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共4篇)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7-31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第1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费问卷调查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

3.您的家庭户口类型

A.农村B.非农村

4.您的月生活费支出在:

以下 元~1000元元~1500元 以上

5.您觉得您每月的生活费够用吗?

A.够用B.不够用

6.您的各项开支为(单位:元)

A.伙食费B.衣着C.书本资料及其他学习用品D.日化用品

E.娱乐休闲F.其他

请排出你本学期支出的前三项:

7.您生活费的主要来源:

A.家中提供

B.主要靠家中提供,自己做兼职(包括勤工助学)也赚一部分

C.主要是自己做兼职(包括勤工助学),家中也提供一部分

D.全部由自己做兼职(包括勤工助学)

E.助学贷款

F.其它,如奖学金,助学金,社会资助

8.您家中对生活费用的提供方式:

A.按月供给B.按学期供给C.按年供给D.一般一次给一定数额,用完再给 E.都是自己兼职赚的,家里没给过F.其它

9.您会为每月的生活费用设定计划吗?

A.是的,我会设定明确的计划,并按照实施

B.有计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

C.有大概的预算,但不是很精确,只要不过度消费就行

D.没有计划,花多少是多少

10.当您发现您的生活费还有多余时,您一般会?(多选题)

A.存起来或者做一些投资

B.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把剩下的钱用完

C.请客吃饭或是请朋友出去玩

D.没什么,还是像原来一样生活

F .其它

第2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导语】中国大学生的“开学经济”再度火爆。近年来,网络消费、校园快递、校园贷等大学生消费现象和消费行为持续被社会关注。那么,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和理财手段如何? 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篇1

××月××日,大学生杂志社发布了《20××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从20××年4月2日至6月30日,历时三个月,统计问卷1700余份。《20××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围绕大学生生活费增加幅度、使用情况、消费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生活费每月平均增加124元

经数据统计,大学生生活费较之一年前平均每月增加124元,以目前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为650~800元计算,增幅为%-%。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较之一年前普遍增长,其中增长50元以内的占到了23%,增长50-100元的占27%,增长100~200元的最多占到了31%,增长200-300元的占9%,增长300元以上的占8%。

一方面是因为食品涨价,“温饱消费”支出增加,二是大学生消费理念发生改变,社交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时尚消费增多,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生活费迅速增长。

二、男生生活费较女生高食品涨价影响大

男生生活费在500~800的占%,800~1200的占据%,女生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200元的占%。男生的生活费用开销多于女生。

男生生活费高的主要原因是,“温饱”消费远远高于女生,伙食费是每月最主要的支出,基本占生活费的70%,“温饱”消费500~800元占到了51%、800以上的占到了23%。物价上涨导致伙食费上升,成为了目前大学男生生活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男生在社交、恋爱方面的消费也远远高于女生。有36%的男生认为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是恋爱消费。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战场”,尤其是男生,有时候为了谈恋爱,不得不饿肚子。另有28%的男生认为社交活动是他们的消费项目。

三、服装、化妆品推高女生消费水平

女生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000元的占%。而每月女生平均“温饱”消费为400元,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依次为:服饰、化妆品消费51%,社交聚会消费26%,书籍消费15%,恋爱消费8%。

受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原因,女大学生主体热情奔放、思想活跃,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尤其高校女学生对于时尚服装和化妆品的追求较为突出。每学期的服装支出在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相比较而言,女生服装类支出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纯用于学习支出偏低

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偏低,有62%的大学生表示,每月学习方面的日常支出在50元以内。在学习方面支出在250元以上的仅有3%。和之前分析的恋爱消费、社交消费、服装化妆品消费相比,经数据估算,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仅仅占到每月生活费的5%左右。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而学习支出仅生活费的5%,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数值。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学生个体及学校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养成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学校要加强关于合理消费的宣传与引导。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

五、仅4%的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费不是由家长提供

多数大学生自己没有收入,96%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供给,29%的大学生来源于奖学金、助学金,另外,有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勤工俭学。据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兼职。总之,如果在学校学习之余,条件允许的话,大学生可以适当提前的适应社会,对于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增加消费来源都是有好处的。

