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随笔16篇(教学小随笔)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1-1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教学随笔16篇(教学小随笔),供大家参阅。

小学教学随笔16篇(教学小随笔)

小学教学随笔1

  批改作业时小学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提高。对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取百分制量分。此法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此外,单纯的用‘√’和‘×’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影响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如何更好的通过作业的批改,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可以这样做会更好,适当加以评语:

  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将评语引入数学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评语如;“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你肯定有高招,因为你是我的骄傲”。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你准行!”“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城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从而会使逐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有高招!”

小学教学随笔2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 ,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小学教学随笔3

  小学的教学随笔

  这周天气渐渐转凉,由于季节更替,自己身体出现了不适,人的心情也不由的躁动起来。

  课末,我朝着四个三年级的男孩子怒吼着,近乎歇斯底里。

  他们被我责骂的原因是:没有订正课堂活动手册——不是没订正好,而是压根儿没有订正!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他们的四本作业还是我“揪”出来的。如果不是我这么自讨没趣地“点将”,它们还不会这么快浮出水面。

  对于作业,我可是想了好些招儿的:加分、小组比赛、批评、讲道理等等,但这些办法的效果甚微。这不,今天的这档子儿事,还是发生了。那时,自己原本干燥火燎的喉咙连头大脑神经冒起火来。

  第三节课后,原本是孩子们放学的时间。我还是将他们叫进了办公室。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将他们一顿训骂。坐在我旁边的王老师听了,忍不住开了金口:“还不赶快向李老师承认错误!”

  他们还是怔怔地没有一点动静。他们也许是还不知道错在哪里;或许,他们知道错得一塌糊涂,却不知如何开口。

  我将身体沉沉地落在椅子上:“今天的作业,我不让你们订正了,都放在桌子上。”夹杂着生硬且忿怒的语气,我累得不想与任何事物交流。

  此时,我们都饿了。

  可是,我还是和他们对峙着。因为,我不知道,接下去是摆摆手让他们回去呢,还是,继续这样“惩罚”他们。如果不痛不痒地草草收场,说不定他们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如果继续这样所谓的.“惩罚”,可能也起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进也不是,退也无奈 。最后,还是无奈“放虎归山”。

  吃午饭时,我思忖良久。关于孔子的因材施教——平和地将天地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对现今能起多大的作用?对我和我的学生们能起多大的作用?

  也许,是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错了?!

  这几天,看了一点于丹的《论语心得》。其中有一句话:天上的两朵云,只有在同一高度时,才会成为雨。

  是的,我不该用自己的标准强加给这些“小水珠”,因为孩子们都有各自的高度,我能做的是:将自己置身于无比辽阔的天空中,迎合他们各自的高度,共同合成“满城风雨”。这才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小学教学随笔4

  参加第一线教育网的教育培训,我来到无锡,趁着一个课不太好听的上午,一人悄悄来到被称为江南第一山的惠山,寻访阿炳,聆听二泉映月。

  盛夏的惠山倒真是树木葱笼,藤萝摇曳,但山脚下的二泉却颇让人失望。我听不到淙淙的流水声,只看到被栅栏围着的一圆一方两口被圈起来的泉井。隔着栅栏往里看,确实能看到泉水,还比较清澈,但失去了鲜活的生命的流动,这泉的魅力也流失了大半。我不知道,看到这样的泉水,即使月光照水,阿炳的情思还能随着音乐恣肆汪洋吗?到底是阿炳的沧桑情怀成就了这泉,还是这历史上的泉真的美得足以催发阿炳的情。以景生情,情景共生吧。

  我在诺大的“天下第二泉”下拍了照,又在泉池周围上上下下的台阶上转了几遍,想象着当年阿炳拉琴的位置,但终未想清楚。恍兮惚兮,阿炳可真曾经来过?此地真是享誉世界的二泉映月的诞生地?

  我沿着山路一直向前,终于,找到了阿炳,他长眠于山脚下。阿炳墓设计成舞台的形状,墓碑上刻着民间艺术家华彦钧之墓几个大字,前面的空地犹如一个梯形舞台,舞台上,一个黑铜塑的阿炳弯着腰“痛苦”地拉琴。从没见过如此痛苦扭曲的拉琴姿势。阿炳生前贫病交加,颠沛流离,未曾有过炫目的舞台生涯,但他需要舞台,他应拥有舞台,这震惊世界的“二泉映月”怎么能没有舞台?这墓前的舞台,是后人对他缺憾人生的弥补?

  墓外还有一个“二泉音乐广场”,墓边还有“中国泥人”,让人觉得很滑稽,许是后人希望阿炳和泥人,这无锡的两个宝贝,在广场上同台演出?

  当游完寄畅园,走出锡惠公园后,觉得一上午的逃课还是很值,在无锡,阿炳确实曾经来过,阿炳是属于无锡的,二泉映月是属于无锡的。

[小学语文教学随笔4篇]

小学教学随笔5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俗话说“开源引流”,这说明有源头,不一定就有流水。“源头”要经过开挖,方能把“水”引出来。如此看来,教师的作文指导,全在“引”的功夫上。这个“引”,一头连着源头(儿童的生活),一头连着溪水(儿童的习作能力)。“引”是从生活体验到书面表达的转化。如“引”得不到家,“源头”里自然就流不出“溪水”来了。那么,教师该如何“开源引流”,让每条小溪都能涓流不止——

  一、搭建课堂直接生活材料库,让儿童现场实践“开源引流”

  儿童作文原来就有丰富多彩的生活素材,只是学生不知道这就是作文的“溪水”,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去开源引流,做到常“引”常“新”,这才能让学生对身边的生活有一双观察的“火眼金睛”。观察,教师一定要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缺陷,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培养他们养成仔细观察、捕捉生活素材、及时认真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儿童积累素材的能力。

