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共4篇)

心得体会 时间:2021-07-22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第1篇:“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转变教学理念,争做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

——“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攀枝花十八中小 刘晓莉

6月份的昌乐二中之行给处于教学瓶颈期的我带来了一股巨大的视觉和思想的冲击力,让我找到了突破的方向。但在这种冲击力下,也有些困惑:教学本教无定法,倘若各学科都背装进这模子里,学科特性、教师个性、学生个性该如何体现?那课堂教学不成了装在套子里的教学吗?一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一边琢磨着这些疑惑。有幸参加了本月攀枝花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培训,感觉这些困惑逐渐被消灭。

如,通过聆听教研室干大红主任的《东区“学导练”模式的内涵、特点、影响》的专题讲座,我明白了课堂教学需要模式化,“一个学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是学校成熟的标志,一个教师有成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教学技能成熟的标志”。同时对于其讲座中提到的“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力求解决的问题,也深有同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被动听课,练得太少;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不够;教师课堂驾驭能力有待提高。

其实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有着这样的思虑,但就是没有毅力、魄力去完全改变,只是试着局部尝试采取一些措施去调动学生兴趣、积极性,转变教师主体角色等;而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合课堂上的练习的确兼顾得比较少。因此,课堂效果往往不及教学预设的效果。面临一周五课时的语文教学时间,我也对教学方式作出调整,想办法改进;但总觉有所欠缺。东区“学导练”教学模式本着“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调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负担”为目的,让我看到了希望。 再有,曾经以为固定的教学模式会使教学过程僵化,但这次培训使我明白这“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并不影响教学的灵活性。譬如,“学”、“导”、“练”既可以是相对独立三个教学板块,也可以把这“学”、“导”、“练”贯穿在三个板块的实施过程中。这个理念的确立,彻底打消了我对教学模式的排斥,而明白了教学模式并不等于模式化教学。

具体的“学导练”教学模式观摩课,也让我坚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落实“学导练”模式的信心。熊甫军老师一堂“学导练”作文教学课,在“学”、“导”、“练”三环节中都落实了“学”、“导”、“练”的三个步骤,使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有“大“获”!反思自己的语文课教学,其实也常常有这样的措施,但没有提炼,没有模式化。这也再次提醒我一定要边教学,边反思,边总结,边提炼。这样,才会有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要切实落实“学导练”教学模式,铸造高效课堂,必须从改变我们教师的思想观念着手。这次培训,确实转变了我教学理念,曾经认为教学不能有模式,而现在认为教学模式可以更好的促进有效教学。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更坚信了要做一个真正的负责的老师,不能够紧靠时间的付出、精力的付出,还更需要智慧的付出,让学生不再成为被动学习者。我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导练”模式,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与时俱进的合格“师者”!这何乐而不为呢?!

第2篇:学导练辅教学模式

朱坑学区“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的产生背景

面对当前山区学校的现状,生源日趋减少,学校班容量大部分在20人左右,造成班级的小班化趋势,同时河南永威的“课改”经验又给予我们不少启示,所以开展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不仅是切合时势的教育改革,也是我区进行教育改革的一次磨练,一种机遇。

二、模式的理论依据

1、平遥县“四·三·一”教学体系:

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等是理念、要求,也可以形成教学模式,但更应该视它们为教学策略,其核心是以学定教。作为策略,可视情况调整,比如也可以多教,也可以先教,一切应从实际出发,不必过于拘泥。

“目标引领——策略驱动——以学施教——主导跟进”

2、生本教育理念:“快乐、素质、成绩”是生本的美好理想。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

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有效,是“学、导、练、辅”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出发点。

3、小班化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

⑴教育均等性原则: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⑵教育主体性原则:以学生的存在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为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不仅让学生去适应环境,而且强调使环境去配合学生的发展。

⑶因材施教原则:小班化教育与传统的大班授课制相比,教师的“照顾面”明显扩大,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教育,同时也需要教师更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差异,在尊重学生主体选择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员全程分类教学,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作业批改、教学评价等各环节实施因材施教。当代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提供适当的先前和现实的条件,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会一个人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们的教学中没有差生,只有存在着差异的学生。小班化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

