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先进事迹(共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8-1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王天景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王天景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王天景,1972年出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入党,现任马头镇党政办主任, 1992年参加工作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把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深深热爱贯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对事业,王天景同志孜孜追求。作为党政办公室主任,统计站站长,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事关整个乡镇政府工作的开展,该同志深感工作压力大、担子重。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紧紧依靠主要领导和全体干部的支持,认真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着力提高领导艺术,强调团队工作精神,充分调动办公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多年来他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责任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室和统计站的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

对业务,该同志精益求精。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对工作和事业总有一份拼命的执着。自跨进政府大门以来,该同志在工作上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非常注重学习,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是镇党委、政府公认的业务能手,赢得了‚业务通‛的美誉。

对同事,他甘为人梯。‚与他相处时,你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许多与其接触过的人最直接的感受。

对工作,该同志严于律己。不管家庭责任有多么艰难繁重,他都默默扛着,从不让哪怕一丝一毫的家务影响工作。许多次,他病痛缠身,仍然坚守岗位;许多次,他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早起晚睡,安置好母亲,然后准时走进办公室。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畅通运行,他竭力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他常常放弃休息时间,整日守在工作岗位上,过度的劳累,常使得他头晕眼花、疲惫不堪,但他义无反顾,在辛勤的工作中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在镇政府工作的20年间,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他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20年间,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他说不清;20年间,他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统计工作的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他记不清。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面实施中,他组织全镇33名普查指导员和152名普查员全身心投入,真抓实干保进度,与同志们一同纷纷放弃国庆休假时间,起早摸黑地多次上门入户调查,不仅仔细填写摸底调查表,还认真的登记项目,扎实填写普查长表和短表填写工作,极端负责。

为了能确保按时按质的完成普查工作,王天景同志放弃了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放弃了中秋与家人的团聚时间,把自己家里的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只能交给了工作繁忙的

爱人,舍小家顾大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自从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开始连续多日耗战工作至深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普查中他以普查指导员的身份与普查员一道上门入户,坚持与同志们一道认真搜集的资料汇总、编排、绘制普查小区图、及时录入信息,还及时指导所包保的社区,了解当天的普查进度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调整各普查相关工作,积极探索研究普查工作方法,为普查人员在实际摸底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一解答,及时帮助普查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解决的就地及时纠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上级部门,将正确的填表说明告诉普查员,有效避免工作失误,由于反复开会研究。反复做解释说明工作,他的嗓子也几乎说哑了,但还得忍着肩周炎发作的疼痛持续奔忙,保证了普查工作的效率。

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中,他没日没夜地填表,组织各村深入实际,确保了每一组数据的含金量。寒冬腊月,他带领一班人,迎着刺骨的北风,踏着泥泞,每一眼机井,每一眼机井地进行定位。手被冻肿了,脚被冻烂了。没有与任何人提过。他对工作的认真劲,确保了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为了工作,他淡忘了一切。他说:‚远离了火热的农村基层工作,我将无法平静;尽心尽责是我的本分,我已经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工作、紧紧张张的生活。‛

大德有大成。该同志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2篇: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朱景亮同志先进事迹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六月

推荐朱景同志为“河南优秀医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朱景亮,男,汉族,中共党员,1964年12月出生,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专学历,内科主治医师,现任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院长兼内科主任,宁陵县医学会第四届医学会理事,商丘市第一届医师协会理事会理事。

一、职业道德优,诚实守信、廉洁行医

朱景亮同志注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修养,坚持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方针和路线,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身作责,坚决抑制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拒绝收任何形式的“回扣”、“红包”及各种“好处费”。工作及生活诚实守信,以病人为中心,作为一名长期在农村卫生战线上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深知农民疾苦,对每位就诊病人本着质优价廉的原则,做到医疗检查必检则检,不必要的检查一律不做,用药时使用廉价高效的基本药物,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负担,“小方治大病,花钱不多,病却好的快。”找朱景亮看过病的很多人都这样说。他注重培养医患感情,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兢兢业业,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一样:“先德后医,从医之路无止境”,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6年2月宁陵县卫生局发起了“在全县卫生系统向朱景亮同志学习的活动”。

二、业务技术精、创新能力强

他医疗技术精湛,学习勤奋,敢于创新,有很强的业务工作能力,能够熟练处理各种内科常见病及内科疑难杂症,他多次到省、市上级医疗机构进修学习,根据学到的业务技术知识,结合个人二十余年的诊疗经验,摸索出一套适应农村病人需求的内科疾病处理方法,特别对心脑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和治疗方法,在工作之余,他勤奋学习,自费订阅了十余份医学方面的报刊杂志,追踪先进的医学诊疗技术,将学到的医疗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他每天接诊病人100余人次,治愈与好转率达到90%以上,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事故,先后发表论文10余篇,多次参加学术交流,使自己的业务技术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由于成绩突出,他2007年被授予宁陵县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和宁陵县优秀科技人才称号、商丘市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

