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工作汇报(共8篇)

工作汇报 时间:2021-09-28
【www.wendang123.cn - 工作汇报】

第1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汇报

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XX镇扎实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改革工作推进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注重资源整合。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XX经济发达镇建设工作,将XX建设作为全县两大发展名片之一,纳入县级发展战略。在权力下放上,灵活运用政策法规,注重在规划建设、项目投资、产业发展等方面,探索权利下放的方式方法,不断扩大乡镇行政管理权限,提高工作效率。在享受优惠政策上,在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扶持倾斜,省财政每年给予XX亿元债券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定期组织住建、国土、水电等相关职能到XX调研督办,在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给予重点扶持,及时解决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举全县之力推进XX建设发展。

2、完善组织架构,提高服务水平。在组织架构设计上,将管理与服务重点向“窗口”部门倾斜,设置了便民服务中心,安排进驻婚姻登记、计生、城建、规划、国土、林业、劳动保障等6个职能部门,公开65项便民事项,开展“一站式”服务,探索高效审批方式,大大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同时,积极对上申 1 报成立XX综合执法分局,提高执法效率。在村一级实行“网格化”管理,聘用专职网格员20余名,不断提高基层服务水平。

3、强化工作落实,依法规范运行。为认真做好乡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我镇成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按照工作要求,将简政放权工作责任细化到人。把权责清单和履职尽责清单结合起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村一级明确了重大项目公开招投标、一事一议等工作制度,确保依法行政落到实处。

二、工作亮点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镇创新思路,科学规划,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注重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积极推进以XX为品牌的经济发达镇创建工作,带动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深入谋划,精心设计。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积极借智借力,聘请XX编制了《XX保护发展规划设计》,内容包括梳理XX历史沿革、小镇特色价值研究、总体发展思路、小镇功能片区划分以及景观建筑设计等板块,于2019年3月19日通过评审。二是同步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启动了《XX文物建筑集中分布区消防专项规划》、《XX镇地下管线综合规划》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对游客服务中心以及古城内核心区等关键节点的设计方案不断修改提升。

2 2、重抓项目,彰显特色。一是积极申报加快项目入库。发达镇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启动以来,XX镇坚持健机制、抢政策、定方案、抓落实,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围绕规划编制,经过反复酝酿讨论,确定了包括XX河流域生态修复、古城保护与利用、生态旅游开发、棚户区改造等在内的4大类24个建设项目,并成功进入市县发改项目库。二是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成立专班推进XX民居改造工作,修缮完成XX民居58套,配套完成路面铺装,雨污分流、强弱电管线入地工程。积极打造特色商贸一条街,引进35家门店入驻,彰显XX民居原有特色。启动XX单位文物消防工程建设。推进XX河水生态修复工程,拦水坝二期工程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项目的建成将对XX河流域生态修复具有重大意义。总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XX河大道生态长廊建设,项目建成将再现XX小镇独特的自然风光。三是做好项目配套服务。为促进经济发达镇建设,我镇启动了XX古城周边房屋拆迁工作,完成房屋收储500余套;专班推进规划区内征地拆迁工作,完成征地800余亩;推动集镇棚户区安置点建设,改善集镇居民居住环境;坚持统一规划,启动集镇区域临街面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出店经营、乱搭乱建等进行整治,确保集镇环境整洁有序;在硬件上,安装仿古路灯300余盏,实施集镇绿化5000余平方米,改扩建停车场5个,星级公厕4个,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古城小镇整体形象。

3、深度挖掘文化,促进文旅增收。一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 3 产业。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强古城保护,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完成了XX河大道建设,XX河水生态修复、特色商贸一条街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发展茶叶基地3000余亩,核桃基地5000余亩,冬桃基地2000余亩,辣椒基地1000余亩。以产业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了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写生产业。坚持旅游+扶贫的路子,建立了XX小镇写生基地,培植写生点5处,挂牌5所高校,已为XX学院13批次、2000余名高校学生提供了写生服务,同时鼓励贫困户开办农家乐、家庭旅社,销售土特产,为前来写生的大学生提供服务,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4、注重生态,创优环境。一是推进生态修复。以XX河水生态修复为突破口,推动境内XX河、XX河等多个流域生态治理,完成XX河河滩绿化万平方米,完成河道整治10平方公里。启动后山绿化,栽植紫薇、银杏等观赏林1400余亩;大力推进XX河大道绿化,沿大道栽植景观树600余株;推进石漠化治理、“绿满XX”等工程,促进全镇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二是建设美丽乡村。实施XX等公路沿线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关闭养殖场3个,完成改栏改厕300余家;全方位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设村级人工湿地环保项目8个,打造美丽宜居乡村5个,建立垃圾分类试点村3个,配套垃圾清运车20台,在公路沿线投放垃圾桶600余个,扎实开展绿色创建工作,乡村环境进一步改善。三是落实河长制度。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压实各级 4 河长责任,加大河道环境治理,保护水源清洁卫生,我镇成功获得市级生态乡镇称号。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XX镇作为经济发达镇,承载重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多项重点任务。但是,目前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城市规划、集镇管理、环保执法等方面权力下放还不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干部综合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达镇经济社会发展。