三、模式的预期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紧张学习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创造性地学习、享受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培养良好习惯的目标,应当是小班化教学的最高境界和永远的追求,也是教学的本质回归。

四、模式解读

“学、导、练、辅”,是小班化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四个基本环节。 “学”:学生行为——学生的学,即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学生的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时间为10——15分钟。

“导”:教师行为——教师的导,即包括导入语、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后的“以学定教”(引导、点拨)、教师的施教。时间为5——10分钟。 “练”:学生行为——学习内容的训练,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分层展示及当堂训练,训练分两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保底),二是提升发展层次(吃好)。时间为10——15分钟。

“辅”:教师行为——针对训练的辅导,即教师在分层展示和分层训练后对共性问题的辅导和个别辅导,既有对A、B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时间为0——5分钟。

五、基本流程

(一)辅助环节,为自学铺垫

辅助环节包括:“导课”、“板题”、“示标”、“示导”四个小环节。

1、“导课”,即:导入新课。

1分钟左右,要求教师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多采用激趣导入和迁移导入。

2、“板题”,即:板书课题。

快速导课,引出新课,然后把本节课的课题板书在黑板上。板书时字体要工整,不能潦草。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示标”,即:出示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围绕本节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目标的制定要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相结合。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五点:

(1)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则不容易测量,要求教师每堂课只需出示C层学生要达到的基础性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2)要实事求是,如果不实事求是,要求理解的,教师却设定为掌握、运用,要求熟读的,教师却设定为当堂“背诵”,学生当堂达不到,那么,不能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没有意义,就是搞形式主义。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科学,要让学生听得懂,做得到。

(3)教学目标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其实也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总目标的具体分解。如果完成了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最终也就达到了学科总目标

(4)教师出示教学目标的时间不能太短,应让学生读完后还有点思考余地。目标出示之后,教师一般还要用激励的话鼓励学生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5)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实施教学,不能偏离教学目标。一节课,在有限的40分钟时间内,师生要做最有效最有价值的事。有些教师上课随意性大,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还认为自己是在创新。创新不等于“随意”。每节课教师都要不断问问自己,本节课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我有没有偏离教学目标?

4、“示导”,即: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提示是针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引入语,又是学习方式、方法的指导语,更是对学生落实学习目标的要求语,体现了过程和方法。要体现“五个明确”,即明确: ①时间、②内容、③学习方法、④达到的标准、⑤展示的方法及要求。

能准确体现“五个明确”的就是有效的指导,反之则是无效的指导。 自学提示既可以一次出示,又可以多次出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型考虑。

以上四个环节大体时间控制在5分钟之内。

(二)同步自学,主动学习——“学”

1、目的意义:为每一个学生学习创造条件,提供时间和空间,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提升,最终达到学好的目的。

2、操作要领:

同步自学,即:“先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也可以是小组合作探究等。文科一般是读书,理科一般是看书,看例题、公式、基本概念,各学科有各学科的特点。

学生自学,教师用眼睛巡视。教师巡视的目的和任务有两个:

一是要组织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认真读书,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得到“阳光普照”,实现百分百关注。尤其要盯住班内的C层学生,对个别

精力不够集中,没有按教师自学指导要求做的,要给以个别提示。始终要把C层学生装在心里,看在眼里。

二是全面了解学情.教师全面了解学情就是为下一步的 “后教”做准备。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以不干扰学生自学为原则,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聚精会神地学习,不说闲话,不做闲事,不板书,不随便走来走去。

(三)展示反馈,以学定教——“导”

此环节包括“展示反馈”和“后教”两个部分,这两部分不是单独呈现的,而是相互穿插、相互融合的。

1、目的意义:

①展示反馈——即自学检测,是对学生自学结果的掌握了解,是教师“导”的基础,教师的“导”就是根据自学生成而定,可采用汇报、展示、提问、检查检测等方式,提倡多用展示。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在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就是要针对问题教,要解决问题,

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问题分类:哪些属于解决的主要矛盾;哪些属于次要矛盾。把“新知方面的”、“主要的”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准备内容,这实际上是修改课前写好的教案,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时教师要根据课堂生成在心中为学生分层,为下一环节进行分层辅导形成了依据。