三、群众威信高,奉献精神强 他长期奋斗在医疗卫生的最基层,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时刻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思想上始终坚持秉承“患者无小事”的态度,“从医院大局出发,着眼每一个病人”的理念开展医疗活动,作为一名乡镇卫生院的主治医师,他时时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对待病人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用高超的医术和真诚的心感动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无论病情轻重,患者身份高低,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尽心尽力,详细询问病史及症状,认真诊断,细致观察,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每一位找他看病的病人痛苦而来、康复而归,每天由于找他看病的病人很多,到下班时间仍会有许多病人在候诊,他总是继续为病人耐心诊治,不看完病人就不下班吃饭,有时病人实在太多他就让家人饭送到科室胡乱扒上两口,继续为病人诊治,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以说基本上没正常按时上下班过,很多时间一天只吃两顿饭,弄得他家属每天埋怨不知道啥时做饭才好,耽误一家人都不能正常吃饭。对因贫困无力治疗的病人他总是慷慨解囊,自己出钱为病人垫付医药费,华堡乡高楼村农民刘文兰,患上消化道出血,病情危重,家中却一贫如洗,来看病时身上仅有10元钱,朱景亮了解情况后,当即拿出200元钱让她治病,感动得刘文兰泣不成声。华堡乡刘庄村60多岁的刘自勤常年患肺结核,为看病家中的粮食全卖光了,快过年时,老伴又拉着他来看病,寒风中朱景亮看到两位老人衣服单薄破旧冻得瑟瑟发抖,朱景亮当即替老人代付了医药费,还另外拿出50元钱让老人买肉过年,两位老人感动得长跪不起。象这样为贫困病人代付医药费的事不胜枚举。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他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每天都强忍剧痛坚持工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先后三次进行手术治疗,每次都等不到完全康复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为农村卫生工作献出了全部的工作热情和精力。他工作大胆细心,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办事,行医20多年来从未出现过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高度信任和良好口碑。

四、硕果累累,成绩斐然

朱景亮同志从医20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不贪图名利,以非凡的毅力和工作责任心年复一年的默默奉献着,经他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仅2009年度一年,他就接诊病人三万余人,直接为卫生院创收30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他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医德高尚,使他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地方名医。朱景亮同志不仅是一位好医生,更是一位优秀的乡镇卫生院院长,2001年9月,朱景亮同志被委任到宁陵县华堡乡卫生院任院长,当时的华堡乡卫生院已经基本倒闭,房屋破旧不堪,没一样像样的设备,绝大多数业务人员都回家单干了,卫生院月收入几百元钱,别说发工资,连水电费都弄不够,卫生院不仅没一分钱,而且外欠债务十七万多元,朱景亮同志的亲朋好友一致反对他当这个院长,他却顶住各种压力,毅然上任,多次召开职工会,组建班子,健全规章制度,听取多方意见,他四处奔走,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四处奔走,求亲告友,购买了B超、急救车、生化分析仪、脑电图、显微镜、冰箱等医疗设备,连自己家准备建房的木材、钢筋都贡献给了卫生院,他一心为公,廉洁自律,带领全院职工努力拼搏,华堡卫生院一年一个台阶,短短几年就使华堡卫生院成为宁陵县一流的乡镇卫生院。在任华堡乡卫生院院长期间,黄岗乡卫生院因管理不善几近倒闭,卫生局党组又委任他兼任黄岗乡卫生院院长,他临危上任,根据黄岗卫生院的具体情况,多方筹集资金,购置医疗设备,健全领导班子,一身作责,几个月时间便使黄岗乡卫生院起死回生,他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两个乡镇卫生院上,一面做好一名好医生, 一面抓两个卫生院的管理,这需要多大精力和工作精神呀。由于他的突出表现,2009年11月,他又被宁陵县卫生局委任到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任院长,张弓中心卫生院,2007年被宁陵县总工会授予宁陵县“五一”劳动奖章,被组织部、人事局、科学技术局、科协授予宁陵县第五届优秀科技人才、商丘市第六届优秀中年科技专家荣誉称号,他2009年度被商丘市人事局、商丘市卫生局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被商丘市总工会授予商丘市“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度被河南省卫生厅评为为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10年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连年被评为宁陵县先进工作者和“十佳医生”。

宁陵县张弓中心卫生院

二○一○年七月

第3篇:李景龙医师先进事迹

李景龙同志的主要先进事迹

他脚踏实地、孜孜不倦、刻苦钻研,他视事业如生命、待患者如亲人,怀着对卫生事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全身心投入临床诊疗工作,为无数的患者解除了痛苦,用平凡的事迹诠释着一名内科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他就是揭西县中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李景龙。

