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花

综合文章 时间:2020-12-3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文/滕婧

有一个小男孩儿,三岁多,他最近干了一件“坏事”,他把一碗滚烫的菜汤倒进了花盆里——这盆贵重的花,是他爸爸刚刚从花市里找来,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亲身搬回来的!

爸爸怒形于色,这小子太淘气了,几乎便是个破坏分子!三岁的儿子看爸爸处处找笤帚,现已吓得哇哇大哭了。这时妈妈冲上去拉住了爸爸,她说:“你别忘了,咱们是在养孩子,而不是养花!”

妈妈的一番话,在坚定地提醒着爸爸:孩子和花,终究哪个更重要?更何况在没有弄清楚他那么做的原因之前,就要开打,是不是在说孩子的自负和快乐,还远远不如一盆花重要呢?

妈妈蹲下来帮孩子擦干了眼泪,轻声地问:“宝宝为什么要把汤倒在花盆里啊?”

小男孩啜泣着说:“奶奶说……热热的菜汤有营养……我想让花长高高……”

这下轮到妈妈流眼泪了,孩子爱花的一颗心啊,差点儿就冤死在爸爸的笤帚下了!

数不清的爸爸妈妈都从前历过这样的愤恨:

刚换的窗户玻璃再次被孩子的足球踢烂;

没用多久的骨瓷餐具,被孩子摔碎了一半;

卫生间的卷筒纸成了孩子身上的“飘带”,飘得屋子里哪儿都是;

茶几上摆的东西,全被孩子当成玩具蹂躏得不成姿态:烟灰缸、鲜花、报纸、指甲刀、水杯、书……无一幸免。

爸爸妈妈们请息怒吧,就像那株被热汤烫死的花相同,这些东西现已死了、破了、碎了、毁了,咱们就不要再用棒子把孩子幼嫩纯洁的心灵也搭上吧!假如说孩子有什么错,那便是他们缺少日子的经历,一同身上又真实有无量的生机!可“日子的经历”谁不是在一次次经验里学到的呢?

提到这儿,我想起了一次在餐厅里等朋友,邻桌有一个妈妈和她女儿在吃饭,那女孩儿看上去大约五六岁的姿态,小家伙对装果汁的半圆杯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停地看过去摸过来,直到“嘭”的一声,果汁连杯子一同摔碎在地上,小家伙的臂膀上也洒上了不少果汁!

“你这个孩子怎样回事儿?你便是手痒痒!跟你说没说过啊?吃饭的时分不要玩,你便是不听,告知你啊,你再这样,我往后再也不带你出来吃饭了!还不快跟我去洗手!”妈妈大声地呵斥小女子。

戏剧性的一幕就在这个时分产生了,这个妈妈动身的时分太急,没有注意到餐巾还搭在她腿上,她刚一回身,那块餐巾就扯着盘子、刀叉、杯子、水瓶“咣当”一声全摔在了地上!

声响之大,引来了所有人的张望,妈妈尴尬极了,她仇视着女儿:“都怪你!这下你快乐了吧!盘子都摔碎了,还吃什么吃!”小家伙原本就撇着的嘴,总算顶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

一顿原本快乐的晚餐就这样在孩子哭哭啼啼、妈妈怒气冲冲中变了滋味。其实当孩子把玻璃杯打碎的时分,她自己也被吓到了——假如她知道她玩杯子的成果是连果汁也喝不成了,那她必定不会那么做的。惋惜,这个孩子才五六岁,她还没有满足的“日子经历”来辅导自己的动作。

作为妈妈,这个时分假如是用轻柔的声响说:

不要紧,再要一杯果汁就好了,玻璃杯子是很脆的,很容易碎,最好不要拿来玩,知道了吗?

假如是这样,成果会怎样?孩子在心里会感谢妈妈没有骂她,也会更爱惜下一个玻璃杯子;妈妈自己也不会生那么大的气,当然也就不会心急火燎的,那堆盘子和杯子也不会团体献身掉了。

等那个妈妈拉着小家伙从洗手间里出来,服务生现已给她们换了一套餐具,但看得出,妈妈和女儿的好心境也和玻璃杯、盘子一同摔碎了。去洗手间的时分,我特意绕到这个妈妈的面前,我笑着说:“别懊丧了,我也和你相同,常常打碎东西,这没什么大不了。”

这个妈妈愣愣地看着我,或许在想,这话什么意思?我弥补了一句:“一个杯子、一个盘子,和你们的好心境比较,没什么大不了,几乎一文不值!”

孩子妈妈这才会心一笑,说了声谢谢。

有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在这儿也很值得讲一下。这是一位在医学范畴曾有过十分重要的发现和打破的科学家。记者采访他,问他为什么会比一般的人更有创造力,终究是什么妙法能使他超乎俗人?

他的答复很让人意外,他说:

这和我两岁时,我母亲对我身上产生的工作的处理方法有关。

有一次我想自己在冰箱里拿一瓶牛奶,但是瓶子太滑了,我没抓牢,瓶子掉在了地上,牛奶溅得满地都是,几乎便是牛奶的海洋!

我母亲看见了,但她并没有对我大叫大嚷,也没有赏罚我,她仅仅说:“哇!罗伯特,你制作的费事可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一摊牛奶呢!唉,横竖奶瓶现已摔碎了,那么在咱们把它清扫洁净之前,你想不想在牛奶中玩几分钟呢?”

我听母亲这样说,几乎快乐极了,马上就在牛奶中玩起来。

几分钟后,母亲对我说:“罗伯特,你知道,往后,不管什么时分,你都必须要把它清扫洁净,而且要把每件东西按原样放好。那么你计划怎样拾掇呢?咱们能够用海绵、毛巾或者是拖把来清扫。你想用哪一种呢?”

我挑选了海绵,我和妈妈一同把那满地的牛奶清扫洁净了。

科学家提到这儿,连记者都很仰慕他有一位如此宽恕、心爱的母亲。科学家接着说:“这还没完,等咱们清扫完之后,我母亲说,罗伯特,方才你所做的用你的两只小手拿起大牛奶瓶子的试验现已失利了,现在咱们到后院去,把瓶子装满水,看看你有没有方法把它拿起来,而不让它掉下去。我很快就发现只要用双手捉住顶部接近瓶嘴的当地,瓶子就不会从我的手里滑掉了!”

“这真是一堂很棒的课!”记者感叹道。

“是啊,从那往后,我知道我不用再惧怕犯任何过错了。由于过错往往是学习新知识的良机。科学试验也是这样,即便试验失利了,我仍是能够从中学到许多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罗伯特的故事。许多人都被这个故事所感动,由于它告知咱们一个十分粗浅的道理:咱们是在养孩子,不是养花、养玻璃窗、养盘子、养牛奶瓶……

所以,做爸爸妈妈的,不要再为那些现已破坏的、无关紧要的物品而迁怒于孩子了,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习运用胶水,把自己的头发粘成了大饼;哪怕你的孩子为了学用剪刀,让你给他新买的牛仔裤千疮百孔——请都不要气愤吧。

假如你的确有浑身的劲儿使不出去,那就用来感谢这些从前被孩子蹂躏过的物品吧,它们曾用“自我献身”的悲凉,为孩子的生长之路,铺设了一小块儿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