②以学定教——即教师根据自学检测情况而展开的主导跟进,可运用引导、指导、点拨、施教等方法,对展示反馈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教师讲的内容都是学生不会的,急需要讲的,凡是学生会的,教师绝不再讲。这个过程实质是帮助学生落实目标的过程,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必须注意要到位。

2、操作要领:

展示反馈,以学定教环节,主要通过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就关键问题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即学生与学生互动,采用“兵教兵”的办法,最后教师与学生互动,也就是教师补充、更正,帮助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寻找出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归纳,

上升为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自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

3、注意事项:

在课堂展示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全体同学,真正让全体学生参与,百分百展示,特别要重视C层学生的展示,通过分层次地提问进行交流,在交流时让A层学生的回答能发挥其潜能,在班内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B层学生能表述自己的观点,努力掌握学习方法;C层学生则回答基本目标性的问题。

(四)分层训练,个别辅导——“练、辅”

这是学生学,教师导后对学生落实目标的训练提高的过程,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又一体现,训练内容要有层次,一层次保底,要求所有学生掌握,二层次提升发展,要求较好的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完成,这样既体现分层训练的目的,又保证了较好学生学习时间充分利用。

1、目的意义:①分层训练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先学后教”效果的检验与补充辅导。②帮助C层学生解决基本问题,是“补差”;同时A类学生帮助C层学生纠正错误,教学相长,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增强能力,养成合作精神,又是“培尖”。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这样能很好地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程度,使各类学生都能感受到问题的挑战性和通过自身努力,感受问题解决的快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

2、要求: ①分层训练要求:

训练设计遵循“低起点,高要求,分层次”的原则,尽量做到全体学生都有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力求使每位学生学有难度,学有所得。如要求全班学生掌握的,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学困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强个别辅导,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

②辅导要求:

a、分层辅导,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难点。 C层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知识欠账多,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要倾注爱心重点辅导,鼓励自信,结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失时机地加以指导,由浅入深地为他们弥补缺陷,扶他们踏上成功之路。

B层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还缺乏钻研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他们重在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其由B转A。

A层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他们一方面要指导横向拓宽,夯实基础,一方面鼓励创新,纵向加深。

b、个别辅导,既要注意对A层学生的指导,也要加强C层学生的辅导。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不让学生带不懂的问题回家,达到“堂堂清”、“日日清”。

3、注意事项:

①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训练内容,基础性内容可面向A、B、C三类学生,重在达到基础性目标;有难度的训练应面向A类学生和部分B类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

②课堂训练的时候,教师要心中有底,有的放矢的地进行巡视,指导A类学生在学会的同时还有会学;点拨B类学生发挥潜能,努力会学;帮助C类学生完成基础性目标。

③教师对学生的练习,可采用多种批改方式,要有教师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有的练习教师可以批一部分,留一部分由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集体讨论批改,再给组长检查,教师抽查。

④教师的辅导,不仅仅指到学生消化和吸收知识,还要按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甚至包括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意志等。教法与学法形成和谐互动。

“练”、“辅”这两个环节,既可相对独立进行操作,又需要融为一体式体现。如一层次训练中,学困生可能需要直接进入辅导过程,所以不能绝对独立,练中有辅,辅中有练。

(五)回应目标,进行总结

本环节旨在让学生围绕目标进行总结,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同伴评价或教师评价,努力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能学有所得。

“学、导、练、辅”四个基本环节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不是单独呈现、相互割裂的,而是互相穿插于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学、导”两个环节,既可以“先学后导”,也可以“先导后学”。但因学情不一样,科目不同,课型不同,年级不同等等,教师必须灵活运用,作出相应改动,不要生搬硬套,模式化。不过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全过程都要为实现“四个百分百” (百分百关注,百分百展示,百分百达标,百分百发展)核心目标服务。