一、爱岗敬业,以实际行动诠释职业之美

自1994年从毕业后分配至揭西县中医医院以来,他一直从事医院临床一线工作。凭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踏实的工作作风,他积极的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工作相结合,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病患者。2007年仲夏,一位脑出血患者送到中医院时已昏迷不醒,急诊室的医生急报李景龙主任,他即刻赶到急诊室,投入抢救工作。他指出患者处于脑出血急性期,关键是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再出血,预防及控制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血压平稳,给予营养支持等。并立即进行监护治疗和床边康复治疗,因当班医生尚年轻,抢救经验不足,他当晚亲自守候和观察抢救患者,直到患者苏醒了才离开。

李景龙同志热爱医学行业,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过多少个不眠之夜,放弃了多少次休假的机会。特别是近一年来,新医院建成并投入运行,住院及门诊病人逐渐增加,内科工作量较前明显增加,而他却总是毫无怨言,凭着自始至终的热情冲锋在前,以治病救人为乐。

二、廉洁行医,始终淡泊名利

作为一名内科主治医师,他淡泊名利、廉洁行医,不受一些不良潮

流影响,从不兼职从事第二职业,以人格魅力感召着身边每一个人,是医务工作者的优秀楷模。

在二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坚守着医务工作者的原则,服务患者,

不求回报,患者送“红包”,他坚决不收,还经常和患者开玩笑:“你如果爱戴我,就不能这样,接了你的红包,不是对不起我这身白大褂吗”。患者送补品,他心疼患者身体不好,坚决要患者自己拿回去补身体。

正因为高尚的医德医风,李景龙医师先后收到了许多患者特意送来

的感谢信和锦旗。

三、言传身教,支持卫生事业改革

在新一轮的卫生改革大潮中,揭西县中医医院作为广东省揭阳市的

改革试点单位,引入民营资本,走“公营私助”的改革之路,李景龙医师以坚定的信念选择随医院一起搬迁到新院址上班。

作为上级医师,他严谨求实,言传身教,以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帮

助下级医师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并将淡泊名利、廉洁行医、热爱医学等良好医德医风传承下去,以真心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从医20

年来,他已经带出许多优秀的下级医生,有的已经成为了科室业务骨干。

到了新的工作环境,李景龙同志一如既往的坚持“医者父母心”的

原则,对待患者不分家庭境况是富是贫、社会地位是高是低,始终把患者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工作态度,兢兢业业,脚踏实地,自觉维护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医生的高尚社会形象,赢得了医院同事和患者群众的一致好评。

第4篇:李景富教授先进事迹

李景富教授先进事迹

上世纪70年代,酸溜溜的番茄让人望而生畏;时隔多年,口味甜美、色泽艳丽、种类繁多的番茄不仅是人们最喜爱的蔬菜之一,而且价格不菲的“水果番茄”更成为水果中的新秀。

什么力量让小小番茄发生了如此蜕变?

他,就是李景富,东北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番茄育种专家,被农民亲切地称为“中国番茄大王”。是他改写了我国没有自主番茄品种的历史,他用50年时间赶超了国外一个多世纪的番茄育种技术,让番茄成为国人餐桌上再普通不过的美食。

国际番茄育种尖端领域的“中国红”

一场雨过后,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满眼绿意,而在李景富教授的番茄试验温室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这个样子。今年李景富的1500个番茄组合在大棚里“任性”地生长着,足有一人来高。全年无休的他,在实验室、田间地头培育着番茄新品,指导着农民种植,收获着幸福果实。农民的丰收、农户口中称赞的“番茄”成了他50多年最大的快乐。

早年间,东北农民长年累月地耕作在土地上,却一年到头也吃不上蔬菜。春天时抱着空饭碗,五六月份啃土豆,连夏天也是非常单调的几样菜,番茄更是少见,此情此景成为李景富挥之不去的心结。他高考时选择了东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一干就是50年,对于已经75岁高龄的李景富来说,番茄诱惑了他一生。

李景富毕业留校开始番茄育种研究的时候,我国番茄品种极其匮乏,种子基本依靠进口,东北的老百姓甚至把番茄叫做“洋柿子”。

中国番茄育种的窘状,激起了李景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上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10多年无数次挫折后,李景富选育出了新的番茄品种“东农704”,结束了北方地区没有早熟抗病丰产鲜食番茄品种的历史,“东农704”也成为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番茄品种之一,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国家科委列为“九五”期间仅有的两项重大科技推广项目之一。

如今的番茄,品种多样,颜色各异,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而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我国尚没有耐储运的番茄品种,所需要的种子必须从国外进口,每公斤价格高达10万元人民币。那时候,农民种一亩耐储运的番茄,仅种子费用就要上千元。由于进口番茄属于杂交品种,根本无法留种。“一定要摆脱番茄育种的尴尬局面,不能没有自己民族的番茄。”作为我国番茄攻关项目的领军人物,李景富再次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这一重任。

“中国市场多大啊,欧洲20个国家也没有中国大啊!这么大市场怎么能拱手相让呢?一定要培育出我们自己的高产、抗病、耐贮品种,把外国品种打回老家去。”李景富带领番茄团队说干就干,从育种技术、育种材料、育成品种方面创新,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番茄种质资源达1500多份,进行育种技术和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憋着一股劲的李景富带领课题组一干又是十几年,先后培育出了十多个耐储运的番茄新品种,不仅育种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种子价格也只有国外品种的1/50。同时他们还成功培育出了适宜罐头及番茄酱生产的专用品种。