六、两成大学生透支生活费透支与节余的对抗赛

在调查中,半数大学生每月消费没有余额,同时,33%的大学生略有余额,只有15%的同学出现了透支生活费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在面对CPI增长的状况下,可以很好的控制生活费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对于15%透支生活费的同学,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消费节奏,同时也要认真分析随着CPI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尽快实现生活费收支平衡。

七、大学四年消费呈波浪状新生毕业生更需消费引导

在整理此次调查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共同作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内外因素均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经分析,大一、大四学生消费更加不稳定,因此更需要良好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

大一学生刚刚脱离中学生活,步入大学校门。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没有脱离中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每月消费处于中高端水平,而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初次掌握财权,消费就会持有明显的谨慎态度,加之对消费环境的陌生,导致盲目消费较多。

大二、大三学生的消费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各消费项目的消费区间上都更趋近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大三学生生活费相对较低,与大三学生大多勤工俭学,资金来源拓宽有关,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对校园生活环境已经相当了解,并且受到三年良好的高校思想教育熏陶,而又开始进入走向社会的初期,使大三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而大四学生面临求职就业或深造学习的选择,思想意识形态再次发生变化,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增加,消费呈现明显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交通消费、通讯消费、餐饮消费等生活消费普遍增高。这说明大四学生的消费思想急需引导,容易出现理财意识的偏差。 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篇2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来自农业大学,%来自林业大学,%来自医科大学,%来自师范大学,%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在200元以上的仅为%。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的向家人倾诉,%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希望得到培训,%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高于西部地区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高于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第3篇: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范文6篇) 【导语】中国大学生的“开学经济”再度火爆。近年来,网络消费、校园快递、校园贷等大学生消费现象和消费行为持续被社会关注。那么,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和理财手段如何?以下是整理的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篇1

××月××日,大学生杂志社发布了《20××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从20××年4月2日至6月30日,历时三个月,统计问卷1700余份。《20××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围绕大学生生活费增加幅度、使用情况、消费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生活费每月平均增加124元

经数据统计,大学生生活费较之一年前平均每月增加124元,以目前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为650~800元计算,增幅为%-%。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较之一年前普遍增长,其中增长50元以内的占到了23%,增长50-100元的占27%,增长100~200元的最多占到了31%,增长200-300元的占9%,增长300元以上的占8%。

一方面是因为食品涨价,“温饱消费”支出增加,二是大学生消费理念发生改变,社交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时尚消费增多,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生活费迅速增长。

二、男生生活费较女生高食品涨价影响大

男生生活费在500~800的占%,800~1200的占据%,女生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200元的占%。男生的生活费用开销多于女生。

男生生活费高的主要原因是,“温饱”消费远远高于女生,伙食费是每月最主要的支出,基本占生活费的70%,“温饱”消费500~800元占到了51%、800以上的占到了23%。物价上涨导致伙食费上升,成为了目前大学男生生活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男生在社交、恋爱方面的消费也远远高于女生。有36%的男生认为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是恋爱消费。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战场”,尤其是男生,有时候为了谈恋爱,不得不饿肚子。另有28%的男生认为社交活动是他们的消费项目。

三、服装、化妆品推高女生消费水平

女生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000元的占%。而每月女生平均“温饱”消费为400元,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依次为:服饰、化妆品消费51%,社交聚会消费26%,书籍消费15%,恋爱消费8%。

受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原因,女大学生主体热情奔放、思想活跃,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尤其高校女学生对于时尚服装和化妆品的追求较为突出。每学期的服装支出在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相比较而言,女生服装类支出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纯用于学习支出偏低

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偏低,有62%的大学生表示,每月学习方面的日常支出在50元以内。在学习方面支出在250元以上的仅有3%。和之前分析的恋爱消费、社交消费、服装化妆品消费相比,经数据估算,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仅仅占到每月生活费的5%左右。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而学习支出仅生活费的5%,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数值。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学生个体及学校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养成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学校要加强关于合理消费的宣传与引导。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

五、仅4%的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费不是由家长提供

多数大学生自己没有收入,96%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供给,29%的大学生来源于奖学金、助学金,另外,有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勤工俭学。据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兼职。总之,如果在学校学习之余,条件允许的话,大学生可以适当提前的适应社会,对于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增加消费来源都是有好处的。

六、两成大学生透支生活费透支与节余的对抗赛

在调查中,半数大学生每月消费没有余额,同时,33%的大学生略有余额,只有15%的同学出现了透支生活费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在面对CPI增长的状况下,可以很好的控制生活费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对于15%透支生活费的同学,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消费节奏,同时也要认真分析随着CPI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尽快实现生活费收支平衡。

