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3篇(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答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3篇(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答案),以供参考。

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3篇(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答案)

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1

  仁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教师:秦风梅 备课时间: 复备教师:秦春红 上课时间: 课题:认识图形 第一课时

  备课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

  4、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

【设计意图】 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

  a.一组是长长方方的; b.一组是四四方方的; c.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 d.一组是圆圆的球。【设计意图】

  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4)齐读图形名称。(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5)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设计意图】

  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设计意图】

  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设计意图】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1、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2、猜一猜。板书: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 仁村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主备教师:秦风梅

  备课时间: 复备教师:秦春红

  上课时间: 课

  题:认识图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备课内容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这里有一些不同的图形,想知道它们能变成什么吗?(把图形组合成机器人。

  今天,机器人想和同学们一起来上课,你们愿意吗?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师:老师手里的东西现在太乱了,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帮老师分一下呢?你们认为哪些是相同的分成一堆,看看能分成几堆?一堆堆的整理放好。

  2、议一议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师:你们同意他们分的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4、出示课题

  师:大家真厉害,把原来乱七八糟的物体都分好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

  5、摸一摸

  师:大家现在摸一摸它们的面、边,比一比,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下,指名汇报)

  6、板书

  正方体:四四方方,有六个平平的面,大小一样,不能滚动。

  长方体:长长方方,有六个平平的面,大小不一样,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两头圆圆、平平的,能滚动。

  球:圆圆的,会自由滚动。

  7、游戏

  师:学中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举你说”。(一排一排地说出教师举起来的图形)

  8、拼一拼

  师:大家一起拼一拼,搭一搭,看看有什么惊喜啊?看谁搭的又高又稳。

  三、运用新知,进行练习

  1、教材35页:做一做。

  2、说一说你用什么图形摆了什么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图形?小朋友真能干,认识了那么多种图形,回到家里把今天学到的告诉爸爸、妈妈吧。

  五、板书设计

  堂清检测:

  说一说,各种图形的特征。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 球:

  教学反思:

  1、讲课中在板书画图时,画的有些不规范,尤其是球,没有体现出立体来,这样容易给孩子们造成误解。

  2、设计时应多让学生说一说,而不是老师在那里一直地讲,应多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2

  认 识 图 形

  一(3)班

  郑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学生准备:15盒各种形状的物体

  教师准备: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最近大家表现都非常棒,老师想奖励你们一些小礼物,你们高兴吗?来,我们看看都有些什么?(教师一一展示袋里的物品,生说名称。)

  二、新授

  1、小组合作分类。(1)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像老师这样的礼物,每个小组长那儿也有,请各小组长把你们的礼物盒轻轻地放在桌面上。下面请四个同学一组仔细观察,你们的礼物盒里都有什么?

  生仔细观察,师巡视。

(2)师:盒子里的物品形状都一样吗?那下面我们根据这些物体的形状特点,小组合作进行分类,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生分类,师巡视。

  2、展示成果。

  师:刚才老师观察每个小组都合作得特别好,哪个小组愿意上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们4个人是怎样合作的。(指生上台来分类)

  师:你们把这些物品分成了几类?谁跟他们分得一样? 师:我们把它们分成这几类,是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数学名称,谁知道像这样(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的物体在数学当中叫什么?(指生认,答对的同学带读。)老师把它的名字贴在黑板上,学生一起喊出它的名字。

(依次学习正方体、圆柱、球。)

  师:这四种图形又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我们把它叫做立体图形。(板书课题)

  3、学习各图形的特征。

  师:我们班的同学太棒了,已经会喊它们的数学名称了,现在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它们的特征吧。

(1)球

  师:这四种物体中有一种物体特别淘气,它总是在桌子上到处乱跑,你们猜猜它是什么?(球)

  师:每个人从盒子里拿出一个球,先用眼睛看一看球有什么特点,看好后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它的特点。(圆圆的、鼓鼓的、能四处滚动。)

(2)圆柱

  师:除了球,还有一种物体也能滚动,你们说它是谁呀?(生答)师:你觉得圆柱能滚吗?那圆柱和球一样吗?它和球怎么不一样?(上下两面都是平平的。)球整体都是圆的,圆柱是直上直下,上下面是平平的。它和球滚起来也不一样,球是四处随意滚动,圆柱只能相对的两个方向滚动。圆柱除了能滚还能——(站直)谁到老师这来帮圆柱站直?(指生上台来示范。)

  师:每人拿一个圆柱,先用眼睛看,再用手摸摸,感受圆柱的特点。

(3)长方体和正方体

  师:还有两种图形没学习,谁还记得它们叫什么?