1、科学推进落实机构设置。结合XX镇建设管理实际需要,及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不断扩大乡镇站所、分局的管理权限,尤其是在城乡规划、集镇建管、环保执法等方面,依法授予XX镇相关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检查、行政强制等权力。

2、加大旅游品牌推广支持。以XX市对口帮扶XX县为契机,请求省经济发达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省旅游委协XX市旅游委及所辖区旅游委,将XX镇经济发达镇纳入对口协作帮扶单位,将小镇的包装、开发、设计、规划、推广等列入帮扶任务清单。统筹省发改、财政、交通、农业、文保等部门给予XX项目支持和政策倾斜。适时开展旅游推介、项目洽谈等高端旅游精品活动。帮助XXXX提高知名度,助推旅游产业发展。

5 3、建立人才交流培养机制。以发达镇帮扶为契机,建立省直相关部门与XX县XX镇的人才交流机制。有针对性的引进建设、规划、园林、文物保护等领域的人才到XX镇挂职,提供人才保障,同时将XX镇优秀的干部上挂到省直部门跟班学习锻炼,为建设特色镇提供坚强人才支持。

6

第2篇:经济发达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推进情况汇报

--- 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明确了区人民政府区长任组长,区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常务副区长为副组长,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城管局长、编办主任、农工委书记、法制办主任、发改委书记、公安分局政委、民政局长、财政局长、国土规划局长、建设局长、人社局书记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编办办公,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街也相应成立了以工委书记任组长,办事处主任任副组长,分管组织的副书记任责任副组长,组织委员任办公室主任的**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明确总体要求

…………

书记,派驻的中队长兼任**街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实行**地区集中统一执法管理。**街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暂时由工委书记兼任,副主任由1名分管政务服务的同志兼任。

明确服务事项

2 --- 标和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特别是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现代物流产业的建成投产,将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跨越式发展。预计城建建成区面积将由2015年的平方公里扩大到15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80%。

二、试点工作的主要成果

自**实施试点以来,**街提供的改革成果体现在:

1、经济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全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8亿元,比上年增长%,财政收入亿元,比上年增长%。

2、产业新城建设持续加快,体现在**新城建设稳步推进。**新城建设是市政府对**绩效考核的第一项指标。行政范围包括**街、AA新区、BB农场,用地总面积25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6万—30万,定位为“山水新城”。新城规划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其中:**综合板块约17平方公里、工业板块约11平方公里、农业板约12平方公里。当前,我们一手抓规划编制,一手抓项目推进。

4 --- 小组、制发了工作方案和机构编制方案。 目前**市3个试点街整体工作推进都不理想,主要存在领导班子高配未得到认定,干部积极性不高;下放、委托给试点街的行政许可事项各区均不一致;支持政策不明朗、缺乏专业人员、办公场所限制等因素。

支持政策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目前省、市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国土规划、公安等部门在土地支持政策、户籍支持政策和下放权限上未出台可操作性的实施意见,为区直相关部门提供支持政策依据,致使试点街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工作无法实质性的推进。

行政审批事项、行政执法职能下放到街道后承接有一定困难

一是**新城建设,市规划部门正在做规划,规划未确定之前,引进企业也无法落地,因此,行政审批也无法进行。

二是从目前引进的情况来看,都是大企业,由省、市直接洽谈和审批,行

6 ----

7

第3篇:新版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自查报告x

最新整理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

作的自查报告

关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自查报告

xxx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积极探索政府职能转变,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xxx镇、经开区行政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市民政局严格按照要求,认真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限下放工作并实施,现将有关工作情况自查报告如下:

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

市民政局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权限下放工作,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对涉及民政方面的乡镇(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及管理的行政审批权限下放进行了专题研究。对该事项下放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分析,确定专人负责实施。

二、建立制度,制定实施方案

按照《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了《xxx市民政局部分行政审批事项下放xxx镇运行实施方案》,明确了下放主体和承接主体的相关职责,并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三、加强协调,确保下放权限顺利运行

确定实施方案后,市民政局多次与xxx镇就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工作进行了沟通协调,对有关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指导和业务交流,确保了下放权限顺利运行。

xxx市民政局

20xx年xx月xx日

第4篇:衡山镇基本情况及申报经济发达镇试点镇构想

衡山镇基本情况及申报经济发达镇试点镇构想

衡山镇是霍山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辖9个村、10个城市社区,户籍人口人。2003年10月,原城关镇和东城镇合并为衡山镇,为县副处级单位,配备班子成员13名。其中:镇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人民政府镇长为副处职,共3名;镇政协联络主任、副书记为正科级,共3名;副镇长、委员均为副科级,共7名。镇内下设党政办、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村镇建设办等四个办公室,为股级二级机构。2011年,经市编办同意,原城西工业园与衡山工业园老区,合并为衡山工业园,为衡山镇下属副科级事业单位。

