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3篇 农村好孝子先进事迹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6-2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3篇 农村好孝子先进事迹,供大家阅读。

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3篇 农村好孝子先进事迹

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1

  镇村的十年如一日用心地照顾自己的老母亲。尽自己所能让母亲吃好、住好。让卧床不起两年多现已103岁的老人毫无怨言,是村中公认的好孝子,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是我们学习的好典范。现年58岁的小时因病致残,一直以来行动不便,一家9口人过着清贫的生活。有个哥哥,早在当年按农村习俗“分家”的时候,就主动向大哥提出让母亲和自己一块生活。由于家中并不富裕,住房条件也比较简陋,考虑到母亲年老多病,就主动把自己夫妻居住的东边向阳的房间让给母亲居住,并扩大门和窗,使房间采光、透气更加理想,让老人要住得更加舒适和方便。经常说:“家家都有老人,个个都会变老,如果自己不孝敬老人,不给儿女树立榜样,等到以后自己老了,也就没有人照顾了,所以说孝顺老人是自己应该做的,也是必须要做的”。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爱人、子女也非常孝顺老人。一家就这样过着虽不富裕却和睦幸福的生活。可惜的是“花无百日好”,就在老母亲101岁的那一年的一个下雨天,老人家意外摔断了腿,从此卧床不起生活不能处理。没有怨声载道,也没有半点厌气,他全力挑起照顾老人的重担。毕竟是100多岁的老人,母亲的病一时难以康复,既要花精力照顾也要花钱买药,对于本来就拮据的家庭来说要长期坚持是不容易的。这时候村中有人劝他把母亲交给亲戚料理,好让自己外出赚钱。但是说:“钱可以再赚,母亲只有一个,还是先把母亲照顾好再说吧”。就这样无论盛夏寒冬,他和爱人总是按时给老人洗脸擦身、喂饭喂药,考虑到老人牙齿不好,他经常迎合老人的口味把食物煮得很烂,耐心地喂给老母亲。由于服侍得好,一个100多岁的老人,卧床两年多,身上不但不长褥疮,身体还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现在老人家在掺扶下能缓步走几下。好孝子,不是用嘴吧说的,而是用事实来证明的。一个腿有残疾的人,他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受人尊重,他无微不至地照顾年迈的老母亲令人佩服。“久病床前无孝子”,这一说法给彻底推翻了。在,我市开展的“一好二先三有四和五无”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十个好孝子之一,他为我们树立了孝顺的好榜样。但愿有家家有个“”这样的儿子出现,这样我们的家庭会更加幸福,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和谐。

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2

  尊老爱老修品行

  孝敬老人扬美名

-----记 “十大孝子”评选先进事迹材料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常言道:“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父母恩情深似海,人生莫忘报亲恩”等名言在 同志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女,汉族,出生于 年 月, ,大专学历,中共党员,现任 医院院长。她孝敬父母的事迹在她工作过的地方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父母心中的好女儿

  她虽然身为医院的一名行政主管领导,一位女强人,却在工作中雷厉风行、兢兢业业,做事干练不拖拉。在日常生活中,她更是任劳任怨从不抱怨,把家里的大小事宜处理的有条不紊。由于她的父母和婆婆年老多病,妹妹肢体残疾,照顾赡养80多岁三位老人的重担全落在了她的身上,她却没有一句怨言,而是主动承担起照顾三位老人的任务。她的母亲十几年前就被诊断为肝硬化,饮食方面非常注意,她却不愿其烦想方设法地为母亲调整食谱,供给营养,补充能量,是她多年如一日地默默侍奉在老人身边,给老人端茶送水,嘘寒问暖,还经常说说身边的趣事和幽默笑话,来舒解母亲的心情,经常与母亲聊天,分散注意力,疏导病情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战胜自己,正因为有她这样执着细心的照料和疏导,消除了母亲的思想包袱,整天心情舒畅,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恶化。2012年7月的一天,她考虑到父母年迈,能让父母出去旅行放松心情,会对病情好转有所帮助,便委托妹妹和妹夫一同前往照顾老人的旅行,可不料的是,在旅行 1