  一次班队课上进行快乐阅读比赛,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到了展示成果的时候了,从“鼓励奖”到“优秀奖”再到大家都期待的“智多星奖”。当我每一次报出获奖名单时,都有孩子发出“哇、哇……”的叫声,当报到“智多星奖”时,班级里不约而同地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当机立断马上进行作文训练:“你们那么喜欢智多星奖,现在我们在课堂上仔细地看看你的同学,你觉得平时同学的表现那些人才可以称得上是‘智多星’呢?”教室里一阵静默,不一会儿,有孩子在下面窃窃私语了,我看许多孩子已经捕捉到了素材,就趁热打铁:“把你想到的都大胆告诉我们吧,但在你说的时候还要告诉我们在你心目中这个智多星的外貌特点,利用几分钟好好观察,看谁称得上是观察的‘智多星’”?于是几分钟后——

  生1:我们班的智多星可多了,诸迪洋、谢思怡、赵冰莹、钟敏宜……但是最聪明、最勤奋、助人为乐的就要数钟敏宜了。

  她长着一头短发,红红的小脸蛋可爱极了,还有那闪闪发光的眼睛,特别引人注目。

  生2:在班里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徐雨婷,是班里出了名的智多星。

  她胖嘟嘟的身子,黑黑的皮肤,经常梳着长辫子,一双大眼睛好像两颗黑黑的宝石。鼻梁挺挺的,她那爱说话的小小嘴巴里有两颗可爱的大门牙,只要一笑起来就先露出两个小酒窝,可惹人喜爱了!

  生3:班里的智多星我觉得就是许亦雯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叫她许许。

  她是个既可爱又聪明,很惹人喜欢的女孩子,她长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樱桃般的小嘴,瘦瘦高高的身体,每天都梳着小辫子。她做起事来可认真啦——

……

  看来,课堂的写作生活非常重要,经过老师适时的引导,能让学生在课堂上 “动”起来,不仅从生活的源头引来了溪水,而且明白了怎么去开源引流,敏捷地捕捉写作素材。

  二、开发课余生活多彩材料库,让儿童拓展“开源引流”

  除了在课堂中挖掘源头外,还可以让儿童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扩大视野,开挖习作的源泉。

  教师可以就平时课余生活中孩子们最多接触到、最容易引起感知的素材入手,多在日常教学中找机会读话引导。

  学期始,我给学生布置了“一句话日记”的作业,让学生将每天的课余生活用一句话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写下当时的心得体会。半个学期过去了,我让孩子们以《课余生活小故事》为题写下自己记忆最深的一些课余花絮。

  如一位学生写了《让座》:

  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妈妈乘5路公交车回家。我一上车就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了下来,没多久看到一位阿姨抱个小宝宝也上车了,可是周围已经没位子了,我连忙说:“阿姨,您坐。”阿姨说:“谢谢。”我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这时我发现好多目光投向我,人们说:“现在很少看到小孩子给大人让座了,这真是个好孩子。”我听了心里乐滋滋的,可又挺不好意思,为什么大人会说现在很少看到孩子让座了呢?

  有一个孩子写的是《轮滑乐》:

  我有很多课余生活,有游泳、书法、轮滑……我最爱的是轮滑。

  我是从今年过年的时候开始学的',刚开始的时候只会走路,就像老太太那样,摇摇晃晃的,有时还会摔跤。我多么希望自己也会像别的小朋友一样滑得很快又不会摔跤。

  有一次,我穿着轮滑鞋到了楼下,看到我的小伙伴们正在速滑,他们滑得真好,就像一群小鸟,我羡慕极了,于是我也学了起来,滑到一半,我看见一块小石头,我来不及刹住,结果拌了个四脚朝天,引得他们哈哈大笑。我也笑了起来,可我没有放弃,几次下来,我忽然发现自己会滑了,真开心啊!自从学会了轮滑,一有空我就到楼下“飞”一会儿。现在的我还是姐姐的轮滑小老师,等她学会了,我俩可以进行比赛了。

  三、季节转变的大自然,让儿童快乐感受“开源引流”

  一年四季,自然循环,每个季节所带来的丰富多彩,无疑是我启发学生开源引流的好材料,所以,在不同的季节,我都会带上学生去野外搞搞小队活动,同时在现场指导,先让学生说观察到的事物后,再让他们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翻译”成语言,使他们懂得怎样仔细观察、捕捉素材、认真思考、生动表达,从而提高儿童的习作能力。

  如一位学生去农庄秋游后写下了《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一群群大雁飞上天空,“嘎、嘎”……,是告别秋天的话语。

  听听,秋的声音,小鸟扇扇翅膀,“叽,叽”地叫,是找到了食物,打算喂小鸟了。

  听听,一阵阵香味飘过田野,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欢声笑语,是来农庄的游客,忙着采摘。

  听听,一只只蚂蚁在搬粮食,“嘿哟,嘿哟”,为积蓄冬天的食粮而辛苦。

  听听,秋的声音,树枝摇来晃去,“唰唰”,“唰唰”,这是落叶和树枝的告别。

《过中秋节》是另一位学生写的:

  九月十四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今年中秋节跟往年不一样,因为受台风影响晚上都没有见到月亮。可是每户人家还是都没忘记请月亮婆婆。

  吃过晚饭外婆开始请月亮婆婆了。她把准备好的四盘水果、一盒月饼拿到阳台上请月亮婆婆出来。可是我们等了好长时间月亮婆婆也没来,我自言自语地说:“到底要等到什么时候月亮才出来呀?”话音刚落就下起雨来了,我们只有带着一点点不开心进屋了。

  四、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让儿童从小直面世界“开源引流”

“人是社会的动物”,儿童当然也一样。我们能不能从小就引导孩子去面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悟和真切的体验,这对他们如何去拥抱生活、积极地参与生活、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关系十分重大。所以,为学生习作的开源引流,不可忘记这是重要的一块。

  有现代媒体的传播,儿童的社会生活是十分开阔的。为此,我总是努力地在启发学生关注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小事。孩子们由于审视角度的不同,寻找的素材也会有不同的角度,常出新意——

  这是一位学生2009年写的《国庆观阅兵仪式真棒》:

  光阴似箭,日历也穿上了“国庆装”。今天——10 月1 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盛大的节日,是我们伟大祖**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年喜庆的好日子!