第3篇:“学、导、练”教学模式解读

“学、导、练”教学模式解读

余关乡中心小学

小学数学“学、导、练”教学模式解读

余关乡中心小学 岳庆端

一、阐

学、导、练是相互融洽的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机械地把学、导、练分割开来。

学:自学----自主探究。要求教师依据课标精神,在把握好教材,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好自学提示(指导),学生可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可独立自学,可同桌合作,也可前后两桌四人合作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随时随地参与到学生自学活动中去(课内自学),发现并收集自学中学生存在的知识误区和思维障碍,但不能影响学生自学、干扰学生自学。 自学活动可在课内开展,也可在课前开展。 小学数学各年级的自学要求:

一年级教师要“引”着学生自学。具体、细致,从一点一滴进行引导。 二年级,教师要“领”着自学。具体从自学方法上进行引“领”。

三、四年级教师可“导”着自学。从自学指导入手,逐步引导学生自学,并尝试着进行质疑。

五、六年级教师可“放”开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按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并联系实际学会举例、整理,并进行简单的归纳。

“导”:

“导”在新知的生长处,让学生明白每一个新知都是在旧有知识基础上提升了一点点。

“导”在知识的易错易混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和学生的观察、比较、发现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导”在学生思维的受阻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挑战性。

“导”在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困惑处,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理解达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导”在知识的整合归类处,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归纳概括能力。 “导”在学习方法的指导处,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从而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力。

“导”在知识重点、难点处,从而使学生轻松自如掌握知识。

“导”在行为习惯的养练处,从而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导”在知识的拓展处,从而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能力,使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进一步学习新知奠定好基础。

练:练是形成技能的一种手段。小学数学中的练,我认为是练知识、练技能、练方法、练思维、练能力。

练的形式有:讲练结合,数形结合,基础与变式结合,单一与综合结合,动口与动手结合,书本知识与实践应用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等。

千万不能把“练”仅仅理解为课内的巩固练习,我认为每节课应该有四练:课前练、课中练、课后练和课外练。每位教师如果把每节新知通过这四练设计好、运用好,那么这节数学课也基本上算得上是高效课堂了。 课前练,教师要抓住新知识的增长点,从新旧知识的联系点入手巧妙设计好,为学生研究探讨新知做好迁移类推的准备。形式有情境练习和数学练习。

课中练习,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因此教师要注意搞好教学随机、讲练结合,师可设计练习,生也可设计练,师生互动,从而达到小步子快反馈。

课后练习,即课内巩固练习:要注意练习层次,一般有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综合练习等。

课外练习可设计一些操作实践的练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程 序

情境引新: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材特点,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创设各种类型的教学情境,引入新知。所需时间2分钟左右。

学一学:引入新课后,教师出示自学目标(即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学习要求后,出示提示自学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所需时间5分钟左右。

做一做:学生自学之后,教师可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尝试,形式可设计有题卡、多媒体显示、小黑板出示等。指(2--3)人演板(演板和齐做同步进行;演板学生一定指名学困生或中下等学生),主要使反馈自学效果,暴露自学中的各种问题。习题要设计成和例题同类型同结构的,也可用后面的练习题。所需时间6分钟左右。

议一议:让学生对演板的习题进行讲评,尤其是重、难点、关键点、易错易混点、思维训练点和知识的拓展点等。学生评、学生议、学生概括、学生归纳、学生举例,教师随机进行指导。先有中等生进行评价说理,再有优等生进行对比举例,最后有尖子生进行归纳概括。所需时间12分钟左右。

练一练:议一议后,教师可出示有层次的练习进行检测,检测过程中,教师也可指名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说、评、议,同时教师也可进行随机导。所需时间7分钟左右。

课内梳理,练后,让学生对本节知识进行简单地梳理,谈谈自己的收获,或说出自己的体会等。所需时间2分钟左右。

三、附课堂实录、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课堂实录

《用字母表示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情境,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懂得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感悟初步的代数思想,渗透函数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洁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唱儿歌 探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大家小时候特别熟悉的儿歌,一起来回忆一下(出示) 1只青蛙1张嘴, 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继续唱下去„„ (学生提出异议:这首歌唱起来没完没了,太麻烦了。) 2.师:那你能用一句话表示它的意思吗? 生1:有多少只青蛙就有多少张嘴。 生2:„„

生3:n只青蛙 n 张嘴。

师: 你怎么想的?这里的每一个n各表示什么? 生:第一个表示只数,第二个表示嘴的张数。 师:为什么用的是同一个字母 n来表示?

