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共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6-07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信息化现状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是推动经济社 会转型的重要力量。“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 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发展、加速转型的攻坚时 期,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落实科学 发展观,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创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有基础 (一)基本情况 1.经济信息化快速发展

第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深入推进。

农业信息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覆盖全省 2000 个乡镇、5 万个行政村和 40 个大中型农产品 批发市场。**农业信息网整合了 12 个涉农部门,建立了农经、农情、农价三级共建共享数据 库,设立服务栏目近万个,数据总量达 3760gb,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农业网站百强”称号。研 制开发了 40 多个农业专家系统,推广面积达 2000 多万亩,增收节支 10 多亿元。“” 三农热线、“千万农民短信服务工程”等服务平台,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咨询服务。藁城市“三 电一厅”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被列为国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试点。**市被农业部命 名为“全国农村信息化示范单位”。8 个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和 8 名信息员被国家五部委评为 全国先进。

第二,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加速融合。

据不完全调查,大中型制造企业 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控制,90%建设了管理信 息系统,62%采用了数字化研发设计系统,85%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48%应用了不同程度的 电子商务。**钢铁、**三友、**水泥、**天威等 33 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信息化 500 强。钢 铁、装备制造和石油化工的部分骨干企业开展了信息化综成应用,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和综合竞争力。**丝网、**管道管件等一批产业集聚区建设了以信息化为支撑的中小企业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和产业的聚集发展。建立了省市两级污染源监控中心,实 现了对全省 752 家企业、1176 个排污口的联网自动监控,建设了覆盖 40 多万家污染源企业 的基础数据库,有效抑制了企业的偷排和超标排放。唐钢等 13 家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被列 为国家示范项目。2009 年**暨曹妃甸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 验区。

第三,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稳步发展。

培育了**国大、**晨砻等 30 家电子商务以及**集团、**港等 10 家现代物流示范试点企 业,网上购物人数迅速增加,形成了以网上订货和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依托 商务部新农村商务网,从**年开始,每年举办三次“新农村农副产品网上购销会”,累计成交 额达 47 亿元。中华标准件网、中国耐材之窗网、中国枣网、中国辣椒网等一批特色经济网站 迅速崛起,辐射和带动了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被国家确定为首个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并已通过国家专家验收,丝网机械设备数字化率达 30%,企业网站拥有率达 92%,经常使用电 子商务的企业占 70%,网上贸易额占比超 50%。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明显

全省电子政务框架初步形成。实施了“112 工程”,构建了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信 息交换与共享平台,重点推进了 12 个跨部门应用系统。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为 26 个部门提 供了纵向业务专网服务,支撑网上审批、财政网上支付等多个跨部门应用。人口与人力资源、法人、基础地理等五大基础数据库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 换与共享平台,实现了工商、国税、地税、质监等部门间企业基础信息交换共享,促进了财税 增收。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系统提前两年完成了“**”提出的 60%行政许可实现网上办理的目 标任务。省级 49 个部门 473 项行政许可事项中,除 25 项因涉密外,其余 448 项全部实现 网上审批与电子监察,走在了全国前列。省直部门核心业务已不同程度地实现信息化,上报省 政府的文件已全部实现网上传输。全省政府门户网站体系已基本形成,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有 效载体,有力地促进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网民使用政府网站的比例达到 %,通过政府网 站查询政务信息的比例达到 %。**市和**市政府门户网站位列全国 30 强。我省被国家 列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试点省份,探索形成了“**省基于信息资源规划的信息化应用建设与管 理模式”,属国内首创。 3.社会信息化惠及百姓

社会信息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远程教育网覆盖了全省所有中小学校,初步形 成了集教育教学、科学普及、服务“三农”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服务平台,促进了城 乡教育均衡发展。社保信息系统开通了 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全省企业养老保险监测数 据库入库率达 %,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管理信息系统投入运行;**市“五险合一”服务模 式实现了基金统一征缴和支付,在全国得以推广;**、承德、**、**、**、**被评为“全国 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实现了新农合管理、妇幼卫生监测、社区卫生服务等 功能,提高了卫生系统行政管理效率及公共服务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了重大疫情的网络直 报。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形成了专业艺术、群众文化、文物博物、民间艺术等大文化信息资源框 架体系,每年可提供万册以上电子图书、200 小时视频资源,信息总量达 27tb,位居全国前 列;建设了全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服务范围覆盖全省 5 万个行政村。实施了城 市和社区信息化试点示范,11 个设区市建设了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 等市探索了社区综合管理服务模式,提高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 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城乡服务等值化。**光彩集团“全国联网家庭服务信息支撑平台”被 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独家国家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范围已覆盖 56 个城市。**、** 先后启动建设了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并成为“全国数字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被评为“中国城市信息化 50 强”。 4.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信息网络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方面,**年底全省光缆总长度达 万公里,是 2005 年末 的 倍;局用和移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分别为 万门和 8080 万户;电话用户数为 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数达 万户,是**年末的 倍;电话普及率达 %,较**年上升 %。广电方面,全面推进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和双向网改造,有 线数字电视用户达 370 万户,双向网覆盖用户接近 300 万户;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 覆盖 11 个设区市城区,用户达 50 万户;完成了全省 20 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 工程建设,覆盖 25 万户农村家庭。互联网方面,**年底全省互联网出省带宽达到 1335g, 网民数达到 2197 万人,网民普及率达到 %;互联网宽带用户达 667 万户,居全国第 5 位;全省行政村通宽带比率达 %。广电网、通信网、互联网融合加快,**电视台实现了 7 套节目的低码流网上直播和部分栏目的网上点播,网站日访问量超过 100 万次。**电台网 站实现了 9 个频道的在线直播,阳光热线实现了网上视频直播和点播。信息网络已成为支撑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5.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建立了省信息安全测评中心、电子政务数字认证中心、信息安全通报中心和应急支援中心等信 》,ca 证书在国税、地税、息安全基础设施。制定了《**省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质监等部门得到广泛推广。对 811 个党政群机关门户网站实施定期监测,完成了 55 个重要信 息系统的安全测评。开展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试点。省市两级建立了网络与信息安 全事件应急协调体系,省市县三级 1074 个重要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安全事件网上直报,对 965 个单位开展了信息安全专项检查,保障了全国重大活动期间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多次在全 国性会议上介绍我省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和做法。 6.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增长

