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论文3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

综合文章 时间:2022-10-14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研究性学习论文3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供大家赏析。

研究性学习论文3篇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论文

研究性学习论文1

  研究性学习论文

  课题研究成员:高一16班 侯玲婕 周妍冰

  摘要:研究的课题: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的关系。研究目的: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美食,进而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最终结论: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前言:我们从美食角度切入研究,可以提高研究兴趣,加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由此也诞生了许多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优美诗句和散文。正是我国悠久的历史,沉淀出了中华灿烂辉煌的饮食文化。以下是我们依据计划完成的相关研究。正文:

  一、研究方法:主要使用文献法

  二、研究过程 1.查找相关的资料 2.整理相关的资料

  1)云南过桥米线与其历史背景

①相关资料:过桥米线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关于过桥米线也有一个传说,清朝时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岛,一个秀才到岛上苦心读书,秀才的娘子常常做了他爱吃的米线送去给他。但等出门到了岛上时,米线已不热了。后来一次偶然送鸡汤的时候,秀才娘子发现鸡汤上覆盖着厚厚的那层鸡油有如锅盖一样,可以让汤保持温度,如果把作料和米线等吃时再放,还能更加爽口。于是她先把肥鸡、筒子骨等煮好清汤,上覆厚厚鸡油;米线在家烫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岛上后用滚油烫熟,之后加入米线,鲜香滑爽。此法一经传开,人们纷纷仿效,因为到岛上要过一座桥,也为纪念这位贤妻,后世就把它叫做“过桥米线”。

②结论概述:通过这个传说,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科举制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新性。当时的人们为了功名而埋头苦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不加思考,不思创新。这才导致了我国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

  当然,从另一个侧面也体现出了,当时女子终身以追求贤惠的虚名为目的,服从着三从四德的礼教束缚,失去了对自己生命意义的追求。

  2)北京的冰糖葫芦的历史背景

①相关资料:冰糖葫芦,在宋朝年间便开始了古式的做法,历史中早有记载,清朝年间各地盛行。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现已成为我国传统小吃。冰糖葫芦具有开胃、养颜、增智、消除疲劳、清热等作用。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

  相传,冰糖葫芦与南宋光宗皇帝有关。宋光宗,名赵敦。公元1187年10月受宋孝宗内禅而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绍熙”。

  在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面黄肌瘦,不想吃饭。皇宫里的御医用了许多贵重的药品,可是依然没有效果。眼看着自己心爱的妃子一天比一天憔悴、瘦弱,皇帝也很郁闷,整天愁眉苦脸的。于是只好张榜到民间招纳良医。不久,果然有个江湖郎中揭榜了。这郎中给黄贵妃诊脉后说:“贵妃的病不碍事,只要把冰糖和山楂果煎熬了,每顿饭前吃七八颗,用不了几天就好了。”开始,大家都不相信这位江湖郎中,可是贵妃吃了之后,疾病竟然好了。

  后来这种吃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这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冰糖葫芦。

②结论概述:冰糖葫芦的传说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在落后的科学条件下对医学的刻苦研究,正是由于南宋时期的人们探索精神,才为中国特色的美食和中医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3)西藏的酥油茶的历史背景

①相关资料:传说,藏区有两个部落,曾因发生械斗,结下冤仇。辖部落土司的女儿美梅措、在劳动中与怒部落土司的儿子文顿巴相爱,但由于两个部落历史上结下的冤仇,辖部落的土司派人杀害了文顿巴,当为文顿巴举行火葬仪式时,美梅措跳进火海殉情。双方死后,美梅措到内地变成茶树上的茶叶,文顿巴到羌塘变成盐湖里的盐。每当藏族人打酥油茶时,茶和盐再次相遇,这无疑表达了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在藏区喝酥油茶时,我便开始深思,为何一向产茶稀少的藏区,会出现酥油茶这种藏族老少离不开的饮品呢? 查阅了有关西藏历史的资料我终于发现其中的缘由。

  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 而西藏要出现酥油茶就必须与中原产生一些联系,我就把目光放到了隋唐两宋。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4、5世纪时,吐蕃军队就曾通过与内地的战争夺得了大量茶叶,但直到公元5世纪以前,吐蕃社会还没有形成饮茶的习俗,茶叶也只是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品而为社会上层所珍藏。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