  这时,天安门已是人山人海,乐声阵阵!一万多名学生持着红色的、黄色的鲜花,组成四个大字“祖国万岁”。但是最吸引我的是解放军叔叔的阅兵仪式!

“咚——咚——咚”这是解放军前进的脚步声,他们正在踏着雄壮的步伐,沿着天安门广场前进!“咚——咚——咚”多么有劲,多么锵锵有力的步伐声啊!这不是普通的脚步声,爸爸说:“这是我们国家迈向世界民族之林的声音!”妈妈说:“这也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成就的喜报声,是中国人扬眉吐气的脚步声!

  我说:“长大以后我要当女兵,一定也要参加阅兵式!”

  有一个孩子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汶川的人们画许多牢固的房子,让他们住得安心。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画许多钱给那些受灾的人们,让他们能买东西。

  假如我有一枝神笔,我要给汶川的孤儿画许多爸爸妈妈,让他们拥有爸爸妈妈的温暖。

……

小学教学随笔6

  小学二年级是儿童形成各种习惯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其能力,性格的发展。

  一、 培养学生专心倾听的习惯。

  专心倾听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倾听的习惯,上课专心倾听包括看、听、想、做等四个方面

  看:就是看老师演示、板书和动作。

  听:就是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回答。

  想:就是想所学的内容,自己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做:就是动手操作学具和做练习。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要求学生听课时,思想不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其次,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仔细研究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再次,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并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二、 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 。

  书写美观,工整是学生的基本功,做数学作业一般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规范,阿拉伯数字和符号的书写也要规范。对作业饿书写情况,教师要经常讲评,要以典型示范,以表扬为主。

  虽然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由于二年级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新事快。因此,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可以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的速度加快,并使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扎根、结果。

小学教学随笔7

  我们二年级的语文课本,园地四里有一幅看图写话,虽然现在二年级的孩子们早已进行过看图写话的训练,但本周我们在进行这个内容的学习时,我依然以此为重点。

  在很多人看来,都认为写话难,不仅仅是孩子,还有家长和老师有时也会难于下手。难在哪里?从观察到指导、从口语训练到笔头书写、从错字标点到好词的添加、从完工修改到及时点评……每次的写话都需要进行这长长的过程。比现在孩子们接触的任何一门书面作业的工作量都要大,所以时间有限,训练的力度不够,也就更难于看到孩子的进步。但在过去,我们班的孩子进行过每周小事的记录,更多孩子进行过假期生活的描述,早已用笔头进行了训练。虽然每个孩子的能力各不相同,但都已经行动起来。所以对于此次课文中园地四里看图写话的要求,我们在学习时就轻松了很多,这也是课本上第一次正式将看图写话提到要求中来。

  首先,我指导孩子们看图,交给孩子观察的方法: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整体到局部……。其次,指导学生整体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并重点指导观察假山上的猴子,它们分别在干什么?能具体说说它们的动作吗?这时,有孩子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我马上板书了这组词,再鼓励孩子们具体说一两只小猴子的动作。在孩子们的口语练说之后,他们越说越带劲,因为孩子们的思路也随着发言学生的话语受到了启发,每只小猴子在它们的口中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脑海中。最后再开始动笔了,提示孩子们可以分段而写。第一段可以用几句话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第二段写写重点观察的部分,第三段进行总结。讲完过后,十五分钟,半数孩子就已经完成。我在一边查看中也一边点评,其他孩子也能陆续完成。

  看到孩子们草稿中的精彩语句,忍不住记录下来——

  涂思怡:“秋游了!秋游了!小朋友们可高兴了。”(模仿了一年级课文里《雪地里的小画家》的开头写法)

  毕依然:“让我感到最可笑的是那只坐在假山上的猴子一边吃着苹果,一边把香蕉皮扔到了一只猴子的头上,好像那只猴子还没有发现呢!”(想象合理)

  刘梓婧:“有一只小猴子爬上山顶,很神气的样子哦!哦,它一定是美猴王。”(联想合理)

  后文中还联系了课文《黄山奇石》提到了这只猴子是在“观海”,观“人海”。

  王忠奇:“有一只小猴子顽皮极了,它用尾巴绕在树枝上荡来荡去。”(学过的词语能合理运用)

  肖亦然:“到了动物园,他们看见了许多动物,最吸引人的是那些猴子,可调皮了。”(放在段首,总起全段,再接着重点写小猴子)

  我们在看图聊天、引导孩子们进行口语表达的同时,也会在黑板上记录孩子们说的一些关键词,在聊完之后孩子们进行书写时,这些关键词对孩子们又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很多家长都能感受到孩子的说话能力与写话能力是不一致的。其实,对于这种不一致,不用担忧,因为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有的孩子口头表达能力很强,可书面表达时受到了很多限制。这是因为思维活跃,想到了,并加以引导就能说得很好。但同时,因为不会书写的字多了,总是被打断思路,要去想这个字怎样写,甚至有更多孩子不喜欢写拼音,而去查字典又会花费更多时间,这样就很容易遗忘前面自己所说过的内容,而忘记了后面应该如何去写。也有笔头表达比较弱的孩子觉得需要写的字过多而懒于动笔。这些现象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都是正常的。所以,此时,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孩子,不能一味埋怨。否则,孩子就不会对写话产生好感。所以,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要以欣赏为主。

