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故乡的新年

综合文章 时间:2020-12-3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苏雪林:故土的新年

  我国是个农业社会,关于春节过节,特别起劲,这也无怪。咱们“七日来复”的准则已全付忘记,更谈不上什么“周末”,一年到头繁忙劳累,逢着年节,当然要痛快地过一阵,藉此歇息筋骨并调剂精力。

  我的故土是在安徽省和平县一个僻处万山之中的村庄,习俗与江南各省迥然不同。自离大陆,忽忽十年,初则飘流海外,继则执教台湾,由于年纪老迈,且客中心绪欠佳,每当年节,不过唐塞一下聊以应景算了,早年那股繁荣的爱好再也没有了。现特从记忆里将我乡春节情节查找一点出来,就算回乡一次呢。

  我家在和平乡下也算是个乡绅之家,经济虽不殷实,牵强也可度日,因之全部局面均须坚持一个乡绅体统。咱们又是一个咱们庭,平常气氛已不孤寂,到了春节时分当然更形热烈。大约一到腊月,即一年最终一个月,咱们便步入了“春节”的阶段,全家上下为这件事繁忙起来。

  家园做衣裳都是先上城上镇选购了衣料,然后请成衣来家缝制的。全家巨细每人都要缝件新衣春节。大陆冬天气候,不比台湾或南洋,寒衣是棉袄、皮裘一类。皮裘可由旧物创新,棉则非新不行。考究点则用丝绵,既轻且暖,穿在身上非常舒适。这类资料,配个粗布体面,你想合适么?当然非绸缎不行,所以一家为了做新衣服,先要大大开销一笔。

  乡下家家养猪,并养鸡鸭。祖先原是咱们专一宗教信仰的目标。到了冬至那一天,从猪栏里牵出一头又大又肥的猪,雇屠夫来杀。杀剥后架上木架,连同预先备下的十几色祭品,抬到祠堂祭祀祖先——祖祭是由拈阄决议,并非每家每年都要当值。

  祭祖毕,将猪抬回家切割。至亲之家要送新鲜猪肉一二斤不等,余者则腌成腊肉,或切碎成肉丁和五香灌制腊肠。一头猪的肠不行,要预先到肉铺添购几副,才干做成许多串肠子供咱们庭食用。腌鸡、腌鸭、腌各色鱼也于此刻着手。猪头有必要坚持完好,头部只留毛一撮,以备将来应用时编成小辫,上插红纸花。一同腌下首尾留毛羽的大公鸡,长二尺以上的大鲤鱼各一,称为“三牲”,留作岁除“谢年”之用。

  今后又翻黄历,在腊月里,选择一个好日子,做年糕米粿等类。资料是糯粳米参半,水磨成粉,搓半干,揿入枣木制的模型中。那些模型虽比不上《红楼梦》里什么“莲叶羹”的银制模型精美,花样却颇繁复,有“福禄寿三星”,有“刘海戏金蟾”,有“黄金万两”、“步步安全”,还有“财神送宝”、“观音送子”等,无非是取个好征兆算了。糕饼制成后,入大蒸笼蒸熟摊冷,用新泉浸于大缸,新年里随意取若干枚,或炒或煮,用以款待亲友,一向要吃到元宵今后。

  做妥年糕米粿,接着送黄豆到豆腐作坊交换豆腐。换来后,切块,煎以香油,渍以青盐,盛于瓦钵,供正月里佐膳之用。由于新年里有好多天买不到豆腐。

  孩子们最欢欣的莫如“做糖”了。先准备了炒微焦的芝麻、爆米,用溶化的麦芽糖在热锅里将这些资料混合,起锅趁热搓成长条,拍得方整,利刀切片。朴实的是非芝麻糖,顶香、顶好吃;单是爆米的则为次等货。花生米、蚕豆、豌豆、葵子,逢到新年,消耗量数可观,所以也要大事准备。

  送灶,各地皆在腊月廿四,我乡为了廿四接祖,故改在廿三。卷烟纸马外,供品里必不行少的是麦芽糖和糯米圆子二色。由于灶君上天,将在玉皇大帝前陈述咱们一家这一年里所行各事。人们行事总是恶多善少,老头儿据实上陈,咱们尚感吃不住,假使他一时快乐,加些油盐酱醋,那岂不更糟。麦芽糖和糯米团最富黏性,黏住灶公牙齿,他上天奏事的时分,说话含糊不清,玉帝心烦,挥手令退,他老人家自己也内愧于心,及时住口了。捉弄鬼神一事,咱们我国人可算聪明榜首:宋代便有“醉司命”,用酒糟敷满神龛,使得灶公醉醺醺地上天无法播弄是非。独怪灶公年年受骗永不醒悟,这种颟顸老子,真只配一辈子坐在厨房里,火烈烟熏!

