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3篇(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9-02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3篇(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供大家赏析。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3篇(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1

  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

“连钢创新团队”的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

  在项目组长张连钢的带领下,

  创新团队的25名成员,

  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

  开始了全自动化码头的自主研发之路。

  拼了命也得完成!

  2013年10月23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从这天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项目组吹响了“集结号”。IT组、土建组、桥吊组等9个攻关小组,分兵出击、协同作战,打响了攻坚战。

  他们先后召开了数千次专题分析论证会,用逆向推导、模拟仿真等方法逐步推进。那年,53岁的张连钢刚刚经历了一场肺癌手术,他和团队成员们吃住在办公室,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同事们都很心疼,他却说:“这个任务,拼了命也得完成。”

  靠着拼命的干劲,连钢创新团队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自动化码头拖运集装箱的工作,是由无人驾驶的AGV(自动导引车)完成,其核心技术掌握在欧洲厂商手中,因为指定配套产品,系统不开放等原因,项目组决定与国内设备供应商联手攻关。

  攻坚克难,背水一战

  2016年初,系统进入仿真测试阶段,可一上来就遇到了难题:两辆自动导引车要访问一个公共区域时,会互相等待,一旦等待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车辆等待,以至于交通堵塞,实际生产停滞。

  测试不尽人意,团队几乎陷入绝望。要完成任务,只能背水一战。为寻找解决方案,团队一头扎进设备供应商位于上海的基地,加班熬夜,列出问题清单,归纳整理,逐一解决优化。大概用4个多月的时间,团队开始在码头现场进行设备测试,当天的测试场上,6辆自动导引车同时运行、穿梭自如。

  码头上一共铺设了4万多个磁钉,根据磁钉定向,小车每经过的时候,都会报告自己的位置。这如同给每个导引车装上了“大脑”。这项技术打破了垄断,连钢创新团队的士气被再次激发。

  他们接连向行业痛点发起挑战。为了降本提效,团队将国外普遍使用的铅酸电池换成碳酸锂电池,重量从14吨减至两吨,寿命从两年延至10年。

  他们还在全球独创AGV自动导引车循环充电系统。这项新技术的成功使用,引来国外同行参观学习。

  三年半,站在世界前列!

  2017年5月11日,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开港作业,桥吊单机效率达到26.1自然箱/小时,创造了世界同行业最高效率,震惊了国际航运界!

  连钢创新团队,用三年半走完了按常规需要8—10年的科研攻关路,建成了中国人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码头。

  这所全自动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比传统人工码头提升30%,减少作业人员80%,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2018年6月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二期工程开建,短短18个月后,就建成投产运营,并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

  截至2020年8月,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获受理和授权国家专利112项、国际发明专利5项。青岛港站在了世界港口自动化领域的最前沿。

“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说:“这个自动化码头,其实是实现了行业里的一个超越,这种码头不只是欧洲人能做,我们可以做得比他们更好。”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2

  16台蓝色自动化桥吊矗立在茫茫雾海中,娴熟地伸开臂膀,抓起自动化导引车上的集装箱。

  黄海之滨,胶州湾畔,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创造了世界集装箱码头行业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青岛港奇迹的,正是“连钢创新团队”。

  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序幕

“25.9”“26.0”“26.1”……

  屏幕上的数字不断跳动,20时20分,数字定格在“26.1”!

  有人欢呼雀跃,有人热泪盈眶,紧紧相拥。

  桥吊单机效率达到每小时26.1自然箱,创世界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商业运营首船作业最高效率——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诞生了。

“开局很难!”“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山东港口集团高级别专家张连钢娓娓道来,2013年中国在世界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占据七席,却没有一座自动化码头。

  如何紧跟步伐,转型升级?25人组成的“连钢创新团队”率先拉开国内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张连钢受命担任组长。

  中国有能力搞自动化码头?外界一片质疑。立项后,张连钢率团队出国“取经”,无奈国外同行“连捂带盖”,“连钢创新团队”四处碰壁,收获甚微。

  返程路上,张连钢闷了一路,立志要建设中国自己的全自动化码头!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项目组成员如饥似渴补知识,通宵达旦连轴转。写了上万字的考察报告,开了上千次的分析论证会。研究、争论、试验、修改……

