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设计(共1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6-0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习作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组织讨论

说说自己的向往:最想去哪里?了解哪里?

2.如果自己有一个在远方的同龄朋友,你觉得会有什么好处?你想要这样的一个朋友吗?

3.组织学生讨论:用哪些方式才能与素不相识的远方小学生建立联系呢?

可以通过远方的一个朋友介绍认识;

可以通过爸爸妈妈来联系;

可能通过媒体来认识QQ

可能通过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联系

二、合作讨论,汇集精华

1.联系上以后,我们可以开展哪些活动呢?同学合作讨论,策划活动方案。

2.教师到各组听到方案,参与讨论、合作。

3.全班交流活动方案:

(1)首先写信,建立联系。

(2)比较熟悉后,发出邀请,一同参与活动。

(3)若对方生活困难,我们就对他给予生活上的资助。

(4)……

三、选择方案,付之行动

1.讨论刚才提出的方案,你觉得最可行,最好的是哪一个方案?并说明理由。

2.如果你们真的联系上了,成了一对好朋友,你们会怎么做?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已经讨论过活动的方案了,今天就开始行动,第一步──写信,建立联系。

二、讨论内容,激发写作灵感

1.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

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

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

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可行的建议。

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

想了解对方的哪些情况。 ……

2.注意书信和信封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福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2)信封的格式:左上方写收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上方写收信人的地址,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姓名写得大一些。信封的右下方写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寄信人所在的邮政编码。

三、动笔写作,开启心扉

1.写信方式:可以小组合作写信,分工合作,一人写一个部分。比如有的写自己的情况介绍,有的写活动设想,有的对对方的请求等,最后一起修改合成一份完整的信;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

2.开始写信。

四、典型评价

(1)回顾交流:写好这封信要注意哪些?

(2)投影一篇较优秀的习作。

①让小作者本人朗读全文。 ②学生再次根据评议标准思考,评议。 ③学生听完后各抒己见。

第2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过渡: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一: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学习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新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学习目标二: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自学——全班交流——教师引导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

1 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学习目标三: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1.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2.阅读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原文。

第二课时

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学习目标一:深入探究文本 学习要求: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2.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学习目标二: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学习要求:

2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学习目标三: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学习要求: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交流,共同赏评。

《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神舟五号”发射与飞行过程的录像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2.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创设情境

1.播放多媒体课件,教师激情导入: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小结:现在让我们跨越历史的长河,沿着时间的隧道,乘上时空飞船,一起去追寻数千年的中华飞天梦。(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一:初读感知 学习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

(1)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轮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3 (2)交流载人航天梦想是怎样一步一步实现的,顺势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行文线索,教师相机板书:

古人的奇妙想象──美好的梦想 ↓

万户的火箭飞行──大胆的尝试 ↓

人造卫星的发射──突破性进展 ↓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艰苦的努力 ↓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巨大的成功

(3)交流本文在表达方法上(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等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学习目标二:拓展读写,升华情感 学习要求: 1.“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谈一谈“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 3.“千年梦圆在今朝”,让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怎能不高兴自豪,怎能不欢欣鼓舞?请同学们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炎黄飞天梦》,并结合课文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4.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神州五号” 飞行成功仅仅三年,“神州六号”载人航天飞船又飞上了太空。(播放多媒体课件)同学们,请你来为本文作者填补这一空白:把“神州六号” 载人航天飞船的成功也写进课文中,加在你认为合适的地方。

5.请2~3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下的文字,互相评议。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

4 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学习目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习要求: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学习目标二: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学习要求: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5 学习目标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学习要求: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学习目标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学习要求: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6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我最好的老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前文,导入新课

在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位不怕困难、苦战攻关、善于发现、极具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极有个性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他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学习目标一:整体感知,初步理解“最好” 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 ① 课文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② 作者为什么说怀特森先生是他“最好的老师”?划出课文的中心句。(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迷信书本、也不要不迷信权威。)

学习目标二:读议结合,深刻理解“最好” 学习要求:

1.作者用哪些事实说明怀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师?

2.老师在读这篇课文时,也不禁被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所折服,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3.怀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划、议) 学习目标三:回归整体,加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学习要求:

1.古今中外,善于发现问题并研究问题的人往往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级学的《画家和小牧童》中敢于给戴嵩指出错误的小牧童;四年级学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敢于挑战权威的伽利略等。) 2.结合本单元前三篇课文,谈一谈你对科学精神又有了哪些认识? 学习目标四: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学习要求:

1.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嗅苹果

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才能坚持真理?

7 笑容可掬的苏格拉底让大家坐下来,随后取出一个苹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把苹果举起来左右晃了晃,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气味儿?”

有一位同学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

苏格拉底再次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从讲台走到学生们中间,让每一个学生再嗅一嗅苹果的气味。

经过三次“嗅一嗅”之后,除一个学生外,其他学生都举起了手,都说闻到了苹果的香味。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环顾周围看了看,觉得一定是自己错了,于是也随波逐流地赶紧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非常遗憾,这是一枚假苹果,什么味儿也没有。”

《口语交际·习作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1.出示辩题,根据学生所选辩题和立场组成正反双方阵营。

2.根据自己所选辩题查找资料积累事实材料为反驳对方做充分准备。

3.翻阅自己的日记或调查同学、老师、家长,回顾自己的经历,并填写调查表。 调查内容: 感兴趣的人

感兴趣的事

感兴趣的景

感兴趣的„„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引入辩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吗?(信鸽、狼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如今一个电话或网上一点,就能使“天涯若比邻”变为现实,克隆羊多莉出世,超级电脑战胜国际棋王,神

五、神六顺利返回,哪一件不让世人惊叹。科技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是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那么,科技的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辩论的话题。

二、自选观点,分组准备

1.针对辩题提出的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科技的发展利大”和“科技的发展弊大”确定正反方,认为“利大”的一方为正方,认为“弊大”的一方为反方,分

8 为两组,并推选出一名主持人。

2.各组学生在一起讨论,围绕本组选定的基本观点,从各个方面寻找理由。交流自己找到的具体事例和材料,以选取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每组推选出四名主辩人,排出发言顺序:第一主辩人,第二主辩人,第三主辩人,第四主辩人。 (这一环节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双方都做好准备。教师要注意了解情况,酌情加以指导。

正方学生从“利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发明,让人们出行更加方便,省时,省力。(2)电话、手机的发明,让人们的通讯更加方便。(3)电脑、传真把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因特网的出现更是拓宽了人们的视野„„

反方学生从“弊大”方面去思考,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理由:(1)汽车尾气的排放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2)电视等这些娱乐设施的出现,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淡薄。(3)网络的出现,使得一些人有可乘之机,扰乱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三、展开辩论,畅所欲言

1.主持人宣布辩论会开始;公布辩论的题目和正、反方的基本观点;介绍正、反方的主辩人及发言次序;通过辩论会有关规则,注意辩论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说出理由,进行辩论。

2.先由正、反方第一主辩人陈述本方基本观点和论据,接着,各方主辩人为维护本方观点按一定顺序发言,或补充本方的支持理由,或找出对方发言的漏洞和错误进行反驳,或指出对方认识的片面,用本方观点予以纠正„„

(当主辩人应对无力、反应迟缓时,本方组员可以插话支援,尽量使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做到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经过几轮辩论,双方的陈述都比较充分了,第四主辩人可以归纳小结本方的理由,重申所持观点的正确。在辩论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空场。为使辩论会气氛活跃,主持人可以在辩论的过程中相机插话,或评价,或激励,或引导,把辩论不断推向高潮)

3.师小结评价:双方能以简短的语言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且注意了礼貌用语,为我们的辩论开了个好头。下面就针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自由辩论。 4.双方互相提问质疑,自由辩论。

⑴ 正反双方运用大量事实做论据,互相发现中的漏洞做有力回击,双方辩友可随时补充。

⑵教师适时点拨引导:科技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弊端,那我们使科技步伐停滞不前行吗?

⑶双方进行辩论,拓展话题。 5.双方总结自己的观点: 要求语言精炼,(有理有据)说理清楚。

四、评议总结,提高认识

1.双方辩论结束,主持人应该对整个辩论过程作出总结,吸收双方合理意见,陈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请老师点评。

2.教师在主持人总结的基础上,做更全面的评价指导。 第一,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所辩论的问题和双方的理由,指出正确的认识方法和结论。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继续研究探讨,并推荐阅读资料。

第二,对辩论过程中各组学生的表现作出评价。指出哪些学生态度最积极,哪些学生提出的论据最有说服力,哪些学生应对最迅速,哪些学生语言最严密、表达

9 最清楚,哪些学生最能发现对方的问题、反驳最有力。 第三,指出本次辩论过程存在的问题,告诉学生一些组织辩论会的方法和进行辩论的常识。

3.评选“最佳辩论手 4.教师总结:

科技的发展“利大还是弊大”这是个难辩的话题。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最自然的的胜利,因为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给予我们报复。”是啊,“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同学们都能以事实为依据,大胆进行辩驳,在辩论中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于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关键看我们人如何看待。我们人类抱有怎样的目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展和利用科技。既然我们有能力开发先进技术,驾驭和控制它也一定会实现的。相信:科技永远为我们人类更好的服务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

我们每个同学都拥有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你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在如诗如画的童年里,你们每天都遨游在生活的海洋里,在感受着生活,体验着生活。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让你心动的生活场景,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深刻的人,一件件难以忘怀的事„„

二、拓展思路

1.翻阅自己近来写的日记、读书笔记,把自己最感兴趣、最满意的作品多读几遍;把心里特别想说的内容简要地记录。

2.同学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概括板书(可能会有以下的情况) 做过的── 听到的── 看到的── 想到的──

三、自由交流,引出要求

1.小组讲述,老师引导学生先构思,有条理地讲述。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全班交流。 指名讲述。

明确要求:大家要注意倾听,等他讲完后,你们可以有礼貌地举手,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对他在台上的讲述提出你的建议和意见。 在学生评议的过程中引出习作要求:(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具体,语句通顺,在习作中表达出真情实感。) 写

事:过程具体,融入感受 写

人:事例典型,有真情实感 写景状物:抓住特点,融入真情

四、指导习作。

1.同学们,你们的讲述很精彩。现在,你们就用笔把它描述下来吧。在写之前,我们先读一下习作要求。 2.指名读题,指导审题。

3.学生自由写作,先写完的学生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同学那儿拜读他的大作,也

10 可以把自己的习作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学会写作文是一种能力,学会修改、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文也是一种能力,它将使你受益终身。这节课我们按内容进行交流评赏,共同分享你们心中那美好的回忆。 2重温习作要求。

二、互评互改,共同提高 1.师生互评。

(1)可以鼓励学生毛遂自荐,积极争取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可以由同学们共同推荐佳作亮相。 2.小组互评。

按作文内容组建评赏小组,组内评赏,虚心学习他人的成功之处,真诚指出不足,并给予热情帮助。总结小组同学的意见,一人执笔,写出评语。 3.全班评议。

组内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宣读,全班同学进行评议: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尊重富有个性和创意的表达以及评价。 4.自评修改。

虚心听取、真情接纳他人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反复阅读,认真修改,直改到自己满意为止。

5.展示评改结果,增强成功体验。

三、汇编作文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经过同学们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同学们的习作增色不少,出现了不少佳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满意的一部分作文,编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集。在前面写上编者的话,还可以根据内容的不同编写目录,并给自己的作文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通过交流评赏,不仅知道了自己习作中的优缺点,而且达到了互相学习,共同促进的目的。当然同学们编的习作集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定会成为我们成长中永久的记录,期待着同学们习作选的诞生。

《回顾·拓展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1.自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11 2.小组抽测,听写词语(四人一组,组长任选其中15个词语抽测组员,进行听写)。

二、交流平台

1.交流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回顾本组的四篇课文及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

②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学习收获。

①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六年来你在学习中走过的每一步,感受一定会很多,让我们一起交流交流吧! ②读一读“交流平台”中的提示。 ③选择感兴趣的话题在组内交流。 ④全班交流。

三、日积月累

1.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2.交流:

①你知道哪个成语的意思,说一说。 ② 你不懂哪个成语的意思,提出来。 3.根据意思分类 再读这些成语,你会发现其中有些成语的意思相近或反映了同一个内容,找找看。(例:第一行的四个成语都是关于“目标坚定、不懈努力”方面的,“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是关于团结协作方面的;“革故鼎新、标新立异”是关于创新的;“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是关于“掌握规律、化难为易”方面的等。) 4.选择其中一两个成语练习说话。 5.抄写背诵

四、成语故事

1.自由阅读成语故事《舍本逐末》,说一说这则成语的主要内容。

2.指导学生朗读短文,交流读后受到的启示,说说“舍本逐末”的含义。 3.同桌交换阅读搜集到的成语故事,说说成语的含义。

第3篇:语文教学设计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_第5单元

识字5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团、量”等7个生字,做到读准音,认清形,会口头组词。

2、会写“量、怕”两个字,做到笔画笔顺正确。

3、朗读谜语,边读边想,能说出猜的过程。 重点难点:

1、认识七个生字。

2、准确朗读谜语。

教具准备:扫描课文的课件 主要教法:

1、小组讨论学习法

2、朗读感悟法

主要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爱猜谜语,也爱读谜语,还喜欢编谜语,这节课我们就来猜谜语。同学们有兴趣吗?

二、学习第一则谜语

1、老师一边说谜语,一边演示。学生猜一猜是什么字。

2、出示课件[谜语儿歌],指导学生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表演读:请三名学生上台表演。

4、师板书“团结、力量、谁”三个词。认记“团、量”,并口头组词。

5、让学生编字谜,记住“团、量”。(小组讨论)

三、学习第二则谜语

1、课件出示谜语,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读第一句,想一想:什么是绿色的?什么是红色的?读“左右相遇起凉风”,问:“什么时候起凉风?”

3、指名读后两句,说说什么喜欢及时雨,什么最怕水来功。

4、问:“谜底是什么?”板书:“秋”。

5、总结你猜谜语的过程

四、看书读谜语,圈出生字朋友。

五、课件检查生字

六、指导书写“量、怕”

1、观察两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写时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描红练习。

3、书写评比

七、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七个生字,写了两个字,还学了猜谜语的方法,课后请同学们收集字谜,下节课我们交流。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互、尊”等5个生字,做到读准音,认清形,会口头组词。

2、会写:“谁、跟、凉、最”4个字,做到笔画笔顺正确。

3、有收集谜语和自编谜语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学会5个生字。

2、写好4个字。 教具准备:

谜语课件 田字格 主要教法:

1、自学辅导法

2、练习法 主要学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试背前两则谜语。(小组背、个人背)

二、学习第三则谜语

1、自由读第三则谜语,读后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怎样才出来的。

2、班内交流猜谜方法。

3、划出谜语中的生字,想想怎样记住它。

4、检查自学生字情况。(出示词语课件,先自己读,后齐读,再开火车读) 互助 互相 尊重 尊敬 重要 轻重 命令 口令 纯洁 纯净 冰凉 最好

三、巩固生字

1、读读比比

团(团结)

想(想念)

令(命令)

拍(拍球) 闭(关闭)

相(相互)

今(今天)

怕(害怕)

2、猜字谜

千里一线连

(打一字) 日里一线隔

(打一字)

四、实践活动

展示自己搜集的字谜,让同学们猜一猜。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自己观察,说说哪个字最难写,你提醒大家写字注意什么?

2、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六、课堂小结 教后记:

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笔趣阁 18 四个太阳 学习目标 :

1.认识“挂、街”等13个生字,会写“阳”“光”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作者通过画太阳要表达的心愿是什么。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识记生字 教具准备:四个太阳的课件和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1、同学们,我看到你们每人手里有一幅精美的图画,谁愿意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

2、学生介绍

3、师总结,同学们画得这四个太阳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18课《四个太阳》。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评论

3、学生模仿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朋友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朗读感悟

课文中的四个太阳,你更喜欢哪一个呢?能说说原因吗? (学生随机学习)

例:我喜欢彩色的太阳。

1、喜欢彩色太阳的学生自愿读

2、表扬学生的声音甜美(送给学生奖品,播放美丽的春天的课件)

3、学生观察课件,你想到什么了?比如春天的词语或者是句子。(你能用最美的语句表达出来吗?)

4、学生再次有感情的练习朗读,读给同桌听。 例:我喜欢绿绿的太阳。

1、指名朗读

2、学生评价:你觉得他哪里读的好?有舒服、凉快的感觉吗?

3、学生各自模仿朗读。 例:我喜欢红红的太阳。

1、喜欢红太阳的起立读。(听他们读得怎么样?表扬这些勇敢者。)

2、学生模仿朗读。

例:我喜欢金黄的太阳。

1、请男女生代表读课文,听谁读得更好?

2、学生评价

3、学生模仿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同学朗读,全班男女生竞赛读。

4、送给全班奖品——最美的秋景图。

5、同桌合作想象。(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6、学生带着喜悦、欢乐、丰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有感情的练习朗读

1、学生推荐朗读

2、全班自由练习朗读(可以站起来读, 也可以上台朗读表演)

(五)谈收获

说说你这一节课学会了什么,读懂了什么。

(六)识记生字

课件检查生字词,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办法。

(七)写字指导 指导练习“阳”“光”

作业:把你心目中的第五个太阳画出来或者写下来。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第五个太阳》

3、指导书写“园”“因”“为”“脸” 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指导写字。 教学方法:示范法

练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学生想象画 四个太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合作背诵

3、开火车背诵比赛

4、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内容背下来,和大家交流。再让学生背诵其它段落。

5、按 “夏”“秋”“冬”“春”季节的顺序,采取引背式或填空式指导背诵。

(二)课件播放,再次巩固背诵程度。激发学生背诵课文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三)交流图画

1、学生小组交流图画,说出各自的想法。

2、小组推荐介绍图画,全班交流。

3、评选“最佳想象画”。

(四)指导学生书写

1、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2、“园、因”二字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注意被包围部分的大小要适中。要强调笔顺规则,如“因”,先里头后封口;“为”,笔顺是“点、撇、横折钩、点”。

3、同桌比赛书写情况,比谁写的好。

(四)生字的识记巩固

1、自主识字,发现识记方法。

(1)换部件识字:团—因

常—尝

孩—该

(2)比较识字:办—为

熟—热

秋—伙

(3)部首识字:伙、伴

(4)师生对话,说部首认读汉字。

3、玩“猜字游戏”巩固生字:一人指字,另一人蒙眼,等大家都看清楚是什么字,就让猜字的同学指着生字问:“是不是高挂的挂?”如果没猜对,大家一起说:“不是高挂的挂。”这位同学继续往下猜,直到猜中为止。

(五)课堂小结 教后记:

19乌鸦喝水

一、学习目标:

1、认识“乌、鸦”等九个生字,会写“可、石”两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朗读感悟“乌鸦急着找水—喝不着水—想办法喝水—喝着水了”这一系列变化过程。

3、知道遇到困难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认识“乌、鸦”等9个生字,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具准备: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你知道的乌鸦知识

2.出示课件上的乌鸦图。问:你觉得乌鸦好看吗?课文里介绍了一只可爱的乌鸦。它可爱在哪里呢?读了课文你就知道了。

3.板书课题:乌鸦喝水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指名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2.范读课文。同学边听边想,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你喜欢这只乌鸦吗?想到多少说多少。

3.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1)谁愿意来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想一想,从这一段,你明白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

谁能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几个同学练读,评议。)谁能扮作一只小乌鸦,边读第一句边创编几个动作?

小组讨论:

“乌鸦遇到了什么困难?你认为该怎样读?如何表演?” 小组汇报:

指名表演朗读。[学生评价] (2)朗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讨论:看见许多小石子,怎么就能想出办法呢?说说你的办法 (3)分小组合作实验:在矿泉水瓶里装少许水,往里面加小石子,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尝试说说水升高的原因。 [读一读:“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说一说:-------------渐渐------------------------。] 〔4〕自读第三自然段。说一说该用什么语气读?[体会乌鸦成功的喜悦。]

(三)指导有感情朗读

1.激趣 [播放乌鸦喝水过程的课件] 你怎样评价这只乌鸦呢?想不想把乌鸦喝水的故事介绍给别人?

2.教师范读 阴阳师笔记小说 3.学生一边读一边给课文内容编些动作,以帮助记忆课文。

(1)对照课文自己创作,尝试把课文表演出来。

(2)请几个同学汇报。大家帮助修改。

(3)大家练习创意朗读表演。

(四)识记生字。小组合作认字 板书设计:

乌鸦

水不多

瓶口小

放石子 水升高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指导书写“办、法、找、许”四个字

2、背诵课文,语文实践活动“我是聪明的乌鸦”。

二、重点难点:指导书写和背诵课文

三、教具准备:乌鸦的头饰和生字卡片

四、教学方法:

1、示范法

2、小组合作法

五、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背诵课文

(二)语文实践活动

1、“我是聪明的乌鸦”

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聪明的乌鸦该怎么办呢?