这就是李景富,他用50年时间赶超了国外一个多世纪的番茄育种技术,培育出了27个番茄系列品种,填补了国内番茄品种的多项空白,打破了国外品种垄断国内高端市场的局面,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近1200万亩,创造经济效益100多亿元。他不仅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重大贡献,还为国际番茄育种尖端领域涂上了一抹“中国红”。

再累也要下田间 再忙也要上讲台

认识李景富的人都知道他惜时如金,50年他将自己的青春与汗水洒在了每一寸耕耘过的黑土地上,洒在了番茄育种的科研进步之路上。他常说:“科学来不得半点儿虚假。要想出成果,必须自己亲自去做,亲自下地,亲眼看,不能走马观花,更不能纸上谈兵。”试验田播种、育苗、选种,他都亲历亲为,每次出差总是放心不下,回来就直奔试验田。

深入田间地头,用自己培育的成果服务三农、奉献社会,这是李景富最大的心愿。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又是农大教授,我用科研成果回报农民,也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能够让更多的农民受益,在科研和教学之余,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科研成果推广和普及。

50年一直在科研一线、教育一线、推广一线,“只要农民需要,他就会到他们中间去,走家串户去普及新品种和栽培技术,为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作为李景富的学生,东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院长王傲雪最了解,他几十年如一日,讲在农民家的炕头上,吃在农民家饭桌上,住在农民家温室里,足迹踏遍我省40多个市县的所属乡镇,内蒙古、山东、北京、天津等地也有他的身影。授课次数累计400余次,超过万名农民接受过他的培训。他办公室的电话、手机和家里的电话全部向农民公布并开放,成为“不走的农业咨询专家”。

香坊区幸福乡信义村农民焦秋玲认识李景富三十多年了,从上世纪80年代种植“东农704”品种开始,她就和农民一样的教授有了不解之缘,她说:“那时候一亩地不少采,可卖钱了,能达到一万二三呢!李老师非常朴实能干,根本不像教授,在农村70多岁早不干活了,李老师现在还亲自看,动手干呢!”

“科研成果如果不转换成真金白银,不让农民腰包鼓起来,那么科研就失去了意义。”在李景富看来,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更为重要。他与全国知名的种子公司合作开发加快成果转化,形成育、繁、推一体化,实现产、学、研三结合的番茄品种选育与技术推广应用体系,使东农系列番茄品种很快推广到我省50多个市县及内蒙古、吉林等20多个省市及俄罗斯、印度等国家。记者采访时,江苏阜宁县慕名前来拜访寻求合作,之后还有北京、山东……每一天迎接李景富的都是不一样的未来。

再忙也要上讲台,从教50年李景富先后为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8门课程,每年授课不少于200学时。虽然课程已经讲授30遍,但不论多忙,就是不睡觉,他也要在上课前认真备课,十几万字的手写讲义密密麻麻都是涂改的痕迹,他把生产实践经验及科研最新进展充实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本领域的最前沿知识,至今他还坚持着给本科生上一节专业导论课。

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全国蔬菜界“标杆”

站在番茄科研领域的前沿,李景富没有停止奋进的脚步。他所培养的学子已经遍布天下,他所带领的团队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最过硬的番茄研究团队,他从“七五”国家成立番茄攻关课题时最年轻的“小李”,成长为“十三五”攻关课题组的最长者“老李”,他是中国园艺学会番茄分会的创始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不仅是科研成就,更是人格魅力使他成为全国蔬菜界的“标杆”。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要用科研成果回报农民。”这种朴素的信念是李景富几十年番茄攻关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柱。他经常深入农村搞调查,他长年一身干活的打扮,有人以衣貌取人,不相信他是大名鼎鼎的农大教授,弄得校领导老要拉他去做一身像样的衣服。

一顶旧帽子,一个黑色手提包,一双带泥的胶鞋,这是李景富的“标配”,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老人,对他的学生却极度慷慨大方。副研究员姜景彬,从本科起就是李景富的学生,直到现在成为他的助理,李景富是他的“精神领袖”,有时候这位恩师的无欲无求让他敬佩之余感到心疼。

姜景彬说,受过教授资助的学生不是一个两个,他的一个师姐家庭非常贫困,老师为她交了全部学费,并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供她学习生活之用,直到博士毕业。目前已经是浙江大学副教授,现在在德国做访问学者。“这样的学生想方设法也得帮助他们,否则老师会失去个好学生,国家会失去个好人才。”李景富这样说。

为了工作,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只有一次他休息八天,那是因为做阑尾炎手术,然而就在出院休养的五天里,他整整写了五天书。有一次,他出差晚上发现旅店外边鞭炮齐鸣,一打听才知道那天是正月十五。老伴儿手术,刚下手术台10分钟他就匆匆离开,甚至父母去世,他都无暇相送……