生:因为它们表示的数值相同,相同的数量就用同一个字母来表示。 师:这里的n可以是哪些数? 生1:可以是任意数。

生2:不对。青蛙的只数不能是负数。 生3:对。这里的n可以是0和正整数。 师:还可以改用其他的字母表示吗? 生2:可以。比如可以说a只青蛙a张嘴。 生2:可以用任意的字母来表示。

师:看来啊,小小的字母能把这首儿歌表示的清清楚楚,既简洁又概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板书课题:字母表示数 二、发现交流,学习新知。 (一)师生年龄。

师:现在我们也来编一首儿歌。老师想找一名同学配合一下,老师比某某同学大22岁,先听老师说:当某某同学1岁时老师就是1+22岁,谁来接着往下说?(生自由接着往下说)

师: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

生:当某某同学a岁时老师就是a+22岁。 板书:a+22 师:a表示什么? 生:学生的年龄。 板书:学生的年龄 师: a+22表示什么?

生: a+22表示的是老师的年龄。 板书:“老师的年龄:”

师: a+22除了表示老师的年龄之外,还能知道什么? 生1:老师永远比学生大22岁。 生2:年龄差是22岁 „„

师:也就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年龄关系。 师: 同学们想一想这里的a可以表示哪些数? 生1:整数。 生2:有限的整数。

师:由于是年龄问题,所以a不能表示任意数,而是有一定的限制。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 师:那现在咱们来换个角度,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学生的年龄该怎样表 生:b-22 师:从b-22中能知道些什么? 生:学生比老师小22岁。

师:含字母的式子不仅能表示数量,还能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摆小棒。

1.师启发谈话:小小的字母真是神通广大,含字母的式子还能表示什么呢?请看这幅图。摆这样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 问:你能用一个含字母的式子概括出任意个三角形所需要的小棒根数吗? 生自写,同桌交流

汇报,说列式想法板书:a×3 引导:“a”和“a×3”的含义。

师:当a=12,小棒的总数是多少,怎么算? 如果有300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三角形? a×3这个式子可以表示什么? 生1:所需小棒的总数

生2:小棒的总数是三角形个数的3倍。 师:含有字母的式子还能表示倍数关系。 2.翻书自学86页,看看“a×3”通常怎么写。

小结书写,数字在前,字母在后。乘号可以用圆点表示或省略不写。

师强调:只有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的乘号才能省略,其他的运算符号都不能省略。

3.反馈练习(课件出示) 练习:判断下列各式的简便写法是否正确。

(1)a×5写作a5( )(2) a ×b ×c写作abc( ) (3) 5 ×5写作55( )(4)a+2写作2a( ) (5) b ×2 ×c写作2bc( ) 三、学有所用,巩固知识 1.练习:试一试: 第一题:

师:回到刚才的儿歌,老师再添两句。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师:一直说下去,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N只青蛙„„ 师:有想法了吗?可以发现什么规律?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生: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显示出来) 师:聪明!想到了用字母来表示。这样表示能说说理由么? 第二题:

1只手有5个手指;2只手有10个手指;N只手有 ( )个手指。 师:跟刚才一样,先找规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么?

(2)我们每76年才见到一次的哈雷彗星,在公元S年出现后,再一次出现将是公元( )年。

师:你知道吗?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本题是难点,学生容易出错,让学生说出为什么。) 第三题:(课件出示) 2.达标测试

(1) 笑笑有20元钱,买书包用去a元,还剩下( )元。

(2)燕子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汽车行驶的速度是燕子的2倍,汽车每小时行驶( )千米。

(3)车上原有b人,有a人下车,又有1人上车,现在车上有( )人。 (4)一本故事书有s页,小红3天读完,小红每天读( )页 3.能力提高 (课件出示) 请说说每个式子的意义。

粮仓要运出x吨粮食,已经运了a天,每天运出b吨,剩下的c天运完。 表示( )。表示( )。 +c表示( )。4.(x-ab)÷c表示( )。 四、总结

师:刚才是老师给大家出题你们用字母表示,现在你能不能举出一个生活中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

学生积极举例。(通过这个问题真正让学生理解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师: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你能总结一下字母到底能表示什么吗?