七、大学四年消费呈波浪状新生毕业生更需消费引导

在整理此次调查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共同作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内外因素均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经分析,大一、大四学生消费更加不稳定,因此更需要良好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

大一学生刚刚脱离中学生活,步入大学校门。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没有脱离中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每月消费处于中高端水平,而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初次掌握财权,消费就会持有明显的谨慎态度,加之对消费环境的陌生,导致盲目消费较多。

大二、大三学生的消费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各消费项目的消费区间上都更趋近平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大三学生生活费相对较低,与大三学生大多勤工俭学,资金来源拓宽有关,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对校园生活环境已经相当了解,并且受到三年良好的高校思想教育熏陶,而又开始进入走向社会的初期,使大三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而大四学生面临求职就业或深造学习的选择,思想意识形态再次发生变化,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增加,消费呈现明显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交通消费、通讯消费、餐饮消费等生活消费普遍增高。这说明大四学生的消费思想急需引导,容易出现理财意识的偏差。 2019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篇2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来自农业大学,%来自林业大学,%来自医科大学,%来自师范大学,%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女生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在200元以上的仅为%。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的向家人倾诉,%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希望得到培训,%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高于西部地区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高于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三篇】 【导语】中国大学生的“开学经济”再度火爆。近年来,网络消费、校园快递、校园贷等大学生消费现象和消费行为持续被社会关注。那么,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和理财手段如何?以下是整理的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仅供参考!

篇1

10月12日,大学生杂志社发布了《2011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从2011年4月2日至6月30日,历时三个月,统计问卷1700余份。《2011年度大学生生活费使用情况调查报告》围绕大学生生活费增加幅度、使用情况、消费趋向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一、生活费每月平均增加124元

经数据统计,大学生生活费较之一年前平均每月增加124元,以目前大学生平均每月生活费为650~800元计算,增幅为%-%。目前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较之一年前普遍增长,其中增长50元以内的占到了23%,增长50-100元的占27%,增长100~200元的最多占到了31%,增长200-300元的占9%,增长300元以上的占8%。

一方面是因为食品涨价,“温饱消费”支出增加,二是大学生消费理念发生改变,社交消费、高科技产品消费、时尚消费增多,两方面原因导致大学生生活费迅速增长。

二、男生生活费较*高食品涨价影响大

男生生活费在500~800的占%,800~1200的占据%,*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200元的占%。男生的生活费用开销多于*。

男生生活费高的主要原因是,“温饱”消费远远高于*,伙食费是每月最主要的支出,基本占生活费的70%,“温饱”消费500~800元占到了51%、800以上的占到了23%。物价上涨导致伙食费上升,成为了目前大学男生生活费增加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男生在社交、恋爱方面的消费也远远高于*。有36%的男生认为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是恋爱消费。恋爱消费,一直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战场”,尤其是男生,有时候为了谈恋爱,不得不饿肚子。另有28%的男生认为社交活动是他们的消费项目。

三、服装、化妆品推高*消费水平

*生活费主要集中在500~800元的占%,800~1000元的占%。而每月*平均“温饱”消费为400元,除“温饱”消费外,每月的消费项目依次为:服饰、化妆品消费51%,社交聚会消费26%,书籍消费15%,恋爱消费8%。

受文化层次和年龄结构原因,女大学生主体热情奔放、思想活跃,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尤其高校女学生对于时尚服装和化妆品的追求较为突出。每学期的服装支出在消费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相比较而言,*服装类支出高于男生。

四、大学生纯用于学习支出偏低

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偏低,有62%的大学生表示,每月学习方面的日常支出在50元以内。在学习方面支出在250元以上的仅有3%。

和之前分析的恋爱消费、社交消费、服装化妆品消费相比,经数据估算,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支出仅仅占到每月生活费的5%左右。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业,而学习支出仅生活费的5%,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数值。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是学生个体及学校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养成一个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学校要加强关于合理消费的宣传与引导。引导大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文明消费。

