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地球教学设计(共3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7-1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天体的主要类型和天体系统的层次,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

2.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3 .培养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解决有关地理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分析图片,形成宇宙物质性的观念,形成天体系统各层次的感性认识。 2.利用 图表分析方法和比较法自主探究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教学重点】

1. 天体系统的层次及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教学难点】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组成 (提问)宇宙的含义和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总和,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物质世界。

(提问)什么是天体? ——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提问)就你所知,宇宙中有哪些天体?

——有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等自然天体和人造卫星、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人造天体。(例 如,著名的太空垃圾:1965年在美国首次太空行走过程中宇航员爱德华•华特遗失的一只手套,该手套正在以每 小时2.8万公里的速度飞行。)

宇宙中天体的类型及其特征: 天体 概念 其他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自己能发射可见光的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温度高,自己能发光,距离地球非常远。

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转的球状天体

本身不发光,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

卫星 绕行 星运转的质量很小的球状天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 与恒星相

比,具有体积大、质量大、密度小的特点[

彗星 在扁长轨道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大彗星,其公转周期是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数量众多,大小不一 2.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宇宙中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来了解和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1) 天体系统的概念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宇宙中的主要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 组成 其他

地月系 地球和月球

地月平均距离为万千米

太阳系 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日地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银河系 太阳和千千万万颗恒星组成庞大的恒星集团 太阳系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为2.7万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之外与银河系相类似的天体系统 简称星系 总星系 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目前所知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 (2)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讲述)天体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其范围大小不同,通 过分析天体系统的级别可以明确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地球

地月系 月球

太阳系

银河系

八大行星及其它天体 总星系 其他恒星系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目前,已知太阳系中有九大行星。按照它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见书本图)

阅读此图时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找出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明确地球 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了解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认识九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特征。 (4)认识哈雷彗星轨道具有扁长形的特点。

(5)认识九大行星的大小、有无光环、温度高低等基本情况。 (讲 述)总结及推倒太阳系 中九 大行星之最: (1) 距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2) 距地球最近的是金星,最远的是冥王星。 (3) 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冥王星。 (4) 平均密度最大的是地球,最小的是土星。 (5) 九大行星中唯一逆向自转(自东向西)的是金星。 (6) 自转周期最长的是金星,最短的是木星。

(7) 九大行星中,距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公转周期越短。公转周期最长的是冥王星,最短的是水星。

(8) 轨道倾角和偏心率均最大的是冥王星,其次是水星。

(9)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土星,没有卫星的是水星和金星。 (补充)九大行星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

: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地球是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地球上之所以会出现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以及地球自身的条件由密切的关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稳定的光照条件

生命从低级到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2)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2.地球适宜的自身条件

(1)地球和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表温度适宜

(2)体积和质量适中

吸引、保存地球大气

(3)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地内水汽逸出,产生降水,形成原始的海洋。

(总结)所以,我们的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第2篇: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

教学设计

肥西中学

【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是形成科学的宇宙观的基础,为此,教材主要讨论了3个问题: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和存在生命的行星等。教材中利用了6图2表加以说明,运用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理解天体系统的层次,知道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运用资料认识九大行星绕日公转的运动特征、结构特征,从中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3.理解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一组图文信息,认识各类天体的主要特征;利用网络等媒体,收集天文信息,丰富对宇宙环境的认识。

2.通过阅读“天体系统”图,设计相应的简明框图,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3.阅读“太阳系模式图”和“九大行星轨道倾角与偏心率”表,归纳九大行星公转运动的共同特点;阅读“太阳系其他行星与地球的质量和体积比”图,归纳三类行星的结构特征。从的结构特征。从上述过程中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行星。

4.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从温度条件、大气成分和水等方面,分析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并以此推论火星等其他大行星,以及太阳系范围之外的天体是否有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提出确定在宇宙中寻找外星人的方向的见星人的方向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树立宇宙是物质的科学宇宙观。破除迷信,反对邪教。