  有的孩子笔头表达比口头表达更强,因为笔头上的东西可以经过自己的精心修改再拿出来,所以调理会更清晰。而口头表达弱的孩子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欲望就没那么强,反而宁愿从笔头上下功夫。无论孩子处于哪种情况,都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让孩子正常迈过这个坎,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共同发展。

  等到孩子们都在草稿本上完成之后,我接着指导孩子们进行修改,并告诉孩子:好文章并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出来的,并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修改符号。总而言之,在我看来,每篇写话都是孩子精心创作的结果,我们要学会欣赏与指导,让孩子们学会正确的写作方法,这是跟随着他们一辈子的宝贵财富。

小学教学随笔8

  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驱力。因此,教师要注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探求新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富有情趣的导入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之很自然的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中“小明的.一天”这一课时,老师饶有兴趣地说:“我们先来玩一个猜谜游戏,好吗?小脑筋,动起来,听仔细,猜谜底。‘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聪明的孩子们跃跃欲试,一下子就猜出谜底是“钟”。此时,老师出示各种漂亮的钟(表),进一步创设情境:钟是记录时间的工具,人们想知道现在是几时,就得借助钟表的帮助。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激起他们认识钟表的欲望。教师继续引导:我们小学生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呢?来看“小明的一天”,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起来,在快乐的氛围中探求新知。

  2

  巧用儿歌——快乐理解、记忆深刻

  一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一个大转折,在教学中必须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乐中学、学中乐,发挥语言直观作用,快乐学习。利用儿歌(顺口溜)形式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所学知识印象深刻。

  例如,我在教学“书写数字”时,把1—10这10个数字编成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红旗迎风飘,5像挂钩墙上挂,6像口哨吹声音,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下,9像饭勺来盛饭,10像小棒加鸡蛋。使用儿歌这种形象的语言,孩子们很容易就记住数字的样子,既有趣,又记得牢,达到直观形象,记忆深刻的效果。

  再如,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大于号、小于号经常记混,分不清,记不牢,常常心里明白谁大谁小,但一书写就错误。我巧用儿歌:“开口朝前大于号,尖嘴朝前小于号,又平又直是等号,谁大谁小我知道。”牢牢抓住了这几个符号的特点,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孩子们愉快地解决了难题,爱上了符号。

  3

  善用游戏——轻松自如、喜爱学习

  为了避免一年级的孩子们上课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对自己约束力差的现象,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数字6的读写》时,设计了“抢凳子”游戏。6名学生围着5把椅子绕圈跑,其他同学唱拍手歌,歌声停止后,6名同学分别抢属于自己的座位,比比谁的反应快,可是总有1 人不能抢到座位。通过此游戏,学生们直观地建立了数的概念,知道“5比6少1,6比5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5”的知识,又激起了学生们学习新知的兴趣,轻松自如,一举多得。

  又如,在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孩子们用惯用的“剪刀、石头、布”的猜拳方法,公平选出4名同学参加游戏。把这4名同学头上戴上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呀,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的旋律,边跳舞,边找朋友。头饰上的数字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1和7组成8,3和5组成8中,“1”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5”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轻松自如,快乐自信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理念,其乐融融,乐此不疲。

  4

  利用多媒体----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随着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我们的课堂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多媒体中图、文、声、像有机的结合,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生动、具象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更加直观、感性,易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前后”这一课时,课件播放运动员进行曲,先蹦出“森林运动会”这几个字,有5只小运动员做着准备动作,随着一声哨响,小兔子、松鼠、梅花鹿、乌龟、蜗牛、开始奔跑起来,在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展示各具特色的动作,竭尽全力向前跑 ,同学们加油助威。最后,梅花鹿最先冲到了终点,其他动物依次排开。此时,屏幕上出现问题串:谁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小兔子跑第几?乌龟跑第几?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地参加了一次运动会,感同身受理解了“前后”这一知识。

  多媒体的运用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孩子们既学到了数学知识,又增强了竞争意识,寓教于乐,乐学好学。

  5

  开展竞赛——适机鼓励、爱上数学

  我经常组织孩子们开展口速算竞赛,开火车比赛,小组赛,夺红旗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对表现突出的孩子适机表扬、鼓励。多用“你真棒!”“你真善于动脑筋’’“你真勤劳!”“你说的真好!”“向你学习!”等鼓励的话,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我能行”。

  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一句句鼓励,一次次肯定,一回回表扬都是他们成功的标志,他们都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信心倍增,势不可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就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使他们快乐学习,真正爱上数学课。

小学教学随笔9

  以语文的主要反思在于“悟”。

  你悟的越深 也就反思的越深。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新课程真好。新课改在万州已有两岁了,如果现在谈到新课程改革还仅仅是“新课程真好”,那课改在万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万州区教科所的引领下,在各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万州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记得在课程改革开始的时候,很多教师、家长这样说:“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我以为:“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就发展什么。”

  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1、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时,我找来银河、天体、宇宙的图片和资料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银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银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小学教学随笔10

  小学教学随笔

  200X年的夏天,我离开了我的学校,又来到了另一个学校。而这一次,身份变了,我不再是一个学生,而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出现在了嘉峪关市第四中学,从此以后,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了。而在这之前,我从来不了解这两个词对我意味着什么。这一学期下来,我心里似乎有了些许的概念,而老师的形象似乎也有了轮廓。