近年来,衡山镇始终坚持“工业富镇”主战略不动摇,以打造“安徽经济强镇”为目标,镇党委、政府班子砥砺奋进,开拓创新,以“全面提升发展、构建魅力衡山”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狠抓文明创建,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多年位居皖西经济首镇位次。连续三届荣获“全国文明村镇”荣誉称号,先后被授予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安徽省铸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安徽省科技创新试点乡镇、市社会治安模范乡镇、市爱国拥军先进单位、市人武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评先进乡镇;荷香、文峰等一批社区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级的表彰。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增长20%,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72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8007元,增长18%,再次实现跨越发展、提升发展的既定目标。

一、近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

1、突出转型升级,镇域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快增长

1

坚持“工业富镇”主战略,抓园区,做平台,转方式,调结构,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园区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完成衡山工业园老区与城西工业园合并工作,规划面积由最初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平方公里,以“应流装备产业园”、“食品酿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物流产业园”、“综合产业园”五个“园中园”为主体的衡山工业园总体规划全面完成并初步通过评审。衡山工业园先后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入园企业总数达到63家。二是园区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征地与房屋征收工作平稳推进,房屋被征收农户得到妥善安置,安置点建设全面开工,园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三是园区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扩建工业项目25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36%,并纷纷投产见效。四是园区招商取得明显成效。以建好平台和提升软硬环境为抓手,以企业招商、产业招商为主线,大力实施“凤还巢”工程,着力挖掘民间资金,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实效。全年招商引资项目17个,引进到位资金约亿元,同比增长%。

2、突出示范带动,城乡面貌在加大投入中实现新改观 按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思路,进一步统筹社区和农村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一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村通建管养制度全面实施,新政务区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农田水利建设不断加强,现代农业加速发展。二是社区建设迈上新台阶。社区建设不断规范,阵地建设不断巩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社区志愿、居家养老、城区物业管理等服务全面跟进。

3、突出民计民生,社会事业在和谐发展中实现新提升 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改善民生,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一是民生保障得到新提升。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完成了农民运动场、安全饮用水工程、沼气池建设、改水

2

改厕任务;全面落实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全面推行了“新农合”、“新农保”、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二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坚持“狠抓重点、突破难点、消除薄弱环节”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了领导力度,强化了督查和检查,健全了镇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村为主”工作机制,完善了计划生育科学管理体制,促进整体工作扎实开展,继续保持全县先进位次。三是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成效显著。武装、民政、土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广播文化、妇联、共青团、老教委、关工委等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五个文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申报经济发达镇试点镇的必要性和基本构想

(一)、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必要性。

根据中央编办等六部门《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我镇申报经济发达镇,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可以有效破解制约我镇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理顺县、镇关系,通过实施下放管理权限、建立财政激励机制、加大用地支持、扩大规划建设管理权限、创新人事管理制度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我镇经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把我镇建设成为规划科学、人口集聚、产业集群、结构合理、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现代城镇,为加速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关于实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几点建议

1、扩大事权范围,完善管理功能

依法赋予衡山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进一步扩大衡山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一是依法下放部分行政审批权和执法权。按照“统一签订

3

委托协议、统一规范操作流程、统一组织业务培训、统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项目审批、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国土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保障、城管、安全生产、工商、食品安全等领域委托试点镇行使部分县级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

二是简化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试点镇办理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试点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级投资主管部门“见章盖章”予以审批、核准或备案。

2、调整财政体制,强化财力保障

在“镇财县管”的财政体制下,按照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政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构建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建议以2010年财政收入为基数,超收县留成部分由县财政全额返还衡山镇,一定5年不变。在衡山工业园辖区内的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属县及县以下部分全额返还衡山镇。

3、优化组织结构,创新管理体制

以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镇政府为目的,统筹行政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优化组织结构,建立机构设置综合、管理扁平高效、人员编制精干、运行机制灵活的行政管理体制。建议:

一是综合设置机构。赋予衡山镇在核定的机构、编制、领导职数范围内,根据经济社会管理需要自主设立机构;

二是合理配置人员编制。在县乡镇行政编制、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编制总额不突破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衡山镇行政、事业编制数。

三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将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级别均设置为副处级。配备三名正科级副书记。将衡山工业园由副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科级事业单位。

4

镇内二级机构、县派驻衡山镇机构均高配副科级。

4、推进配套改革,开展制度创新

一是改革建设用地管理。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利用规划修编中,充分考虑衡山镇的发展需要,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省政府支持衡山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并安排适当数量的挂钩周转指标。省、市、县政府每年分别在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中安排一定数量给衡山镇使用。支持衡山镇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二是加强规划建设管理。在衡山镇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分局,由镇政府和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共同领导,以镇政府为主。镇规划建设分局受县级规划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内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内规划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

三是创新人事管理制度。根据工作需要衡山镇可在一些辅助性、技术性、服务性岗位上实行人员社会聘用制。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在年度财政超收分成中可适当提取政府奖励资金,用于干部绩效工资的发放。

