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教学设计共3篇(上学不迟到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7-13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迟到教学设计共3篇(上学不迟到教案),欢迎参阅。

迟到教学设计共3篇(上学不迟到教案)

迟到教学设计共1

《迟到》教学设计

  庙儿沟小学王春秀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父亲那份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掌握的“品析词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感受父亲的“严”与“疼”。

  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内心感受。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师评价。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5、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6、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师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四、课堂小结:有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们先来认识一位人物,她就是著名的女作家林海英。林海英小时候经常迟到,到了她70岁时仍对这件事念念不忘,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说的这话。

(“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指名读。

2、爸爸是如何影响作者以致让她刻骨铭心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英的《迟到》。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味。

  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父亲的严,请同学们边读边划出表现父亲很严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一)、体会父亲的严

1、你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父亲的严? a、生说

  b、指导看图(这就是我严厉的父亲,当他看到我赖在床上不起时,他竟狠狠地训斥了我,当他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而我竟然连挪也不挪

  2 一下时,他竟动手打了我。

2、谁能把父亲的严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

  a、试读——指名读——评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小结:父亲的一个眼神,一番训斥,让我们感觉到他对我的管教 板书:“很严”

3、当我被父亲从床头打到床尾,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号哭,我躲避,你能把作者这种被挨打的感受,感情读出来吗?

  a、个别读b、齐读

  小结:正因为如此,我会说,父亲对我的管教 板书:“很严很严”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读感觉到父亲的严,难道父亲一点都不爱我吗?

(二)、体会父亲的爱

1、请同学们闭眼想想,把自己的想象成文中的小海音,想想早上发生的那一幕:我被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身上留下一条条鼓起的痕,接着自己又像一只狼狈的小狗一样到了学校,。课上老师说话了:“看,你是不是听爸妈和老师的话?昨天留的功课有没有没做好?今天功课全带来了吗?早晨跟爸妈有礼貌的道别了吗???”请同学们睁下眼睛,听了老师的话,你想到了什么事?心情会怎样?

2、指名说:(伤心、难过、委屈、复杂)

3、正在这时候,爸爸那瘦高的身影出现了,爸爸来学校做什么

4、指名读。

5、引读:爸说了什么?那又做了什么?

6、想象说话:

  a、爸爸,什么也没有说,拿出花夹袄,看着我穿上,从他的眼神和动作中,我知道:他多么想对我说:“ ”

  b、然而,爸爸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从他的眼睛和动作中,我感到:他多么想对我说:“ ”。

  不光小女孩桧感受到,我们大家都感受到了,父亲佷疼我。板书:佷疼

  过渡:

  这,就是很疼我的父亲,当她听到我痛苦地哭号,看到我身上红肿后的伤痕,他哪里放得下心呢?鞭藤打在我的身上,疼在爸爸的心头,他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站在我面前,却什么话也没有说

  c、我穿上花夹袄,拿着两个铜板,望着父亲,我多么想对父亲说:“ ”

  3 然而,他们什么也没有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7、再读18自然段。

  父亲对我是这样的细心呵护,就是这样一位父亲,早上也曾无情地打过我。父亲为什么如此狠心地打我?那我又该不该挨揍呢?

三、以“小海音是否该挨打”为话题展开辩论。

1、提出要求: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自己的观点。

2、辩论。

  小结:是啊,爸爸打我是让我改掉“迟到”的坏习惯,让她养成一个好习惯。难怪作者会说“我的父亲对我 板书“很疼很疼”

四、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我”经历了了件事后,后来怎样了?

2、齐读最后一段。

  小结:正因为有了父亲这样的“疼和严”,作者从迟到变成了早到。其实,作者改正的何止是上学到呢?在作者人生的道路上她再也没有迟到过,时时早,事事早,她的一生为我们献出许许多多脍人口的作品。

3、学生交流林海音的有关资料。

4、小结,没有当年父亲这样的“疼和严”,就没有林海音今天的成就。多少年后,她再次回忆起到这件事,现次回忆起她的父亲,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篇文章,写下了这段话。

5、齐读第一自然段。

  当父亲远离林海音而去,当她已年过古稀,对到这件事仍念念不忘

6、齐读那段话。

7、你犯过错吗?你怎么对待错误的?今后犯错会怎么做?

