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精品10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4-01-24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3.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复习导入】

  1.学生口述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

  2.练习: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324 153 345 2460 986 756

  教师:看来同学们对于2、5的倍数已经掌握了,那么3的倍数的特征是不是也只看个位就行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新课讲授】

  1.猜一猜: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算一算:先找出10个3的倍数。

  3×1=3 3×2=6 3×3=9

  3×4=12 3×5=15 3×6=18

  3×7=21 3×8=24 3×9=27

  3×10=30……

  观察: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有什么特征?能不能只看个位就能判断呢?(不能)

  提问:如果老师把这些3的倍数的个位数字和十位数字进行调换,它还是3的倍数吗?(让学生动手验证)

  12→21 15→51 18→81 24→42 27→72

  教师:我们发现调换位置后还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有什么奥妙呢?

  (以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汇报)

  汇报:如果把3的倍数的各位上的数相加,它们的和是3的倍数。

  3.验证:下面各数,哪些数是3的倍数呢?

  210 54 216 129 9231 9876

  小结:从上面可知,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如果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板书)

  4.比一比(一组笔算,另一组用规律计算)。

  判断下面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

  3402 5003 1272 2967

  5.“做一做”,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1)下列数中3的倍数有。

  14 35 45 100 332 876 74 88

  ①要求学生说出是怎样判断的。

  ②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提示:①首先要考虑谁的特征?(既是2又是5的倍数,个位数字一定是0)

  ②接着再考虑什么?(最小三位数是100)

  ③最后考虑又是3的倍数。(120)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11~12页练习三的第4、6、7、8、9、10、11题。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主探索过程,通过猜一猜、算一算、想一想、验一验、比一比等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教师在想一想这个环节中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这样效果更明显。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3

  设计说明

  本节课复习的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注意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复习课的数学课堂鲜活而精彩。

  1.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复习整理重在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并梳理成知识网络,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由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点众多,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学生容易混淆,因此尝试让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列出复习纲要,利用表格的形式分别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等知识进行整理,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2.注重知识间的融会贯通。

  在练习的过程中,如果要将长方体和正方体所有的知识点一一进行练习,那么显然题型过多,题量过大,不利于知识间的比较。因此,本节课在练习时利用“鱼缸”这个素材,把一个个知识点系统地贯穿起来,让学生围绕“鱼缸”这一情境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贯通,还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直接引入,回顾知识

  1.直接揭示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复习。

  2.整理知识点。

  (1)展示整理要求:

  ①想一想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及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点。

  ②概括出各知识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尽量做到简洁明了,便于记忆。(提示:可以用图表法、树形图法或列举法表示)

  (2)小组交流,要求:组长和组员相互介绍自己整理了哪些知识点。比较一下谁整理得简洁明了,便于记忆。

  (3)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影展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

  确定位置必备的要素:确定观测点和方向,同时还要量出距离和角度。

  设计意图:复习本节课的重要目的是知识的综合化,因此,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构建知识网络。

  ⊙归纳整理,系统复习

  1.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怎样整理才能让人很清楚地看出它们之间的异同与联系呢?

  (1)学生小组合作整理表格。

  (2)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1)关于表面积、体积和容积,你都知道些什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吗?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

  (2)学生独立整理。

  (3)展示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4

  第七单元《认识小数》

  新会区睦洲镇墟镇小学 执教者:吴友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1-92页内容的“认识小数和例1”

  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

  主题图呈现了四幅场景,分别是食品商店的一角,货架上的两种文具及其单价,医生给小朋友量体温以及一位小朋友在量身高。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和“小数点”。然后由小精灵提出一个问题: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小数,并尝试读出。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学生已经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又学过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有了这些基础,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一位、两位小数的具体含义。

  教材第92页例1以一组同学测量身高为题材,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其写法。

“做一做”安排了两道题,让学生运用元、角、分的知识,把1角、5角和8元5角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零点几)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3、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教学重点:

  1、小数的含义。

  2、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难点:小数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师: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咱们学习过的数都有什么数? 学生交流、汇报

  总结:出示课件,下面这些数是什么数?(我们以前学过的像1、2、4、100这样的整数。板书:整数;还学过像、、这样的分数,板书:分数。)

  那么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数?(小数等)这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例,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探究新知,认识小数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小数呢?谁来说给大家听听。(比如:在商场、文具店、医院、体检时)出示课件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有关小数的信息,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读一读。

  2、像,和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3、你会读小数吗?出示课件

  谁来读给大家听听,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4、总结读法。

  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称之为“小数点”。师强调:小数点是个小圆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②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5、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你能找到你身边的小数并读一读吗?

