“五五”规划。加强和完善行政程序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民主、依法合规。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化行政复议改革,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

  五是廉洁自律,树立良好形象。注重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对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等经济行为,严格按制度和程序进行。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规定,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今年市本级行政经费实现“零增长”,切实把有限的资金和财力用在促发展、保民生上。建立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查办案件,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以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新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在中共济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向上的精神迎接挑战,以更加奋发有为的斗志开拓进取,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2

  济宁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2月9日在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长

  梅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8年以来工作回顾

  过去的四年很不寻常。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全市上下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突出创新,有效克服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扎实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和谐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市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任务,“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确保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比2007年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276亿元、是2007年的倍;地方财政收入207亿元,四年翻了一番;固定资产投资累计4879亿元,年均递增24%;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亿元、贷款余额亿元,分别比2007年增加亿元和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12元,比2007年增长%和%。我市综合实力跃上新的台阶,在富民强市征程上迈出坚实步伐。

(一)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煤电产业居主导地位的格局开始扭转,优势传统产业蓬勃发展,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上升到56%,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总量突破3000亿,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增加到7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快速成长,建成国家级光电产业基地,济宁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5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创出15个中国驰名商标、59个省著名商标和159个全国全省名牌产品。科技、金融、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增势强劲,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层次研发机构相继落成,兴业等4家商业银行和豪德物流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济宁,宝相寺景区等一批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投入运营,全市旅游社会总收入亿元、是2007年的倍。农村六大重点工程成效显著,粮食实现连续8年增产,建成农业标准化基地350万亩,金乡大蒜、邹城食用菌、微山渔湖产品、梁山鲁西黄牛等品牌效益更加凸显,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767家、2095家。

(二)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50家市属困难国有企业完成改制和破产重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有效,共压减行政审批事项167个,成立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产权交易实现全程网上监管,涉企收费“一费制”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县两级投融资平台累计融资353亿元。农村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镇园合一”管理体制逐步到位。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增强、贡献份额增加,实现增加值、上交税金占全市的比重达到65%、61%。对外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境内外招商活动成果丰硕,四年引进市外国内资金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由2007年的亿美元增加到亿美元。39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济宁。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是2007年的2倍,13家企业在境外投资办厂。兖矿集团、如意科技等企业相继走出国门,在跨国并购和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突破性成就。

(三)城乡面貌变化巨大。城镇化追赶战略加快推进,“两区三市”全部实现镇街建制。“一城四区”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北湖新城展示靓丽形象,济北新区承载能力迅速提升,东部科技新城服务功能显著增强,运河生态经济区加紧建设,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07年的60平方公里增加到平方公里,人口由60万人增加到万人。济兖邹曲嘉五大板块加速融合,太白楼路东西跨河大桥及延伸线、临菏路济宁段建成通车,济宁机场开通8条航线,京沪高铁曲阜站竣工运营,京杭运河济宁至韩庄段三级航道、森达美跃进港区等投入使用。南水北调东线境内工程全面开工,治淮南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县域老城改造、新城建设力度加大、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开发特色凸显,建成332个新型农村社区,城乡环卫一体化逐步形成。新建改建农村公路3865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和%的行政村实现路面硬化。

(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节能减排两项工作均在全省获奖。探索出“治用保防控”结合的治污新模式,完成211个工业点源深度治理项目,淘汰255家企业落后产能,97家重点排污企业实现稳定达标排放。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到位,在全省率先完成燃煤机组脱硫改造任务,化工发酵企业异味污染得到遏制,秸秆禁烧形成长效机制。持续开展荒山治理,东部山区再现青山绿荫景观,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启动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建成和修复人工湿地16万亩,微山湖湿地公园晋升为国家湿地公园,治理采煤塌陷地万亩。

(五)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各项惠民富民政策全面落实,连年承诺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市级财政累计民生投入亿元,年均增长%。四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内。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全市60岁以上城乡居民都能按月领到养老金。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医疗保险“一证通”和“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在全市推广,完成143处乡镇卫生院、149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3689个村卫生室的规范化建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连续调高企业最低工资和退休职工养老、城乡低保及“五保”供养标准,残疾人生活补助、康复救助制度及时落实。万户城市居民得到住房保障,新建农村住房万户、改造农村危房万户,城乡群众住房条件不断改善。

(六)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均衡发展取得积极进展。四年加固重建校舍184万平方米,县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省级规范化学校增加到124所。文化建设领域拓展、成效显著,建成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和6处省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启动孔孟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国际孔子文化节、中国专博会影响力持续提升,成功举办4届“世界儒学大会”及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一批文艺精品在全国、全省获奖。全民健身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建成3000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赢得第23届省运会承办权,我市运动员在亚运会上夺取两枚金牌。科技事业成绩斐然,获得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5项,授权专利万件,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顺利完成第六次人口普查,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左右。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商、物价和质量技术监管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援建北川项目提前竣工,新一轮援疆工作有效推进。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和国家安全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六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民族宗教、住房公积金、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地震、气象、水文、档案、史志、文博、红十字、慈善、老龄和妇女儿童等项事业健康发展。

(七)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切实加强。自觉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规范优化政务运行流程,完善行政审批中心运作机制,积极推进行政复议委员会改革,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效能得到提高。及时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复率、满意率分别达到100%、%。顺利完成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直选。全面落实政务公开,建成统一的政务外网平台,政府工作透明度、开放度进一步增强。行政问责、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管力度加大,政府公信力、执行力持续提升。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普遍提高。5个单位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我市跻身省级文明城市行列。“平安济宁”建设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加强,矛盾排查和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更加畅通,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能力进一步提高,联手创建鲁苏边界和谐维稳机制更加完善,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

