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设计中引言模板(共7篇)(论文的引言怎么写模板)

综合文章 时间:2022-01-02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草丛中教案设计

《草丛中》教学设计

湖南版小学《美术》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课

教材分析:《草丛中》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把写生与想象结合,通过以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想象活动。学生通过看、闻、摸草等系列活动,发现单株草在大自然中不同形态美,发现草叶因为生长、风及昆虫的外力而产生的高矮、粗细、宽窄、曲直、大小、翻转等多种变化;同时发现草丛里的各种草之间也有高矮变化以及相互穿插、遮挡的变化。再通线描形式对草丛进行大胆的构图描绘,并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段大胆添画,进行再创作。教材紧紧围绕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主线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和热情。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并参与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范画及示范工具等

学生:每人准备一棵野生的小草(课前检查:学生准备的草种类尽量要丰富)

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1、草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植物,随处可见,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否留心观察了,现在请大家拿出自己采摘的小草,和小组同学一起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大家采摘的野草,各有什么特征?

2、学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草的形状、颜色,闻到小草的气味,以及摸到的小草的感觉等,老师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与积极的评价。

3、根据调查,小草现在大概有130多万种,种类非常繁多,现在,老师带领大家去欣赏更丰富、更美丽的小草:PPT课件展示各种单株草图片,重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草,如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因为叶子的形状像猪耳朵而得名),狗尾草和蒲公英等,感知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

4、说一说: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后,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二、分析单株草, 逐步发现

1、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呢?

2、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要求:只画出两三片叶子,要画得要迅速、简单。

3、引导观察:

(1)谁来简单评一评这位同学画的草?

(2)谁画的小草与这位同学画的草有不同之处呢?并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4、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不同的草,它的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就是一棵草的叶子,也会出现方向、宽窄、长短、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变化。

5、老师出示一片宽而长的带状叶,当学生的面使叶面大幅度弯曲,并进行质疑: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叶尖垂向下方了,好像在向大家敬礼)

6、这个时候的叶子怎么画?谁来试试。(可以找几名同学上前画)

7、提问:谁画得好?画得不好的问题在哪儿?(当叶片弯曲时,我们画的叶片也会发生转折,有时候可以看到叶子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

三、观察草丛,深入探究

1、过渡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许许多多这样形态万千的小草聚集在一起,充满着勃勃生机,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城市。我们一起深入奇妙的《草丛中》(PPT课件展示神秘的草丛)

2、交流感受:与一棵草相比,美丽的草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草丛更神奇,更复杂,除了各种小草,许多小昆虫、小动物也把草丛当成了自己的乐园。草丛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4、质疑:刚才画的这棵单株草太孤单了,怎样让它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呢?(画出一片草丛)

4、小组讨论: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添画一片草丛呢?

5、师生交流,根据同学的回答,师稍加引导,和几名学生共同添画草丛:

(1)从刚才画的那棵小草后边空隙处添画各种不同的草; (2)添画时,被遮挡部分要省略不画;

(3)注意小草每片叶子的长短、大小、宽窄、弯曲转折等变化;

6、教师小结:有了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变化,草丛才会更加美丽了!

三、欣赏名画,启迪想象 1、名画欣赏:古今中外,美丽的草丛也吸引了不少著名的画家。我们一起来欣赏法国著名大师——亨利.卢梭的作品“被花豹袭击的黑人”。

(1)大师的画给你什么印象?(学生回答,师及时鼓励)

(2)你最喜欢画中哪一部分?为什么?(引导欣赏:大师的画,展示了幻想中的原始森林,满布着奇花异草,色彩鲜艳,花草相互穿插、遮挡,非常茂密;还有袖珍的黑人和花豹,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林中,花豹和人物极其夸张,很富有创造力,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充满了幻想的神秘故事!) (3)质疑:画家给了你什么启发?

2、向大家介绍画家亨利卢梭:他热爱绘画,特别擅长画神秘而充满幻想的热带丛林,虽然没有受过专业绘画训练,却对绘画非常执着,这点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

3、欣赏更多形式的绘画作品(PPT课件展示丰富的画面,并提示一些拟人、夸张的技法,插播丛林中的声音效果,创造想象环境)

4、我相信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闪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也一定能讲出许多神秘而有趣的故事!但现在不要大家讲,先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根据自己的画再进行故事创编,一定会更精彩!

5、学生创作:现在,请大家伴随优美的丛林音乐,或独立创作,或者两三个人合作,放飞想象的翅膀,运用线描方式大胆表现复杂而神秘的草丛,并大胆想象添画故事!