“**”期间,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年均 30%以上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 产业。**年底,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 亿元,工业增加值 亿元, 实现利税 亿元,平均增速分别为 %、%、%,分别是“**”末的 、、和 倍。产业链逐步完善,形成了太阳能光伏、通信与卫星导航、平板 显示、半导体照明、应用电子五大产业链,产业聚集效应凸显,形成了“四基地”、“八园区” 和环京津发展的格局。 7.信息化环境日益优化

信息化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正确领导下,建立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开展了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基础调研,建立 了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和设区市信息化水平测评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发布,初 步形成了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机制。调整充实了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我省信息化领域 各类协会作用,形成信息化宏观研究和辅助决策机制。倡导建立了京津冀信息化工作联席会议 制度,促进了与京津地区的沟通交流和区域合作。

《**省信息化条例》已进入立法调研阶段。 信息化立法、政策和标准制订工作取得新进展。

、《关于加强全省“**”期间电子政务建 制定了《**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规划》、《关于加强我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省电子商务“**”规 设的指导意见》、《**省信息安全发展战略》、《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意见》、划》《关于加强信息化工程招投标工作的意见》等十多项政策性文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保 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标准,组织开展了信息资源基础编码、电子文件存档等方面的标准 制定工作,完善了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了**省信息共享标准管理系统,对省级信息化标准 工作进行了探索。

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一年一度的**国际信息产业周已成为环渤海地区独具特 色、规模较大的信息产业行业盛会;充分利用新闻发布会、省内外新闻媒体、**“”经贸 洽谈会,对我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成果集中进行发布和展览宣传;多次举办信息化发展形 势、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报告会或高峰论坛,全省信息化意识得到普遍提高。在 20 所高 校开设或增设了 26 个计算机相关专业,举办了两届**省高校网络技能大赛,提高了人才培养 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在省委党校建立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培训基地,开设了信息化知识培训课 程;与中欧信息社会项目办公室联合举办了“中欧信息社会-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培训会;组织 开展了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培训;成功举办了信息化与电子政务高级研修班、厅局级干 部信息资源规划培训、网络与信息安全知识高级研修班等多次专题培训,信息化人才队伍的专 业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省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实际问题:

一是两化融合深度不够。信息化的高投入与应用系统建设低效益的矛盾突出,业务技术两张 皮、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标准建设滞后,信息化的效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 二是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自成体系等问题没有 根本解决。机构改革对信息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有所削弱,市县机构改革的时间梯度差,制 约了全省信息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省信息化条例受立法资源限制,立法进程相对缓 慢。企业信息化缺乏政策支持,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子政务建设缺乏必要的政策约束,信息 共享和业务协同困难。

四是全社会信息化投入不足,不少政府部门和企业领导对信息化作用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 层次,没有将其放在战略层面去认识和推动,信息化建设资金持续投入力度不够。市县两级政 府尚未设立信息化专项资金,省级信息化专项资金额度占财政可支配收入比例逐年减少。 五是人才队伍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撑能力不足。软件企业水平偏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特别是 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党政机关和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尚未建立, 国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能力较低。 二、面临形势(一)信息化成为后危机时代的共同选择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进入中长期结构调整阶段,各国都把信息化作为助推经济发展、,英国推出了 建立国家竞争优势的战略举措。2009 年,欧盟出台了《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数字不列颠计划》,日本发布了智能日本(i-japan2015)计划,韩国发布“it 韩国未来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了 5 个方面复苏经济计 战略”,新加坡全面实施《智慧国 2015 计划》划(绿色能源中的智能电网和智能建筑、以电子健康档案为中心的现代医疗保健体系、21 世 纪教室试验室、下一代宽带网等), 世界各国力求通过推动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带动和 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不断催生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兴业态,促进经 济结构调整;拉动消费,促进就业,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全球信息化正在向高端化发展