  各位代表!过去的四年是我们战胜困难挑战、开拓创新奋进、力促转型发展阔步前行的四年,是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面貌显著改观、城乡群众受益最多的四年,是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推进、和谐稳定局面不断巩固发展的四年。四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任务,始终坚定紧抓第一要务的信心,强化又好又快的导向,创新克难攻坚的举措,及早把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全力推进经济战略转型,逐步打开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跨越崛起的新路径,为构筑济宁长远发展的战略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把项目带动作为重要抓手,抢抓国内外产业资本加速转移流动的难得机遇,创新方式、拓展领域,展开高层对接,提升招商成效,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产业项目、文化旅游项目和城市综合体项目落地建设,开创出依靠招大引强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城市开发、繁荣现代服务业的新天地。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制定吸引力强的优惠政策,依据高新区展开“人才特区”建设试点,高标准建设科技研发平台,相继引进一批高层次专家和领军型创新人才,同步推进产学研和科技金融紧密合作,我市加快发展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能力日趋强劲。我们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最高追求,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每年兴办一批民生实事项目和惠民系列工程,大幅增加民生和社会事业投入,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把办好大事硬事作为工作突破口,发挥整体优势,选准一个时期、每个的重大事项,凝聚合力集中推进,办成了一批包括城区区划调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的大事硬事好事。特别是2011年,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治污考核,并再次获得第一名;“大干100天”如期建成京沪高铁曲阜站,被评为沿线六大精品工程之一;高水平举办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创出主场城市活动新标杆;全方位实施城区绿地、大气环境和水质保护综合整治,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考核验收。这些探索实践和成功做法,不仅确保了过去改革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也必将成为指导和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更好更快发展的宝贵财富。

  各位代表!四年的历程波澜壮阔,辉煌的成就令人鼓舞。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继往开来、接力奋斗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实干、无私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支持参与济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济宁的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中也存在不少差距和不足。主要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产业层次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人均占有和城镇化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县域经济还比较薄弱,发展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农民增收渠道较窄,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社会治安、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还需加强;政府职能转变不快,有些干部思想观念、能力作风还有待改进和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以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将开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推进科学发展、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的举措更加有力。新一轮产业和科技革命提速推进,发达国家和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资本转移步伐加快,大跨度吸纳集聚先进要素,借助外力跨越崛起的条件更加便利。我市综合实力不断攀升,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日益完善,一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进入收获期,加快发展的持续性稳定性更加凸显。市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宏伟蓝图,换届后的各级领导班子年富力强、思路开阔,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这些都为我们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难得机遇、增添新的动力。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我国经济运行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我市周边地区发展势头迅猛,竞争压力增大。我们务必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审时度势,以时不我待的斗志抢抓机遇,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夺取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新胜利。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既定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更加注重强化农业基础和发展现代农业,更加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注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更加注重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进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市总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强县向更高水平的小康迈进,中等县全面达小康,薄弱县基本实现全面小康,人民群众普遍过上经济殷实、文化丰富、生态宜居、安定和谐的小康生活。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均量、质量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翻番,主要人均指标赶上全省平均水平。区域均衡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全市人民共同富裕步伐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家庭财富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财富大幅增加。大学生和困难群体实现充分就业,人民群众普遍享受良好教育,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都市区实现同城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功能形象进一步提升,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市域大生态体系基本形成,南四湖水质全面稳定达标,各类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建成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社会文明显著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普遍提升,群众权益和公平正义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安定有序、文明和谐、充满活力,孔孟之乡知礼厚德、诚信守法、文明谦和、开放包容的形象充分彰显,建成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强化“三大支撑”、构筑“三大高地”、打造“三大环境”,为全市经济高位求进、跨越赶超奠定坚实基础、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强化现代产业、城镇化和县域经济“三大支撑”。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引领,更大力度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快速膨胀先进制造业,培植更多优势产业集群,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整体提升工业经济实力。坚持扩大总量和优化结构并举,强化政策扶持、载体建设,不断拓展领域、创新业态,大幅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比重。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种养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加速向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迈进。到2016年,全市工业销售收入突破万亿规模,建成国内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国家级煤化工、纺织新材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基地”,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5%以上,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持续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为牵动,加快城镇化追赶步伐,按照“一城四区”发展格局,进一步拉开框架、扩大规模、优化布局、提升形象,五年内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0万。坚持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相向发展,实质性推进济兖邹曲嘉融合对接,适时启动城际轨道交通,加快形成组团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加大招大引强、项目带动和园区建设力度,加快培育特色主导产业,促使立县立乡大企业加速崛起,以工业振兴壮大县级财力,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用3-5年时间,12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部实现翻番,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10亿元、半数超过20亿元。

  二是构筑自主创新、人才队伍和文化发展“三大高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系列工程,健全完善高端研发平台,纵深推进产学研和科技金融紧密结合,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培育更多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打响“济宁创造”品牌。扎实推进济宁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落实人才优先投入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环境,集聚更多高端创新团队和人才,凸显济宁人才优势。充分挖掘和放大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改善文化民生,提升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按照“一园三带四区”布局,突破一批关联度高、辐射能力强的综合体项目,推动文化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经过5年努力,使济宁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的地区,济宁高新区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研发、转化中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55%以上。文化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建成社会风尚良好、人文气息浓郁、文化事业兴盛、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强市。

  三是优化体制机制、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三大环境”。围绕解决全局性、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加强统筹设计和整体配套,率先在统筹城乡发展、“两型”社会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农村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大的突破。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更多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来我市创业发展。着眼建设服务型政府,打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发展软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全程上网、互联互通,建设“高效政府”;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和监督,建设“阳光政府”;加强政府规程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践行以人为本、民生为先执政理念,落实惠民富民举措,更好地解决就学、就业、就医、养老、住房等民生大事,建设人民满意政府。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形成有效的诉求表达、权益保障和矛盾调处机制。建立社会自治、自律新机制,培育公民意识,强化社区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完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确保“平安济宁”建设取得更大成效,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济宁的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未来五年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离不开全市850万人民的齐心协力、团结实干。我们将凝聚各方智慧力量,不辱使命,勇于担当,不畏艰险,开拓进取,奋力实现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新目标,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三、2012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工作基调,落实“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目标要求,着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并进,突出投资拉动、项目牵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统筹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各项工作,实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外贸进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突出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实力。坚持“双轮驱动”和“两化融合”,完善支持工业发展政策,落实优势产业、骨干企业个性化扶持措施,促使工业结构优化、总量扩充、档次提升。改造升级传统产业,集中推进“千户企业改造提升”、“利税过千万元企业信息化改造”、“创百亿企业”和“百户重点企业扶持”工程。全年技改投入560亿元、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加快建设如意科技180万米高档精纺面料、太阳纸业40万吨高档食品包装卡纸等100个重点技改扩能项目,建成100家信息化改造示范企业、6个“两化融合示范区”,形成百家强企方阵,年内再新增2-3家百亿元大企业。稳定发展能源工业,调整优化电力结构,扶持壮大煤化工、装备制造和食品工业,助推四大千亿级产业及纺织、造纸、建材三大优势产业拉长链条、集群发展、增强竞争实力。强化质量兴市和品牌战略,依托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争创更多驰(著)名商标及名牌产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产业等五大领域建设50个重大项目,加紧实施泰山玻纤3亿米电子布、辰欣药业科技园等系列高端项目,支持冠铨电子、润峰集团健全产业体系,推动太阳能光伏、LED新光源、动力电池及电动汽车、节能环保新产品等加速成长,尽快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产业链。提升济宁高新区创新发展能力,实施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双试点”工程,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集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壮大,增强高新区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年内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实施农村六大重点工程,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强化装备技术支撑,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一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力争全年粮食总产突破100亿斤。落实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提升大蒜、圆葱、瓜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水平,发展壮大食用菌、中药材、苗木花卉等高效产业,扩大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和南四湖渔业净水养殖规模,建设特色畜牧业大市和淡水渔业强市。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启动农业龙头企业培植提升工程,促使现有骨干企业增量提质,鼓励各类投资者进军农业产业化领域,创建更多基地型、集团化、链条式龙头企业,年内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800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300处,新增“三品一标”认证100个。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鼓励发展特色农业园区和现代农业公司,扩大订单种植,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三是强化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南水北调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开工兴建地方配套续建项目,确保2013年顺利通水。推进国家治淮重点工程建设,启动泗河整体改造和引汶入济工程,整治13条中小河流。完成去冬今春农田水利系列项目和9个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同步推进田间末级渠系建设。加快构建农村公路网络,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抓好农村饮水安全、电网改造,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四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保障机制,支持引导金融资源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尤其是种业创新,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良种繁育、栽培工艺等农业科技攻关。完成乡镇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改革与建设任务。规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落实新增农业补贴重点向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倾斜的政策措施。搞好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鼓励农民工外出就业、返乡创业,持续提高财产性和工资性收入比重。