  从第一天的军训开始,我就告诉自己,我要教好这个班上的每一位学生,那种热情还真不是说说而已。在随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越来越发现我班上的某些学生开始原形毕露了,开始打闹、不写作业、上课说话 ?而我像所有新上任的老师一样,理想主义的认为说服教育应该是可以以,我不骂他们,不打他们,只是每天给他们讲好多话,不是大道理,不是大空话,将我的奋斗的过程,讲一个成功的人该具有的特点,讲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讲社会现实 ?总觉得能够感动他们,然后和他们一起奋斗、一起成长。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开家长会,家长都反映学生说我像他们的大姐姐,学生也经常跟我撒撒娇,开开玩笑,关系很是融洽。我的心理健康活动课也要求我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他们面前,加剧了这种局面。而事实证明,这一切是行不通的。于是,我在迷茫的同时把眼光放到别的老班主任身上。不交作业要打手掌心,迟到要罚买扫把、罚卖盆栽,上课说话要发扫地等等,我开始思考,也许正是这些琐碎而具体的惩罚措施才是监督他们的有效办法,因此我也开始适度学习,稍做改变,比如说迟到的要做卫生,只到下一个迟到的人出现。我也时常产生内心冲突,刚上完一节气氛很好的的活动课,跟学生交流的很好,俨然一位善解人意的知心姐姐,一下课立刻又变成一个严厉的班主任的形象,我不是没有角色冲突的烦恼。我从一个“天使”变成“恶魔”,我开变得严厉,开始惩罚他们。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成长,还是一种保守。 另一方面,我也很单纯的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每个学生都可以变得很优秀的,而现实中,有的学生就算你用尽全力,他的表现和成绩也只会让你苦笑。我开始想到老教师的那句话,老师并不是万能的,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我对这个观点的看法,就是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变得很优秀,特他们的个体差异还是存在的.,比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基础、天赋等等,因此我给他们每一个人的目标都应该是因人而异的,都应该是适合他们的,而我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提到的“跳起来摘到的苹果是最甜的”,最能反映这一点。至此,我从一个理想主义者走到了现实中来。

  不管怎么样,我的班主任工作还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的,我相信坚持我的理念,给他们精神上的引导,给他们的心灵上课,再辅以具体的奖惩,未来我还是会有很好的成果的。教育,没有速成产品,教育没有急功近利。教育,不能没有思考,也不能没有想法而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因此,坚持我该坚持的,学习我该学习的,结果如何,只关乎内心。一句话,只关乎内心,这就是我的宗旨。

小学教学随笔11

  一直以来,音乐课被称为副课,特别是个别地方学校更认为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课目。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所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使人们对音乐课越来越刮目相看。而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不负众望,更好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它应有的光彩,这是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实验的课题。我发现影响上好一节音乐课的因素虽然很多,但以下这几方面更不容忽视。

  一、师生对音乐课的认识态度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

  常言道:学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作为老师首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教学,要自尊自爱,对任何一节课都要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使学生无形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针对那些态度不端正的学生,老师要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思想脉博。否则,只一味地想怎么设计课堂教学花样,只能抓住学生一时的心,却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改变对音乐课的态度。所以一旦发现有学习不端正的学生,我就利用上课几分钟的时间让大家讨论:音乐课到底有什么作用?音乐课究竟会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没有音乐课会怎样?同学们马上七嘴八舌,大讲特讲其好处所在。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了解了老师工作的意义,也使他们更多更好地知道学好这门课的意义,从而自觉自愿的完成学习任务。

  二、课堂上老师的夸奖与鼓励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工作中,我不止一次地实验发现:同样的班级,如果这节课我鼓励赞扬的话语多了适当了,学生的情绪便会异常地高涨,他们的行为也会与我紧密配合默契。相反,我有意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那几个所谓的调皮学生身上,批评多了,学生唱歌的情绪马上让人觉得无精打采,心不在焉。这一点特别是在年龄较小的年级表现尤其明显。比如学习《四季童趣》这首歌曲,节奏较难:除了切分节奏,还有全音符八分音符多次的交替出现。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我除了采用各种教唱的方法之外,重点放在给学生心理暗示上,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整个教唱过程中,我时不时地赞扬激励他们:“你们真棒,这么难唱的句子都难不住你们,老师真为你们的聪明能干兴!”“你们的声音真是太美了,我真想再欣赏一遍!”“你们愿意吸收老师加入你们的合唱队吗?”一节课下来,不但不觉得累,反而会让你身心愉悦兴致更高。无数次的实验证明:越是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然必要的批评也要有,不过要考虑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承受能力,讲究语言艺术

  三、音乐老师不仅是普通的教育工作者而且还是美的传播者

  在实际教学中,我不只一次地发现:当我身体不舒服,精神面貌欠佳时,学生上课也是懒洋洋的,歌唱时很难进入状态。同样的班级,当我富有激情地和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唱时,学生不仅学的快,对作品的理解也到位。同时,我和其他老师交流中都发现,学生把音乐老师当成了美的标准。音乐老师会跳舞,言谈举止美观大方;音乐老师会唱歌,声音美;音乐老师会弹琴,很让人着迷;老师的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作为音乐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从老师这里不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感受到美的熏陶。

小学教学随笔12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由于过于注重教学逻辑和知识的传授,而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学生乏味无趣,教学效果低。但是一定要切实上好一节好的数学课,让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教师在课堂的开头导入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课堂的开头导入好了,就能高度激发学生的求知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使整个课堂非常的活跃。那么怎样导入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我认为数学课的导入最好是走近小学生的生活,从他们身边的一些事例出发,或者设置一些题型、或引用一些数字、或改编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然后进行教学,学生易于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能使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特别好。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混合运算》,课本上的设计是通过男女学生的过河乘船来导入进行教学的。事实上我们有好多二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乘船的经历,,因此如果老师直接引用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或许好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会很高,想当然效果不会太好。幸好我备课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把学生的“过河乘船”改成“咱班学生坐汽车参观动物园”,这样一来,有好多学生因为有亲身体验,所以学习兴趣极高,课堂气氛宽松,不知不觉一节课下了,教学任务圆满完成了,学生学习热情也很高。

