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散文诗:尹默

综合文章 时间:2020-03-1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蓝天,烟雨,黄昏,故乡,牡丹亭等姑娘,我却在等你,等你像墨水一样从我的生命中消失。-铭文

深蓝色的雨

20xx年8月,我冒着大雨采访了北京猫儿胡同一位叫赵进的老人。这位老人是烈士的遗孀,没有孩子。将近九十岁,独居。每月的退休津贴可以让她保持简单充实的生活。在遇到她之前,我以为一定是一个身体摇摇晃晃的老女人。但是当这个看起来充满活力、看起来优雅、腿和脚灵活的善良老人站在我面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总是面带微笑,皮肤白皙,几乎没有老年斑,稀疏的皱纹让人忽略了她的年龄。她以不速之客的身份热情接待我,端茶倒水,空出一个座位,与这个时代的老人极不协调。安定下来后,一边问一些常见的问题,一边准备采访稿。她耐心地等着我,眼睛像女孩一样清澈。她说:“故事发生的时候,雨是这样的。”我看着她的眼睛,深蓝色的天空下着小雨。浮云似晕墨。

她原本很有钱。解放前,她住在上海衡山路的一所花园房子里。父亲是XXX高官,黄埔三期毕业。上尉国防部长。那时候她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她多年来保持着良好的家庭作风,下棋、书画、歌舞茶花,样样得心应手,技艺精湛。不知不觉闻到了手里的铁观音。淡淡的茶香清新如空谷幽兰,绿茶苗镶着细细的红边,散发出一滴滴的新绿,仿佛在透露着少女羞涩的心思。我环视了一下小房间,但布置得简洁而优雅。书房四宝整齐的摆放在紫檀木桌上,透露出房间主人的优雅气息。家里的一切似乎都有生命,仿佛它就在那里静静地陪伴着它的主人。桌上还有一盆君子兰,叶子墨绿色,泛着细密的荧光,一尘不染,干干净净。家里的气氛很默契,很安静。

她慢慢地讲述她的故事。她还记得那天中午,她从女子中学回来,约了堂妹去黄浦江边踩水捡贝壳。天突然下起雨来,他们笑着浑浑噩噩跑回家的时候,她遇到了李默,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还记得,当时的自己是那么狼狈,两条辫子散落在头发里,天蓝色的校服裙子上沾满了泥渍,脸上还在滴着雨水。她说她清楚地记得那天他穿着黄埔的黄绿色军装。白皙端庄的脸,一双黑热的眼睛,帽檐没有遮住他浓密的剑眉,还有他英俊的脸庞。她说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脸上有一种从未有过的火辣辣的感觉。后来李默告诉她,那是一见钟情,因为他也是。

她仍然相信相爱的人有一种共同的气味。

爱情盛开在夏天

说到这里,她回到屋里,让我等着。不知道为什么,她强劲的步伐突然微微颤抖。她进去了一会儿,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相框。走近了才看清楚。里面嵌着一张放大的黑白照片。她双手抱着照片,就像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那么小心,却又那么用力。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把照片递给我。照片里,有一个长得好看又帅的年轻人。英姿飒爽的眉宇间有一丝坚毅,坚定的眼神里却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担忧。我觉得他是李默。她叹了口气,继续说下去。

原来,李默是她父亲的学生,黄埔九号,成绩优异,军事行动能力强。她受到父亲的高度重视。无论战术分析,擒拿格斗,还是骑射枪法几乎都是第一位的。是黄埔学生中最好的。父亲有意栽培他,给他放了假,然后跟着他试用期。

李默的出现让赵阿津有理由在她18岁的花季里第一次绽放。赵金是她的名字,她爸爸喜欢叫她金二。她是她父亲的掌上明珠,因为她母亲的早逝,她父亲更爱她。父亲看出了他们的忧虑。他知道一个单纯的女儿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保护她。李默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他默许了他们的交往。

两个人开始形影不离。赵金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想见他。当他完成作业时,他们一起散步,一起看书。她坐在树下,李默让她靠着自己。在她身后,是一个盛开的夏天。

有时候她坐在秋千上,李默一只手拿着一份《圣经》,另一只手轻轻推着金儿,然后在《圣经》上给她讲故事。她喜欢听他非常有磁性的声音。每当他用力推她,她就会从最初的微笑变成开心的大笑,然后他再用力推绳子,仿佛在回应她灿烂的笑声。

