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教学设计(共3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9-07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祖国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祖国妈妈在我心中》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尊敬国旗、国徽,热爱祖国,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 行为与习惯:升国旗、奏国歌时遵守正确的行为规范,如肃立、脱帽、行礼等。 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能在实际生活中指认国旗、国徽。懂得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用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对国旗、国徽的尊重。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国旗、国徽,了解升国旗、奏国歌时应遵守的正确行为规范,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的观察能力和探究意识。 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国家、国旗、国徽等还是个非常抽象难懂的概念,他们对此不了解,不知道国旗、国徽是我们祖国的标志和要爱护国旗、国徽的道理。一年级的新生天性活泼好动,对校园生活既感到新鲜又有些许紧张,他们对于升旗时要站端正,面对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等行为规范不很清楚,大部分学生只是在模仿高年级的学生,但是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尤其学生不懂得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听到奏国歌、看到升国旗,就要立正站好,行注目礼。

从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受条件限制,升旗仪式相对简单,这样的升旗仪式同书本、电视等传播渠道一起,都是学生学习本课的资源。这个年级的学生朴实、真诚,崇拜老师,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补充丰富素材和大量生动画面,激发学生对国旗、国徽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学生对一些初步的关于祖国的知识还不是很明确,对国旗、国徽、国歌和祖国荣誉的关系体会得还不是很深刻。 针对学生实际,本课确定的重点是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尊敬国旗、国徽。难点是懂得为什么要尊敬以及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根据一年级新生入学后参加升旗仪式、唱国歌等已有的活动体验,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活动。用学生喜爱的《国旗国旗多美丽》等歌曲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观察图片、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明了国旗、国徽是祖国的象征,引导学生树立为国旗增彩,为祖国增光的意识。学生在模拟升旗仪式的活动中,学习升国旗时的正确礼仪,学会在升降国旗时,以正确的仪态举止表达对国家的热爱和崇敬。教学中,要重视活动过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在活动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激发热爱国旗、国徽的情感,并以实际行动热爱国旗、国徽,为其成为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重点是认识我国的国旗、国徽,尊重国旗、国徽。 教学难点

难点是懂得为什么要尊敬国旗、国徽以及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课件,课前搜集升国旗、奏国歌活动的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回忆生活中曾经见到国旗、国徽的时间与场所。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祖国知多少”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找找国旗国徽”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1课时

活动一 认认国旗国徽

1.提问: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九四九年的十月一日,毛泽东主席在**城楼上升起了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那你们能说说国旗是什么样子的吗?

[播放音频:国旗国旗多美丽]或者[播放动画:国旗真美丽]

2.出示国旗,观察国旗。小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国旗的旗面为红色,红色象征革命。国旗的左上方有五颗黄色的五角星,一颗大星星,四颗小星星。四颗小星星各有一个尖角对着大星星,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 [播放课件:国旗]

3.提问:你们认识国徽吗?谁能说说国徽是什么样子的? [播放课件:国徽] 4.提问:国徽是什么样子?

5.小结:我国的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周围是谷穗和齿轮。它和国旗一样,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 活动二 学唱国歌

1.提问:我们每周的升旗仪式上都要唱国歌,你们会正确、有感情地唱国歌吗?我们来唱一唱。

[播放音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生练习唱国歌。 3.全班齐唱国歌。 4.小结:正确、有感情地唱国歌,也是热爱祖国的表现。 活动三 我问你答 1.开展游戏:我问你答。 2.游戏规则:

(1)同桌两人一组,完成教科书上“祖国知识知多少”的选择填空题。 (2)采用方式:先由一名学生提问,另一名回答。 (3)一人结束后,两人互相交换。

3.[播放课件:我问你答],学生互相检查。

4.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和国歌是国家的象征,代表国家。我们要尊重我国的国旗、国徽和国歌,热爱我们的祖国。 板书设计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国旗 国徽 国歌

第2课时

活动一 寻找生活中的国旗和国徽

1.提问:同学们,在哪里可以见到我国的国旗和国徽?

2.提问:除了同学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国旗、国徽,我们教科书上“找找国旗国徽”也告诉我们,一起看看吧!