第5篇:泰州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调研

关于戴南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建议的汇报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戴南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保持了在泰州地区乡镇中的领先地位,但是对照苏南和全国发达地区乡镇,我们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了更好的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十二五”期间奋斗目标,为兴化经济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国家、省、市将我镇列为扩权强镇行政体制改革试点镇。现就改革试点镇有关情况做以下汇报。

一、戴南镇发展情况

戴南镇下辖33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总人口万人,另有外来人口5万多人;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8平方公里,江苏戴南科技园区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亩。2009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预算内财政收入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可用财力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镇、全国重点镇、全国千强镇等,并被列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由于主导产业汽车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和不锈钢制品初具规模,2006年被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不锈钢分会授予“中国不锈钢名镇”的称号,并被同行业誉为“中国钢帘线之都”。

1、着力推动从“工业独秀”到“双轮驱动”的新转变。戴南过去是一个既没有区位交通优势又没有资源禀赋优势的传统农业乡镇,但我们以不锈钢企业和产品为基础,着力做出全国有名的不锈钢和钢帘线两大支柱产业,不锈钢企业已发展到1000多家,从简单

1

加工发展到40多个系列1万多个品种,材料和制品产量已占全国的七分之一。“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产业集群和江苏省重点培育产业集群。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2006年在香港成功上市,现已成为亚洲第

一、世界第三的钢帘线生产企业,2008年又投资10亿元兴建“兴达九厂”,向世界第一大钢帘线生产企业冲刺。戴南已成为名闻遐迩的“不锈钢名镇”、“钢帘线之都”。同时,我们认识到,现代制造业的加快发展离不开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和推动,只有实现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产业大镇才能成为产业强镇,经济发展才有后劲和爆发力。近年来,我们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先后投资5亿元,新建不锈钢原材料交易市场——“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市场”和“中国〃戴南不锈钢交易城”,吸引全国各地1000多户客商进场交易,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集散地和华东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交易中心。省级物流园区——江苏省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中心,集采购、仓储、配送、展示、交易、信息及综合配套等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拥有钢城、京广、中远航运等71家物流公司,开设广东、成都、西安、哈尔滨等30多条专线,每天承运量达4000多吨。苏果大卖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乡镇超市,苏宁电器、天宝大酒店等一批知名商贸企业纷纷落户。目前,除已有的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银行外,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等十二家商业银行都纷纷到戴南设立机构或拓展业务,形成了“金融一条街”。

2、着力推动从“放手放开”到“集约集群”的新转变。戴南发展的最大特色是产业,最大优势也是产业。可以说产业成就了戴南。上个世纪90年代,乡镇企业的放手改制和经营领域的不断放开,推动了戴南民营企业的大发展。但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同时带来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内部恶性竞争、环境不堪重负等弊端。因此,我们于2006年报请省发改委,科学编制了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

2

《中国〃戴南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规划》,着力打造以戴南为核心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以此规划为龙头,通过项目立项、供地、环评审批等,调控产业布局,引导产能合理配置,推动产业向“高端”和“终端”发展。我们兴化市委、政府也专门制定了《关于促进和扶持全市不锈钢企业发展的意见》,通过设立专项引导资金、重大项目用地优惠、企业纳税超基数奖励、扩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扶持奖励不锈钢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多条措施,进一步把不锈钢产业做强、做出特色。同时,镇财政先后投入资金近2亿元,集中打造省级工业园区——江苏戴南科技园区,使之成为苏中苏北体量最大的乡镇工业园区,提升产业集聚度。目前已有254家企业落户,销售收入和缴纳税金分别占全镇的61%和64%。投资5000万元(镇财政配套1800万元)建设国家级不锈钢质量检测中心、不锈钢研发中心及不锈钢制品创业园等科技创新工程。镇里每年还设立500万元的科技创新引导资金,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开发专利、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全镇拥有1家博士后工作站、36家高新技术企业、各类专利产品140多个。戴南不锈钢产业正在实现从“戴南加工”到“戴南制造”的转变,从“戴南制造”到戴南设计、研发和“戴南创造”的升级。

3、着力推动从“小城镇”到“小城市”的新转变。在大力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我们着手推进城市化,坚持一手抓小城市建设,一手抓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10年间,戴南的城镇建成区面积从3平方公里扩大到9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了2个新戴南。2008年,按照“三集中”原则,进一步明确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更加注重规划的长远性,新修编的镇区规划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8万人。2009年,按照泰州和兴化市委提出的“率先把戴南打造成宜工、宜商、宜居的现代化小城市建设样板”的新要求,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对镇区的重点地段、重要部位编制了详规和控规,科学

