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后 1000字有3个印象

综合文章 时间:2020-04-08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1

今天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课堂上,我读了一节《大国崛起的俄罗斯》。虽然是本科阶段看的,但是这一刻看的很认真,有一些小感悟,纯属个人见解。

彼得大帝的愿景

彼得大帝将永远载入俄罗斯史册。没有他,可能不会有后来的俄罗斯繁荣。他非凡的气魄令人钦佩。年轻的他没有俄罗斯人固有的盲目的民族优越感,远赴西欧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他在吃住上与平民无异。想象一下,大国储君放下架子,真心实意地学习西方文化和技术。纵观历史,只有极少数。这一点我很佩服。我觉得是他年轻时的留学经历让他看到了西方先进,国家落后,回国后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当时的俄罗斯还是个内陆国。展望未来,他想为俄罗斯打开通往西欧的海上通道,发动战争,建立圣彼得堡。这场战争意义深远,奠定了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通往西欧文明的门户,为俄罗斯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长远眼光只有他出国了才有!回顾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是不可或缺的。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战略家和政治家。毫无疑问,他有一种让周围人团聚的魅力。然而,新中国的建设仍然缺乏邓小平的远见。邓小平、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出国留学,见识过西方文明,经历过国家的落后。只有这样,他们才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才有中朝差距。毛主席在农村时,看到了中国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领导人民解决了矛盾。但在新中国建设中,他缺乏彼得大帝和小平那样的远见,所以中国一直远远落后,一直是落后的农业国。我曾经想过如果国民党统治中国会是什么样子,中国现在会不会是资本主义强国。我不知道,因为历史无法改写。

我说说我自己吧。彼得大帝学习西方文明,为后来俄罗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实行改革开放,有了今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思想离不开早年的留学感受。还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也看到了美国电商的前景。回国后,他抓住商机,创办了阿里巴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有放下社会地位,走出国门,多学习,多见识,多思考,抓住机遇,展望未来,才能拥抱美好的明天。温家宝还说,一个国家总是需要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视野的问题。我们的能力是有限的。即使不出国,也要去上海、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走一走,看看,想想我们地区的差距。可能商机就在这些想法里。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2

《大国崛起》讲述了近500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崛起的故事,总结了大国崛起的规律。

剧情由葡萄牙,西班牙的海洋时代-荷兰的小国-英国走向现代化,工业先行者-法国的激情岁月-德国的帝国春秋-日本的百年改革-俄罗斯的谋道使强计划-苏联的新路-美国的新国家新梦想,危机中的新政组成。

每个国家似乎都有相同的历史发展,这不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而是世界的发展。各国都通过革命手段改造了本国的社会性质,从旧的封建制度到适应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制度,如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联邦共和国;或者改革成适应工人阶级的社会主义制度,比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终于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大国崛起》这部大型纪录片有两个内容是我最感兴趣的

1.德国军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利弊。德国在欧洲各国建立民主国家的时候,还处在中欧315个城邦解体的中间。这个地方也成了欧洲其他国家的战场,民生无处不在,城邦之间关税横行。如果你在柏林问‘这是哪里’,人们会回答‘这是普鲁士’。如果你问‘这是哪里?他们会回答‘这是奥地利。很多时候,德国需要一个统一的国家,乱世英雄涌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出现,让德国统一了。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改革,带有浓厚的建军色彩。正是因为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强国;让教育普及全民,让德意志民族响彻全球。但是,大量封建残余给世界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在19世纪初用武力折磨世界,但到了70年代,勃兰特为首的德国用思想折磨世界。德国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一个真正的民族,他有勇气承担自己的错误,尤其是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现在,我们看到德国,不仅学习他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而且学习优秀的德国民族精神。

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利与弊,但当我看到危机中的新政时,那是我最激动、最难过的时候。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奥多罗斯福执政期间,美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然而,人们无法预测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将从美国开始,蔓延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0xx年发生了一场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发生是有规律的,都是一个人主导的,因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由供求关系调节的,一只看不见的手牵着人,可以增强人的科技发明,改善经济管理方式(逐利),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和严重的两极分化。因此,我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举措。

最后,我认为这九个国家不是大国,而是强国。大国要把精神和物质结合起来,不是武力入侵,也不是思想入侵,而是把自己美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传播到其他国家,让人民真正进入一个和谐幸福的世界。

大国崛起1000字观后感3

回顾九个主要国家:

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航海了解了地球,成为第一代世界强国。而这两个在战争中靠掠夺而迅速崛起却没有发展工商业的财富挥霍掉的帝国,迅速兴盛衰落,世界舞厅第一场戏落幕。

“一个小国的伟大事业”,“一个大国的崛起”,荷兰,一个面积只有两个半北京的地方,怎么支持“大国”这个词。荷兰的崛起是为了进一步发掘地理大发现的潜力。

英国的《大宪章》是人类文明前进了一步。通过光荣革命,英国逐渐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完成了现代社会的转型,走向了工业革命。在亚当雷米(Adam Lemie)以《国富论》指出自由竞争的市场法则后,英国人在他们强大的工业能力的支撑下,开始推动自由贸易,扩大全国市场。

路易十四在法国普及启蒙教育。拿破仑用武力把法国带到了欧洲的顶端。然而,武力无法支撑这一切。后来在戴高乐的领导下,昔日的辉煌又恢复了。

德国的勃兰特在波兰下跪。他是个好人。二战阵亡的250多万犹太人,没有一个是他杀的,但是他跪了下来。什么是大国?一个敢于承担责任,能给本国人民带来幸福,能给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带来福祉的国家,可以称为大国。

盛田昭夫说,索尼的执着和成功体现了日本精神!

彼得一世和叶卡捷琳娜渴望学习,重视教育。俄罗斯出现了大量像列夫托尔斯泰这样的知识分子。正是在他们的思考中,他们逐渐创造了自己的文明。

列宁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很佩服他。他保护人民,吸引了哈默和福特等外国投资者。苏联经济逐渐复苏。在斯大林五年计划的推动下,苏联成为苏联强国。

在我看来,美国的崛起是一个奇迹,从五月开花的100多名英国人,到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的世界第一强国。以及美国科技的飞速发展。

这些国家的崛起似乎有几个共同点。有过对外扩张的历史,有过统治世界的经历,有过推翻封建帝制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他们在教育、工业、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再来看看中国。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成为一个大国?我觉得中国能不能称霸世界无所谓。能不能成为工业和科技强国并不重要。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至今还能存活下来,真是奇迹。我觉得中国肯定有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