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图形和性质教案模板(共7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9-1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案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一)

一、教学目标

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三个角对应相等,三条边的比对应相等,则两个三角形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3.会运用“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条件”和“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2.难点: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的应用. 3.难点的突破方法

(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BBCCA每个比的前

ABBCCA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

(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

(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

(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

如△ABC∽△A′B′C′的相似比ABBCCAk,那么△A′B′C′∽△ABC

ABBCCA的相似比就是ABBCCA1,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

ABBCCAk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 (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

三、例题的意图

本节课的两个例题均为补充的题目,其中例1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去寻找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让学生明确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即(1)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2)公共角一定是对应角;最大角或最小的角一定是对应角;(3)对应角所对的边一定是对应边;(4)对应边所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对应边所夹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例2是让学生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这里要注意,此题两次用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也可以先写出三个比例式,然后拆成两个等式进行计算),学生刚开始可能不熟练,教学中要注意引导.

四、课堂引入

1.复习引入

(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

在△ABC与△A′B′C′中,

如果∠A=∠A′, ∠B=∠B′, ∠C=∠C′, 且ABBCCAk.

ABBCCA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

反之如果△ABC∽△A′B′C′,

则有∠A=∠A′, ∠B=∠B′, ∠C=∠C′, 且ABBCCA.

ABBCCA(3)问题:如果k=1,这两个三角形有怎样的关系? 2.教材P42的思考,并引导学生探索与证明. 3.【归纳】

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五、例题讲解

例1(补充)如图△ABC∽△DCA,AD∥BC,∠B=∠DCA.

(1)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写出所有相等的角;

(3)若AB=10,BC=12,CA=6.求AD、DC的长.

分析:可类比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来寻找相似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对于(3)可由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相等求出AD与DC的长.

解:略(AD=3,DC=5)

例2(补充)如图,在△ABC中,DE∥BC,AD=EC,DB=1cm,AE=4cm,BC=5cm,求DE的长.

分析:由DE∥BC,可得△ADE∽△ABC,再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ADAE,又由AD=EC可求出AD的长,再根据DEAD求出DE的长.

ABACBCAB解:略(DE103).

六、课堂练习

1.(选择)下列各组三角形一定相似的是( )

A.两个直角三角形 B.两个钝角三角形

C.两个等腰三角形 D.两个等边三角形

2.(选择)如图,DE∥BC,EF∥AB,则图中相似三角形一共有( A.1对 B.2对 C.3对 D.4对 3.如图,在□ABCD中,EF∥AB,DE:EA=2:3,EF=4,求CD的长. (CD= 10)

七、课后练习

1.如图,△ABC∽△AED, 其中DE∥BC,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2.如图,△ABC∽△AED,其中∠ADE=∠B,写出对应边的比例式.

3.如图,DE∥BC,

(1)如果AD=2,DB=3,求DE:BC的值;

(2)如果AD=8,DB=12,AC=15,DE=7,求AE和BC的长. 教学反思

第2篇:(教案)二次函数图象和性质复习教案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复习课教案

海洲初级中学 初三数学备课组

内容来源:初中九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 教学内容: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复习 课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二次函数的图象复习二次函数的性质,体会配方、平移的作用以及在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a、b、c的取值情况。

3.在解决二次函数相关问题时,渗透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中考意识。 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是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三种函数,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它与学生前面所学的一元二次方程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一个知识的交汇点。本节课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复习,从特殊到一般,再由普遍的一般规律去指导具体的函数问题,加深学生对函数图象和性质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发展技能,归纳解题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初步的、零散的关于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知识基础,但是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缺乏解决问题有效的、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办法单一,较难想到运用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本节课针对班级学生特点采取小组合作进行教学,通过小组的交流、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把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掌握解决一类问题的常用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回顾

1、已知关于x的函数y=

2、已知函数y=-2x-2,化为y=a

+3x-4是二次函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 .+k的形式:

此抛物线的开口向 ,对称轴为 ,顶点坐标 ; 当x= 时,抛物线有最 值,最值为 ;

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 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少。

3、二次函数y=

2 -3的图象向右平移1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到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若二次函数y=2x+m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m的取值范围是

5、抛物线的顶点在(-1,-2)且又过(-2,-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6、抛物线经过三点(0,-1)、(1,0)、(-1,2),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思维导图:

二、例题精讲:

1、(2016.新疆)已知二次函数y=

+bx+c(a

)的图

象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a>0 B、c<0 C、3是方程a+bx+c=0的一个根

D、当x

2:二次函数图象过A,C,B三点,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4,0),点C在y轴正半轴上,且OB=OC.(1) 求C的坐标;

(2)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并求出函数最大值。 C

(3)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C,B,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4)根据图象,写出满足二次函数不小于一次函数值的x的取值范围;

(5)若该抛物线顶点为D,y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A+PD最短?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

(6)若该抛物线顶点为D,x轴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PC+PD最短?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

三、教学反思

第3篇: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函数是中学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函数概念通过坐标系中的曲线上点的坐标反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变化与对应的思想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习起来非常困难。虽然,函数图像将函数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提供了数形结合地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但在没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研究函数图像对教师来讲也是较为困难的一件事。

二次函数教学时间约为 10课时,下面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此时学生对函数的相关知识已经很陌生,第一课时应对上学段学的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做一个回顾,让学生重温学习函数应该从以下四个内容入手:认识函数;研究图像及其性质;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函数与相应方程的关系。再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以及用关系式表示这一关系的过程,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然后根据这种体验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并能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数学思考:

1.感悟新旧知识间的关系,让学生更深地体会数学中的类比思想方法;

2.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

1.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2.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用数学意识。

情感态度:

1.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六、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活动1] 温故知新,引出课题。

师:对于“函数”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

生:学过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

师:那函数的定义是什么,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在某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如果给定一个x值,相应地就确定了一个y值,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师:能把学过的函数回忆一下吗?

生:可以。

一次函数y=kx+b(其中k、b是常数,且k≠0)

正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

反比例函数y=k/x(k是不为0的常数)

师:学习这些函数的时候,大家还记得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探究的吗?