近年来,宽带和移动宽带、云计算、物联网、智慧地球、泛在计算等新概念、新思想、新技术 层出不穷,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正在酝酿更新的、更大的突破,信息化正在向以泛在化、可 视化、智能化为特征的高端化迈进。信息网络已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最关键的基础设施,世 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作为战略性投资的重要领域,不断加快宽带化、移动化进 程,大力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研究表明,网络平均带宽每增长 10%可以拉动 gdp 增长 %,世界各国都将宽带目标定为 100mbps。物联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交融发展,正在使 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随时随地沟通和对物理世界的实时便捷管理成为现实,极大地 改变着生产方式、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人类生活。为进一步巩固经济社会发展命脉,保障现 代产业体系发展,从电网到运输网,战略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显 著特征。云计算、云存储、云服务、先进制造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和应用,正在推动战略性 新兴产业发展,并通过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发展,延伸产业价值链,催生一批新兴业 态,加速了现代产业体系结构调整和重构。

(三)经济社会发展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型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和城镇 化加速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科技创新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社会 矛盾凸显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信息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倍增和创新作 用,是实现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和必然选择。**届*中全会《关于制 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明确 要求“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 平”。为支撑“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科技进步和创新、保障和改善民生、建 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任务,信息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发展机遇, 必将进入“深化应用、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十二五”期间,打造 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加快**沿海地区发展三大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我省又 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竞争优势,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圈、一带、一区、一批”战略任务,迫切需要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调整和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节能减排、完善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支撑。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 步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抓住新机遇、增创新优势,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 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

第2篇: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

谢谢欣赏

关于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现状的调研

报告_调研报告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信息网络的应用已普及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家事务、经济建设等重要领域管理中不可少的工具和手段。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提高司法行政战斗力的需要,是最大限度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的需要,是顺应当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环境的需要。近年来,____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级党委政府和政法委关于信息化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司法部、省司法厅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在推进全市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初步实现了监管、服务、决策、办公的智能化。 一、总体情况

在深刻领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调研、合理规划,根据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现状,____市司法局对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进行了科学、系统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覆盖了市、县(区)两级9个司法局(全市辖8个县区)、143个司法所及全市各级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和1300余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初步形成了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平台。除全面启用国家、省上统一要求的“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司法行政平台上涉及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系统以及按照省、市委政法委和省司法厅要求开通的政法专网视频语音系统外,还在律师、公证、人民调解、特殊人群管理等业务工作及局机关日常办公中建立了信息化平台,主要包括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和日常办公应用系统两大类。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司法鉴定信息管理系统。日常办公应用系统包括:OA自动化办公系统、站系统。

目前,____市司法行政工作基本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业务数据体系已初步建立,各类信息数据自动分类、智能分析、自动统计、预警跟踪,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直观的效果反映全市司法行政业务工作整体情况,为上级和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二、业务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和功能作用 (一)建设特点。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以下共同特点:

1.程序架构: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三层结构程序,并采用成功运用于数十个软件项目的程序开发框架。程序分为框架层和应用层,框架层完成数据处理底层功能,应用层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开发效率,在不改动应用层的情况下,可单独升级框架层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2.组合查询排序统计:可对各种数据进行组合查询统计排序,便与在大量数据中找到用户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需要的数据,进行基本的数据分析。

3.录入数据校验:对所有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数据利用:可将数据导出为电子表格、CSV等格式,方便数据的再利用。

5.权限控制:利用框架自带的权限控制功能,可对本软件所有用户进行分组权限控制,也可单独对用户进行权限细化控制。不但能控制各程序模块的使用权限,还能单独对某类数据的查询、操作、维护权限进行范围控制。

6.技术支持:开发公司为本地公司,具有丰富的开发维护经验,加上采用自主版权的程序开发框架,可快速解决程序底层出现的技术问题,能提供长期可靠技术服务。

7.功能切合基层工作实际:系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根据使用情况和业务工作的需要进行持续改进,保证每一个功能都是业务工作需要的,并且及时增加了“”芦山强烈地震后相关数据的录入和统计功能。 (二)功能作用。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特殊人群管理系统、公证信息管理系统、法律服务管理系统、司法鉴定管理系统这5个业务信息管理系统有各自的功能作用。 1.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

“社会矛盾纠纷动态管理评估机制系统”(以下简称“评估系统”)用于动态采集社会矛盾纠纷信息和调解信息,跟踪其发展变化,对矛盾纠纷进行评级,多角度对社会矛盾进行查询和统计。评估系统将可以作为人民调解的社会矛盾纠纷分为19类,依据社会危险性的大小将社会矛盾纠纷分为特大、重大、较大、一般和简单五个级别(社会危险性主要以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解员以及受理的矛盾纠纷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评估系统可实时查询全市每一个人民调解组织、每一个调解员及每一件社会矛盾纠纷动态调解的情况,市、县司法局根据系统数据每月形成社会矛盾纠纷整体态势分析及对策建议报党委政府,为决策提供参考。

“评估系统”在全市所有乡镇运行率达到100%,初步形成了“有诉必受,按事分流,单诉人调,复诉联调,分类防控,分级化解,动态评估,综合研判”的运行模式,通过及时客观的收集社会矛盾纠纷并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在解决矛盾纠纷统计真实性、实时性方面实现了突破,填补了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基础统计评估标准和分析方法的空白。司法部派出调研组来____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评估系统”入选为四川省2012年第一批软科学项目;国家级刊物《人民调解》对评估机制的运行模式、试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进行了系统详实的介绍。河南郑州市、新乡市、山东威海市、浙江杭州市、江苏南京市等及川内部分市、县(区)司法局都专程来雅学习考察机制建设。“评估机制”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拓展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域和工作深度,增强了人民调解工作持续稳步发展的后劲,客观上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整体态势。

