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周记范文3篇(数学周记内容)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5-1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关于数学周记范文3篇(数学周记内容),供大家阅读。

关于数学周记范文3篇(数学周记内容)

关于数学周记范文1

  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真的相等吗?带着这个问题,我在老家进行了动手实验。

  第一次测量准备了一盒高20cm的彩色铅笔和一盒高10cm的茶叶罐。把这两个罐子垂直平放在阳台的桌子上,出现了明显的影子,经过测量,发现高20cm的彩色铅笔盒的影子约为36cm长,高度与影长的比是20:36,比值是九分之五。而高10cm的茶叶罐的影长大约是18cm,高度与影长的比是10:18,比值也是九分之五。

  第二次测量准备了高30cm的火锅筷和高6cm的橡皮擦。把这两个东西垂直平放在阳台的.桌子上,出现了明显的影子,经过测量,发现高30cm的彩色铅笔盒的影子约为60cm长,高度与影长的比是30:60,比值是二分之一。而高6cm的茶叶罐的影长大约是12cm,高度与影长的比是6:12,比值也是二分之一。

  发现,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物体的高度与影长的比值的确相等。而且两个同缺一不可,否则比值就会出现不同(如一二两次实验虽然地点相同但是时间不同,比值也有所偏差)。

  据多次试验和资料查找了解,阳光从物体顶部射到地上,那束光和物体还有影子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因为物体都是垂直放置的,而由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所以阳光和地面之间的的角不变,所以这个角的长和影子的比值不变。

关于数学周记范文2

  数学,一直是我心醉神往的游戏,它就像一座座复杂的迷宫,在入口处,一条条蜿蜒的岔道,常把我困在其中,但我总能左思右想,化险为夷,尝到美味的甘果;“成就感”更像是被困在魔王扼守的高塔中的俘虏,等着我出面解救它,我总靠智取,而不使用蛮力来解决它。因此我才能在数学的领土里,自信的、昂扬的悠游其中,而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踏上数学竞赛的国际舞台,在那舞台上荣耀的领着金牌且灿然一笑。

  从小,妈妈就发觉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天份,教导我、陪伴我、给我成就感,让我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从基本的运算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从每一道算式都不可马虎开始,仔仔细细的计算每个过程,细心、用心成了追逐答案的不二法门。在长时间的熏陶下,数学成了我学习的重心,也成了我想不断超越的目标。

  数学竞试是我超越自己的一个方法,因此我积极的参与数学的各大比赛,奥林匹克比赛让我崭露头角,奥林匹克竞赛让我知道自己与其它人在实力上的悬殊,也让我有了更积极向上的战斗力,想超越自己的极限颠峰,直达我梦想的殿堂—那奥林匹克国际赛的舞台。

  我闭上了眼睛,幻想着自己从初赛开始,就一路过关斩将,让我拿到了国际赛参赛者的门票,紧接着与高手一一过招,终于拔得头筹,我站在那舞台上,荣耀的捧着金牌,在镁光灯下,展现出灿烂的笑颜。那感觉如梦似幻,增添了几分真实性。唉!多希望美梦成真,那殿堂是我最想去的地方,是我梦寐以求的天堂。

关于数学周记范文3

  嘿!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月呀!我有一个姐姐叫“年”,还有一个妹妹名叫“日”。别看我们小,但我们的本领可大了。姐姐“年”,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妹妹呢?说今天有多少日就是它了。现在来说说我吧!我有一个响亮又好听的名字,你们也知道了。我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我还有一个特殊月叫闰月。在2月,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那姐姐的闰年和我的2月是怎么出来的呢?就是:“我们居住的地球是绕着太阳旋转的,地球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天48分46秒,叫平年。这样,每过4年差不多就要多出一天来,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有366天,叫做闰年,我国古代很早就知道一年有365天零1/4天。”现在你们知道了吧。对了,如果你忘了大月有哪几个月,你就背一下这个顺口溜:“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看,我们三姐妹的作用不小吧!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年,每四年一闰,每百年少闰一次。使用的整天数的年历法上叫做"历年"

  农历是根据月亮的朔望月共12个月算一年,一年是354天。每三年有一个闰年。闰年是383天或384天。

  一年,又是气候变化的周期,气候由冷变热,再由热变冷;这包括了人们从事农业自耕种到收获的全过程。所以人们从很古的时候起,就用气候冷热周期变化这个自然规律作为计算时间的大单位,把一年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一个月,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周,也就是一个朔望月。一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9……日,也就是29日12时44分3秒,这叫做"历月"。众所周知,月亮是个球体,由于月亮绕着地球不停地公转,同时又跟着地球绕着太阳转,所以月亮对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也在不断地变动,月亮对着我们照亮的这一面,有时有,有时无,有时多,有时少,这就形成了月亮的圆缺循环。当我们看不到月亮的时候,叫做"朔"(多在阴历的初一和三十日)。过十四、十五天,我们就会看到圆圆的月亮,叫做"望"(多在阴历十四、十五、十六日)。月亮由这次朔到下次朔或由这次望到下次望,这就是月亮绕地球转了一周,就是一个月,我们把它叫做"朔望月"。

  月亮圆缺循环变化的规律,人人都可以看到,所以人们很早就把它作为计算日了的单位,把朔望月作为制订历法的根据。阴历的一个月,就是根据朔望月定出来的。

  一日,就是地球本身自转一周的时间,也就是一个白天加一个黑夜,共计24小时。

  地球是椭圆形的,自己不会发光,所在同一个时间里,地球只有一半向着太阳,向着太阳的这一半地球就是白天,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太阳的光照不到地球上,这一半地球上就是黑夜。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有规律的循环。

  通常把太阳要升起来的时候叫白天,这就是一天的开始。在白天转为黑夜的时候,也就是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叫做黑夜。一天,通常是指这个天象变化的规律,就很容易被人们所掌握,并利用它来作为计算时间的基本单位。一天,是历法上的第一种单位。

  这种用太阳定出来的日,叫做"太阳日"。太阳日又有"真太阳日"和"平太阳日"两种。真太阳日有长有短,这是因为地球绕着太阳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冬季地球离太阳远一些,所以公转就慢一些。地球公转的速度有快有慢,所以一天的时间也就有长有短。因此"真太阳日"的时间是不完全一样长的,这样用起来就很困难。为了方便起见,历法上用的不是真的太阳日,而是一个长短不变的日,这个日就是一年之中,真太阳日的平均时间长度,就叫"平太阳日。按照现在惯例,一日的时间分成24等份,就是24小时,把24小时作为一日。

  依照现在惯例,一日是从半夜0点开始,到次日的半夜24小时止作为一天。但是这里需要提及的是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又把一天的二十四个小时分为十二个时辰,也就是用民间的十二个属相来代替。恰好每个时辰是两个小时,每逢单数进位,而每个时辰又分为三个部份,为初时、正时和末时,每天的交替时间是从当日的半夜十一点整开始为第二天的子时,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0点。所以夜晚11:00整到11:39分为初子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子时,12:20分到凌晨1:00整为末子时。而每天中午11:00整到11:39分为初午时,11:40分到12:19分为正午时,12:20分到下午1:00整为末午时,其它依此类推。用日来计算短的时间很方便,如三、五天、十天、八天,但计算长的时间就很困难,所在在计算时间上还有月、年和世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