  首次统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权——吐蕃王朝。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等书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的陪嫁十分丰厚。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永徽元年(650年),松赞干布去世后,文成公主又在吐蕃生活了30年,继续致 力于加强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她热爱藏族同胞,深受百姓爱戴。她曾设计和协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随来的文士们也开始工作,他们帮助整理吐蕃的有关文献,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规化。接着他还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贵族子弟,千里跋涉,远赴长安,进入唐朝国家,研读诗书,把汉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农技人员并不宣扬什么,他们只是先把从中原带 去的粮食种籽播种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后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那顶壮的庄稼,惊人的高产,让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为吐蕃人那时虽然也 种植一些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

  文成公主入藏,是西藏与中原往来的丰碑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

  唐开元以后,随着唐蕃之间交往的增多,饮茶习俗渐渐传入吐蕃。

  到了晚唐时期,唐蕃开始在河西和青海日月山一带进行茶马互市,茶叶开始大量运往藏区。以后茶马互市盛行。1372年,明政府专门设立“茶马司”,专门管理内地与边地的茶马互市活动。清初。“茶马互市”制度正式建立。从此,茶叶开始源源不断输入藏区并进入寻常百姓家。由于藏族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

②结论概述:高寒的高原气候,严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藏民族勇敢刚毅的民族个性,也形成了藏民族独具高原特色的饮食文化,藏乡的酥油茶便是其中一枚珍宝。因为酥油茶一来可以治高原反应,二来可以预防因天气干燥而嘴唇爆裂,三来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酥油茶成为了藏乡群众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一种饮料,也是藏族人民待客、礼仪、祭祀等活动不可或缺的用品,极具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粽子 ①粽子概况

①相关资料: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2010年12月,江西德安县宋代古墓出土了两个实物粽子,据考证,这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筒棕”,直到现在的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还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延续了这种千年风俗。②民间传说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另有民间传说: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

  不论这个传说是否属实,由此看出,我国的传统饮食与我国的历史文化是分不开的。

③粽子的变化

  春秋时期:用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南北朝:出现杂粽。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5)月饼

  月饼是汉族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食品,月圆饼也圆,又是合家分吃,象征着团圆和睦,在中秋节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该种饼被称为“宫饼”,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3.研究提出的问题

  1)从研究过桥米线、冰糖葫芦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地域美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地方美食与当地特有的历史文化石紧密相连的。

  2)从重点研究酥油茶这种享誉中国的特色美食,我们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对于一个地方的美食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3)研究粽子、月饼这两种沿袭到今天依然时兴的美食,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传统美食也会随之改变 4.汇总所有的资料,得到结论

  最终结论:地方美食与历史文化有着紧密而不可分割的联系

研究性学习论文2

  研究性学习论文

  挖掘人文内涵培养健全人格

  重庆市梁平中学熊健

  人格是“个人的一些意识倾向与各种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它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理想、信念等。它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遗传、学习、文化生活、自我意识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那么,何谓健全人格呢?关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健全人格是各种人格特征的完备结合。对中学生而言,健全的人格表现在:内部心理和谐发展;能够较好地适应环境,积极乐观地去改善环境;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意志坚定,勤奋进取;敢于拼搏,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并有强烈的求知欲;不逃避困难,更不惧怕困难;有较强的承受挫折能力;可以适当调节自己的情绪,胜不骄,败不馁等。健全的人格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健康的成长,也关系到今后社会性活动的效果和事业的成败,它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

  我校是重庆市重点中学之一。自扩招以来,学生人数年年递增,他们来自全县各地,有农村的,也有城镇的;有家庭经济困难的,也有家庭经济富裕的;有父母双双在外打工的,也有父母离异的等。尽管他们来校后学习刻苦、生活简朴、尊师守纪、成绩优秀,有不少还成为学校全体学生的学习榜样,并对学校建立勤奋好学的校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各自的家庭背景和应试教育的弊端让他们依然存在以下问题,如:群体意识淡漠,学习动机相对单一,心胸不够开阔,思维不够活跃,创新意识不足,少部分同学还有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等。同时,还有不少学生受社会变革和环境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念已经动摇,甚至可以说被急剧的社会变动震荡得支离破碎,其维系人心的作用日趋削弱。在当前一个价值真空、信仰危机的时代,他们的道德水准、审美情趣和情感水平都在不断变化。大众传媒,尤其是影像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学生喜欢浅尝辄止,不愿深入思考;喜欢庸俗无聊而不懂得欣赏美,追求美;习惯被人爱,而又不知爱别人;甚至演变出打架、逃学的事件。

