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8篇 乘积的近似数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7-2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8篇 乘积的近似数教案,欢迎参阅。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8篇 乘积的近似数教案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1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没有,我们在听新闻、看电视时,会听到或看到很多数据,这些数据有些是精确数,有些是近似数。我记录了这样一条信息,请你们帮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多媒体出示:三峡水库最终蓄水393亿立方米,26台机组年均发电量将达到847亿千瓦时,为修建三峡水库,120余万人从这里迁移到其他地方。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上面的情况,一些事物不需要用精确的数表示,而用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这个数叫近似数。

  例如:我们学校有1453人,我们可以说大约有1500人。

3、师:今天我们将学习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1)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什么叫四舍五入,从这几个字你能想到什么?

教师讲解四舍五入的含义。

(2)方法:重点让学生体会取近似值到某一位时,只要看它后一位数字用四舍五入即可,前面的都不必看。

  近似数教学设计

  黄长寿

  教学目标: 教学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2

《积的近似数》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时。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说明求“积的近似数”的背景和一般方法,指出要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接下来,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与后面求”商的近似数“相统一,增强了知识学习的连贯性。

【教学目标】

  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数学思想】迁移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谈话复习有关近似数的知识:出示问题。

(1)一般用什么方法来取近似数?

(2)怎样用四舍五入法将这些小数保留整数一位小数或两位小数呢?

  897

  2引入新知。

  在实际应用中,小数乘法的积往往不需要保留很多的小数位数,这时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积的近似数。

  学生来总结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举例说说具体使用方法。

  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再交流。

  达成目标:帮助学生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求积的近似数做好知识迁移准备。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探究积的近似数的求法

  谈话引出例6:人们常用狗来帮助侦探看家。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据(出示例6)。

  2教师指出:狗嗅觉细胞的个数不需要知道精确数,得数保留一位小数就可以了。请学生独立解答。

  3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讨论积的近似数的求法。

  组织评价讨论,得出: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成相同。

  4明确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学生读数据:人的嗅觉细胞约有0049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4倍。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数学问题?(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小组活动:学生先独立列式,尝试迁移计算,再和组员交流算法。

  请一名学生板演,并讲解计算过程和积的近似数的求法。

  0049×4≈22(亿个)

  0049

×

  22

  0

  讨论评价,为什么保留一位小数是22(0﹤,所以舍去0和,约等于22)

  师生共同总结:求积的近似数,要先算出相乘的积,然后看要保留的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

  达成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迁移到求积的近似数中,归纳得出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本11页“做一做”12题。重点引导学生理解2题求多少钱,结果应该保留两位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重点说说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一)基础练习

  作业本:练习三123题。

  3题将计算结果和一般笔记本电脑对比,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二)拓展练习

  练习三题。重点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要说说计算和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

  达成目标:在练习中巩固求积的近似数的能力,并能应用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达成目标:通过各种不同的环境问题情境,呈现与环境相关的数量关系,既提供了小数乘法计算的练习,又渗透了环保教育。

  五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这节你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堂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学生总结本节的收获,并对自己或同伴表现作出评价。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3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积的近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

  在学习之前,我先复习了一下“积的近似数”,通过计算,说方法,使学生回忆起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并为学生求商的近似数适当地做了一下铺垫。然后从生活情景入手,让学生知道数学源自于生活,很大空间给了学生独立思考,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学生在除不尽时,产生了认知的冲突,从而自觉地想到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因为人民币的最小单位是分。然后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更加能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这一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突出了学生的学,加强了数学的应用性,效果也很明显。

  学生总结出方法后,再进行加强练习。但在练习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还是不能明白“比要求多除一位”的意思,比如要求商保留三位小数,学生做竖式时就只除到小数第三位,没有多除一位,导致结果出错。因此,只要在不断强调方法中加强巩固,学生熟悉了自然错误就减少了。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4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判断哪些数是精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2、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得到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并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流程:

一、观看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导入新课。

  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老师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不仅如此,这盛大的阅兵活动中还蕴涵着一些数学信息。

二、认识精确数与近似数。

1、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类

2、理解精确数与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理解“四舍五入”法。

1、学生猜想: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平方米,而报道称近2万平方米,这合理吗?