(三)力促服务业跨越发展。进一步创新理念、拓展领域,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年内服务业投资增长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增加值增速高于GDP增速。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紧扣先进制造业加速成长需要,按照社会化服务、专业化分工要求,尽快剥离优势行业中企业非核心业务,推动产前研发、供应和产后销售、服务等业务外包。加紧与知名高校共建工业设计平台,扶持建设20个工业设计创新项目和10家工业设计中心。优化资源配置,组建大型物流集团,引导工业大企业创办第三方物流项目。依托运河“黄金水道”,建设临港物流交易服务中心和京杭运河航道北延及铁水联运港口项目,打响“运河物流”品牌。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引进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入驻济宁,促进证券、保险业健康发展。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业。运用市场化理念、专业化队伍、企业化机制吸纳社会资本,深度开发资源,加快建设尼山省级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景点。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推介精品旅游线路,办好“好客山东”贺年会、休闲汇等活动,年内全市旅游社会收入突破330亿元。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实施新一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兴建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食、购物、休闲“一条街”。以太白楼路、金宇路两侧为主体,布局展开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中心城区核心商圈。顺应消费层次提升和多元化发展趋势,培育社会化养老、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扩大农超对接范围,提升配送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抓好诚信商贸企业创建工作,健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长效机制,确保群众放心消费。

(四)突出创新驱动引领。一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引导企业建立科技投入长效机制,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超过5%。支持企业联手大院大所创办高层次研发机构,加紧建设山东科学院济宁分院,确保国家半导体及显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年内建成运行。全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企业技术研发中心6家、院士工作站5家,科技孵化器面积增加到120万平方米。二是加快科技成果培育转化。提升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鲁南煤化工研究院、数控技术研发中心等平台装备水平与研发能力,集中突破人才引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关键环节,争取今年引入1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入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办好第十一届中国专博会。建立技术转移承接机制,促进更多创新成果在园区、企业及时转化。年内组织实施省以上科技创新项目200项,培育重大科技成果150项,专利申请量增长20%。三是促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创建“天使基金”。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保险基金等机构在我市开展创业投资业务。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等工作。启动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开辟“绿色通道”。四是壮大高端人才队伍。落实“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加强国外智力引进,争取5名以上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来我市创新创业。以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托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更多技能型、复合型实用人才。优化人才发展机制,营造靠环境吸引人才、靠服务留住人才的良好氛围。

(五)强力突破县域经济。以“大项目突破年”为牵动,纵深推进“县域经济倍增计划”,年内县市区主要指标均达到“三个高于、三个提高”的目标要求。一是培植特色产业。确立“工业强县”理念,增加规模企业数量,促使优势主导产业加速成长。尤其要用好资源禀赋,精心策划特色产业项目,着力拉长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依托现有基础,转化最新科技成果,提升工业经济档次。年内经济强县新上20个、欠发达县新上10个亿元以上产业大项目,每个县市区争取新上几个10亿、50亿甚至超百亿的重量级项目。二是做强经济园区。引导城区搬迁企业、行业技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向园区集中,支持园区特别是14个省级经济园区和6个化工园区增加项目投资密度,加快建成“千亿元”园区,促使优势企业在园区加速成长,重点行业在园区拉长链条,尽快形成骨干企业群体、特色产业聚集区、县域经济增长极。三是振兴民营经济。持续兴起全民创业热潮,支持各类能人特别是科技人才、大学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自主创业、兴办中小企业。引导现有民营企业调结构、上档次,成长为规模以上骨干企业。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落实“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帮助民营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四是加强财源建设。把做大产业、做优企业与增加财政税收扭在一起抓,夯实财源基础,培植新的财源增长点。抓好项目建设综合效益评估,优先引进和建设高效财源项目。拓宽财源建设领域,大上新兴三产项目,促进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同步放开搞活土地经营和房地产开发市场,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多渠道增加地方财税收入。坚持依法治税,完善社会综合治税措施,做到应收尽收、足额入库,真正把加快发展的成果反映在财税收入大幅增长上。五是强化政策扶持。落实中央、省扶持政策,研究制定促强扶弱具体措施。对经济薄弱县实施重点帮扶,从税费返还、转移支付、基础设施、项目布局、用地保障等方面给予倾斜。组织强县、大企业开展对口支援,帮助弱县共建经济园区、承接产业转移。