生: 定义、函数的一般形式、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函数与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等。

师:很好,从上面的几种函数来看,每一种函数都有一般的形式.那么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究竟是什么呢?本节课我们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对于一些概括性较强的问题,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由复习回顾旧知识入手,通过回顾已经学过的函数的相关知识,对要探究的新的函数有个明确的方向,让学生由旧知识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符合认识新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渐深化。

[活动2]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正方体六个面是全等的正方形,设正方形棱长为 x ,表面积为 y ,则 y 关于x 的关系式为是什么?

2.多边形的对角线数 d 与边数 n 有什么关系?

n边形有___个顶点,从一个顶点出发,连接与这点不相邻的各顶点,可作____条对角线。因此,n边形的对角线总数d =______。

3.某工厂一种产品现在年产量是20件,计划今后两年增加产量,如果每年都比上一年的产量增加x倍,那么两年后这种产品的产量y将随计划所定的x的值而确定,y与x之间的关系应怎样表示?

这种产品的原产量是20件,一年后的产量是件,再经过一年后的产量是件,即两年后的产量为。

4. 问题2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 大家根据刚才的分析,判断一下式子中的d是否是n的函数?若是函数,与原来学过的函数相同吗?问题3呢?

5.观察上面的三个函数,从解析式看有什么共同点?

师生行为:教师在大屏幕上逐一提出问题,问题

1、

2、3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师生共同订正,问题

4、5小组讨论完成,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得出问题结论。

定义:一般地,形如y=ax²+bx+c(a,b,c是常数,a≠ 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教师重点关注:1.强调几个注意的问题:(1)等号左边是变量y,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的整式。(2)a,b,c为常数,且a≠0;(3 )等式的右边最高次数为 2 ,可以没有一次项和常数项,但不能没有二次项。(4)x的取值范围是任意实数。

2.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优化思维过程,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的解决,为得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做好铺垫,并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的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活动3] 例题学习 内化新知

问题

例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若是,分别指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 y=3(x-1)²+1(2) y=x+5

(3) s=3-2t²(4) y=(x+3)²-x²

(5)y= -x(6) v=10∏r²

2例2,函数 y=(m-3)x-3x+5

(1)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正比例函数?

(2) m取什么值时,此函数是二次函数?

师生行为:教师出示例1,同学们稍加考虑即可获得问题的结论,进而引出例2,例2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待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再组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共同得到正确是结论,并获得解题的经验。

教师重点关注:(1)探究中各小组是否积极展开活动;(2)学生对二次函数概念是否理解透彻,应用是否得当;(3)教师在小组中巡视,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引导。

设计意图:通过例1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对二次函数的概念的理解,边学边练,为下一个讨论做铺垫;例2中三个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复习旧知的同时获得解决新问题的经验,进一步内化新知、突破难点。整个探究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在交流中归纳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增强学生创造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活动4] 练习反馈巩固新知

问题:

(1)P80.练习

1、2

m-2(2)若y=3x+6x-4 是二次函数,求m的值.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问题(1)学生独立思考后写出答案,师生共同评价;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交流,指名口答结果,教师强调正确解题思路;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能否准确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学生解题时候暴露的共性问题作针对性的点评,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路和方法,积累解题经验。

设计意图:问题(1)是从简单的应用开始,及时巩固新知,让学生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问题(2)是让学生对二次函数定义很深层次的理解,培养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八、自主小结,深化提高:

请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各抒己见,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帮助,让语言表达更准确。

设计意图: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自觉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形成体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九、分层作业,发展个性:

十、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二次函数第一课时,教材中安排的内容不多,但学生对函数的知识已经生疏,接受起来不会很顺

利。由此,我的设计是从温故知新开始,通过温故知新,引出课题、创设情境、探究新知、例题学习、内化新知、练习反馈、巩固新知等几个数学活动,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归纳总结出新知、内化新知、巩固应用新知的。活动中也注意了学生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使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第4篇:《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案

第1篇:粗心的我

扎着一条蓬松的辫子,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能说会道的嘴巴,灵巧的手,个子高高的,身材不胖也不瘦。这就是我,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

我的优点不少,但是有一个缺点总是改不了,那就是粗心。有一次,发小考数学试卷了。我自以为考得很好,所以又高兴又激动,心里仿佛有数不清的兔子在里面七上八下的跳着。可发到试卷后,我仔细一看,“啊!”的一声,一拍脑袋,嘴里嘀嘀咕咕地说:“我这个人呀,怎么死也改不掉粗心的坏毛病啊!”原来一道七百三十一除以六的余数忘写了,得了九十九分。本可以到手的100分在我的粗心里泡汤了。你说痛心不?

说来你恐怕不信,一次,妈妈让我把一袋牛肉送到外婆家去,顺便把一袋垃圾带下去扔掉,我拎起东西匆匆地走了。来到垃圾桶旁,顺手把那带垃圾扔进了垃圾桶,手上拎着另一袋一蹦一跳的来到了外婆家。大声地叫着外婆:“瞧,我给你带什么来了?”“我可不知道!”“你自己看看嘛!”我说。“你,带什么来了?”外婆拆开一看,皱着眉头生气地说。我凑过去一看,竟是一包发臭的垃圾,便自言自语地说:“惨了,我把牛肉当垃圾给扔了!”这时,我后悔的低下了头。

你遇到过有像我这样粗心的吗?我也想做个心思细密的女孩,大家能给我出个主意吗?