  途中不慎被摔倒,致使右腿内肋骨骨折,不能行走,只能整天躺在床上静养,这给母亲原本有病的身体造成了雪上加霜,增加了母亲的痛苦和她照料的负担,她却没有一句责怪妹妹妹夫的话语,只是一边安慰母亲,一边跑前跑后为母亲寻找最佳诊疗方案为其治疗。为了母亲身体能早日康复,防止长期卧床导致钙流失,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便炖骨头汤为母亲补钙。不仅如此,母亲的一日三餐她都要自己亲手准备,为工作忙碌,为家庭操劳,她瘦的厉害,有人建议她给母亲找个保姆,这样子自己可以轻松一些,她听后笑着说:“也不是怕花钱,图轻松的问题,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母亲把我养大,我做这些事情,尽这些孝道是应该的,再说请别人我也不放心,要是亏了老人我可补不回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母亲骨折后,心情一直不好,有的时候还会因为一些小事,给她发脾气,她也总是笑笑就过了。母亲在卧床静养期间,她还坚持为母亲勤翻身、喂饭、擦洗、揉搓按摩,减轻病痛,帮助母亲进行康复训练,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她的不懈努力和坚持,经过三个多月的治疗和康复训练,母亲的病情有了根本性的好转,能基本杵着拐杖下地自行行走。

  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服侍病人既是一宗脏活、累活,更是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细心,是一件比较难干的苦差事。她母亲生病期间,既要处理好单位的日常事务,还要坚持照顾久病卧床的母亲,而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一丝倦意,确她整天面带微笑,没有一句自认命不济的道叹,更没有一句带情绪的怨言,面对这样艰难的境遇,她没有退缩,而是默默地伺候着自己的父母,照顾着孩子。

  2

  繁重的工作已经让她疲惫不堪,晚上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父母跟前问候照顾。三伏天里,老人因为天气太热睡不好觉,她就为父母买来电风扇,让老人睡得安稳;到了冬天,为了不让老人受凉,他就会给老人铺上电热毯,灌上几个暖水壶,放在老人的手边、脚边,每晚还坚持给老人洗热水脚、按摩,保持老人血脉畅通,使老人每天都干净利索,天天都心情愉悦。

  邻里眼中的好儿媳

  她不但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孝顺,对她的婆婆更是无微不至的体贴,她的公公去逝多年,留下年迈患有抑郁症的婆婆独自生活,她爱人的姊妹都在乌鲁木齐工作,逢年过节才能回家团聚一次,爱人的单位工作又特别忙,经常出差,难以抽出时间来照料老人,自己又是单位的一把手,于是她曾多次要求婆婆搬来家中一起居住,安享晚年,同时也便于照料老人,但却被婆婆恶言拒绝,无奈她就只有利用周六周日不加班和下班后的空余时间去照顾老人,帮助婆婆收拾屋子,换洗衣被,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等,在干完这些家务琐事之后,还带上婆婆去散步和做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家中事务和日常生活用的米、面、油、盐、酱、醋样样都被她打理的有条有理。即便这样,仍得不到婆婆的好言好语,却被误解,每次她为婆婆收拾好屋子返回到家中时,电话铃声总是响过不停,被婆婆追问家中的物品找不见,责问她是不是拿回了家,她却有苦无处说,只能打掉牙齿往肚里咽,在常人眼里是件难以接受的事,但她却笑呵呵从不向婆婆发火,更多的是学会了忍受。二十年来,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被婆婆误解,自己却一次又一次偷偷地擦抹眼泪,从不向爱人倾诉婆婆的 3

  不是。每逢节假日,她都要带着爱人和孩子回家看望婆婆,为婆婆亲手做上一桌可口的饭菜一起享用,既便工作再累,也从不间断。出差在外,也仍牵挂着婆婆的冷暖,经常电话催促爱人一定要抽时间多回去看望,她就是这样一位在邻居眼中的好儿媳。

  她身边常挂着一句话:“善待父母,就是善待自己”。多年来,她数年如一日地恪尽孝道,侍奉父母,善待家人,她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真谛。她就是这样一个为人纯朴,待人诚实热情的人,特别是她尊老爱幼,和睦邻里的传统美德,深受全院职工的一致好评。命运总是坎坷的,但她的事迹感动着我们,她是邻里眼中的好女儿、好妻子、好儿媳,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孝子先进事迹

  好孝子先进事迹

  孝老先进事迹

  孝道先进事迹

  孝女先进事迹

孝子孝婿先进事迹共3

【孝婿】老邓先进事迹材料

  如果说孤独的老人心中是最孤独的,如果说离婚的男人心中是最无奈的,如果说单亲的家庭孩子心中是痛苦的,听了下面的故事,你会觉得,人生不会因为各种不幸而失去活下去的快乐,只要敢于面对、敢于承受、敢于付出,一切都会变得越来越好。

