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4篇(小学语文面试教案)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6-18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4篇(小学语文面试教案),欢迎参阅。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4篇(小学语文面试教案)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1

1.引导学生学会13个会认字,8个会写字。学习2个新部首“羊字头”、“足字旁”。

一、揭示课题,设疑。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二、指导朗读课文,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和生字。 2.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出示生字卡,学生认读。 5.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6.指名读,老师评价。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咕咚”指的是什么?(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

  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

  的。

(3)兔子为什么跑?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2.指名读3、4自然段。

(1)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它还说了什么? (2)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他们又喊叫什么?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自然段。

(1)狮子被什么声音吵醒了?(小动物们的叫喊声。) (2)狮子为什么没有跑?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自然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

  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

  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4)小动物们不知道“咕咚”是什么,但是它们为什么害怕“咕咚”?(它们都是听别人说的“咕咚”,以为“咕咚”真的很可怕。)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指名同学认读。 2.听写词语。

二、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按上节课划分的层次朗读课文。

2.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3.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4.请一两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三、指导写字。

1.重点字指导。

  看:第三笔横宜长,第四笔撇伸展。 兔:“口”要写得扁,第六笔要写得舒展。 阴:左窄右宽。

  松:左窄右宽。第五笔要短小,第六笔要舒展。 棵:左 窄 右 宽。“木”最 后 一 笔 捺 变成点。 玩:左窄右宽。竖弯钩要圆润有力,注意笔画间要穿插。 跟:左窄右宽,宜紧凑。左部中竖略短;右部竖提长。 2.老师范写。

3.学生自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四、再读课文,提升感情。

1.分角色朗读课文。(小组内进行) 2.教师指名学生读,并给予 评 价。

(要想象自己就是课文中的一种小动物,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去,体会各种小动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点。)

五、拓展延伸。

1.晚上,爸爸、妈妈都去值班了,小明听到了床下面有“吱吱

  吱”的声音,他很害怕,小朋友们快来告诉他,这是什么声音呢?

(小老鼠发出的声音。)

2.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动物是怎样发出声音的?(羊:咩;鸭:嘎;鸡:咯??)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填写在词语花篮里。 2.让同学回到家里讲给爸爸妈妈听,或讲给同桌的小朋友听。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2

《咕咚》教学设计

  即墨区第三实验小学 韩晨晨

【教材分析】

《咕咚》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教学目标:

  1.认识“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象、家、跟”3个字。

  2.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学重点及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特点或联系生活的方式猜字、认字。 教 学 过 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不太一样——大部分的字都不带拼音了,只有几个字有拼音。那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就要大胆地猜一猜。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本课和前面学过的课文,发现不同,让学生初步懂得遇到不认识没有注音的字,要学着猜读。】 2.出示课题“咕咚”,指名读。 3.引导质疑: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根据右半部分猜的;生活中听过这个声音】 4.再猜一猜这个词语什么意思? 【预设:是一种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猜读“咕咚”,激发学生猜字的兴趣,为接下来的猜字、认字做好铺垫。】

  过渡: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由一个声音引发的小故事。

二、归纳方法,识记生字

(一)整体感知课文

  快速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字想办法猜一猜。 【设计意图: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通过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整体感知。对课文朗读要明确要求,才能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为理解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二)猜字、认字

  课文读完了,看看这些生字你认识吗? 1.鹿、象

  出示图片和字,指名读。 ① 你是怎么认识的?

【预设:看图片认识的;在电视上见过;通过词语认识的】

  师总结:其实有些字我们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只不过不知道这个字的样子。 ②你在生活中还认识了哪些字?

  举例:电视机、电冰箱(出示图片和词语)指名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掘生活中认识的字,知道在生活中识字是一个识字的好方法。】

③ 汉字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字形会发生一些变化。 (出示“鹿”、“象”的演变过程)

  师总结:有一些汉字就是根据小动物的样子造出来的。我们的汉字神奇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鹿”、“象”的演变,初步了解象形字的由来——根据物体的形状创造出来的,感受汉字的神奇。】

④ 拓展运用:出示其他的象形字——鸟、羊、龟、鱼,学生猜读。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2.吓、拦

  过渡:我们继续来猜字游戏。这些字长得可不像了,你能猜出来吗? ① 你是怎么猜的?

【预设:根据字的右半部分猜的】 ② 加大难度,这两个字什么意思?