就像所有爱情故事的开始一样,幸福和快乐永远在爱情的伊甸园里触手可及。年轻的金耳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美好的日子总是短暂的。假期过得很快,他又回到了学校。她想和他说再见,但在屏幕后面,她无意中听到了他和他父亲的对话。他想娶她。她心里一阵羞涩。他认为结果和她的一样。心,她此刻才真正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女孩子的心就像初春最美的花蕾。她一不小心,花就会开,香味就会溢出来。

就这样,过了大概半年,终于迎来了李默的毕业日。赵金很激动,因为他爸爸答应李默,她一毕业他们就结婚。

没想到,在李默毕业典礼那天,赵金的父亲去他的学校做领导发言。不知道为什么。父亲激动得晕倒在地。他们惊呆了,被送到上海的医院抢救,才知道父亲得了脑溢血。正在学插花的赵金听说后,把花瓶打碎了,白百合撒了一地。碎片划破了她的手指,鲜血滴落在花瓣上,妖娆。赵金在那一瞬间恍惚觉得这样清醒悲壮的场面特别刺耳,他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她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似乎觉得平静的生活即将结束。暴风雨要来了。

命运,在这里转了一个弯

说到这里,她的声音哽咽了,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了,她凝重起来。但她的眼睛依然清澈如湖。湖中的暗泉,是悲伤的源头。

她顿了顿,说:“从那以后,我的生活就像一艘船,转过身,驶向一个未知的地方。”

之后,赵金每天都去医院守护父亲,早出晚归,喂药倒水,擦背换衣服,父亲却睁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一天一个方向盯着他。这样的场景吓坏了这个没有涉足这个世界的女孩。但是她的善良和孝顺教会了她如何坚强的面对。

另外,她还有他。

这期间,李默一有空就来陪她,帮她照顾爸爸;当她牵着父亲的手说话或者失去理智的时候,他静静的在那里,心里充满了痛苦,但他总是静静地笑着,试图给她更多的安慰。她也努力克制自己的悲伤,努力放松。

他们的心已经连在一起,不能分开。只有互相契合的人才会有如此惊人的默契。但她从来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和秘密。爱情没有阶级,没有国界,没有未来的种种限制。但是信仰是分裂的。

在父亲重病期间,他更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对她的浓浓爱意。这种感觉越强烈,他越矛盾,越痛苦。

他的真实身份是中共地下党特务,他的身份只有总部负责人李克农知道。他是中共特务的重要成员,也是秀秀的地下工作者之一。仅仅经过三个月的秘密训练,他就掌握了间谍工作的所有要领。赢得了李克农酋长的信任。所以他有了第一个潜伏的任务,就是进入黄埔,收留赵金的父亲。

赵金的父亲,蒋介石黄埔一期高级成员,现为国军某军军长,是蒋介石诸多重大战略计划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之一。能否顺利从他那里得到情报,是我军最后胜利的关键。李默责任重大,同时又总是在个人感情和使命中挣扎。

在她和他的照顾下,她的父亲很快康复了。两个月后他出院了。从此,赵金的父亲更加信任李默,让他直接晋升为他的私人助理,参与处理军政事务。她看到了他们有多幸福,更不用说他们有多幸福了。

他成功地得到了作战计划。而赵将军对此一无所知。因为他完成了整个作战计划设计,自己提交,李默没有插手。李默很聪明,他让路避嫌,以免让他起疑心。后来XXX决定重点进攻山东,赵金的父亲被派往山东亲自担任作战指挥官。但在莱芜战役中,由于中共中央早已掌握了国军的作战计划,莱芜战役中的国军全军覆没,赵将军和他的一些部下“自杀”。

听到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她昏迷了整整三天。

他总是站在她身边,但他的心一直在流血。没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杀了赵金的父亲,这个只有他自己知道。

她醒来后痛苦万分,两次企图自杀,都被他救了。从那以后,她一整天都沉默寡言,没有以前那么活泼开朗了。

他从眼睛里看到了,但他感到了内心的痛苦。他恨自己。他想亲手杀死自己,却无法阻止她继续消沉下去。

他们的婚期变得遥远了。在爱情和信仰的天平上,他无法保持最后的平衡,在坚守信仰的同时背叛了爱情。命运注定了他的人生道路,他别无选择。

因为他的真情实感,他的身份更好隐藏,虽然这不是他刻意想做的。

他前天接到密令,组织想办法让他进军统局,以便尽快获得更多有利于解放战争胜利的情报。不久,他去了南京,一切都井井有条,在组织的安排下顺利进入军事系统。

但她是他不能放弃的东西。但他的身份决定了他身边没有其他人,包括她。这一点,他很清楚。

而她离开了他,像行尸走肉一样,没有了活力。

赵金说,她一直记得他离开的那天。那是美好的一天,完全没有离别的伤感。

这让她觉得那只是一次普通的离别,他们还会再见的。

他是这么告诉她的。她相信他说的一切。

但他们不知道,这是告别。

藏在墨汁深处

她的眼睛突然停了下来,淡淡地,像是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无忧无虑地笑着。他带着她,走过那段时间的隧道,眉宇间满是痛苦和宠溺。

