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学设计认识(共4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8-2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我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程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青少年一般都具有好奇心。“新”才容易引起人的兴趣。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也是一门艺术,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而且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了今天的视频讲座之后,我对教学设计有了一个全新的体验和认识。结合理论的学习,再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定好目标: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完成这一任务,落脚点在课堂教学。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把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融进课堂教学,并以此统摄和改造教学过程,再好的课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只能是无本之花。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要强调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必须依据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三维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对教学中设计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和精心设计。 1、教学设计要讲究方式方法,无论进行哪一部分教学,都应根据内容,注意方法多样性。如果能从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实际出发,结合教材内容的重点,从生疑、质疑入手,引导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因到果地思考,就能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一块,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最好是所用手段和方法能使学生亲自参与进去,通过他们的说、演、论达到教育目的,比如说: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第14课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时,我就把歌曲、实验、辩论、快乐接龙游戏等纳入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效果特好。2、教学设计要讲究要特别注意情境设计和材料运用。所用事例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距离学生近的、内容新颖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因为这些事件就发生在家门口,有些学生还亲身参与过。当然效果就比较明显了。

二、吃透教材:教材是教育教学的蓝本,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依据。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教学的导向性。教学活动的逻辑起点是理解教材。离开了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分析好学生:了解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了解学生思维方式、困惑疑点,以实施针对性、启发式;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个性差异,以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防止因脱离实际、传授内容过深而使学生茫然不懂,或过浅而使学生索然无味;能抓住学生心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与训练,使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四、做好拓展:思想政治课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要使教学设计的要素充满“六有”那就离不开生活。教育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一定要把社会上发生重大事件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不仅仅是读死书,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教学设计要注重“思”,教与学的反思,是教学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既包括学生反思,又包括老师反思,学生可写自己的所得、所惑,老师可写自己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在不断总结中纠偏改错,在不断总结中成长进步“反思”部分,刘老师在今天的学习中提到: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因此教学设计中预留出“反思”的部分,便于教师及时、随时的对教学进行反思并改进。

总之,精心设计的思想品德课有了精彩的导入,环环相扣的过程,完美的结课给一堂课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课堂想不高效都困难。

第2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一、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点:

1、正确地理解教材

能够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划出概念图或思维导图。能够整体把握学段教材。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涉及到的基本事实。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

2、实证性地分析学生情况

3、清晰地确定与表述课时目标

(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表述具体,具有可观察或可检测性。

(3)过程与方法目标与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表述有可操作性。

(4)三维目标表现为一个过程的多个方面,能进行有机整合。

4.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活动

二、教学实施主要包括以下七点内容:

1.教学语言精练、生动

(1)运用表情、手势等体态语和副语言加强信息传达的效果。

(2)根据学情灵活地进行讲解、阐释、举例。

;.

.

2.熟练运用板书

板书设计巧妙,突出重难点和知识间的联系,有一定结构性。板书的呈现随着课堂进程有生成性。板书字体端正,大小合宜,有一定书写速度。板书包括正板书和副板书。

3.恰当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

4.恰当地提问与有效追问

(1)根据教学设计时构想的主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对象、以恰当的方式提问。必要时对主问题进行变通处理。

(2)根据课堂上变化的学情,临时提出一些散问题,或引起学生注意,或促进知识掌握,或启发思考。

(3)问题本身及其表述能让学生理解。提问精当并有一定顺序,避免杂乱、肤浅等弊端。

(4)掌握重复问题、重新表述问题、停顿、搁置、分配等提问技术对学生进行灵活有效的追问。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5、对重难点内容和学生的反应做出强化

6、合理调控课堂节奏与内容的走向

;.

.

7、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学生

(1)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满足于少数积极学生烘托的课堂气氛,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予以特别关注,利用提问、目光交流、走动接近、个别指点等形式,对沉默和边缘的学生进行感情和智力的支持。

(2)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面谈、笔谈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个别化指导。

三、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标准:

1.学生的学业评价

(1)能够利用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学习。

(2)能够选择题目或命题,以考察学生当谈学习的效果。

2.具有教学反思能力

(1)能够评课。

(2)根据学生的表现,分析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过程的成败,养成反思的习惯并能够根据反思结果提出自己近期改进教学的想法。

;.