8、名人怎么看待错误的?送格言。

五、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迟到教学设计共2

《迟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所饱含深切的爱,而改掉迟到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紧扣重点词语进行“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领悟本文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关键性词句语段进行理解,对细节描写进行品味,触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三、教学难点:紧扣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以及细节描写,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四、教学准备:课件

五、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

  直接导入,板书课题。

2、

  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并思考:究竟什么事让林海音这样?

3、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二、研读,感悟父爱。

(一)感悟父爱之严。

  过渡:你从哪儿体会到这是一位严厉的父亲?

1、根据学生的回答,都是适时梳理,抓住父亲打“我”这件事,引导学生从父亲的语言、行动、神态等入手,体会他的严厉。 ▲从语言体会。(出示课件) ①

  指名朗读。 ②

  对比理解:为什么那天我赖床不起?父亲又是怎么做的呢?读父亲的话,细细品味,你有什么感受? ③ 朗读,体会父亲之严。 ▲ 从动作体会。(出示课件) ① 理解词语。 ② 扣词读悟。 ③ 感情朗读。 ▲ 从“我”的感受体会。

① 体会我当时伤心、委屈的心理。 ② 感情朗读。 ③ 渲染提升。

2、小结。

(二)感悟父爱之深。

1、引言过渡。

2、研读语段:“爸没说什么,打开了手中的包袱,拿出来的是我的花夹袄。他递给我,看着我穿上,又拿出两个铜板递给我??”

3、指名朗读。

4、细读推想。

三、感悟我的变化

四、体会写法。

五、拓展延伸

六、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 板书设计

  迟到 父爱无言

  严

  爱

  打 送

  父爱如山

《迟到》微课教案

  学生检到迟到检讨书

  学生检到迟到检讨书

  学生检到迟到检讨书

  学生检到迟到检讨书

迟到教学设计共3

  五年级上册《迟到》教学设计

  主备教师:秦晓梅 备课时间: 复备教师:赵雪琴 闫冲琦 上课时间: 课题:《迟到》

  教材分析

《迟到》是第九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上学经常迟到,在一个雨天被父亲痛打一顿后心存怨恨。后来,在老师的帮助和父亲的关怀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从此成了第一个到校的学生。

  上学迟到是一个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每一位同学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著名作家林海音在叙述这件事情时,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切身感受和父亲的做法、态度细致刻画出来,将一个一年级小学生雨天迟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发展,娓娓道来,告诉人们只有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长起来。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明晰,有铺垫,有高潮,有发展,有尾声,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见真情,让读者领悟到了父亲对孩子严厉而又深切的爱。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性化行为,它是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在阅读实践中,应坚持以“读”为主线,以学生的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积累,我设计了“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体现学生主体自读、精思、感悟、鉴赏、共鸣的学习过程,突出“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发展”的设计特色,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这一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先总结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3.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坚持自检与反思,正确对待错误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读文音乐,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作者资料。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通过阅读,理解作者因为体会到了父亲严和疼中含着的爱,改掉迟到习惯的过程,感受父亲这份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2.诵读课文,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能初步领悟本文前后照应的方法,先总结后分述的方法。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迟到的时候,父母和老师是怎么对待你的?你怎么看待迟到这一现象?学生交流。

  2.师: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著名作家林海音小时候就是一个经常迟到的孩子,她写的《迟到》一文,让我们了解了她童年的故事,相信你们读后一定能受到启发。板书课题。 3.小组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二、速读梳理,理清思路

  1.快速读文,边读边想:作者林海音的父亲是不是一位好父亲?

  2.同位互相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清除字障、词障,扫清阅读障碍,重点检查是否把字音读正确、读流利,教师对易读错的字进行检查。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师:读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引导学生从“主要内容——所写事情——文中人物”等方面交流自己所读懂的内容。如,我读懂了,这是一位对我要求很严格的父亲,这是一位很疼爱我的父亲。教师评价,总结所读懂的内容是否正确,学生表达是否清楚,是否抓住了重点等。

  4.围绕“上学迟到”这条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全文整理为四个部分。

(1)我有赖床的习惯,恰逢今天下雨,我干脆不起来了。

(2)父亲严厉地惩处了我,而结果是,我上学也迟到了。

(3)上课的时候,父亲给我送花夹袄来了,我感受了到父亲默默的爱。

(4)从此以后,我成了到校最早的学生。

  5.质疑问难。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

  预计可能提出的疑难问题:父亲为什么要打我?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三、细读解疑,品读感悟

  1.师:林海音的父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2~17自然段,标出关键句段,体会小海音是如何犯下这个错误的,她又是如何对待这个错误的,父亲是什么态度?