  在古夫镇龙池村三组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家壮汉,多年来像亲生儿子般悉心照顾岳父、岳母,他刚毅、自强、勤劳和善良,用平凡的行动践行着为人子女的高贵精神品质,用点滴行动默默地诠释着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他就是邓清林,一位有口皆碑的孝亲楷模。

  邓清林,男,64岁,自29年前,成为向家独生女的“上门女婿”后,就一直与岳父岳母生活在一起,家境虽然清贫,但是靠着老少的一双双勤劳的手,也算解决了家庭的衣食住行,让全家人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简单生活。不久,儿子女儿相继出生,这让他们更是喜出望外,感觉像有老天爷在庇佑一般,让家庭充满了无限乐趣。但是,由此而产生的家庭经济压力让妻子于2002年毅然决定外出打工,并在外出打工时火速与一名安徽男子“相爱”了,于2006年回来后不顾家人反对,仍执意提出离婚,并狠心抛下14岁和9岁的儿女而远走他乡。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当时并没有动摇而是坚持守住这个家,“我怎么能放心扔下两个孩子和两个老人,况且平日里与老两口相处的挺好的!”邓清林面容坚定的说道。

这些年,作为一位父亲,他又当爹又当妈,给予了孩子所需要的像伟岸的大山般的父爱和温柔细腻般的母爱,为他们撑起了一片晴朗的天。他知道知识对于子女的重要性,在妻子外出打工的那一年,不分昼夜地下水泥挣钱为的就是供孩子读书,即使再忙再累也不放松对他们的教育。他时常教育子女学习工作要勤勤恳恳、做人做事要和善守信、对长辈要尊敬,在很多方面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着孩子,如今儿子以精湛的厨艺准备开个“农家乐”,女儿也如愿考入了华中科技大学。

  这些年,作为一名儿女,他又当儿子又当女婿,和哥哥一起为年事已高的父母送终之后,他义无反顾地挑起了照顾岳父岳母的重担。去年,岳母吴启凤因一场大病而一蹶不起。为了照顾岳母,他一连20多天都没有合眼,最后因劳累过度还住了9天院。但是他的孝心却并没有把她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岳母于去年6月份过世,享年76岁。为了让岳母走得安心,安葬岳母的事情全由他一个人操持,妻子回来时也只给了万把块钱就不声不响地走了。当我们问道:“女婿做到这个份上,你是不是有点后悔?”时,“她可以无情,我不能无义。做一场人,不能没有良心,不能没有孝心”。他的一席话,让我们所有人的心灵无不为之震撼。

  从此,他成为了岳父唯一的精神支柱,与老人时常贴心、交心、谈心,带着老人与村里其他老年人一起外出活动,只为了想方设法让老人从阴霾中慢慢走出来,让老人原本脆弱的心慢慢变得坚强起来,只要能够让老人开心起来的事,都第一时间拉着老人去做,总之,想尽一切办法为老人排忧解难;生活上,他是老人的贴心父母,每个重大、特殊的节日都不忘提前去县城购置新衣物和家具用品,让老人穿暖穿好;只要老人感到身体不适,他都能第一时间把老人送到村级卫生室做各种化验检查,对于医生的嘱托,他都用笔纸抄录并谨记在心,提前购置好类似的药物,以做到有备无患,让老人心理踏实安稳;对于患病,老人胃口不好,他总是想方设法的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新颖的饭菜,让老人吃好吃饱。毫无疑问,他已成为了老人的忠实伙伴,知己挚友,把老人生活照顾地甭提多周到了。

  这些年,作为一名中年壮汉,他既种田又挣钱。为了让老人和孩子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他不嫌苦不嫌累,回忆说,每天起早贪黑地忙碌,他包了3亩责任田,学着种起了水稻,还饲养了2头猪,日子也算过得安稳。而他并不嫌累,还又同时兼起了搬运水泥和给别人送货的临时工作,大概每个月挣1000多元钱就为了能让家人不愁吃穿。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对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已不满足于现有的温饱状况,决定用10几万元的积蓄并凑齐20多万元,把老人住了一辈子的“干打垒”三间土墙屋拆了,于去年4月份住进了两层楼的新房里。

  如今,儿子女儿也已长大成人,他说:“现在我在古夫农场运货,每个月可以拿到4000多块,为的就是能够在自己还爬得动的时候给他们攒一些钱。”说着,眼角露出了对未来期盼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