2、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好,小组合作讨论。

3、学生带头饰表演,评选最聪明的乌鸦。

(三)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认的和要求写的字,在课文中勾画,再读一读。

2.在“我会认”的生字中,有两个字长得可像象了,谁最先找到?(喝、渴)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同?怎样记住?(看偏旁,想意思。喝水要用口,“喝”字是口字旁;口渴需要水,“渴”是三点水。)

3.识记“喝”和“渴”,用的是什么方法?小结:是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汉字形近?你能用这个方法学习其他生字吗?学生汇报。(乌—鸟

石—右

办—为)

4.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找、许、法)这几个字书写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左边都是部首边,写窄长一些,右边写宽点)

(3)写 “石”符合哪条笔顺规则?“办”呢?写时要注意什么?

5.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写字时,要做到,三个‘一’,不忘掉。眼离本子有一尺,手离笔尖有一寸。”书写习惯:“描一描,写一写,看清笔画写正确。”

(2)教师课堂巡查,个别辅导。 (课堂上适当播放轻音乐)

(四)作业评比“看谁写的最好”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记:

20、司马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二)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借助拼音朗读,把生字搬回家。

3、抓住重点句对比朗读。 (1)“有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体会假如自己在场是什么心情。“一不小心”语速略快,指导读出紧张的语气。

(2)别的小朋友见到这情景都怎么样了?指导读出紧张、急切的心情。 (3)司马光是怎样表现的?他在做什么?(播放课件,观察司马光的表现。) 想想司马光当时的心情,小组结合实际讨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表现出镇定思考的神态。边读边做“举起”、“使劲砸”的动作。

4、自由朗读全文。

(三)谈收获

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什么?司马光身上有什么值得自己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彼此的收获)

(四)生字的识记

学生自主识字,介绍自己是怎样识记生字的。 (1)换偏旁识字:块、救、劲。 (2)猜字谜识字: 这个同学真马虎,“同”字丢掉一小竖。(司)

一个三框面朝东,一块石头背后撑,一条毛巾藏肚中。(砸) (3)组词识字: 假—真假、假装

使—使劲、天使、大使馆、使用

(五)写字指导

1、练习写字健美操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找出写字的窍门

“别、到”二字左宽右窄,立刀旁的竖钩要写正直。

(六)课堂小结 教后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背诵课文

2、开展司马光创新故事会。

3、指导写字“那”“都”“吓”“叫”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课文

2、指导写字“那”“都”“吓”“叫” 教具准备:生字课件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示范法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课文的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

2、同桌合作背诵

3、开火车背诵比赛

二、语文实践活动

(一)司马光创新故事会

1、小组交流收集到的司马光的资料和有关司马光的故事。

2、全班交流

“司马光没有搬起石头把水缸砸破,他„„”

3、评比“司马光奖”

(二)读读说说

1、我会说词语 司—公司、上司 使—使用、使劲

2、我会说句子

慌—他不慌不忙地走近教室。

别—你别说话,同学们都在写作业。

3、我会讲故事

学生练习把“读读说说”上的字组成有趣的故事。

三、书写练习

(1)教师强调书写姿势

(2)自己观察,说说哪个字最难写,你提醒大家写字注意什么? “口”字应该写得小而高

左双耳,耳朵写得高小,竖为“垂露” (3)师范写,生描红临写

(4)同桌相互比赛,比一比,看谁写的最美。

四、课堂小结 教后记:

21 称象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称、象”等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人物对话所表达的意思。能用“一边„„一边„„”造句。

3、曹冲称象的故事里受到一点启发。 教学重、难点:

1、认识生字,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2、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和步骤是教学的难点。 教法学法:

1、演示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3、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的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一边

一边

5、用实验抓住重点,点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第一步怎么做?(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出画条线) 第二步怎么做?(赶象装石头,装到画线止) 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6、与官员提出的方法比,曹冲的办法好在哪儿?(小组内讨论交流)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板书设计:

21、称象

象(重)

石(重)

教后记: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认识“官、腿”等生字;会写“再、象”等6个字。

2、学习讲《称象》的故事,愿意主动讲给家里人听。 教学重、难点:

识记生字,正确书写6个汉字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练习法

3、小组学习法 教学准备:

1、用硬纸板做成的字盘

2、带田字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

二、实践活动

1、学习讲《称象》的故事,鼓励讲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2、教师讲《聪明的徐文长》的故事。

三、识字写字

(一)学生自己在课文找到要求认的字和要求写的字,连词勾画,再读一读。

(二)生字的识记

熟字加偏旁:干—杆 到—倒 主—柱 故—做

形近字比较:称—秤 就—熟 官—宫

(三)识字的巩固

1、抓错游戏。

(1)师故意读错音,让学生判断对和错。如:“柱子”读成“zù zi”,“称象”读成“cēng xiàng”,“一艘大船”的艘读成“shōu”等等。 (2)师故意写错字,让学生纠正。如:“一杆称”、“四条退”、“义论”等。。

2、转字盘认字。

(1)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分画13格,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生字。 (2)转字盘中间钻个孔,削一根又短又细的竹签做中间的轴,让纸板能转动。

(3)在黑板某一处做个记号,把转字盘放置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让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

(二)写字指导

1、“点、照”二字重点指导四点底;

2、“象、像”二字重点指导“象”字(写好“象”字的关键是把下面的弯钩写正——起笔和收笔处都在竖中线上),再迁移到“像”字;

3、“再”字要把下横写长,注意第四笔是“丨”,并注意“在—再”的区别。

四、课堂总结

五、课外实践活动

把《称象》的故事讲给家里的人听。 板书设计:

21、称象

熟字加偏旁:干—杆 到—倒 主—柱 故—做

形近字比较:称—秤 就—熟 官—宫

教后记:

语文园地五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帮助识字的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一字多义的情况,进一步了解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字的意思。

3、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练说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发现利用反义词帮助识字的规律。

2、了解同样一个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里意思可能不同,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字的意思。

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我会认

1、学生自己认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正音强调“瘦”、“丑”、“输”、“赢”的读法。

3、引导发现规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均是一对对意思相反的词)

3、激趣认字。 (1)师生擂台赛。 师读“高”,生读“矮”;师读“胖”,生读“瘦”。

(2)学生擂台读。一学生读“美”,大家读“丑”。依此类推,看谁反应快。 (3)游戏:请两同学上台,老师说“高”,两个学生比一比谁最先指到“矮”,让学生主要指六个生字。

4、巩固识字。出示生字卡片读一读。启发记忆生字的方法。

4、扩展运用。

让学生再说一说其他反义词。如:熟—生、冷—暖、重—轻、沉—浮、进—出、升—降、香—臭、忙—闲„„

二、我会读

1、指导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每一个词语里都有个“打”)谁能给每个词语换个字来说说“打”的意思?

2、读读记记。游戏:老师说“打”,学生开火车,每人跟着说一个带“打”的词语。

3、扩展积累。

引导学生用“打”说词语。 (打电脑、打牌、打枪、打仗、打架、打游戏机等)

三、课堂总结

四、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高—矮

胖—瘦

明—暗 美—丑

忙—闲

新—旧

打水

打伞

打电话

打鱼

打球

打个问号

教后记:

第二课时 (日积月累) 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汉语拼音字母表,为学习查字典打基础。

2、认识大写字母。 教学重、难点:

识记大写字母是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1、练习法

2、小组合作学习法

3、读书指导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字母歌》的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读读背背:

(一)出示字母表:

1.找一找,发现有哪些大小写字母完全一样?(Cc Oo Pp Ss Vv Xx Zz )

2.仔细看,发现有哪些大小写字母相近?(Ff Ii Jj Kk Mm Nn Tt Uu Yy )

3.剩下还有哪几对大小写字母,找出来。(Aa Bb Dd Ee Gg Hh Ll Qq Rr )

4、指导认识大写字母。

5、背诵字母表。

(二)学唱《字母歌》,帮助记忆。

二、阅读儿歌《人有两件宝》。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儿歌。 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生读

3、指导感情朗读

4、学生练习背诵

三、学生质难问疑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五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教后记: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学习目标:

1、通过猜谜语进行口语交际。

2、激发兴趣,开发智力,扩展识字,提高想象力、判断力、表达力及识字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法学法:

1、情景教学法

2、自主探究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识字5”课后布置的要求,用彩色纸剪一种灯笼造型纸片作底,在上面放大、工整地写出自己收集或编写的一则谜语。(不写谜底)

2、教师:布置游戏活动的会场,黑板上呈现横幅、教室环境布置、课桌围成长方形、古典音乐录音带、“猜谜高手”10位候选人名单设计表(设置在黑板的一角)、参赛选手(即全班同 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创设“谜语王国”会场。黑板上挂着“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横幅会标。播放古典轻音乐,烘托气氛。

2、让学生展示自己准备的谜语。(学生将谜语放在桌面上,各种图案,无颜六色。)开始“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老师鼓励同学积极竞争。

二、出示要求

猜谜高手得过三关:

1、比一比,看谁能把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简单做个介绍?(第一关)

2、赛一赛,看谁最先猜对了谜语?(第二关)

3、争一争,能大大方方地把你怎样猜出谜语的道理说清楚。(第三关)

三、挑选裁判员

1、讨论:怎样的人才能当裁判员呢?(自己不参加比赛;评判公正、公平。)

2、自愿报名,选出三位。

3、老师发给三位裁判员每人一张参赛者名单表。

说明:一位裁判员专给主动介绍自己的谜语,闯过了第一关的同学打“√”;另一位裁判员专给积极猜谜,猜对成功过了第二关的同学打“√”;第三位裁判员对说清楚谜语猜出过程的同学打“√”。最后三人一道统计参赛名单表上,闯过了三关的同学。

四、师生互动交际

1、鼓励学生向大家介绍收集或自编谜语的过程。收集谜语,说一说谜语出处。自编谜语,说说自己是怎么想,怎么编的,但不能说出谜底。

2、组织学生积极猜谜语。(念谜语和猜谜语往往是交互进行的。 (1) 教师要注意维持活动秩序。 (2) 引导小裁判员及时做好记录。

(3) 鼓励学生自告奋勇站出,在“谜语王国”与谜语主人进行口语交际。

3、教师组织继续活动:谜语国王里真热闹,猜谜语高手真不少!别着急,闯过两关很不错,现在要闯第三关可不容易。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说说,猜对了哪一首谜语?是怎么猜出来的?抓住了哪些特点猜的?大家认真听,评评他说得有没有道理?

五、全员互动,进行口语交际

1、请同学在“谜语王国”里各自“游览”,选自己最喜欢的“灯谜”,与制作“灯谜”的朋友交流,看猜得对不对?

2、告诉对方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整个会场低声播放轻音乐。凡猜对者向裁判汇报。

六、评选猜谜高手

1、小裁判员宣布入围名单。(如果获胜者多出,多多益善。)

2、给能参加决赛的候选人颁发小红花,表示祝贺。

七、活动小结

1、这次的“谜语王国猜谜高手选拔赛”活动结束。散场后,同学们把谜语张贴在学习园地里,课间可再交流。

2、谜语里出现不少没学过的汉字。交流中请同学留心识字。启发学生:谜语里、课外书中能发现更多有趣的汉字,请大家多看、多读、多记。

3、提示准备开展识字擂台赛。 板书设计: 猜 谜 游 戏

(口语交际)

教后记:

第四课时 (展示台) 课型:活动课 活动目的:

引导学生留心其他教科书,边学习边识字 活动重、难点: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将自己在课外认识的其他教科书上的生字做成卡片。 活动方式:

1、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交流 活动过程:

一、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分工,分别翻阅数学书、音乐书、美术书、思想品德书等教科书,认一认,记一记书中的字。

二、“识字擂台”赛。比一比,看哪个组在课外收集学习的字最多?方法提示:

(1)派代表汇报,本小组一共识了多少字?列举出并将这些字口头组词,有的还可以造句。

(2)组员齐上阵,用实物投影仪将所认的字边展示,边读出。并向大家汇报本组共识了多少字。

(3)以小组为单位,齐心协力,把本组所识的字抄写在黑板或投影片或纸片上展示识字内容及识字总数。(*此方法有点难度,可根据不同地区灵活要求。)

三、小结评比。评出优胜小组,奖励“金牌”。

四、课堂小结:“金牌”是小组集体所得。只有组内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得到“金牌”。

板书设计:

我能行,我真棒!

(记录学生认识的字)

教后记:

第4篇: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法脿小学集体备课通用教案

年级组:六年级 科目:语文 课题:第五组18课—21课、口语交际习作

五、回顾扩展五 主备:孙长富 周次:第5周 课时:14课时 集体讨论时间: 教师签名: 教研组检查:

18、跨越百年的美丽

教学目标:

1.学会“埃、伦”等12个生字,正确书写“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居里夫人的在科学研究中所体现出来的卓越的思想品质,体会“美丽”的深层含义。

4.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读懂居里夫人的事迹,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就是居里夫人所体现的科学精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居里夫人的文字、图片或资料,生字、新词、重点语句。 课前预习:

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新课,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居里夫人的演讲录像。

2.同学们,你们知道眼前这位端庄、漂亮的女士是谁吗?(居里夫人)

3.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经定格于同学们的头脑中,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请几名学生自由发言。

二、编写习作提纲,试写居里夫人

1.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居里夫人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现在如果让你来写居里夫人,你打算写些什么内容、怎样去写?请同学们快速构思,列出写作提纲。

2.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作文思路。 3.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内进行交流。

三、初读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思路

1.结合学生的作文思路进行简单小结。

2.同样是写居里夫人,我们看看作者梁衡在纪念居里夫人逝世100周年时创作的《跨越百年的美丽》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18课(板书课题)。

3.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认读生字新词。

5.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6.默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了有关居里夫人的哪些内容。

7.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二课时

一、细读探究课文,理解“美丽”内涵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哪里,请从文中画出有关语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机动教学。教师边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的“美丽”所在,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品读有关语段,深入理解“美丽”的内涵。

(1)外表美。重点品读下面语句。

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引导学生理解“定格”是什么意思,怎样理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这句话。

(2)内在美。相机出示有关语句。

①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

重点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执著的探究精神。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体会居里夫人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③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从这两段话中引导学生感悟居里夫人的巨大贡献及其为科学而献身的伟大精神。

④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引导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一心想着人类的科学事业,视名利如粪土。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居里夫人最美的地方。

二、回读通览课文,理解题目含义 1.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结合课文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美丽,为什么美丽能跨越百年? 2.小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更重要的表现在她那坚定执著的信念与追求、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淡薄名利的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三、自主完成作业,课外拓展阅读

写会本课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新词,回顾课文内容 1.听写下面词语:

冶炼、溶解、沉淀、分析、隐退、乏力、荣誉、头衔、里程碑、人声鼎沸、卓有成效 2.同桌互查,自我改正,教师指导普遍存在问题。

3.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二、互相质疑解疑,深入探究文本

1.请同学们再来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是否还有不懂的问题,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提出不懂的问题,也可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探究。 3.共同探究:具备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此处可补充阅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一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居里夫人的高贵品质。)

三、欣赏品析课文,感悟表达方法

1.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语句特别好,作出标注。

2.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说明理由,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教师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特点。

3.上节课老师让大家试写居里夫人,列出写作提纲,现在对照你的提纲,想一想这篇课文在布局谋篇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

4.教师小结:这篇课文作者选取了居里夫人人生中具有典型性的片段, 由表及里,应用多种手法对居里夫人的形象、人格及心灵、精神进行了盛赞,使居里夫人的形象跃然纸上,熠熠生辉。作者的写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进行随文练笔,提升内心感受

1.下面让我们也拿起笔来,把你心中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写下来。 2.读一读刚才写下来的对居里夫人的赞美之词,共同赏评。

五、课外拓展阅读,自由进行习作 作业超市,任选一题。

1.继续搜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写一篇有关居里夫人的短文,可以按照原来拟定的提纲写,也可以结合自己阅读《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爱因斯坦写的《悼念玛丽·居里》后所受到的启发,重新构思并完成作文。

2.搜集其他一些科学家、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仿照《跨越百年的美丽》写一写你心目中最崇敬的一位科学家或历史文化名人。 板书设计:

跨越百年的美丽

外在美 美丽端庄

内在美 执著的探究精神

执著的信念与追求 巨大贡献 淡泊名利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教学目标:

1.认识”瑰丽、尝试、火箭、捆绑、探索、惨重、穿越、振奋、规模、协作、精细、宛若、概括、评价、魄力、嫦娥奔月、炎黄子孙、积劳成疾、风华正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国航天技术的伟大成就,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艰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

1、培养学生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民族千年梦圆的经过。体会到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在具体的事实描诉中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

制作多媒体课件:“神州五号”、“神州六号”在人飞船发射的有关情景。 预习作业: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中国以及世界载人航天飞行的有关资料。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激发情感。

1、老师带来一段录像:师解说意义。

2、同学们,看着这壮观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点,在我国九泉卫星发射中心,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飞船被送上太空。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一瞬间的改变,一瞬间的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想。中华飞天梦想实现的那刻,你们内心最深的感受是什?)

二、揭示课题,学生质疑

1、板书:千年梦圆在今朝,(带着激动自豪的感情齐读)

2、质疑:看着课题,说说通过预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预设:千年梦是什么?怎么圆的?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为什么叫千年梦?为什么以它为课题?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今朝指?)

三、梳理问题,确定目标。

根据学生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整理。

第二课时

一、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下面我们就来围绕这些问题,仔细读文,注意读音,同时老师建议大家边读边勾画,觉得自己力量单薄,可以互相合作。

2、交流汇报第一个问题: 学生汇报交流问题,师板书

师:古代产生梦想、明代万户飞行、七十年代人造卫星上天、世纪初神州飞船飞天,历时数千年,中华民族的载人航天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实现的,真可谓千年梦圆在今朝呀!

3、浏览板书,把板书中的话连起来就是文章主要内容,谁来试试?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4、师小结:飞天梦的实现是靠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才使梦想变为现实。你们是从哪体会到的?这种在具体事实描述中说明道理的写法既有说服力又具体感人,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种写作方法。文章举了四件事,但并不是平均使用笔墨,而是做到了(详略得当)

5、仔细读这几个事例,在你感受深刻的地方勾勾画画,还可以做上批注。

6、交流感悟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预设:

(1)万户飞天:壮志未酬身先死,虽败犹荣,激励着后人勇于探索,人类飞天史上的先驱 (2)人造卫星:激动不已(苏联、美国、法国、日本)感情朗读,快速浏览课文,那些语段还能表达这种激情?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党中央的决心和勇气,航天员将付出的代价

(4)一百一十多个、三千多个:规模大,人数多:可追问这么多人要完成一件事,需要什么 4

精神?(团结协作)

(5)夜以继日:忘我精神,(默默奉献)

(6)排比句:具体写出了航天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与代价,抓重点词四字词语。说说省略号省略了什么(更多人的代价)仿照排比句说说。

(7)课件展示,师: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00多航天烈士,他们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虽然一座座丰碑不会说话,但铭记着航天人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此时,你的心中浮现了怎样的字眼?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情吧,指一生读,然后师生合作读。 (8)成千上万、终于

(9)飞天情景:壮观(想像)

(10)杨利伟的三句话:看似平淡,对幕后英雄包含着崇高的敬意,对祖国饱含着无限的热爱。(你读懂了句子背后的意思把句号读成了感叹号,真棒) (11)意义;这是作者直接表达感情的句子可齐读

7、小结:是啊,正是中华儿女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才使得中华飞天梦从古到今一刻也没有停歇过;正是中国航天工作人员有着团结协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使的几千年的飞天梦在今朝实现。

二、拓展延伸主题

1、解放军作家蔡桂林在飞天梦圆后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写下了《炎黄飞天梦》一诗,齐读

2、时至今日,富有激情与魄力的炎黄子孙有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生接,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这一梦的实现要靠在座各位,而且,2009年三月一日,中国嫦娥一号卫星成功撞月,千年梦圆在今朝,缘起今朝,让我们踏上寻梦之路,相约未来。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深入感悟祖国发展的突飞猛进,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作业布置

知识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的词语。

拓展延伸:

1、课下阅读《炎黄飞天梦》。

2、片断练习:写一个片段,可以想象地描述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或其他科技工作者在太空中的情形。

板书设计:

19千年梦圆在今朝

梦想——尝试——执着——梦圆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领悟见微知著、不断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典型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作业:查找与课文中相类似的事例。

课前让学生读《怀疑与学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 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怀疑与学问》,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1)自读自悟。

(2)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及词语

2、完成上面的小练笔 板书设计:

2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司空见惯的事情 追究根源

见微知著

善于发问

不断思考

21、我最好的老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描写的故事,理解怀特森先生独特的教学方法,体会到一个人具有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的能力的重要性。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 7

的可贵品质。

4.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说明道理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教学难点:

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勾出不懂的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说一说,在你心目中怎样的老师算得上最好的老师?(认真负责,知识面广,严格要求,关心学生„„)

2、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又是怎样呢?我们来学习今天的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学生的回答大概是:“我”最好的老师是谁?“我”为什么觉得这位老师是最好的?-------)

(谈话激趣,从生活走进课文中。引导学生质疑,设置悬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课文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体感知,认识“最好的老师”

1、这位老师是谁?课文一开始又没有写他是最好的老师?请打开课文带着问题快速浏览。(浏览就是快速阅读,大略地看)

(学生反馈)、

2、而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了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的1——4自热段。边读边想,怀特森是一位( )( )的老师,最好在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旁用一二个词来形容他,别忘了做批注。

(交流汇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生反馈,教师点拨,体会老师是一个糊弄、古怪、欺骗、过分、无理取闹、令人气愤的老师。)

3、面对这样的老师,学生是怎样的?