第2篇:粗心的我(何思行)

我这个人优点不多,缺点确不少。粗心就是我的一大缺点,它可害我吃了大亏。 我的数学成绩是全班第一,每次考试都领先于其他同学,所以很自信、骄傲。( 成宇文学 ) 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在读考试名次,我高傲地坐在位子上心想:你们都听好了,听着我的成绩吧!羡慕死你。可是等了好长时间还没有念我的成绩,我十分焦急,老师不会把我的试卷弄丢了吧?终于,我的分出来了“何思行85分。。。。。。”这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我还没缓过神来,我的同桌用脚碰了我一下,我才知道上前领卷子,我不再像以前高昂着头了,我低着头走着,想找一个地洞钻进去,双手把卷子放在胸前,不让别人看到。我走到座位上轻轻地坐下,低着头不敢看老师和同学们的目光。等我稍缓过劲儿来,把卷子放在桌子上看题。第一页,全对;第二页,全对,咦?怎么回事,我不是全对吗?当我翻到第三页才明白,我有三道题没做,我再仔细一看,这几题我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做对,我怎么这样啊!题都没有看见,都怪我太粗心,这就像士兵上了战场上没带枪,学生上了考场没带笔一样,现在后悔也没有用,我要用实际行动改掉我粗心的缺点,认真对待每次考试,不骄傲。

我一定要多一个优点——细心。

--500字

第3篇:粗心的我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有些缺点很难改掉,而我最大的缺点就是小学生最常见的——粗心。

这个缺点常常困扰着我,就让我给你说一说其中的一件事吧!

记得那一次,我在家里津津有味的品读着书。这时,一阵门铃声传来了,我急忙跑去,心里抱怨:“是谁呀?这么讨厌,把我从书里拉了出来。”开门一看,是我的同桌。他冲我一笑:“王广浩,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一起出去玩吧!”一听到玩,我立刻打起了精神,穿上鞋就走了,刚要关门时,我赶快拉住,对同学说:“我从家拿一本书,无聊时还可以看呢!”他瞥了下嘴,我还击了一下,说说笑笑中我们便下了楼。

我们跟其他同学会和后,准备要玩捉迷藏,我们二话没说,拔腿就跑。我们躲到了草丛里,不容易发现。我便开始无聊起来:“哦,我差点忘了,我从家带来了一本书。”我向双手看了看,手上空空的,就开始四处找了起来。同学在旁边好奇地问:“怎么了?”我急得快要哭了,说:“我从家带的书不见了,妈妈回家肯定会骂我的!”同学想安慰我:“别着急,我们一起找。”于是,我们把来过的地方细细的找了一遍,都没有找到,我哭了起来,立刻奔跑起来想回家。“王广浩,你还玩不玩?”我怒吼道:“东西都丢了,哪还有心情玩?”回到家,我打开鞋柜换鞋,却发现,我的书安安静静地躺在那儿,原来我的书在这儿呀,我拿起书以每秒百万里的速度冲到了床上狂跳!

看完后,你一定会哈哈大笑,说我太粗心了吧?但是不要紧,我一定会改掉坏习惯的。

第4篇:粗心大意的我

我这个人呀,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怎么改也改不掉。我下面就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吧! 例子一:在数学课上时,每当写作业,总少不了我抄错数字的那一份粗心。做应用题,每次说:“哇塞,这题太简单了,根本难不倒我!”,可却因审题不认真,造成了数字抄错。结果,做法倒是做对了,可是数字抄错,就使我整题被数学老师打了一个又大又红的“×”,可真倒霉呀!

例子二:大概是上礼拜的事情了。也是因为数字抄错,当时老师骂得我差点哭了,可真难受啊!起因是:老师让我到黑板上去做应用题。前面的得数原来是720的,接着还要再除以另一个数。而我在排竖式时,偏偏把720写成700,怎么除也除不尽。老师提醒了我一声,接着又对我说了:“老毛病又犯在黑板上了啊,晴悦!”老师这句话刚说完,只听“哈哈哈哈”的一阵阵笑声传来,原来是同学们在嘲笑我,只有我,不知应该是哭,还是笑。

例子三:在家里也很粗心。衣服刚放进洗衣机里,又忘了加点洗衣粉,只是一个劲地调整好洗衣机的程序,还以为不会出错呢!等到衣服洗好了,听到妈妈说:“哎,洗衣机洗的就是不干净,还是手洗的比较干净。”这句话以后,才想起来自己根本没放洗衣粉,真是粗心大意呀!

……

哎,我可真粗心,今后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可别再粗心了!

--550字

第5篇: 我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我是一个粗心的孩子

我叫程诺,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学习是我最大的兴趣,但我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做题时太粗心了,它可让我吃了不少亏。

记的有一次,老师让我们默写生词,默写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小菜一碟”,那一个一个的生词都在我大脑里装着呢。默写时,我嘴里不停地念叨着“程诺,不能马虎、不能粗心,争取一词不错。”本子交上去了,我满心欢喜,这么细心的我一百分准保拿下。

下午,老师向同学们公布默写的情况,我多么希望老师能第一个就念到我的名子啊!当老师说到“程诺错了一个词时”我被吓了一跳,如此细心的我怎么还能错?不对劲,我检查了三遍啊!一定是老师马虎了,老师也有过出错的时候。等本子发下来时,我迅速地检查,准备及时找出老师的失误,再向老师说明。我一个词一个词地挨个儿核对,到最后我终于找到了那个错的词,原来我把“诚实”写成“实诚”了,哎!我照我的右手狠狠地打了一下,如果不是它一不小心,一百分准保没问题。

还有一次,我们做数学卷子,我把一个应用题的加号看成了减号,结果出现了连环错误,整道题全都错了。哎!如果我稍微认真看一看的话,我就能拿到全班第一名了。真烦!我怎

么才能改掉这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呢?看着这个本不该出错的题被扣去6分,我心疼的眼泪都掉下来了。

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哭不能解决问题,马克吐温说过:‘没有人能将坏习惯扔出门窗外,但可以把它一步步赶下楼梯。’你知道吗?是步步而不是一次!”听了老师的话,泪水又一次涌出我的眼眶。

马克吐温说得对,我一定要把粗心的坏习惯赶下楼梯,我要做一个细心,认真的孩子,让老师、同学对我刮目相看。

北京大兴旧宫二小四(1):程诺 指导教师:李明艳、郭训民 --700字

第6篇:粗心大意的我

你瞧,那个爱笑的女孩是谁?奶就是我——李筱。一个超级马虎的人。

记得有一次数学考试,早上妈妈反复叮嘱我一定要细心,不要马虎。读题要仔细,做完后多检查几遍。我胸有成竹的说:“放一万个心吧,保证考满分。”考试题还算简单,我答完了又按照妈妈的话检查了一遍,呵,还整有错的,说着我就改了。然后就得意洋洋的玩了起来。

放学后,回到家我对妈妈信心百倍的说,保证满分,保证第一。谁知试卷发下来后,我傻眼了,因为我列完竖式,写答案的时候,竟把2099写成了2909了,这第一是保住了,但是只考了99分,你说我粗心不粗心呢?