  由上述所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当前我校青年学生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较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人格方面的缺陷,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审美情感、铸造美好心灵、陶治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独立自尊的人格,健全的人格。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呢?结合我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我对此作了一番探索。

  一、确定内容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严密的

  1实践性。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语文课程淀积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首先,从语文课程选择的教学内容来看,语文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从必修课的五个模块到选修课的五个系列,几乎涉及到了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这样的课程内容不光反映了语文课程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不光是认知体系的,而且还是价值体系、伦理体系的。这正好体现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其次,从语文课程标准阐述的课程理念来看,语文课程植根于人文精神。语文课程理念明确指出,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受到优秀的文化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人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捐驱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爱之心,有“礼之用,和为贵”的宽容之心,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操守等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灵魂深处的精神支柱。今天,古老的人文精神更散发出新的浓郁的人文气息,有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公德意识,有开拓创新,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有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的大公无私的高尚品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语文课程理念赖以确立和发展的灵魂内核、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这种源远流长的人文精神正是语文课程理念植根的丰厚沃土,是语文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之所在。

  再次,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语文展现着巨大的人文魅力。语文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感受艺术和学科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的情趣,提高道德修养”。让学生自觉地走进作品,同作品中的人物同悲喜、共呼吸;让作品人文的春风,吹开他们美好的情感,让作品人文的细雨,浇开他们娇艳的心花,让作品人文的魅力,塑就他们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品质、个性人格和审美情趣,这正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内涵丰富的巨大魅力。

  由此可见,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人格教育资源。为配合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也为弥补平时人文性教学的不足,我决定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一至四册的课文为内容,指导学生挖掘其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二、具体做法

  首先,教师作研究性学习前的指导性讲解。其内容如下:

  1、让学生说出或写出两个问题。一是你认为健全的人格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是举例说明我们学习生活中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全的人格以及人格不健全的危害。

  2、结合社会现实和今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指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目前我们的学生即将进入高三,面对多元的价值观念和多元的道德观念及社会上各种消极现象、丑恶现象的冲击,他们已有了一定的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但对健全人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考虑那么多。教师生动的讲解和真实的事例就是要他们对此引起高度重视。

  3、指导学生如何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

(1)、把握作家的人生历程,挖掘其高尚的人生品质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如:经历坎坷的白居易、超脱旷达的苏东坡、愤事嫉俗的辛弃疾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才子词人柳永??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解定能激发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作家的人格的研究兴趣,从而让学生的人格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感染和健全。

(2)、把握作品中的形象,学习其正面积极向上的精神。如《勾践灭吴》中的勾践,我们可以学习他在困境中不气馁、不沉论,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的精神。再如鲁迅先生的《呐喊<自序>》,我们可以学习作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又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们可以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积极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

(3)、体会作家在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结合自身实际,健全自我人格。如舒婷的《致橡树》,我们可以挖掘出两个人文内涵:一是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而又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二是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再如余秋雨的《道士塔》,我们可以培养爱护中国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责任感,同时可以学习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

  其次,提出学习要求。

  1、分组:按班分成四个大组,每组学习一册课文(当然内容也可以自选);每组设一个组长,两个副组长,他们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研究性学习。

  2、每组将分散学习的材料收集起来,然后研究归纳,找出其相近的,并予以归类。

  3、每人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写一篇心得体会。

  然后,在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作精心地指导,指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内涵。如《鸿门宴》,我们可以从司马迁的人生际遇出发,学习他身遭凌辱,发愤著书的精神,从而从容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也可以从项羽这个人物出发,认识造成他悲剧的根本原因,从而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三、恰当地评价及成果展示

《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评价重在激发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并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

  议”。基于这个原因,我在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性、探讨性学习后,及时地将他们学习的情况予以汇总、梳理,对研究认真的小组给予了表扬,对不太认真的小组也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同时将他们学习的成果进行了整理、编排、打印,然后以资料的形式下发给每一个学生。这不仅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更是一种对他们研究成果的肯定。当学生看到成果展示上有自己的名字时,那种喜悦之情成就之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四、总结与思考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研究性学习告一段落了,但不少学生在心得体会中写到的一些话让我陷入深深的思考。如“通过这次学习,我对人格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体会”,“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学语文的乐趣”,“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了很多,不仅知识上得到了增广,而且思想上也有了一定的提高”等。谁说语文就是枯燥无味?谁说语文就只是听、说、读、写、练?作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工具性”,重视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树立,还重视“人文性”,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能充满乐趣、情趣,就能培养出真正有血有肉,有情有义,人格健全,适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人才。