评估系统运用以来,共采集和处理各类矛盾纠纷余条,调解机构信息1270余条,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调解人员信息9350余条。2013年由____市“大调解”领导小组推广到全市各部门使用,并实现了和省“大调解”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接。 2.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含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

“特殊人群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化管理,包含了两类特殊人群的登记、台账、统计表、统计图、预警、机构人员输入、机构人员查询等功能,对特殊人群的帮教责任人、帮教记录进行录入,并通过静态评估指标和动态评估指标对帮教情况进行评估。全市司法行政部门在全面掌握特殊人群底数的基础上,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特殊人群基本信息库、特殊人群电子台账、特殊人群统计数据库等,既全面掌握辖区内特殊人群总体情况、详细信息,又能通过系统智能判断管理对象的社会危险性。对特殊人群实施社会危险性评估后,分别对刑满释放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提出分类处置意见和帮教或矫治重点方向,每季度对帮教或矫治的效果进行跟踪掌握,实行动态反馈,并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和措施。通过该系统,做到分类管控、跟踪研判、实时反馈、有效监管,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特殊人群重新违法犯罪。该系统在市、县、乡三级司法行政部门全面使用,纳入系统管理的特殊人群共2030余名,其中:社区矫正人员1070余名,三年内刑满释放人员960余名。 今年以来,____市司法局进一步提升系统功能,增加人员跟踪定位功能。在经多方实地考察,反复甄选后,采用“由市司法局与运营商统一建设,县(区)司法局进行租用”的方式建设。该建设方式的优点主要有三个,第一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避免了基层建设的随意性,同时也避免了上级脱离基层工作实际的盲目性;第二是建设资金一次性投入较少,降低了基层资金压力,性价比较高,避免了因资金问题无法顺利建设的障碍;第三是保障了工作的可持续性,解决了后期监控终端的更新维修问题,避免了一次性大额投入而后续工作却跟不上的情况发生。经优化后的系统可以达到人员跟踪定位、文件网上流传、信息网上查询等需求,从而实现对重点人员随时监控,有利于控制重新犯罪;实现流程化减刑或收监,有利于提高透明度和公正度;有利于横向沟通和纵向管理,不断提高监管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动态衔接和信息共享,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3.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含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

法律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法律服务人员及法律服务机构基本信息、证照审批、投诉惩戒、案件登记、跟踪监控、咨询服务、报表统计、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功能。通过掌握法律服务机构及人员从事法律服务事务的基本情况、业务进度、投诉案件查处情况等,及时进行业务指导,加强行业监管,促进法律服务行业良好有序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时期内案件类型及数量的变化,通过系统智能汇总分析,科学研判,有利于提前发现社会不稳定因素,预判其发展变化趋势,提供决策参考,为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法律服务。目前已有16个律师事务所和18个基层法律服务所使用本系统,共采集案件信息3370余条,法律服务人员信息220余条。 4.公证管理信息系统。

公证信息管理系统可实现公证业务的信息化管理,解决传统办证业务中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工作流程不规范、办证效率低、不方便统计报表数据等问题。能按受理、预收费、配案、证书制作、证书审批、出证、费用结算、证书发放等处理环节进行公证办理的流程处理,可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通过二代身份证读卡器自动录入当事人基本信息,减轻数据录入工作量。系统除提供公证机构需要的业务统计表外,还能为司法局提供管理指导公证机构所需的统计数据。系统的推广应用,实现了市、县(区)司法局对各公证处的办证情况进行在线监督,及时了解掌握各地办证类型及数量,实时监督办证质量。并通过各地办证情况,发现公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合理调整工作部署,有效推进公证事业发展。目前已采集公证信息3110余条。 5.司法鉴定管理系统。

司法鉴定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包含鉴定机构管理、鉴定人员管理、鉴定事项办理等功能。具体包括人员登记、鉴定机构登记、主要鉴定设备登记、鉴定受理、投诉信息的录入,能生成受理统计表、完成鉴定统计表、鉴定分类统计表等报表和鉴定业务统计图、鉴定机构人员统计图。对鉴定流程可根据鉴定机构的大小,选择标准流程或简易流程。目前全市4个鉴定机构使用该系统,已录入鉴定信息近600条,鉴定人员信息68条。 三、日常办公应用系统的运行情况

(一)OA自动化办公系统。2011年2月,____市司法局基于党政网建设了综合自动化办公应用系统(OA系统),具有收文管理、发文拟稿、发文设置、归类存档和检索等功能,并且公文的正文支持修改留痕等各种应用,可自动进行流程跟踪、查办,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效集成,实现了有效管理。

(二)站系统。2011年底,____司法行政网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该站除开辟了综合信息、领导活动、司法调研、依法治理、队伍建设、案例选编、县区动态、局长信箱等反映司法行政工作情况的17个常规版块外,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陆续开辟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群众八件实事”、“服务‘’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走基层 解难题 办实事 惠民生”、“转变作风、司法为民”等专题栏目。自2011年底建设开放以来,访问量已达万余人次,并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被____市政府表彰为全市网站建设先进单位。

