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写作要点

综合文章 时间:2020-05-16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叙事是中考写作的重点,那么叙事应该怎么写?宇文姆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欣赏学习。

【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1。解释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和时间;有必要写清楚发生了什么,前因后果。一件事离不开时间、地点、人、事、因、果六个方面。所以,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别人才能明白你写的是什么。

但是,解释这六个方面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而应该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把握。不需要直接指出时间地点。有时候,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可以间接表达出来。比如“鸡叫”就是天要亮了;“太阳要西沉了”,意思是傍晚,等等。

2、写具体的东西,并且要重点突出。在叙事的六个方面中,原因、过程和结果是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了,就必须在叙述中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下来,尤其是事情的经过,这样才能给人留下完整深刻的印象。

3、叙述要清晰。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如果按照发展的顺序来叙述事情,文章的组织就会很清晰。

确定叙述顺序后,要安排段落层次。适当的分割可以使文章清晰。要做到叙述清晰,写之前一定要仔细思考。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再写什么,从而梳理出叙事的轮廓。写记叙文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叙述顺序,不然会混乱无序。

【记叙文的写作顺序】

1。《大纲》的应用。

许顺是按照事物发生和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这样就可以把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头到尾描述一遍,前因后果都很清楚。许顺写的一篇文章的层次和段落与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

许顺以时间为秩序,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秩序,以空间转换为秩序。在记叙文中,大多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的顺序。

按时间顺序叙述时,一定要严格排列顺序,写清楚叙述时间。现实生活中没有突然发生的事情,它总是有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所以作者往往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等发展规律进行叙述,文章层次清晰明了。

当然有些文章比较简单,没必要写过程的四个层面(发生、发展、高潮、结束)。

2.使用闪回。

闪回是叙述一个事件的结局或者前面最突出的一个片段,然后从事件的开始开始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闪回写作时,一定要注意把闪回的起点和终点解释清楚,闪回和闪回之间要有明显的界限和必要的文字过渡。如果这些地方处理不好,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会不清晰,影响内容的表达。

3.用旁白。

交错叙事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线索需要暂时中断而插入的另一件事的叙事。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间奏时不要打乱原有的叙事线索,要注意与语境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充满变化,而且在描述事物时也非常清晰。

有同学看到别的同学写了一些好文章,惊呼:“这些内容我都熟悉,为什么写不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白了就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写出深刻含义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少之又少,大多数人经历的都是普通的小事。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不胜数,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小事。《红楼梦》讲的是封建社会官僚家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这样的家庭里可以说是平凡而平凡,但却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意义,成为举世公认的杰作。

【记叙文如何找素材】

1。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

很多同学看到作文题目,并不是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而是从道听途说中去听,或者从概念中去描述。记住好的事迹,永远写“捡钱包”、“让座”、“给别人补课”,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内容怎么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爱好和经历。如果你能把自己独特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选的材料一定要独特、新鲜、生动。

2.做人要用心。

经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困,看不到任何值得记忆的新鲜独特的东西。学生生活不广泛是事实。为了扩大作文选择的范围,我们需要尽可能广泛地接触生活。那么是因为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没有新鲜独特的素材可写吗?不是。只要你是一个专注于生活的人,你就会有独特的材料可以选择。恐怕所有住在城里的人都见过老人跳迪斯科?然而,一些学生视而不见,让这样的材料从他们的眼皮底下溜走。

3、选择一个新的角度,让常见的材质发光。

一般来说,学生生活在小圈子里,包括家庭、教室和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都少。当学生写作文时,他们所说的往往是常见的。普通材料没有什么新意吗?不是。只要开动脑筋,改变常见素材的叙事角度,也会让它大放异彩。

4.开阔心胸,开阔眼界。

思维狭隘的同学也不少。他们的眼睛只关注好人好事,作文素材无法展开。如果我们的同学把目光投向整个生活,看到好人坏人,作文素材就会丰富多彩。

法国巴黎艺术博物馆展出一尊伟大作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下来的。罗丹为什么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手?原来罗丹设法在半夜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他连夜叫醒学生欣赏雕像。他的学生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雕像。后来,他们的目光逐渐集中在雕像的双手上:巴尔扎克双手合十,放在胸前,非常逼真。学生们忍不住说:“太好了,老师,我从来没见过这么美妙的一双手!”罗丹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画室的一个角落,拿起一把大斧头,径直走向雕像,砍掉了他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为了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和气质。现在手(次要部分)突出来了。人们看雕像时,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内容。于是,罗丹砍掉雕像的手,突出雕像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细的书写和素描,叙事重点才能凸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