2、结合数线图理解平方米近似成2万平方米的合理性。 认识约等号及它的读法。

3、将1万与2万之间的、、、、、、、、、近似成整万数,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知道近似成整万数也叫四舍五入到万位,此时关键要看第千位。

4、结合上面求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四舍五入”法。

四、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小组合作学习: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人,而报道说“约20万人”,这个20万是怎么得到的?(提前发放《合作学习小研究》)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老师适时点拨。

3、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注意的问题。

4、将四舍五入到其它数位。

五、达标测评。

1、课本试一试第1题。

2、课本试一试第3题。

3、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

□499≈8000

) 3□5123≈

) 74□1032≈

) 8□≈

) 54□78≈

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如果给这节课起一个题目的话该叫什么?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5

《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这一新课是在学生四年级已掌握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和前面几课时学习了小数乘法之后进行的,因此这节课的重点不是如何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而是让学生在求出积之后,能够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所以这节课我想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结合数学情景,明白“求积的近似数”是生活实际的需要,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地应用。教学中我先复习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帮助学生回忆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然后创设了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计算应付的钱数,学生顺利地计算出了得数,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话告诉我两个人各应付多少钱,学生说到分的时候再往后就不知道怎么说了,此时我问学生你们见过比分还小的人民币吗,学生都说没见过,到此已水到渠成,我因势利导,引出这就需要求积的近似数。同时强调求积的近似数要根据题目要求或者现实需要,把积保留若干位小数,并且要求学生做到有关钱数的题目要自觉保留两位小数。确定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之后,我根据主题图设计了一个对学生很有吸引力的警犬抓小偷的故事情境。然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自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算出积,并从中了解到狗的嗅觉很敏锐。再让学生运用自己以往的知识基础根据题目要求,独立的求出,并解释取近似数的过程和理由。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感知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近似数的必要性。

2、能够按照要求或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积、商的近似数。

3、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教学重点/难点

1、求积、商近似数的方法;

2、求商的近似数。

3. 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复习引入

  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填写近似数

  师:你是怎样思考求的近似数?(呢?)

  师:对于“保留整数”,你还可以怎样理解?(凑整到个位、精确到个位)

  师: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需看清近似数的位数、如保留一位小数,需要观察小数部分的第二位、如保留两位小数,需要观察小数部分的第三位、依次类推、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 ② 提出课题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算出精确的数值。如???,但有时根据需要,只需就出一个大约的数值就可以了,也就是求这个精确数值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比如:??

  师:谁还能举一些例子。

  师:天我们就来学习求积、商的近似数 出示课题:积、商的近似数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求积的近似数

1、观察这张图片,这是一张什么?

  上面反映了哪些信息?

2、理解含义

  师:1港元兑换人民币元,表示什么含义?

  对于这条信息你们有没有问题?

  如果你有1港元去银行兑换人民币,你能得到多少元的人民币?

  你是怎样想的?

  1美元兑换人民币元,表示什么含义?

  如果你有1美元去银行兑换人民币,你能得到多少元的人民币?

3、问题解决

  出示问题: (1)10港元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2)50美元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3) 220英镑能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集体尝试练习

4、汇报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的?是怎样想的?

  讨论:(1)现求近似数再计算,还是先计算再求近似数?

(2)银行为什么采用先计算再求近似数的方式?

5、教师小结:求近似数的方法

6、跟进练习

  用计算器计算,列式解答下列问题。并将结果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 (1)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市外贸出口总额为亿美元,约折合多少亿元人民币?

(2)2006年第一季度上海对欧盟外贸出口总额为亿元人民币,约折合多少亿欧元?

  师:你是怎样进行计算与凑整的?

(凑整到百分位,就看千分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根据学生练习情况,教师加以讲评 探究二:求积与商的近似数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四舍五入法求得数的近似数。 ×(将得数精确到千分位) ÷(将得数精确到个位)

1、学生集体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

3、你是怎样计算求近似数的?