3

布局镇域内工业、农业、商贸、居住、交通和生态等功能区,推动了城镇建设良性扩张、农村自然村庄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企业向园区集中,商户向市场集中,居住向城镇和农村居住点集中”。近年来,我镇高标准新建了迎宾大道、戴南大道、园区大道等镇区主要干道,镇区形成“六纵六横”的道路交通网络。建成兴达小区、金泽花园等14个现代化住宅小区,建有多幢超10层的高层住宅,19层的天宝公寓为泰州乡镇最高商住楼。镇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明珠、时代、兴达等十大休闲广场,最近又启动建设占地220亩的新区人民公园和面积300亩的老镇区茅山河公园。我们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新建了全省面积最大、设施一流、风格别致的乡镇文化艺术中心。投资1600万元,新建苏中地区乡镇最大的新华书店。投资亿元按照二级甲等标准新建了戴南人民医院。我们还突出帮扶反哺、以工补农,切实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鲜食葡萄、花卉苗木等五大高效农业产业园,基本实现了“家园绿化、河道清化、村庄净化、道路硬化、干道亮化、环境美化、群众文化”。全镇33个村中已有28个村达到“泰州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标准。

4、着力推动从“小康戴南”到“幸福戴南”的新转变。我们以建设“幸福戴南”为新目标、新载体,力争让广大群众更早地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从2004年开始,镇财政每年出资近600万元,为全镇农民免费办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同时,建立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再补偿、大病再救助机制,让大病群众在正常医保报销的基础上,享受到住院费80%、门诊费25%的补贴。戴南和其他地区一样,在过去的粗放型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环境污染的“发展后遗症”。从2004年起,我们响亮地提出:“把蓝天白云、绿树碧水还给老百姓”,以污染治理和绿化造林为主线,打响生态环境建设攻坚战。投资亿元高标准兴建两个工业污水处理中心,将全镇516家酸洗企业进行集中治理,基本实现了污水零排放;对300

4

多座炉窑实行强制性改造,达不到排放标准的企业一律停产。目前正积极筹建万吨级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镇每年新植苗木10万株以上,森林覆盖率已达%。现在10万戴南人中,企业家、个私业主和各类老板就超过2万人,所占比重比10年前提高了9个百分点,全镇是“家家有项目、人人有岗位、天天有收入”,储蓄存款由10年前的亿元增加到亿元,幸福指数显著提高。当今的戴南人不仅追求富口袋,更追求富脑袋、有品位、讲文明,已自觉把举止文雅、生活高雅、经商儒雅作为修身齐家、立业营商的价值取向,戴南的企业家队伍中,仅参加清华、北大MBA学习的就达20多人。我镇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作为幸福戴南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新建了乡镇一流的政法公安大楼,建立健全了“大防控”、“大调解”的队伍和机制,大力推进了依法治镇进程。戴南在入选“全国文明镇”的基础上,又创建了1家全国文明村、2家省级文明村、4家省级文明单位。

二、戴南实行扩权强镇需要解决的难题

伴随着戴南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都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受传统体制掣肘越来越突出,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和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戴南镇对周边地区的拉动力,客观形成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瓶颈。

1、经济区域扩展与行政区域管理之间的难题。戴南镇与周边三市友邻乡镇主导产业都以不锈钢制品为主,并存在原料采购、产品销售、物流配送、人才流动等多项协作配套联系。2006年省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过充分调研走访戴南及周边的块状经济发展特色,编制了跨越行政区域、以戴南为中心、覆盖周边三市七镇的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目的是打破行政区划限制,遵照区域产业发展规律,兄弟市镇优势互补,建设一个全国一流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但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导致产业规划难以有效实施,兄弟乡镇之间低档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现象屡屡发生,客观上对打造在全

5

国叫得响的千亿级产业集群形成障碍。

2、小城市建设行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现在的戴南镇事实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乡镇,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要求建成小城市的布置,还是戴南现有的经济总量、从业人口规模、以及财政收入逐年增幅水平都是一个与周边地区友邻乡镇互动发展,并具有一定辐射带动力的小区域中心,是一个发展中的具有特色产业支撑的现代新型小城市。从产业经济向城市经济跃升,从领导经济工作到组织城市建设,对戴南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任务,不论是小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还是功能完善、内涵丰富、品位提升,都需要相匹配的行政管理职能和机构,真正实现权责统一。市里现在已经新批准戴南成立了省级物流中心管委会(副处级),但在行政管理上与一般乡镇没有多少区别,事实上戴南的小城市规模以及承担的经济发展责任压力、小城市建设管理、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管理事务要超过一般乡镇,但人、财、物管理权限不能同步配套。特别是近几年来由于强化线上的职能,大部分部门都实行了垂直管理,乡镇与这些下派部门的关系很难理顺。极易导致“有责任的没法管、有权管的没责任”现象,从而造成了责权不对称。

3、小城市和财政管理体制上的难题。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度偏重于经济建设,在改善民生、社会管理、环境生态、公共服务等方面留下了许多“欠账”,现在到了我们要清点“还账”、惠及百姓的时候了。加之现在老百姓对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政府要做的工作越来越多,政府的责任压力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绿化维护、环卫垃圾等管理问题,我们每年投入不低于1000万元,仅镇域公路维修(不包括新建)每年就需要上千万元支出,还有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基础设施投入资金缺口巨大,这些都不能满足百姓需求。我们建议按省市制定政策予以倾斜扶持到位。