唉!这就是马虎的我。你认识我了吗?

山东菏泽曹县李楼小学六年级:李筱 --300字

第7篇:我尝到了粗心的苦恼

粗心是我的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就像影子一般,追随我从小学到初中,不知何时能摆脱它……

小学的时候我数学粗心得我自己不敢想,简直能把1+1算成11。最让我深刻的是那次期末考试。数学老师是个慈善的老师,考试前特别给我打“预防针”,说:“你别给我考好些吧,给我节约奖品哦!”我十二分把握地说:“不会的,一定要拿满分!”因为从平时的经验

来讲,期末考试的题目根本就是小菜一碟,况且平时“身经百战”,害怕这小小的一次考试吗?当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把卷子看了一片,果然简单,便三下五处以二,不出半个小时干掉了。但还是有些怕有些失误——可向老师宣过誓的啊!便仔细验算了几遍,直到心中确保没有问题了,便美滋滋的想着如何得到老师的夸奖……然而以那种心态来检查,当然是查不出什么的,考试结果可想而知,虽然不算差,但已令我伤透了心。46-28竞算得出14;加号看成了减号。虽然是小小的错误,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啊,不仅跟满分再见了,成绩更是差了一截。老师自然对我直叹气,说我粗心;同学们更笑得直不起腰,我自己也后悔莫及。像这样的错误在平时可不少呢!看错题目、算错最后一步、写错字等问题比比皆是,而且总跟在我后面,不肯离去,真令我苦恼啊!

于是,这粗心的问题被带到了初中,经常在我不留神,不细心时跑出来捣乱。一次由于房间混乱,书本像垃圾堆一般的垒成一堆,而我也不留意,不去整理。当早上上学时,才发现最重要的校牌失踪了。昨天晚上还在啊,怎么一觉醒来就记不住了?要知道校牌是很重要的东西,学校为了防范外人入校制造混乱,特别安排了老师和值日生守住校门口,仿佛在守住一座金矿一样那么严格。如果没有它就进不了学校,只有两条路:迟到,被登记,都不光彩。这下我可像热锅上的蚂蚁了,翻箱倒柜的找啊,桌下、床头,书本都不放过,可怜我累得大汗淋漓,却连个校牌的影子也找不到。眼看就要上课了,我只好去学校,痛恨自己不管好自己的东西,害得我这般辛苦,看来在劫难逃了。这还不算,当我装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势态走进校园时,奇迹发生了,没人拦我,我竟在众人的眼皮底下“逃过了”!欣喜之余突然发现,校牌竟就在书包上,那么显眼的地方我却没找过,我真想痛哭一场啊!白费了那么多精力,白费了那么多时间,却不仔细想想,就贸然胡乱行事,结果使简单的事变得令我痛心。这不又是粗心给我带了的苦恼吗?

现在,我真想摆脱粗心的苦恼。可粗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要改掉粗心非得保持认认真真对待生活、学习的习惯,但有志者事竟成,我相信我能够摆脱粗心的烦恼!

--1000字

第8篇:粗心的王大婶

我家隔壁的邻居王大婶,她的粗心可是出了名的。要说起她粗心的事呀,不知道能说出多少件呢!她上完班回家上楼总要开楼梯的灯,可是到了屋里就把关灯的事给忘了,结果让灯白白的开了一夜;夜里用完煤气后,她常常忘了把总开关关上,直到第二天起床后才发现;有时她一边烧水一边开电视,看了一会就把烧水的事给忘到了九霄云外,结果满满的一壶水

竟烧成了半壶水;炒菜时,她常常把盐当做糖来用,把糖当做盐了用。你看,王大婶做事有多粗心啊!

有一次,我正在看妈妈炒菜,王大婶“砰”的一声把房门锁上,去超市买东西了,回来准备进去的时候,她“哎呀”叫了一声:“我关门时忘了把钥匙拿出来了!”王大婶急得团团转,不知怎么办才好。还是妈妈有办法,让王大婶去请来了开锁工开了房门。她那顿晚饭折腾到很晚才做好。我心想:王大婶真粗心,差点连自家的房门也进不去了。

还有一次,王大婶到超市去买盐,眼睛大概扫了一眼,就拿了一袋去算账了,回到家才发现买的不是盐,而是——味精!

王大婶太粗心了,这两件事算是小事,但如果因为粗心而误了大事,那该怎么办?王大婶粗心的毛病真改改了!

河南新乡长垣县河南宏力学校初中部初一:崔玥 --500字

第9篇:【每日心情】粗心的我

我有个坏习惯,经常丢三落四。不是忘在家里书,就是忘带作业,经常让爸爸妈妈给我往学校送,这件事情让老师批评过我多次,可我就是改不掉。

这不,今天我又把英语书落在家里了,又让妈妈跑了一趟。妈妈来到学校的时候,我正在上课,妈妈怕打搅老师讲课,就交给外班的一位老师,让她转交给我……

晚上放学,我不回家要去补作业。妈妈怕英语书没转交给我,还特意到校门口等我放学出来,问我:“英语书拿到没有?”我告诉她:“拿到了。”她才放心的回去了。

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丢三落四的坏习惯,不能再让爸爸妈妈给我送东西了!