  2.小组合作学习

(1)带着问题自主阅读。运用以前学过的“前后联系、品词析句”等方法进行阅读,思考“质疑”中提出的问题。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感悟,教师巡视、引导、点拨。 (3)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以引导点拨,力求让学生能理解全面、深刻,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正是因为父亲的严厉与父亲的疼爱,才使得小英子认识改正了错误,下节课我们将走进小英子的心理具体感受她的情感变化。 板书设计: 严厉

  回忆 改错 疼爱

  教学反思:

  首先本课的导入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与学生生活相联系,调动学生的已有生活体验,为引导学生理解下文做了铺垫,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我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拨和引导,使学生进行了有效的个性化阅读。

  最后在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渗透了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指导,如结合个人体验阅读的方法等,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进程,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但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环节过度语言的讲述时如能语气轻重得当,给观者以明确性,突显目的,将会使教学层次更加清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感受父亲那份既严厉又

  深沉的爱,及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认识改正错误、从小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2.用已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多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概括父亲打我,及关心我的具体事例,从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来感受父亲既严厉又深沉的爱,及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一、汇报读文、自学情况

  1.解决第一个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父亲打我很狠?

  师:你从哪儿能读出父亲打“我”很狠?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语句,仔细体会。

(1)课件出示:“爸气急了……我挨打了”

  a.生读,标出表示打的动作、声音的词语:拖起来、抄起、倒转来拿、一抡、咻咻,体会父亲打得非常用力,打得很狠。

  b.师:父亲在盛怒之下,抄起鸡毛掸子倒过来拿,高高的一抡,就一下又一下地抽打在了小海音稚嫩的皮肤上,她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着感情读读这句话。

(2)课件出示:“我坐在放下雨篷的洋车里……我是怕同学们看见了要耻笑我”

  a.师:当小海音哭泣着坐在车上,检查着红肿的伤痕,她是多么伤心,多么难过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b.师:难过之余,小海音还要把伤痕遮起来,她怕同学看见了会耻笑她。她是多么委屈呀!再读

  c.师:伤痕刺痛着小海音,当她再次注视着这些红肿的伤痕,不禁想到,别人家的爸爸像宝贝一样宠着孩子,而她的爸爸竟然下手这么狠,她真是有些怨恨父亲了。再读

  2.解决第二个问题:父亲为什么要出手这么狠地打我呢?

(1)师: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 课件出示:“等一下,妈妈进来了。……居然有勇气不挪动”

  a.生读,体会以前小海音就天天迟到,今天因为下雨,竟然不想上学,要逃学了,这些表现让父亲忍无可忍。

  b.生再读,抓住关键的字词体会,父亲为什么会狠狠地打我? 吓了一跳——说明太晚了,太不像话了。

  硬着头皮——明明知道自己错了,可还在找借口。

  居然没挪动——知道一个字的命令可怕,还不挪动。

(2)师:吓了一跳的妈妈来催促小海音去上学时,她提出了不上学的要求,爸爸瞪着眼,让小海音快起时,她还在硬着头皮为自己找借口,明明知道一个字的命令最可怕,可小海音还是没挪动。同学们猜一猜,小海音当时可能是怎样想的?