(六)快速提升城镇化水平。以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为契机,更大力度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通过城镇开发建设扩内需、增投资、促发展,年内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做大做美中心城市。集中突破北湖新区。重点抓好路网完善、设施配套和生态功能组团建设,完成“七纵七横”路网建设任务,确保南二环京杭运河特大桥、北湖连通桥竣工通车,高标准实施北湖湾和核心景区二期工程绿化;加快建设省运会系列场馆,确保省运会指挥中心主体工程年内竣工,建成城市规划展示馆,推进文教、商贸、旅游项目及东西石佛等片区开发,力促北湖新区尽快形成辐射带动能力。提速建设科技新城。密切新城开发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全面展开科研工程系列项目,完成科技中心“一体四馆”、大学科技园一期等重大工程,增强高新区吸纳高层人才、研发高端技术、转化高新技术成果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济北新区城市功能。完成任城大道两侧产业规划布局,开工建设济宁北二环,抓好高端商务区项目开发,及早实施任城行政中心北迁。高起点改造老城区。启动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实施东南片区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金宇路、济安桥路、车站西路改造工程,配套建设供水、供暖、供气及雨污分流等城市基础设施。依靠体制机制创新,精心运作梁济运河、老运河和洸府河“三河六岸”综合改造,加大西跨开发建设力度,促使运河生态新区加速崛起。推动组群结构城市融合发展。明晰济兖邹曲嘉各大板块功能分区定位,支持各板块以重大基础设施为牵动,以园区建设、产业项目为依托对接融合。推进曲阜高铁片区规划建设,完善高铁站配套交通体系,打造放射状“半小时核心圈”。加快济徐高速济宁段、滨湖路济宁至鱼台段等工程建设进度。提升济宁曲阜机场与日东高速连接线功能。完善兖州至曲阜、邹城城际路网,同步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设,形成“同城效应”。

  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开发建设。坚持规模扩张与功能提升并重,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齐抓,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事业和生态建设,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县改造老城区、拓展新城区、快出新形象。抓好全国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新型乡镇建设,培育人口集聚、产业集群和商品集散的特色城镇。尊重农民意愿,有序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改革户籍制度,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落户。

  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坚决打破单纯由政府投资搞城建的陈旧模式,建立依靠市场手段聚集社会资本推动城市开发建设的新机制。放开搞活城市建设市场,吸引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财团参与城市开发建设。强化规划执法,坚决查处各类违规违章建筑。建设市级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实施城市管理在线监管。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落实精细化、网格化、动态化管理措施,整治脏乱差,疏解城区交通压力。

(七)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盘活企业现有存量,做好国有集体困难企业改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市级财政管理新体制。组建市产业发展投资公司和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增强利用财政资金调控和配置社会资本的能力。培育开放的资本市场,吸引各类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机构入驻济宁,引导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注入实体经济。探索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公司等专业金融服务组织,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覆盖面。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重视做好企业上市工作,年内争取2-3家企业成功上市。完善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交易活动监管。稳步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抓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清理化解基层卫生机构债务。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全市开放、全方位开放理念,积极开拓两个市场、吸纳两种资源,借助优质资本、先进管理和技术,兴办高端项目,加快发展步伐。落实部门招商引资责任和任务,形成大招商格局和工作合力。持续兴起招商攻势,组织赴港台、欧美、日韩等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境外招商,集中在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大型央企的合资合作。把企业推向招商第一线,创新以商招商、产业招商、园区招商方式,争取在现代农业、高端制造业、新兴服务业、节能环保、城市开发等重点领域抓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大企业特别是驻济省属企业在济宁转型发展、扩大规模,新上项目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强督导考核,加大招商引资在综合考核中的权重,严格依据招商实效兑现奖惩。优化招商环境,健全项目运作“绿色通道”,在环评、审核、立项、供地等环节优化程序、提高效率,确保招商项目依法合规运作落地。严厉打击各种排斥外来竞争、恶意垄断市场的不法行为,保障投资者在我市放心、安心创业发展。落实“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扩大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抢占更多市场份额。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打造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

(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组织开展“争创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活动,落实文化强市建设系列项目和关键举措。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不少于1个亿。完成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特别是一般国有文艺院团、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任务,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支持国有文化企业吸引社会资本进行股份制改造。建设和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快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建设,普遍实行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为契机,繁荣文艺创作,多出精品力作。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做好地方特色艺术人才队伍的培养和传承工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年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确保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一村一月一场、农村公益戏剧演出一村一年一场。推进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基本实现广播电视人口全覆盖。加快实施孔子文化遗产地保护世行贷款项目,建设孔子博物馆和东方文博城。扎实做好曲阜片区大遗址、南旺枢纽考古和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及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申遗工作。继续办好孔子文化节、尼山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把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植,集中培育10个骨干文化企业、5个重点文化产业项目、5个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教、金融深度融合、集群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行业兼并重组,培育发展一批传媒、演艺、出版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文化企业和文化基金,加速文化资源开放性配置和文化要素合理流动。

(九)加快“生态济宁”建设。落实省委、省政府建设“生态山东”重大决策部署,更加注重环保优先、节约优先,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路子。从严控制高耗能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规模,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严禁新上高排放项目,统筹做好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领域节能降耗工作。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和“四不一奖”,对完不成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行项目限批。争取国家、省循环经济和“两型”企业发展基金,力争更多企业(园区)跻身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行列。继续对重点行业和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落实“治用保防控”举措,“一河一策”制定河流断面整治措施,深化工业点源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预警,逐步将纳入常规监测体系,消除异味污染。探索采煤塌陷地治理新模式,利用河滩、湖滩和采煤塌陷地规划建设人工湿地。推进环南四湖大生态带建设,实施新一轮林业建设六大工程。强化集约节约用地,严肃查处土地违法行为。