4、求积与商的近似数有什么不同之处? (比较学生竖式计算的不同情况,加以小结。) 师:用笔算求积的近似数要计算出完整的结果,而求商的近似数时,一般先除到比需要凑整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再用“四舍五入”法得到要求的结果。 [设计说明:在自己计算出结果的基础上求积、商的近似数,摸索出一般方法。并能归纳得到求积的近似数要计算出完整的结果,而求商的近似数只要除到需要凑整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即让学生学会怎么算] 跟进练习:

(1)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其体重相当于22头体重吨的大象的总和,蓝鲸的体重约是多少吨?(得数保留到十分位)

(2)一头大象的体重是吨,约是棕熊的倍,一头棕熊的体重约是多少吨?(得数精确到千分位)

三、课内练习 ① 练习一

  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四舍五入法求得数的近似数。 ×(得数凑整到十分位)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 ② 练习二

  判断,并将错误的改正:

× ≈1

÷= (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

  小结:求积、商的近似数要用约等号,求商的近似数时一定要除到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进行凑整,求商的近似数只要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就可以了。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29页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7

《近似数》教学反思

  去年教学《近似数》,批阅作业时那个头痛至今都忘不了。一是当时对这节内容没有教学过,心中总是没有一定的“自信”;二是又感觉不会很难,不就是用个“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么?导致自己的备课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些脱离,所以交上来的作业,可想而知,学生出现的错误直接告诉自己没有上好这一节内容。自我认为很是简单,教材也是安排一个课时结束新知,可实际不然。所以今天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把事速度放慢了许多,也打算用2个课时来完成。与其快速没有效果的完成,还不如让学生掌握牢固多用一个课时来消化。

  今年放慢了速度,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是让我明白学生对于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真实情况,以免后面会忘记,所以特记下来,以备下次之需,同时也改进自己的教学。

  问题一:学生明白“四舍五入法”,不明白的是怎么用这个方法。

  在讲解完“四舍五入法”时,学生通过其他人的理解和老师的引导,能够接受‘满五要也向前一位进一,不满五就要舍’的道理。但是真正用的时候,他们还是不理解。例如教材中安排了“人约等于20万人,说说你是怎么得到的?”有些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四舍五入到十万位,就看万位是不是比5大?”;可在今天的课堂中仍然有一些孩子提出自己的“质疑”:那8不是比5大吗?为什么不是“进一”,而是“舍掉”。从这些孩子的理解上出了问题。课堂上没有直接消除他们的疑问,而是由两个孩子说了自己的看法。A说,8在十位上,表示八十,对20万是根本不受影响的。B说,就算是五入,8向前进一位,那也只能说百位上变成,然后不能再继续向前进一位了。C说“”在数线上离20万更近,所以约等于20万;其实三个孩子的说法都有一定的理由,同时孩子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解述自己的看法,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于是在孩子们的想法上,我把“四舍五入”的方法进行了讲解,可还是有一部分人不明白什么“四舍五入到十万”。所以要让学生掌握到关键: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再看这一位的下一位??。

  问题二:约等于多少?

  教材为了让学生理解近似数更接近于哪一个精确的数,安排了一个直观的“数线找位置”的方法,再观察与哪个更接近,再约等于哪个数。这个方法很好,非常直观。课堂当中有一位男生对接近于,理解就非常好。这个孩子告诉大家,在数线上,先找到,如果比大一些就近2万,如果比小一些就近约等于1万。其实就可以说是直观的“四舍五入法”了。但是有人就提出疑问,那如果正好在中间,又是近似哪一个数。

  今天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教材的安排一个课时完成,但课堂中学生提出的疑惑让人很是开心。这些暴露在学生中的问题,既是今后在备课教学所需要注意的,也是能看出学生在课堂中有善于思考,学会提出问题。这应该也是课堂中的一个较大的收获。

积近似数教学设计共8

  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根据题目要求,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求计算结果的近似数是实际的需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求积是小数的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会应用“四舍五入”法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2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实际灵活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用具 3.多媒体设备

  标签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如何计算小数乘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乘法的知识,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 【ppt课件演示】

1、警犬在飞机场配合公安部门查获走私毒品。

2、警犬训练的场面:公安干警先提供物品,如带血迹的衬衫,警犬闻了之后,在到处搜索,最后扑向草丛里躲藏的犯罪嫌疑人。

【师】狗能帮我们抓坏人,是因为它的嗅觉很灵敏。那狗的嗅觉到底有多灵呢? 【ppt课件演示】出示例6:人的嗅觉细胞约有亿个,狗的嗅觉细胞个数是人的 45倍,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从题目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生】人的嗅觉细胞有亿个;

  狗的嗅觉细胞是人的45倍。 要求狗约有多少个嗅觉细胞? 是让我们求一个近似值。 题目要求我们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同学们审题很仔细!教师在“一位”上面画上波浪线。【师】在我们求今天,我们研究的就是“积的近似数” 。 【板书】第一章 小数乘法 第3节 积的近似数 2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

1、【师】刚才同学们审题很仔细,那你知道要求的问题“狗大约有多少亿嗅觉细胞?” 怎么解答吗?