五、仅4%的大学生的主要生活费不是由家长提供

多数大学生自己没有收入,96%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父母的供给,29%的大学生来源于奖学金、助学金,另外,有21%的大学生生活费用来源于勤工俭学。据调查显示5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做过兼职。总之,如果在学校学习之余,条件允许的话,大学生可以适当提前的适应社会,对于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以及增加消费来源都是有好处的。

六、两成大学生透支生活费透支与节余的对抗赛

在调查中,半数大学生每月消费没有余额,同时,33%的大学生略有余额,只有15%的同学出现了透支生活费的现象。这说明大学生在面对CPI增长的状况下,可以很好的控制生活费支出,做到了收支平衡。对于15%透支生活费的同学,一方面要管理好自己的消费节奏,同时也要认真分析随着CPI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尽快实现生活费收支平衡。

七、大学四年消费呈波浪状新生毕业生更需消费引导

在整理此次调查数据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受到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共同作用,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内外因素均有所不同,从而表现出不同的消费特点。经分析,大一、大四学生消费更加不稳定,因此更需要良好的消费引导和理财教育。

大一学生刚刚脱离中学生活,步入大学校门。虽然外部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他们的内心仍然没有脱离中学的思想意识形态,家庭情况较好的学生每月消费处于中高端水平,而家庭经济情况一般的学生,初次掌握财权,消费就会持有明显的谨慎态度,加之对消费环境的陌生,导致盲目消费较多。

大二、大三学生的消费进入了成熟阶段,在各消费项目的消费区间上都更趋*均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大三学生生活费相对较低,与大三学生大多勤工俭学,资金来源拓宽有关,另一方面,大三学生对校园生活环境已经相当了解,并且受到三年良好的高校思想教育熏陶,而又开始进入走向社会的初期,使大三学生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

而大四学生面临求职就业或深造学习的选择,思想意识形态再次发生变化,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增加,消费呈现明显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交通消费、通讯消费、餐饮消费等生活消费普遍增高。这说明大四学生的消费思想急需引导,容易出现理财意识的偏差。

篇2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

篇3

经过了3个月的细致调查分析之后,近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了专门针对“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的特困女大学生每个月从家里得到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特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来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来的特困女大学生一样贫困;特困女大学生有三难:求学难,勤工俭学难,找工作难,甚至连谈恋爱都是一种妄想……

一个案例“油多了不好。”记者劝孟娜打一些油多一点的菜的时候,她这样说,并执意要记者多吃一些带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钱的炒粉丝。这还是在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如果是平时,她只要8毛钱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钱的白菜。

孟娜是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2003级学生,她的家乡在河南柘城。孟娜家里一共有6个兄弟姐妹,还有一个70多岁的爷爷,加上父母,一共有9个人。2003年,孟娜考上了中国农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父亲卖光了家里能卖的所有粮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钱的亲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专业每年需交学杂费共6200元。孟娜没那么多的钱,她身上总共不过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学杂费,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费用。没有交上的学费只能慢慢补。

学校每个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07元的生活补贴,孟娜还在学校申请到一个勤工俭学的机会。在那间放了40多台电脑的屋里,孟娜每天用半个小时进行清理,这样下来,每个月能挣上80来块钱。

孟娜不敢上街买东西,一要花车费,二来东西贵。前几天实在太热,她花20元买了一件T恤;实在没有鞋穿了,又花30元买了一双鞋。孟娜柜子里还有一件春天买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学校里的特困生,但她并不是惟一的。在中国扶贫基金会调查的农、林、师范类高校中,像孟娜这样的特困女大学生,超过了学生总人数的15%,她们“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份《贫困女大学生调查报告》显示,在一般的综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学生的比例也达到了8%。

五组数字

●%来自独生子女家庭

接受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来自农业大学,%来自林业大学,%来自医科大学,%来自师范大学,%来自综合大学。70%以上的贫困生来自“老、少、边、山、穷”地区,农村经济不景气,家里缺少劳动力,致使收入只够维持温饱。同时,由于近几年城市贫困家庭尤其是下岗职工家庭数量日趋加大,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养大学生也面临诸多困难。在此次调查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中,就有%的贫困生来自城市家庭,其余%来自农村。来自城市的贫困*中,绝大多数都来自双亲家庭,只有%的女大学生来自单亲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是孤儿。另外,%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贫困女大学生来自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子女的家庭。