(十)加强以提升民生福祉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落实中央、省各项惠民政策,继续办好为民承诺10件实事和惠民系列工程。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巩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成果,开展创业型乡镇创建活动。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水平。加大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力度,继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巩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成果。按平均10%以上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240元,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城市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到300-360元,农村低保标准每人每年提高到2000-2400元,农村五保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到3600元和2100元。落实孤儿等弱势群体福利救助制度,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市县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开工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套,完成省里下达的任务。做好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建立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长效机制,让更多农村居民安居乐业。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深入实施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保障教育支出依法增长。落实学前三年教育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资助政策,完成新改扩建幼儿园100所,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78%。抓好普通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加固重建中小学校舍36万平方米。济宁一中新校区实现招生。加强校车安全和校园治安管理。强化高校集群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做好济宁学院上划工作,支持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融合,立足济宁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取消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等困难群众的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完善重大疾病专项医疗救助机制。扩大“先看病后付费”就诊范围。启动建设市中医院新院。健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与风险监测体系,实施放心粮油食品工程,强化粮食行政执法,开展经常性专项整治。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收运用,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做好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运会各项筹备工作,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重视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落实各项优待安置政策,圆满完成征兵任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改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对台工作。提升水文、防汛、气象、地震、住房公积金等项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权益。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打造“诚信济宁”品牌。深化“平安济宁”建设,落实社会维稳第一责任,健全“电子监控全覆盖”安全系统,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社会矛盾调解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有效预防和依法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应急处置工作,提高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强化网络动态管理和网上舆情引导。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隐患“零容忍”和安监执法无障碍制度,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巩固发展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们将围绕建设人民满意政府,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能力和水平。要提升思想境界。自觉把加强学习作为增强本领、履行职责的第一需要,注重政治经济理论学习,加快知识结构更新,用党的最新理论和科学发展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紧密结合“解放思想跨越发展大讨论”,深入查找影响和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坚决打破一切陈旧模式和条条框框,以全新的理念、高远的境界、战略的眼光,透彻认识发展大势和济宁市情,准确把握内在规律和赶超路径,悉心研究办法对策和推进举措,切实把驾驭复杂局面、领导跨越发展的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要转变政府职能。更加注重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注重营造均等环境和增进民生福祉,更加注重服务型和开放型政府建设,进一步精简行政许可与审批事项,实施政企、政事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强化政府绩效管理,完善考核体系,对重大部署、重要决策及“三重”任务落实情况实行跟踪问效。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使政府机构运转更加规范高效。要坚持依法行政。落实《济宁市依法行政“五五”规划》,切实规范行政行为。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贯彻《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相结合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办好“”市长公开电话。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强化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确保公正、文明执法。要改进工作作风。组织开展“效能提升年”活动,精减会议文件,摆脱繁琐事务,集中精力抓落实、求实效。带头深入改革建设最前沿亲历亲为、靠前指挥,把问题解决在一线、难点突破在一线、任务完成在一线、经验推广在一线。模范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践行廉政承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财政资金、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查办案件,严厉惩治腐败行为,以清廉的政风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各位代表!宏伟的蓝图鼓舞我们开拓奋进,人民的期待激励我们拼搏实干。让我们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振奋精神,同心同德,坚定信心,乘势快上,为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济宁市人民政府年政府工作报告3

——2014年1月9日在济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市长 梅永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的内在压力,在中共济宁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按照“落实年、突破年”总要求,综合实施系列创新性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百姓福祉持续提升。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501亿元、增长1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0亿元、增长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0亿元、增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分别增长%和13%,较好地完成了全年任务目标。

(一)坚持抓转型稳增长,工业经济持续向好。纵深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一企一策”解决重点企业困难问题,工业经济实现增量提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475家、达到1950家;工业增加值增长%,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57%,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提高到24%,我市成为首批“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济宁高新区高效传动与智能铲运机械产业集群被确定为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市销售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9家,4家企业上榜中国企业500强。在全省首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成功发行首期“区域集优”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辰欣、润峰等骨干民营企业加速成长,泰丰液压、卡松科技等科技型中小企业活力迸发。全民创业行动深入开展,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540亿元、增长16%。

(二)坚持抓基础促增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总产达到亿斤。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3家、“三品一标”产品129个,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283万亩。新增家庭农场574家、农民合作社3782家,土地流转154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6%,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在全国推广,济宁农高区晋升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渔业转型升级六大工程和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成效明显。现代水利示范市建设加快推进,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实现全覆盖,解决了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兑现各项惠农补贴亿元,新一轮扶贫开发实现14万人脱贫。

(三)坚持抓调整优结构,服务业实现增量提质。完成投资930亿元、占比达到44%,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研发设计、金融保险、软件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取得重要科技成果162项、专利授权5500件,新引进创新创业团队10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新建院士工作站8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企业技术中心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6家,工程机械、生物医药等十大公共技术平台功能不断提升。全市创业基金发展到14支、规模40亿元。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实现直接融资120亿元。新开业银行机构32家,其中村镇银行3家。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亿元、亿元。曲阜文化经济特区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尼山圣境、东方文博城等98个文化旅游大项目加快建设,全市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389亿元、增长14%。济宁曲阜机场开通新航线8条,港航吞吐量4883万吨,公路货运量亿吨,现代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四)坚持抓项目蓄后劲,县域实现争先进位。持续开展境内外系列招商活动,加强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和知名民企对接合作,到位市外国内资金790亿元、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新引进美国惠普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26个央企合作项目开工建设。新上亿元以上项目376个,玉柴发动机、小松大型矿用车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深化与省直部门战略合作,争取上级各类转移支付资金亿元。园区服务功能明显增强,14个省级经济园区销售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域整体实力大幅提升,市直部门落实帮扶项目250个、资金15亿元,市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亿元;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个百分点;6个县市区在全省县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中位次前移,最高的前移10个位次。

(五)坚持抓融合强功能,城乡面貌变化显著。深入实施城镇化追赶战略,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达到%。新开工城建项目247个,完成投资亿元,27个省运会系列场馆建设主体竣工。“三河六岸”开发提速推进,11公里滨河大道升级改造任务全面完成,“运河之星”等旗舰项目启动建设。新增供热面积158万平方米、天然气用户万户,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都市区城际公交、济宁城区至高铁曲阜东站快速公交开通运营。滨湖大道济宁至鱼台段、济宁北二环、东外环南延和高铁曲阜东站连接线建成通车,济徐高速济宁至鱼台段、滨河大道济宁至梁山段开工建设,都市区交通一体化进程加快。县城和小城镇集聚功能、承载能力大幅提升。

(六)坚持抓整治保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持续抓好水污染防治,119个国家治污项目提前建成运行,13个入湖考核断面及5处南四湖监测点位水质全部达标,为实现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顺利通水作出积极贡献。重拳整治大气污染,SO2浓度均值、pM10同比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实施108项节能技术改造、100个重点节能项目,淘汰70家企业落后产能,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启动十大绿化工程,新增造林万亩,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万亩,整治土地30万亩,新建国家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处,微山湖湿地入选“中国十大魅力湿地”,泗水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建成省级生态示范县6个、示范乡镇28个。

