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3篇(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论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3篇(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论文),欢迎参阅。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3篇(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论文)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1

  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 2010年实施方案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农用化学物质的投入和畜禽废弃物所产生的污染物质,从非特定区域通过地表径流和农田渗漏,进入受纳水体,形成的水环境污染。切实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基础,是实施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赣州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行动。现按照《赣州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赣州市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程2010年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为指导,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核心,以集成组装配套技术为手段,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开展环境治理、保护自然生态三大任务,着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推动循环农业发展,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主要内容及目标

  1、规范生产行为,从生产源头上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严格执行农田消纳畜禽粪便的环境安全标准(15头猪/公顷耕地),严格控制水产养殖污染。按畜禽、水产养殖规模与土地承载“消化”粪尿能力相平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区)、水产养殖规模,并划分禁养区、控养区和可养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基本达到畜牧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1)实施生猪养殖“双百”工程。生猪养殖“双百”工程,即:2010年,全市新增100个标准化猪场,新建100个生态养殖小区。新建规模化畜牧养殖场(区)必须实行“三同时”制度,做到主体工程与环保处理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达到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对2010年以前,已建但未达标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要进行改造,完善其养殖标准化、规范化设施建设。对今后末按要求实施“三同时”的养殖场,减少或取消政府有关扶助(包括有关政策优惠),其排放废弃物超标的,则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实施水产健康养殖工程。为了减少渔业污染,大力开展水产健康养殖,计划全市2010年推广水产健康养殖面积20万亩,达到养殖总面积的30%。推广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和模式,促进水体生态修复。科学规划全市水功能区和水资源区,实行水产养殖证制度,合理确定“三网”(网箱、网栏、网围)养殖规模和放养密度,维持大中水面水体生态平衡。严格按照有关养殖标准来规范养殖行为,在湖泊水库等大中型水体全面禁止使用化肥、渔用复合肥及未经处理的畜禽粪便养鱼,池塘也要测水施肥,力争水产养殖水体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2、推广清洁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1)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工程。积极推广干式清粪法、节水饮水技术、雨污分流,改进饲料营养配方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利用固液分离、污水收集与调节、高效厌氧发酵等技术系统,实现粪污的无害化;固态粪采用脱水、烘干制粒等技术,使之成为有机肥料、鱼用饲料、汽化炉的燃料、食用菌的基料,或采用强制通风静态垛堆制成初级有机肥;污水经厌氧发酵、氧化净化,供农作物灌溉利用,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贯彻执行2009年9月4日市政府办《关于印发〈赣州市规模猪场养殖污染集中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重点推广已示范成功的三种粪污处理及综合利用模式:“猪-沼-果”生态畜牧小区模式、“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模式和工业污水处理模式。2010年6月底前完成年出栏万头以上(含万头)的规模养猪场(户)的集中整治,全面完成50%年出栏1000头-9999头规模养猪场(户)整治。全市推广“自然养猪法”生物发酵床50万平方米,比09年增加20万平方米。(2)实施沃土工程。积极推广节约型农业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扩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积极发展绿肥种植,抓好优质绿肥留种。扩大秸秆还田、种植食用菌和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商品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重点发展红花草,增加有机肥的比重,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耕地质量。全年推广应用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680万亩,项目区肥料利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果园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0万亩。

(3)实施绿色植保工程。积极推广绿色植保技术,综合应用生态、农业、物理、生物和化学方法治理病虫害。推广应用灯光和性诱剂诱杀害虫、巴氏钝绥螨等天敌防治农作物害虫害螨和生物农药替代化学防治等技术;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引导农民科学用药;使用先进施药机械,提高防治效果和农药利用率;建立水稻、果树、蔬菜、茶叶、瓜类、花卉等主要农作物病虫害安全用药示范区。全市绿色防控农作物面积600万亩,防控率比09年提高10个百分点;绿色防控果园面积60万亩。

(4)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工程。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进程。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规范农产品生产行为,推广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3、推行节能减排,从生产终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1)加快农村沼气建设。户用沼气池实行“一池三改”,即每户建一个沼气池、结合改造畜禽栏舍、厕所和厨房,规模畜禽养殖场和农村公厕要兴建大中型沼气工程和净化池等环保设施,积极推广以沼气池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时做好“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家居用能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的目标。全市新建户用沼气池2万座以上,沼气工程200处;全市应用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面积达到100万亩。

(2)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按照“减量化、无害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理念,利用工程和生物手段,推广变废为宝的有机肥源等清洁生产方式,使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向肥料、饲料和原料转化;集成配套节水、节肥、减药技术,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配备农村生活污水、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等有机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实行垃圾分类、建设田间垃圾收集池和回收农膜、集中处理农药瓶;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积极推广农村节能新技术;依照村民自治的有关规定,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村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