4、土地需求与用地瓶颈制约之间的难题。金融危机之后,我们

6

深感靠投资拉动增长的模式越来越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现阶段,要坚定不移转变发展方式,调优地区产业结构,降低二产贡献份额,优先发展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与特色产业专业配套的金融、商贸、物流、外来工居住公寓小区等现代服务业。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急需适量土地的支持。

5、部门设置、人员编制与实现高效服务职能的难题。目前我镇政府公务员编制数为57人,实际在编56人(包括省委选调生3人、退二线调研员24名);事业单位编制数112人,实际在编92人,人员编制与承担的工作职能任务之间矛盾突出。一是公务员人员和分工偏紧;二是事业单位近几年进编较少,进编的都是专业退伍士官,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大学毕业生,因此,所属事业集体编制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专业知识较为缺乏,且年龄偏大,兼职过多、数量偏小,一定程度影响办事效率和质量;三是部门履行职能出现了新情况。农技站、水产站、兽医站等站所职能弱化,存在“人多事少”的现象;经管站、计生站、村建站、劳服所、企服站等站所职能强化,存在“事多人少”的现象。城管站没有列为乡镇事业单位序列,却承担着繁杂的小城市管理职能;四是政法力量严重不足。我镇现有总人口15万(常驻人口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但派出所仅有干警21人,约占人口万分之,却以占全市%的警力,承担了全市接处警总量的16%,人均接处警237起。2009年共接收省部级安全保卫任务30起,大型活动安全保卫任务7起。政法干警警力严重不足,难以承担社会治安管理的重要职责,亟需增派警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

三、扩权强镇的几点建议

浙江、广东大部分镇经过扩权强镇,行政级别提高后建立镇级市。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调研后决定如何在我镇推行扩权强镇试点改革。具体我们提四点建议:

1、建立派出机构。依照精干高效原则,扩大经济社会管理、行

7

政管理权限,市各职能部门在戴南建立行政审批分中心,工程招投标分中心、建立经信、发改、规划、财政、公安、民政、城管、住建、国土、工商、地税等分局。为提高办事效率,条件成熟的部门可实现分局审批、市局备案。各派出机构和分局实行既对市局负责,又对戴南镇党委、政府负责的双重管理模式。

2、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上划中央四税收入的部分(占镇税收收入的60%以上)请求上级领导帮助协调给予适当的返还或奖励;镇域范围内产生税费统一纳入财力分成,地方各项规费、各种收费按照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农工作意见文件执行到位,缓解可用财力不足的困难。

3、增加人员编制。按戴南现有的经济社会规模,建议合理增加戴南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数。

4、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在市修编土地利用规划时,充分考虑发展需要,适当增加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业等项目用地指标。

扩权强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具体行动,我镇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理清职能,完善机制,务实高效推进扩权强镇试点任务完成。为把戴南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百姓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良、城乡统筹发展的先行区,为兴化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第6篇: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

xx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2019年2月14日)

去年以来,县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以xx镇为试点,积极探索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通过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科学配置管理职能、加强财政扶持、推进镇域配套建设、破解镇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逐步构建起了符合基层政权定位、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的新型行政管理体制,走出一条具有新时代特征、特点的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子。

一、改革背景

xx镇拥有皮草从业人员数万人,并已辐射到周边多个市县,形成了方圆百里的经济圈。但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入,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弊端愈发明显,同时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xx皮草产业陷入低谷。要想实现弯道取直、跨越赶超,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皮草产业转型升级,唯有通过改革行政管理体制补齐营商环境这个短板。2018年3月,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知,xx镇被中央编办列为市唯一的国家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联系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审时度势、抓住机遇,顺应改革趋势,按照“建立运行规范、顺畅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思路,瞄准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动真格、用真劲,大刀阔斧地启动了xx

- 1权力下放部门与xx镇签定《县下放xx镇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交接协议书》;在放权步骤上,先易后难,按照xx镇承接能力逐步下放。目前,在充分征求xx镇和权力下放部门意见后,我县第一批112项权力事项已下放到位。二是着眼务实高效,科学配置管理职能。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综合设置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综合治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农业农村办公室、财政资产管理办公室7个党政工作机构和综合行政执法队、社会治理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退役军人管理服务站、政务服务中心4个事业单位。另外,按照“立足实际、便于管理”的原则,在省、市委编办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积极探索镇区合一管理模式,由经济开发区将xx园区委托xx镇管理,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有效促进了xx镇与园区融合发展,使xx镇在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做大城镇格局上具有更大的自主权。在人员队伍方面,根据工作需要,全县编制资源向xx镇适当倾斜,核定机关行政编制65名,事业编制72名,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探索人员聘任制,通过公司化渠道,先后为xx聘用了50名学历高、能力强、适应岗位要求的大学生,全面负责皮毛园区管理工作,实现了由“花钱养人”向“购买服务”的转变。三是加强财政扶持,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在“镇财县管”财政体制下,按照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积极探索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管理体制,重点提高了