眼前的老人令人肃然起敬,肩膀开线的T恤不知穿了多少年,长期紫外线过敏造成的皮肤炎也没有动摇他的科研信念。凭借人格魅力,李景富在全国蔬菜界赫赫有名,很多企业、科研单位大力相邀,开出诱人的条件,然而他总是淡然一笑,始终都是那句话:“我的事业已扎根在龙江沃土,牵挂着培育我的东北农业大学,我要在这里继续圆我的番茄梦。”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包军这样说:“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专家们诠释‘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东农精神,李先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深耕黑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科研禁区,他们培育的新品种、推广的新技术,推动了我省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尽管如此,李景富从不满足现状,仍然孜孜不倦地耕耘,他说:“我要再干十年,一定要让中国番茄品种完全替代国外进口品种。”这是75岁老人的红色番茄梦想。

第5篇: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同志先进事迹

景荣春,男,1946年2月出生于江苏丹阳,1970年3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6至1987年教育部公派美国威斯康辛大学(Madison)访问学者,1970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国民主同盟,2010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0年8月逝世。生前是江苏科技大学教授,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理论力学”和二类优秀课程“工程力学”组长,致力于工程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我国高等学校工科力学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学校评为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镇江市劳动模范、全国力学优秀教师。

景荣春同志一辈子呕心沥血,一辈子教书育人。他以知识分子特有的使命、认真与执著,始终坚持“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毕生追求科学真理,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用生命和信念诠释了一位大学教授的尊严和崇高,用生命和信念践行了一名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用生命和信念谱写了一个平凡岗位的至上和超越,景荣春同志不愧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景荣春同志常说,每个人来到世上,都有自己的使命,他的使命就是教书育人。作为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他一辈子只做了这一件事,但他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同事们常常这样感慨。他上课不到一个月,把班里六十几位学生的名字都喊出来;不是班主任,却隔三差五出现在学生宿舍里,和他们谈人生谈理想;每次课后,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详细记下当节课的教学反馈,抱着一大包作业本回办公室,而发给学生的作业本上,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在景荣春同志眼里,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要有人主动向他提问,他就会很开心,常常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只要有机会,他都会尽己所能地找到那些他认为需要辅导的学生为他们“加餐”,包括教过的夜大学生。在景荣春同志心中,学生的事才是大事。

他把关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天职。景荣春同志对待学生格外的严,却严而有爱。景荣春同志的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能逃得过他的眼睛。景老师执法的考试,也是出了名的“不讲情面”。他还主动承担“挂科”重修班的课,因为他很想帮帮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一位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由于家庭比较困难,被学校录取后,面临无力支付学费的困境。景荣春同志知道后,主动为他缴了学费。有的学生带着小礼物上门答谢,景荣春同志拦住门:“问问题、聊聊天都欢迎,但不能将礼物带进门,事后请将礼物全部带走”。

2004年,景荣春同志被发现肺癌重症晚期,当时医生曾断言他活不过半年。但景荣春没有放弃教学事业,反而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术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儿子景国良将书稿带来,在病床上修改,准备出版。病情稍缓解出院后,景荣春同志又一心扑到工作上,而且经常工作到深夜。术后半年,病情再次恶化,体重骤然下降了10多公斤,可他一直坚持边化疗边工作。2006年9月份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胸腔骨头,但他却几乎从未间断上课,靠着信念和药物,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直到声带再也发不出任何声音。在最后一次课上,他将麦克风放在嘴边,凭着气流讲完课程内容,全班同学痛哭失声。他强忍住泪水,慢慢挪出了教室,一步三回头。不能上课了,他仍然每天拖着无力的腿、拄着拐杖来教研室,帮助年轻的同事们做好材料力学精品课程验收的工作。直到彻底瘫倒住院前一天,他还为了所编教材上的一个符号和字体的失误忙碌。

刻苦钻研,严谨笃学

在家人和同事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一心扑到教学、科研上的工作狂。景荣春同志治学治教极其严谨,一生甘于寂寞。他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他一直从事各门基础力学课程的教学和工程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多项省部级以上重大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多次获奖。他主持完成的一项部级民品攻关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出版教材8部,主编辅助教材14部,累计400余万字;在《工程力学》、《实验力学》等著名杂志和国际会议发表论文30余篇;他提出的关于力学符号规范问题得到力学界的充分肯定,丰硕的科研成果奠定了他在力学界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

他有着知识分子特有的个性:较真、挑刺,有股犟劲儿。这种个性也渗透在他的教学科研工作中。一次,他发现一本荣获国家优秀奖的教材有多处表达不规范,景荣春就利用双休日,将书中几十处不规范的符号及标点挑出改好,写信给出版社,一写就坚持了4年,直到出版社和作者回信承认失误,承诺立马修正、消除影响后,他才作罢。他毫不畏忌作者是全国赫赫有名的专家,怕弄僵关系而得不偿失。他说,宁愿关系弄僵了,也不能误人子弟。以至后来,许多力学方面的教材出版前出版社都来请景荣春审稿把关。