  我们的数学源于生活用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或许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数学导入方法,有善于设疑者、有喜于归纳者、有惯于直奔主题者……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学数学最终还要回归到生活中去,用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学生就越容易接受和理解,当然我们的教学效果就越好,学生也能够对数学产生更大的乐趣。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教师主宰、学生跟着教师走,而应是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语,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这样,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设计和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数学问题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小学生问题解决的质量,使其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小学教学随笔13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当我拿到书,我至少默读了三遍,同时翻阅了教参资料,为着准教学目标夯实基础。以下是我执教“我会认”生字的教学片段的思考。

  在第一课时上,我主要是以解决一类生字为主,认识“忘、主、席”等13个生字和书写“吃、叫”等2个生字。

  一、突破字音难点

  一年级以识记生字为主。在生字字音教学环节中,本课较容易读错的生字是前鼻音“亲、村”和翘舌音“吃、战、士、主”。先让孩子们自主交流需要提醒同桌易读错的字,接着请小老师示范朗读,相机指导,及时纠正。

  二、识记生字

  通过多种识记方法,采取不同的手段激发孩子们的识记兴趣。

  短短的课堂时间悄然而去,却也发现了许多不足。对于巧记生字的环节,耗时过多。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身边的同事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因此,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观摩他们的课堂。经过几次听课学习,我也收获不少。

  学会及时激发孩子们的生字方法。一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中已经渗透了新的教学识记生字方法,如猜字谜、形声字。在胡丹丹教师的课堂上,孩子们编字谜,其他小朋友们猜。可见,孩子们的思维都很活跃,反观自己的课堂,孩子们仍停留在浅显的识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后来,我就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首先示范编字谜的方法,果然,孩子们的思维也打开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今后,我还需好好努力,把识记生字教学的困惑逐个击破。

小学教学随笔14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所做所想、所见所闻、所说所感用文字系统的表达出来,我觉得很困难,虽然我在小学讲台上也工作了差不多20__年了,然而每回给学生上作文课却是最令我头痛的。因为学生一般都无材可取,无话可写,详略不当。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我首先要做的还是:

  一、激发习作兴趣

  我发现每次习作只要作文题目紧密的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就基本能指导学生把自己最亲近、最熟悉、最喜爱的事物用文字写下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于是我就把一切生活的内容都以游戏的形式拉到作文课上来:带学生参观校园,下雨天捉蜗牛仔细观察,自排自演课本剧,做糖醋黄瓜,玩木头人等等,孩子们在扮演各种角色时,在忘我的游戏境界中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不知不觉,就慢慢地走在了写作之路上。

  二、片段描写很重要

  我以前每次在对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就经常会写到详略不当,或者请把过程写具体。其实学生有的根本不看,大多数即使看了也不懂。后来我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就注重要求学生进行作文片段描写,告诉他们一个游戏环节或者是一件事要想写具体详细,就必须把过程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描写出来。因此我创设情境,给出中心句,要求他们先认真观察然后写出来。例如有一次我让学生以“今天老师发火了”为中心句写一段话,开始的时候学生一般都写“老师今天很生气,大声的骂了我们,我们很害怕”等等,然后我就“现场直播”了一次生气发火的全过程,让他们好好观察我的动作、语言、神态。再次写作时不能出现“生气”二字,而且要把老师发火时全班同学的表现及自己的心里想法写出来,第二次的片段描写明显好于第一次。有的学生是这样写的:砰,只听一声巨响,教室门被老师狠狠地推开了。她阴着一张布满乌云的脸走了进来,顿时,教室里吵闹的声音,追逐的身影都停了下来,大家马上坐好,静悄悄地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唯恐惊动了老师。只见陈老师大步往讲台上一迈,把手中的作业狠狠地往讲台上一砸,阴冷的目光往教室里一扫,顿时我只感觉有一股寒流在教室里涌动。接着老师用非常温柔的语气皮笑肉不笑的说:现在我点到名的都给我站起来。我心里想,是不是有的同学作业又乱做让老师发飙了啊,真希望我不在内啊!我不禁开始祈祷起来。所以说经过多次的各种片段描写后,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升。

  三、、多阅读课外书籍,多摘抄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鼓励学生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学生写读书笔记。既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习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从上学期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读书摘抄笔记,先是课文里好的讲读或精读课文,再就是布置课外阅读。三年级我要求不高只要摘抄好词好句好段和五十个字左右的体会,四年级我就慢慢要求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让学生慢慢的积累好的词语和句子,更有利于他们的写作。

小学教学随笔15

  小学作文教学,不知什么时候,流于形式。教师没有系统的讲解与评价,学生抄袭蔚然成风,没有自己的观察,没有自己的思考,没有自己独特的感触,疲于应付作文,简单机械。背范文成了小学生作文的终南捷径,以至于写了几年作文之后仍然不会写作文,一写作文就头疼,内心打怵。针对小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以下是一点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点滴思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更希望老师们,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际,不断学习借鉴,不断反思,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以读促写

  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写作好的学生往往都是喜欢读书的学生。所以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喜欢读书的学生进行鼓励。

  一是精读课本,二是泛读或精度部分课外书。精读课本,也就是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延续,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升华情感,无形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对于课外阅读,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学段及学生年龄特点适时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要充分利用好读书笔记。三年级以上写读书笔记,每周至少两次,一定要提高质量,每次必须批阅。笔记的内容要丰富,可以是好词佳句、精彩片断、读书心得等。家庭作业适当布置读书内容,低年级家长陪读,每天不少于十分钟;中高年级家长监督阅读,每天不少于三十分钟。在家里家长签字并简要写上读书评语,学生到校后,教师要及时检查与反馈,多表扬,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加强国学诵读,通过家庭作业、双休作业、寒暑假作业等形式,时时做好国学诵读,充分利用好“国学经典系列校本教材”,按周次安排,步步推进。

  上好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老师要充分备课,教给学生阅读的知识,及时评价、鼓励,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教师逼学生读转化成读书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