- 3网合一,把多领域各类网格整合为一套综合统一、覆盖全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xx镇综合执法队严格实行执法人员分包片区联网责任制,对重点领域进行全天候巡查,发现问题与网格管理员及时有效处理。五是统一资源配置。我们以“一张网”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与信息化网络建设,推进社会治理服务管理综合指挥中心建设,中心设在xx镇政府,面积达400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00多万元,负责统一协调指挥镇域网格管理服务信息工作。

三、主要成效

(一)行政管理体制更加顺畅。统筹镇党委和政府机构设置,建立健全了工作机制,强化了镇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行党政合一和大部门体制,提高了服务管理效能。探索镇区合一管理模式,有效促进了xx镇与皮毛园区融合发展。

(二)镇域经济不断壮大。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转型升级相结合,大力推进招商引资,美国力维、俄罗斯阿列克斯等国际知名品牌落户xx,引进京津转移项目4个;搭建设计研发平台2个,扶持电子商务龙头企业3家,6家企业在石交所、上海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为产业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镇建设相结合,建成了占地80亩的惠和公园,完成了7条主干道的拓宽及便道、绿化、亮化提升工程;完成了投资1300万元的人民街改造,实施建筑立面、牌匾、路灯等13项改造工程,打造一条明清风格的商业街,城乡面貌和人居环境不断得到提升。

- 5

第7篇:(中编办)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关于开展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中央编办发〔2010〕50号)

河北、山西、吉林、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四川、陕西13省编办、农办、发改委、公安厅、民政 厅、财政厅: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试点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按照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努力破解经济发达镇发展遇到的体制障碍,理顺职责关系,优化组织结构,着力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经济发达镇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为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试点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地方大胆探索、用于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符合经济发达镇区域特点的行政管理体制;坚持权责一致、事财匹配,赋予镇政府履行职能必要的事权和财力;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在试点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在执行中完善。

要通过试点,摸透情况、发现问题,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找准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达镇发展不相适应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改革思路,为2012年制定出台指导意见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二、试点内容

一是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对一些规模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条件具

备的经济发达镇,适时进行区划调整。

二是继续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强镇扩权的原则,赋予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着力下放城建、环保、治安等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赋予相应财力,增强发展能力。

三是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按照精简、统

一、效能原则,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机构,由所在省通过调剂的办法适当增加编制。鼓励继续创新人员配置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三、试点范围

初步确定进行试点的经济发达镇共计25个,分别是:河北省高碑店市白沟镇;山西省介休市义安镇;吉林省磐石市明城镇;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江阴市徐霞客镇、兴化市戴南镇、吴江市盛泽镇;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余姚市泗门镇;安徽省无为县高沟镇、天长市秦栏镇;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南安市水头镇;山东省广饶县大王镇;河南省安阳县水冶镇、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湖北省钟祥市胡集镇、谷城县石花镇;广东省增城市新塘镇、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东莞市长安镇;四川省大竹县庙坝镇、新津县花源镇;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镇、南郑县大河坎镇。

四、组织领导

试点工作由省委、省政府负总责。省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农办、发改委、公安厅、民政厅、财政厅等部门制定试点方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中央编办备案后组织实施。要认真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切实加强指导,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请示报告。

中央编办将会同中农办、发改委、公安部、民政部、财政部等部门,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做好相关政策的协调。

中央编办 中农办 国家发改委

公安部 民政部 财政部

2010年4月1日

第8篇: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

复兴镇在2008年4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一年多来,我镇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工贸兴镇”的发展思路下,继续抓“农业基础,民营主体,商贸带动,城镇突破”四个工作重点,推动了复兴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明确发展改革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任务

1、工作思路

抓住试点契机,在城镇化进程上有所突破;紧扣产业发展,在发展模式有所突破;围绕城镇职能,在空间拓展上有所突破;找准资源优势,在城镇特色上有所突破;促进全面协调,在和谐发展上有所突破。

2、主要目标任务

力争到2015年,使复兴镇率先成为规划科学、功能齐全,经济繁荣、居民富裕,环境优美、文明和谐,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化“工贸型”小城市,成为皖江沿线一流强镇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具体目标是:

城镇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复兴镇建成区(含临江产业园)达到5平方公里以上,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以上。建成较为完善的供电、供水、道路、通讯、广播电视、绿化、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以上;

二、三产业比重显著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50%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1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设施基本满足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均居全市领先水平,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乡风文明,社会和谐。