  前面说过祖先崇拜是咱们家园专一宗教。祖先不唯在全村榜首宏丽的家祠里承受阖族祭祀,还要回到各个家庭,和后代一同春节。腊月廿四日,乃祖先“下驾”之日,各家先数日拾掇正厅,洒扫至洁,从全家最高处的阁楼,将祖先遗容请出,一幅幅挂起。祖先服装,从明朝的纱帽玉带直到清代的翎顶朝珠,将来当然还要加上民国的大礼服,大弁冕,不过在我这一代还没有看见,想必将来祖先喜神仅用相片,不用绘画了。那个正厅,上挂红纱宫灯,下铺红毯,供桌和坐椅一概系上红呢帷幕,案上红烛高烧,朱盘高供,满眼只觉红光晃漾,欢天喜地!

  “接祖”的一桌供品,丰富自不用说。礼毕,只留干果素肴,荤菜则由家人享用。

  到了岁除,又须大祭祖先一次。又向天摆出猪头号三牲,名曰“谢年”,并将灶公接回世间。然后阖家老幼,聚会吃“年饭”,饭毕,老一辈相互用喜庆话贺喜,后辈则向老一辈磕头辞岁,大人则每人赏以红包,名曰“压岁钱”。曾经每人不过青蚨一百,渐变为银洋一元。恐小孩无知,说出不吉祥的话,预先用粗草纸将各孩子嘴巴一擦,并贴出一张字条,大书“百无禁忌”,则可绝处逢生。

  吃年饭的时分,按例要在中堂置一大火盆炽满兽炭,火光熊熊,愈旺愈好,标志一年的好运。

  有守岁者,或摸着小牌,或磕着瓜子唠嗑,开端精力颇旺,好像能够熬个通宵,晨鸡初唱,便觉欠伸连连,不由沉入睡乡。不过元旦总该早上,翻开大门,放一串鞭炮,以迎东来之喜气。

  岁除前春联喜帖早已贴就,红纸条由正房、正厅直贴到猪栏、鸡栅,乃至扫帚上也贴,粪勺把儿上也贴。纸条上所写的无非是吉祥话。

  新正三日是咱们我国人肯定歇息的日子,读书人不开书卷,不拈翰墨,女性不引线穿针,磕得满地瓜子壳,抛得满地纸屑,只要由它。第二日,真实看不过了,才略略扫向屋角,说这些是“财运”,保存屋中才是聚财之道。直到第三日,室中废物,始用畚箕之类打扫出去。

  元旦一早,凡家中男人都衣冠整肃,到宗祠向祖先拜年,女子则没有这项权力,这是旧时代“重男轻女”习气所变成的现象。距宗祠过远者,只在家里拜拜完事。

  拜祖后,咱们开端相互登门贺岁。到处是祝贺声,断续鞭炮声,孩子掷“落地金钱”的劈拍声,家庭里则纸牌声、麻将声,接连七日。到了“上七”,又要办供品祭祖,自己也享用一顿。

  每当新年,人们个个放松自己,尽量歇息,咱们的肠胃则恰得其反,不光不能停工,还要负起两三倍劳作职责。大约自腊月廿四祖先下驾日吃起,直吃到上七,天天肥鱼大肉,糖饼干果,一张嘴没有顷刻之闲。顶苦的是到人家拜年一定要“端元宝”。所谓元()宝就是茶叶鸡蛋。你到了人家当然要坐下款语顷刻,主人端出盛满各色糖块的“传盒”,你拈起一粒糖莲子,或几颗瓜子尚不算费事,等他捧出内盛“元宝”两枚的一只盖碗,无论如何,非端不行,一家两只元宝,十家就是廿只,你便有布袋和尚的大肚皮,想也盛不下,只要向主人说“元宝存库”,下一年再来“端”吧。但也有许多主人,不愿负保管职责,非要你当场“端”去不行,那才叫你发窘。我想我国人许多患胃扩张症,又多患消化不良,或许与春节过节之际,痴吃蛮胀有关。

  过了上七有必要忙元宵的灯展,青年们兴致勃勃,扎出各色灯彩,又要准备舞狮子、玩龙灯,过了元宵,年事才算结束。咱们拾掇起一个多月以来懈怠、松懈的日子,又来干各人合理日子了。

  (原载台湾《我国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