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高二700字感觉:《记念刘和珍君》

综合文章 时间:2020-03-2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年》被很多评论者评论过,但有些基本特征没有被阅读和评论,而这些基本特征是极其有价值的,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鲁迅作品的理解,给学生更多的教学上的教训。

提到鲁迅的作品,我们似乎想到的是晦涩难懂,语句别扭,以“战斗”为主要特征。其实不一定。他的《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等系列中的很多文字,要么光鲜亮丽,要么色彩斑斓,要么曲折隽永,要么优雅温馨,用上了如奇花异草般的优美文字,散发出独特的“露骨”魅力。甚至他的杂文,虽然受到时代的限制,可能有鲁迅自称“玫瑰无花”——的“带刺(战斗边缘)”的特点,但仍有《野草》 《朝花夕拾》之类的许多篇章,表现出深厚文学修养孕育的优雅。其中《记念刘和珍君》是典型代表。

《记念刘和珍君》虽然是一篇杂文,但和《“友邦惊诧”论》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等战斗力强的名篇一样,最终目的是揭露、批判、斗争,但风格迥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这篇文章的文学意义很强,是文学的一章。整篇文章中有很多“文学性”很强的文字,比如:“40多位年轻人的热血在我身边溢出,让我难以呼吸,难以倾听。能有什么话?我已经不生气了。我会深深品味这非人厚黑的悲哀;我的悲伤展现在世人面前,让他们以我的痛苦为乐。我将以此作为对逝者微薄的牺牲,献给逝者的精神。”这段话创造性地使用优雅的词语和句型,像汹涌的波浪一样表达愤怒和悲伤。看了这些文字不禁让人拍掌:本来不容易凑在一起的两个东西,——,“美学上优雅的修辞句式”和“深仇大恨的情感”,被鲁迅不着痕迹地融合在了一起!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运用意象。在这里,鲁迅接连塑造了三个鲜明的形象:把许多年轻烈士的鲜血写成了“泛滥”的江河湖海;代表反动军阀统治下地狱般的悲哀为“浓黑”之色;把你将要向世界展示的悲伤具体化为“微薄的牺牲”。这些内涵深刻的意象,给读者更多的是实际的感悟和难忘的印象。

再比如:“不过,既然有血痕,当然不会扩大。至少,要浸透在亲人,老师朋友,爱人的心里。即使时光飞逝,变得绯红,沙漠的忧伤里总会有一个微笑善良的老影子。”这段话比较文艺。“血痕”可以“浸泡”真实的东西,但不可能“浸泡”人心;会被水稀释,但是时间洗不掉。鲁迅形象创意极强,联想也不凡。他轻而易举地把困难的情况写出来:刘和珍之死给亲人、老师、朋友、爱人带来的深深的痛苦,被形象化为“浸透”在他们心中的血痕;亲人、老师、朋友、爱人因时移而褪色的悲伤形象,转化为血色由深红到浅红的褪色;亲人和亲人对她的无尽思念,转化成了一个永远在心底微笑的善良的老影子。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抽象的、无形的情感和心理体验“化”为可以真实感知的形象;在这个世界上,失去亲人所带来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是极其复杂的,是最难“改变”成能被真正感知的形象的事情之一。然而,鲁迅不仅做到了,而且创造了一个有联系的“形象”。“形象”是高层次的文学形象,更何况鲁迅的“形象”,有新意,有独到之处!这真是文学“形象塑造”的奇迹!这样的文学建构性真的是高超。

《记念刘和珍君》中有不少词,充满了新的不同的文学意义。从单词和句子来看,它们是如此令人惊叹和难忘。鲁迅的其他杂文也往往有文学意义,也常常运用意象手法,但与《记念刘和珍君》相比,在深度和精度上稍逊一筹。所以《记念刘和珍君》应该说是文学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