(3)实施循环、生态农业工程。积极推广“猪-沼-果(菜等)”、稻鸭共栖、立体套种、免耕少耕、稻田养鱼、水旱轮作、生态果园、庭院经济等生态农业模式(技术);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进行保护性耕作,改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做到用地养地和精耕细作相结合,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和提高耕地质量。积极推广乡村清洁、农村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能源高效转化利用、节约型农业、农业资源保护以及农民素质提升、乡村物业服务网络等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技术)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各地区域主导产业特色明显的循环农业产业链和循环农业经济链。

  三、组织领导与保障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涉及农业的多行业、多部门,而且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必须强化统一组织领导和分工负责,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并切实做好全程技术跟踪服务等工作,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取得应有的效果。

  1、成立工程领导小组,加强统一组织领导。市局工程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局长任组长,计财、畜牧、粮油、农技、水产、科教、经作、法规、植保、土肥、农村能源、农业环保和果业等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市农村环保能源站为牵头单位。各县(市、区)农业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明确牵头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统一组织领导,确定发展目标、规划及实施工作方案,明确和协调相关部门的职责,检查督促工作的进展,及时研究解决工作进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要建立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联席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必要时也可召开临时会议,全面、及时和准确地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商和落实下一阶段的工作。

  2、层层建立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当地农业部门统一组织各有关业务部门分工负责,层层建立领导与工作责任制,把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业务部门全面负责本行业内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规划、实施和指导、督促等工作。各有关部门间,既要各司其职,又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必要时应联合组织开展整治农业面源污染的专项行动。

  3、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布局与分类指导。根据各地各业农业面源污染的状况,进行规划分类,划分出敏感区(入河口、大中型畜禽养殖场、保护地等)、重点区、潜在区、普通区等区域类型,结合我市“十二五”农业发展、生态建设规划,以小流域为单元,对各类区域种、养、加等产业的面源污染防治实行统筹安排,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做好分类指导实施。

  4、依法行政,加大监管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履职,依法行政,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

  5、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工作。当前,农业面源污染监测还没有统一的国标,对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进行分类监测只是世界的共识。因此,通过此次工程实施,建立健全涵盖农业环境信息统计、田间监测、流域监测、水质监测及风险评价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以便及时、准确监测农业面源污染的负荷量和贡献率。全市农业环保部门要建立农业面源污染监控、评估和预报体系及农业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有关政策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6、突出宣传指导,加强技术服务。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是一项较新、面广、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在实施中,要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宣传工具,宣传有关政策、法规和技术知识及先进典型,提高广大群众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意识与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广泛开展印发有关技术资料、送科技下乡和实地指导等活动,使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了解掌握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基本知识。同时在科技服务中要注重科技创新,如结合生态农业建设、“菜篮子”工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节能减排等工作,及时总结,推广成熟可行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用技术,并积极引进、推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技术、新工艺。

  7、统筹安排专项经费。必要的资金投入是保证防治工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各地应根据工作目标要求,争取政府和财政的支持,解决相关项目和工作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顺利进行。

  8、继续推进项目开发。在市生态文明的区域经济体系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部署下,09年针对性地开发了20个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涉及全市18个县(市、区),总投资近2亿元。国家重视农村、农业环境和生态问题,2010年,我市要加大力度争取中央项目资金。一要在第一季度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申报;二要做好跟踪,争取早立项,尽早完成可行性研究;三要做好项目的准备和实施工作。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2

“十三五”重点项目-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0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申请资金、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 是在招商引资、投资合作、政府立项、银行贷款等领域常用的专业文档,主要对项目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如何实施、相关技术方案及财务效果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告。

  可行性研究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 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财务的盈利性,经济上的合理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适应性以及建设条件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投资可行性报告咨询服务分为政府审批核准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融资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核准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侧重关注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影响;融资用报告侧重关注项目在经济上是否可行。具体概括为:政府立项审批,产业扶持,银行贷款,融资投资、投资建设、境外投资、上市融资、中外合作,股份合作、组建公司、征用土地、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等各类可行性报告。

  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调查,在行业专家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对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进行科学预测,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客观的、可靠的项目投资价值评估及项目建设进程等咨询意见。

  报告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申请资金、申请土地、银行贷款、境内外融资等

  关联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议书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申请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资金申请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节能评估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市场研究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商业计划书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投资风险分析报告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行业发展预测分析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根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第一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总论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概况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名称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单位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拟建设地点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性质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期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编辑依据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编制原则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背景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产品背景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提出理由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必要性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是国家战略意义的需要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是当地人民脱贫致富和增加就业的需要 第三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第一节 产品市场现状