【预设:“吓”和声音有关,“拦”和手有关】

  师总结:像这样一部分表示声音,一部分表示意思的字,叫做形声字。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我们又学了一个识字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形声字构字规律,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也是识字的好方法。】

③ 拓展运用:出示其他的形声字——

  蚂 蚁 蜘 蛛 蚯 蚓

  哗 啦 叽 喳 呼 噜

【设计意图:巩固运用学会的识字方法。】 3.其他生字

  过渡:课文还有一些字我们要认识,借助拼音,相信同学们都会读了。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借助拼音识字,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检查环节不可缺少。】

三、指导写字

  过渡:字认识了,我们来写一写。 1.“象”

① 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教师指导:写好“象”字要注意:象鼻长,象身直,四肢舒展。即撇稍长;弯钩起笔和最后落笔都要回到竖中线上,但不能写成竖钩;最后四画要写舒展。 【设计意图:写字是低年级学段又一学习重点,要培养学生写字之前仔细观察的习惯,重点易错笔画老师要示范指导。】 ② 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2.“家”

① 观察一下“家”和“象”,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有相同的部分】

  按照刚才说的“象”的写法,你来写一写“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寻找两字的相同之处,锻炼学生自主观察、仿写的能力。】

② 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四、学习课文

(一)检查朗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 【预设:7个。】 指名读,教师相机纠正。

2.课文讲了__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_没有跟着跑,问大伙,帮助大伙弄清了真相的事。

【设计意图:读好课文是学好课文的基础,因此课文朗读的检查非常必要。通过朗读,了解故事主要内容,为解读文本打好基础。】

(二)以读促讲,品读语气。 1.第一部分(2-3自然段)

  过渡:这一声“咕咚”可把小兔子吓坏了。 ①(出示图一)看看,小兔子怎么做的? 【预设:撒腿就跑;转身就跑】 ②出示句子: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指名读,相机指导语气。

③ 出示句子:兔子一边跑一边叫:“不好啦,‘咕咚’可怕极了!” 指名读,师范读。

【设计意图: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兔子害怕的心情。学生语气把握不到位的时候,教师的范读就十分重要。】 ④ 出示“一边??一边??”,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设计意图:课本中的知识点要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⑤过渡:小猴子一听,也跟着跑起来,他一边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__” 小猴子不仅吓得叫起来,还“大叫”

  出示句子: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指导语气。

【设计意图:朗读也是教学的重点。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会小猴子更加害怕的心情。】 2.第二部分(第四自然段)

  过渡:其他动物听见了,也跟着跑起来,狐狸、山羊、小鹿跟着跑起来了。 齐读。

3.师生进行角色体验,学习第5自然段。

  过渡:就连力大无穷的大象居然也跟着跑起来。只有野牛没有跟着跑。 老师来当野牛采访一下小动物们:

  大象:大象,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没看见那为什么跑? 【预设:没看见。其他动物跑了,我就跟着跑。】 猴子:小猴子,你看见“咕咚”在哪儿了吗? 【预设:没看见。】

  山羊:山羊,你呢?你看见了吗? 【预设:没看见。】 狐狸:你呢?

【预设:我也没看见。】

  兔子:兔子,你是最先跑的,那你看见“咕咚”了吗? 【预设:我没看见,我听见了,“咕咚”就在那边的湖里。】 那赶紧带我们去看看到底“咕咚”是什么怪物?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角色体验,进入故事角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小动物们盲目跟从的心理。】 4.出示第6自然段。齐读。 ①你为什么笑呀?

【预设:原来“咕咚”根本不是怪物,就是木瓜掉到水里发出的声音。】 ②再碰到这样的事情,你知不知道怎么做了? 【预设:要先弄明白了;要勇敢面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感悟。】

  总结:同学们以后遇事要多思考,不要还没弄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盲目跟从(板书:跟从)别人。 5.指导书写“跟”

①观察“跟”,要写好这个字注意什么? 【预设:左窄右宽;压线笔画;捺舒展】 ②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纠正姿势。

五、布置作业:

  回家把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20咕咚

(贴图) 兔子 大伙 野牛

  跑 跟 问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3

[语文教案-咕咚]

一、教学目的:

1、能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随文认识“猪、应、该、粗、神、鹅、翅、膀、漂、加、立、刻、结”1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立、次、加、角、些、画”7个字,学习两个新偏旁;

3、学生在阅读中应学会尊重事实,遇事多动脑子想想,有自己的主见,不能盲目的随从别人的意见,语文教案-咕咚。

二、教学重点: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读出课文中角色的语气,在朗读中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小猪最终把小花猫画成了一只大怪物。

四、教学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课件、画、词语卡片第一课时

一、教师激趣:一向懒惰的小猪爱上了画画,今天,它画了幅画,许多小动物们都来看,我们也去课文里瞧瞧它画了啥?