  6、学生汇报(课本的价钱、气温、身高、体重、商品的质量、成绩)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商品价格、气温、体温等入手提示课题,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小数,在大量的生活事例中获得对小数的感性认识。

  三、探究新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例1)

  1、师:“刚才我们看了那么多小数,那到底什么时候,怎样的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呢?下面我们用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来研究一下。”

  2、出示例1情景图

  让学生说出图意和图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引出以米为单位的一位小数。

  出示米尺:把1米平均分成10分,每份是多少分米?用分数表示是还可以写成米。

  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同桌讨论,并请同学汇报。)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十分之几可以写成零点几。)

  小组讨论:王东身高1米3分米,写成小数是()米。那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小数吗?

  4、全班交流,写成米和米都是对的。(因为3分米也就是30厘米。)

  1米,10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量身高”的具体情境,教学一位小数的含义及写法。

  四、探究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刚才我们在尺子上找到了小数,你发现小数和谁有着密切的联系了吗? 对,就是分数。请你将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7米=()米 元=()元 1010强调:十分之几就可以写成零点几。

  设计意图:措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五、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课本第92页“做一做”,请同学汇报,全班订正。

  2、完成练习二十第1题,巩固小数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你在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熟悉的元与角的关系,丰富具体情境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并巩固小数的写法。

  六、了解历史,拓展认识

  介绍小数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

  七、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数?小数该怎么读?小数该怎么写?

  八、作业

  1、寻找身边的小数。

  2、课本第94面的第2、第3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取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商品价格、气温、体温等入手,选取学生熟悉的元与角的关系,丰富具体情境范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一位小数的含义,并巩固小数的写法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5

  教学目标

  1.懂得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

  2.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运用合适的礼貌用语。

  3.知道说话时要把要求说清楚,正视对方的眼睛,做到态度诚恳。

  教学重点

  学会请别人帮忙时要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能大致说清楚要求。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导入,凸现自主。

  1.师:掌声有请本次口语交际课的小主持人。

  2.小主持人:同学们,在生活中,谁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人与人之间离不开互相帮助。我们本次口语交际活动的主题就是——请你帮个忙。

  二、自读教材,确定目标。

  1.小主持人:轻声读课本上的内容,然后各小组讨论: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应该达成哪些目标?(学生先读后讨论)

  2.小主持人:请各小组交流讨论的结果。

  第一组:(1)本节课每人发言一次;(2)懂得遇到困难时可以请人帮忙。

  第二组:(1)积极发言;(2)懂得“请人帮忙”和“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

  第三组:懂得“请人帮忙”时要说清楚,要有礼貌,“给人帮忙”时要热情、真诚。

  第四组:(1)踊跃发言;(2)知道“请人帮忙”和“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

  3.师小结:懂得“请人帮忙”和“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及说话时应注意什么。

  三、借助案例,多元互动。

  1.商定3个话题,4个组长商量一下,选择一个进行学(组长商量)

  2.小主持人:现在我们就“请人帮忙时该怎么说,说话时应注意什么”进行讨论。

(1)学生个人自学,然后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2)小主持人:“请人帮忙”时该怎么说?哪一组先来汇报?

  第一组:我们组选的是“登山”这个话题,我们经过讨论,觉得爬不上坡的同学可以这样说:“小明,我爬不动了,请你拉我一把,好吗?”

  第二组:我们组选的是“乘车”这个话题,经过讨论,我们觉得钱丢了的同学应该这样说:“小刚,我乘车的钱丢了,你能借我一块钱买票吗?”

  第三组:我们组选的是“踢球”这个话题,踢球的小朋友应该这样说:“叔叔,我不小心把球踢到池塘里了,您能用您的鱼竿帮我捞上来吗?”

  第四组:我们组选的也是“踢球”这个话题,踢球的小朋友可以这样说:“叔叔,对不起,打扰您钓鱼了!我不是故意把球踢到您这儿来的,您能帮我捞上来吗?”

(3)小主持人:“请人帮忙”说话时应注意什么?(用语礼貌、表达清楚、态度诚恳。)

  3.小主持人:下面我们就“给人帮忙时该怎么说,说话时又应该注意什么”进行讨论。

(1)汇报交流。

①我们组认为小刚可以这样说:“没关系,我口袋里正好还有一块钱,给你。”

②我们组认为钓鱼的叔叔会这样说:“好吧。下次可不要到池塘边踢球了,这多危险呀,不然下次掉到池塘里的不是球,而是你这个人了!”