  第二节 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第三节 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规模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产品方案

  第三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选址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地点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用地性质及权属

  土地现状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选址意见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交通、能源供应条件 政策及用工条件

  施工条件

  公用设施条件

  第三节 原材料及燃动力供应

  原材料 燃动力供应

  第六章 技术方案、设备方案与工程方案 第一节 项目技术方案

  项目工艺设计原则

  生产工艺

  第二节 设备方案

  主要设备选型的原则 主要生产设备 设备配置方案 设备采购方式 第三节 工程方案

  工程设计原则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主要建、构筑物工程方案 建筑功能布局

  建筑结构

  第七章 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总图布置

  总平面布置原则

  总平面布置

  竖向布置

  规划用地规模与建设指标

  第二节 给排水系统 给水情况

  排水情况

  第三节 供电系统

  第四节 空调采暖

  第五节 通风采光系统

  第六节 总图运输

  第八章 资源利用与节能措施

  第一节 资源利用分析

  土地资源利用分析

  水资源利用分析

  电能源利用分析

  第二节 能耗指标及分析

  第三节 节能措施分析

  土地资源节约措施

  水资源节约措施

  电能源节约措施

  第九章 生态与环境影响分析

  第一节 项目自然环境

  基本概况

  气候特点

  矿产资源

  第二节 社会环境现状

  行政划区及人口构成 经济建设

  第三节 项目主要污染物及污染源分析

  施工期 使用期

  第四节 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标准

  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地方环保法律法规

  技术规范

  第五节 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期污染减缓措施 使用期污染减缓措施

  其它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措施

  第六节 环境影响结论 第十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

  第一节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安全防护 劳动保护 安全卫生 第二节 消防

  建筑防火设计依据

  总面积布置与建筑消防设计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备

  消防电气

  第三节 地震安全

  第十一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组织机构设置因素分析 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置

  人力资源配置因素分析 生产班制 劳动定员

  表11-1劳动定员一览表

  职工工资及福利成本分析 表11-2工资及福利估算表 第三节 人员来源与培训

  第十二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招投标方式及内容

  第十三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工程总进度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一节 投资估算依据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估算

  表14-1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建设投资估算

  表14-2建设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基础建设投资估算

  表14-3基建总投资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设备投资估算

  表14-4设备总投资估算单位:万元

  第六节 流动资金估算

  表14-5计算期内流动资金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七节 资金筹措

  第八节 资产形成第十五章 财务分析

  第一节 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第二节 营业收入、经营税金及附加估算

  表15-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三节 总成本费用估算

  表15-2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四节 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预测

  表15-3利润、利润分配及纳税总额估算表单位:万元 第五节 现金流量预测

  表15-4现金流量表单位:万元 第六节 赢利能力分析

  动态盈利能力分析

  静态盈利能力分析

  第七节 盈亏平衡分析

  第八节 财务评价

  表15-5财务指标汇总表

  第十六章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风险分析

  第一节 风险影响因素

  可能面临的风险因素

  主要风险因素识别

  第二节 风险影响程度及规避措施 风险影响程度评价

  风险规避措施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结论

  第二节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项目建议

农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监理专题总结3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阜新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张巾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其污染源广泛分散,没有明确位置,而被称为农业面源污染。

  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面源污染给我市农村环境带来的危害随处可见,必须引起社会高度重视。

  一、阜新市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我市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化肥的连年施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业化肥施用量万吨。其中氮、磷、钾的比例平均为1::。我们仅以氮肥的利用为例,氮肥施用为万吨,而平均利用率仅约35%,剩余部分除以氨和氮氧化物的形态进入大气外,其余大都随降水和灌溉进入水体,这些过量施用的化肥流入水中,使水中藻类迅速生长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水体丧失应有功能,水色变绿、变黑,严重时会发出臭味;进入土地中,改变原有土壤的结构和特性,造成土壤板结,有机质减少。另外化肥中过量的重金属成分积存 在环境中,被农作物吸收,会损害人体健康。

(二)农药的过度使用对环境的影响。2014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达吨,利用率仅为10%一20%,而80%一90%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在各环境要素中循环,并重新分布,污染范围极大且易扩散,从而大气、水体、土壤及生物体内都含有农药及其残留。这些残留的农药不但大量地杀伤天敌生物,破坏农田生态平衡,而且由于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水体,致使水体各种污染物质含量超标,水质恶化,严重的甚至危害人们生命健康。

(三)地膜覆盖中农膜残留对环境的污染。我市干旱少雨,节水滴灌成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耕作方式,由此地膜覆盖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地膜的连年使用,而且人工清除率较低,因此造成大量农膜残留于土壤中,不但影响农田机械耕作和作物根系伸展,造成作物倒伏、死苗、弱苗和减产,还会破坏土壤耕层结构。并且农膜残片很容易随作物秸秆进入饲料,造成农畜误食而死亡。