  徐永宁,码头数据中心建设调试的顶梁柱。项目关键期,妻子却罹患癌症。天尚未亮,他送妻子去医院化疗;白天,他一头扎进调试工作;晚上,他奔赴医院陪床。一米八的汉子,满眼血丝,瘦骨嶙峋,硬是没耽误半点工作。

“她还是走了。”徐永宁拭干眼泪,全身心扑在项目上。

  2017年5月11日,一期投产成功。那天,徐永宁望着屏幕上的数字,偷偷背过身子,哭得像个孩子。

“每一个脱颖而出的楷模,一定是把个人奋斗融入滚滚的时代洪流,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山东港口青岛港党委副书记王新泽说。

  不断刷新自动化码头作业的世界纪录

  2018年3月13日,英国伦敦,全球自动化码头峰会现场。

  NAVIS码头系统总裁斯科特走上颁奖台:“获得‘自动化码头最佳效率奖’的是——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

  过去,他们从未邀请过亚洲港口;现在,中国不仅参加了,还以主报告人的身份登场。“连钢创新团队”何以让世界刮目相看?

“ECS设备控制系统相当于指挥设备高效运转的小脑。但这项技术被一家外国公司垄断。”张连钢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摆脱掣肘,与设备制造方上海振华联手攻关!”

  ECS研发路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我们对ECS研发进行阶段评估后,发现功能达不到需求。”项目组成员杨杰敏叹了口气,“码头几十亿元的投资,可能就转不起来。”

“采用非常规手段,彻底打破原来的思路!”杨杰敏带领攻关小组重新上阵,在上海长兴岛闭关3个多月。2016年8月26日,曙光终于到来:6辆自动导引车组成车队,在模拟仿真平台和码头现场同步开展系统实测,全部流畅运转。

“我们一直在完善码头系统功能和作业流程,提升作业效率。”团队成员李波介绍,为压缩桥吊作业循环时间,在抓放货箱两个环节,他们又细分出十几个环节,“要一秒一秒地细抠。”

  创新为核,一张张耀眼的成绩单来说话。

——2017年12月3日,在“以星芝加哥”轮作业中,“连钢创新团队”一举创出单机效率每小时39.6自然箱的新纪录,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单机效率全面超越人工码头。

——2020年12月17日,第六次刷新世界纪录,在“德翔普南”轮作业中,桥吊单机作业效率达到每小时47.6自然箱,超越今年4月份创造的每小时44.6自然箱的成绩。

  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2018年3月8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建设海洋强省,山东任重道远,更须策马扬鞭。2018年8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二期建设的号角。这一次,“连钢创新团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向真正的智能化,抢占新一轮智慧码头建设制高点。

  如何抢占?从省情出发。山东是富氢大省,但缺乏有效利用,氢气作为副产品白白浪费;5G技术,未来自动化行业竞争的新蓝海。跳出传统路子,“连钢创新团队”作出大胆尝试:“氢+5G”,成为二期项目主攻方向。

“联合攻关、集成创新!华为、中国联通、航天科技……‘新朋友’陆续加入,团结一心,誓将自动化码头的上下游供应链条留在民族企业!”他们底气十足。

“工业互联网协议总是间断失效,视频信号时断时续,16毫秒延时的确会对生产造成作业隐患。”徐永宁回忆。

  试验,修改;再试验,再修改……2018年11月,“连钢创新团队”再攀高峰,成功实现在5G网络下岸桥自动抓取和运输集装箱及高清视频数据回传的全场景应用。

“这不再是传统的‘大块头’。”张连钢指向码头上的自动化轨道吊,“我们以自主研发氢燃料电池组为动力,为设备‘瘦身’,降低了设备结构复杂度、设备维保量和维修费用,而且发电效率高。”

  短短18个月,2019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诞生了。“这次,我们推出了自主研发、集成创新的6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张连钢脸上洋溢着自豪。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连钢创新团队”赢得了这样的评价:“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作为全球首个5G智慧码头,为世界5G应用奠定了基石!”