放幻灯片:不用说,我们全都气炸了。这算什么测验?怀特森算哪门子老师?

假如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你会怎样读?(指名生朗读) 我把后面两句改了,行吗?这不算测验,怀特森不算老师。 (让学生体会反问句的好处)再读原句,体会学生气愤的心情。

4怀特森是一位古怪、欺骗、过分的老师,怎么是最好的老师呢?一定是弄错了,我们把课题改了,我最坏、可恶的老师,可以吗?先别急着下结论。

三、再读课文,走进“最好的老师”

我们来默读课文的5——8自然段,边读边想(放幻灯)怀特森是不是最好的老师?用波浪线划出依据来。仔细读,细细品,也可以和前后桌讨论一下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吗?

1、认为是最好的老师举手,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到台上来。我们举行辩论会,底下的是正方,观点: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台上的是反方,观点:怀特森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说真理越辩越明,反方呢?老师来当反方,有信心驳倒我吗?

2、辩论要有说服力,理由在哪里?(课文中)

3、辩论开始

正方:课文的第三自热段,怀特森拿不存在的动物忽悠我,我认为不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学生反馈

正方:让你考零分,你还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零分吸取教训,不能睡觉------ 正方:学生考零分谁害的?老师有没有安慰心灵受伤害的我们,怀特森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反方:似乎根本------ 正方:他经常搞挑战、冒险,把学生搞的神经兮兮的,难道是最好的老师? 反方:正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 正方:你认为老有兴趣,你敢接受挑战,跟我不一样。不过你说的也有道理,不对呀!你看课文最后,我不仅有物证,还有人证:一个朋友说,他怎么能够这样来糊弄你们呢?

反方:“不,你的看法错了。”------ 正方:有道理

4、这么一辩,我明白了。

(1)作者还有朋友都考零分,作者仍然认为他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读: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不要让自己的脑子睡大觉,一旦发现问题,就应该立刻指出来。

(2)怀特森老师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他的课尽管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是一种“冒险”,但仍然觉得是最好的老师,那是因为(放幻灯)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3)怀特森老师用根本不存在的“猫猬兽”来忽悠学生,原来他的这种目的,就是为 9

了让学生(放幻灯):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4)怀特森老师用这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训,他的用心良苦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重要的道理(放幻灯):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由此可见,怀特森就是最好的老师(课题加感叹号)

5、你现在还认为他是古怪、欺骗------的老师吗?不认为(擦去学生写的内容)是一位最好的老师

6、请大家看大屏幕: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迷信”可以换成什么?(生反馈:盲从、盲目、过分相信、轻易相信)

我要非常遗憾的告诉你,这是作者回忆录的一部分,我最好的老师是编者加上去的,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是完完全全相信书本,在读课文时,作者是怎样写的,你们就怎样说,这是什么?(迷信)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要有大脑,那就是:独立思考、怀疑精神(板书)

第二课时

一、回归整体,总结收获

1、同学们,让我们一边浏览课文,一边独立思考(放幻灯):在你看来,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想完后,写在本子上,写下的是内心的真实的想法,不一定写很多,但要是真实的。写完的,轻声读读,还能怎样修改的更好,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学生反馈------

3、无论你认为不认为怀特森是最好的老师,也无论你喜欢不喜欢他,他都是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

二、拓展阅读,迁移延伸

1、课外阅读《嗅苹果》,读后交流自己的体会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坚持真理。)

2、作业:课外阅读《嗅苹果》后,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五、板书设计

我最好的老师!

独立思考 怀疑精神

课题:口语交际·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科技进步问题,培养学生思辨能力。针对对方观点运用自己准备的事实材料有理有据进行反驳,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与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欲望,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语句通顺,意思表达清楚,发展学生的个性习作。

3.编辑自己的习作选,培养学生设计整理、创编等综合能力。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课前收集自己满意的习作,为整理个人习作集做好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激情导入,创设交际的情境

在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牛顿、参与“神五”研制的科研人员等一代又一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努力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网络拉近了人们交流的时空距离;克隆技术使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繁衍新的生命„„但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为我们的生存带来了新的问题:环境污染、交通负担过重、土地严重沙化、网络严重影响了一部分青少年的生活„„

2.发表观点,激发交流愿望

面对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你想说些什么?(引导鼓励学生说明自己的观点,并说出理由)

二、启迪思维,开展辩论

1.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也有的同学认为“科技发展弊大”,我们将就这个问题进行辩论。(根据学生的观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推选辩论主持人。如果学生较多可以分为两组或三组进行)

2.在辩论中怎样才能说服别人,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呢? ①认真搜集说明自己观点的具体事例和材料

②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根据其发言据理进行反驳。

③预测对方会从哪些方面提出相反的意见,己方该怎样反驳。 ④注意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事例,条理清楚地进行表达。 ⑤组内团结协作,从不同的侧面丰富资料。 2.自己准备相关的资料

3.小组内讨论交流,进行资料整合和组内分工。

4.学生就自己的观点双方展开辩论,教师及时的进行指导、点拨(注意学生是否围绕自己的观点举出恰当的例子,表达的条理是否清楚。)

三、教师总结,深化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为人类的生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在我们惊叹科技的伟大与神奇、享受科技为我们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从点滴做起,尽量减少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副作用。

第二课时 习作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成长是我们生命的永恒的主题,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汇成了我们丰富的生活轨迹,带给了我们快乐、醉人、难忘、忧伤等不同的生活体验,这些体验令我们的童年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今天让我们将自己最感兴趣的东西流于笔端,共同分享吧!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读书,明确习作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实。

三、调动储备,精心选材

1.读了作文提示,相信你的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生活中的一幕幕情景,请选择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和同桌交流交流吧。

2.你与同桌交流的同时是不是又想起另外的一些事情呢?赶紧拿起笔来选择你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吧。

三、学生习作,教师巡视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一、修改习作,评价赏析 1.学生自改

请将你的习作朗读两至三遍,对照习作要求自己进行修改。 2.小组内同学互评互改

①画出值得欣赏的地方,并说说好在哪里。

②对文章中的哪些地方还有好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 3.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修改润色作文。 4.精彩赏析

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教师引导学生赏析,说说好在哪里(着重注意内容是否具体,语句是否通顺,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能够打动别人)。

二、誊抄作文,汇编成册

1.赏析后再次修改作文,誊抄作文 2.汇编成册

①将自己满意的习作整理起来,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分类或按时间) ②写“编者的话”,并按次序编写目录 ③装订成册,拟订书名,加入个性化设计。

三、展示作品,互相学习

同学们的习作册犹如一朵朵浪花,记录了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充满着朴素稚拙的纯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赏析,一起来品味„„

课题:回顾·拓展五

学习目标:

1.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交流感受(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2.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3.积累成语,能理解并正确运用成语。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交流读书乐趣和学到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一)交流本单元课文内容及课外学习的感受

1.学生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

(二)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

(三)交流小学六年来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

一、日积月累

1.借助手头学习资料,提早预习,理解成语大意。

2.自由诵读,初步理解成语意思,有不理解的可与小组同学合作探讨。 3.指名朗读。

4.交流成语意思。 5.练习背诵。

6.交流课外收集成语。

7.齐读日积月累中的成语,并默记心头。

二、成语故事 1.谈话导入。

2.交流从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

3.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自学成语故事《舍本求末》。 4.交流读后感受。

5.教师小结,并推荐课外成语故事。

第5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解读:

本组教材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晏子使楚》写了晏子针对楚王的侮辱,机智应答,有力地回击楚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半截蜡烛》写了母亲和两个孩子为了保护半截蜡烛里的秘密与德国军官机智周旋,不动声色的话语中充满了胆略和智慧;《打电话》则通过夸张的语言,说明了打电话时说话要简练,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通过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三是引导积累优美的语言。

配合本组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劝说”为主题的模拟表演和写发言稿,“回顾•拓展”也紧紧围绕有关语言艺术和形式的问题,安排了“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展示台”等内容,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积累精妙语言。 本组教材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是发现、搜集、积累、运用有特色的语言,体会有艺术魅力的语言。本次综合性学习是本组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要把这次综合性学习和本组其他各项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10、杨氏之子

教材简析: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尤其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力。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这是小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更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学情分析:《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教学时,一是让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是理解古文的意思;三是使学生感受到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义庆的《世说新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在用语言交流,精练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与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古代有一个九岁的孩子,回答别人时语言风趣机智,妙趣横生。他的故事被记录在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里,大家想听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文,也叫文言文——《杨氏之子》。

2.读题,解题。( “之”相当于“的”,“杨氏之子”意思是姓杨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读通课文。

2.检查读通情况

(1)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 应

(2)引导学生读准停顿: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反复熟读

三、理解文意

1.参考注释,自学课文。

要求:将注释中重点词语的解释批注在文中,据此初步理解句意。

2.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

以下字词比较陌生或古今差异较大,学生可能提出:

(1)其父:他的父亲。其,他。

(2)为设果:小儿(杨氏之子)为他摆出水果。设,摆设,摆出。

(3)以示儿:以便给小儿看。以,来,以便。

(4)此是君家果。此,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的称呼。

(5)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6)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先生,您,对人尊敬的称呼。禽,鸟类。

3.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四、体会语言精妙

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

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

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拓展阅读

鼓励学生阅读《世说新语》中其他小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体会语言妙在哪里。

六、课外延伸,综合学习

阅读“综合性学习”,明确活动要求,自选活动方式,感受中国语言的魅力。

(1)搜集积累在表达上有特点的语言,比如: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等。

(2)搜集和拟写提示语、广告语。

(3)收集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

练习设计: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 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孔君平诣(zhǐ 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

) ..

(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

)(

) ...

(3)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5.选择《世说新语》中有趣的故事阅读,并与伙伴交流。

教学反思:课文《杨氏之子》是一篇古文,虽短,但是对于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5年级孩子,还是很新奇的。 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那么这可以放手让孩子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读出了一妙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二妙“未闻”之语气婉转却鲜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让他们演一演,学生当杨氏之子,我当孔君平,对读,再换着读,从读中发觉有人已意会。我不挑明,也不让他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不一会我没讲明他们已然意会,情感朗读亦水到渠成。

在学生兴趣正浓时,我拓展了《世说新语》中《谢太傅篇》与《徐孺子篇》两个小故事。收到了良好效果,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

11、晏子使楚

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最后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高超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 “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新词(注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情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研读楚王,感受前后变化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呢?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2.(屏幕出示这几句话)我们来读读这几句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楚王对晏子侮辱到了极点。挖狗洞让晏子钻,讽刺他身材矮小。说齐国没有人,就是说晏子无能。故意在晏子面前审问盗贼,嘲笑齐国人没出息。而且从“瞅”、“冷笑”、“笑嘻嘻”等词也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及齐国的侮辱。楚王的用意很明显,侮辱晏子,侮辱齐国,以达到长楚国威风的目的。) 3.有感情地朗读。

4.他的目的达到了吗?请浏览课文,把他每次侮辱晏子的结果画出来。 (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楚王只好陪着笑。

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 5.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三句话中都有“只好”一词,说明楚王不得不甘拜下风。) 6.最后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有感情地朗读这几句话。

四、引向深入:

那晏子是怎样达到反侮辱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研究晏子语言,体会智慧 引: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最后都反被晏子侮辱。那么晏子是怎样实现反侮辱的呢?让我们跟随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走近这个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人物,去感悟他的语言艺术,去体会他的铮铮铁骨!

1.从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想想晏子的话到底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侮辱为尊重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 3.汇报交流:

(一)第一个故事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狗国”。楚王不想当“狗王”,自然就大开城门,迎接晏子进来了。

[这里应放手让学生自主交流,因为这几句话包含的意思不难理解。]

(2)晏子这句话发挥了它巨大的威力,分析一下,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 (晏子将计就计,将五尺来高的洞定位为“狗洞”。有了“狗洞”一说,自然就引出了“狗国”之说。)

[设计意图: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你认为晏子聪明在哪里”这个问题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领会其巧妙应答之根源。]

(3)感情朗读: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会是怎样的语气呢?(不卑不亢、绵里藏针)

(二)第二个故事 句一:

“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1)引导学生抓住“住满”、“就是一片云”、“就是一阵雨”、“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等理解“齐国人多”。 (2)“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三个分句分别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你知道是什么吗?(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3)晏子的这一说法又巧妙在哪里呢?

(采用夸张说法,说明齐国人多,反驳了楚王“齐国没有人”一说。) (4)感情朗读。 句二:

“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楚国是最下等国家”。 (2)在这里晏子能实现反侮辱,有何秘诀? (晏子先编出一个“规矩”,然后顺着楚王的意思,说自己是最不中用的人,贬低自己,从而达到贬低楚国的目的。) (3)有感情朗读。

(三)第三个故事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学生通过推理得出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先引导学生理解两个“水土”的不同意思。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好,淮北的橘树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因为气候、土壤等条件不好,从而理解第一个“水土”是指“气候、土壤等条件”。同样道理得出,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说明齐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好,齐国人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说明楚国社会环境、社会风气不好,从而理解第二个“水土”是“社会环境、社会风气”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 4.小结:

晏子运用夸张等修辞及类比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靠他的三寸之舌,反驳了楚王的侮辱,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所以到最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二、研究晏子神情,体会智慧

1.从晏子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能言善辩的口才和超人的智慧,我们还能从哪里看出他的智慧吗?请再读读课文,找找写晏子的句子,细细品味一下。 2.学生自学后交流:

(1)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

①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只是看了看,就想对对策来了,说明晏子智慧超群。) (2)晏子严肃地回答„„晏子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

①晏子在楚王面前说这一段话时为什么要严肃呢? ②后来为什么要装作很为难的样子呢? (3)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

①从“面不改色”中读懂了什么?

②晏子不改的是什么?(超人的智慧和爱国的情怀)

三、角色朗读,课堂表演 1.分角色朗读三个故事。

2.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故事,分组讨论,组织表演,教师提醒注意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的表演。 3.评价。

四、布置作业: 1.复述课文。 2.读《晏子春秋》,感受晏子的语言艺术。

练习设计:

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

2.比一比,再组词。

敞(

) 准(

) 陪(

) 臣(

敝(

) 淮(

) 赔(

) 矩(

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 4.完成下面填空。

(1)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所以,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派到楚国来了。

所以,

。 5.读完这篇课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教学反思:晏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国,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争辩,不但维护了自己和祖国的尊严,反而将了楚王一军,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本组课文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教学的重点应该在“品味晏子回击楚王的话”。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如果仅仅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效果肯定很差;而用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去争论,就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顿时就活跃起来了。我尽量让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去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就使学生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

本文记叙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读晏子的语言,让学生透过文字理解句子的含义。通过分析,再结合他们的神态动作,使学生懂得了:楚王是多么目空一切、傲慢无礼,而晏子的沉着冷静和聪明才智又是那么令人拍手称快。对这些精彩的句子,我让学生表情朗读,引导学生多读,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还拍手称快,拍案叫绝。同时,对楚王有了愤恨之感,以至于分角色朗读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不愿当楚王了。特别是第2个小故事的学习可以很好地进行语言训练,让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转变成四字词语:挥汗如雨,拂袖成云、摩肩接踵等等,学生在表演这个故事时,还可以变换句子,用上这些词语,课后作业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词语,你根据这篇课文还可以联想到哪些词语,这样既积累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 学完课文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时,有的说:“遇事要沉着冷静,才能想出好办法。”有的说:“在强权面前不要害怕,要勇敢地面对。”有的说:“不管走到哪里,都要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有的说:“我最佩服晏子的大智慧了,从现在起我要好好学习,多读书,以后也做一个能言善辩的人。”我还想让学生明白课文中蕴含的另一个道理,接着说:“楚王的三次侮辱,其中有两次都是在晏子的外貌上做文章,想达到对晏子及其国家的侮辱,可事实让楚王不得不对相貌平平的晏子倍加尊重。这说明了什么呢?大家讨论讨论吧。”学生们一起热烈讨论,很快就明白了,生活中外貌并不是最重要的,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对自己、对国家都是有很大利益的。

教学之路漫漫长,我还得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力争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较圆满的成功。

12、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学情分析:

《半截蜡烛》故事性强,孩子乐于阅读。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代背景孩子们是缺乏了解的,对德国法西斯的残暴伯诺德夫人一家所面临的危险可能也仅限于文字的理解,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另外,文中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特别细腻,着力表现出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与爱国情怀,这一写作特点也应引导学生细读感悟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读剧本,想想剧本主要讲了什么事? 4.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三、演一演

1.学习演第一场戏。

(1)请大家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6)布置任务。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看吧。

(7)评价:演得怎样?

(8)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2.学习第

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四、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五、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剧本演了演,那么,你能说说剧本和一般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吗?

作业

1.读一读二战的故事

2.和家人演一演《半截蜡烛》。 教学反思:《半截蜡烛》这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地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这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紧凑,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而且人物刻画手法丰富,语言细腻,学生比较喜欢。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以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为学生营造足够的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阅读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初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此,课堂上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阅读教学从“独白”走向“对话”。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文本、教师、同学进行全心的对话,在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中深入感受文本,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了解人物的特点,从中受到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我有两点体会:一是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是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多向对话过程。为此,教师要认真备好教案,抓好文章切入点,以学定教,把学生的学情作为教学新的生成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半截蜡烛》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过人的沉着、勇敢和机智,值得我们去学习。同学们,你比较欣赏其中的哪位人物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问题刚一提出,一双双手便迫不及待的举了起来。学生们在交流着他们独到的见解,谈着他们对人物的认识,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在这个充满相互信任、畅所欲言、和谐融洽的研讨氛围中,认识了人物,受到了教育,一堂课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是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潜心读书。在教学中,老师还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语言,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把握人物特点,在教学时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的计策都很绝妙,而只有杰奎琳成功了呢?”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零距离”心灵对话,学生充分阅读感悟,又一次全面认识、了解了人物的特点。

13、打电话

教材简析:

《打电话》是一段惹人发笑、发人深省的相声,它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 选编这段相声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和幽默,了解相声这种特殊的语言表演艺术。在读中感悟到,打电话与人交流要言简意赅,这样不仅节省时间,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相声这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正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好教材。本案重在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思考相声给人的启迪,体会相声的语言表达特点,并在分角色朗读、编演相声中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兴趣。 学情分析:

本文语言风趣幽默很能吸引学生,学习中要注意结合相声内容引导学生去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教学重点:

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教学难点:

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

收集《打电话》相声段子的录音或录像。 2.

收集其他经典的相声段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由我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领略相声这门艺术独特的语言魅力。(板书课题)

二、浏览课文,初步感知

1.浏览全文,想想这则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

2.相声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说话啰唆、废话连篇)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悟

1.正像同学们所说的,课文中打电话的这个人说话啰唆,废话连篇,你从哪儿感受到他的啰唆?请先浏览课文找找依据,说说你的理由。 2.学生自主学习。

3.集体交流:(这样的例子课文中比比皆是,只要学生能找到并说明理由均可) 例如:

(1) 你贵姓呀?哦,老胡呀。呃,不是老胡?

老张呀。哎呀,我没听„„呃,不是老张,是老刘呀。呃,不是老刘。 是耗子呀。„„

(2)甲:不知道你猜猜。猜不着?猜不着使劲猜。呃,猜不着我告诉你。我姓啰,我叫啰嗦。

乙:是够啰嗦的。

甲:对,是我,我找小王讲话,我的未婚妻,她是女的呀。 乙:废话,可不是女的嘛。

(3)甲: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开会吗?不开会。

乙:废话。

甲:讨论吗?不讨论。 乙:人家没事。 甲:太好了。我请你听戏好不好?票都买好了。长安大戏院,楼下十排三号五号,咱俩挨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乙:他在这报账呢!