●%月生活费不足200元

贫困女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标准,且无力缴纳学费及购置必要学习用品,日常生活没有经济保障。调查显示,贫困女大学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给她们的生活费在100元以下的有%,100元到200元之间的有%,在200元以上的仅为%。贫困生每月生活费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间的占%,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间的有%,200元以下的比例总共达%。

此次调查的贫困女大学生中,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只能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必须用心计划,才能维持生活;还有高达

%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特别困难,已经无法维持,不能继续上学。

●%的人承受经济困难的压力

因为贫困,女大学生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业余生活有诸多阻碍。调查显示,%的贫困女大学生承受着家庭经济困难的压力;%的承受着学费书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生活费上升的压力;%的承受着学习紧张的压力;还有%的承受着考试不理想的压力和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事情的压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同学不愿让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的学生选择向过去的同学倾诉,%的选择向现在的同学倾诉,%的向家人倾诉,%向学校、教师倾诉。

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勤工俭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的业余活动是学习,只有%贫困女大学生有休闲、娱乐活动。勤工俭学的工作主要是校内勤工俭学和家教,所占比例分别为%和%。

贫困女大学生为了学费和生计,不得不利用课余时间甚至上课时间外出打工挣钱。挣钱只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根本谈不上增添学习用品、书籍、资料等,更谈不上进行形象建设。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服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买化妆品。

●仅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赞成恋爱

因为经济的贫困的环境的压力,谈恋爱对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成为了奢侈品。调查显示,仅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持赞成态度;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的贫困女大学生不赞成;还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在个人将来就业的问题上,有%的贫困女大学生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个人将来就业没有信心,茫然不知所措;有%的贫困女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应该有一份工作;有%的贫困女大学生对自己很有信心,认为毕业后会有一份称心的工作。

在接受帮助的问题上,%的贫困女大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愿意接受他人的帮助。%的贫困女大学生希望在学费上得到帮助,%的希望在生活费上得到帮助,%希望得到培训,%的人希望得到心理指导。

●%的人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此次调查发现,来自非西部地区的女大学生和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一样贫困。有%的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西部地区,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籍贯在非西部地区。

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困难,靠勤工俭学勉强维持的比例为%,高于西部地区个百分点;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生活紧张,手中的钱用心计划,可以维持的比例为%,高于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非西部地区的贫困女大学生,都承受着很大的学习生活压力。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上升、学习紧张和考试不理想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非西部地区、、、个百分点;非西部地区贫困女大学生承受来自于看不到个人前途、生活单调、怕与同学谈论钱方面的事和无知心朋友的压力比例分别为:%、%、%、%,分别高出西部地区、、、个百分点。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范文

【导语】在中国,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她们引领潮流、追求时尚,是我国的主要消费群体。以下是整理的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篇1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篇2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现实消费来源31人为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半工半读等),而同学们理想的消费来源为兼职的只14人,这里面有几个原因:1,兼职不容易找到。2,有些同学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习,并不是出去做兼职,这一部分人忽略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仅能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还可以在社会上学习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攀比心理作怪)

六、问题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

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第4篇:大学生月生活费调查报告

 大学生月生活费调查报告

当我们远离父母在外求学之时,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管理,如何合理的消费成为了很多同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同时也会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念,不仅会影响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而且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真实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情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并使更多的大学生可以科学、理性的使用生活费,我们组织了此次关于大学生生活费的社会问卷调查及网上投票

一、对象

对象:东财在校大一到大四大学生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调查结果

月消费500元以下:%

月消费500元——1000元:%

月消费1000元——2000元:%

月消费2000元——3000元:%

月消费3000元以上:%

2、分析

经过网上投票,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及消费理念,还是自主独立的意识,大学生生活费的来源与使用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大多数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都是父母,这是很正常的,毕竟我们没有收入。其他来源基本是奖

学金,兼职,自主创业等获得的。

在消费结构上,大部分都是吃穿以及娱乐消费。除了每天必备的三餐的花销,还有出去聚会

时所需要的花销;穿衣方面,多数学生都不是很在乎名牌,所以花费不多;娱乐活动是除了吃穿占得比重最大的。大学生的娱乐活动多,丰富精神世界的需要也多。订购期刊杂志,购买学习资料都是很大的一笔花销。此外,还有的同学列出恋爱花销和各类应酬这一项目,其中各类应酬占得比例并不小。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也都免不了请客吃饭。可见,虽然消费金额在计划范围内,但消费结构并不是很合理,节约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形成理性的理财意识。

当前大学生生活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怎样有计划的消费主要还是由大学生所处的位置所引起的。与社会有着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这就很容易

使学生的消费结构不科学合理。这有着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的原因。

2、父母对子女错误引导。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父母如果在消费上面,那理智不合理,对孩子大学生活缺乏关注引导,孩子的大学生活又怎么会合理

呢?