3.交流: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我们能够见到到国旗呢? 4.教师补充相关资料。 [出示图片:国旗] 图片:**广场上的国旗、李庄乡政府国旗飘扬、地震灾区的儿童临时托管中心(在国旗下转交善款和物资)、边防哨所上飘扬的国旗、科考队员在南极插上了五星红旗、“神舟”七号飞船上的国旗、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上空飘扬的国旗、在堪培拉的华人举国旗迎圣火。

5.提问:大家边看边想,从图片中,我们看到国旗在哪些地方出现?看到它们你想到什么? 6.师生交流对话。

教师随机解释说明:**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随着太阳一同升起;政府机关悬挂着国旗,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府机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边防哨所,表明这里是我们中国的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解放军叔叔日夜守卫在祖国的边疆,护卫国旗,保卫祖国;南极和“神舟”六号飞船上的国旗代表[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着我们国家在不断地探索,为人类作贡献;驻外大使馆悬挂的国旗,代表着中国;海外华人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高举国旗表明自己是中国人。

7.小结:在学校、乡政府、**广场、火箭上、边防哨所、我国驻外大使馆等地,都能看到我国的国旗。自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以后,国内外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我国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 8.提问: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

小结:**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大会堂有国徽,民警帽子上有国徽,人民币上有国徽。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9.教师补充资料。

[播放视频:中国健儿奥运会上夺金] 10.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11.师生对话观后的感受。

12.小结:运动场上,每当我们中国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冠军时,我们都能自豪地看到国旗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骄傲。运动员们习惯把右手放在心上,表示心和祖国连在一起,这说明运动员胜利的时刻最先想到的是祖国的荣誉,为祖国争光而自豪,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五星红旗代表着我们的祖国,祖国妈妈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板书课题——祖国妈妈在我心中) 13.欣赏歌曲或者动画。

[播放音频:五星红旗]或者[播放动画:国旗国旗多美丽] 活动二 模拟升旗活动

1.谈话:还记得每周一升旗仪式的情景吗?升旗时,你是怎样做的呢? 2.提问:同学们知道在升旗仪式时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3.小结: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升国旗是一个庄重的仪式。同学们在升旗时,应当目视国旗、立正、敬礼、唱国歌,还没有入队的同学行注目礼。以表示对国旗、国歌的尊重和热爱。 4.学生齐读儿歌。

[播放课件:儿歌]或者[播放动画:儿歌]

5.模拟升国旗活动: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演练升国旗时正确的规范姿势。 [播放视频:升旗仪式] 活动三 爱护国旗我会做 1.行为指导。

[播放动画:应该怎么做]

2.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什么样的行为是爱旗护旗的行为,哪些行为又是不应该的。

3.提出要求:请学生课后继续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见到国旗、国徽。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旗、国徽,知道了国旗、国徽、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我们要热爱国旗,热爱自己的祖国。 板书设计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国旗图案 代表国家

国徽图案

第2篇:《祖国》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了解莱蒙托夫、休斯的经历及其创作。

2、领略诗歌深厚的文化底蕴。

能力目标:

1、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的爱国思乡情怀。

2、品味诗歌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内涵。

3、体会诗歌或平实中见真情,或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深厚文化背景。

2、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及诗人由此抒发的思想情感。

3、由于民族文化背景不同,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意念和情绪并深入诗中的意境。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内容及其形式特点。

2、合作研讨法休斯的诗意象凝练、表意深刻。《黑人谈河流》中河流意象以及以夸张手法回顾历史等,可引导学生合作研讨,加深认识和体会。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及示范朗诵带

教学过程

了解诗人简历及写作背景,诵读、研讨、理解诗歌内容。

一、导语设计

(投影演示莱蒙托夫和休斯画像)

同学们,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是民众。更是诗人的永恒歌唱。在我国诗歌长河中是这样,在外国优秀的作品中也不乏其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外国诗两首》,去聆听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和美国诗人休斯的吟唱。(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投影:

1、密哈依尔莱蒙托夫(1814~1841)十九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十四岁开始写诗,1837年他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写的《诗人之死》一诗名震文坛。由于反抗专制统治,因此屡遭流放和入狱,最后死于预谋的决斗,年仅二十七岁。