(4)长安大戏院,从你家出来,坐六路公共汽车,往前坐三站,车上有座你就坐着,人多你就站着。 „„„„

小结: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唆、废话连篇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把他取名为啰唆,真是名副其实,让人不由得发笑。

4.想像:听电话的小王会有什么感觉?假如你是旁边准备打电话的人,你会怎么样? 师小结:所以到最后不但浪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耽误了事情。 5.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

(说话太啰唆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

四、了解特点,学习表演

1.学了这个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2.小结:是的,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它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表演中说、学、逗、唱是它的主要形式,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引人发笑,让观众们在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中,在阵阵笑声中得到启迪。 3.学习表演 (1)观看录像(或听录音)《打电话》。

(2)同桌合作或自已找伙伴分角色读相声《打电话》。

(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3)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五、拓展阅读

听听其他的相声选段,再次感受相声的语言魅力。

教学反思:《打电话》是一则相声,这是学生第一次在语文书上接触。未学之前,就有很多学生建议我阅读,更有的叫我提前上,都觉得特别有趣。在教学时,我从网上下载了这则相声的视频,先让学生欣赏,再来自主学习,颇有成效。

一、合作意识和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打电话”既是日常生活中典型的口语交际活动,又是体现人际关系的极好事例。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积极营造共同学习、探索、研究提高的环境氛围,充分利用对话形式、交互式等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充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尊重、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如“学生自由组对练习”、“生生表演”,都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好做法。

二、注重了创新学习。学生熟悉了最基本的打电话方法后,我又设计了打电话时可能出现的四种不同情况,其目的是设置对话障碍,加大口语交际的难度,进一步培养学生会多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口语交际的灵活性。

三、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始终把学生当作口语交际的主人,训练的主体,积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安排时间,搭建舞台,提供表现机会。如导入环节的“回忆打电话的情景”,分层训练环节中的“学生表演”、“师生评议”等都力求全员参与,把“面向全体”的要求落到了实处。

口语交际•习作三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劝说”,这里有规劝的意思,劝说别人改掉不良的习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本次习作是写常用应用文──发言稿。发言稿是参加会议者为了在会议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安排此次习作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二是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设计理念: 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而习作教学应注意学生创作热情的激发,把习作与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课设计力求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巧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参与习作,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2.让学生学会写发言稿,体会发言稿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 课时安排:三课时 课前准备: 1.《吸烟害处知多少》补充资料 2.学生代表发言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了解意义,揭示课题

1.讲述晏子劝说齐景公不杀养鸟人的故事。

2.教师小结:成功的劝说能帮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需要“劝说”,但也可能失败。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劝说别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劝说”。(板书课题)

二、观看小品,探究方法

1.颖的爷爷特别爱抽烟,你看,刚刚吃完饭,他就抽上了。(学生表演) 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

颖:爷爷,您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爷:什么日子? 颖: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这一天,全世界的人都不能吸烟。 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 颖:联合国规定的。

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 颖:爷爷,抽烟的害处很大,我求您别抽了!

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 颖:反正抽烟没一点好处。

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 2.小组讨论,交流:为什么颖没有说服爷爷? 3.集体交流:我们来帮帮颖,说说怎样才能劝服爷爷不抽烟?

(以理服人,列举出抽烟的害处,让爷爷从内心里真切地感受到抽烟有害无益;以情感人,注意说话要情真意切,让爷爷感到你是真心为他好。还要注意劝说的对象和方式,乐意接受你的劝说。) 4.师总结:劝说也是一门艺术,得讲究方法,以大话套话压人、说软话求人都不大可能奏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对方心服口服。另外,劝说还要注意对象、场合、方式方法。

三、创设情境,尝试实践

1.模拟角色劝爷爷:假如你是颖,你怎么来劝爷爷?

(1)老师给大家提供吸烟害处的资料,阅读了解吸烟的害处。 (2)在小组内模拟劝说,评选出最佳劝说者。

(3)全班交流,比比哪个小组的劝说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 (可由老师扮演爷爷这个角色) 2.联系实际,实践劝说

(1)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会碰到很多类似的问题,说说在哪些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劝说?

(2)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先说说你打算针对什么事进行劝说,再商量一下怎样劝说会更有效。

(3)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

(4)全班评议:让学生评一评谁的劝说效果好,为什么好?

[评议应根据劝说的要求“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来评议。]

四、小结:

生活处处有语文,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劝说,走出课堂,我们将劝说引向生活,希望同学们能学以致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板书设计: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态度诚恳 注意对象 第

二、三课时(习作)

一、谈话引题:

在重大节日来临时,在庆祝某项活动时,会有一些教学代表或学生代表发言,这时候就要写发言稿。那发言稿怎么写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二、明确发言稿特点

1.老师带来一份教师节到来时学生代表的发言稿,请同学们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2.小组讨论交流:这庆份祝教师节的发言稿先向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再向老师表明自己的感激之情等,最后再一次祝福。发言稿的语言热情洋溢,情感真挚。 3.讨论:那要是写竞选干部的发言稿,应该写什么内容,怎么写呢?

学生交流得出:为竞选准备的发言稿,要讲清楚为什么竞选这个岗位,自己有哪些优势,如果竞选成功怎样为同学服务。

4.写过发言稿或读过发言稿的同学讲一讲,你们写过或读过什么发言稿?都写进哪些内容?要注意什么?

5.教师总结:不同场合所写的发言稿内容是不同的,要根据具体需要、具体环境而定。注意语言要简洁明快。发言是直接面向听众,所以,发言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冗长罗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难懂的词句,话要说得准确、易懂,最好运用大众语言。

三、尝试习作

1.学生根据习作提示选择写作情景,选择相同情景的同学可以组成合作小组一起写作。 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 3.学生尝试写作。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评改交流

1.教师根据巡视观察,指名几个学生读习作草稿,指出问题,然后让学生结合评改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自己修改作文草稿。

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是否符合当时的场景,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 2.小组交流评改。 3.全班学生互评互改。 4.推选几名学生根据情境说一说自己的发言稿。(老师可作为主持人创设一下情境)

5.教师小结作文情况。 教学建议:

1.明确写发言稿的特点是本次习作的难点,所以可以给学生读几篇发言稿,也可以让学生为讲讲自己见过的发言稿,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经验积累,使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发言稿,体会到发言稿的作用。

2.由于习作时还需想象当时情境,所以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现场来写发言稿。写好后可让学生当众说一说,增强现场感。

3.要在生活中积极创设写发言稿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实际运用中学会写情真意切、言辞恰当的发言稿。 补充资料: 吸烟害处知多少

有人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殊不知,就在他们悠悠自得的时候,烟草中的各种毒物便向他们展开了残酷的进攻。

据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一千二百多种化合物,其中大部分对人体有毒,特别是尼古丁,危害尤大。一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支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一头牛。

烟草中含有许多致癌物。这些毒物附在香烟烟雾的微小颗粒上,到达肺泡,并在那里沉积。每天吸烟10支以上的人,肺癌死亡率要比不吸烟者高两倍半。此外,吸烟还能引起喉癌、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胰腺癌、膀胱癌等。

吸烟会使心血管病加剧,加速动脉硬化和生成血栓,导致心律不齐,甚至突然死亡。吸烟会损害神经系统,使人记忆力衰退,过早衰老。吸烟会损害呼吸系统,经常吸烟的人,长年咳嗽、咳痰,易患呼吸道疾病……

总之,吸烟对身体健康危害甚大。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由于吸烟而过早死亡。报告中还指出:肺癌患者的90%以及各种癌症患者的1/3是吸烟引起的,75%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25%的心脏病患者是由于吸烟所致。

吸烟害己又害人。凡吸烟可能引起的种种疾病,在被动吸烟者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学生代表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节日好!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踩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如果说父母是最值得感恩的人,那么,老师,您就是我们最值得尊敬的人。今天,我非常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全体同学向全体教师衷心地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祝你们节日快乐! 经历多少季节的轮回,多少个春夏秋冬,您就是那红烛燃烧着亮丽的生命,您用真情传播着智慧的火种。就象那春蚕献出一生的忠诚,就象那冬梅吟唱着早春的歌声。您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多少次通宵达旦,但却不曾有任何怨言。您用友爱缩短了心与心的距离,您用真知指引我们走出了黑暗。

老师,没有诱人的权利,没有令人羡慕的家财,但是你们有一颗真诚的心,你们用朴实无华的本质指导我们,用沉稳扎实的教学方式吸引我们,用亲切和蔼的态度打动我们。你们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再过几年、十几年,当我们手捧奖杯、证书,当我们建功立业,我们一定不会忘记,是你们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引导我们追求各自的理想之光。祝你们节日愉快,健康快乐!

学生:X X X

X年X月X日 回顾•拓展三 教材简析:

本次交流平台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对剧本和相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认识和了解。“日积月累”安排的内容是积累对联,目的是使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展示台”作为综合性学习的组成部分,是为学生提供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的舞台,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设计理念:

语文学习有着广阔的母语社会背景,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本案设计突破封闭的课堂和单一的课本,改变课堂过于严肃、忽视了儿童的情感需要的弊端,利用课本以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力争让课堂充满情趣,将语文的学习空间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祖国语文的魅力,语文的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让学生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优美。

3.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那些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好对联、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交流平台)

一、激情导入

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机智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小林和小东两位小朋友学完课文后很有自己的感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读对话,交流感受 1.学生自读“交流平台”,想想是否也有同感,或者还有自己的独特的体会与感受。 2.交流自己的读文感受。

(1)说话要机智巧妙、简练得体 例1:《晏子使楚》中晏子三次回答都很机智…… 例2:《半截蜡烛》中一家三口的说话都很巧妙,特别是杰奎琳说的 “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去楼上睡觉吗?”很巧妙地迷惑了德军;“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司令官先生。和您聊天真有趣,可是我实在太困了。”更是迎合了德军的心理,实现自己的目的,保护了蜡烛。 例3:《打电话》中的年轻人说话不简练,太啰嗦了:

如:“我正找你呢。今天晚上有什么事吗?学习吗?不学习呀……票价八毛一张的,我买了两张,一块六,我给了他五块,他找了我三块四。” 例4:《请客》一文中不得体的语言表现:

“该来的怎么还不来?”意思是“来的都是不该来”,得罪了到场的客人。 “不该走的又走了。”意思是“没走的是该走的”,又得罪了没走的客人。 “我说的不是他们。”意思“他说的是最后没走的”,于是他就得罪了所有的人。 ……

(2)剧本、相声的特点

剧本:课文的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相声:通俗易懂、贴近生活、风趣幽默、极其夸张,有很浓的讽刺意味,给让人在笑声

中受到启迪。

4.结合课外的知识与资料谈感受。

(1)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或见闻谈怎样说话。如同学之间有时因为一句话不中听而闹矛盾;有时因为话说得委婉巧妙而化干戈为玉帛。 (2)结合课外阅读知识谈怎样巧妙说话。

5.教师小结: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继续关注、学习语言,在交流中有意识地练习用得体、精当的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第二课时(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一、日积月累:

1.引对联:同学们,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那就是对联。能谈谈对对联的了解吗?

2.读对联: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流利。(先学生自读,再指名读,正音) 3.想意思:读对联,想想它们的意思,然后交流。 4.悟特点:认真读读这几句对联,看看有什么发现。 (1)生自读,反复吟诵,感悟特点。 (2)四人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讨论。

回文联:由前往后读,由后往前读都是一样的。 数字联:联中有数字,并且对仗整齐。

叠字联:联中有叠词出现,并且对仗整齐。 顶针联:前一句的尾字为后一句的首字。 (4)再读对联,加深认识,熟读成诵 5.课外拓展:

(1)教师提供对联,学生诵读,感悟特点:

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绿绿红红处处莺莺燕燕;花花草草年年暮暮朝朝(杭州西湖联) 顶针联: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回文联:楼望海海望楼;水连天天连水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厦门鼓浪屿鱼腹浦联) 歇后联: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捋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对联。(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各种形式的对联都可以) 6.自由选择老师提供或同学交流的对联抄写背诵。

二、展示台

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展示方式可以: 1.表演课文中剧本或故事中的片断。 2.相声表演。

3.展示自己收集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等等,并交流看法。 4.播放收集的相声或小品、电视剧的精彩片断,观看并交流。 5.动手设计广告词、提示语 6.朗诵、讲故事等。

[设计意图: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形式中、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调动探究感悟语言的兴趣、热情,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拓眼界。] 教学建议:

1.回顾拓展重在理性地总结自己近阶段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片段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讨论总结,从而获得方法上的启示。

2.展示台是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近阶段所学知识、技能的平台,是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社会的交流空间。本次展示台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从而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化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还能使学生懂得相互学习,对自己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补充资料: 1.《请客》

旧时年关,有人在家设宴招待,共请了四位客人。时近中午,还有一人未到。他自言自语:“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到这话,其中一位客人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其人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说:“不该走的又走了。”另一位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也告辞而去。主人见因自己言语不慎,把客人气走了,十分懊悔。妻子也埋怨他不会说话,于是辩解道:“我说的不是他们。”最后一位客人一听这话,心想:“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叹口气,也走了。

2.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要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第6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备课老师: 14 再见了,亲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一)引入课题

1.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谁能说说最关心你、与你最亲的人是谁?他们是怎样关心爱护你的?

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

同学们,嘹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在响起。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

1958年3月15日那天,在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前一刻,千万朝鲜人民噙着泪花前来送行,志愿军们也含泪告别,大家都深情地说着这样一句话──出示课题图片,板书课题:再见了亲人(不打标点)

3.读课题

① 指名读课题:再见了亲人

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

③ 体会:哪一句的感情更强烈些?(齐读)

4.提问:

①”亲人”一般指哪些人?

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

板书:志愿军

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板书:朝鲜人民

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

T:可是„„ (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 „ „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

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二、合作交流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2.学生自学,讨论。

3.汇报交流。

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

三、品读体验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①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为什么这样比喻?( 因为大娘想战士之所想,急战士之所急,若不是他们比亲人还亲,能冒着硝烟冒着炮火雪中送炭吗?)

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③”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体会出来?(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小孙孙是大娘唯一的后代,唯一的希望。可是为了救志愿军,大娘却失去了他。这种情谊岂止是亲人,这真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啊!)生读。

④“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哪种说法好些?为什么?(这句话是多么的亲切,又是多么的热烈啊!)

八年来,大娘一次次地把慈母般的爱给了志愿军,难怪志愿军们舍不得让大娘拖着疲惫的身体送了他们一程又一程,于是他们恳切地对大娘说──(学生齐读)“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志愿军对朝鲜的关心体贴都尽在这一声声恳求之中了。

过渡: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2.第

二、三自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的能力,去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

3.我们在与朝鲜亲人告别时,回忆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往事,这一件件一桩桩令人感动的事,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所以我们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对于他们,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问题?(学生交流)

4、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5.对于比较复杂的问题留到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1.仔细默读课文想想文章里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的故事都催人泪下,凝聚着他们对我们的深厚情谊。那是不是朝鲜人民就只是这三个人有这样感人的事呢?(那为什么只写这三个人的事呢?(因为要写的事太多了,不可能一一记下,只能选择重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老、中、小),作者用概括的手法写全体,这是一种经常用得到的选材组材方法,你们以后写一次活动,写景就可以用这种方法)

2.快读课文想想这三个故事在表达上共同的特点?(开头亲切称呼亲人,中间回忆感人事情,结尾赞颂双方的深情厚意。)

3、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那一件件催人泪下的事情,无不凝聚着朝鲜人民对我们的深情厚谊。而另一个个让人泣不成声的故事,更让我们看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一片赤诚。(投影:英雄图)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齐读)

(3).师引读(投影句子)

战士们登上回国的列车,望着这些可敬可爱的人,望着这片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志愿军从心底里喊了声──投影第一句。

汽笛响了,列车徐徐开动了,战士们多乡再看亲人们一眼啊!于是,他们只好请求隆隆前进的列车──投影第二句。

然而,列车飞快地向前驶去,亲人们离战士们越来越远了。他们只好挥动手,大声喊着──投影第三句。

(4).小结:他们的确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可他们是比亲人还亲的人呐!

板书:(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这是人世间最崇高、最珍贵的友谊。战争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我们彼此的心中切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愿中朝两国友谊永存!(板书)

4、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巩固延伸

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再见了,亲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救伤员 失去孙孙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大嫂 挖野菜 炸成残疾

教学反思:

15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4.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训练朗读能力,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外貌,语言,神态,动作描写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金色的鱼钩》是发生在红军长征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想信同学们读过这篇课文之后,一定会被那位老班长的精神所感动。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下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注意要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并结合下列阅读要点进行阅读:

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划出课文中最使你感动的部分。

⑶说说你“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这句的理解。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

(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人物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品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28—33)

(1)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我”把鱼钩收藏起来,是为了革命胜利后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去,教育子子孙孙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

B?用"金色的鱼钩"做

课题说明了什么?

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C你是怎样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

三、扩展与延伸。

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四、作文片段训练:

受老班长精神鼓舞方面:我们要走出草地。引导学生想象,在老班长舍己救人的精神鼓舞下,三个小战士互相帮助,艰难地走出草地的情景。

五、作业:

1、缩写本文

2、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长征时期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我”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衬托)

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

教学反思:

16 桥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读写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

2、师:你还知道哪些桥?(生自由说)我们还曾学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是一座什么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桥)。

3、师:本文的桥又有什么含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吧。

二、教学生字词

1、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出示生字词(幻灯出示,指名读,再全班读)。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里,再读读,看看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文)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老汉

小伙子

群众)。

四、体会洪水的无情

1、师:课文写了一场山洪,这是一场灾难,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场灾难的,请你们找出关于山洪,关于灾难场面的描写(生自由找,读出来)。

2、师出示相关语句(幻灯出示)

3、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五、体会老汉的高尚品质。

1、这哪是洪水,这分明就是一头恶魔,面对这凶残的恶魔,你们怕不怕?面对这如猛兽般的山洪,“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面对死亡,群众们怎么办?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

3、师: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场面呀!(万分危急)。

4、师:群众们非常恐惧,场面乱哄哄的,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老汉站出来了,老汉一出现,文章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生读第7自然段,师幻灯出示: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5、“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老汉是一个党支部书记,怎样做才令被人拥戴呢?(师: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党支部究竟为人民做了哪些好事,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会找到最好的答案。

6、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7、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六、体会“桥”的含义

老汉被洪水吞汉了(黑板擦拭去“老汉”),不伙子,他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擦去“小伙子”)。可是洪水吞不去老汉作为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板书:共产党员),他们用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搭起了和群众们的一座桥,我们群众也因此拥戴他们,这真是一座伟大的桥,一座用血肉之躯筑成不朽的桥!(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课题

桥)。

七、归纳表达特色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2、另外,文中句式简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中语言极富韵味,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积累,多尝试运用。

八、作业(幻灯出示)

1、抄写生字词。

2、摘录文中有特色的句子。 板书设计:

16 桥

共产党员

群众 教学反思:

17 梦想的力量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时数】

1课时

一、诵读名言,激情入文

教师: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一位主人公就叫瑞恩。他因为自己的一个梦想而改变了非洲一部分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位小男孩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帮助了那些急需帮助的人们,让我们深深感动。

板书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2.教师出示文中重点词,让学生进行说话。

自由选择五个以上下面词语,并把他们连成一句通顺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非洲 水井 额外 水泵

攒钱 捐款 钻井机 流泪 瑞恩的井

三、感受梦想,感动爱心

1.读第

一、二自然段。

(1)瑞恩产生梦想的原因是什么?

(2)指名学生说并指名读“在非洲„„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

(3)出示非洲孩子生活的状况资料(录像或图片以及文字资料)。

(4)齐读这段文字。

教师:所以,瑞恩才有这样的一个梦想──(齐读)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我一口井,好让他有干净的水喝。

2.教师:瑞恩梦想仅仅是为了实现挖一口井让非洲孩子喝上干净的水吗?自由读课文3~13自然段。划出瑞恩实现梦想变化的句子,以及瑞恩在实现梦想过程中的所作所为。并在小组中讨论。

3.学生自学。

4.反馈。

(1)教师出示表格,小组讨论。

(2)小组学习,汇报。

(3)教师让学生把自己富有个性的答案写再题板或纸板上,再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板书,贴到黑板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瑞恩实现梦想的艰难。

(4)此时,你心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交流反馈。

教师:是啊,这一个梦想看是简单,其实要耗费多少心血啊!从70元钱的一个水泵到2000元“洁净的水”募捐项目到再增加钻井机。这对一位六岁的孩子来说谈何容易。假使仅仅靠瑞恩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梦想永远无法实现。

(5)读课文,在瑞恩行为的感动下人们都为帮助瑞恩实现这个梦想作了什么?