四、基本成效

一是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工作成本。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信息化和电子政务整合,极大地简化了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扩大了政务信息公开范围,有效地节省了行政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实行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办公模式相比较,全市每年可节约工作成本230万元以上。

二是实现了业务数据的快速传递、共享、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建设实现了准确、直观反映各种类型社会矛盾纠纷和法律服务需求在空间区域、历史时段上的分布、演变情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科学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变化规律,有效实现社会管理,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

三是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及时掌握最基层的舆情和动态,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为党委、政府及时、准确了解情况,科学、有效地决策处置提供保障。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谢谢欣赏

第3篇:信息化调研报告

法院信息化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信息化工作是建设现代化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现代化法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强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不仅可以增进资源共享,提高法院审判效率,节约诉讼资源,方便群众诉讼,而且还能够提高内部办公效率,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司法公正。同时,通过信息化科技手段,为完善诉讼程序制度、改革审判管理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院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局域网目前已全部建成,《法院综合信息系统》运行良好,大力推动了我院信息化建设进程。然而,信息化是一项长期工作,目前整体信息化应用正处在起步阶段,距离信息化的整体要求还有距离,尤其是基层法院,相对物质条件和认识的不足,如何完善目前各项应用、突破传统创新应用、提高整体应用水平,是现实摆在我院法院面前的课题。

一、过去五年法院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重建设轻管理,制约信息化工作开展

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普遍认为硬件已经到位,网络平台建设好,上级法院要求的《法院综合信息系统》能够正常使用,信息化工作任务就完成了。

建设初期对期望信息化成果期望度过高,网络建成后,各项应用并未达到理想状况,似乎没有提高多少工作效率,案件信息填写后,也没有发挥多大作用,对信息化的作用失去信心。 信息化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应用中,软件功能的不完善、实际物理流程中本身存在缺陷这些特点都制约了信息化作用的发挥,而软件和管理流程结合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需要管理者不断提出需求,软件开发者不断完善软件,信息化才能更有效的服务于审判和办公,过程是动态的,是两方面互相融合的过程。

2.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初步完成,起点较低、客户端数量不足,影响应用扩展

我院局域网骨干采用了百兆以太网技术,中心交换机普遍使用两层交换。现有设施虽能够满足现有应用,但可扩展性有限,近期将实施的科技法庭项目,网络中视频流传输时会占用大量带宽,普及科技法庭后,影响使用效果,而目前科技法庭的视频技术采用了Mpeg4压缩技术,其网络流量并不算大,而不久的将来,高清视频应用一旦成熟,信息化将形成视频、语音、数据三位一体的网络,现有布线和网络设备,将不能满足要求,势必需要进一步改造。

信息点数量相对不足,大部分办公室只有2-3个信息点,有的还和电话共用,而大多办公室的办公人员都在2-3人以上,有的更多,达5-6人以上,信息点数量不足时,只能在各办公室使用小型交换机扩展,给后期扩充客户端和网络维护带来不便。

我院连接中院线路带宽仅为2M,实际传输速率只有256KB/S,现我院客户端数量在130余台。平均带宽较低,在网络使用较多时段,网速低,影响使用效率。

客户端配备数量都不足,没有真正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的目标,尤其在审判业务部门,缺少客户端的现状,限制了《法院综合信息系统》的全面应用,制约了各类信息的及时填写,许多干警养成积累一段时间集中录入的坏习惯,客观上制约了应用软件作用的发挥。

大批计算机进入淘汰周期,由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更新速度快,2003年前购买的主流计算机其硬件配置和速度现在已经落后,大量计算机已经使用3-5年,计算机的电气性能也不断降低,计算速度受到影响,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3.网络应用管理制度不健全,系统应用数据不完整、不准确

谁主导信息化应用不明确,信息化应用涉及面广,然而统一的部署、实施、管理职责分配却不明确,设备维护、购买属行政科;网站更新维护、公文传递在办公室;案件统计、案件质量效率管理在审管办,这些部门的应用都涉及全局信息化应用,从全市基层法院看,主导信息化应用主要依靠办公室或者行政科,然而实际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冲突,内部缺少协调机制,管理职责不明确,大多被动的执行上级文件,缺少主观能动,创新应用少之又少,客观扼制信息化深入应用。

各法院在网络建设和《法院综合信息系统》投入应用后,都不同程度的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来保障系统的运行,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从最终使用看,多数管理制度得不到落实或者很难落实,系统中的填写项目不为必填项的,仅依靠人工检查或者没有后续检查措施,导致最终数据库中存放案件的数据不完整或者不准确。

案件信息填写和实际案件信息存在误差,虽然报结案都依靠《法院综合信息系统》,报结部门点击报结后才算结案数,但网络以外有另外一套报结流程,即人工报结流程,依然沿用了老方法,庭长报结,送达后归档。网络报结实际上是人工报结的简单重复,这其中就存在填写到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尽准确,而网络报结的最终核报部门也没有相应的措施保证案件填写的准确性。长期如此,形成了数据库中的信息为案件简易信息,各部门查询具体案件信息时,仍需要调取卷宗。导致数据库中的案件信息的后续应用性不高。