四、多元评价,综合体现

1、分小组评选出一幅最优秀作品,共同创编画中故事;

2、介绍自己的画,并讲一讲草丛里的故事,集体评价。

3、教师抓住教学重、难点,针对性的作总体评价。

4、渗透环保教育: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以顽强的姿态,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贡献出了自己力量。(欣赏PPT课件中:欣赏绿化草坪、草坪护堤等图片)

一、教材分析:

《草丛中》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是让孩子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把写生与想象结合,通过以绘画的形式进行造型、表现、想象活动。学生通过看、闻、摸草等系列活动,发现单株草在大自然中不同形态美,发现草叶因为生长、风及昆虫的外力而产生的高矮、粗细、宽窄、曲直、大小、翻转等多种变化;同时发现草丛里的各种草之间也有高矮变化以及相互穿插、遮挡的变化。再通线描形式对草丛进行大胆的构图描绘,并适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拟人、夸张等手段大胆添画,进行再创作。教材紧紧围绕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主线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和热情。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及创造力和表现力,又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相关的美术技能,基于上述原因,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知识技能:了解各种草的形态、结构、穿插关系,并发挥想象进行相关主题创作。

过程和方法:通过看看、想想、说说、感知草作用,并了解草的结构、形态,发挥想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现草丛中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观念。

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二、教学理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美术课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乐趣,帮本课我将利用多媒体课件,采取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其在观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体验美术创作过程的乐趣,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兴趣。真正做到“学为主,教为辅”。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特点,我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贯穿始终,听声音激趣导入课题,让学生直观感受体验草的生命力,通过自主探究,发现草的不同形态、结构,然后欣赏作品,并进行创作。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四、说教学流程:

一、整体感知,激发兴趣

这一阶段,为自主探究阶段,即让学生拿出自己采摘的小草,和小组同学一起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说说大家采摘的野草,各有什么特征?在看看,想想,做做,说说的过程中突出重点,感受过程的乐趣。

具体分为第一,看草,分析不同草的形状、结构。,并用语言描述,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丰富知识学会交流与合作。

第二, 欣赏更丰富、更美丽的小草感知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 最后,说一说:欣赏了各种各样的小草后,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二、分析单株草, 逐步发现

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引导观察:不同的草,它的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就是一棵草的叶子,也会出现方向、宽窄、长短、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变化。

老师出示一片宽而长的带状叶,当学生的面使叶面大幅度弯曲,并进行质疑: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的叶子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了解草叶的遮挡和转折。

三、观察草丛,深入探究 通过交流,感受草丛的神奇,复杂,除了各种小草,许多小昆虫、小动物也把草丛当成了自己的乐园。

分步引导学生共同添画草丛:(1)从刚才画的那棵小草后边空隙处添画各种不同的草;(2)添画时,被遮挡部分要省略不画;(3)注意小草每片叶子的长短、大小、宽窄、弯曲转折等变化;认识到草丛的草会有前后、高低、大小等各种变化,才会呈现出生动的自然效果。

四、欣赏名画,启迪想象

请同学们欣赏中国现代美术家潘天寿的《记写雁荡山花》意大利奇马诺.欧华尼的作品“格列佛游记”和《青庄稼》以及学生的作品,并进行分析阐述,教师引导大家谈谈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然后进行讨论,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想象力,以及画面多种草的形态、穿插,动静的结合。在畅谈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能力,进一步巩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创作欲望。

五、发挥想象,创作草丛

这一阶段,请同学们想想,你想表现怎么的草丛,草丛有些谁,在干什么,自由想象。并自己创作,教师进行辅导鼓励大家大胆创新。

六、多元评价,综合体现

请大家将自己的作品一一展示,并进行简短表述自己画中的有趣故事;并说说你喜欢哪幅画,为什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外与不足,让学生们体验到成功,增加自信心。

总结评价过程,旨在了回顾本课的内容,渗透环保教育,并进行拓展,: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以顽强的姿态,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贡献出了自己力量。这么奇妙的草丛,我们要怎样对待它呢?引导生进行畅谈,培养学生爱护草丛,爱护环境。

第2篇:草丛中教案设计

《草丛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1、认真观察、分析草类植物的结构、外形特征,对草进行具体细致的描绘。

2、能用线描的方式表现一片草丛,体现草叶之间、草与人物或动物之间的遮挡和远近的空间关系。

3、欣赏大师的作品,学会思考,能大胆想像添画,使画面表现的内容更丰富。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引导学生热爱自然,并参与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不同草的形态、结构及相互穿插遮挡关系。 教学难点:富有创意的表现草丛里的各种关系,丰富画面。 教学准备:

教师:PPT课件、范画及示范工具等

学生:绘画工具(水彩笔、油画棒、绘画笔等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聆听歌曲《小草》出示课件及课题《草丛中》

一、激发兴趣

草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植物,随处可见,也许你曾经到过一片草丛,在上面捉迷藏;或许在那里听蟋蟀唱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丛中。板书《草丛中》

二、观察感知

(导语)平常不起眼的小草,总是在春天到来之际,展示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当春风吹过,小草你碰我,我挤你,在虫鸣中跳舞,在花开的时候欢笑。

1、欣赏:孩子们,你是否留意过身边的小草,认真地观察过他们呢?老师收集了一些小草的图片,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百草园》领略更多美丽的草吧!