山西太原清徐县清徐县县城第二中学初二:侯翔 --250字

第10篇:粗心的我

在生活中,会出现许多可笑的事情。我就有这么一件事情,每当我一想起它,就一定会笑得前俯后仰。

那是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我刚从睡梦中醒来,迷迷糊糊的。我睁开眼睛一看,啊!七点一刻了。我的大脑提醒我今天不能迟到。我迅速穿上衣服,飞快地向楼下跑。

在楼下,我像机器人那样不停地刷牙、洗脸、吃点心……我一边做事,一边埋怨自己睡得这么沉、睡到这么晚……我又急又忙,忙中又出了一点乱子,因此,我更加手忙脚乱,乱得不可开交。我真希望自己会有三头六臂帮我解决这些事情才好。我背上书包,从锅里拿了两个面包,走出家门,就向学校跑。

在路上,我边跑边吃面包。到了学校我累得气喘吁吁,坐在座位上动弹不了。过了一会儿,我才向四周看。咦,奇怪!怎么除了我一个人,一个同学都没有来。我觉得非常奇怪。仔细一算日期,才发现今天是星期六,学校放假,不用上学。我一看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嗯,今天白忙活了!这件事情会常常提醒我做事要小心,仔细,不能马虎。这件事将成为我有趣的回忆。

--450字

第11篇:粗心的我

我,今年九岁半,1米43有的个子,不胖不瘦。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妈妈说我有一张会讨好人的嘴巴。每天,妈妈都把我的头发梳得非常整齐,再扎上一束马尾辫。每天我背上书包快快乐乐地去上学,我的小马尾辫也在我的头上欢快地跳跃着。

看了文章的开始,你们一定会认为我是一位乖巧的小女生,可为什么我要说我自己很粗心呢?因为上个星期二,我写作文时因为写的太快,把“静”字写成了“婧”。我写完后,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玩了,结果我还没有玩到2分钟,我就被爸爸拉了回来。爸爸让我自己读一读文章的句子读不读的通。我很害羞,爸爸说:“你以后不能为了玩,乱写。”

还有一次小测试,我说:“这个题目太简单了,我一定会考100分的,结果只考了98分,因为我把“0”写成了“6”。唉!只是小小的笔误,就让我没有拿到第一,真是惭愧呀!

亲爱的小伙伴们,你们愿意和这么粗心的人做朋友么? 安徽省桐城市北街小学六年级五班六年级:陈熙

点评:叙事很完整,可以加上感想,心理活动还可以描写得细致一些,祝越来越进步! 点评老师:陶流林 --450字

第12篇:粗心的我

我虽然是个女孩儿,可却有着像男孩子般的粗心大意,您要不信,我就讲给你听。有一天早晨,我起床晚了,一看钟表,呀!七点十五了,今天第一节课是数学课,去晚了李老师

会不让我进教室的!我三下五除二吃完早饭,提起书包往外冲走在大街上卖早餐的阿姨用惊奇的眼神看着我,扫大街的叔叔也用异样的眼神望着我,我路过一家理发店门前用店上的玻璃照了照自己,自己都忍俊不住的笑了起来,原来自己跑的太急,身上还穿着睡衣呢!我赶紧往回跑,你瞧我是不是很马虎哇!

记得还有一次,妈妈教我做稀饭,我认真的看着妈妈给我做示范,暗自记住做稀饭的过程和原料。“三八”妇女节这天我心里萌发出一个念头,要给妈妈一个惊喜,给妈妈做一顿现成的饭。放学路上,我加快步伐一进门就围上围裙在厨房里忙碌起来,妈妈回来了,我忙迎上去把妈妈扶到沙发跟前说:“妈妈您先坐着休息,饭我来做。”“你行吗?”妈妈不放心的问“行,你放心吧!”,说完我又到厨房里挖了三小碗米,还有一些红豆,放到锅里,加上水,妈妈说放点碱面可以使稀饭更黏,可是我不知道碱面在哪里,我扫视了整个厨台,也不见放碱面的盒子在哪里,这时一瓶放着白色颗粒的东西挑逗着我的眼睛,我眼放光的暗自欢喜:这不就是碱面嘛,瞧我这笨脑子缘在天边近在眼前却没看见,我捏了两小撮放进锅里。不一会儿稀饭煮好了,我连忙给妈妈和弟弟端了一碗,妈妈尝了一口:“好咸!”我也赶紧吃了一口,真的啊,好咸啊!原来我错把盐当成碱了,“哈哈哈……”我笑了,妈妈笑了,我们都笑了,屋子里充满了欢乐的笑声。

虽然我很粗心,可是我依相信我会改掉这个粗心的坏毛病的,我会成为一个细心的女孩子的。

上海金山区朱行中学初一:潘梦婷 --650字

第13篇:粗心的我

说起我的粗心吧,还真有点难为情。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交掉了日记本,可组长马上还了过来,说我日记没写,我一打开,才恍然大悟。昨天回家我不是还高兴地对妈妈说语文作业没有嘛!难道我又弄错了?只能临时抱佛脚,快补了。

这种事啊,说起来还有好多了呢!那天早上我去帮爸爸妈妈买早点,阿姨为我把包子全装好后,我一摸口袋,才发现身上没带钱,原来妈妈把钱放在我的床头,可我压根就忘了。

哎,粗心的我啊,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评,为自己添了多少麻烦。不过我可以保证,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做个细心的人。

--250字

第14篇:粗心的我

我平常总是糊里糊涂,今天的数学课上构成真正粗心的我。

今天,林老师念到做错题的同学留下来,开始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里很纳闷,前天我连最简单的口算题都错了两道。昨天我很认真的计算,还做了三张口算题,怎么可能呢?拿到科作业纸时,我迫不急待看一下名字,端端正正的三个字——欧阳霖,然后我又细心地算一遍,认真的检查计算和进位也没有错,这时林老师说:“你抄错题目了。”我更纳闷了是我告诉马钰淇作业是66页,她没抄错,我怎么错了?我定眼一看:原来我昨晚在66页做了两题后上卫生间,被风吹过一页,就糊里糊涂地做64页的作业。难怪昨晚觉得那么简单的作业。在订正时想到妈妈在门口肯定等着会着急,我就加快速度,当我拿给林老师改的时候,竟然错了两题,把7写的像1,把6写的像0,嗨,真是欲速则不达!

看来我要和这个粗心小跟屁虫绝交呀!