  站在码头,安静如常。桥吊在空中划出优美的弧线,一个个集装箱起起落落。远方,“中国智造”旗帜高高飘扬。

时代楷模连钢创新团队先进事迹心得与感想3

  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省国资委要求,公司党委积极行动,迅速落实,要求公司各级组织要充分利用班前班后会、政治学习日、主题党日等时间,认真学习“连钢创新团队”精神及事迹,把学习“连钢创新团队”精神及事迹与学习贯彻贯彻公司“双代会”和下半年工作会精神结合起来,与打赢打胜下半年工作任务目标攻坚战结合起来,努力营造人人爱岗敬业、岗岗创新创效的浓厚氛围,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鼓舞干部职工争先创优斗志,为公司实现新一轮全过程、高质高效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简要事迹

  全自动化码头代表着海洋港口集装箱装卸的最高端形态,是一个国家港口综合科研能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集中体现。以张连钢为带头人的青岛港集团自动化码头“连钢创新团队”,传承新时代奋斗精神,顽强挑战国际行业权威,锐意攻克世界技术难题,仅用 3 年半时间就完成了从跟跑欧美到领跑世界的嬗变,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全球智慧港口建设运营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一、从跟跑到领跑,他们靠的是弘扬民族精神、勇争世界一流的报国情怀

  1993 年,世界第一个自动化码头在荷兰诞生,到 2013 年时已历经三代,全球建成的三四十个自动化码头设施及核心技术主要被发达国家掌控垄断。当时作为全球港口大国,中国在世界前十名集装箱大港中占据 7 席,但在象征全球港口最强科技的全自动甚至半自动化码头榜单上却寂寂无名。

  这让位列世界集装箱第七大港的青岛港人再也坐不住了,用“连钢创新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话说,“当时就是不甘心”。2013 年 2 月,就是因为“不甘心”,让这位因肺癌手术尚在家休养的老码头员工在接到集团领导的电话后,不顾家人反对和医生劝阻,毅然决然地拉起 20 多名同样“不甘心”的青岛港技术骨干,抱着“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贡献力量”的朴素感情和坚定信念,组建起技术项目组,拉开了全面攻坚全自动化码头的序幕。

  面对国外技术垄断、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的大背景下, “连钢创新团队”怀揣着一颗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滚烫“中国心”,以“全自动化码头不是西方人的‘专属’,他们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样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的民族志气,打破封锁,自主创新,用 3 年半的时间走完了国外常规 8-10 年的路,建成了世界一流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并且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其装卸效率业内持续领跑、成绩引人瞩目,创造了平均作业效率 36 自然箱/小时、最高作业效率 44.6自然箱/小时的世界纪录,超过全球同类码头 50%以上,打造了港口建设史上的奇迹,实现了综合竞争力的“弯道超车”。

  从被西方技术封锁四处碰壁,到下定决心自主创新;从被外国专家质疑中国人能否自己建成自动化码头,到全球领先、亚洲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自动化码头横空出世,在“连钢创新团队”的努力下,我国自动化码头完成华丽转身,从一个不起眼的追赶者变成了世人关注的领跑者,站上了港口自动化领域世界最前沿。

  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他们靠的是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

  自动化码头建设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多项前沿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被誉为“大国重器”“贵族码头”。在建设之初,全世界投入运营的全自动化码头整个亚洲一个也没有,对于山东港口青岛港的大胆尝试,业界充满了质疑。

“能建设中国自己的一流全自动化码头,此生不算虚度!”在“连钢创新团队”成立之初张连钢就对自己这样说。“拼命都不一定能干好,不拼命肯定干不好”,他的整个团队也始终秉持着这种信念执着前行。整个团队就像一团火,不断释放着激情、激扬着斗志,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不怕难的勇气一门心思扑在项目上,一遍遍地试,一点点地改,克服了数不清的困难和挫折。他们从不气馁,从未妥协,越挫越勇,向难题挑战,向权威叫板,把国外专家认定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在不断实践中登上全球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最高峰。

  作为团队带头人,张连钢的“拼命”确实到了“忘我”的地步。“不能熬夜、不能劳累”的医嘱统统被抛在了脑后,党员领导干部实干在先,他带领整个团队忘我拼搏、奋勇向前。团队 IT 组负责人李永翠,每天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陪伴着上下班,为了方便与国外专家技术交流,曾连续一年多的时间经常下半夜起来工作;负责网络系统的徐永宁,在码头数据中心调试的关键时期妻子确诊癌症,在妻子生命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他白天上班,晚上陪床,从没有耽误过工作;堆场组的管廷敬,在最后攻坚决胜阶段,连续一个月顾不上回家,甚至在母亲去世时,都没能赶回去见上最后一面......在自动化码头的建设中,一直在上演着这样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事例,深刻诠释着“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