后来,很多年后,当李部长来看她时,她告诉她。

他被派到南京给中央发信息,一直很顺利,成绩很大,但除了少数高层领导,几乎没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他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他们只通过书信交流,沟通彼此的内心。

凭借优秀的个人素质和积极的表现,他成功潜伏下来,去了台湾。

发送信息变得更加困难,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从未动摇。与此同时,他逐渐获得了敌人的信任,成为了一名国家最高将领。她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来信。

最后一次发信息的时候,他好像觉得有大事要发生了,于是破例把个人要求附在了信息上。如果他回不了大陆,请帮他照顾好赵金,并附上她的详细资料供组织查找。

赵金对此一无所知。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她一直在等他。她中年时没有结婚。身边的人不断给她介绍好人,她婉言谢绝。

她要等的人自然是李默。那个给他无尽梦想的人。她相信他许下的誓言无论多久都会实现。她对此深信不疑,因为他从未欺骗过她。

但这次,是十年还是二十年?

她不知道他的命运,永远不属于他。为信仰而战是他的命运。

不幸的是,他的预感被证实了。

因为叛徒背叛了,他的名字在名单上。事实上,这个人并不确定自己作为地下组织的身份,只是怀疑。因为一系列的信息泄露都和他有关。

他承认不想因为战友多而吃亏。WINNER完成任务后,带着微笑,他毅然为国捐躯。

他不是骗子,从来都不是。他过去做的事是为了信仰。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其实真正背叛他的是他凛然的仁义。一个人的秉性再好隐藏也改变不了,就像爱一个人的心情,再怎么变化都无法转移,时间的雕琢只会更加刻骨铭心。临死前,他抱着她为他包扎的丝巾。陪伴他多年的丝巾,一直被他珍藏着,作为他们爱情的信物,也是他此生爱情的见证。

1959年,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年后,庆祝油田周年纪念,因此得名。

后来,她被分配到机床厂当女工。因为有XXX权贵的家庭背景,她很幸运没有被批评。她不知道这一切都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他死时,她正在彩带舞前跳舞。她跳得如此美丽,简直美极了。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他。

他就像一棵参天大树,长在她的心里。他的爱就像一把保护伞,为她的脆弱撑起一天。

她对他的离开一无所知。她之所以这么乐观积极,是因为她在等他。

只不过那种喜形于色之后莫名的空虚和转瞬即逝的痛苦,在她后来的生活中被历历在目。

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她等待着。在等待他的每一点消息时,他似乎都消失在空气中。

人们说相爱的人会有感情。她曾经怀疑过,动摇过,绝望过。但她从不相信他会离开。她不允许自己有这样的闪光点。

她仍然记得他挥手时的轮廓。

直到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李克农部长再次上任,他才迫不及待地找到她,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了她。

她说她在画画。她一直记得他喜欢《牡丹亭少女》这幅画,因为当时画中的女孩是婉如。

据说这幅画里有一个牡丹亭,四周鲜花环绕,但是没有看到女孩。

因为特殊的墨水,需要在酒里加水,这样女孩的声音和外貌才会发达。这是古代民间画家发明并流传下来的一种特殊技法。就这样,她试图监视他的外表。这么多年了,她一直想回忆他的长相,给他画一张画像。当她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时,她刚刚画完最后一笔,这似乎是他灵魂的牵引。她画得像只鸟。然后,一个关节的轮廓,便从墨迹中隐藏起来,很快,不见了。

直到她悄悄滴下一滴眼泪,墨水才显影,由淡变浓,浓到无法关掉,如她心中的忧伤。

她说,那一刻,她真的又见到了多年前的他。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他笑容浅浅,眼神阳光。

听完这个故事,我已经泪流满面,但她还是一如既往的淡定。嘴角微微上扬,笑容满面,仿佛这么多年,他从未离开过。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个优雅的老人让我第一次见到她时看不到孤独。他一直活在她的生活中。

后来在报道里又加了一个记者的注: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一方的执念,但不能改变一方的离去。不知不觉的等待,只是一句永不离开的话。因为在爱情的迷雾中,没有人想要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