第15篇:粗心的我

说起我的粗心吧,还真有点难为情。今天一大早我就来到学校,交掉了日记本,可组长马上还了过来,说我日记没写,我一打开,才恍然大悟。昨天回家我不是还高兴地对妈妈说语文作业没有嘛!难道我又弄错了?只能临时抱佛脚,快补了。

这种事啊,说起来还有好多了呢!那天早上我去帮爸爸妈妈买早点,阿姨为我把包子全装好后,我一摸口袋,才发现身上没带钱,原来妈妈把钱放在我的床头,可我压根就忘了。

哎,粗心的我啊,为此不知挨了多少批评,为自己添了多少麻烦。不过我可以保证,以后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做个细心的人。

--250字

第5篇: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教案

课 题: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1.掌握二次函数ya(xm)2k与yax

2、yax2k、ya(xm)2的图像的位置关系;

2、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函数的最值,会用列表描点法画函数ya(xm)2k的图象.

教学重点:通过配方法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确定其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以及函数的最值问题

教学难点: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教学程序设计:

一、情境创设

上节课,我们发现了 yax2与 yax2k, ya(xm)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那么你认为形如ya(xm)2k的图象会是什么呢?形如 yax2bxc的图易用又是什么呢?它们有什么性质? 师生活动设计:

22师:展示同一坐标系中 yx2与y(x1) y(x1)2的图象,出示这个问题。 生:思考并解决。 生2:补充回答

设计意图:展示上节课的探究内容,让学生进入这个数学活动,意图是引领学生从点坐标的数量变化、图形的位置变化着手,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探索二次函数 ya(xm)2k的图象和性质。 1. 在直角坐标系把yx2的图象沿X轴左向移动1个单位,再沿y轴向上移动2 个单位,画出这条新的抛物线。

2. 写出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3. 抛物线y(x1)22的性质。 抛物线y(x1)22的性质

活动二:探索yax2bxc的图象及其性质。 1.讨论yx22x3的图象及性质。

2.运用配方法,找一找yax2bxc的顶点坐标公式和对称轴。 3.讨论yax2bxc的图象性质

师生活动设计:展示坐标系中的抛物线yx2 师:把它x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再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请同学画出这两条抛物线。 生1:板演。

师:说出这两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生2:y(x1)

2 y(x1)22

师:说说y(x1)22的图象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生3:独立回答。 生4:独立回答。

师:讨论y(x1)22 的图象。 生5.独立回答。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形如ya(xm)2k的图象及其性质。

生9:回答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函数的最大(小)值。 生10:补充或纠正回答

师:二次函数yx22x3的图象也是条抛物线吗? 生1:是的。

师:那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分别是什么? 生2: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是(-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通过配方,把yx22x3变形成y(x1)22。

师:那么对于一般式yax2bxc来说,能不能找到它的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呢? 生4:能,配方。

生5:板演配方过程。 师:评析配方过程。 师:顶点坐标是(4acb4a2b2a,

b2a,)。对称轴是直线x=有了这个公式,以后我们代入计算就可以了,无须再写出配方的过程。再请同学们说说它还有哪些性质? 生6:(开口方向)

生7:(增减性方面)

设计意图:活动一中:学生已有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的平移规律,知道平移前后仅仅是顶点和对称轴的位置变化,容易归纳出形如ya(xm)2k的图象性质。活动二中: 学生能直观看出yx2x32与

y(x1)22其实是同一个解析式,此时老师点评只要把一般式配方成顶点式,我们就能找到任何一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了。再抛砖引玉:如果对yax2bxc进行配方,能不能找到顶点坐标与系数abc的关系?正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样,以后我们就可以直接代入公式,不用再配方?以此激发出学生探索的乐趣和主动。

三、例题教学

例1:分别回答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增减性,并说明x取何值时函数的最大(小)值是多少

(1)y2(x1)2

2 (2)y3(x4)25 (3)y(x5)27

(4)y4(x3)21 例2:填空:

(1)x24x______(x___)2

(2)x26x_____(x___)2 (3)x25x_____(x___)2

(4) x23x______(x_____)2 例3:根据顶点坐标公式求出下列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函数的最值。 ① y=x-2x-3

②y=-2x-5x+7

③y=3x+2x④y=例4:画出y=12x222

252x23x

23x52的图象。

并说明X取何值时y有最小值,这个最小值是多少?

师生活动设计:师:画图象最关键的要有顶点坐标和对称轴这两要素,这样才能根据 对称性左右各取两点。 本题如何求顶点坐标。

生1:配方。生2:代入坐标公式

生3:板演配方过程。

生4:板演坐标公式。 师:根据对称性质,我们用5个点画图,顶点+对称轴左右各两个点。下面我们列表取X算y .

生5:描点画出抛物线

设计意图:已知函数解析式能画出它的图象,训练这个基本技能,为以后的二次函数的综合题的解题能力的培养作好台阶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1.形如ya(xm)2k的图象及其性质 2.形如yax2bxc的图象及其性质

五、当堂反馈(见导学案当堂反馈) 师生活动设计:独立思考并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当堂反馈,巩固和复习本节课的内容。

六、课后作业(见导学案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既照顾全体,又关注个别,真正体现全面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并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第6篇:一次函数的性质教案

一次函数的性质

回顾旧知:

1.作函数图象有几个步骤?(列表-----描点-------连线) 2.一次函数图象有什么特点?

(一次函数图象是一条直线,其中,正比例函数的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3、作出一次函数图象需要描出几个点?(只需要两个点)

【学习目标】

1.结合图像探索并掌握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2.能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通过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探索与应用,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自主探索】

(一)自学指导:

自学教材P48—P50内容,完成以下内容: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2y=3x-2 和 y=x+1

3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3y=-x+2和y=-x-1 23.根据前两题的函数图像观察自变量x从小变到大时函数y的值分别有何变化?