(6)自由读划出的句子,此时你们心中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5.瑞恩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和父母一起来到了乌干达的安格鲁。

四、设身处地,升华情感

1.自由读瑞恩和父母来到安格鲁与孩子相见的情景。

2.指名读句子,出示:

(1)车子开进村庄,5000多名孩子„„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2)听到这里,瑞恩和父母都留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有谁会不在此时流泪呢?

①齐读,并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流泪?这样大的力量指什么?

②齐读,理解“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3.假如你现在就是5000名的非洲孩子之一,你会对瑞恩说什么?小组讨论,回答。

(福建省福鼎市实验小学 朱晓华)

一、“梦想”的质疑

1.出示课题:梦想的力量

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

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

(1)谁的梦想?

(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

(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 教学反思:

口语交流.习作四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维以及具 体生动表达的能力,从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倾 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 情要真实。

教学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人的事。 教学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激情,营造交际氛围。

1.真情无处不在,感动无处不在。因为感动,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不舍,因为感动,我们对舍己为人的老班长心怀崇敬;因为感动,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挥之不去;因为感动,

6岁的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其实,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再看,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投影书中图片)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

2.同学们也一定被真情感动过,心里装着许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 交流。(板书:感动的事)

二、拓展思路,丰富交际素材。

1.感动可能是别人讲的一个故事,也可能是自己看到的一篇文章,或者是自己的亲身 经历。感动还可能是一句关切的问候,一个微小的举动,一次真诚的批评,一回细小的帮助„„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

2.自己好好回忆,找找自己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并想想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三、互动交流,引导具体表达

1.同学们,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 别人。

2.学生自由练习说。

3.小组相互说说。说完后互相评议:哪儿说的好,为什么?提醒说的不清楚,自己没 听明白的地方,帮助他说清楚。

4.小组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 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5.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

感动能把我们的心融化,感动能催我们奋进,感动让我们感受世界的美好。我们感动, 是因为他人奉献了真情,我们也要奉献真情,让他人感动。

二、三课时 ( 习作)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从同学们上一节课的讲述中,老师知道你们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经历过一些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情,一节课时间,无法完全分享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记忆中精彩纷呈的感人故事。这样吧,把你们那精彩而具体的,最令人感动、难忘的事写下来让我们大家分享。

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习作:写一件令你感动的事。(板书课题)

二、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想一想,有什么要求?

(1)题目中的关键词是什么?(令人感动)题目告诉我们,本次习作是以写什么为主? (写事)有数量的限制吗?(一件)

(2)从题目你认为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写具体事情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2.请读书上的习作要求。(要求: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题目自己定。写完以后,要认真改一改。)

三、强化指导,开阔思路

1.想一想,自己准备写什么事,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抽取部分学生交流。

教师点拨:可以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发展顺序写,也可以采用倒叙的方式, 先写最让你感动的那一瞬间,再顺着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因此,在动笔前,我们可以列个提纲: 板书: 一件感人的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3.重点指导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写得打动人心。 (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 学生习作,个别指导

学生独立习作,教师巡视,重点帮助习作有困难的学生。 教学反思:

回顾拓展.四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的专题学习内容,交流课内和课外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朗读、积累关于永不放弃的相关成语。

3.展示、交流本单元课文学习的收获,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教学重点:结合本单元内容,交流学习活动,在交流中受到方法的启示。初步学习理性地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并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可以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汇报自己这一阶段来的学习收获。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以前学过的课文和课外作品,以供交流。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在学习小组里,从课文学习、语言积累、写字、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几个方面,结合课内学习交流自己的体会和提高。

形式A:小组内,从上述几方面按顺序逐一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形式B:每个小组,按上述几方面进行分配交流,小组汇报,各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2.就本组课文学习,交流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 (1)在这一个单元的学习中,你在课外阅读了哪些文章、书籍?你知道有哪些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谁愿把你感受最深的体会与大家一起分享?

(3)你是如何获得这样的收获的?把你的方法讲给大家听,让别人也学到好方法,行吗?

3.教师引导全班交流,共同回顾。

注意:教师可以请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觉得欠缺的地方,请大家帮助。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背诵,然后谈谈各自对这些成语的理解。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给成语分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正确使用这些成语。

2.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一个成语,运用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3.请学生在摘抄本上,分类摘记一些自己喜欢的成语。

三、展示台

1.组织学生读课外阅读中令人感动的文章,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并说说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教师根据口语交际和习作中的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多分析归纳习作中的表达方法。

四、成语故事

1.阅读成语故事,想想讲了什么,成语的寓意何处?

2.交流:

(1)故事讲了什么,“程门立雪”的寓意是什么?

(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成语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故事大王推荐给全班同学。

4.全班交流收集到的成语故事。

5.总结:

俗话说,积少成多,积沙成塔。徜徉在成语故事里,品读着精妙的语言文字,感受着耐人寻味的寓意,让我们受益匪浅。 教学反思:

第7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即使孩子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也还是运用了范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一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经过愉快的寒假,心还没有很好的收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极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继续努力吧!

本单元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同时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勇于描绘和交流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因为是写了童年时代的天真乐趣,对童年时光有了一份独特的眷恋之情;因为同学们身处童年,正感受着童年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份感情,更能引起他们共鸣,他们会更加陶醉自己的童年生活;去体会饱含情感的学习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我这样尝试着安排了以下的学习程序:

一、童年杂忆,漫谈童年,老师讲述名家的童年趣事,这些都激发孩子们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这样大家的故事就在孩子们的头脑形成丰富的素材库,在孩子们情感饱满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提笔成文。

二、围绕““爱”这一情感体会挖掘童年生活的“趣”。小英子也好,小萧红也好,古诗词三首中描绘的趣稚儿童也好,之所以天真动人,都因作者们在字里行间暗藏着一份深深的爱的渲染:小英子的童年里有爸爸对女儿温柔的爱,有小英子对骆驼队的爱;小萧红的童年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畅快,也是全因有祖父柔柔的爱;古诗词三首里的孩童们被写成稚趣百态,不也少不了诗人对他们的一番喜爱吗?有了这样的感情根基,学习课文的时候,着力让孩子们感受这点最动人之处,才能激发更深的情感,看懂表面的“趣”了。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安排了这样的程序: 1自由读文,找出小萧红在祖父园子里享受的快乐事有哪些?谈谈自己的感受。

2、示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结合刚才找到的快乐事,深入理解这句话,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用上这句话来说说小萧红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3、回应题目:“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深层含义在于祖父给与小萧红的慈祥的爱,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4、课外拓展阅读,深入感受由祖父的爱所生发的更多的属于小萧红的童年快乐:推荐《呼兰河传》节选篇目。

通过教学本单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平时阅读量少,制约阅读水平提高,如何深入体会需老师提示、点拨,习作能写童年的事,但个别同学过程缺乏“有趣”,不能表达快乐情感。决心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本单元课文杨氏之子的对答风趣幽默;晏子巧妙机智的话语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给了楚王有力的回击;杰奎琳母子三人在与德军机智地周旋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相声则用夸张的语言讽刺了说话啰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抓住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中,我确立了“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朗读品味”的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读文时画出文种或风趣、或巧妙、或机智的语言,并体会他们巧妙之处,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感悟语言艺术所在,最后在感情朗读对语言进行品味。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引导学生读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晏子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给楚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和体会晏子的这段话。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课本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感受语言艺术外,我还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回答楚王齐国人多的一段话中,我出示了“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这段话,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对这件事的描述,并让学生找出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话的下面。这样既认识到文言文这种用语言简练的特点,又体会到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只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训练,平时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语言积累受到了影响。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今后的教学上继续努力,决心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这一单元的课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课堂上学生有点到要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能让我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一、突出章节过关。

本单元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失分的关键,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我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活动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提供。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二篇研究报告是比较正规的的写法,统一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教学中学生虽能按老师的要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但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有待加强,有些资料仍需老师举例子辅导收集,才能将活动开展下去,必须在以后加强辅导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提高知识质量和阅读能力。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本单元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单元教材,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三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一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二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儿童诗两首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刷子李》教学反思: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平时写人的文章当中。通过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了写作的方法。同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前

两篇课文的学习的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本文,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快就体会了人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仍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作中运用较少,应鼓励大胆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提高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能力。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威尼斯的小艇》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与象共舞》

1、在这一篇文章中,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2、教师教授学生时,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彩色的非洲》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

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第8篇: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思 龙门爱心希望小学赵旭华 第一单元教学反思

第一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教学本组教材,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有感情朗读,来品味优美的词句,感受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话语来叙述,尽量做到精简准确,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极少数的同学还很欠缺。针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加强了学生的朗读指导,即使孩子们已经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也还是运用了范读的方式对重点、有难度的字词句进行指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另外,增加了快速默读的要求,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快速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提醒学生“快速默读的前提是理解”,以防止学生图快而忽视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捡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偿失。

纵观第一单元的教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总的来说还不是很令人满意的。学生经过愉快的寒假,心还没有很好的收回到学习上来,学习状态很令人担心,经常有人上课开小差,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部分学生在学习态度上也不是很端正,布置的学习任务马马虎虎,不认真的完成。对于课前的预习也只是胡乱的弄上一通,也不知是在做什么,常常让课程无法按时的完成,同时作业质量也极差。这些现象的存在,将极大的影响到以后的语文教学。 经过对本单元教学的反思,让我清醒的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注重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之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加强备课,仔细的钻研教材,努力学习一些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来指导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继续努力吧! 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课文是以童年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同时在知识目标上要求学生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丰富语言积累,勇于描绘和交流自己的童年生活。

本单元课文的学习, 因为是写了童年时代的天真乐趣,对童年时光有了一份独特的眷恋之情;因为同学们身处童年,正感受着童年的点点滴滴,有了这份感情,更能引起他们共鸣,他们会更加陶醉自己的童年生活;去体会饱含情感的学习和真实的生活经历。我这样尝试着安排了以下的学习程序:

一、童年杂忆,漫谈童年,老师讲述名家的童年趣事,这些都激发孩子们也畅谈自己的童年趣事,这样大家的故事就在孩子们的头脑形成丰富的素材库,在孩子们情感饱满的契机,让孩子们在学习本单元课文之前提笔成文。

二、围绕““爱”这一情感体会挖掘童年生活的“趣”。小英子也好,小萧红也好,古诗词三首中描绘的趣稚儿童也好,之所以天真动人,都因作者们在字里行间暗藏着一份深深的爱的渲染:小英子的童年里有爸爸对女儿温柔的爱,有小英子对骆驼队的爱;小萧红的童年里,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畅快,也是全因有祖父柔柔的爱;古诗词三首里的孩童们被写成稚趣百态,不也少不了诗人对他们的一番喜爱吗?有了这样的感情根基,学习课文的时候,着力让孩子们感受这点最动人之处,才能激发更深的情感,看懂表面的“趣”了。如在教学《祖父的园子》时,安排了这样的程序: 1自由读文,找出小萧红在祖父园子里享受的快乐事有哪些?谈谈自己的感受。

2、示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学生结合刚才找到的快乐事,深入理解这句话,同时进行语言训练,用上这句话来说说小萧红童年的自由与快乐。

3、回应题目:“祖父的园子”中“祖父”的深层含义在于祖父给与小萧红的慈祥的爱,所以她称园子是祖父的园子!

4、课外拓展阅读,深入感受由祖父的爱所生发的更多的属于小萧红的童年快乐:推荐《呼兰河传》节选篇目。

通过教学本单元,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但还不足之处,因学生基础较差,平时阅读量少,制约阅读水平提高,如何深入体会需老师提示、点拨,习作能写童年的事,但个别同学过程缺乏“有趣”,不能表达快乐情感。决心今后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课文是以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的。本单元课文杨氏之子的对答风趣幽默;晏子巧妙机智的话语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给了楚王有力的回击;杰奎琳母子三人在与德军机智地周旋中充满了胆略与智慧;相声则用夸张的语言讽刺了说话啰嗦,没有时间观念的人。我抓住本单元课文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在教学中,我确立了“读中感悟---交流体会-----朗读品味”的教学流程。先让学生在读文时画出文种或风趣、或巧妙、或机智的语言,并体会他们巧妙之处,然后在交流讨论中感悟语言艺术所在,最后在感情朗读对语言进行品味。 我在教学《晏子使楚》一文中引导学生读晏子的语言,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白晏子顺水推舟,将计就计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给楚王一个有力的回击。最后让学生感情朗读和体会晏子的这段话。

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通过课本中不同体裁的文章感受语言艺术外,我还通过文本中的语言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如《晏子使楚》中晏子回答楚王齐国人多的一段话中,我出示了“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这段话,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对这件事的描述,并让学生找出三个成语写在相应的话的下面。这样既认识到文言文这种用语言简练的特点,又体会到了这三个成语的意思。

回顾本单元课文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因学生自身水平限制,只在老师指导下能进行训练,平时很难落到实处,所以语言积累受到了影响。本人对文本的理解、在教学方法方面仍需今后的教学上继续努力,决心继续积极开展教学教研,为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断努力。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的课文读起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我们倍受感动,文中还有许多人在小瑞恩的感召下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献上了爱心,这同样使我们感受到爱的温暖。 这篇课文我的设计意在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执著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我略显仓促,有一种一直在赶的感觉。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梦想是如何实现的,从中去体会梦想的力量。如果我能在课堂上紧紧把握住学生的情感脉络,多给学生读书的时间,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就能更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特别是第六小节,也就是描写瑞恩克服重重困难自己做家务活挣钱这一节中,小瑞恩做了那么多事花了那么多时间足见他的耐心、坚强的意志。课堂上学生有点到要处,但是自己没有很好地抓住,没有深究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一直想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在一节课内完成所有教学内容,高潮即将来临又把它压下去,实在是一种遗憾!虽然文章语言朴实,但是蕴涵丰富的情感,学生多读不仅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读出感情,而且越读越有体会。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多读,学生才会真正读懂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让他们明白要想美梦成真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坚持不懈付出艰苦的劳动。如果能让我重新上这一篇课文,我一定会多花时间让学生潜心阅读,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那么瑞恩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会更具有立体感,会打下更深的烙印。 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一、突出章节过关。

本单元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点问题,及时解决。并且指导学生进行纵向比较,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失分的关键,然后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查缺补漏。对确实困难的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使之掌握,并能运用。

二、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

1、优秀文段朗读。一是宣读学生习作过程中的优秀习作。二是指导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

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汇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

学生在活动中不但增长了知识,还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在教学中,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能力得到了增强,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我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活动的材料,教师也可以提供。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本次教学我主要做到:

1、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第二篇研究报告是比较正规的的写法,统一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撰写研究报告。

本课教学中学生虽能按老师的要求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但自己去搜集相关资料的能力有待加强,有些资料仍需老师举例子辅导收集,才能将活动开展下去,必须在以后加强辅导和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参与学习活动,提高知识质量和阅读能力。 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非常鲜明,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作家在刻画人物时采取了不同的手法,有的侧重从人物的语言方面,有的抓住人物的动作,有的以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心理为主。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教学本单元一是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单元教材,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三要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由3个独立的片段组成。《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选自中篇小说《小兵张嘎》,《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选自《红楼梦》。本篇课文在形式上不同于一般的课文,由三个片段组成。因此,本文的教学我采用用如下步骤:一回顾交流,即畅谈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二阅读片段,即分别阅读各个片段,感受各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三最后整合拓展,将三个片段合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看看三个片段同是写人,写人的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有哪些不同之处,自己有何感悟或体会,并相机开展课外读写实践。本文三个片段的人物描写都儿童诗两首非常的精彩,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等描写,各个片段描写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学生经过查找资料在预习的时候对三个人物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抓住了作者的写作方法。 《刷子李》教学反思: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艺为话题。既为奇人,则轶事多多,但作者只选择一件小事来写,借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窥见人物的大本领、大智慧。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个性起到了重要作用。作者在塑造主人公形象的时候,就注重了细节描写。教学的时候我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并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运用到平时写人的文章当中。通过文章细节描写的分析,学生既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又学习了写作的方法。同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比较高。 《金钱的魔力》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小说《百万英镑》。课文主要讲了“我”到裁缝铺买衣服时,先遭到冷遇,而后由于拿出了一张百万英镑的大钞,又倍受关照的故事。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本文是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前两篇课文的学习的描写人物方法教学本文,先组织学生交流:通过学习本组的几篇课文,自己结识了哪些人物,作家的哪些描写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流的基础上顺势转入阅读本文。本文重点是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人物言行的前后变化来体会。学生通过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很快就体会了人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仍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在写作中运用较少,应鼓励大胆地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加强引导课外阅读有关书籍,提高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是第八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第八单元以“异国风情”为专题,目的是为学生打开一扇异国文化的窗口,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画卷。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对德国气力风景和与众不同的风俗习惯有所了解。教学时,我从风景的气力和民族的奇特两方面进行学习,让学生明白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课文既让学生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威尼斯的小艇》在教学本课时,我知道学生“在设疑中激趣,在探究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通过设疑布障,让学生有浓厚的兴趣自愿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生对于威尼斯的小艇兴致盎然,就愿意去发现许多想发现的,自主地学习课文;当学生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多的发现时,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这样,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的交流中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情感感染着,灵感碰撞着,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让知识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与象共舞》

1、在这一篇文章中,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最大的特点。

2、教师教授学生时,注意教给学生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注重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彩色的非洲》

1、朗读贯穿教学始终。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标志。本课的教学我以朗读为重要内容之一。紧扣重点语句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有默读、自由读、引读、男女生比赛读、个别读等,精讲多读,以读代讲,读中感悟是这节课的特点。

2、注意教给方法,注重培养能力: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体入手,整体把握,整体感知;引导学生重点精读、品位赏读;指导学生采用“读、找、画、思、议、写”等方法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涵。感悟课文中心。

3、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这节课我重视听、说、读、写、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精彩语言重点训练,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读写结合”部分允许学生有个性表达,也提供中心句,既降低难度,也给了启发。不到十分钟,学生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既有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又有大胆奇特的想象。

第9篇:五年级下册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作文教学设计习作5教案

第一课时

一、明确缩写目的

二、明确缩写要求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四、尝试取舍

五、集体交流

第二课时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四、拓展延伸,缩写课外故事。

1、学生独立地阅读课外搜集的一个故事,简要复述的主要内容。

2、明确在缩写课文时的共同点:

(1)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3、尝试缩写课外小故事。

4、课堂交流、评议。

第五单元习作缩写的方法和技巧

所谓缩写,就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一定要求,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提炼成较短文章的一种写作训练。

一、缩写的基本要求

①缩写时要按原文顺序缩。

②缩写时要有详有略,重点的部分要详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

③缩写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二、缩写注意事项

1. 缩写要忠实原文的基本情节和故事原貌。要做到“五不变”。一是原文的体裁不变。二是原文的中心思想,基本内容不变,三是原文的情节和主要人物不变。四是原文的层次结构不变,五是原文中有代表意义的话,描述主要人物言谈举止的话,概括主要事件的话不变。

2. 重点突出。对原文的重点部分多写一些,其他部分要略写,能合并的要合并。

3. 缩写要严格按缩写文题的要求去做。字数限制在四百字以内。

4. 缩写常用的方法有“删、留、缩、合、改”五种。“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三、缩写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体会课文中心意思。恰当地保留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步,用概括性的语言压缩与课文中心意思关系不很密切的情节、词句和段落。

第三步,把简要复述的内容写下来,然后再修改,使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①读懂原文,把握要点;②理清层次;③边划边记,逐段删留;④整理成文。

四、写作指导

缩写的具体操作方法就五个字:删、留、缩、合、改。“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范文引路: 例文一: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以为开玩笑,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回来好向他汇报。

见面后,诸葛亮请鲁肃为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嘱咐他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回来后只对周瑜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前两天没什么动静,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大雾漫天,船已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叫军士们擂鼓呐喊。曹操听到喊声,因江面上雾大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叫一万多名弓弩手射箭,箭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依旧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例文二

《金色的鱼钩》缩写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我和两个小同志得了肠胃病,走得慢,老班长留下照顾我们。

才半个月,青稞面都吃完了,老班长为没吃的发愁时,他发现池塘边有鱼,便给我们钓鱼,做鱼汤喝。

我从未见老班长吃过一口鱼,而他却说吃过了。于是,一天吃完饭,我悄悄地跟在老班长身后,见他只吃草根和剩下的鱼骨头。老班长看我发现了这事,就给我讲弄吃的不易,让我别告诉那两个小同志。

渐渐地接近草地边了,可我们病得越来越重,老班长也瘦得皮包骨头。这天,老班长说要好好弄点吃的。我们就四处找野菜,拾干草,老班长去钓鱼,过了很久,也不见老班长回来,我们在一个池塘边发现了老班长。当我们费了很大劲才弄好鱼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

老班长鼓励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地,自己却慢慢地闭上了眼睛。我们扑在老班长身上,抽噎了很久。我把鱼钩包好,想等革命胜利了,送到革命烈士纪念馆里,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它。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缩写《草船借箭》和《金色的鱼钩》作文指导

【习作要求】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鉴》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习作指导】

一、什么是缩写?

