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农村教育的素材:一师一生

综合文章 时间:2017-05-18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有关乡村教育的资料:一师终身

  导语:河南省的油城校园,现在,这所校园里边只要一个教师和一名学生,被称为是“最孤单的校园”。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我们收拾的相关论据资料,欢迎阅览与学习,谢谢!

  对一师终身的“最孤单校园”不应只要感动

  适用论题:一师终身、乡村教育、国家义务教育、处理乡村教师问题

  油城村坐落河南省鹤壁市淇县800多米高的太行山上,乡民们仅靠两条盘山路与外界相连。在村子的东北角,有一个特别的小学——油城校园,现在,这所校园里边只要一个教师和一名学生,被称为是“最孤单的校园”。教师从1982年起在此执教35年,见证生源日渐丢失,仅有的学生本年上4年级,其因家境困难,无力脱离山区去读书。(5月16日北青网)

  读完这则报导,想必谁都会为53岁、村里仅有的教师徐泽峰所感动。虽然在村校园据守了35年的徐教师仅是一位“代课教师”,可他用自己的举动实践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中魏敏芝的许诺,演绎了真人版的“一个都不能少”。哪怕只剩下仅有的学生徐佳淇,徐教师也在坚持“一师终身”。徐泽峰既当教师又当校长,既教语文、数学,还教音乐、美术、体育,这位“万能”代课教师因学生赤贫无法到镇上读书,自己就据守在“最孤单校园”,实行着责任,让人体会到了一名乡村教师的情怀与担任。

  但是,在感动徐泽峰教师据守的`一同,对我国乡村校园,尤其是贫穷地区乡村校园的生计现状、代课教师的身份和待遇,以及合校后面对的现实问题,更该给予满足注重。其实,像徐泽峰这样跟着油城村一同逐步“变老”的代课教师还有不少。“代课教师”这一支巨大部队,有些人成为“民办”后可参与“民转公”考试,可有些人连“民办”资历都没有,不能参与各类“民转公”考试。

  现在,我国尚有60多万乡村代课教师,仅西部12省就高达50多万人。而代课教师面对的最大问题,便是身份和待遇。徐泽峰有1000元出面的薪酬还算不错,有些当地代课教师乃至才有几百元。这些乡村代课教师在国家最需求的时分据守三尺讲台,处理了师资缺乏的当务之急,他们多年拿着远远低于公办教师的薪酬却干着相同的活儿,静静扎根在那些贫穷的乡村校园。对此,国家曾出台办法要求各地处理问题,这使部分代课教师的待遇有了好转,乃至有些教师转为公办,但仍是有相当多的人仍然身份含糊,日子困难。

  像徐泽峰这样的代课教师,他们委曲求全地一干便是十几年乃至几十年。韶光仓促,转眼间,当年那些“如花似玉”的代课教师芳华已逝,但惋惜的是,他们并没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意气昂扬”的日子遥遥无期。这样的教师都是一边教学一边干农活,日子压力巨大,正是他们确保了一些乡村孩子有学上、有书念。而当村庄由于种种原因不再需求这些代课教师时,他们的身份就成了地道的“农人”,且国家不会像其他在编教师相同给予这部分代课教师以应有的待遇。

  近年来,国家为义务教育倾慕极力,使不少校园发生了显着改变,但仍是没有更多地惠及到乡村校园,乡村的师资、校舍、设备等,都无法与城市比较,距离越拉越大。现在,城市中的校门绮丽了、学具创新了、书本免费了、日子补助了、午饭营养了,但不少乡村校园的情况改观仍不显着。徐教师的那所校园,是那里6个天然村中仅有的小学,连个初中也没有,想上初中的孩子只好到县里去。徐泽峰这样的教师令人敬仰,而他仅是“民办”教师在“大浪淘沙”后留下的“奇珍异宝”。假如没有“徐泽峰们”,孩子们到哪里上学?

  偏僻乡村校园的师资缺少,代课教师仍然是主力军,却因身份和待遇问题仍在工作和日子中挣扎,日子的压力仍是令其面对生计与抛弃的困难选择。由此,注重乡村教育,处理代课教师问题,已显得火烧眉毛,不然,不只使教育不公加重,更有可能给乡村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拖后腿。因而,对一师终身的“最孤单校园”不应只要感动,而是要注重其折射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