  靠着忘我拼搏奉献、担当时代使命的崇高境界,他们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起点、全智能、高效率、更安全、零排放的全自动化码头建设先河,让高高在上的“贵族码头”走下了云端,变成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商业化运营的“平民码头”。

  三、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他们靠的是坚持精益求精、敢为天下之先的创新意识

  此前在自动化码头领域,四家欧美工业巨头形成了行业联盟和技术垄断,世界上所有的自动化码头,都是这“四大联盟”联合提供技术,并且,必须是捆绑销售。当年为建好码头,项目组曾到国外考察,但国外同行们拒不提供任何数据和技术规范,甚至连到现场近距离观看都不让。面对核心技术的封锁,“连钢创新团队”表现出了精益求精的志气和敢为天下先的勇气,硬是凭着一股拼劲和钻劲,翻烂了一本本行业书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打响了一场自主创新建设全自动化码头的攻坚战役,他们锐意推行流程再造,对项目组织设计大胆实行“并行协同”,实行规划设计、建设集成和商业运营“三位一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把国外常规设计工时压缩了三分之二,进一步推动了自动化码头系统集成创新,彻底解决了自动化码头的核心技术。也因为掌握核心技术,开港作业至今,青岛港自动化码头根据生产实际对几个主要系统累计升级 173 次,优化功能 2000 多项,已经成为一个有灵魂、会思考,可智能决策、系统管理的“最强港口大脑”。

  与此同时,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还首创了机器人自动拆装集装箱扭锁,世界最轻、自动充电、续航时间无限制的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一键锚定”系统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最新技术,攻坚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创性科研成果。如,ECS 设备控制系统是码头的“小脑”核心,为了彻底摆脱国外技术垄断掣肘,“连钢创新团队”毅然放弃与国外唯一供货商的合作,自主研发,历经数月封闭攻关、艰难探索,最终成功上线运行,被业内称为“彻底改变了全球自动化码头的行业格局”;在全球率先创出 AGV 自动导引车充电新模式,打破了之前全球通用的铅酸电池方案技术垄断,被业内誉为“自动导引车充电模式重大革命”等等,实现了从“掌握核心技术”到“创造核心科技”。

  截至目前,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已受理和授权专利 107 项,其中发明专利 64 项,实用新型专利 43 项;发表论文 70 篇(核心期刊 14 篇);软件著作权 4 项;科技成果 15 项。获评“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建设杰出成就奖”“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航海学会等科技进步特等奖等海内外大奖 30 多项,赢得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四、从中国方案到中国标准,他们靠的是众志成城图强、 勠力同心创业的团队精神

“要干,就要占领世界自动化码头技术的制高点;要干,就要引领世界未来港口的发展趋势;要干,就要干出百年不朽之作,给后人留下宝贵的财富;要干,就要让梦想在我们的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张连钢在二期码头建设动员会上的话。在建设自动化码头的过程中,山东港口“连钢创新团队”弄潮儿向涛头立,精诚协作、追求极致、众志成城,打造了一支有凝

  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钢铁团队、胜利之师。尽管自动化码头一期已经是世界最先进、最高效的自动化码头,但在二期工程建设中,“连钢创新团队”没有简单复制一期方案,而是握指成拳、勠力同心,始终瞄准持续领先的目标持续创新,不断突破自我。

  2018 年 8 月,“连钢创新团队”吹响了自动化码头二期建设的号角。靠着众志成城图强、誓立时代潮头的团队精神,2019年 11 月 28 日,短短 15 个月,集合了全球首创氢动力自动化轨道吊、全球首创运用 5G+自动化技术等 6 项全球首创科技成果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二期项目投产运营,领军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科技水平,再次以中国“智”造、中国创造向全球港航业奉献了“中国方案”,将世界高科技码头的王冠揽入怀中,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德国工业 4.0 提出者门蒂斯参观后表示,“4.0 的精髓是系统整体的自动化,人与系统之间要能无缝对接,系统与系统之间能有效交互,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0 主席约翰·沃尔特表示“ISO 希望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的标准化推广到全球。”

  一次又一次攻坚,一轮又一轮超越,让这座码头的存在,拥有了远远超越码头本身的意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山东港口的码头上得到了如此生动、如此鲜活的实践!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