所谓缩写,就是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情况下,按照一定要求,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提炼成较短文章的一种写作训练。 缩写的基本要求:

1、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还有段落顺序,表达方法也都要维持原样。

2、缩写时要有详有略,重点的部分要详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3、要衔接自然,首尾贯通,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二、缩写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缩写前要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我们在缩写之前一定要认真阅读原文,认真分析出文章的中心和每段的主要内容。对原文所记事件的起因、发展、结局了如指掌;对人物的性格、言行,在事件中的地位、作用心中有数;对原文的详略安排,段落层次顺序要十分清楚。

思考:回忆《景阳冈》的主要内容、段意和详略

《景阳冈》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 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1—4)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店家劝告,执意要过景阳冈。 (5—7)武松上冈,见到庙门上有官司的榜文,才知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8—12)武松赤手空拳与虎搏斗,终于打死了猛虎。 (13)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第二步:缩写时要注意取材及连缀。

根据文章所要表现的中心思想,确定哪些内容保留,哪些内容归并和删减。因为删减之后有些地方直接连不起来了,这就需要重新考虑前后句段的衔接问题。

思考:《景阳冈》中哪些内容要保留?哪些内容要归并?哪些内容要删减?

点拨:《景阳冈》武松打虎是重点内容,要保留。进店喝酒内容要简写,上冈和下冈可以省去。 [如何取材]

缩写重于记叙和概括,要把具体描写的内容,如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等尽量概括成叙述性的几句话,要保留原文的主要情节和关键词语,对次要内容或删减,或作概括性的叙述。例如,修饰、限制性的语句,过渡性的语句,可以紧缩或删去;非重点部分的描写,非主要人物的对话,可以删改或只作简略叙述;略写部分在不影响故事发展,情节交代的情况下,可合并或删除。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华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点拨:这段不是打虎的重点,可概括成一两句话。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来。见一块光华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点拨:这段不是打虎的重点,可概括成一两句话。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点拨:这段不是打虎的重点,可概括成一两句话。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

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那只大虫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回来。武松见大虫翻身回来,就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从半空劈下来。只听见一声响,簌地把那树连枝带叶打下来。定睛一看,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却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着一半在手里。 武松翻身下来,大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大虫一扑,一掀,一剪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尽平生气力劈下来。却打在树上,哨棒折做两截。 武松翻身起来。老虎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在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胯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劲儿就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力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

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武松放了手,去树边找那条打折的哨棒,只怕大虫不死,用棒子又打了一回,眼看那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就血泊里用双手来提,哪里提得动!原来武松使尽了气力,手脚都酥软了。 读一读抽出的文字,找出不通顺地方,改通顺。

大虫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黄泥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锤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哨棒,又打了一回,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大虫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黄泥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锤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哨棒,又打了一回,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老虎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用脚往老虎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把老虎按下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拳,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比较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大虫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 。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大虫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大虫按下黄泥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锤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哨棒,又打了一回,大虫气儿都没了,才丢开哨棒。

老虎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用脚往老虎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把老虎按下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拳,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第三步:缩写后要对照检查。

缩写以后和原文对照一下,看看主要内容是否保留下来,意思是否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语气和语义是否贯通等。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

武松翻身起来。老虎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在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胯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虎尾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劲儿就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使力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老虎翻身又扑过来,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用脚往老虎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把老虎按下坑里去,用左手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提起铁拳,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缩写后的文章要做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

四、缩写的具体方法

1、摘录法。

可摘录有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重要语句。

2、删除法。

缩写前吃透原文,把握中心,分清主次,抓往重点,以此为基准,考虑该删什么、该留什么。

句子缩写,单句删除保留主要成分;复句删除保留强调的分句。段落缩写保留中心句和关键句。

可删除次要人物、次要情节、非关键性的细节,以及一些描写和渲染性的语言等等。

3、概括法。

将具体描写改为概括描写,详尽叙述的部分压缩为概括叙述。

缩写后的文章尽量保留原文中精彩的句子、反映观点的句子或中心句,做到结构完整,中心明确,语言流畅,特别要使保留的部分和变更的部分衔接自然吻合。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打乱原文的顺序,重新组织材料,更不能随意发挥,添枝加叶 。

五、缩写要领

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 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或关键词句留下。 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 合:即把原文中有关的语段进行合并。

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六、缩写基本要求

一、选定文章,读懂原文

先想好要缩写那篇文章,接着对所选择的原文要多读几篇,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白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并将原文中的内容排排队,要知道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也可以列提纲,这样更加一目了然。

二、抓住重点,适当改写

1、先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和各段落大意;

2、围绕中心弄清主要事件和材料,在原文上画出要保留的内容,删掉次要情节和材料;

3、缩写语言,把具体描写的句子变成简洁叙述的句子;

4、最后要看衔接是否自然,首尾是否贯通。

三、保留原貌,结构完整。

读缩写后的内容,看是否体现原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故事情节是否保留相对完整。

【优秀范文】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很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处处想陷害他。

有一次,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设下圈套:想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以为开玩笑,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周瑜派鲁肃探听消息,回来好向他汇报。

见面后,诸葛亮请鲁肃为他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配三十名军士。两边排上一千多个草把子,并用青布幔子遮起来。并嘱咐他不能让周瑜知道。鲁肃答应了,回来后只对周瑜说诸葛亮不用造箭的材料。周瑜很疑惑。

草船借箭(缩写)

前两天没什么动静,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大雾漫天时,诸葛亮请鲁肃到船上取箭。他叫人用绳索把二十条船连起来,朝北岸开去。这时大雾漫天,船已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叫军士们擂鼓呐喊。曹操听到喊声,因江面上雾大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叫一万多名弓弩手射箭,箭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调头受箭,依旧擂鼓呐喊。

天渐渐亮了,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十分妒忌诸葛亮的才干。一天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提出让诸葛亮赶制10万枝箭,并说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理应照办,并答应三天造好,立下了军令状。诸葛亮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

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来船射箭。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想追也来不及了。10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草船借箭》缩写

缩写《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理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商议军事,决定水上于曹军作战,用箭。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立下了军令状。周瑜告诉鲁肃说,他要故意迟延造箭,好定诸葛亮的罪。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借二十条船,每条船要有30名军士,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两旁,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答应了。前两天诸葛亮都没有动静,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上江上取箭。这时江上雾大,天还没亮,这时诸葛亮把船靠近曹军水寨,然后擂鼓呐喊,曹操看不见虚实,不敢轻易出动。只好射箭,就这样,不一会诸葛亮就得了十万支箭,曹操知道上了当想追也来不及了。

鲁肃把借箭的过程告诉周瑜,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为了保卫国家,便想杀了诸葛亮这个人才。

周瑜让诸葛亮造10万枝箭,并说10天内就要。诸葛亮痛快地答应了,说:“我3天之内就送10万枝箭过来”周瑜保险起见,让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向鲁肃借了快船和士兵,还在船上扎满了稻草人。忠厚而顾全大局的鲁肃果然,没有告诉周瑜。

诸葛亮算准第三天有大雾,于是到了第三天,天还没亮,诸葛亮便请鲁肃来一同去取箭。然后,把20条快船用长绳连起来,一直往江北驶去。当时,大雾漫天,不久,船靠近曹操的水寨。诸葛亮算准曹操多疑,便命令将船头朝东船尾向西,一字摆开。又叫士兵一起敲鼓呐喊。果然曹操听报告说:“先不要进攻,让水陆军的弓箭手向他们射箭。”

过了一会儿,船就被射满箭。等到太阳要升起来时,诸葛亮令军士开船,并一起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

船到了南岸,周瑜已经派了500名军士在江边等着搬箭,卸完后共有十二三万枝箭。周瑜知道了诸葛亮借箭的事,只好自叹不如。

《草船借箭》缩写

诸葛亮和周瑜约定三天造好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

周瑜叫鲁肃去探听诸葛亮要怎样在三天之类造好十万支箭。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向他借了船、六百名军士、青布幔子和一千多个草把子,还叫鲁肃替他保密。

鲁肃按照诸葛亮说的全部都准备好了,诸葛亮在第三天四更的时候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和他一起去取箭。诸葛亮吩咐把二十条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朝北岸开去。

这时大雾漫天,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了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排开,又命令船上的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听到有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叫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调过来,依旧擂鼓呐喊。

天快亮了,船上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足有十万余支,接着二十多条船驶回了南岸。诸葛亮如期完成了任务,鲁肃告诉周瑜借箭的经过,周瑜自叹不如诸葛亮。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事后,他请鲁肃帮他借船、草把子等受箭用的东西。

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分,诸葛亮才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时,大雾漫天,江上连对面都看不清人。这时天还没亮,诸葛亮就下令开船了,并让士兵擂鼓呐喊。曹操见了,以为有兵来攻,就下令说,雾大,看不清虚实,先不要轻易出动,叫弓弩手来,让他们朝来船方向射箭。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的两边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去,并让士兵们喊“谢曹丞相借箭!”这时曹操才发觉上当了,但想追也来不及了。十万支箭终于“借”到了手。当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草船借箭》缩写

周瑜叫诸葛亮三天造十万只箭,诸葛亮答应了,并立下军令状,如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故意吩咐军匠不准备好造箭用的材料,又叫鲁肃去探听,回来报告他。

鲁肃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叫他准备二十条船,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鲁肃答应了。去报告时只提诸葛亮不用材料,周瑜十分疑惑。

鲁肃准备好了船,等诸葛亮调度。直到第三天四更,诸葛亮才出现,他把鲁肃请到船里,让军士们把船连接起来,开往曹军水寨。

靠近曹军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又叫军士擂鼓呐喊,鲁肃十分吃惊,诸葛亮说他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曹操以为敌人来攻,下令让弓弩手朝他们放箭,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来,让另一面受箭。

天亮了,草靶子上扎满了箭,军士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就使回南岸。这时曹操才知道上了当。

鲁肃把借箭的经历告诉了周瑜,周瑜自愧不如。

《金色的鱼钩》(缩写)

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指导员派老炊事班长来照顾我们三个得病而又年轻的同志走出草地。

我们三个走不快,一天只能走20来里路。不到半个月我们的粮食就没有了。有一天,老班长在水塘边洗衣服时,发现有几条鱼跳出了水面,老班长跑回来用针做了一个鱼钩。这几天我们就有鱼吃了。

老班长为我们做饭,可我们一直没见他吃过,我问他,他总答:“我刚起锅就吃了。”有一次,吃完饭,我偷偷的跟着老班长,只见他捧起我们吃剩下的鱼刺,我的心无比难过,忍不住喊了出来,老班长听见了,让我别给那两位年轻的同志说,后来又跟我讲了许多话。

第二天,我们三个小同志不知怎么了,都吃不下去这个鱼。老班长鼓励我们要面对现实。

在老班长的鼓励下我们走到了草地的边际,可是老班长却昏迷不醒了,我赶快去钓鱼,等我钓完鱼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老班长说他不能吃鱼,让我们把鱼吃了,要走出草地。最后牺牲了。

我一定要把这个金色的鱼钩放在革命烈士纪念官中。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怎样连缀成文。对需要保留的内容,不要照搬原文,而要适当改写。缩写以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是否保留了主要内容,意思是否比较准确、完整,语句是否通顺连贯。请仿照下面的例子,缩写《草船借箭》或《金色的鱼钩》,也可以缩写其他文章。这次缩写最好不要超过400字。 缩写例文:

景阳冈(缩写)

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连喝了十八碗酒,不信店家说的景阳冈有老虎,在傍晚时候独自过冈。 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便躺在石头上想睡一觉。忽然,乱树背后跳出一只老虎来。武松翻身起来。老虎往上一扑,从半空中蹿下来。武松一闪,闪到老虎背后。老虎把腰跨一掀,武松闪在一边。老虎大吼一声,把尾巴倒竖起来一剪,武松又闪在一边。这一扑、一掀、一剪,老虎的劲儿已经泄了一半。这时,武松双手抡起哨棒,向老虎劈去,没打着老虎,却打在树上,哨棒断成两截。

老虎又扑过来,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丢掉哨棒,两只手就势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把它按在地上,用脚往老虎的脸上、眼睛上乱踢。老虎不住地扒身子下面的泥土,扒出了一个土坑。武松就势把老虎按下坑去,用左手揪住老虎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抡起拳头,使尽平生气力猛打,打得老虎七窍出血,不能动弹。

武松放了手,找回哨棒,又打了一气,直到把老虎打死。 教学目标

1.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

2.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及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删减次要内容,保留文章主要内容,使改写后的文章意思表达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教学准备

学生:认真阅读《草船借箭》《景阳冈》两篇文章。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及补充材料。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学习的目的

1.出示本次习作的要求,了解本次习作要求。

写作具体,写生动,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本次写作的目的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叫缩写。 板书:缩写

2.学生读习作要求。交流自己对本次习作的看法。

二、阅读《景阳冈》的缩写,掌握缩写的要领 1.读《景阳冈》的缩写,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文章篇幅短了很多

师: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这就叫缩写。

出示:缩写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2.对比阅读《景阳冈》的原文和《景阳冈》的缩写,在原文中标出哪几个小节删减?

板书:删减 1——7小节 和13小节

(1):看1——4小节思考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为什么可以删减? 武松喝酒;武松与店家对话

(2):这里的店家是次要人物,这里的喝酒也是次要的事件可以删减。 板出:删减 次要人物 次要事件

(3):看5——7小节思考这部分内容讲了什么?为什么可以删减? 武松上山时的心理活动

3:这三个小节写了武松心理活动,只是起到说明和交代作用的,把这部分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就可以了。

板书:删减 次要人物 次要事件及说明和交代等地方 3.对比阅读《景阳冈》的原文和《景阳冈》的缩写,在原文中标出哪几个小节保留了?

板书:保留了8——12小节

(1)请男生读第8小节的原文,请女生读第8小节缩写文,你能发现缩写后的文字有什么特点?师:缩写后的语句简洁了

(2)再读第8小节的原文划出保留的语句,读读,你发觉有什么问题? 出示:武松走了一程,酒力发作,热起来了,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敞开,踉踉跄跄,奔过乱树林。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武松把哨棒靠在一边,躺下来想睡一觉。忽然起了一阵狂风。那一阵风过了,只听见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3)缩写时要保留主要内容,做适当改写。下面请你把划出的语句做适当改写,要求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板书:保留 主要内容,做适当改写 要求 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1.小结:经过阅读《景阳冈》的缩写文,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缩写,缩写的方法是删减 和保留,在表达时要注意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板书: 缩 写

删 减 次要人物 次要事件

保 留 主要内容,做适当改写 要 求 意思比较准确、完整,语句通顺连贯

5.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主要内容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我们一起读读体会一下。

三、指导缩写《草船借箭》主要内容

1.现在大家已经明确缩写的方法、要求,就将准备《草船借箭》,回忆一下文章分几个部分写的,哪些是主要部分?哪些是次要部分?

出示:借箭的原因、借箭的经过、借箭的结果

师:借箭的原因、借箭的结果是次要内容,可以一笔带过,借箭的经过是主要内容。

2.请认真阅读《草船借箭》的6——9小节,划出要保留的语句,再进行适当的改编。

3.学生缩写,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诸葛亮请鲁肃借二十条快船。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天还不亮,诸葛亮下令开船,并让士兵擂鼓呐喊。对面的曹操发现了敌情便下令,雾大,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叫弓弩手朝船射箭,箭都射在了扎在船上的草人上。太阳出来了,雾还没散,船上的草人已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后悔莫及。 出示修改要求: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2.请认真阅读,对照要求提出修改意见。

3.交流修改意见 生:第一天、第二天这部分内容可以压缩

师:可以用第一二天诸葛亮干什么来概括

生:是怎样的快船可以写得再详细些

师:船在江面上怎样排列可以改编 生:诸葛亮为什么要叫军士呐喊也可以改编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 附: 缩写资料补充:

是否是在不改变原意的情况下越短越好? 缩写是将内容较多、篇幅较长的文章按一定的要求写成较短的文章。缩写时应忠于原文,不改变原文的主题或中心思想,不改变原文的体裁,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缩写时肯定要删去原文中的某些词句,为了避免语意不清,保持语句的连贯,应做到删中有添。 缩写时,可通过删除附加成分来简化句子;可通过合并句子来概括动作和过程;还可发挥形容词、副词、非谓语动词和介词短语的作用,以简单句来代替原文中的并列句和复合句。

第10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全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习作

第一课时(习作指导)

一、明确缩写目的 我们以往的作文,都是要求写把文章写具体,这是一种作文能力,但是仅学会写具体还不够,还要学会写得简洁。这也是一种写作能力。写文章,应需要具体就具体写,需要简洁就写得简洁。这次作文,是缩写课文,就是训练我们把长文章压缩成短文章。

二、明确缩写要求

1.读课文中的(习作要求),想想:缩写要达到什么要求?

2.引导板书: 缩写成的短文不能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

文章的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学习习作提示,掌握缩写方法

1.怎样缩写课文呢?

2.同桌互相讨论。

3.小结:跟简要复述一样,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把课文中的某些细节或某些情节删掉。

4.看课文中的习作提示,边读边想边画:

怎样压缩才能使缩写后的文章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用“_____”划出句子。

四、速读例文,体会缩写方法 快速默读《景阳冈》,分析例文哪些地方做了修改。

一是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如,《景阳冈》一文中, 写武松喝酒后上景阳冈的一段内容,有三个自然段写了他的心理活动。缩写时, 把这些次要部分用一两句话一带而过。第

二、三自然段,写武松与店家的对话,也删掉了。

二是语言,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例如,课文中写“武松打虎”这一重要情节时,特别是对武松的动作描写,老虎扑剪的动作,都写得十分细致。缩写时,简化语言、削枝存干,进行概括性的叙述,使语言简洁明了。

五、《草船借箭》片段练习

1.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借箭的经过)

2.可以缩写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借箭?结果)

第二课时(习作讲评)

一、讲评第一课时写的片断

1.出示学生写的缩写片断。

2.重点讲评以下几方面:

(1)修改后的段落是否保留原文的主要内容?

(2)该压缩的是不是都压缩了?

(3)语句是否简洁、通顺、连贯?

二、学生修改片断

1.听老师、同学讲评片断后,修改自己写的片断。 2.四人小组对照上面

3点要求,评价同学的片断。

三、缩写全文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中的习作内容和习作要求,进一步明确缩写要求。教师强调删去次要内容,保留主要内容。

2.学生按要求缩写全文,教师作巡回指导。

3.展示与点评。

第11篇:第八单元语文天地: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语文天地: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语文天地

教材分析:

本语文天地包括“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及金钥匙,单元小结。 教学目标:

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得好习惯。换个角度思考,写写: 假如我是„„运用换角度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 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得好习惯。换个角度写写: 假如我是„„,并用同样的方法修改 教学构想:

联系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写作文时,向引导学生讨论、说一说,然后再动笔写一写。写完后要修改。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畅所欲言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角度)围绕着角度我们学习了课文,从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收获?

二、畅所欲言

1.出示题目要求:

①有时,老师和我们看问题角度不同,意见出现分歧,这时候该怎么办?

②站在不同的角度,有时对一件事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这种情景吗?

2、自己思考要选择哪一项表达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在表达时,注意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结合自己生活的具体情况,与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交流.交流时,注意要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问题。

三、小结

四、复习

1、填空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 (

)。

1

《题西林壁》(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

),(

)。

从上面填的四句诗中,我明白了(

)

的道理。

2、检查背诵两首诗。召开“小小赛诗会”看谁背诵的最有感染力。

男、女生赛诗;同位赛诗;以小组位单位进行赛诗等。

我们再想想通过学习这两首诗你又想起了那些诗?咱们比一比谁的记忆力好,谁平时积累的诗多!

A 想起了登高诗:杜甫的《望岳》,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B 想起了诗人的其他诗篇:如学生学过的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海棠》《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王安石的《元日》《泊船瓜洲》《梅花》等。 板书设计: 角度

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学案:

缩句练习

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

奇妙的电波送来激动人心的消息。

浮在水面的圆圆荷叶密密层层,叶子上凝聚着水珠,晶莹剔透,光彩四溢。 街上的人都匆匆忙忙赶着回家。

那庞大的身躯,屈膝点头时竟然优雅得像一个彬彬有礼的绅士。 海边的沙滩上种着一望无际碧绿的西瓜。 黄继光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队员们激动得泣不成声。

山沟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

这是一座拔地而起、造型奇特的新建大楼。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北面那座秃山丝毫挡不住来自塞外的狂风。

隐蔽在芦苇丛里的我们看见船上载着很多货物。

透过大衣的缝隙,我模模糊糊地看到了一个高大地背影。 喊我的是和蔼可亲、头发花白的房东大娘。

爸爸在床上听到窗外一 阵阵的锣鼓声和欢呼声

高大挺拔、叶子油绿闪亮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 各色的小蝴蝶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 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飘扬。

德国的音乐家贝多芬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 一只从树上掉下来的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翅膀。

妈妈知道我考试得了第一名,高兴得打长途电话给出差在北京的爸爸.