景荣春同志做的一些工作,在周围人眼里甚至觉得有些“痴”、“傻”。高等教育出版社请他编写“全国理论力学网上作业库”,只需要500至600道题,他却考虑到学校教学层次和教学风格的不同,坚持用1160道题。他被称为全国力学界做题最多的教授。在一般人眼里,编教程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活儿,工作量极大且没有经济效益,可景荣春同志却乐在其中。为了编一本《工程力学》的配套习题集,他亲自把每一道题演算推理了三遍。一次躺在病床上翻阅准备出版的《材料力学》,他发现图中一条粗线应改成细线,就立即打电话给同事让其纠正。他常说:“如果我们工作不够认真,怎么能要求学生也认真?现在许多教材中存在错误,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慎重对待,及时纠正,才不至于误人子弟、玷污学问。”人们说,“在学术风气浮躁的当下,像景荣春同志这样学风严谨,注重每个细节的,实在是太难得了。”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景荣春同志不仅在科研上刻苦钻研,学为人师,他更加注重在教学上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他说,教学才是教师的第一责任,把学生教好比什么都重要。他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

学生都喜欢景荣春同志的课,因为他上课声音洪亮,从不需要麦克风,上课生动风趣,有激情。在学生眼里,景荣春同志是个可爱的“小老头”。他将难懂的力学符号编成“顺口溜”,以便于学生记忆;他经常把一些英文介词的错误用法编成笑话,学生们在笑的同时也记住了要点。他常常可以化难为易,举重若轻,即使晦涩难懂的理论也阐述得生动有趣。他主张教师不能站在讲台上下不来,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融入到学生中去。他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他指导的学生参加力学创新大赛,荣获江苏省特等奖。

他扎扎实实推动课程建设,尤其注重教学的基本建设,他担任了好几个课程建设基金项目课题组组长。他花费大量精力致力于教材编写工作,率先使用多媒体教学,最早尝试开展双语教学。为了搞好教学,他暑假常常放弃休息,伏案工作,编教材、出习题集。他的教案

丰富细致,常填满各种颜色的批注。别人说,你都是专家、教授了,还要这么用功备课?他总是笑笑说,“搞教学的,不把基础工作做扎实怎么行?”他还是教学多面手,曾一人承担一个班级理论力学、线性代数及英语三门课程,那个班级毕业时竟有80%的学生考上了研究生。

他整整坚持六年顽强与病魔抗争。在这六年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撰写出版专著和力学教材6部,200多万字。他说:“我不可能把我的知识带进棺材,得让它们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努力工作。”

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景荣春同志一生甘当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教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师德引领社会风尚。他待人诚恳,非常谦虚;生性耿直,敢于直言。夫人王阿娣说他“从上到下就是一杯水,一眼就能看透。”他一生生活朴素,偶尔穿着磨出洞的汗衫出门,与教授形象相去甚远,有时走在街上还被人错认为民工。他淡泊名利,行为世范,一生没有过一官半职,一辈子没有向学校提过任何待遇上的要求,最大的头衔是教研室主任。

景荣春同志是个懂得感恩的人,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默默耕耘,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景荣春同志是个放牛娃出身,少时虽然成绩优秀,却曾多次因家境窘迫差点辍学,是中小学的校长老师帮助才使他得以继续求学;在清华大学,他靠着全额助学金完成了大学学业。他说:“是党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从一个放牛娃成为一名大学教授,我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的感激,只能用一生去追求。”党和国家的培养让景荣春心怀感恩,也坚定了他对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他用一生的教书育人践行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理想,践行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

长期以来,景荣春同志是一名优秀的民盟盟员,但他始终与党同心、肝胆相照,坚持每一件事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堂堂正正做人,脚踏实地做事,精益求精为学,积极乐观生活,坚持对党的信念和追求。40多年前,在清华大学求学时,景荣春同志就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几十年过去了,躺在重症监护室病床上的他再次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经过几十年的时代变迁,思想变化,入党仍然是我一直不变的追求,我有一颗朴实的心,纯正的心,对党忠诚的心,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的一个梦想。”2010年6月13日,在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ICU重症监护室的病床上,景荣春同志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景荣春同志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

第6篇:旅游劳模先进事迹

旅游劳模先进事迹

20XX年四月二十七日,“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来自阳春市的杜xx是广东省十二名“劳模”中唯一的一名粤西地区代表,他带回了金光闪闪的劳模奖章和烫金证书,同时也带回了阳江旅游业的一份荣耀。