大量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条件下的应用,可以实施的,实际却并没有实际应用。没有发挥效果。如卷宗中的谈话笔录、开庭时间等。《法院信息系统》中只有法律文书和一些基本的案件信息,其余的案件情况并没有信息化。没有监督和制约的信息化无法深入开展,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手段单一,没有真正落实到岗位责任考核中去,绝大多数干警填写信息只是为了能够报结案件。

4.信息化整体保障体系得不到落实,灾难控制能力欠缺。

信息网络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安全措施,才能保证网络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1。机房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法院信息化的物理核心,其平稳、安全运行需要相应的维护、应急机制保障。我院的数据库信息数据灾难恢复机制不完善。我院网络建成时间都不算太长,由于设备较新,故障率较低,后台保障体系没有得到相应重视,没有相应的备用服务器,一旦服务器损坏,修理最少要2-3天时间,如果购买时间较长,配件难找,修理时间会更长,势必会影响全院工作。从数据备份、异地存放、数据库服务器灾难备份都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仅仅依靠单备份,依靠一种手段不能有效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客户端的数据备份被忽视,相对服务器的案件信息,客户端机器的数据重要性较低,然后客户端的硬盘损坏,不可避免会丢失客户端数据,降低工作效率和加重维护人员负担。

5.综合部门缺少应用模块,案件信息后续应用亟待开发。

综合部门应用模块少,现有的应用如:车辆、人事、物资、工作日程等功能简单,仅仅是可以填写查询一些简单信息和查询,并没有结合各部门的特点,实现有效管理的功能;另综合部门信息化应用缺少应有的重视和监督,大部分法院没有填写和使用。《法院综合信息系统》开发时间较早,主要针对审判流程的统一管理、公文收发等法院重要应用,而综合部门使用模块,其应用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使用和管理需求。《法院综合信息系统》信息系统信息化不够彻底,按照该系统要求,完整填写案 1 《网络安全教程》陈明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出版,第2页 件信息后,缺少原始证据和其他材料,并不能够替代卷宗,无论院长调阅案件还是当事人查询案件信息,最终还需调阅卷宗,电子卷宗的实现,需要在今后软件的功能扩展上考虑到。

二、法院信息化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

1、有效的技术手段、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是网络安全管理的必备要件

要保证高效、安全的电脑网络运行,有效的技术手段,严密的防范措施和具体的操作规程是我们在网络安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几个方面。

 数据库自动备份转储及定期测试备份的有效性

每天自动备份《法院综合信息系统》数据库,自动转储到指定台式计算机中,由管理员定期测试数据备份的有效性,确保灾难发生后能有效恢复数据。

 域及域组策略的全面部署

使用了组策略来控制全院计算机,在域的基础上,创建了多个组织单位,在对各组织单位编辑使用不同的组策略脚本来控制客户端的计算机配置;并修改了组策略模板,成功解决了Win2000&XP能自动识别U盘的问题,避免U盘病毒给局域网带来的威胁。

 WSUS服务器的部署

我院已经实现WSUS(Windows Server Update Services)服务器的部署,配合域组策略,可以实现全院所有windows客户端补丁的自动更新。

三、下一个五年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以及建议 1.总体目标设想

我院拟在下一个五年中,实现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更新换代,主要骨干网升级到千兆以太网,增加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和磁盘阵列构建双机热备;所有法庭完成科技法庭的建设,实现所有案件开庭视频资料的存档;实现所有档案的扫描存储,完成现有实物档案的信息化。

2.建立服务保障体系,加强技术队伍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信息化工作平稳运行

加快建设硬软件服务保障体系,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客户端计算机等设备由专业公司承担服务,克服法院技术人员少和无相应备件的情况,有助于保障网络硬软件平台能平稳、安全运行。应尽快制定故障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故障,需由完善的解决方案和机制保证审判和办公正常运行;多数基层法院技术人员为一名,随着客户端的数量不断增加,维护工作量越来越大,应适当增加技术人员;继续加大投入,增加客户端数量,进一步完善硬件类基础设施建设。

3.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做好目前网络应用,建立有效的管理、督促和激励机制。

深入发掘《法院综合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该系统现有功能,完善各类案件信息的填写,如案件信息中的“开庭信息”、引入各类调查笔录、开庭笔录等,提高各类案件信息可用性。对于其余模块,应尽量使用,最大程度发挥各模块的作用,为今后应用需求的提出提供经验和借鉴。充分利用网站平台,加快网站信息更新速度,充分发挥网站信息发布快、维护相对容易等特点。 加强信息化工作的督促检查,由专门的部门监督检查,对技术相对薄弱的给予指导和支持;把信息化建设纳入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对开展部门信息化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信息化工作停滞不前甚至毫无起色的单位,要有相应惩罚措施。 4.改善应用系统本身功能方面的缺陷,完善网络应用需求体制

《法院综合信息系统》虽存在一些缺点,但对于基层法院来说,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发完善应用系统困难较大,在江阴法院召开了全省信息化技术应用创新会议,会议上省院领导提出了有条件的法院可以自己开发,没有条件开发的提应用需求。我市基层法院应以此为契机,各法院建立报送应用需求的机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多提有价值的应用需求。应用需求报省高院技术处后,由技术处认证有开发价值的,将列入开发计划。