  阅读课上,可以是读书方法指导,可以是必读书目赏读,可以是学生读书感悟交流,可以是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可以是师生共同朗读或背诵精彩段落,可以是学生静静的或出声的自由朗读。总之,阅读课是抛出去的一块砖,引来遍地翡翠;是春天的一缕风,吹绿整个读书的原野。

  二、以说促写

  上好“交流评说”这一作文环节,鼓励学生多说,说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写作素材首先直接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例如说观察到的景物,要从形状、颜色、动态等方面去说。例如说熟悉的人,要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关键是做好启发、引导、点拨。

  三、以改促写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从审题立意、选取材料、布局谋篇,从字词、句子、修辞以及新鲜的富有创意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提炼、修改。作为修改,可以自己修改、同桌互改、教师评改等方式有机结合。

  每个学期,要有那么几节修改作文课,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能学习借鉴同学们作文的优点,亦能指出同学们作文的不妥之处。并且使学生作文能够常态化的互相交流。

  四、以评促写

  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扬长避短。通过评价,既发现自己的缺点,又发扬自己的优点,同时树立写作的信心,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自愿作文、自能作文。

  五、小学生作文体裁归类及其简要特点

(1)写人叙事:写人重点是写出人的品质、特点,注意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等方面的描写引导,把人物写活写丰满。叙事重点是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人与记事的文章要注意一点,都会写到人和事,但是侧重点不一样,所以布局谋篇也不一样,例如开头,写事的一般要点出事,而写人的一般要点出人。)

(2)写景状物:重点是抓住景物的特点写。

(3)读(观)后感:读后感由读和感两部分,“读”要抓住要点,简洁概要;“感”要独特丰盈是重点,详细具体,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理有据。行文上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前半部分是读,后半部分是感,一种是读和感交叉进行。

(4) 想象:想象不是胡思乱想,而是要有一定的根据,这个根据就是实际。想象,是理想中的而眼前又不能实现的合乎科学规律的未来。

小学教学随笔16

  小学作文教学随笔

小学作文教学面对的是零起点的孩子,所以,小学作文教学可以说是有法可依的同时又无章可循,说它无章可循因为在孩子来说孩子毕竟是孩子,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可以刻意的策划教的过程,可以刻意的营造学的氛围,但我们不能刻意的期许习作的到位,不能刻意的追求成文的效果。正如太极的以柔克刚以无招胜有招。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所谓有法可依就是激发兴趣在先,练眼,练心,练脑同步。完成观察积累,感悟,组织表达的整合。只有孩子愿意写了老师的教学才算成功了一半。兴趣是教学活动中永远的主题。用孩子的视角看孩子的世界,欣赏孩子的作品肯定孩子的闪光点,激发孩子用文字表达感情的兴趣。真诚的和孩子交流,诚恳的指出文中的缺点。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培养写作的积极性是不灭的理念。在孩子习作过程中眼脑心的整合互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具体丰富的生活中相互渗透慢慢融合的。

  一,文章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观察和积累奠定文字金塔的根基------打造孩子的慧眼。

  孩子的心灵相对大人的要单纯,单纯到能用好与坏,对与错来划分。所以,孩子的作文需要孩子用孩子的视角去发现,用孩子的语言去描述。用孩子的心去感悟。所以,小学作文教学也不是把大人的发现大人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而是引导孩,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去描述,在生活中留心身边的事物:充实的生活,众多的媒介,书籍,广播,电视,网络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源泉。

  我做过一个调查:随机的向一至六年级的学生问同一个问题“今天你看到或做了什么事?”

  一年级:早晨爷爷送我来上学,上完课又接我回家,下午爷爷送我来上学,上完课又接我回家。----8岁孩子的世界就是上学和回家。多简单!

  二年级:今天风那么大,早晨爷爷骑三轮带我和姐姐来上学,都快蹬不动了,体育课也没上好。----已能够关注一件和自己有直接关系的事物

  三年级:今天我语文考了第一,光顾着美了,平均数没听好。

  四年级:今天哪儿都好,就是美术活动时忘毛笔了,也没画成,这个遗憾啊。------已经能把自己的体会溶进事件中。

  五年级:今天张华欺负四年级的学生,我说他,他还不识好歹的骂我,没素质。------能明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年级:今天老师找我谈话,还是老一套学习呀学习,其实我也知道我们这一代任重而道远,可老是这么絮叨,再坚的钢铁也会给弄得金属疲劳了啊。-------社会,科学上的知识也能灵活运用在表达上了。

  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观察越来越具体,并逐渐的汇入自己的看法。那么我们何不给孩子一副有色的眼镜,让孩子带着感情从学步的一年级开始去观察和积累?我带过两界一年级,最初我就以谈话的形式引导孩子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比如:今天谁给你做的饭?你想对她说些什么?早晨,是谁送你来上学?你想对他说什么?你的衣服是谁给洗的?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让孩子回忆的同时感知亲人的爱学会感恩。然后逐步的扩展记忆范围:你来的路上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在学校里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让孩子习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想到哪儿。再把看到的说出来。养成用眼睛感知世界,简单的表达自己的喜恶的习惯。接下来随着字的认识,词的增多我们就可以换一种形式表达了,把你看到的人或事用笔记下来,可以是简单的两个句子,也可以画一幅画,不必要求词句的精准,不必要求画的质量,只要能让人看的明白就好。词汇再丰富一些时,可以适当的用一些修辞,画剧情式的组画。加一点自己的看法。到三四年级,识字量阅读量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我们就可以适时的把表达形式放宽,让孩子自由的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或感受。世界这么多彩涵盖了无尽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学会感受生活,积极为孩子创造感受生活、丰富人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孩子观察细了积累多了胸中自然就有成竹。