4.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并试着总结一次函数y=kx+b(k≠0)的性质。

(二)自学效果检测:

2、下图中哪一个是y=x-1的大致图象:()

3、上图中哪一个是y=-x+2的大致图象()

4、函数y=-2x+4,y=-3x,y=3-x的共同性质是( ) A.它们的图象都不经过第二象限 B.它们的图象都不经过原点 C.函数y都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增大 D.函数y都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

5、下列一次函数中,y的值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有_____________ (1)y=10x-9 (2)y=-+2 (3)y=【合作提升】

1.利用函数y=-2x+2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个函数中,随着x的增大,y将增大还是减小?它的图象从左到右怎样变化? (2)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当0

5-4 (4)y=(2-3)x

12、已知点(2,m)、(-3,n)都在直线y=x+1的图象上,试比较 m和n的

6大小.【当堂检测】

1.一次函数y=kx+b中,k≠0 kb>0,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它的图象大致为(

A

B

C

D

2、关于x的一次函数y=(2m-1)x+m-1的图象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求m的取值范围。

3、点P1(x1,y1),点P2(x2,y2)是一次函数y=-4x+3的图象上两个点,且x1

A、y1>y2

B、y1 >y2>0

C、y1

D、y1=y2

4、若一次函数y=kx+b(k≠0)的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且图象与y轴的负半轴相交,那么对k和b的符号判断正确的是(

) >0,b>0

>0,b0

1、一次函数y=3x+b的函数图象经过原点,则b的值是________.

2、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交y轴于正半轴,且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__0,b__0,请写出符合上述条件的一个关系式:_____________.

第7篇: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必修1《 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人教B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关于《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根据我所任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设定为一节课(探究图象及其性质)。二次函数是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数之一,作为常见函数,它不仅是今后学习其他初等函数的基础,同时在生活及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二次函数应重点研究。

二、学生学习况情分析

二次函数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函数概念,基本掌握了函数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是学生对函数概念及性质的又一次应用。基于在初中教材的学习中已经给出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已经让学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一些性质,只是像单调性、对称性、零点这种性质还没有规范,课本给出的三个例题对于学生来说非常熟悉。本节课需要认真设计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和欲望。

三、设计思想

1.函数及其图象在高中数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如何突破这个既重要又抽象的内容,其实质就是将抽象的符号语言与直观的图象语言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具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持久的好奇心。我们知道,函数的表示法有三种: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以往的函数的学习大多只关注到图象的作用,这其实只是借助了图象的直观性,只是从一个角度看函数,是片面的。本节课,力图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并通过对比总结得到研究的方法,让学生去体会这种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2.结合新课程实施的教学理念,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实践以下两点:

(1)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同伴合作、自主探究尝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师生的互动,并且在对话之后重视体会、总结、反思,力图在培养和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学习、研究数学的方法。

(3)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四、教学目标

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能够借助于具体的二次函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理解和掌握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让学生在分组合作、积极探索的氛围中,通过回顾归纳,类比分析的方法掌握从函数图象出发研究函数性质和从函数解析式性质去研究函数图象这两种从不同角度研究函数的数学方法,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方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熟悉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通过配方对函数性质的研究来分析推断二次函数的图象。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本节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总结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并指出如何得到函数的相关性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很容易就完成。就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一个让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既然大家已经学习也掌握了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那我们今天还有必要再重复吗?编者的失误?还是另有用意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探索新知的欲望;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传递一个学习目标方面的信息。在学生感觉很疑惑的时候,教师再次设问,把问题引向深入。】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很疑惑,或者有一些猜测】

你能独立完成问题2吗?。

2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问题2:试作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要求学生按照自己处理二次函数的方法独立完成。

【设计意图:充分暴露学生的问题,突出本节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情预设:一部分学生使用描点法作图;另一部分学生只确定对称轴和开口、只利用对称轴和y轴的交点等不是很规范的方法作图。】

在总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指出:有的同学用描点作图的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从方法上没有问题,但是需要描出大量的点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图象;有的同学只是找到函数的对称轴判定开口方向就画出一个图象,或者是找到函数的对称轴和y轴的交点确定开口方向就画出函数的图象等等,这种不是很规范的作图方法,感觉很快,但是往往得到的图象不是很准确的,为什么呢?

(学生稍作思考)

师:实质上函数的性质是函数自身特殊对应关系的体现,而体现函数的对应关系的方法有解析式法、图象法和列表法。既然能够用解析式结合图象得到函数的性质,那么能否借助于解析式直接分析其性质,然后推断出图象的特征呢?在推断函数的图象时要考虑函数的哪些主要性质呢?我想这也是今天这节课的意图所在,如何利用函数性质的研究来推断出较为准确的函数图象,大家是否有兴趣和能力来探讨这个问题呢?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在这个环节上,我引用课本所给的例题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尝试完成。

例1、试述二次函数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

要求:按照解析式----性质----推断函数图象的过程来探讨,

3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是:以便于学生在对比中进一步理解函数性质的应用,突破应用函数的性质来推断函数图象这一难点。同时体验分析障碍和获得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学习小组的一番探讨后,教师选小组代表做总结发言,要求说出利用解析式得到性质的分析过程。

(其他小组作出补充,教师引导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

(1)定义域(2)开口方向(3)值域(顶点)及最值(4)对称轴(5)单调性(6)奇偶性(7)零点(8)图象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知识的迁移,基本上形成新的认知。】

【学情预设:因为是第一次尝试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并推断图象,学生对于某些性质不能准确的阐述出分析过程,对对称轴的确定、单调区间及单调性的分析等可能存在困难。】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对解析式的分析结合多媒体引导学生得到分析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进而突破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的配方结果来分析:

(1)单调性的分析:

在时,自变量越小,

=就越大,就越大,即

中当就越大,即就越大;

时,就越大;当

取得最小值-2,当

时,自变量

越大,就越大,这样单调性及单调区间(分界点)自然可以解决,结合单调性的定义可给出严格的证明;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说明开口的方向是向上的。

(2)对称性的分析:

4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在时,即,

=也就是,则

中当时,一定有也就是

和时,如果=

成立。因此可以令

成立,这就是说二次函数的两个数于直线和对称。

的自变量时,函数值

在轴上取两个关于-4对应的点为对称中心的两个点对应

总是成立的,这就说明函数的图象关在对解析式分析的同时借助于几何画板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推广并得出一般结论:如果函数成立,则函数

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定义域内的任意对称。

都有在得出对称性的一般结论这一副产品后,为了强化对这个结论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安插一个练习题:

练习:试用以上结论来概括函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应该满足的结论是在完成以上各环节后,教师再次提出任务:既然我们把二次函数的相关性质都分析完成,那么根据以上性质请同学们再次分析如何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推断函数的图象时需要研究分析二次函数的哪些主要性质才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图象?