(师举起两种物体)师:先看看,这两种物体长得一样吗?它们有没有特别像的地方?

  师:先拿起一个长方体,用眼睛看看,用手摸摸,再拿一个正方体,像刚才那样先转着看看,再摸一摸,说说它们哪不一样?

(正方体每个面都一样大,长方体的面不是一样大。)师:它们有相同的地方吗?(每个面都是平平的,能稳稳地放桌上。)

  三、游戏巩固。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为了检测一下同学们是不是真的掌握各种图形的名称和特点,我们一起来玩两个游戏吧。

  游戏一:对号入座。

  师:请每人都从盒子里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物体,老师叫哪个朋友,哪个朋友就赶紧起来做相应的动作。

  师:长方体在哪里? 师:圆柱圆柱转一转。师:小球小球鞠个躬。师:正方体扭一扭。师:最稳的物体在哪里? 师:所有物体快坐直。游戏二:说名称。

  师随机拿物体,生说其数学名称。

(两个特殊的物体:爆米花桶和山楂片盒。)游戏三:摸物体。

(1)蒙眼睛摸物体,然后说出名称。

(2)学生听老师说物体的名称,然后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体。(3)老师说物体的特征,学生摸出相应的物体。游戏四:捏图形。

  师:同学们的知识都掌握得不错,你们想把这四种物体留在课堂上吗?那请你拿出橡皮泥捏出你喜欢的物体吧!

(捏完后生展示作品,并说明自己是怎么捏出这个物体的。)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认识图形教案及自评3

《认识负数》教学设计

  吴欣

  教学内容: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第56---58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了解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

  2、能正确区分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过程、能力与方法: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培养学生在实际中学习数学的能力。

  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经历创造符号表示相反意义量的过程,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发展学生的符号感。

  2、让学生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实际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的量。课前游戏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与我相反”。游戏规则是:老师说一句话,你们要快速地说出与我意思相反的话。

  1、向左看(向右看)

  2、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

  3、零上温度(零下温度)

  4、电梯上升8层(下降8层)。

  5、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取出500元)。6、4月份小熊文具店盈利5万元(亏损5万元)。小结:在生活中,像这样意思相反的情况还真多,今天,我们将研究如何用数学的方法表达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我们中国幅员辽阔,有许多风景优美,景色各异的城市,现在老师就带大家看看素有“火洲”之称新疆吐鲁番盆地,请欣赏:

  师:欣赏了吐鲁番了的美景,请同学们自己先读读图中的信息(自由读)师:谁来读读信息,谁再来读一读。

  二、提出问题

  师:如果用数学眼光观察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1)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

(2)比海平面低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

  三、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温度计

  师:同学们真棒,提了这么多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齐读问题。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

  师:谁能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你对零上13℃与零下3℃的理解?

  师:表达得很好,零上13℃应该属于春天,感觉不冷,而零下3℃则属于寒冷的天气。在温度计上怎么找到这两个数字呢?(出示温度计)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温度计,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以0摄氏度为分界线

  0摄氏度以上为零上温度,0摄氏度以下为零下温度

℃表示摄氏度 一小格表示1℃……

  师:零上13℃在哪儿?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找到的?从哪儿开始数? 零下3℃在哪儿呢?谁来指一指,你是怎么找到的?从哪儿开始数3个格? 零上8℃在哪儿呢? 零下5℃呢? 零下10℃呢

(二)个性化、“数学化”表示正、负数

  师:看来同学们会在温度计上找到温度,那我们怎么记录这些温度呢,请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零上13℃和零下3℃(学生记录)

  师:谁来给展示你的记录方法

  师:同学们创造了这么多记录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可是自己创造的符号只有自己明白,为了使大家都明白,数学家就统一了这种符号(看板书)这里的+、-是正号和负号。

  零上13℃,记作+13℃.读作正十三摄氏度 零下3℃,记作-3℃.读作负三摄氏度 +12怎么读

-10呢

(板书)小练习:课本58页自主练习第一题

(+12℃和+2℃哪个温度高?-12℃和-1℃哪个温度低呢?)