(七)坚持抓民生增和谐,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扎实推进民生保障十大体系建设,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238亿元,占财政支出的56%。为民所办10件实事如期兑现,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就业方面,市进城务工人员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一刻钟就业服务圈基本形成,就业困难群体实现托底安置,新增城镇就业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社保方面,社会保险费实现一票征缴,连续九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待遇。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城镇职工居民医疗费最高报销额度均提高到25万元,新农合医疗费最高补偿额度达到15万元,生育保险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现个人零负担。城乡低保持续扩面提标,农村低保对象新增万人。创新特困家庭救助和社会化养老服务机制,救助城乡困难群众万人,新增养老服务床位万张。教育方面,济宁一中太白湖校区投入使用,新改建公办幼儿园296个,竣工校安工程1374个,新增市级规范化学校29个;发放学生营养补助金亿元,受惠学生66万人次。卫生方面,“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服务模式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推开,累计受益群众262万人次,免费开展孕妇产前筛查和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惠及102万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住房方面,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套,改造城市棚户区4318套、农村危房万户。文化方面,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十艺节”两大主体赛事综合成绩全省第三,《圣水河的月亮》荣获“文华奖”,百姓大舞台建设工程被评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曲阜、邹城入选首批“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大运河南旺枢纽工程顺利通过世界申遗专家评估。省运会、省残运会赛事筹办和备战参赛进展顺利。完成市县食品药品工商质监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基层治安防控体系日益健全,“干部联系农户”活动扎实开展,信访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深入落实,各类矛盾纠纷调处及时有效,社会应急管理切实加强,我市被评为“全国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优秀市”。双拥创城顺利通过省考评验收,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富有成效。第七批援疆任务圆满完成。国家安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民族宗教、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外事侨务、统计、物价、粮食工作取得新成绩。档案史志、人防地震、水文气象、人口计生、妇女儿童、慈善、红十字等项事业加快发展。

  一年来,我们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为100%。制定重大事项决策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监督和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力度加大。首次公开市级财政和54个市直部门“三公经费”预算。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改进工作作风,政风行风大为改观。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面对煤炭量价齐跌、效益大幅下滑的巨大压力,各级各部门精心运筹、沉着应对,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向好,许多工作呈现出新亮点、新突破。一是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投资20亿美元的惠普项目落户我市,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济宁引进的最大外资项目,对我市转型发展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二是行政区划调整实现新突破。设立新任城区、兖州区、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商贸物流园区,济宁高新区、太白湖新区实现扩容升级,市区行政区域面积由884平方公里增加到1534平方公里,人口由万增加到万。三是城乡环境整治实现新突破。以“五城同创”为抓手,治理城区背街小巷78条,改造旱厕213个,顺利通过省级卫生城市复审;完成1928个村庄、6875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新建垃圾中转站62座,城乡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四是营商环境实现新突破。全年共压减市级行政审批事项97项,免征市级行政事业性收费105项,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收费项目最少的市之一,各窗口单位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赢得了广大群众和投资者的充分肯定。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攻坚克难、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济宁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济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中央、省驻济单位,向支持参与济宁建设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部分企业经营困难、效益下降,稳增长任务艰巨;人均经济规模和财力偏低;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占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凸显,人民群众对大气质量还不满意;城镇化水平不高,县域发展不平衡;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作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综观国内外经济形势,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将充分释放;我市各项工作部署全面展开,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尤其令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的是,总书记亲临济宁视察,对我市改革发展提出殷切期望,为我们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确定建设西部经济隆起带,省里出台支持济宁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意见,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进入省级战略,惠普项目落户我市,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我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这些都为我们加快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提供了难得机遇。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抢抓机遇,锐意改革、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在更高起点上开创崭新局面!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济宁重要讲话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争先进位,以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为统领,以“提升年、显效年”为总要求,以“五大机遇”为牵动,以工业化、城镇化“两化并进”为引擎,实施系列“三年行动计划”,更大力度推进工业、城镇、县域、文化、生态“五大突破”,加快构建民生保障“十大体系”,打好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大文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与全省同步提前全面达小康奠定坚实基础。主要预期目标安排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2%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进出口增长6%,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力争更高一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实现上述任务目标,我们必须坚持深化改革,集中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打破体制机制藩篱,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必须坚持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人才引领战略,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尽快实现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必须坚持依靠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凝聚起850万济宁人民的智慧力量;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倾力解决群众意见诉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效益。一是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主攻方向,以工业升级版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全面落实十大行动任务,大力实施“1351”百千亿产业培植工程,推进工业经济扩规模增实力提质量。以惠普项目为牵动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惠普千亿级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努力在引进高端企业、高端技术、高端人才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加速形成产业集聚,打造区域信息产业高地。实施信息产业高端提升工程,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研发、生产、销售和管理等环节的应用,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5大公共服务平台,培育6个试验区,重点支持20个两化融合项目建设。提速推进北斗产业化应用示范基地、浪潮集团云计算中心、山东物联网技术发展研究院、台联电IC设计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工程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纺织服装、造纸、冶金建材等优势传统产业尽快形成千亿级集群。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鼓励支持企业加强产业链高端产品研发,力争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新兴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500亿元和1000亿元,占比分别提高2个和1个百分点。加大骨干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培植。确定100家重点企业纳入转型升级动态管理,实施1000项技术创新项目,完成100个、760亿元重点技改项目。完善服务企业“直通车”制度,“一企一策”为企业排忧解困。推动优势企业强强联合,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并购,扩张百亿强企方阵。实施中小企业“百家成长千家培育工程”,在企业孵化、市场准入、金融担保、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等方面提供特别支持。深化全民创业行动,落实民营经济“六放三十条”政策规定,办好“民营经济大讲堂”,鼓励中小微企业成立产业联盟实施抱团发展。以经济园区为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培育和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中小微企业6000户、各类创业主体3万个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粮食安全”工程。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启动实施耕地质量提升计划,确保粮食总产保持在100亿斤以上。调整农业种植养殖品种和品质结构,支持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建设现代渔业园区20个,生态渔业养殖面积达到35万亩,扩大畜牧业健康养殖规模,标准化养殖比重提高到6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整建制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建设,建成8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从源头上控制农产品安全隐患。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加快建立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大田作物土地托管服务模式,引导社会化服务组织向物资、技术、加工、销售等综合性服务领域扩展。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农村合作经济,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年内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强化农业基础支撑。加快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去冬今春万项小农水和12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任务。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以规划建设济宁国家级农高园为契机,集中开展良种繁育、栽培工艺等农业科技攻关,启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积极推进扶贫开发,完成160个村、万贫困农民扶贫任务。