2

我们还将看到更多的使用原子能推动的巨型船舰出现在海洋上。 9月的一个傍晚,我带着猎狗在镇外的葡萄园散步。 骆驼不声不刺人球紧紧地缩成一团。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长期艰辛努力的结果。 鼎在远古的时候,是中国先民使用的一种炊具。

受惊吓的刺猬在镇外的葡萄园里像个、我们追寻诗仙李白在这里游览山水、痛饮狂歌的行踪。

繁花似锦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案。 童年的往事多得像天上的繁星。 我们要努力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初显身手中的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

学习中我们不但要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更要多角度多侧面的看待问题,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二、准备:

1、自订计划,为校园画一幅画或者拍一张照片

2、观察后,自己动手操作

三、组织学生交流:

1、学生将自己画的画,或者照片进行展示

2、小组交流:

交流时注意:

互相比较、交流取景的不同及原因。

互相提出问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四、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画或照片办一期手抄报,展示学生的每个人的特点,学校的风采。

五、课外拓展

1、下面我们来学习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简单了解: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

3

澄清,四句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这首诗亦理趣诗,以理语成诗,补充给学生阅读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强化他们对宋朝哲理诗的感悟。) 板书设计: 初显身手

观书有感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案:

一、选择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⑴ 我们(

)把轮船停在港口,(

)冒着狂风暴雨前进。

⑵ (

)从小学好本领,(

)更好地为国家建设出力。

⑶ 小王的学习(

)有进步,是(

)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⑷ 妈妈(

)工作,(

)参加业务培训。

⑸ 鲁迅(

)是伟大的文学家,(

)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⑹ (

)明天下雨,我们(

)要去探望李老师。

⑺ (

)长城是那样雄伟壮丽,(

)吸引了很多游客。

⑻ 一滴水( )很小很小,(

)无数滴水汇集起来,就可以形成江河湖海。

二、用恰当的关联词把句子连起来。

1、他不了解诸葛亮借船有什么用。 他回来报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2、五壮士痛击追上来的敌人。 五壮士有计划地撤退。

3、敌人不在身后。 他们可以追上主力。

4、塘里结着薄冰。

我们站在水里,溅了满脸满身的泥,心里非常高兴。 5.我的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我不能骄傲。

6.这本书写得太精彩了。我把这本书一连看了三遍。

第三、四课时

教学内容:

进行习作“假如我是„„”的练习,要求语句通顺、连贯。 学生学习过程:

一、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

平时,我们常常有和大人们不同的见解,我们总觉得有些事情可以有另外的结果,今天,换个角度来思考,写一写:假如我是„„

4

这次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二、说一说

1、针对本次习作的要求,说一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既可以把自己当成某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某物)

2、点明要求:

叙述清楚、有条理

语句通顺连贯

不写错别字

打完底稿后,用心修改

3、小组交流:注意叙说的角度

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拓宽写作的思路,选准写作的角度

三、学一学

读读给出的范文,注意作者写作是从哪个角度写的?抓住什么写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练一练

学生将刚才说的写下来,写作的形式可以是记叙文,也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散文。

五、改一改

1、自己改改:把自己当成读者,想想别人读到这里会怎么想,会有什么疑问?用这种换角度的方法自己修改。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注意评价的角度:既可以和写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阅读习作,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阅读,修改。

3、指名读一读自己的作品,全班进行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4、再次读自己的作文,修改作文,回忆以前修改作的方法:怎样具体?怎样开头?选择的材料与中心是否合适?等

六、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作文本上。 板书设计: 假如我是„„ 叙述清楚、有条理 语句通顺连贯 不写错别字 用心修改

学案——修改病句

(一)用词不当;

1、沿街摆满了莴笋、韭菜、鸡鸭和农副产品。

2、今天是第一天开学,他穿戴的都是新衣服。

3、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4、这个问题引起来大家的沉醉。

5、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约而同地笑了。

6、故事读完后,大家热闹地鼓掌。

5

7、我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改善。

8、我们要注意发挥优点,改正缺点。

9、秋天的九寨沟风景区,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10、他很早就养成了早起锻炼的好习气。

(二)意思重复;

1、他经常回想起过去的往事。

2、我不禁忍不住为王民精彩的表演而喝彩。 3、小明聚精会神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课。 4、父亲保持着他那经常惯有的严峻态度。

5、这个学期,王佳的作文水平大大前进和提高了。 6、这是一幅十分非常美丽的画。 7、我们要下决心改掉不好的坏习惯。

8、他这次没考好,难过得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9、小组会上,他总是首先第一个发言。

(三)词序颠倒;

1、我们要运用和理解学过的词语。 2、我们讨论了并且听了校长的报告。 3、自然科学对我很感兴趣。 4、朝霞被天空映红了。

5、这是一本我的很有趣味的书。

6、老农抡起锄头,把口袋里的狼用锄头打死了。

7、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的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四)缺少成分;

1、言行不一是一种极坏的。

2、10月13日,终于戴上了红领巾。

3、我们必须自觉的习惯。

4、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送来的。

5、看了这部电视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读了《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禁不住流下了眼泪。

7、胡总书记关心群众永远留在人民的记忆里。

8、晚会上,表演了精彩的节目。

9、春天到了,一朵朵鲜花。

(五)前后矛盾;

1、大家都讲卫生,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2、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

3、广场上到处是五颜六色的红旗。

4、我的家庭作业全做完了,只剩下两道数学题没有做。

5、我上完四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6、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7、今天中午下了一天的雨。

6

8、她的成绩在班上是比较最好的。

9、树上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雪,把树枝都压弯了。

10、他办事总是犹豫不决,一点也不武断。

11、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六)搭配不当(包括关联词)

1、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2、同学们都要树立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习惯。

3、尽管天气不好,我们总是按时到校。

4、小明不但认真学习,而且成绩很好。

5、小刚喜欢踢足球和乒乓球。

6、小明因为刻苦学习,就成绩优良

7、这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丰富。

8、星期天我总是帮妈妈做些家务。

9、即使这部电影拍得好,但也不能获奖。

10、他终于端正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课后反思:

第12篇: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幸福是什么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幸福是什么》是一篇童话故事,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迁移运用。”《幸福是什么》是一种超人体童话,童话就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直接走进文本,把自己作为童话中的一员,在读中感悟童话的真谛。同时又让学生走出文本,回到现实生活中来,看看自己是如何理解幸福是什么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能理清故事的脉络,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2、情感目标: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3、技能目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编写童话,提高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故事的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

教学难点:发现身边的幸福,感受到自己给别人或者别人给自己带来的幸福,并懂得珍惜幸福。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幸福”这个词语

2、齐声朗读

3、讨论:你认为怎样才是感到幸福的呢?

4、引导:那么幸福到底是什么呢?(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中的三个牧童也去寻找幸福,他们寻找的幸福与我们的幸福是不同的,我们去看看好吗?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这个童话故事,去看看三个牧童寻找的幸福是什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交流讨论。(三位青年找幸福的事)

3、这三位青年明白幸福是什么了吗?

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三、学习课文:

1、这三位青年是怎样弄明白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读读课文,把文中相关的语句划出来。

2、理解三个青年说的话。

A、读一读

B、他们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

C、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想想你最幸福的一件事是什么?等会我来采访你。(讨论---采访)

3、三个青年在十年前有过幸福的感觉吗?什么时候呢?(

4、5自然段)

4、师:在疏通泉眼时,他们埋下了一颗幸福的种子,然而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幸福。十年后,他们又来到了小井旁边,那颗幸福的种子已经结出了幸福的果实。

(出示句子,齐读)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茂密的大树。小井周围有许多条小路,路上还看得见人的脚印,他们一定是到这里来喝水或者打水的。在周围的沙地上有小鸟的爪印,草地上还有鹿和兔子跑过的痕迹。三个青年快乐地看着这一切。他们感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5、师:你看到的幸福的果实是怎样的呢?和十年前一样吗? 出示句子对比:树林里有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泉口上堆满了枯枝败叶。

A、读一读,感受十年后的幸福

B、喝水或打水的人们、动物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C、最终感受到“自己只做了一件这么小的事,却给别人带来这么大的好处!”

6、师:这时他们终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了,就如智慧女儿所说的------ (再次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7、其实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人和事,联系生活实际。

8、看来幸福是什么呢?------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9、那么同学们,你们幸福吗?(相互交流,指名说)

10、出示小诗小结:

幸福是帮妈妈做完家务时的满足 幸福是考满分时的兴奋

幸福是扶起摔倒的同学时脸上的微笑, 幸福是帮助同学时的快乐, 幸福是同伴之间的一声声问候, 幸福是„„

教学反思:幸福是什么?其实这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童话故事的标题,文中讲了三个牧童疏通了一口老泉,砌了一口小水井,得到了智慧女儿的祝福——祝他们幸福!但三个孩子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三个孩子通过十年亲身经历知道了“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到底什么是幸福,我想要学生在理解上上一个层次。

课一开始,我就询问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你有过幸福的感觉吗?是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幸福呢?”有的孩子说自己过生日时妈妈买了蛋糕、送了礼物感觉很幸福;有的说自己生病了,父母细心照顾自己觉得很幸福;还有的说读幼儿园的时候没有作业很幸福,周末父母带自己出去玩是幸福的,考试考得好的时候家长表扬自己时也是幸福的„„孩子们说了很多,越说越兴奋,似乎他们都感觉到了自己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当中。但我却高兴不起来,我的内心甚至在隐隐作痛,为什么孩子们感觉到的幸福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关爱,他们只是坐享其成他人给予的幸福,自己却不曾去创造哪怕一点点的幸福呢?是教育的缺失还是孩子的自私在作怪呢?不会感恩的孩子将会是多么可怕呀!

想起去年曾经上过的一篇文章,叫做《可贵的沉默》,里面也讲到了感恩,讲到了向父母回报爱,短短的一个学期就忘了吗?这样的状态真让人觉得烦恼!

没办法,我只能放慢讲授的速度,让孩子们细细地去品味文中的三个牧童用十年的经历所获得的幸福的体验: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我勤勤恳恳地工作,我的工作对别人都是有用的。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是幸福的;麦子养活了许多人。我的劳动也没有白费。我也感到很幸福。我让孩子们反复地朗读这几句话,期待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规律的重复。在学生对幸福的感受渐渐清晰明朗的时候,我又对幸福的概念进行拓宽。不同职业的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同的。我趁机朗诵了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同学们,课前你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停留在浅层次上的,现在学完课文之后你对幸福又是怎样理解的呢?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再来说一说自己对幸福的感受。令人欣慰的是,孩子们的感受比课前要深刻一些了,不再是那些纯享受式的幸福了。希望孩子们不要忘记自己的感受,一直把这种通过劳动,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幸福的方式牢牢地埋藏在心底,践行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会感恩、会回报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指导老师评课记录:

一、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结合实际向别人传递幸福的感受,从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紧紧围绕目标展开的,既符合教材实际又符合学生实际,为教学环节的展开明确了主线,并且能够贯穿始终。

二、教学环节清晰。谈话导入,提示课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紧扣主题,感悟幸福;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三、大胆取舍,长文短教。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文本内容大胆取舍,抓住了课题中的题“眼”——“幸福”,直奔重点:三个青年如何寻找幸福的→想象青年怎么做→理解中心句并适时指导学生朗读。

四、教学基本功扎实。板书工整,字迹优美,高度提炼了课文内容, 不足之处: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前松后紧,认读字词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以致拓展延伸环节进展的较仓促。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整体表现不够活跃,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深入到文本之中,真正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让他们自觉地活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真正落实的问题。另外,教师的语言要洁,

精炼,要能感染学生。“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第13篇:五年级下册第3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积累词句。

2.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尽情畅谈。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学校。

4.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并进行写作。

5.引导学生学会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话。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来积累。

2.以谈话、演讲的形式来畅所欲言。 3.举办摄影展。

4.在写作中体现换位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说、拍、写、评”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重点难点:

1.明白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 2.指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进行写作。 教法与学法:

教师: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讨论、交流、评议。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完成“日积月累”“初显身手”“畅所欲言”和“金钥匙”。

一、“日积月累”

1.摘抄,积累词句。

2.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心情。 (1)教师范读句子。

(2)学生读句子,体会害怕的心情。

二、“初显身手”

1.进行展示汇报。

(1)按绘画、摄影分组或按静物、人物分组展示作品。 (2)点评作品。

2.请学生谈谈“我眼里的学校”。 (1)根据照片谈内容。

(2)说说自己为什么选这个角度度拍摄、绘画。 (3)相互学习,相互比较。 3.点评。

4.总结:有时候一些优秀作品正是因为视觉不同、有新意才获得奖项的。所以,我们在看事物时可以多角度地去看,选取最佳角度。

三、“畅所欲言”

1.情景导入。

(1)事先老师和学生排练小品:班上要评选班干部,老师与同学间的意见产生分歧。 (2)当我们因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导致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该怎么办? 请同学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甲:我会根据情况的不同,站在不同人物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的:我会认为老师的说法是正确的,那是因为......,我会认为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那是因为......2.抛砖引玉,让同学畅所欲言。

有时候站在不同的角度,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不如上网,会有人说,它是很有好处的,那是因为他可以提供你丰富的知识,便捷的沟通;但是也有人说它的坏处太多,那是因为网络游戏使一部分孩子沉迷其中,耽误学习。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1)学生畅谈。 (2)指名汇报。

3.小结:遵循事物的规律,找出解决事情的最佳方案,有时候也需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这样可能事情更好解决。

四、“金钥匙”

同学们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有什么感受?会不会将你的感受写下来呢?将读完书后的感受写下来就叫心得笔记。

1.极少读书心得笔记的写法。 2.学生练写心得笔记。 3.教师点评,总结写法。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学习“拓展阅读”《一颗螺丝》。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螺丝吗?那你知不知道,有一个百万富翁,为了一颗螺丝的生意而劳神费力呢?一起来学一学这篇课文吧!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指名复述课文。

3.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一个做百万大生意的老板,会为了区区三角钱的生意而劳神费力呢? 4.全班齐读课文,在思考:为什么昔日小店会变成集批发、零售为一体的大型综合五金店?学生思考,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三、拓展延伸。

文中的老板给了你什么启示?生活中你还见过相似的例子吗?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方法,写出习作的初稿。

一、谈话导入。

平时,我们总想,如果我们是班长,我要把班级管理得更好 ,我要带领大家全面发展;假如我是校长,我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春游活动......今天,就让我们用手中的笔来表达我们的见解吧!

二、出示作文要求。

1.指名读。 2.谈谈要求。 3.学生畅谈,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假如我是妈妈;假如我是小草;假如我是孙悟空......小结:看来这次习作的选材的范围特别广。既可以写神话中的人物,生活中的人物,还可以写自然界中的事物。请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把题目补充完整。

4.学生自由命题。

三、抓住特点,展开假想。

1.为什么会有这么美妙的设想呢?我想一定是因为这些事物或人物的特点引起了你无限的遐想。因此,要善于抓住特点,展开想象。比如,看到“神笔马良”,会想到他的什么特点?假如你是神笔马良,要画什么?做什么用?假如你是妈妈呢?小草呢?孙悟空呢?

2.在你假想的角色中,可曾有什么特点引起你的浮想联翩?请你用一两句话把它写下来。 学生独立思考,写句,然后交流。

四、编故事,把内容写具体。

怎么写具体呢?可以根据人或事物的特点编故事。可以编一个故事,也可以编几个故事,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比如,你是一只和平鸽,你要飞到哪里去做什么事,可能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等,把这些内容写出来就具体了。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编故事,如边画边读,边想边写,记下主要词语,然后连起来说。也可以静静地想,想好了,在小组内说一说。

先思考,后小组交流。 班上交流。

五、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四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继续完成初稿,赏评佳作,修改誊正。

一、简单点评习作。

老师简单评点本次作文的优秀与不足之处。

二、出示佳作欣赏。

1.投影。 2.自由读。

3.评出佳作好在哪? 4.齐读佳作。

5.说说从佳作中学到了什么?

三、投影病文。

1.自由读。

2.提提意见和修改方案。 3.共同修改。

4.读读改后的片段,前后进行比较。

5.说说从修改中收到什么启发。

四、小组交流。

1.交流阅读。 2.点评,批改。 3.修改。 4.各自修改。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14篇:某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XX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14.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教学要求: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这个故事。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懂得骆驼的驼峰.脚掌.眼毛在沙漠里的特殊用处,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投影。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让学生体会到获取知识可通过多种渠道,如:电视.课外书.爸妈的口中.师生的介绍.课文的语言文字……就像蜜蜂采蜜。)

.谈话:小朋友见过骆驼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骆驼的,题目是: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板书)你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同句子,想一想课文讲里一件什么事情?

(2)读读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注意带点字的读音。

疙瘩自豪骆驼委屈足够沙漠小溪陷进养料

风沙茫茫贮存俯下身子铺天盖地

2.学生自学,教师注意辅导后进生的学习。

(词组的学习,不但要读正确,而且还要读出感情。为下面段落和全文的感情朗读作了很好的铺垫。)

三.检查自学

.指名读课文,集体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说一说课文哪一部分是讲小骆驼跟着妈妈到沙漠旅行的(自然段)

4.指名读词语,注意3个加点字应该读轻声。

5.说一说部分词语的意思。

6.小结自学情况。

四.学习生字

.自由识记生字,注意字形。

2.交流记忆方法。

3.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读课题。

二.听说训练:(复习了旧知,更让学生快速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中。我觉得:入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更深地领悟课文内容。)

.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两个肉疙瘩。

2.驼峰.脚掌和眼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

(1)师述(2)指名说(3)出示句子齐读。

三.讲读课文:

(一).第小节:

.是什么事让小骆驼感到自己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呢?课文的一.二小节交代了事情的起因。齐读一.二小节。

2.展示:出现小骆驼来到小溪边,小红马也来到小溪边,小红马看到小骆驼就开口了--

(1)指名读

(2)评读,读出"喷着响鼻"。

(3)再指名读。

板书:脚掌(又大又厚)眼毛(两层)肉疙瘩难看

(4)齐读小红马说的话。

3.小骆驼听了觉得很--生齐。附板书:委屈

就把小红马的话告诉了妈妈,它会怎样说呢?指名说

妈妈是怎样回答的?指名读.评读("疼爱").再指名读.齐读

4.读好

(1)指名说读(一个演小骆驼,一个演骆驼妈妈)

(2)分角色读小节:小骆驼.骆驼妈妈.旁白

过渡:第二天,小骆驼跟着妈妈走进了茫茫的大沙漠。

(二).第3--4小节:

(出示沙漠图)指名读小节

板书:()沙漠请你说说:你看到了.听到了怎样的沙漠?

对呀,小骆驼望着这无边无际的沙漠开始担忧起来,小骆驼担心什么?经过这次沙漠之旅它又明白了什么?

.自读小节。

2.交流小骆驼担心什么?指名读(读出"担心"的语气)

3.同桌同学再读小节,讨论并完成思考题:

(1)小骆驼在茫茫的大沙漠中行走不怕饿,这是因为()。

(2)小骆驼不怕自己的脚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这是因为()。

(3)小骆驼也不怕铺天盖地刮过的风沙,这是因为()。

4.交流:

(1)出示句子.骆驼图,

指示"驼峰",板书"驼峰"。

师生识图,板书:贮存养料齐读句子。

(2)出示句子:怎样理解妈妈说的这句话?

(3)介绍骆驼鼻孔和眼睛的知识。

齐读第4小节。

5.读好小节:

(1)分角色朗读。

(2)评读。

(3)再分角色读。

小结: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背上还有肉疙瘩般的驼峰,看起来不美观,可他们的用处大着哩!又大又厚的脚掌不会陷进沙子里拔不出来,两层眼毛可以防沙,驼峰可以贮存养料,适于沙漠生活。所以,最后小骆驼相通了,他觉得自己应该--生齐。

(三).第5小节:

.齐读第5小节。

2.小骆驼的情绪有什么变化?(板书:自豪)

读好"自豪"。

师总结:课文讲述了小骆驼听小红马说自己很难看觉得很委屈,后来跟着妈妈到沙漠里走了一趟,明白了驼峰.脚掌和眼毛的作用,那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判断一种事物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还要看内在。)

(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分别采用教师范读.学生仿读.自由感情朗读.对话表演读以及背诵等方式进行。凸显了阅读教学“以读代讲”的特征。)

四.续讲故事:

小骆驼的沙漠之旅结束了,有一天,它又来到小溪边照镜子,欣赏它那又大又厚的脚掌.两层长长的眼毛和高高耸起的驼峰。恰巧小红马也来了,它们第二次的相逢,小骆驼会怎样对小红马说呢?

