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3篇

心得体会 时间:2023-01-29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3篇,供大家赏析。

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3篇

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1

  多年一线救援的“火里来水里去”,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从事应急救援指挥工作后,又因生活作息不规律、压力大,造成了他心脏血管95%堵塞,因而进行了心脏支架手术。家人跟他说要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肖文儒总是将前往现场救援说成去地方出差、调研几天。做完心脏手术不久,肖文儒又冲到一线。在电视上看到他憔悴疲惫的面孔,姐姐立马拨通肖文儒的电话,近乎咆哮地问:“你不要命啦?!”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有一个行李箱,便于他接到救援任务后“说走就走”。他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得。”轻描淡写的一席话,却让人看到人民在他心里的分量。

  2017年6月,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肖文儒带领工作组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保障救援环境安全。他沉着冷静、精准研判,带领工作组和当地政府部门人员进入作业区。很多人并不知道,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就着凉水服下药片后,才撑了下去。

“这些年,我最难以忘记的是惊心动魄的事故现场的情形,最幸福的事是历尽千辛万苦把人救出来。救援很苦很累,但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人能救出来,一切都值了。”对于这份事业,他永远保持着冲锋的那股劲儿。

  像肖文儒这样连续从事应急救援一线工作近40年的人不多见。当年参加全国救护大队长培训的同期队友大多已改行换业,但他还是舍不得自己的专业。他说:“其他行业有很多人干,但矿山救援需要我,需要我这30多年的实战经验,我的工作有价值,我愿意倾尽全力。”

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2

  在肖文儒的办公室里,常年放着一个装有救援装备和换洗衣服的行李箱,接到任务就能“说走就走”。立即出发去救人是肖文儒生活的常态。家人帮肖文儒算了一笔“账”,他平均每年在外执行救援任务100多天,有一年甚至超过200天。

  在救援现场,肖文儒往往一呆就是几十天。多年一线救援“火里来水里去”,加上救援压力巨大,以及时常风餐露宿,生活作息不规律,让肖文儒患上了关节炎,心脏血管也严重堵塞。医生建议他必须要进行心脏支架手术。

  手术后,医生要求他要规律作息、减轻压力。家人也让他注意身体,他却比以前更拼了。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突发山体垮塌。接报后,肖文儒携边坡雷达赶赴现场,经过精准研判,带领救援人员进入了作业区。由于过度疲劳,加之烈日暴晒,他出现了血压升高、头晕等症状,靠吃药强撑下去。

  在出发前,肖文儒像往常一样,告诉家人只是出差调研,但家人在电视上看到他正在现场救援。肖文儒的姐姐打电话给他,生气地说:“刚做过手术,你不要命啦!”。

  看到被困的人一个接一个地被救出来,肖文儒说,“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切都值了。”

  救援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几乎占满肖文儒的手机相册。他对自己参与的大大小小的事故救援的具体时间、抢救人数记得一清二楚。肖文儒说,“这些可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

  应急救援人冲锋在前,救出了别人的家人,却很难兼顾自己的小家。肖文儒儿子曾在一篇以“我的父亲”为题目的小学作文中写到:“我很少能看到我的爸爸,因为每天早晨在我起床的时候,爸爸已经离开了家;我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还没有回来。”

  那时,儿子也曾对肖文儒说:“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找人帮忙的时候,都想不起来你。”

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3

  700多起灾难事故救援,成功解救被困群众1000多人——肖文儒的手机里,存着许多他参与过的救援现场照片和视频。他能准确说出每一次事故的时间和抢救人数。

“这些不是照片、数字,都是一条条人命、一个个家庭啊!”“人命关天”这四个字,早在30多年前,就烙印在肖文儒心中。

  1985年冬天,山西省原大同矿务局雁崖矿井下中央变电站突发着火事故。

  当23岁的肖文儒和同事们成功带着被困人员升井,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扑通”一声,跪了下去:“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孩子!”

  老人这一跪,重重地压在了他的心上,也永远地赶走了曾经的犹豫。

  应急救援工作太苦、太难、太危险了!20世纪八十年代,应急救援人员很多时候是在“赌命”。

  戴上呼吸器,披着浇透了凉水的草袋子,应急救援队员要在井下灾区接近人体极限的高温中工作;浓烟翻腾,他们只能闭着眼睛打密闭墙,一旦走错方向,或撞落呼吸器鼻夹,后果不堪设想……

  一次救援,肖文儒亲眼目睹队友倒在井下。

“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这工作咱别干了啊?”肖文儒的脑海中,自己母亲流着泪的苦苦哀求,和被救者母亲含着泪的重重一跪,最终重叠成一个声音:“我不能离开”。

  选择了应急救援,就选择了与“死神”较量。记不清多少次,肖文儒和队友命悬一线。

“队长,水花打起火花了!”一次,某煤矿井下盲巷积存的几十吨煤粉发生自燃,形成随时喷发的“火山口”,高压水枪冲起煤尘,火光瞬间迸发四射。

“趴倒!”电光火石间,肖文儒想到了“二次爆炸”,不假思索地喊出命令。

  话音刚落没几秒,爆炸声响彻巷道,火舌瞬间吞噬了作业空间。

  趴在地上的肖文儒迅速擎起水枪对准火点,一秒、两秒……氧气越来越稀薄,一分钟、两分钟……视线越来越模糊……

  幸好,火势被及时扑灭。“如果当时晚趴下几秒,或者没有坚持继续灭火,可能我们就牺牲了。”肖文儒说。

  井下二次爆炸,是矿难救援中最大的风险点。而这样的生死关,肖文儒硬闯了4次。从煤矿瓦斯爆炸到透水事故,从隧道坍塌到山体垮塌,肖文儒总是向险而奔、逆向而行。

“生命至上,只有掌握第一手情况,救援行动才能更有效。”多少年来,只要到了事故现场,肖文儒就要背着呼吸器下井勘察;他曾整晚站在井口附近指挥救援,直到天亮才发现自己被满地炸药、雷管“包围”;在瓦斯浓度高达4%以上的现场,他曾两次爬下巷道查看,力排众议调整救援方案。

“向前一点、再向前走一点。”挺进生命禁区的每一次,肖文儒都会押上“所有的砝码”。因为他相信,在漫无边际的黑暗深处,还有人等着他带去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