3、学校教育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生活问题,学校是应该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还不足。学校对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的指导,还不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力度不够,没有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三、建议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

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消费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学校不良风气以及因生活费不足而造成的盲目打工等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新的自主创业。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创新意识,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及目的,创业的类型基本没有什么新意,因此,要积极进行关于大学生活及社会有特色的创业,这样才能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为以后的就业,人生规划积累财富。对此,首先,大学生自己应该先培养起这种意识,积极开动脑筋组织有特色的创业,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是大学生在创业时有一定的资本来源,而且没有后顾之忧。再次,学校应给予鼓励支持,并且尽量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及良好的创业环境。

加强理性的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在坚持维护理工大学现在比较良好的消费风气的同时对少数有攀比心理的同学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学校的学生会也要加大对理性的消费理念的宣传,倡导大家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同时各学院也该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把这作为一项素质拓展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合理消费结构”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理性的消费理念,让他们能够合理的安排生活费。

大学生生活费调查报告

一、引言

当我们远离父母在外求学之时,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自己管理,如何合理的消费成为了很多同学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们是社会消费者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自己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同时也会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目前的消费情况和消费观念,不仅会影响自己日后的生活工作,而且对未来社会消费文化的构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真实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情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特点,并使更多的大学生可以科学、理性的使用生活费,我们组织了此次关于大学生生活费的社会问卷调查及网上投票。

二、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开展问卷调查的同时,在校内网上自5月22日至6月2日也进行了投票调查。

被调查者基本情况:此次调查,男性大学生占62%,女性大学生占38%,基本上涵盖了学校的各个院系及各年级。小组成员通过在校食堂发放问卷来确保调查者的随机性及广泛性。

三、调查数据统计

(一)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月平均生活费集中在300-700元,其中300-500元女生为%男生为%,500-700元女生为%男生为%,1000元以上的在男女生中也均有3%左右的同学,300元以下的同学男女生中所占比率基本为%。男女生月生活费相差不大,但男生的相对女生的会更多一些。70%左右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生活费基本满足了自身的月生活需求。

生活费来源方面全部同学选择了“来自父母”,在其中又有%的同学选择了“靠勤工俭学来赚取生活费”作为生活费的部分来源,还有%的同学生活费的一部分来源于自己的兼职工作。对于奖学金方面被调查者中没有选择的。

在买衣服是否注重名牌方面,男女生中均有%的同学选择了“否”,只有少数人很看重。

被调查者中,除吃穿外,娱乐是大学生的主要消费项目,另外上网和报刊杂志订阅的开支所占比重也较大。应酬与恋爱支出在被调查者的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较小。

被调查者男女生中均有一半的同学有过打工经历,饭店服务员、家教、超市导购员、业务员在大学生的打工职业中所占的比重均为20%左右,女生中有%的同学也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工作过,而被调查的的男生中没有选择的。

在校大学生中有过自主创业经历的,男生为%、女生仅为%。其创业类型多为自己开店或网上开店。50%左右同学创业的目的是增长社会经验,另外男生中%的同学渴望独立,而女生中40%的同学是希望赚钱贴补日用。

(二)网上调查数据统计

在多数问题上网上调查的结果与问卷调查的结果接近,在此就不做过多的描述,而只把统计结果相差较大的几个题目写一下。

对于名牌意识,网上被调查者中有41%的同学还是十分的看重品牌的,这比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明显的高。

除吃穿外的生活费消费中,网上被调查者中有10%的同学用于“恋爱消费”,而调查问卷中此项消费所占的比重仅为3%。

对于兼职工作,网上被调查者有33%的同学曾做过校园代理,而问卷调查中此项所占比重仅为12%。

四、调查结果分析

经过问卷调查及网上投票,发现无论是从经济来源、消费结构及消费理念,还是自主独立的意识,大学生生活费的来源与使用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大学校园内也正在形成不同层次性的消费群体,各自拥有不同的消费观念。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结构、客观环境等对学生们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产品的性价比是影响青岛理工大学生消费的最主要因素。