  2005年9月8日星期四

研究性学习论文3

  1.论文题目

  2.学院及作者名称

  3.摘要

  摘要应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

  4.正文

  正文是实践论文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对实践活动中得到的结论的详细叙述。

  5.结束语

  结束语包含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到的收获和感悟,也可以包括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6.谢辞

  谢辞通常以简短的文字对在实践过程与论文撰写过程中直接给予帮助的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实践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实践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

  8.附录

  内容导读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

  对于某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又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以编入实践论文的附录中

  关于成都不同社会人群饮食习惯的实践报告

  社会实践的参加者:。。地点:成都时间:2010年07月

【内容摘要】如今饮食问题受到广大人们的热烈关注。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如何健康饮食都是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基于我们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我们针对成都不同社会人群饮食习惯在成都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我们通过问卷的形式对人们做了调查,通过对一些人群的调查和网上收集的资料,我们掌握了一些人们饮食的习惯和问题,撰写出调查报告。

【关键词】饮食习惯 快餐文化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2010年7月,我们在四川成都针对不同社会人群的饮食习惯展开了本次调查。成都是四川的省会,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偏快,消费相对偏高,因此大人们,尤其是高层人物们大多都会选择快餐来作早餐或午餐,而晚餐基本在饭店里面吃。而学生们因零花钱充裕,也常常会选择买零食充饥,既方便又省事。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各个社会群体的饮食习惯为视角来考察现代都市的人们的饮食问题,即透过人们的饮食习惯,折射出都市生活的利弊和人们对身体健康的忽视。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人们选择饮食的原因,为人们提供了一些建议和合理饮食的方法,以期为我们都市未来的发展和人性化的建设尽绵薄之力。

  二、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之所以能在城市立脚生根,其实有很多原因。

  1、大都市生活节奏很快,不容人们悠闲地吃个早饭或午餐,常常都是匆忙而草率地解决

  吃饭问题。甚至很多人都以工作为主,吃饭未辅。这样快餐就为这类人们提供了优质的快捷服务。他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得到饭菜,这样便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所以快餐被很大一部分人喜爱着。

  2、有些快餐其实很可口,例如麦当劳、肯德基,之类的快餐店常常都是人满为患。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们都喜欢。尤其是小孩子,他们不懂考虑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常常在这种快餐店内吃饭,觉得可口好吃。

  3、有些社会人群其实并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懒惰,不想自己动手去做饭,所以随便在快餐店里面就可以解决一顿饭,很划得来。

  三、学生钟情零食

  现在的学生有很多经济比较宽裕,吃饭已经不成问题。也学正因为没有体验过没有饭吃的日子,所以对吃饭并不是很重视。现在又很多学生都在学校吃饭,但常常把父母给自己的饭钱那去买零食,不吃正餐。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调查中占到了52%。

  不是他们不知道零食不能满足营养需求,对身体不好,只是这种“吃饭”方式让他们觉得简单快捷又方便。有13%的青少年甚至认为这是一种潮流。

  长期这样会导致营养不良,身体得不到需要的营养供应,会累积病根,也许会引发胃病等,对身体健康构成相当大的威胁。青少年正值青春发育期,这样使用零食是有碍生长发育的。

  四、减肥潮流,少吃就能瘦。

  现在减肥是相当热门的话题,男女老少都有人谈论减肥之事。有人总对自己的身材不满意,想变得更瘦更苗条,有78%的人都以节食为首选目标。认为吃的越少就越好。这样不科学的减肥风暴常常使人昏了头脑,甚至吃的东西还不够自己消耗几个小时的热量。

  正因想减肥,很多人改变了以往自己的饮食习惯,变得能少吃就少吃,能不吃就不吃。

  五、人在酒场,不醉不休。

  很多人在吃晚饭的时候都会选择喝酒。在接待客人或者家人吃饭的时候也喜欢以酒相待。大家都知道喝酒对身体不好,可是喝酒风潮一点也没有减弱,反而还有愈来愈强的趋势。在酒店88%的吃晚饭的客人都会选择喝酒。这促使酒的销量年年不减,在这方面造假的人也就愈来愈多。人们的饮食安全又有了隐患。