5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是:学生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对学生思维上进行恰当的启迪,方法上进行及时的点拨,让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迁移,形成较为完整的新的认知体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以顺利地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各学习小组再次探讨后,请学习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完成图象:

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到各学习小组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有同学可能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等问题,教师要说明其实这也是研究函数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的性质,是函数的凹凸性,后面我们将要给大家介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阅读课本第110页的探索与研究。

【设计意图是:为后面的探索与研究打下伏笔,同时也给学生留下一个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自主研究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学情预设:有同学可能提出图象为什么是曲线而不是直线的质疑。】

在得到函数的图象之后,教师再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结合图象分析性质和利用解析式分析性质然后推断函数图象的两种研究过程的流程图.学习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完成以下内容:

6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是:①把具体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梳理并加以提炼、抽象、概括,使问题得以升华,拓宽学生的思维,形成新的认知。

②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有机渗透。】

在学生形成认知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把这种方法真正的内化,拓宽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再次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研究函数(比如今天的二次函数)可以怎么研究?用什么方法、从什么角度研究?特别是:如果用函数的性质推断函数的图象时需要研究分析函数的哪些主要性质才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图象?

在教师的引导中得出结论:可以根据具体的函数从图象和解析式这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当然也可以用列表法研究函数,只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函数用列表法不易得出此函数的性质,可见具体问题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研究才能事半功倍!还可以借助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来思考。

【设计意图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数学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已有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而将新知识内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最终寻求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独立探究,巩固方法

师:既然通过上面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学习研究函数的性质与图象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完成,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按照例1的方法---先分析性质再推断图象来独立完成下一个问题呢?由此将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独立探究,巩固方法,这也是本节课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

7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例2、试述二次函数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象。

要求:每位同学都按照从解析式出发、分析研究性质从而推断图象。最后将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写出来以便交流。

【设计意图:例2在题目的设置上变换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目的是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使学生由简单地模仿和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比和综合的能力.学生在例1的基础上从极值点,零点,单调区间,对称性等方面目标明确地研究性质再比较准确的画出图象,使新知得到有效巩固.强化方法的同时训练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自主探索、不仅让学生充当学习的主人更可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加深每位同学对所得到结论的理解和认识。形成自己对本节课难点的理解和解决策略,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悟能力。让学生上台汇报研究成果,是让学生有种成就感,同时还可训练其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其数学素养。】

【学情预设:考虑到各位同学的水平可能有所不同,教师应巡视,对个别同学可做适当的指导。】

在学生分析解决的过程,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之后进行交流总结。

师:下面我们分享各位同学的研究成果! 教师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同学上台展示研究成果。对于从解析式、性质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某些同学可能对于某些环节仍有问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完善。

通过前面几个环节,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课的相关知识,教师可根据上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发现、得出的结论进行适当的点评或要求学生分析。但对二次函数的奇偶性的分析,有同学可能提出质疑,教师可利用奇偶性的定义同时借助于几何画板的演示,得出一般性结论。为此我将带领学生体验运用新知识去解决问题的乐趣,进入本节课的下一个环节——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四)强化训练,加深理解

例3、求函数的值域和它的图象的对称轴,并说出它在哪个区间上是增函数,在哪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它的奇偶性如何?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最后做出点评分析。

8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是:把教科书的例3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借助于多媒体的演示,引导学生分析函数中的参数b对奇偶性的影响,既解决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奇偶性的质疑,也强化了学生对函数的奇偶性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把具体的函数问题推广到一般模式,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学情预设:①首先对于函数的值域、对称轴及单调性的确定问题不会太大;

②对二次函数的奇偶性的分析,有同学可能提出质疑,教师可借助于几何画板演示,得出一般性结论。】

通过本例题的探讨,学生不仅对二次函数的奇偶性有个新的认识,对本节课所强调的借助于函数解析式研究性质进而推断函数图象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化,同时对函数奇偶性概念也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紧接着我将带领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五)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在小结归纳中我将从学生的知识,方法和体验入手,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二次函数有什么认识?研究二次函数的方法有哪些?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师可以边总结边板书。

在收获方面教师强调拓展今天所学习的方法实际上是研究函数性质图象的一般方法,对于一些陌生的或较为复杂的函数只要借助于合适的方法得到相关的性质就可以推断出函数的图象。

9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①让学生再一次复习条理对函数的研究方法(可以从也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让学生体会本课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

②总结本节课中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

③强调各种研究数学的方法之间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互作用,才能融会贯通。】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只是把二次函数的性质总结一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谈谈对函数研究的学习,即怎么研究一个函数。】

(六)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业:课本62页习题2.2A组第4、5题。

探究作业: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m的值,并判断抛物线开口方向;(2)求函数的最值及单调区间。

【设计意图是:作业分层落实.巩固题让学生复习解题思路,完善解题格式,以便举一反三.探究题通过对教材例题的改编,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探索,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本节课改变了以往常见的函数研究方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函数,对函数进行一个全方位的研究,不仅仅是通过对比总结得到二次函数的性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对函数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将其迁移到其他函数的研究中去,教师可以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2.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方面的不足,可以很容易的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本课使用几何画板可以动态地演示出二次函数的系数的动态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系数对二次函数单调性、对称性、奇偶性的影响。

3.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思想方法之美、体会数学思想方法之重要,部分学生还能自觉得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思考问题。

10 / 11 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教学设计

11 / 11

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教学设计

高考数学公式:三角函数图形与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函数y=a(x-h)2,k图象和性质(1)教学案

二次函数教案模板

一次函数性质教学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