(3)师:是呀!不去就不去吧,才一天,这么小的孩子,没什么吧?可父亲为什么还要狠狠地打她呢?体会:因为“我”的表现太令人生气,更因为父亲怕“我”养成坏习惯,所以才会狠狠的打“我”。再一起来读这段话,边读边体会父亲的良苦用心。

(4)师:小海音挨打了,她委屈,她生气、她怨恨,她不解,那么她究竟该不该挨打呢?请大家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说服力的句子,来谈谈你们的观点。

  学生的观点可能有两种:

  a.不该打

——这么晚了,等起来,洗脸,扎辫子,换制服,再走到学校去,准又是一进教室就罚站在门边,那罚站的滋味可不好受呀。 ——同学们的眼光会一个个向你投过来,小海音会多么害羞呀,这是多么难为情的事啊。

——爸爸是不许小孩子上学乘车的,他不管你晚不晚。如果能乘车去,或许还来得及,可爸爸偏偏不允许。

——还要被妈妈打扮得穿着肥大的夹袄,拖着一点也不合脚的大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一路走到学校去。

  b.该打

——每天都迟到,要是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还了得?该打。

——妈妈都催促过了,还赖在床上,该打。

——爸爸那么严厉,生气地发出好几次命令,她竟然连挪都不挪一下,该打。……

  3.解决第三个问题:打了我为什么还要给我送东西? (1)师:父亲狠狠地打了小海音,后来又赶到学校来给她送东西,这又是为什么呢?找出课文中描写父亲给“我”送东西的段落读一读。思考:父亲打了“我”,为什么还来送东西? (2)生读,交流。

  下过雨,怕我冻着,没吃早饭,怕我饿着,所以父亲给我送夹袄和铜板…… (3)师:当父亲听着我痛苦的哭号,当父亲想起我红肿着的伤痕,哪里放得下心呢?看似狠心的父亲,带着夹袄和铜板来了,带着他深深地关爱来了,可见到“我”了,却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的看着“我”穿上夹袄,轻轻的地给“我”两个铜板。这就是父爱,无言的父爱,如山的父爱,深沉的父爱。此时此刻,那个刚刚还因为挨了父亲的打而委屈、生气、不服,甚至有些怨恨的小海音,面对着父亲,会说些什么呢? (4)学生交流。

(5)师:这段刻骨铭心的往事,改变了作者,那个每天早晨都迟到的女孩,成了每天都站在校门前等待校工开栅门的早到女孩。小海音能发生如此的变化,受父亲的影响很大,除了父亲的影响,还有别的什么原因吗?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引导学生体会:教师的引导、自我认识与反省

二、配乐朗读,升华主题

  1.师:因为小海音读懂了父亲这份厚重的爱,所以她才会有了从迟到到早到,甚至来不及吃饭也要赶到学校的变化,然而改变的又何止是这些呢?由此改变的还有小海音的未来和人生。

  2.师生合作感情朗读课文。

  3.师:学完课文,用一句话谈谈你的感受,来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三、联系现实,拓展学习

  1.师:这篇课文是林海音《城南旧事》中的《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节选,就让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走进原文。发放材料《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阅读。

  2.课前大家查阅了有关林海音的资料,关于她后来的发展,同学们了解多少呢?

  师补充叙述林海音的文学成就,课件出示:

  林海音在她70多岁的时候曾经说过:“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

(1)体会林海音后来能取得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是与父爱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训练语言表达:能不能用比喻的方式说说你对父爱的认识?

  父爱如山,父爱如大海,如阳光、月光、春风、春雨……

  3.师:读了这篇文章后,老师还有一个强烈的感受,那就是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要认真、冷静地去看待错误,虚心地接受和认真地改正错误,把缺点变为优点,这才是最重要的。

四、布置作业

  1.推荐阅读: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和朱自清的散文《背影》。

  2.写一件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要求写出父亲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写出你是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的。

五、板书设计:

  迟

  到

  打

  送

  严厉

  慈爱

  父亲的爱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进入了一个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学习阶段,我认为教学中要重感悟、重积累、更要注重运用。课堂上,听着同学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自己从文本中获取的而又高于文本的收获,我心里很是感动不已,因为眼前的一切,让我想起了文本的作者林海音女士在她七十多岁时就本文的创作感受时所说的一番话,她说"我七十多岁了,一生经历的事不少,但这件'迟到' 的事,对我应当是刻骨铭心的,如果爸爸影响了我,我又影响了读者,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的确,值得欣慰的是,通过有的放矢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不知不觉达到了林海音所渴望的境界。而"面对错误,要勇于改正错误,不能找借口给自己的错误进行辩解和推脱,也不能去指责别人帮助你的方式"的正确的世界观的教育也自然扎根于学生幼小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