生:能表示任何数。

用字母表示数不光具有很高的概括性还很简洁,使人一看就知道有什么规律,是怎么回事。

最后,老师把爱因斯坦的一个公式送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a表示学生的年龄 a+22表示老师的年龄 a×3=3·a=3a

课后反思:《用字母表示数》是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是小学生们由具体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在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对我们四年级孩子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与枯燥,教学有一定难度。我认真思考了课程标准中关于字母表示数部分的目标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识技能的掌握应用要求上,怎样“注重、强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和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设计了试图让学生充分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的教学环节。

1.首先从学生熟悉的儿歌引出课题,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意义,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新知。

2.字母简写的过程,知识点相当多。很多地方并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在教学时我采用“自学”方式,再进行反馈练习,节约了教学的时间资源,优化了教学程序。

3.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在课的结尾,我引入A=X+Y+Z。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只是“浅尝而止”,并没有加以的情感维度的延伸。课后,我也在反思: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的理解。也许这样更有利于在课堂上渗透人文精神,树立积极的价值取向,而这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是极具潜在教育意义的。

第4篇: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参加工作27年的教师,“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4)情感----潜移化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 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去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掌握最佳路径,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和知识创新能力。

总之,要尽心尽力搞好导学,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条件。

学案导学模式心得体会

春晖小学马宏 现在谈谈我学习“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导学式教学,让学生的学走在教的前头,把学会学习的理念和要求,有效地落实和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从学生的主体性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学习设计和展开教学过程,它既是学习的路线图,又是思考问题的路标,把发现问题、研究和初步解决问题置于全过程,把导学指向学生的自我建构。同时,它是一种方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服务,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二、(1)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课标、备好课堂流程。 备好学生是目标、基础和关键;备好教材是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备好课标是正确把握对学习的要求,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的需要;备好课堂流程,是对教学的一个初步设计设想。 (2)知识问题化

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最好是填空。使学生通过学案学会知识、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3)问题层次化

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学生如何使用导学案 :

1.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上充分的互动。 2.课上互学、高效利用: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案、课堂生成离不开导学案 、课堂引导、点拨离不开导学案。

3.学案检查、及时到位

课下必须依据教师点拨,课堂互动成果修订导学案,要在学案后的空白处写后记。每隔一段时间,将“导学案”进行归类整理,装订成册。

对教师使用“学案”的要求:

1.教师在拿到学案以后,必须进行二次备课,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1)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学案进行修订,达到学案的最优化;(2)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学案,将教学案真正个性化。

2.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努力做到“五放手”: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上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打开预先发下的导学案,明确本节课要实现学习目标,根据导学案上老师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先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完成学习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可边读边思考、边记录,也可翻阅工具书查资料等,像填空等基础性强的题都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然后是小组交流、讨论、检查,进行合作性学习,而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要 参与到各组中去讨论、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可倾听学生自己的解释,一定要熟记于心,在讲课时解决。这两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应该占去课堂教学一半多的时间。这个过程要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包括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的薄弱环节等等,以使引导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最后教师就学生的问题及本堂课出现的问题精讲、点拨、解疑释惑,师生集体交流,学生归纳总结。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3.用“导学案”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拓展学生思维,“学起于思”。第一,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取知识,要善于提供思维的杠杆,引导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显现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难、障碍、疑问和错误;第二,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与鼓励和引导;第三,课堂教学中除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外,教师自己的思维也要得到充分展开,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提升自己,做到教学相长。

4.突出一个“导”字。教师要注重激发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学生学习兴趣靠培养和激发,有趣且能抓住学生注意力的课堂导引,围绕教学内容开展的有趣有意义的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变“苦学”为“乐学”;要指导学法。

练能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导 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帮理练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导练化生本课堂模式教学心得体会

练讲练教学模式心得体会(共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