  三是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服务业发展放在优先位置,力促服务业发展提速、占比提升、结构优化、贡献提高。着力突破文化旅游业。深化旅游体制改革,搞好资源整合开发,推进旅游集团实质性运营。加快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支持微山湖、水泊梁山等景区争创5A级景区。强化修学游、生态游、乡村游等精品线路整合和重点客源市场开发,以京沪高铁曲阜东站为枢纽,开通至各县市区旅游专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规划建设铁路、航运、空港等物流中心,加快推进济宁西部商贸物流园区、粮食物流园区建设,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努力把济宁建成区域性物流集散地。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加快金融集聚区建设,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济宁,创新发展融资租赁、资产管理等多种形式的金融业态,村镇银行实现县域全覆盖,增加社区银行网点,扩大金融业整体规模。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放大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效应,加快智慧济宁时空云平台系统建设,实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网融合等行动计划,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数字文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护理、医疗旅游等健康服务业。依据新的行政区划,优化城乡商贸网点布局,建成一批购物中心、商业街区和专业市场。强化服务业发展政策扶持,严格执行服务业优惠政策;设立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生产要素投向服务业领域。年内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释放发展生机活力。一是全方位深化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改革措施,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能由市场机制调节的一律取消审批,能交给县级审批的一律下放,能备案的一律按备案执行,努力打造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程序最简、效率最高”的城市品牌,营造一流的营商环境。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增量式改革及淘汰落后产能相结合,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实施产权制度改革,推进产权多元化,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激发企业内在发展活力。建立以资本管理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增强国有资本运作和保值增值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发展非公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积极推进财政预决算、部门预算及“三公经费”公开,大幅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比例,提升基层政府保障能力。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加强政府投融资管理,建立规范的债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有效化解存量债务,严控政府性债务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争取建立山东(济宁)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实验区,全面启动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扩大投资基金、私募股权、企业债等直接融资规模,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完善多元投融资机制。建立社会信用、中小企业增信、地方金融监管、资本市场对接等服务体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争取80%以上的村完成确权登记颁证任务,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新型经营主体流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为企业或社会组织,稳步推进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全面推行公益类事业单位绩效考核。

  二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积极引进外资参与产业转型升级,进入城市建设、公用事业、商务服务和现代农业领域。主动对接自贸区建设,更多分享国家战略红利。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重点地区的经济合作,深化央企对接活动,积极引进高端大项目和资本、科技、人才等资源要素。推进市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鼓励如意科技、山推股份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强出口基地建设,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太阳纸业、华勤集团等有条件的企业实施境外并购、投资合作,在参与国际竞争中发展壮大,打造源自济宁的跨国公司。

  三是促进县域发展争先进位。深入实施“县域经济倍增计划”,所有县市区完成三年倍增目标,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持续开展“大项目突破年”活动,年内各县市区至少新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个。强化园区功能和配套服务,提升各类园区的产出比重和项目集聚程度,确保增长性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0%、约束性指标低于10%。支持兖州工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其他省级园区实现晋档升级,集中培育30个特色产业园区,依靠大项目和园区经济支撑县域提速发展、跨越赶超。

(三)着力拓空间提内涵,加快建设大济宁新济宁。一是加速都市区融合发展。进一步完善城市发展规划。以部分行政区划调整为契机,加快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完成都市区空间战略与行动计划,完善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和各专项规划,启动济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规划,优化组群城市空间布局,明确各板块发展定位,推动都市区组织管理、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一体发展。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实施老城区改造“三年行动计划”,改造棚户区户,新增供水2万户、天然气1万户。加快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河道清淤截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区河湖水系环境。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场馆等公用服务设施,疏解老城区过密人口,增强新区发展活力。密切产城融合,放大济宁高新区辐射带动功能,建设东部大型工业集聚区,推进曲阜高铁新城建设;大力发展集航运枢纽、商贸流通、铁水联运等功能于一体的规模化临港产业,开工建设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方便居民生活的城市综合体、商业中心项目,大幅提高都市区产业集聚度,增强内生动力和支撑能力,打造板块特色突出、产业错位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进一步加快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都市区道路升级改造、重点片区开发,实现路网互通互联、公共交通一体布局,年内完成滨河大道济宁至梁山段路基工程,加快济徐高速济宁至鱼台段、京杭运河北延工程建设,做好跨湖高速前期工作,开工建设西二环、北二环东延,完善都市区公交和brT快速公交系统,构筑都市区综合交通体系。高水平推进“三河六岸”重点片区开发,加快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核心区项目建设。启动泗河全流域综合开发,统一规划、分段实施,尽快把泗河建设成为连接各板块的景观带、文化带、旅游带。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建立政府监督、社区管理、社会协作、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管理全覆盖、无疏漏、无死角。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运营,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委托授权、特许经营参与城市管理。

  二是扎实推进“五城同创”。巩固提升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加大治违、治脏、治乱力度,抓好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新建农贸市场15处、公厕35所、公共自行车服务站10处,确保通过省级“除四害”达标验收。加快城市绿道、城区裸露地、生态廊道和环城森林建设,完成17条主干道绿化任务,高标准建设济宁园博园,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以上。全面实施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规划,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进入全省前5名。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确保通过省第二轮检查验收。实施市民素质培育提升工程,规范窗口行业文明行为,倡树“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的社会风尚,让文明新风吹遍孔孟大地。

  三是推动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积极探索各具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序推进县城老城改造与新城拓展,大力发展产业聚集、特色鲜明的小城镇,加快设施配套,优化服务功能,加快18个省级示范镇以及市中心镇建设,培育一批有历史记忆、有地域特色、有产业支撑的重点小城镇。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尊重农民意愿,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五大工程”,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乡村环境改善、农民素质提升。

  各位代表,今年我市将承办第23届省运会和第9届省残运会,按照隆重、热烈、节俭的要求,突出“人文济宁,精彩省运”的主题,精心做好市场开发、赛会运行、环境整治、安全保障、舆论宣传等工作,以一流的场馆设施、一流的组织服务、一流的城市形象,充分展示济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和全市人民的良好精神风貌,努力把省运会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

(四)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加快构建区域特色创新体系。把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加快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一是实施企业主体创新工程。集中扶持一批科技型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研发机构,重点企业研发中心覆盖面达到80%以上。支持有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承担重大科研攻关任务,加大先进技术收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深化企业与大院大所战略合作,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年内新建校企联盟2家,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5家,转化重大科研成果170项,实现更多企业向“创新驱动”转变。二是强化创新载体建设。深化济宁高新区与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合作,推进华大基因济宁分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济宁分院、市科技与人才创业创新孵化园建设,全年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孵化器面积40万平方米。三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深入落实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引导创新创业基金、社会资本投向科技企业和重大项目,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建立天使基金联盟,成立济宁创投基金,搭建科技担保平台,形成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促进技术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四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海外人才引进“511”计划和国内人才集聚“百千万”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抓好济宁高新区人才特区建设,搭建人才联盟平台,建立高端科技人才库。创新完善引才、用才、留才工作机制,培养一批富有优秀潜质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为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提供人才支撑。