(2)小主持人:给别人帮忙时说话又该注意什么?(热情、真诚、爽快、和蔼……)

  四、联系实际,学会交际。

  1.小主持人:同学们,在生活中,麻烦和困难不可避免,你一定请别人帮过忙,也一定给别人帮过忙,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吧!

  2.学生交流。

  五、总结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6

  一、情景引入

  1、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

  2、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自主探究

  1、自学课本内容。

  2、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3、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

  4、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5、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6、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三、巩固应用

  1、说说小数点搬家会怎样?

  2、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全课总结

  1、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2、下面的数与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含两级的数的读法,能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大数,并体会、理解读数的规则。

  2、练习读数,使学生理解万级的数的读法与个级的数的读法的联系与区别。

  3、结合读数,培养学生的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4、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探究理解新知。

  5、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6、通过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对大数的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含两级的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

  每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读出下面的数

  879

  (1)我们学过哪些记数单位?

  (2)请你按数位顺序表中的顺序依次说出所学过的数位。

  (3)万级包括哪几个数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万级的数的读法。

  我们已经学习过万以内的数的读法。而像我们昨天的城市人口数据的大数该怎么读呢?

  (1)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呈现2496,让学生读一读。

  (2)再呈现

  让学生试读。

  比较与在数位上的区别。

  启发:引导的读法。

  说说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引导说出一共有多少万?

  这个数有什么特点?(个级的四个数位上都是o,即这些数都是整万的数,末尾的零都不读出来。)读法与以前学过的数的读法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去读。

  不同点:万级的数要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

  小结万级的数的读法

  小结:整万数的读法,先分级,把万级上的数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个级上的四个零都不要读出来。

  练习读一读

  00

  2、含有万级和个级两级的数的读法。

  学习中间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

  ②引导观察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③学生自己试读,交流读法。

  ④小结读法:分级——先读万级上的数——接着读个级上的数。

  教师随学生叙述板书,六百四十万七千

  (1)学习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①板书。

  ②学生自己分步骤试读。

  ③师声生同读。

  ④小结读法:每级中间有0的应该读零。

  ⑤按正确的读法师生品读。(板书:八千五百万零三百。)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内化提高

  教材第5页的“做一做”。

  (1)观察每个数的特点。同桌互读。

  2、做练习一第2题。

  3、教师在计数器上拨数,学生读。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8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平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 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平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 3÷4=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分数与除法

  例1:1÷3= 1/3(个)

  例2:3÷4=3/4(个)

  例3:7÷10= 7/1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初步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1)课时

  一、梳理知识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把他们分分类(板书)

(3)计算,抽几道说说是怎么算的?

  总结: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4)练习(重点是进位加法)学生出题

  2、减法

(1)明确要求

  师:刚才我们一起进行了加法的有关练习,这一单元我们还学习了减法,减法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样总结?我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小朋友们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吗?

(2)小组合作

  一个填表,一个写算式,一个算答案,一个检查对错

(3)展示交流

(4)练习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巩固练习

  1、教科书第79页第1、2题

  2、想一想,各种图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总结

  四、作业课堂作业本第48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品 篇10

  1教学目标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2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难点:

  理解“十几减8”的算理,学会“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3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数学课,我们在游乐园帮助小丑叔叔卖了气球,还学习了十几减9的知识,小丑叔叔想考考我们,他设制了三道关卡。

  第一关填数游戏

  第二关击鼓传花

  第三关这里有12朵花,10朵是粉色的,2朵是红色的,从中间拿走9朵,你想怎么拿你可以用算式来表示你拿的`过程吗

  你们还记得这种方法叫什么吗

  活动2【讲授】

  二、新授

  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三关,今天我们继续去游乐园看看。

  课件出示例2

  ①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②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③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④求还剩几个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减法)12-8=

  怎样做这一题呢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12-8的过程(师巡视)

  已经摆完的同学挑战一下我不仅能摆,还能用算式把我摆的过程表示出来。

  再挑战一下,我不仅能写出来,我还能把我的想法说给我的同桌听,试一试吧!左边的同学先说,右边的同学后说,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摆的,怎么想的,看谁说的好!

  请表现好的同学上台来说一说,摆一摆。

  同学们更细化哪种方法呢

  我们请两位同学出两道十几减8的题

  谁能做!先说说你先算的什么后算的什么

  观察一下第一步都算的是什么

  第二步都算的是什么

  想一想求十几减8就是要求什么(同桌已逐渐讨论)

  小结十几减8就是求几加2。

  活动3【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请大家把书翻到第13页,完成“做一做”的第1题。

  2.课件演示。

  四、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