二、出示课题:

19、小猪画画(齐读课题)学生认识课题中的“猪”字,并读准翘舌音。

三、听故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师范读课文

四、学生自读课文师:小朋友想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吗?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将课文读通顺、读懂。把课文中的生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由结果探究原因师: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话说简要地完整(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白鹅的话,把一只可爱的小松鼠画成了一只大怪物,幼儿教案《语文教案-咕咚》)板书:可爱教师出示“结果”(一张大怪物的画)随机认识词语“结果”、“一张”板书:大怪物师问:小猪为什么会画这么一只怪物呢?生:(因为小猪听了小松鼠、小山羊、小的鹅的建议)

2、学习

2、3自然段小松鼠给小猪提了什么建议?生读小松鼠的话。教师出示课件:小松鼠师:你觉得小松鼠的尾巴长得怎么样?生:小松鼠的尾巴确实又大又好看。小松鼠这时是在炫耀自己的长处,你们想想哪些词语要读得重一些?学生思索后再读“你看,我的尾巴又大又好看,应该把猪的尾巴画大一些?学生集体练习读出示词语卡认识:应该 大些师:小猪认真想过小松鼠的话吗?生:没有。师:你是从哪个词知道的?学生通过课文语句理解“马上”一词:“马上”说明小猪心里想了吗?生:小猪想都不想,拿起笔就画。学生用“马上”一词练习说话看图认识词语:又大又粗

3、小组合作学习第

三、四自然段。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讨论一下课文怎样读,小山羊的话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检查学习效果:推荐朗读小能手读小山羊的话。师:你为什么把多神气读得重呀?生:小山羊的角的确很神气,它在夸耀自己的长处,挺骄傲的。所以语气在自己的长处上要重一些。随机认识词语“神气”“一对角”师:小山羊的话对不对?为什么?生回答师:小猪想过小山羊的话吗?你从哪个词知道?学生找了出“连忙”一词。师:这个词和前面所学的哪个词意思相近?学生练习用“连忙”说句话。

4、学生自学

5、6自然段指名学生读小白鹅的话。出示课件,教师引导理解小白鹅的心理:小白鹅最欣赏的就是它的翅膀,可眼见小猪的画上没有自己最美的部分,又急又得意。学生再读,师生评议你看,我的翅膀多漂亮,给猫加上一对翅膀该多美呀!认识词语:一对翅膀 漂亮 加上师:小猪还是没作过多的细想,就怎样做?学生了解近义词:连忙、马上、立刻

5、学生通过连忙、马上、立刻帮助小猪分析画成大怪物的原因。

6、请学生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猪听。

7、给动画片配音分角色朗读。语文教案-咕咚

咕咚面试教案模板共4

  20《咕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么害怕“咕咚”,“我们一起去森林里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咕咚”是什么?

2、圈一圈,故事讲了哪几个小动物?

3、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或同学。

三、学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词。

2、交流识字方法。

3、熟读词语。

四、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遇事要弄清事情真相。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文,完成问题。

1、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数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感知,指导朗读。

1、阅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

(1)引导学生说出这幅图上的内容。(小兔听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咕咚”声,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2)指名朗读课文第

一、二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吓了一跳、拔腿就跑、一边跑一边叫,体会小兔子害怕的心理。 (3)练一练:用“边跑边叫” “可怕极了”练习说话。

2、阅读课文第

三、四自然段。

(1)引导学生接着观察图上的内容。(听了兔子的叫喊,小猴、狐狸、山羊、小鹿也跟着跑起来了。) (2)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小猴子的动作和语言,体会小猴子盲目害怕的心理。

3、阅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跟着跑?他们又会怎么说呢?

4、阅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1)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幅图,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大伙儿知道“咕咚”的真相后,笑了。) (2)师生齐读课文第

六、七自然段。

(3)教师引问:知道了“咕咚”的真相,其实“咕咚”就是熟了的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所发出的声音 ,大家都笑了,为什么都笑了?

(4)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小动物们都会想些什么?如,小猴想:我以后要向野牛学习,不再偏听偏信,遇事会多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

三、讲故事,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咕 咚

  害怕、逃跑——————笑了 遇事要动脑筋,弄清事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