十年耕耘成绩卓著

1997年,杜xx开始经营饮食业,他每事恭亲,勤奋自励,把自己的事业从小做大,从大做强,至今己发展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长江宾馆、凯旋门大酒店以及准四星级的悦华大酒店,解决了600多人的就业问题,年创产值20XX多万元,上缴税利近XXX万元。十年来,杜xx一步一个脚印地拼搏,一分一元地积攒资本,但从来没有忘记报效社会。他在20XX年赞助了40\\d{2,3}元举办“阳春市首界山水游”,又于同年赞助了多元给家乡修桥筑路,20XX年赞助了多元用于元宵节活动,20XX年捐资了50\\d{2,3}元美化城区建设,20XX年台风“派比安”袭击阳春,杜xx率先捐献了多元支授灾区。此前,他还捐献了4000多元参与了永宁横垌少数民族的扶贫活动和春城七星善田村贫困大学生的助学活动,20XX年X月,他一次就捐了13\\d{2,3}元给阳春市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并持续向公、检、法、的有关团体送上了8000多元的节日慰问金。为此,他被中共阳春市委、阳春市人民政府评为“阳春市扶弱助困先进个人”,悦华大酒店则被评为“阳春市扶弱助困先进集体”。这些年来,在杜xx的带动下,阳春市饮食旅游业先后组织赞助了几十万元开展阳春旅游的推介活动,为做大做强阳春的旅游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杜xx积极参与阳春山区饮食旅游业品牌建设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党和人民的充分肯定。这些年他相继担任了阳江市第四届、第五届人大代表、阳春市第十三届、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同时还担任了民建阳春市第二、第三届总支部主委和阳春市旅游协会会长。杜xx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20XX至20XX年度,被中共阳江市委、阳江市人民政府授予“阳江市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并同时被评为“阳江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积极分子”。

建言献策关注社会

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倡导下,杜xx认真履行人大、政协和中国民主建国会赋予他的参政议政职责,积极参加各种调研活动,自觉学习,与时俱进,团结各界朋友,积极参政议政,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为全市的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他相继为阳江市人大和阳春市人大提交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其中发挥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有《关于加强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议案》、《关于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家在家乡投资建设的议案》、《关于改善招商环境,扶持第三产业发展的建议》以及《关于抓住重点搞好旅游设施,提高阳春旅游文化品位的建议》等,特别是在20XX年在阳春人大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扶持马水桔生产及销售的议案》、在20XX年阳春市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镇通行政村公路管护的议案》、20XX年在阳春市人大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禁止瘦肉精猪肉上市的议案》,连续三年被人大正式立案并被定为中心议案,杜xx为此被评为历届人大代表履行职责的称职代表。他的提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阳春市人民政府就阳春名果马水桔进行了倾力推介,把马水桔推介会开到了人民大会堂,迅速走红了全中国,并使其销售网点遍及了全国的大中城市,为马水桔的生产及销售作出了功不可抹的贡献。据了解,马水桔的价格一年比一年高,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杜xx积极建言献策的表现受到了充分肯定,在20XX至20XX年度,连续五年被民建阳春市总支部评为“先进会员”,在20XX年和20XX年先后被民建阳江市委评为“优秀会员”。20XX年被阳春市人民检察院选任为“阳春市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并分别被阳春市纪委、阳春市畜牧局选任为“政风行风评议监督员”,被阳春市工商局选任为“廉政义务监督员”。

全力以赴搞好旅游

杜xx身兼阳春市长江宾馆、凯旋门大酒店、悦华大酒店等三大酒店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把振兴阳春市的饮食旅游业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为了把悦华大酒店打造成为四星级的大型商务酒店,他在拆资5XXX万元装修了主体设施的基础上,又花巨资增设了夜总会和西餐厅,使该酒店形成了集饮食、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本地第一家准四星级酒店,率先成了阳春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接待窗口,为打造阳春山区的旅游品牌奠定了标志式的榜样。该酒店实行人性化服务,推行个性化接待,履行优质化诺言,以“客人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从20XX年正式开业以来,以其硬件建设和企业文化的宏厚实力赢得了一系列荣誉,这包括有:被阳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被共青团阳江市委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被第二届阳江美食节授予“阳江名牌食府”、“金牌海鲜名宴”、“特色创新名菜奖”等,还相继获得了“广东省精品月饼”和“承诺诚信月饼”称号。悦华大酒店的声誉吸引了海内外的广大游客,台湾著名歌星卓依婷、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宋祖英都曾下榻该酒店。20XX年初,酒店圆满成功地接待了来自西欧“勇士”号游船的近XXX名游客。开业以来,酒店的入住率基本上达到了XX%以上,餐饮大厅筵开六十席、XXX人同时就餐的事也很平常。很多游客反映说:阳春山好水好人更好,再也不是贫穷落后的小山区了。