5.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挖掘信息化应用潜力

强化法院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要注意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 一是扩展服务对象,加大系统服务范围。比如:如果以前的系统主要服务于案件管理,那新系统的建设就要为多种角色服务,包括审判人员、诉讼参与人、法院领导、法院的办公与后勤等部门人员,同时服务于政府机关等国家公务机关,甚至是社会公众。 二是扩展服务内容,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如果目前的系统主要以审判流程管理为主,大部分信息主要是时间点的排列,那么新系统的建设要丰富每个时间点的内容,将各个阶段能为各个方面的人员提供的服务内容选取出来。比如,能够很方便地查询出原告的诉讼请求,录音、录像等非结构化内容要考虑如何采集、如何存储、如何提供给服务对象等。 三是扩展服务形式,提升系统服务效率。法院信息系统建设要着重强调对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尽量减少手工录入的工作量,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为数据采集者和使用者提供具体、有效、有针对性的数据服务。此外,信息系统要尽量能够做到智能化和自动化,使后台所有系统全部实现智能向外推送信息。除报表外,信息系统还要能提供其他的数据分析功能,确保审判质量和效率。

第4篇:信息化调研报告

企业信息化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战略的重要基础,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重要手段。如何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国民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最近,我们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介绍,并实地走访了祐康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有限公司、XX华瑞化纤信息有限公司等企业,对这个问题做了专题调研。

企业信息化已取得一定进展

企业产品设计、生产流程信息化取得了较大突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省企业就逐步在产品设计、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方面推广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产品数据管理(PDM)、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

MS)等,以此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缩短生产周期,优化产品结构。如杭州汽轮动力集团先后从德国、日本等9个国家进口了52台(套)先进的大型数控、大型电子计算机等关键设备,采用CAD和CAM技术组织生产,目前,已发展到应用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CIMS)来控制整个生产流程。宁波海天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实施CAD/CAE/CAM/CAPP信息一体化技术,使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准备和制造周期明显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从三个月缩短到两个月,新产品设计效率提高35%以上,设计质量明显提高。从全省范围看,九五期间,我省被列为全国推广应用CAD示范省和推广应用CIMS示范省,应用信息技术的经济效益同样十分明显,如以被列入国家CIMS应用示范的23家企业为例,整个示范工程共投入资金1亿元,其中国家拨款750万元,省配套650万元,实施CIMS工程后,23家企业共新增产值亿元,利税亿元,生产率普遍提高30-60%,生产周期缩短20-40%,库存资金压缩3-10%。同样,全省在推广应用CAD之后,目前机械、轻纺、电力、建筑等行业中的CAD涵盖面达70%以上,有的达到100%。

企业管理信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施企业管理信息化,全面建立和应用信息系统,能使企业的整个价值链得到全面的改善和提高,核心能力得到极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我省企业管理信息化经历了从会计电算化(80年代中期-1995年)到财务业务一体化阶段(1995-1997年),再从财务管理软件或制造资源计划(MRPII)转向企业资源计划(ERP)阶段(1997年至今)。目前,我省部分优势企业正在把推行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如杉杉集团投入2500万元,华立集团、波导公司各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ERP项目建设,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华东制药、景兴集团、东方通信、祐康集团等企业也正在探索和实践ERP项目。XX景兴纸业集团实施ERP系统后,解决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实现了企业管理规范化、信息集成化、决策科学化,使库存资金占用大大减少,实施前库存资金占用达3000万元,实施后库存资金占用降低了30%左右,光原料库存这一项就从原来1000万降到了600万,资金占用大约降低了40%;企业原有应收款

八、九千万,其中呆帐有5000万之巨,系统在销售的重要环节设置控制点后,呆帐发生率降低了30%;企业生产计划均衡率提高了40-60%,突击性生产现象明显降低,加班时间缩减50%左右;另外,项目实施后,景兴集团生产流程更科学,压缩生产提前期30-50%,对客户需求的响应速度大大加快。

企业电子商务正在起步。首先,从总体上看,已有相当比例的企业开始涉足电子商务。据省统计局企业调查队2001年4月对我省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专项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200家企业中,有36%的企业通过中介网络开展信息交流,34%的企业已建立网页,24%的企业建立了网站。通过上述渠道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有43家,占被调查企业的22%,其中有88%的企业选择了BtoB(企业对企业)的模式。电子商务年成交额达亿人民币。其次,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也有较大增加,如杭州卷烟厂投入250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巨

化集团公司在"十五"规划中,计划为信息化建设投资2500万元,以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50%以上的目标等。第三,企业对电子商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余姚市中国塑料城于1997年开通了中国塑料信息网,开创了中国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结合的先河。祐康集团对自身业务和市场进行重组,建立了祐康电子商务2001年,祐康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2002年元旦春节期间实现销售近1500万元,其中冷食销售比往年增加了30%,真正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营销优势。目前,该集团被评为杭州市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电子商务项目也已被列为2001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002年被评为省信息化示范企业。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及电子支付体系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资金、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及成效并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掌握的,它需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调查表明,制约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技术可以跨越,制度无法跨越。我们认为,政府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是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着重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争取在"十五"期间把这项工作大大推进一步。二是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信息化紧迫感、责任感。三是从示范工程入手带动企业信息化。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法,同时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完善政策法规及标准化体系。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政府应尽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保护、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修改现有法规中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尽快同国际法接轨。同时要对照WTO有关协议,建立统