二、发展改革试点中上级政府支持我镇的具体政策措施

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复兴镇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复兴镇党政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按副县级高配,并在本镇连续工作5年方可交流调整;增设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负责临江产业园有关工作;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镇长经考核工作实绩突出的,享受正科级待遇;适当增加复兴镇编制,现退居二线人员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不占编,腾出的编制专门用于招录新进人员;设置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公室(加挂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建设环保分局、财政分局(以上五个机构为副科级建制)和城镇综合执法大队;加强复兴镇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建设,适当增加人员编制。在每年的公务员招录计划中,专项安排一定数量指标用于复兴镇。县直派驻复兴镇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应事先征得镇党委同意,并参加镇政府年度考核;对工作不力的,镇党委可以提出调整建议。

2、扩大管理权限。按照“能放则放、责权统一”的原则,将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许可和处罚权,通过授权或委托的形式逐步下放到复兴镇。①简化项目审批服务环节,需上报国家、省和市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或备案的项目,由复兴镇办理预审,报县发改委“见文行文”,予以转报;其他项目由复兴镇办理备案预审,报县发改委“见章盖章”,予以备案。②镇建设环保分局受县建设、规划、环保主管部门委托,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负责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 2 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的规划许可证;核发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建设的查处;履行环保相关职能职责。③县发改委、工业委、建设局、国土资源局、环保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下放到复兴镇的职能权限,由县直相关部门与复兴镇政府签订委托协议书,赋予相应的管理权限,并由复兴镇承担相应的责任。鼓励县直其他单位按照“依法下放,应放尽放,能放则放”的原则,积极向复兴镇下放职能权限。所有下放、委托给复兴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

3、强力推进临江产业园建设。加快临江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培育新型建材、重化工业、机械(船舶)制造、农副产品加工以及物流等产业,力争三年成型、五年见效,将临江产业园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之一。力争一年内通过省级开发区申报批复。

4、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成立复兴镇发展改革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由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任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委。下一步将制定更为具体的实施细则,明确分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努力使试点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三、一年来发展改革的主要成效

1、城镇建设见成效。复兴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努力探索适应经济发展的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复兴镇的整体功能,不断扩大开放,招商引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试点前,2007年的GDP是亿元、财政收入7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镇区人口万、镇区面积平方公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展改革试点后的 3 GDP达到了4亿、财政收入1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100元,镇区人口万、镇区面积平方公里(临江产业园1平方公里)。与全县其他建制镇数据对比如下:取各镇平均值:亿,财政收入4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00元(不包括孚玉镇县政府所在地)。

加快城镇规划编制和城镇建设。规划是龙头,规划是建设的奠基性工程。2009年6月,我们聘请了安庆规划设计专家,在去年临江产业园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对我镇总体规划进行了调整,规划成“一轴三区一带”的布局结构。所谓一轴三区一带:是指以安九公路为发展轴,镇区、临江产业园区、孤山旅游休闲区和滨江绿色生态带,在镇域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启动规划编制临江产业园起步区控制性规划、镇区控制性规划及镇污水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做好临江产业园起步建设,构筑产业集聚区。为筑巢引凤、打造产业集聚基地、整合资源、盘活用地、开发长江黄金水道。起步区正在抓紧建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污水处理系统同步规划,将为产业向园区集中提供良好的生产场地和优越的发展环境,给未来的发展留下充足空间,为复兴镇的发展定位规划好了蓝图。

抓好建设投入,创新投入机制。在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创新融资机制,积极筹建复兴镇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多元化筹措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载体功能。试点这一年来我们投资300多万对镇区复兴路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下水道进行了改造,亮化了街面,华复小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安庆市农行银行的大力支持,成为全省首个在乡镇一级办理按揭买房的小区。为复兴镇今后的城镇化建设及房地产开发带来了资金的支持。

2、商企繁荣,市场活跃。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建成了果品干菜批发市场、农机销售市场、建筑材料批发市场、工贸市场和农贸市场。 4 建成了两个大型百姓超市,解决了一批下岗人员的就业问题。加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利用资源禀赋,认真做好万亩粮油示范基地建设,聘请了农业专家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和农民技术培训。积极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支持和鼓励棉花和油菜加工纵深发展,延伸产业链,实现订单生产,有40家棉花加工作坊,12家油菜加工厂和800多个商业网点遍布全镇,是皖西南区域内较大的商品集散地。

3、按照市场化动作机制,积极招商引资,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我镇坚持“发展抓项目”的方针,把抓好项目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中。我镇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引进了上海德正化工、东林磁性、泰丰棉业、生威纺织、盛丰棉业等发展潜力大、联动性和辐射性强的外商企业,为镇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带动了全镇的快速发展。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工业企业20个,吸纳农民工就业6300人,外来务工人员3200人。

4、以小孤山为依托,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完善小孤山风景区卫生环境,加强绿化建设,改建和扩宽复小公路,进一步便捷交通。利用位于长江优势、位置条件,与龙宫洞、石钟山串起精品旅游线,并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产业。

总的来说,我镇发展和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努力。我镇党委、政府将会克服重重困难,争取把我们复兴镇建设成为长江边上一颗璀璨明珠!

镇 经济体制改革 工作汇报

发改委经济发展亮点汇报

乡镇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三变 改革试点工作汇报

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