2.通过寻找外星人的探讨活动,一方面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体验自主、合作、创新探究过程和团队意识。另一方面,培育珍惜、爱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增强关注人类未来生存空间的责任感。 3.通过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确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通过运用资料探讨地理问题,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通过观赏天体照片等相关视频信息,激发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地球上为什么有适宜于生命生存和繁衍的环境。 【教学难点】认识地球是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教学方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协作探究、交流互评。充分利用教科书搭建的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深的认识。

【学法指导】通过合作和交流,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自身因素分析无法得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的环境来分析。 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引入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的主题,进而以谈天说地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导学、自主探讨、讨论交流] 先根据同学们过去的观察体验,交流对天体和宇宙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天体有哪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通过阅读P2图,除认识到要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天体外,重点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宇宙环境的组成,树立正确的宇宙观。

紧扣谈天说地的话题,提出“说地”将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如何确定地球的位置?地球是一颗怎样的星球?地球上为何有生命物质存在?

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探究指导] (引导启发)认识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全面认识地球上出现的一些地理现象,并找出这些现象形成的客观的、正确的原因。宇宙虽然无边无际,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发展之中,但是有规律可循的。搞清天体系统的形成和层次,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和描述地球所处的位置。读图指导)图体现了宇宙是按一定层次和结构组成的有序的物质世界。四幅小图分别代表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逐层展示了它们之间的隶属关系。 (方法步骤)

1.利用天体系统层次图找出地球的位置;

2.将(P3)图转换为(P4)图,或自行设计天体系统层次图,以多种方式表示地球的位置;

3.用文字(或语言)描述不同宇宙空间尺度中地球所处的位置。描述层次要清晰。如:可按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的空间尺度顺序描述。也可用自己擅长的其他方式表达。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学习,并将自己的见解和设计的图表整理出来。 [交流点评]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用多种形式交流、展示自己的见解,但都需注重科学性,并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我们在缅怀曾为人类天文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甚至献身的天文学家的同时,也肩负着继往开来,不断探索的使命。

二、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探究引导] 地球到底是一颗怎样的天体?人类对这一问题的了解,主要来自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和研究成果。聚焦太阳系,分析一组图表信息,了解太阳系“家族”中的成员,特别是各大行星的基本特点,可以透析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自学、讨论、点评] 1.认识地球作为行星的普通性

(学生围绕活动要求,先自学,再分组讨论)

第一步,读P4“太阳系模式图”,说出太阳系的成员、九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排列,从中认识地球。要求运用图表信息说明地球是一颗怎样的行星。

第二步,分析P4表中各要素的相关数据,运用基本的数理知识比较九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即公转方向、轨道平面夹角、公转轨道形状)和结构特征(体积和质量等),进一步认识地球。

(点评指导)点评侧重运用数理知识解读图表信息,并得出结论的能力。如,观察太阳系模式图中九大行星公转方向的箭头,得出同向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倾角大多小于4°,得出共面性特征;根据九大行星的轨道偏心率大多接近0,得出近圆性。根据这些共同特征证明地球并不例外;再从结构特征,如质量和体积等方面比较各大行星,特别是类地行星,得出地球也无特殊之处的结论。最后,以上述探讨的两方面结果来证明地球具有行星的一般特征,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2.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特殊行星

为何又说地球又是一颗特殊的行星?是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在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只提出,侧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地球行星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特点的认识,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三、存在生命的行星 [导学] 用人类对火星生命的探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生存需要哪些基本条件;再比较火星与地球的自然条件,引导学生探讨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 [自学整理、交流点评] 第一步:读图表分析。再次阅读P4图表信息,从日地距离、体积和质量等方面自主推理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第二步:阅读、理解教材。即阅读P6信息,理解地球内部物质变化与液态水形成的关系,整理出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讨论交流评议。在自主分析的基础上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点评侧重分析探讨的角度(即从地球的特殊性──是否具备生命物质生存所需要的条件分析,而不是作为普通行星的一般特征角度)、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注意运用中是否存在科学性错误)、利用图表信息的能力(利用图表信息进行分析)、描述能力(即条理性和科学性);采用集体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活动] 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