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要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宽带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一个与国际国内互联并覆盖全省的宽带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与专用网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计划地建设多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强光纤化建设,积极引导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完善网络服务,提高我省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行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信息化。

创造发展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高级的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上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两个层面因素的制约,其一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和水平;其二是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而后者的制约更加明显。一般商务难以适应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更难适应。为此,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支

付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系统;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提高网上交易安全性;改善上网条件,提升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消费者群体;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且相互信任的市场环境。

第5篇:信息化调研报告

信息化调研报告

一、东阿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近几年,东阿法院信息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院办公微机数量由原来的二三十台增加至一百二十余台。应用服务器由零五年最初的两台增至一一年的九台。法院内部网站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案件信息管理、数字科技法庭、远程网络提讯等一批科技信息化手段成功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下一步需要着重加强的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强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是人民法院建设的发展方向;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促进队伍廉洁的有效手段。

(2)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

信息化建设不是摸个部门、某些人的事,而是涵盖了我们审判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好的一件大事。为此,一要领导带头。只有院领导和庭室负责人付诸于具体行动,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才能带动广大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员自觉参与。二要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条件。要挤出经费,给广大干警购买和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三要不断加强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培训,使干警全面掌握电脑等设备的基本操作规程。四要切实把局域网办好办活,增强可读性和适用性,提高法官参与的热情和自觉性,形成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3)加强信息化建设必须健全制度

一是要完善监督机制,建立以案件流程管理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审管办为主体,建立以案件质量评查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纪检监察为主体,建立以查处违法审判为中心的监督机制;以政治处为主体,建立岗位目标考核为中心的监督机制。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相互监督,运转流畅,使审判工作步入办案规范化、管理科学化和办公现代化的轨道。二是要重点建立局域网管理、案件信息录入等相关配套制度,突出抓好立案和审判管理这两个环节,充分发挥立案庭、审判管理办公室和业务部门的只能作用,确保法官公正高效的审理案件。三是要认真抓好制度的检查落实。要在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强化信息化建设必须狠抓考核

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在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在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第6篇:信息化调研报告

的企业选择了BtoB(企业对企业)的模式。电子商务年成交额达亿人民币。其次,企业对发展电子商务的资金投入也有较大增加,如杭州卷烟厂投入2500万元实施电子商务;巨化集团公司在"十五"规划中,计划为信息化建设投资2500万元,以实现电子商务销售收入占销售总额50%以上的目标等。第三,企业对电子商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余姚市中国塑料城于1997年开通了中国塑料信息网,开创了中国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结合的先河。祐康集团对自身业务和市场进行重组,建立了祐康电子商务2001年,祐康的电子商务营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2002年元旦春节期间实现销售近1500万元,其中冷食销售比往年增加了30%,真正体现了电子商务的营销优势。目前,该集团被评为杭州市电子商务试点单位,电子商务项目也已被列为2001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重点项目,2002年被评为省信息化示范企业。

虽然我省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信息基础设施不完善,标准体系、法规体系及电子支付体系建设滞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不够,资金、人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企业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建议

企业信息化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及成效并不是企业自身所能掌握的,它需要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调查表明,制约企业信息化尤其是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技术可以跨越,制度无法跨越。我们认为,政府推进企业信息化,使企业信息化与整个经济社会的信息化相衔接,一定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把社会环境与制度建设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切入点。

发挥政府的领导和协调作用。一是加强政府有关部门间的相互协调,着重解决企业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建立推进企业信息化的工作体系,制定有关优惠政策,争取在"十五"期间把这项工作大大推进一步。二是大力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唤醒"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引导企业经营者增强信息化紧迫感、责任感。三是从示范工程入手带动企业信息化。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坚持典型引路的方法,同时要特别重视产业链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完善政策法规及标准化体系。信息技术及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在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上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政府应尽快制定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知识产权和隐私权保护、网络管理和数据保护等方面的法规政策,修改现有法规中与信息时代不相适应的部分,尽快同国际法接轨。同时要对照WTO有关协议,建立统

一、权威、规范的技术标准体系,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要以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宽带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立一个与国际国内互联并覆盖全省的宽带化、个性化、智能化的信息网络,形成以公用网为主干、与专用网互联互通的信息高速公路。有计划地建设多形式的宽带接入网,加强光纤化建设,积极引导电信网、有线电视网、计算机网实现"三网融合"。同时完善网络服务,提高我省信息网络的可靠性和运行速度,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要大力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及产业,鼓励和支持软件企业的发展,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企业信息化。

创造发展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高级的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之上的。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两个层面因素的制约,其一是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企业内部信息化基础和水平;其二是市场环境和制度安排。而后者的制约更加明显。一般商务难以适应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更难适应。为此,要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子货币支付体系,健全物流配送系统;从技术和法律两个层面,提高网上交易安全性;改善上网条件,提升上网速度,降低收费标准,扩大消费者群体;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活动,为企业和消费者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且相互信任的市场环境。

信息化调研报告

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中小学信息化教学与应用现状调研问卷(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