  小结:看温度时要找准0℃,它正好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可以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可用负数表示。

  师:那比海平面低米怎样表示?小组自己解决

  比海平面高米呢

  师::海平面,顾名思义,就是大海的水面。它用在测量高度上,又叫海拔。你们看,这就是海平面。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米,通常称为海拔米,可以记作+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米,通常称为海拔负米,可记作-米。

  师小结:看来,用这样的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如果要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海平面,你认为用哪个数比较合适?

(三)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师:(出示正负数定义)自由读,谁来说说你读懂什么? 师:指板书问这是什么数(正数),这是什么数(负数)。正号可省略不写,负号不能省略,这就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正负数(板书课题)

(四)借助温度计,突破“0的意义“难关

  师:瞧,黑板上有这么多正数、负数朋友了,谁来把他们分一分?(课本58页自主练习第2题)

  师:0呢?出示温度计,请看所有正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所有负数和0相比有什么关系?同桌讨论。

  归纳: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所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完成板书:负数<0<正数)。

(五)、链接生活,应用正负数

  师:请看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你想到了数学上什么?(数轴)

  提问:负数在数轴的那边,正数呢?

  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儿见过用正负数表示的事情吗?(1)存折(课件展示)

  师:这里的“-500”、+500表示什么?(2)电梯(课件展示)

  师:-

  1、+3表示什么?这里把什么看作0?

  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温度计上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海平面以上用正数,海平面以下用负数,地面以上用正数,地面以下用负数,存入为正,取出为负,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具有相反意义)板书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表示。比如: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你能举个例子吗?

  四、归纳梳理,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们有什么收获,给同学们分享,好吗?学生各持己见。

  师:大家的收获真不少!看来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好样的,都有一个聪明脑袋。其实,我们的学习中就有正负数,同学们经过一天的努力获取了知识,可以用正数表示,相反在课上浪费时间,搞小动作,说话等没有获取知识就可以用负数表示,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上每天都得正数,也请同学们课下继续留心生活中的正负数

  六、课后作业

  我们全班的平均身高是148厘米,如果以班级平均身高为分界点,你会用正负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吗?

  板书设计:

  认识正负数

+13℃.-3℃.+12.-10

+

  具有相反意义

  自评:

<<认识负数>>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环境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认识负数,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能结合实际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是本课的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按如下程序进行教学:

  一、巧设情境、感知引入——引出负数;

  课前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相反意义》。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左看(向右看),向前走200米(向后走200米),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电梯上升8层(下降8层)等。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课的开始,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展示新疆地美引出零上13℃与零下3℃是什么意思?怎么表示?比海平面低米是什么意思?怎样表示?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比比谁记录得既简洁又准确,让人看了一目了然。开放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有的用符号;还有的用文字说明等,当然也有学生用正数、负数尝试着区分。虽然学生的答案不够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与正、负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这么多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有数学味儿?通过反思与追问,寻求统一、简洁、通用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实现了数学学习的再创造,学生由被动化主动,简约地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体验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化过程,并逐步符号化,学生认识逐渐清晰。

  二、回归生活,拓展运用——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三、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课堂的总结和延伸可以帮助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设计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贴近生活,发现生活中负数,大量的生活中的问题,强有力的吸引住了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动探究获取了新知识。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

  另外,在上本节之前,试讲过几次,但都不是很理想。后来我们组的几位老师给我很多意见和灵感,经过几天的思考和修改,又上了这节课,但还是留下了一些遗憾,比如说对四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了解不深,控制课堂的能力,各个环节联系的还不够十分紧密等,但是一路走来从准备﹑试讲到正试上课,从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是我历练的一个过程,也要非常感谢帮助我各位老师。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