(指导探究)除地球外,其他星球上是否有存在生命的可能?如何探寻类似地球的星球?人类一直在为寻找“外星人”而努力,目前已在太阳系之外发现了几十颗可能会有生命的行星。以小组活动形式提出设想,说明如何在茫茫宇宙中确定寻找外星人的方向。最后全班交流。

说明:这里所谓的“方向”,并不是“方位”,而是外星人可能存在的地方。要分析这个问题,需要根据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加以判断。活动只是给出了一种思考的线索,同学们的思考要力争富有创意,敢于“异想天开”。 [拓展] 第一步,课堂围绕课本提供的思考线索讨论;再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和理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和见解。

第二步,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查阅杂志、资料。根据条件许可,参加校天文馆的相关活动或利用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信息,采用网上讨论、撰写小论文等形式深入探究。

第3篇:“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标《地理》(必修第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教学设计

阳西县奋兴中学 关开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宇宙和宇宙中有哪些主要的天体类型,尤其要认识恒星和星云这两种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并树立宇宙是物质的观念。

2.知道太阳系的成员,了解中心天体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彗星等的简要特征。

3.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并树立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天体的概念,太阳系主要成员及其特征,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 四、教材分析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力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教。

教材首先介绍了宇宙的概念,而且强调“宇宙”一词是包容天地万事、万物的总称。我们现在所认识的宇宙,只是在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所能够观测和认识到的宇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宇宙”的范围也会相应扩大,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修正错误、不断接近真理的过程。教材介绍了星云、恒星、卫星、彗星、流星、星际物质等物质形式,并配置了一些天体的照片,以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天体,重点介绍了恒星和星云这两种最基本的天体,尤其是这两种天体的组成和特征。

第二部分讲述太阳系,对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小行星等天体做了介绍,尤其对九大行星的特征,如与太阳的距离、质量、体积、自转周期、公转周期、表面平均温度、卫星数列表进行了比较。通过对九大行星有关数据的比较,学生自然就会看出地球与其他八大行星并没什么特殊之处,所以,它是宇宙中一颗非常普通的行星。但是,地球又是一颗不同寻常的行星,因为到目前为止,整个宇宙中,只发现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地球在宇宙中特殊的地位。教材重点从日地距离、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自身的体积和质量等方面,介绍了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并专门安排了案例研究——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以进一步说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五、教学思路

1.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活动:让学生了解水星到冥王星表面平均温度的变化规律,然后分析地球上之所以存在生命,与地球在太阳系中所处的位置有什么关系,为学习“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打下基础。

2.了解“宇宙”的概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3.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部分天体图片,并用多媒体投影部分星云、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行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天体的视觉形状,使学生对天体有一定认识。

4.讲解天体的概念,总结天体的类型及特征,重点学习恒星和星云这两种宇宙中的基本天体。引导学生得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结论。

5.利用多媒体投影“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示意图,展示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宇宙的运动是有序的结论,并找到地球在宇宙中所处的位置。

6.利用多媒体投影“太阳系示意图”,引导学生读图找出太阳系的主要成员及其特征。

7.利用多媒体投影“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引导学生读表,让学生通过对九大行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等数据的比较,认识到地球与其他行星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极其普通的行星。

8.堂上练习:让学生掌握太阳系九大行星的名称和相对位置,完成课本的“思考”活动题。

9.在“探索”活动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主要从日地距离、体积、质量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几方面进行分析。

10.引导学生通过“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案例的研究,对火星和地球进行对比,进一步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并分析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或火星上有哪些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八、教具准备:制作课件 九、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力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那么,地球的宇宙环境究竟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探索]

请同学们读“太阳系中九大行星表面平均温度比较”表,比较并分析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提问] 1.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水星到冥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有什么变化规律?这与它们距太阳的远近有什么关系?