杜xx自担任阳春市旅游协会会长以来,他把振兴阳春的旅游业为已任,他带领协会班子成员积极支持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工作,落实市旅游发展工作委员会的各项指示和任务,不断加强全市旅游行业的自身交流和合作,为提高阳春旅游行业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行业技能,为推介阳春的饮食旅游建设作了大量工作。其中,20XX年X月,他组织旅游协会并自己带头捐资XXX万元在《南方日报》等宣传媒体,对阳春的旅游宣传推介工作,使全市的旅游人次与同期相比增长了XX%,旅游收入与同期相比也增长了XX%;20XX年X月,他带头组织旅游系统捐资了数万元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全国旅游展销活动”,为提高阳春的旅游知名度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年X月,他出面邀请广东“双百强”旅行社到阳春开展考察活动,进一步拓展了阳春的旅游市场规模,同时还大力协助有关部门邀请了台湾各大旅行社的领导到阳春开展旅游考察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台湾方面纷纷组团到阳春旅游,一时掀起了轰动效应,他由此获得了“阳春市发展旋游贡献奖”,成为振兴阳春旅游业的榜样。

杜xx为振兴阳春旅游业作出的贡献,使他当之无愧地成为广东省粤西地区仅有的唯一的一名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杜xx获得了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的称号受到了当地领导的高度重视。阳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钟毅和阳江市旅游局局长丁锡丰、阳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冯铝、副市长陈小锋和阳春旅游局长陈以霜分别为杜xx送来了烫金牌匾,牌匾上分别写着“为阳江争光”和“阳春旅游之光”,并以此热烈祝贺他当选为全国旅游系统劳动模范。杜xx谦虚地说:“这个荣誉是对我的一种鼓励、一种鞭策、一种动力。”

杜xx是这样想的,是也这样做的。他把振兴阳春的旅游业为已任,为阳春的旅游发展,为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注了浓厚的感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相信,在阳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美丽的阳春一定会成为风景优美、文明富裕的旅游城市。旅游劳模先进事迹(二)

那柔情似水的**河畔,有一个踏实践行“****”重要思想,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谋发展的好领导,它就是**乡多依村党支部支记李**同志。近几年来,他带领一班人认真抓好旅游事业,促进了群众的增收致富。

一、理清思路强旅游

二**0年村改后,他调任为多依村党支部支记,他上任后立即召集村委会班子成员反复分析村情,着力围绕如何在**河

旅游即将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个问题上进行深思,**河虽然清澈美丽,但那里世代流淌着的却是贫穷、落后与无奈。但要想发展也只有在这“**河”上作文章。随着0河景区开发不断深入,**河知名度在**不断提高,游客日趋增多,抓住**河二期开发的机遇,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

二、积极推动出成绩

作为一班之长,他首先深入农户对有头脑、勤劳、能干的人进行引导,力促开办农家乐。为规范和创建农家乐旅游,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带领部分农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并积极筹集资金XXX万元帮助开办农家乐的20农户进行房屋改造,现能接待游客的农家乐有12家,床位XXX个,户均年收万元;其次引导群众在景区内开发旅游竹筏,做轿子、三轮车、骑马、摆摊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售**、布**、**菜、**依服饰、床单、荷包、0等**民族特色的经营项目,年收入XXX万元,再次动员群众在多依河两岸种植经济林果,栽植大竹子1**亩,芭蕉50亩,柑桔20亩,既改善了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原来开发**河时年人均收入不到\\d{2,3}元。许多村民原来的茅草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小洋房。

三、努力学习强素质

旅游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产业经济,是一个新的产业,它的发展带动着经济的发展,带动着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要想在旅游上作文章,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对一个从没有专门从事旅游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多依村委会地处景区,与外界的交往沟通频繁,多依的旅游形象就是**乡旅游的形象,更是**旅游的形象。为此,他没有放松对自已的要求,而是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其它,利用与景区建立的良好关系,向他们借来有关资料仔细研读,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不时的向游客大力宣传,扩大**旅游的知名度。

四、大力支持旅游基建改善旅游环境

李支书上任时,正值**河一期开发工程的筹备阶段,虽然一期开发将为广大村民带来脱贫致富的机会,但许多群众并不理解,他们坚决反对,阻止施工,形势十分严峻,他积极配合县工作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没想到部分群众说他是走狗,把他骂得狗血淋头,并有人扬言要揍他。但他顶住压力,没有后退,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工作。终于,在他的耐心说服下,大部分群众对一期开发工程表示理解,工程得以顺利动工。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二期开发工程动工了,虽然许多农民在一期工程开发中得到了实惠。但还是存在阻止施工的事件发生,如**村民阻挡从地沟开挖埋线的事件,他又积极配合工作组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经过数次的做群众工作,群众终于表示理解支持,工程又得以顺利动工。

现在,李支书正抓住多依河二期开发的历史机遇,带领多依群众为把多依村建设成特色旅游,具有浓郁民族文化风情的生态村而忙碌着。透过清清的河水和翠竹的深处,一个安居乐业、文明富裕、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展现在人们面前。而那“**岸前柳舍新,翠竹深处农家乐”正是多依村的真实写照。这一切与一个热爱旅游事业,做好旅游事业的人分不开,这就是情系**、繁荣旅游、富裕群众的**村委会支部书记---xxx同志。

法院服务旅游先进事迹

旅游服务先进事迹(共4篇)

旅游企业高管先进事迹介绍

景龙呈先进事迹

刘景贵先进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