  还能想起我刚毕业时的一次作文,当时我带的是四年级,我布置了一篇以麦收为主题的作文,阅稿时我没有能从一篇文章里找到火样的热情和丰收的喜悦。我问到孙钊,他的回答着实令我吃了一惊。他说他家没场,也不种麦子。还有很多同学和他一样根本就没有收麦子的经历。反思之后,才觉出我也被生活隔离了:学校的四角天空下,我记忆里收麦子的情节已经远离我们十几年了。今天,大型的联合收割机代替了人力泼场,轧场,割麦,曝晒,打麦和起场一系列的工序。人们剩的就只是把麦粒搁到公路中间晒了。但于我,十几年前的记忆就像是昨天,甚至是刚刚。所以说用心感受的生活即使经久也不会褪色。当处景时自然就会生情,就会迸发出不可遏止的急于表达的欲望。如果你曾在草地上打滚把心爱的白衬衣染绿;为爬树摘槐花而迟到;在院子挖个洞穴数五步埋下自己的宝盒;得到一套《岳飞传》兴奋的不眠不休的连啃了两天。用手和脚作鬼画符似的画;用粉笔在卧室墙壁上涂鸦;用沙子“埋人”弄得灰头土脸;宝贝似的抱着自己创作的泥塑巡回展览;种下土豆到收获时竟比种子还小;下雨后在和水塘相通的小渠上拦笊篱抓草鱼;上学不走大路偏提着小裙趟水深没膝的柳林;学少年闰土的样捉麻雀;在水坑练狗刨喝好几口水;劈竹竿糊报纸做风筝忽忽悠悠放上天。放羊忘了时间羊回家了人还在逮知了猴;和小伴跑到十几里外的方坑捡贝壳;体育课为了采一把极漂亮的点地梅给老师拎进办公室狠训。。。你还会愁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吗?那样鲜明的记忆只会叫你愁怎么鲜亮的词句那么不够!

  关于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地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对此,叶圣陶先生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实的路走去,便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一句话,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二,文章高于生活,在平凡中提炼和感悟生活的真善美------打造孩子的慧心。

  人有心所以有感情,文也需有心才能有感染力。所以文心是贯穿文章始终的灵魂所在。作文教学不是刻板的老和尚说教。不能依照大人的意志灌输大人的思想或者看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不同的孩子对同一事物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我提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文心。我的一个学生胡奇,人挺漂亮,也聪明。可学习成绩却是倒数一二;打架,骂街,撒谎没谁能比的过她。每天到校见我第一句话准是:“老师,我的作业写完了,是我妈妈看我写的。”当检查到她的作业时,本上凌乱且不相干的几个字迹总会戳穿她的谎言;再问:“是你妈妈看你写的?”她眼里含泪:“老师,真是我妈妈看我写的。真的,老师。”我试着了解她:她的父母做买卖,她和弟弟跟奶奶过。家访时我见到了她奶奶,她奶奶说:“撒谎骂街都是和她妈妈学的。她爸妈不回家是不回家,回家就会给孩子带衣裳再就看孩子成绩骂街。”有妈妈看着写作业对一个渴望母爱的孩子来说是多美的期待,或许她一切的表象就是对这份期待的最好诠释。如此敏感的心该有多细腻,她该是渴望能得到其他孩子一样的家的温暖与关爱。也想像其他孩子似的有妈妈看着写作业,给爸爸拉着小手逛超市,拿着老师贴笑脸的画到爸爸妈妈面前换一堆的夸奖。感情的表达是没有一定之规的,就像胡奇,把所有的渴求编织成一张温馨的亲情的网,套牢自己。文就如写文章的人怎么能用拘泥的形式定格?所以,不管是散文,诗歌,记叙,议论还是小品,或者就是一个杂感。甚至是不伦不类的'说不上体裁来的文字的组合,只要文心是自始至终的,它就会感动看它的人,就不失为一篇好的作品。可能很多人学过课文《祭妹文》,文中的兄长只是絮絮叨叨生活的琐事,可也就是这些看来那么琐碎的记忆,那么生活的文笔,把那份思念与哀伤气氛酿的那么酽,酽的化都化不开。

  要打造好的文心就必须具备一颗善感的慧心。但是,慧心不是与生就有的,它是在平时生活的熏陶中潜移默化的形成的。所以,孩子的心性在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影响之外,还需数任老师后天的引导。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量:究竟是我变了还是现在的孩子变了。从教以来我总结借鉴整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我的教学过程中,我欣赏我的孩子们,在情与法中给孩子最多的自由。但一段时间以来它突然不适用了。我的欣赏在小强看来好像变成了放纵自己的资本。毕业以来不记得几次是在讲台上讲课,我从来都是走到哪儿讲到哪儿提到哪儿。和孩子交流也习惯了双臂环着孩子的肩颈,唯恐有温情的阳光扫不到的角落。以致几年后,我的孩子高强说:“老师要是还来教我们,我就带着全班去接她”。是家的娇宠惯坏了孩子?还是孩子就是冥顽不灵?不会呀。看他虚掩着门架上笤帚砸人------他灵的很呀!看他见我生气主动的拿问题来分散我的注意力------他善解的很呀!看他发现我的手流血了赶紧掏出纸给我捂上------他心细的很呀!这是一颗多细腻灵动的心呀!或许是母爱太少,或许是为了补偿孩子太少的母爱而给了孩子太多的爱?想到五岁儿子在人前的听话,在我面前的不驯,或许他是把我当母亲?可以撒撒娇?耍耍赖?这样想了。Like my son like every son!孩子还会吝惜他的爱吗?他也会如我爱他一般爱他周遭的人。如我看他一样看他周遭的事。一个人的爱就会感染一群人的爱,拿被爱充斥的灵透的心去感悟人生,领略世界,体会真善美。还用担心抓不到文心吗?

  三,文章即生活,生活也文章。在有即是无,无也是有中完成辞藻与感情的整合-----打造孩子的慧脑。

  行者无疆,勇者无惧,智者无私。这样的境界是不容易达到。但这恰就是做人和作文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