.同桌讨论。

2.指名交流。

(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续编故事,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不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通过表演,张扬个性,提高了表达能力及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不能驼峰——贮存着养料——足够路上用

委屈

脚掌——又大又厚——不会陷进松散的沙子里

自豪

眼睛——双层眼毛——风沙过去了,没进一点沙子

5.水上飞机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用“究竟”和“渐渐地”造句。

3.了解水上飞机的主要作用,激发儿童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进行语言训练,并激发科学兴趣。

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飞机吗?把你们课前收集的一些飞机的图片展示一下,并用自己的介绍一下。通过介绍,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我们所说的飞机有个共同的特点,都在空中飞行的。

2.今天,有一位小客人——小海鸥,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揭题——水上飞机,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以课题为线索,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听读课文。

听录音,你有什么感受?

三.初读指导

(自学课文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感悟.有指导地让学生从字词句开始读懂.理清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的结构和大概内容。)

.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读音,读通句子,读通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2)初步知道课文主要写得是什么,水上飞机有哪些用途?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去拼音,读生字。

(3)课文中的词语有哪些已经懂了,有哪些还没有懂的?

四.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讨论问题。

五.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2.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茫.佩.输.援”并范写。

3.用钢笔描红。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谈话导入:上节课,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初读了课文,在你们的头脑中肯定也产生了许多问题。

出示:①在你们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老师很想追问一下,点击出示:在你们头脑中究竟出现了哪些问题?

能告诉我们吗?

指名说,师归纳出示:

②水上飞机是什么样子?师:如果我想追问一下,该怎么说?(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是究竟什么样子?

③水上飞机有什么作用?师:如果我还想追问一下,该怎么说?(生说,师点击出示: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2.师:是啊!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齐读:

水上飞机究竟是什么样子?

水上飞机究竟有什么作用?

……

二.导学课文

导学第一自然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自主观察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归纳出水上飞机的外形特点,并顺势引导他们随着故事中的小海鸥一起去问个“究竟”——进一步了解水上飞机的特殊功能。)

课文中有没有描写水上飞机样子的句子,找一找,读一读

.指名读,出示“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

2.“两个大翅膀”这形状与普通的船根本不同,你们有没想到相关的一些词语啊?(与众不同,截然不同……)

3.文中也用了一个问(奇怪),相机指导朗读第一句话(突出“奇怪”)

4.小海鸥看到这条奇怪的船,你觉得它心里会感到怎样(好奇),它为什么会“好奇”呢(突出“啥样,长翅膀”等)相机指导朗读。

5.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这里的“究竟”你懂吗?能不能换个词语,意思不变(清楚.明白)

师:刚上课时我们用的“究竟”表示“追问”的语气,而这里是“清楚.明白”的意思,看来,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是不同的。

6.指导朗读第1段

过渡:小海鸥想去问个究竟,它是怎么问,那条奇怪的船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二至六自然段。

导学二至六自然段

(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是“读课文圈划词句”,即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阅读课文的同时,能根据要求分别用直线.曲线.小圆圈或其他符号圈划出有关的词句。这样一面读一面圈划,有助于学生认真思考.开动脑筋,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效率。根据这一单元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借助圈划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初步尝试圈划关键词语。)

.读完了吗?现在你有没有知道那条奇怪的船到底是什么?(水上飞机)

2.我们再来读读它俩的对话(逐句指导朗读)

出示①“喂,船大哥,你好哇!”

(注:在波浪翻滚的大海上说话,应当怎样:声音响亮

平时,你有没有站在远处喊过人呢?

“船大哥,你好吗?”小海鸥真是非常懂礼貌。你再读读!)

②“你好!我不是船,我是水上飞机。”

(注:这一句话是谁说的?

人与人之间的文明礼貌是相对的,水上飞机也挺懂礼貌

它很友善地对小海鸥的话作纠正,多么自豪。引导加上动作)

③“飞机?你怎么掉到海里去啦?”

(注:这一句话连续出现了两个问号,应该怎样读呢?

结合提示语“吃了一惊”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④“不,我是降落在这里的。我是海上救护机,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

(注:“我”是谁,它的名称.作用。附板书: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指名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结合提示语“笑了”进行指导,引导加上表情。

师引导:咦,船只在海上遇难了,为什么不用船去救,而让水上飞机前往救援呢?

读一读,谁能通过你的朗读告诉大家答案(突出“迅速”)

3.练习对话

找你最好的朋友,进行对话(语气.表情.动作),教师适时表扬。

过渡:海上救护机能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真了不起。

课文中,它真的接到求救警报了,它是怎样前往救援的呢?

大家想不想去看看呀?找找看,在课文哪儿

导学第8段

.指名读

2.出示:“他告别了小海鸥,便迅速地滑行起来,机身的两旁随即溅起了雪白的浪花。

水上飞机渐渐地离开海面,向遥远的天边飞去。”

A.“渐渐地”是什么意思?生答后,师“这不是与‘迅速’自相矛盾吗?}

(结合:“迅速.随即”等词,引导理解)

表示海上救护机离开水面时有一个过程,慢慢上升,飞行时比在水面滑行更快了。(用词准确)

c.指导朗读

(海上救护机的本领的确非常大,很神奇,你佩服它吗?我们一边读一边体会它的神奇和同词的准确!)

过渡:它俩还谈了些什么呢?

导学第7段

.出示:“我还有很多兄弟。有的……;有的……;还有的……扑灭森林的大火……

2.自由读

3.引导理解

海上救护机有许多兄弟(文中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介绍了它们的本领)

指名说(附板书)

4.指导取名

你能给它们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附板书)

海上救护机……[救援船只]

海上战斗机……[参加战斗]

海上运输机……[输送物资]

海上灭火机……[扑灭大火]

5.师小结指导朗读

结合省略号,迁移拓展

.省略号省略了什么,(许多具有各有作用的水上飞机)

2.思考:如果让你长大后造水上飞机,你还想让它发挥哪些新的作用。

3.小组合作交流

4.汇报评议(名称.用途)

5.师小结

刚才我们让飞上飞机发挥了那么多新的作用,其中有一些水上飞机已经拥有了,还有许多新型的水上下班飞机只要大家从小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本领,长大以后就等着你们去实现!

三.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听了海上救护机的介绍,了解了水上飞机,同学们肯定对它们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对于刚才同学们的精彩构想,老师还想探个究竟

(出示)

请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以作文.绘画.小制作等形式设计具有新作用的水上飞机。

课后,我会跟你们老师商量,请他组织一下,在班上举办一次水上飞机设计成果展示会。

6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

2、

了解有关人造卫星和台风的知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板书:跟踪指名正音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体会不到可以演一演)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可以怎么读这个板书?还可以怎么读?

4.看上去不相关的两样事物,他们会有怎样的联系呢?去课文里面找找好吗?

(练习说话,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以课题为线索,展开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二.初读感知:

.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能够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积累理解新词的意思。

(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用途。

2.出示词语,指名读。

3.指名分段读。

(自学课文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感悟.有指导地让学生从字词句开始读懂.理清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的结构和大概内容。)

三.精读感悟:

(一)大家读书的本领确实很棒,短短的十几分钟就能读的正确.流利,还有不少同学读得绘声绘色了。这个会跟踪台风的卫星到底是怎样跟踪卫星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再读一读。

(二)指名交流。

(三)学生自读课文,

(四)反馈: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吗?找出有关句子读给我们听听。

“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抓住“时刻”,举例子:卫星都会在什么时候跟着台风(说不出时教师示范举例子:他在走路时隔着他,做游戏时跟着他……)

2.指名读这段。板书:时刻

3.过渡:卫星说到做到了吗?他是怎样时刻跟踪台风的?我们再接着听听其他同学的介绍。

卫星说到做到了吗?(生答)刚才xx的发言就能说明了。

“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出示本句话。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联系上下文看看)

2.生回答。播放台风的影片。

3.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4.生交流。板书:偏偏爱

5.真是一个态度坚决的卫星啊!面对如此厉害的台风,他们之间的对话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6.采访形式指导朗读。

7.过度:台风会善罢甘休吗?(生答)

8.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

9.过度:哦,这一回合,谁赢了呀?卫星还在继续跟踪卫星吗?

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行吗?

师读掉“无意”“仍然”。

2.生质疑,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板书:仍然紧紧

3.你们可真能干,老师也要向你们学习,我相信你们也能把他们的这组对话读好。对话“哼,我要把你甩掉!”“想甩掉我?没门儿!”指名朗读。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你确实不会被甩掉。想甩掉我,没有门吗?台风准备怎样甩掉台风?

“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抓“自豪”。你这么自豪是为什么啊?板书:每隔二十五分钟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看台风来了。录像播放台风引起巨浪拍打岸边旁白:狂风怒吼,巨浪滔天

3.定格画面,接着会发生什么情况?在疯狂的台风巨兽,我们也不用怕了,心情怎样?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5.看来,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来,能干的小卫星们,自豪地夸夸自己的本领吧!齐读这句话。

6.指导朗读。

7.台风这下可没辙了吧!好了,气象卫星的任务完成了,收兵回营吧!

激起学生联系最后一段。看来,卫星对台风的跟踪还没结束呢,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板书:又

第二课时

一.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第二代卫星有什么印象?

二.卫星是怎样跟踪台风的。

师小结:无论台风多么狂怒,多么凶猛,气象卫星都能紧紧地跟着他.监视他,向人类报告他的一举一动,使我们不再受到台风的伤害,科技的力量无穷,“人定胜天”。

三.分组,分角色朗读。

四.角色表演。

板书设计

6.跟踪台风的卫星

台风

卫星

第一回合:

妄图攻击

高高看着

第二回合:

企图甩掉

紧紧跟踪

第三回合:

扑向城市

预报行踪

教学要求:

.

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2.

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

3.

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多媒体演示:赛龙舟.包粽子……端午节到了,人们以各种形式迎接这个节日地到来。

2.

你对端午节了解多少?

3.

刚好,我们班要出一期有关端午节的黑板报,如果由你来负责,你打算如何设计?

4.

师引导:刚才有个同学建议写一写有关端午节的。恰好有同学找来了许多关于端午材料,同学们根据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

二.阅读材料,自行整理

(进一步了解端午节。)

.

让学生自有阅读材料,同座交流:

收集地材料包括哪些方面。

2.

全班同学交流讨论

3.

你对介绍端午节地哪个方面地材料最感兴趣?说说理由。

4.

你打算如何把你最有兴趣的材料整理成小短文?

三.合作交流,完成初稿

.

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并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如何组合材料的。

2.

每一学习小组商议如何共同完成一篇短文。

3.

各小组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多向评价,及时反馈

.

各学习小组汇报,各位同学参与评价,师出示评价要求:

a.

是否合理的安排材料;

b.

是否有条理的叙述自己选好的材料;

c.

在筛选材料的时候有没有自己的特点。

2.

师就学生习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相机板书

a.

适当的选择

b.

合理的安排

c.

创意的表达

3.

师请各小组同学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4.

师将各小组的习作帖在墙上,让学生下位阅读,并把自己的意见及时地写在相应的白纸上。

5.

师相机与学生讨论。

6.

师安排众生习作。

练习5

教学要求:

引导学生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似处,并学习运用打比方。

2增加词语积累的练习。

3练习用钢笔书写点画教多的字

4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积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或最不喜欢的广告,说明理由。

5练习书写带有横折钩笔画的“为”字和带有横折提笔画“计”字,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这两个笔画的运笔方法。

教学准备:

一些广告的图片.录音及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学用字词句”部分

导入语:有一句广告词叫做“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和想象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前提。

2请看这三幅图,你一定会想到与它们相似的事物。

①学生观察②全班互相交流③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相象的事物画下来,在旁边写上名称。

3用打比方的句子吧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

4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也有很多打比方的句子,大家找出来,读一读。

5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师小结: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具体的描绘事物,能使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完成“读读背背”的内容

读准字音①自读词语,借助字典或词典读准字音。②指名读词,正音。③全班齐读

2理解词义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或查阅到的资料,自由讲解词义。

②师适当的讲解:自强不息:自觉的努力向上,永不停息忍辱负重:忍受屈辱,担负重任志在千里: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义无返顾:反顾,向后看。在道义上,只许奋勇向前,不容徘徊后退。

③读了这些词,你感受到什么?

3反复朗读,以期背诵。

三学习“写好钢笔字”

学生自读“我的提醒”

2观察字型,找出点在三个字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3讨论:如何将这些点画写好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5谈谈描红体会

6练习写字

第二课时(完成口语交际)

一.导入

“蓝猫的饮料我爱喝”.“我家的盘子会唱歌”.“真巧,好吃得不得了!”大家对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非常熟悉吧?广告作为一种宣传商品或公益事业的常见形式,在我们周围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有的广告大家都已经作为生活用语的一部分了。

二.展示一些精彩的广告录象

三.大家交流在各式各样的广告当中,你最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你不喜欢的广告是什么?为什么?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强调互动)

四.精彩广告再现学生自由组合,将自己最喜欢的广告表演出来学生表演

五.设计广告我们一起聊了很多广告,可是那都是别人设计的。你们想不想为自己喜欢的商品也来设计一个广告呢?或者,设计一段公益广告也行。学生自由组合,讨论创意。尝试设计。

第三课时(学写毛笔字)

一复习基本笔画横折.竖钩.竖提二学习“横折钩”

出示笔画:“横折钩”

2观察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钩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渐轻.渐细,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直下作竖弯钩状,出锋。

4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评议学生作品

6教师范写“为”

7学生练习写“为”.“力”.“书”

8评议学生写的字

三学习写“横折提”

出示笔画:“横折提”

2观察笔画特点

3教师示范写法:教师一边范写,一边讲解横折提的写法:露锋起笔,顺势向右横出作横画,至折处略向上提笔,再向右下作顿笔,转势微向左下行笔,折笔向右下稍顿,回锋向上,再提笔向右上角挑出。

4学生练习书写三个,教师巡视.指导

5评议学生作品

6教师范写“计”

7学生练习写“计”

8评议学生写的字

第15篇: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语文天地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一些与读书有关的词句。

2.学习一些读书与习作的方法。 3.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行动。 4.学习进行开场白。

过程与方法:

“拓展阅读”:自主学习,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综合活动”: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甲流,掌握学习的方法;通过搜集资料、汇报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读书情况。最后指导学生习作,通过具体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读后感这种文体。

“金钥匙”: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开场白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书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习作,体会“长生果”的寓意并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难点:学会读书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法、点拨法。 学生:讨论、交流、评议。 教学准备:

有关于书的名言,学生自己总结自己的读书方法和体会。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日积月累”“金钥匙”

一、学习“日积月累”

1.我的摘录笔记。

(1)多媒体出示书上的词语。这些词语谁会读呢? (2)教师范读词语,指生读,开火车读。

(3)请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词语摘抄到摘录本上。 2.读一读。

(1)让学生读书上的句子。

(2)教师提问,课前谁还搜集了有关书的句子?指生读。 (3)学生自由交流、积累。

3.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怎样表达他的意思。 (1)学生读句子。

(2)作者用不同的说法表达了自己愿意带一本书周游世界的愿望。

二、学习“金钥匙”

1.引导自学。

丁丁和冬冬掌握了开场白的金钥匙,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并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全班交流、总结)

2.开场白的内容、要求。

开始要讲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要注意:开场白要简短、精练,有号召力,具有鼓动性。 3.模拟开场白。

情境:我们班要举行讲龙的故事的比赛,请你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1)自由练说。

(2)小组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开场白。

三、单元小结

1.自我评价,可以围绕这几方面来评: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怎样?学会了哪些新的学习方法?等等。

2.同学之间互评。

四、课堂小结。

学生自我总结。

第二课时

“拓展阅读”《我的“长生果”》,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

一、质疑导入,激发兴趣。

1.读课题,质疑:什么是“长生果”?

2.“长生果”是指吃了以后长生不老的那种果子。文章中提到的“长生果”就是指吃了后长生不老的那种果子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自然段的序号。边读课文边思考:“我的‘长生果’”是什么?作者写了童年读书、作文的那几件事,从中悟到了哪些道理?找到有关的部分画下来。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相互评价。

3.参考阅读提示中的文体和方法,再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在旁边做批注。

4.小组交流读书情况。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作者写了少年时代读书和写作的哪几件事?从中悟到了什么? 学生回报自学情况,教师评价,归纳: 事:“我”看连环画,到小镇图书馆看书。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 悟: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重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2.反复读一读这篇文章,将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勾画下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

四、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朗读课文,把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并说一说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作者对书的钟爱的。

2.把你喜欢的部分在读一读,文章文辞优美,善用比喻,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说一说。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引导,如:课文第2自然段:“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视听的愉悦之感。”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读书时的那种愉悦之情。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评价。

五、拓展延伸。

说一说你读书的故事和你在书中得到的收获,并把它写下来。

六、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全文,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七、板书设计:

我的“长生果”

写出优秀作品 读连环画

扩展想象力

读文艺书

书籍

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读大部头小说

锻炼记忆力

增强理解力

第三课时(习作)

学习规划自己的读书活动

从“开卷有益”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的激情召唤,到“书是人类发出的最美妙声音”的深情吟唱,人们相信,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书籍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重温读书的意义,感受时代读书的呼唤。

一、活动准备

1.按小组不知交流的主题,各自搜集需要使用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

2.事先准备好发言提纲,发言时要有激情,要尽可能说得有趣味,让同学爱听、听得明白。

3.要说明文章的出处,对这本书的理解及喜爱的理由,并说说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 4.总结归纳自己的读书方法,并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二、活动安排

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搜集的书大致内容或总结归纳的读书方法进行组内交流,以“我喜爱的一本书”为话题,卓名喜爱的理由以及书对自己的影响。小组交流后,各组派代表到台上发言。

要求:

1.学会用普通话流畅地交流,清楚得体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会倾听,准确理解发言者的话语、观点。

3.积累、感悟书籍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三、活动过程

(一)第一小组汇报:怎样安排好自己的读书活动。 1.寻找一些好的适合自己读的书。 2.按时去完成每天的任务。

3.针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读法,或通读,或简读,或精读。 4.不泛泛而读,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5.利用最有效的时间去读。 ......

(二)第二小组汇报:浏览是的大致内容的方法。 1.看目录; 2.看简介; 3.看序言; 4.看结尾; 5.看高潮; 6.看插图; ......

(三)第三小组汇报:怎样选择要看的书。

1.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2.名家名篇是首选,少看漫画搞笑的书; 3.选择适合自己的版本去读;

4.选择时事资料、新闻、关心时事; ......

(四)第四小组汇报:阅读的方法。

1.分类法读书:分门别类地读书。每一类书,借来几本,预计一下要多长时间可以读完,安排好正常上课做作业的时间之后,将空余的大部分精力放在读课外书上。

2.快速法读书:要求在30分钟内读完2000字的文章。程序是首先用5-10分钟时间将文章读一遍,再用5分钟记下或画出好的词语,标出段落序号,然后用10分钟归纳文章的结构提纲。有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语立即查字典、词典弄懂,最后用5分钟把文章在看一遍。这样就完成了。以后,抽空可看看自己写的结构提纲,回忆一下文章的内容,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技巧。

3.兴趣法读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

4.比较品读法: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 ......

(五)第五小组汇报:怎样写读书笔记。

1.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2.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

3.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书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段,超载自己的本子上。

4.卡片式,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 ......

四、活动总结

1.今天的时代已经不是靠汗水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了。知识密集,信息奔流,科技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那种“一朝拥有知识,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人如果善于学习,不仅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知识,有政治经济学知识,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知识,而且有科学技术知识,有文艺方面的知识,这有利于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有利于把自己的认识建立在科学基础智商,这样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就会感到精神饱满,感觉到人生真正的价值。”读书好,让我们多读书,读好书,为我们的将来大侠坚实的基础。

2.为自己定读书守则。

第16篇: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学习的都是古代名著中的片段,学生学习兴趣非常深厚。利用这一点,我很好地组织了课堂教学,并组织学生们进行了“让名著中的人物走上舞台”的课本剧表演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还训练了自己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学生对每课中出现的人物特点体会都比较深刻,特别是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让他们佩服不已;阴险狡诈的周瑜让他们心生厌恶;豪爽英勇的武松让他们念念不忘。我在教学中又适时指导他们感情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表现,学生的反应都比较好。

通过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四大名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纷纷到图书室去借阅。

但是在本单元的习作中,练习缩写时,很多学生抓不住重点来缩写,他们好像觉得哪儿都重要,都应保留下来。因此,缩写后的作文篇幅都较长。针对这一问题,我还要继续指导,让其掌握好缩写的方法,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设计

语文五年级下册单元教学计划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