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部分同学有摆阔的习惯,但大多数同学的消费还是较为实际、理性的。当问及“购买商品是否注重名牌”时,大部分同学还是不太注重品牌,由此可见,价格、质量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的生活费的来源基本上都是父母,很多还处于“温饱”状态,没有太多额外的费用开销。所以其在购买东西时必定先考虑到商品的性价比,并做出合理的选择。随着消费趋势的变化及周围环境的影响,许多同学的消费情况也在向“小康”过度,并有越来越多学生加入高消费行列,购买名牌服饰及昂贵的手机、电脑等产品,

在这部分同学中攀比现象比较严重。

(二)大学生经济独立意识较强,但自主创业能力较弱。

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有了一定的经济独立自主意识,调查显示,有%的大学生曾通过做兼职工作来赚取自己的第一份工资,这样既可以在一定程度减轻父母的经济压力,又可以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

当问及“是否有自主创业的经验”时,有%的大学生没有自主创业的经历,当问及“自主创业的类型”时,大部分同学选择开店、摆地摊。创业目的多是为了补贴日用,和增长社会经验。这表明我校在校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的能力并不是很强,没有形成一定的创业团队和创业理论。

(三)多数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十分合理。

绝大多数同学的生活费来自于父母,生活费收入相对固定,调查显示,%的同学差不多足够。大部分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在300-1000元,其中,除吃穿外娱乐和购买杂志占据了消费的大部分,在娱乐中上网购物所占比重最大。在大学生中应酬、恋爱支出这两项的花费金额也是比较大的。谈恋爱、交朋友的大学生每逢重要节日或是对方过生日,都会送对方礼物。现在大学校园中流行“人际投资”,无论是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入选学生干部、比赛获奖都得请客;无论是朋友来了或是同学聚会也都免不了请客吃饭。可见,虽然消费金额在计划范围内,但消费结构并不是很合理,节约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大学生应该学会科学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费,形成理性的理财意识。

(四)当前大学生生活费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结构不合理。怎样有计划的消费主要还是由大学生所处的位置所引起的。与社会有着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都是诱人的,使得许多同学都想去一一尝试,这就很容易使学生的消费结构不科学合理。这有着学生自己的原因,也有着社会的原因。

2、父母对子女错误引导。父母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是孩子最先效仿的对象,父母如果在消费上面,那理智不合理,对孩子大学生活缺乏关注引导,孩子的大学生活又怎么会合理呢?

3、学校教育不完善。对于大学生生活问题,学校是应该给予关注,从中可以看出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还不足。学校对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的指导,还不够、对大学生自主创业鼓励力度不够,没有把学生引向一个正确的方向。

五、调查总结及建议

通过此次关于大学生生活费情况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在生活费来源及花销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 .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现今的大学生需要懂得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数学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础,需要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大学时代是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黄金时期。在大学时代养成很好的理财习惯,平时适度地紧缩财政支出,为自己建立一个富有弹性的消费习惯,往往可以受益终生。要避免学生因消费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学校不良风气以及因生活费不足而造成的盲目打工等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新的自主创业。首先,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创新意识,通过这

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及目的,创业的类型基本没有什么新意,因此,要积极进行关于大学生活及社会有特色的创业,这样才能积累宝贵的创业经验,为以后的就业,人生规划积累财富。对此,首先,大学生自己应该先培养起这种意识,积极开动脑筋组织有特色的创业,其次,家长应该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是大学生在创业时有一定的资本来源,而且没有后顾之忧。再次,学校应给予鼓励支持,并且尽量为大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机会及良好的创业环境。

3 .加强理性的消费理念的引导和教育、在大学校园形成良好的消费氛围。在坚持维护理工大学现在比较良好的消费风气的同时对少数有攀比心理的同学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学校的学生会也要加大对理性的消费理念的宣传,倡导大家有一个合理的消费结构。同时各学院也该对大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把这作为一项素质拓展纳入学校基础教育中,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建立完整的消费教育体系,通过开展“合理消费结构”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向大学生倡导理性的消费理念,让他们能够合理的安排生活费。

大学生生活费用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消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每月生活费调查报告

大学生生活费情况调查报告(共5篇)

大学生月消费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