(四)畜禽粪便不合理排放带来的污染。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一批国内知名畜牧业生产龙头企业。因此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养殖小区不断增加,我市的畜禽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据调查,有的乡镇村屯畜禽粪便处理 不当,直接排入水系或农田,造成地下水溶解氧含量减少,水质中有毒成分增多,使地下水及周边环境造成污染。

(五)秸秆大量焚烧废弃带来的污染。近几年阜新市农作物秸秆总量均在200万吨以上,除去一部分作为饲料、还田和作为食用菌基质用于再生产外,每年都有约30%被焚烧或废弃。这些被焚烧的秸秆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不但污染大气,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同时也是产生火灾的隐患。

  由此看来,我市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已经严重危害了农村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迫在眉睫!

  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首先要改变不利的生产方式,同时更重要的是完善和强化保障措施,要做到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同步进行。因此,结合我市的农业生产具体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建议各级政府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目标,充分认识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要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开展农业面源污 染防治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防治意识,要加强对农民清洁生产的技术培训,逐步使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变成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同时,扩大公民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大家共同来减少污染,关爱家园。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解决农村生态恶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因此,在确保农业生产发展的同时,要把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纳入各级政府工作,做到有组织、有目标的开展此项工作。建议各级政府认真履行农村环境保护责任,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和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环保部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分工上,环保部门负责统一监管和协调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农业部门负责专业指导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组织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等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畜牧部门负责专业指导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其他住房城乡建设、水利、国土、卫生部门等均要各司其职,分工有序,全市上下形成紧密配合、协调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大力提倡和推广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近两年,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危害方面,我市相关部门开展了一些着实有效的工作。在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方面,我们大力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14年,全市农业部门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494万亩,增施有机肥650万立方米。在利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草害方面,我市组织实施了玉米螟绿色防控项目。除此之外,在畜禽粪便综合利用技术和农作物秸秆处理上也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扩大影响。在今后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要继续把好“防”“控”两个关口。建议从生产过程入手,继续加大力度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农业标准化栽培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等,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用量;继续提倡秸秆还田、秸秆沼气化、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等,以减少秸秆焚烧废弃对环境的污染;在畜禽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上,尤其要加大力度,要做到科学规划设计,新建养殖小区要实行相对封闭式管理,将生活区、管理与技术等公用活动场远离小区,而且新建畜禽养殖场要办理环境影响评价手续,做到污染防治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养殖场竣工需相关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同时继续加大力度推广沼气工程、生物发酵床、粪便干湿处理技术、有机肥生产等粪便综合利用模式;在生活污染治理处理上,要 结合我市农村清洁工程项目,在建设沼气池、污水处理池,配备户用垃圾桶,设立垃圾箱等方面,加大示范村的工作力度,力争尽快做到生活垃圾处理和田间垃圾收集工程普及到每个村屯,从而有效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实现我市农村田园、家园、水源的清洁。

(四)抓好示范,以点带面。农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内容多,治理难度大,因此建议各级政府整合农业开发、扶贫、科技等部门资源,给予相关部门立项,根据引起农业面源污染的不同因素,分类、分地区建立综合防治示范区。各农业部门要结合农业生产和农业面污染的实际情况,规定实施具体内容和预期目标,明确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有序有组织推进。通过示范区建设,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为全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样板和经验。

(五)完善机构,夯实能力。建议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环境保护新机制,创新城乡一体化环保工作管理体系。加强基层农村环保能力建设,有选择地在乡镇一级成立专门机构,落实职能、编制和经费,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农业环境监测和执法能力建设。建立村民环境自治机制,通过村规民约等方式起到相互监督、相互约束的作用。

(六)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是一项长效系统工程,需要协调农业、环保、水利、畜牧等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还要有财政、发改、扶贫、开发等部门的财力和项目支持,体制上要有管理和监督,技术和资金上要有保障。建议政府成立领导小组,整合各部门力量,落实责任制,制定责任目标,设立监督考核机制。在资金上,建议切实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投入,逐步建立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民自主投入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建议政府资金实行奖励和补助相结合的投入方式,予以“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支持, 重点加大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投入,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涉及环保专项资金要向农村地区倾斜。同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发动农民自愿筹资筹劳,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同时要联合高校和科研部门,搞好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示范,全市上下协调配合,以保证这项工作健康持续、有序的开展下去。

  各位领导、委员们,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美丽中国”在广大农村的实践就是建设美丽乡村。只要我们共同努力,集聚全社会的力量,控制农业面源 污染, 必定能够还我们大家一个宜居、宜业、文明的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