  六、人们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存在问题

  1、电视佐餐,食不知味。

  不少学生和个别老师甚至家长吃饭时端着饭碗也要跑到电视机面前坐着,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屏幕,筷子往嘴里塞着食物,嘴巴做着机械式的咀嚼。有这种不良饮食习惯的中小学生如果不及时改正,长此以往,就会引起肠胃消化道疾病。另外,吃饭看电视还让部分学生与父母的语言沟通减少,这样,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性格孤僻,成为一个既不健康也不快乐的人。

  2、为除口臭润喉片当糖,口腔“遭殃”。

  如果咽喉无明显炎症时滥用润喉片,可抵制口腔及咽喉内正常菌群的生长,导致疾病发生。

  3、偏食肉或偏蔬菜,都很容易生病。

  谁都知道偏食的坏处,可有的学生还是偏食偏得厉害。

  典型的荤食主义者,体检的各项指标也都与同龄人有差距,健康状况也不好,便秘、气色不好,很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然而,只吃蔬菜而不吃肉的孩子的各项发育指标经检测同样不理想,营养不良、易感冒、身体抵抗力差。

  4、零食当正餐,上课昏昏然。

  如今市场上的零食可谓是名目繁多,包装考究,惹得学生心头痒痒。加之当前校园中“减肥”思想作怪,使得许多中小学校园中出现“零食当正餐”这一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殊不知,吃零食过量会影响食欲,妨碍人体正餐的摄入量,从而影响身体正常功能的发育。

  且很多零食都有色素、添加剂或者防腐剂,有很多零食安全检验不过关,对身体健康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有些零食“物廉价美”,却存在很多健康隐患。

  5、常光顾街边小食摊,不知不觉潜伏疾病。

  街边小食摊,缺乏卫生条件,食品易受灰尘、废气等带菌空气污染,加上有的油炸食品原料来源不明,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长期食用不洁净的油炸食品,后果将不堪设想

  6、烧烤好吃,代价太大。

  学生吃熏烧食物太多是有害健康的。如果经常在饭前摄入大量热量高、但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天长日久会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且体内长期摄入熏烧太过的蛋白类食物易诱发癌症。

  7、早上随便,甚至不吃饭。

  这是极其不好的行为。其实早上一餐十分重要,因为已经十几个小时没有进食了,早上起来急需要补充一些身体必需的营养与热量,早上不仅要吃饭,而且还要吃好。早饭不规律或经常不吃早餐会引起胃病或长胖;

  8、用公用餐具就餐。

  有些同学为了省事,中午或晚上不在食堂就餐,而是在小饭店里随便吃一点,其实,姑且不谈小饭店的卫生条件如何,就是使用公用餐具就存在很大问题,公用餐具不可能认真清洗,更不可能消毒,可以肯定地说,公用餐具上携带了大量病毒与细菌,特别是乙肝病毒、大肠杆菌、感冒病毒等,虽然暂时并未发现有什么异常,但久而久之就会在身体内留下病害,随时都会发病。且这种就餐达不到标准,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

  9、喝少喝少,对健康不好。

  有少数同学喜欢在周末约同学喝几杯,虽然不是酗酒,殊不知对身体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影响记忆力,无论什么酒对中学生来说都是不能沾的。

  七、都市生活要注意,忽视健康可不行。

  都市发展地越来越快,人们生活质量也越来越高,但是饮食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们常常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这里提出一些健康饮食的方法。

  1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既要保证营养所需,还要考虑到发热量,尽量少使用快餐,少用零食代替正餐;

  2饮食一定要注意卫生,使用经过严格消毒公用餐具或是自带便携式餐具,不随便在饮食摊点上就餐;

  3不喝酒,不暴食暴饮,尽量少吃冷食;

  4不吃零食,特别是小吃,不吃变质过期食品;

  5早上要吃好,不要吃得太饱,否则会引起大脑缺血,上午上课患困;

  6不要养成下了晚自习后还吃饭的不良毛病,否则难以消化,引起胃病。

  此外,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并非一日所成,对于如今的上班族及学生而言,在忙碌的工作与繁重的学业之余更应注意营养健康的饮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努力效果会更好。

  经过这次的调查报告,我们发现都市生活虽在进步,但正因为都市生活节奏的加速,很多新的问题也正在滋生,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就是其中之一。健康永远是不容忽视的一大问题。让我们共同关注饮食习惯,让都市的进步建立在健康的基础上。

  谢辞就不用写了,字数差不多了。再说我们也没请教过什么老师之类的,要谢也只能谢百度了。这个论文差不多就这样了,要不让她们再看一下改一下就行了。

相关热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