2.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多少?这和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

[总结]

1.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从水星到冥王星的表面平均温度越来越低,这与它们距太阳的远近有密切关系,距离太阳越近,行星表面平均温度越高。

2.地球表面平均温度是22℃(指固体表面平均温度),这主要是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导学]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宇宙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地球在宇宙环境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宇宙对地球有哪些影响? (投影:星空图) [讲述] 在满天星斗的秋季夜晚,我们肉眼能够看见的最遥远的天体系统是仙女座星系。(投影:仙女座星系图)来自该星系的光在宇宙中已经穿行了200万年。除了我们肉眼能够看见的各种天体之外,还有大量的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天体。宇宙就是由这些肉眼可见和不可见的天体构成的。

[过渡] 宇宙是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我们所说的“宇宙”,只是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所认识的宇宙范围会不断扩大。

那么,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投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图片)让学生观察天体的视觉形状。

[讲解] 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在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宇宙的奥秘。直到20世纪60年代,依靠现代空间探测技术,人类才对宇宙空间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

刚才我们看到的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都是宇宙中的天体,可见,宇宙是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的,我们把宇宙中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统称为天体。

[提问] 通过观看天体图片,我们很清楚,宇宙是由不同形态的物质组成的,那么,宇宙中主要有哪些天体类型呢?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强调]

科学家按照天体的体积、质量、温度、成分、形态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将它们划分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物质形态。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讲解] 宇宙中的天体都在不停地高速运动着。邻近的天体彼此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在已发现的天体系统中,按大小可分为四个层次。

(投影图片:天体系统的四个层次示意图)

[导学]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投影图片,看看宇宙中天体的运动是有序的还是杂乱无章的呢?注意观察太阳系中天体的运行轨道。

(学生读图)

[讲解]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宇宙中天体的运动具有一定的规律,是有序的运动。例如,太阳系中的天体是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的。

[导学] 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投影图片,找出地球在宇宙中处于什么位置?

(学生读图、回答,教师总结强调:地球位于太阳系中金星和火星之间。) [过渡] 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那么,在太阳系中还包括哪些行星或者其它天体呢?下面我们来学习“太阳系”部分的内容。 [讲述] 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及行星际物质组成。由于太阳质量巨大,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投影“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

[导学] 请同学们认真分析“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看一看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分别有哪些共同特征。

(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归纳总结)

[总结]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小,平均密度大,表面温度较高,卫星很少,或者没有。

巨行星离太阳比类地行星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平均密度小,表面温度低,卫星数目多,并且有光环。

远日行星距离太阳远,表面温度最低,平均密度大体介于前两类之间,都有卫星。

[导学] 请同学们再仔细分析“九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比较”表,看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学生思考分析,教师强调)

[强调] 从九大行星的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公转周期和自转周期等数据的比较,我们很清楚地看出,地球与其他行星尤其与类地行星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极其普通的行星。

[练习] (投影“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图),让学生读图完成练习:(1)在图中找出九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说出地球的左邻右舍。(2)找出小行星带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学生认真读图,进行练习,教师抽查提问后归纳总结)

[解析] (1)九大行星距太阳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过渡] 刚才我们放眼“宇宙”,初步了解了宇宙和太阳系的有关知识,现在让我们把眼光投向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地球。

[讲述]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太阳系中还有八个和地球类似的行星。就其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各行星中也不很显眼。

现代宇宙探测的结果表明,地球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由此可以说明地球是宇宙中一颗十分独特的天体。

下面我们重点来分析一下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

[导学] 请同学们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试从日地距离、体积、质量和安全的宇宙环境几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思考)

[解释] 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和地球自身的条件。

(1)从宇宙环境来说明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从恒星际空间来看,太阳周围的恒星际空间比较有利于太阳的稳定,太阳的稳定又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演化;从行星际空间来看,太阳系中的大小行星都沿着各自公转轨道和相同的方向围绕太阳运行,互不干扰,为地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宇宙环境。

那么为什么生命只出现在地球上呢?这又要从地球本身来找一找原因。 (2)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体积、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保持着适宜的温度和有液态的水;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大气层。

这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使地球成为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一颗行星。 十、课后练习

[课后思考] 请同学们比较金星、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和表面平均温度的关系。假如地球处在金星或火星的位置,表面平均温度会发生什么变化?还适合生物的生存吗?

[案例研究] 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

(要求学生课后仔细阅读该文章,并认真完成相关思考题。)

教学后记:

地球与宇宙 教学设计

宇宙未来教学设计范文

语文《宇宙生命之谜》教学设计

果壳中宇宙读后感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