【生】求狗的嗅觉细胞的个数,就是求的45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45。

【师】非常正确,那题目对计算结果有什么要求吗? 【生】要求计算的积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好,你们能帮老师算一算吗?

2、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指名板演并订正。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师】积的小数位数这么多!可以根据需要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一位?根据什么保留?

【生】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看百分位上的数的大小。如果百分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5,就向前进一位,并把十分位后面的数去掉。如果百分位上的数小于5,就直接把十分位后 面的数去掉不进位。

【师】横式中的结果应该怎样写?×45= 这样写对吗?

【生】不对,结果要保留一位小数,要用约等于号。 【师】用红笔在横式上写上≈。

【师】同学们,怎样保留一位小数,求积的近似值呢?请你们互相讨论一下,互相说一说吧!

  学生分组互相讨论。 学生按组汇报讨论结果。

【师】结合这个题目,×45=≈(亿个),可以知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看小数部分的第二位,第二位上是0,所以舍去0和5,得到的积约是。

【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或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书上是怎么做的。请大家打开课本第10页例6中的算法,在书上把答句写完整。

[2]尝试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1、香蕉每千克元,妈妈想买千克香蕉,应付多少钱?【师】谁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

【生】要想求出应付多少钱,只要用香蕉的单价乘香蕉的数量就可以了。 【生】可以这样来列式:×=(元)。 【师】这道题需要取近似数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需要。

【师】你能说出 元的小数部分每一数位代表的钱数吗? 【生】十分位上的4代表4角,百分位上的2代表2分。 【师】那现在买东西的时候,分还在用吗? 【生】不用了。

【师】那这道题要不要取近似数呢?应该保留到哪一位?或者说精确到角还是分呢? 【生】应该精确到角,保留一位小数。 【师】好,那请同学们写出完整的过程来。 ×≈(元)

【师】看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取近似值啊。

2、【投影】这是一幢21层的大楼,每层 米,这幢大楼约有多高?(得数保留整数) 【师】谁知道如何解决这个实际问题?你是怎样想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 【师】谁来说?

【生】要想求出这幢大楼约有多高,只要用每层的高度乘大楼的层数就可以了。【生】可以这样来列式:×21=,根据题目的要求,应该将最后计算的结果按 “四舍五入”法保留整数,约等于60米。

【ppt课件演示】计算过程:×21≈60(米)

  十分位上的数字是6比5大要向前进一位。 答:这幢大楼约有60米。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 [3]总结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师】求积的近似数,先按小数乘整数的笔算方法算出积,四舍五入得出近似数,然后在横式后面用“≈”写出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的时候,要看保留数位的后一位上的数字,跟5比,小于5就舍,大于等于5就入。

  3巩固练习

1、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它很大,质量相当于6头吨重的大象,你们能算出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吗?请将得数保留整数。

×6≈35(吨)答:这台计算机重35吨。

2、两个因数的积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准确值可能是下面的哪个数?

≈ ≈

  所以可能是和。

3、按要求保留小数。 (1)保留一位小数: 0.5964≈ ≈ (2)保留两位小数: ≈ ≈ 4生活趣题

【师】出示题目:小兰家每天平均用电千瓦时,八月份她家共用电多少千瓦时? 如果每千瓦时电元,她家八月份一共应缴纳电费多少元?(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师】你熟悉你家的用电情况吗?你知道电费怎样收取吗?你能帮小兰计算出她家应缴的电费吗?

【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已知和要求的问题。

  分析:(1)要求八月份用电量,先要知道八月份有多少天,八月共有31天,再用每天的用电量和天数相乘即可计算出八月的用电量。(此处不要保留小数.) (2)因为每千瓦时要交电费元,所以用电量乘以就可以计算出应交的电费。但结果一定要记得保留一位小数。

  解:

×31=(千瓦时) ×=≈(元) 答:八月份共用电千瓦时, 一共应缴电费元。

  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互相说说吧!

【生】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先按小数乘整数的 笔算方法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下一位上的数字,再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在取近似值的时候,要看保留数位的后一位上的数字,跟5比,小于5就舍,大于等于 5就入。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