(五)着力实施生态突破战略,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狠抓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坚持“绿化当模范、治水当示范、治气当先行”,落实好生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实施“蓝天”工程。严格落实分阶段逐步加严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济宁标准,建立起应对雾霾长效机制。加强火电厂、水泥厂等高污染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在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的同时,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建立重点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持续开展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工业废气、城市扬尘、机动车尾气、秸秆焚烧等专项治理。限行并加快淘汰黄标车。实行城区在建工程封闭式施工,严查渣土运输车辆道路抛洒行为。全面推行机械化环卫保洁,取缔违法粉煤灰厂和城区燃煤小锅炉,严格落实烟花爆竹限放措施,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让人民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享受更加舒适的环境。实施“碧水”行动。完善“治用保”防控体系,巩固扩大南水北调治污成果,分步实施“引汶补源入济”工程,积极推进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格保护微山湖、梁济运河等重要区域生态功能,消除水质安全隐患,保证一泓清水永续北送。实施“绿地”计划。加强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修复,抓好水土流失、荒山荒滩、破损山体和采煤塌陷地等生态脆弱区的恢复治理,新增造林20万亩,新建绿道300公里,完成湿地保护修复20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2万亩,创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4个,建成一批省级绿化模范县、生态示范县和生态乡村。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目标责任,确保完成节能减排总量控制目标。严把新上项目环保准入关,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和落后过剩产能。全面推行重点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实施节能降耗“双百”工程,抓好电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许可和总量控制制度,加强环境执法监管,严惩违规排污行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向绿色、低碳、清洁转变,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园区,争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

(六)着力放大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市首善之区。一是全面启动首善之区建设。围绕打造道德建设模范区、文明和谐示范区、儒家文化传承区,制定实施首善之区建设规划。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一批体现儒家思想的文化产品,争取设立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放大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尼山论坛对外影响,奠定济宁作为国际儒学研究交流中心的地位,努力打造儒家文化圣地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二是加快曲阜文化经济特区建设。编制完成核心区发展规划,启动实施一批基础性、先导性项目。赋予曲阜文化经济特区更多自主权,鼓励在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加快中华文化标志城建设,实施国家大遗址曲阜片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28个项目,抓好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孔子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三是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整合开发文化资源,推进文化资源与各类资本有效对接,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立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深化文艺院团市场化改革,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文化传媒集团、演艺集团的合作,培育和引进一批传媒、演艺、出版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动优秀剧目走向市场,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发挥曲阜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带动作用,推动嘉祥石雕文化产业园、梁山出版印刷产业园等特色园区晋档升级。加快尼山圣境、兴隆文化园、宝相寺景区、东方文博城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四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等重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完成济宁杂技城主体工程。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社区文化中心设施配备。常态化推进千场大戏进农村、万场演出惠民生、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七)着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持续增进百姓福祉。一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城乡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布局,完成城区30所中小学校幼儿园新建改建任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校舍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校际、城乡、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强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优化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密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鼓励建立学校联盟,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加快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努力破解择校难题。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大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德育体育美育教育,实现农村小学营养补助全覆盖,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成长、全面发展!

  二是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落实政府促进就业责任,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联动机制。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统筹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城市,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划建设市人力资源市场和就业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开展创业助推“1+3”活动,启动创业型乡镇、社区创建工作,努力为每一个劳动者创业就业搭建广阔舞台!

  三是构建更加完善的保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参保扩面、一票征缴和基金调剂,落实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社会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加快社会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实施“4050”特困群体助保工程,加大特困家庭、困境儿童、残疾人救助保障力度,更加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加快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县级社会福利中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加快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安心、更有保障!

  四是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增加大病保险种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加快市第一人民医院高新区分院、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太白湖分院、市中医院新院区建设。完善“先看病后付费”诊疗模式,扩大按病种付费数量范围。实施妇幼健康提升工程,深化免费婚检、产前筛查、基因检测工作,产前筛查率达到70%。开展“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中医专家服务直通车”活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更好地保障群众身心健康!

  五是推进更加全面的住房保障。优化保障性住房类别结构,新建公租房4500套,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进一步解决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家庭、新就业人员住房困难。加快“城中村”、老旧社区改造步伐,完成省下达的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任务,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六是创新更加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树立系统治理理念,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回应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创新社区管理,提升社区自治和管理服务水平。深化“平安济宁”建设,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推进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和领导干部公开接访、接听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和防控体系,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责任,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依法管理互联网,确保信息安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加强监管能力、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强价格调节基金征缴使用,强化粮食储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依法推进第十一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和老龄工作,提升住房公积金、统计、水文、防汛、气象、史志和防震减灾等项工作水平。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打铁必须自身硬,提高政府综合素质至关重要。我们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统领,不断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率,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我们要建设法治型政府。强化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规则意识,坚持把依法办事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决定,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规范决策程序,完善议事规则,坚持重大行政决策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制度,加强重大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强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行政裁量基准制度,大力清理基层执法项目,积极预防化解行政争议,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强招拍挂、公共资源交易、政府采购、财政预算制度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坚决做到“三个一律”,即未经立项的工程项目一律不准落地;未经招投标的工程项目一律不准开工;未经论证、报批,擅自变更工程规划设计,造成工程概算超规模、超预算的一律严肃追究责任。严格落实《行政应讼办法》,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我们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窗口服务功能,按照应进必进、精简高效的原则,推动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施百姓办事“零障碍”工程,进一步简化事项、优化流程、按时办结,构建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机制。加大政务公开力度,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对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许可事项、运作流程、收费标准按规定全部公开,务求政府各项工作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平台,及时回应群众利益关切。整合提升“”市长公开电话等服务热线平台,打造“线报声屏网”立体联动服务体系。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继续实行无会月制度,大幅压减会议文件,健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多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着力解决群众所盼、企业所扰的实际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雷厉风行,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我们要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坚决纠正“四风”,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实施办法,认真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健全行政经费支出管理制度,严禁超预算或无预算安排支出,严禁以公务差旅为名变相旅游,严禁无实质内容的学习培训和考察调研,严控公务接待、公务用车、办公用房、会议活动,年内一般性支出再压减5%。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三公经费”、重大项目等审计监督,支持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办案;按照“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的要求,大力度实施政务“阳光工程”;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新形势、人民新期待,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中共济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同心同德、扎实苦干,努力打造鲁西科学发展高地,创造济宁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