第3篇: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学习中对这段话的印象特别深:你希望你的学生去哪里(教学目标),你的学生现在在哪里(教学起点),怎么到达(教学过程),是否到达了(目标达成评价)。

我认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非常重要,一般每个班级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上、中、下。你既要照顾到程度较差的学生,还得照顾到上游学生,因为如果你讲得多了,这对于上游学生是一种浪费,所以这个度非常难把握,一批学生有一批学生的特点,不能用同样的思维对待所有的学生,而且同一批学生的特点也会逐渐变化,这就需要老师细心观察总结。

对于教学内容的分析也很重要,只有了解了教学内容的深度范围,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第4篇: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页例1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场景抽象成用列与行表示的平面图的过程,初步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例1的场景图。

谈话:这是四年级二班学生的座位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指图中的小军,提问:这个同学叫小军,你知道他坐在哪里吗?

学生中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示方法。如,小军坐在第4排(组)第3个;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引导:如果仅凭同学的发言,你能从图中找到小军的位置吗?你觉得用上面的方法描述小军的位置有什么局限?

2.揭示课题。

提问: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这样的方式描述小军的位置,有时不够清楚,也比较麻烦。怎样才能清楚、简洁地表示出小军的位置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设计说明:通过呈现学生比较熟悉的教室里有序排列的座位的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的描述位置的经验,并通过交流,引发学生用统一的方式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

二、自主探索

1.介绍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

说明: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确定位置时,把像这样的竖排(指场景图中的竖排)叫作列,把像这样的横排(指场景图中横排)叫作行。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提问:(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竖排)这叫什么?是第几列?(任意指场景图的某一横排)这叫什么?是第几行?

再问:(指第1列第1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3列第2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指第6列第5行的学生)这个同学呢?

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指图中某个学生,另一人说他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设计说明:尊重学生已有的对现实生活中竖排和横行的认识经验,教学列与行的含义,以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使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之上,有利于学生自觉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系统之中,实现知识的同化。】

2.学习用数对表示位置。

引导:如果把每个学生的座位都用一个圆圈表示,每一列要画几个圆圈?一共要画几列?(呈现表示座位的平面图)图中的第1列在哪里?第1行呢?(在图中标出“第1列”和“第1行”)能像这样接着标出其他的列和行吗?

提问:“第1列第1行”的位置在哪里?小军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 再问:第4列第2行在哪里?第3列第4行在哪里?

讲述:规定了列和行后,只要知道第几列第几行,就能正确地确定相应的位置。为了更便于表达,(指图)像这里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可以用数对(4,3)来表示,读作:数对四三,也可以直接读四三。

提问:你能理解这个数对的含义吗?数对中的4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什么意思?

讲述:数对中的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两个数之间要用逗号隔开,并用小括号把这两个数括起来。

【设计说明:把场景图抽象成平面图,先让学生找出第1列第1行的位置,由此在图上标注列与行,既明确了确定位置的规则,也为其后用列与行描述位置作好准备。让学生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平面图中座位的位置,既巩固了用列与行描述位置的方法,又可以诱发学生用更简洁明了的方法描述位置的心理需求,进而自主生成用数对描述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揭示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数对中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意思,水到渠成,自然贴切。】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提问:小敏坐在第2列第4行,你能在图中找到她的位置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追问:小新坐在第5列第5行,你能用数对表示他的位置吗?这里的两个5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2.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6,5)这个数对在例1图中表示哪一个位置?你能在图中找到吗? 要求:同桌两人一人写一个数对,另一人找出相应的位置,并说说数对的含义。 追问:刚才有同学写出来(7,2)这个数对,在这幅图上能找到这个位置吗?为什么? 3.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我们教室的座位哪里是第1列,哪里是第1行?你能说说自己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吗?用数对怎样表示? 要求:任意报出某个同学的名字,让其他同学说说这个同学的座位在第几列第几行,怎样用数对表示。 4.做练习十五第2题。

引导: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用数对来确定位置。(出示第2题图)你能用数对表示这4块装饰瓷砖位置吗?

提问:(指同在第3列的两块瓷砖)这两块瓷砖都在第几列?表示这两块瓷砖位置的数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同在第4行的两块瓷砖)这两块瓷砖呢?

5.做练习十五第3题。

谈话:(出示第3题图)这是学校艺术节上同学们布置的盆花,你能用数对表示每盆红花的位置吗? 启发:你发现红花位置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设计说明:让学生根据第几列第几行写出数对,以及根据数对去找相应的位置,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数对含义的理解,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现实情境中物体的排列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数对与物体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用“数”刻画“形”的思想方法,提高用数对描述物体位置的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认识数对教学设计(共12篇)

线认识教学设计

数认识教学设计

0认识教学设计

比例认识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