莱蒙托夫在短短十三年的创作生涯里,一共写下了四百多首抒情诗,名篇有《帆》《浮云》《祖国》,长诗二十余部,以《恶魔》《童僧》为代表,还有剧本《假面舞会》和杰出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等。诗人继承了普希金和十二月党人诗人的传统,把热爱祖国和歌颂自由作为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其风格沉郁中有刚劲,手法上既能出色地运用浪漫主义,又擅长现实主义的描写。

《祖国》发表于1841年4月号的《祖国纪事》杂志。1839年俄国斯拉夫派诗人霍米亚柯夫发表一首《祖国》,认为俄罗斯的伟大在于人民的温顺和对东正教的虔信,沙皇统治集团的御用文人也借爱国主义来炫耀他们的文治武功,莱蒙托夫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自己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把祖国美好的大地和勤劳的人民视为祖国概念的真正内涵,表现出他想了解和接近人民并休戚与共的强烈愿望。

2、休斯(1902~1967)美国黑人诗人、小说家,美国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导者,被誉为黑人桂冠诗人。

休斯写过小说、剧本、自传和新闻速写,以诗歌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他创作了十多部诗集,比较重要的有《哈莱姆的莎士比亚》《单程票》《延迟的梦之蒙太奇》等。

休斯的创作植根于美国黑人生活,对他们痛苦生活给予同情,讴歌他们美好的情感,颂扬了他们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诗歌的主题思想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休斯创造性地把黑人民歌艺术引进诗歌创作,吸收了黑人爵士音乐和布鲁斯民歌的形式和手法,形成了轻松活泼豪迈奔放的风格,对美国黑人诗歌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三、研读《祖国》

1、学生听读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诗句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是解读诗意的关键。诗人把对祖国的感情比喻为爱情,统摄全诗。

2、学生自由诵读,认真领会诗句、诗段所表达的意思,思考:

从诗歌内容看,诗人对祖国奇异的爱情指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明确:

诗人没有用豪言壮语去盛赞祖国的光荣历史、英雄业绩,也没有去歌颂名山大川,无尽宝藏,而是以平实的笔调描写俄罗斯原野的景色和农家生活。平实中见真情,奇异的爱情表现在诗人把自己对祖国的爱和对俄罗斯大自然、对普通百姓的爱糅合,化为一体;即对俄罗斯山河景物和淳朴乐观的人民的热爱。

3、多媒体演示俄罗斯风情图片,学生直观感受山川之美。

4、以俄罗斯抒情名曲《卡秋莎》为伴奏音乐,师生有感情诵读全诗。思考:《祖国》一诗充分显示了诗人在描摹自然景物上的卓越才能。诗中构置了哪些充满浓郁诗意的画画?

学生归结体会,教师明确:

诗人对俄罗斯山河风景和人民生活热烈讴歌。冷漠沉静的草原,随风晃动的森林,奔腾的激流,村间的小路,苍黄的田野,闪光的白桦,苍茫的夜色,颤抖的灯光,远近相映、声色兼备,把俄罗斯山河的雄壮之美和秀丽之美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绚丽变幻而朦胧流动的画面。打谷场丘堆满丰收的谷物,农家茅舍覆盖着稻草,小窗上的浮雕窗板,更有节日夜晚,农人醉酒笑谈、尽情舞蹈的场面,恰似一幅绝妙的民俗图,洋溢着俄罗斯的生活气息。

5、合作研讨:诗人所抒发的爱国之情主要是通过描写俄罗斯的夜色及夜色中人们的活动来表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诗歌在对原野景色和农家生活的描述中,隐含着诗人对祖国的真挚感情,即真实地、神圣地、理智地理解对祖国的爱(比勃罗留波夫语),这种爱是真实的,也是最本色的。

6、学生熟读全诗。

四、指导自读《黑人谈河流》

1、学生自由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意。

教师提示:这首诗在语言结构上。长句、短句互相交错,参差跌宕;四个排比句,上半句结构相似,下半句发生变化。均不相同。这样的变化既有涛行结构整齐均衡的一面,又不失之呆滞化一;既有诗行形式上的跳跃,又不失节奏上的宫商之声。

2、学生合作研讨:(1)诗人想通过谈河流来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的灵魂变得像河流一般深邃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诗两次出现有什么表达效果?(3)全诗的艺术构思是跳跃的,但又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请归结诗歌内在的思维逻辑。

学生研讨,教师点拨:

(1)在《黑人淡河流》一诗中,河流是个高度凝练的意象。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历史的象征。黑人对河流的追溯,就是对自身历史的追溯。就是对祖先和故土的寻根。

(2)我的灵魂像河流一般深邃,可以理解为由于黑人对河流(历史)的见证,人类文明、文化的成果都在黑人的灵魂里有所沉淀。这句诗,是作者代表全体黑人发出的自豪的宣言:黑人种族是有着悠久传统的种族。这句诗在第二节和第五节两次出现,形成结构上的前后呼应。

(3)我认识河流它亘古如斯。比人类久远我在河流的哺育下发展、繁殖,河流是我生存的见证因此我认识河流活折磨了我,教育了我。我的思想、灵魂和河流一样深沉。

3、学生有感情诵读,体会诗歌深邃中显自豪的特点。

五、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老马(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这刻不知道下刻的伞,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看出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备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诗人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深深地烙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2、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突现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在肉体上和精神上都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活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也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参考答案:

1、B

2、C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爱国,是一面飘扬在世界各国上空的永不褪色的旗帜。无论是平实中见真情的莱蒙托夫的《祖国》,还是深邃中显自豪的休斯的《黑人谈河流》,他们的心声是相通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都是令人荡气回肠的。掩卷遐思,备感肩上使命崇高,恰如一代伟人毛泽东吟唱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愿我们能挂帆济海,谱写出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磅礴诗章。

七、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什么是牵挂?牵挂是一种思念,牵挂是一种情怀。牵挂有如高飘的风筝挣不脱细长的线绳,牵挂有如皿豆的藤蔓缠绕着篱笆。

请以牵挂为话题写一篇抒怀短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

第3篇:祖国 教学设计

2 祖国

【教学目标】 A、B组:

1、能正确认读“温、泥、祖、国”四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祖、国”并能组词。

2、能运用“温暖的、可爱的、甜甜的、青青的”这四个词语说短语词语。

3、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意思。 C组:

1、能跟读生字、词语。

2、学写“

一、丨”。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PPT 【教学时间】5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第1课生字、词语,口头组词。

2、齐读第一课课文。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听师朗读课文,想一想:谁在说?(小燕子、小白鹅、小山羊、小蜜蜂、小朋友)

2、他们都在说谁呢?(祖国)

三、再次感知课文

1、认读词语:燕子

小燕子说什么?(跟读句子)

2、认读词语:白鹅

小白鹅说什么?(跟读句子)

3、认读词语:山羊

小山羊说什么?(跟读句子)

4、认读词语:蜜蜂?

小蜜蜂说什么?(跟读句子)

5、小朋友怎么说?(跟读句子)

四、学写生字“祖、国”

1、分析字形:部首、结构

2、组词

3、范写——数空——描红——试写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尝试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

1、认读生字:祖、国

2、认读词语:祖国、国家、中国、祖先、燕子、白鹅、山羊、蜜蜂

二、分句学习

1、第一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温暖、泥窝

(3)温暖的什么?——温暖的( ) (4)读句子:齐读——开火车读

2、第二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可爱

(3)可爱的什么?——可爱的( (4)读句子:齐读——分组读

3、第三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青青的

(3)青青的什么?——青青的( (4)读句子:齐读——指名读

4、第四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甜甜的、花朵

(3)甜甜的什么?——甜甜的( (4)读句子:齐读——指名读

4、第五句 (1)跟师读句

(2)认读词语:到处、欢乐

) ) ) (3)读句子:齐读——分组读

三、认读词语

1、认读词语卡片

2、师说词语,生在书本中划出

3、指认词语

四、读课文

1、师生齐读

2、分组读

3、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第四、五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生字

2、齐读课文、指名读课文

二、完成课后练习

三、学习儿歌,了解意思

四、听写生字词语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每课一练

2、熟读、尝试背诵课文 课后小结:

本篇课文以儿歌形式,通过五个“…说”描写了祖国的美,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学习了本课之后,AB类学生对生字字形掌握得很好。对于课文中“温暖的、可爱的”这两个词语的书写有难度,在练习纸中将填空改成连线的形式便于学生操作。

祖国啊我亲爱祖国教学设计

我爱我祖国教学设计

祖国在我心间教学设计

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教学设计

《我站在祖国地图前》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