2、PPT课件展示各种单株草图片,重点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草,如车前草(又叫猪耳朵草,因为叶子的形状像猪耳朵而得名),狗尾草和蒲公英等,(感知大自然中草的千姿百态。

3、说一说:欣赏了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小草后,你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三、分析单株草, 逐步发现

1、小草看似平凡,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每一棵草,甚至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美丽的图形,你想不想画一画呢?

2、指派一名同学到黑板前画,其他同学在草稿上画,要求:只画出两三片叶子,要画得要迅速、简单。

3、引导观察:

(1)谁来简单说说这位同学画的草?

(2)谁画的小草与这位同学画的草有不同之处呢?并说说哪些地方不同?

4、师根据学生回答,适当引导:出示课件 看一看不同的草,它的叶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状;就是一棵草的叶子,也会出现方向、宽窄、长短、大小等多种不同的变化。

5、老师出示一片宽而长的带状叶,当学生的面使叶面大幅度弯曲,并进行质疑: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到的叶子有什么变化?(叶尖垂向下方了,好像在向大家敬礼)

6、这个时候的叶子怎么画?谁来试试。(可以找几名同学上前画)

7、提问:谁画得好?画得不好的问题在哪儿?(当叶片弯曲时,我们画的叶片也会发生转折,有时候可以看到叶子的一个面或者两个面。

四、观察草丛,深入探究

1、过渡语: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许许多多这样形态万千的小草聚集在一起,充满着勃勃生机,装扮着我们的生活,美化着我们的城市。我们一起深入大师画笔下奇妙的《草丛中》(PPT课件展示神秘的草丛)

2、交流感受:与一棵草相比,美丽的草丛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3、草丛更神奇,充满幻想,奇花异草色彩鲜艳,花草相互穿插、遮挡,非常茂密;还有袖珍的黑人和花豹,掩映在高大的灌木丛林中,花豹和人物极其夸张,很富有创造力,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充满了幻想的神秘故事!)除了各种小草,许多小昆虫、小动物也把草丛当成了自己的乐园。草丛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力量!、我相信在刚才的欣赏过程中,同学们的脑海里一定闪现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也一定能讲出许多神秘而有趣的故事!但现在不要大家讲,先请同学们先把自己的想象画下来,根据自己的画再进行故事创编,一定会更精彩!

4、质疑:前面两位同学画的草都很好看,可是这株草没有伙伴和朋友太孤单了,怎样让它也体会到集体的温暖呢?(画出一片草丛,给它们画一些伙伴)草丛中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4、小组讨论:你觉得应该怎样去添画一些什么呢?

5、师生交流:根据同学的回答,师稍加引导。

(1)在前面我们画的那棵小草后边空隙处根据自己的想象添画人物或动物。注意:草是主体,添加物不能太多

(2)添画时,被遮挡部分要省略不画;

(3)注意小草每片叶子的长短、大小、宽窄、弯曲转折等变化让画面更加的充实。

6、教师小结:有了千姿百态、纵横交错的变化,草丛才会更加美丽了!

5、学生创作:

1、教师和几名学生共同在黑板上添画草丛中的故事:

2、请同学们独立创作,或者同桌合作,放飞想象的翅膀,运用线描方式大胆表现复杂而神秘的草丛,并大胆想象添画故事!

五、多元评价,综合体现

1、分小组评选出一幅最优秀作品,共同创编画中故事;

2、介绍自己的画,并讲一讲草丛里的故事,集体评价。

3、教师抓住教学重、难点,针对性的作总体评价。

4、渗透环保教育: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却以顽强的姿态,为绿化环境、净化空气贡献出了自己力量。(欣赏PPT课件中:欣赏绿化草坪、草坪护堤等图片)

第3篇:《生活中的设计》教案

《生活中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现代生活中部分优秀设计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对现代设计艺术的有初步认识,掌握现代设计的性质特点,围绕“创意”核心,发散创意思维,激发设计想象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加学生热爱生活,奋发向上的正能量,激发设计想象力,提高审美鉴赏力。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创意的角度认识功能与审美的关系,懂得并理解创意,既是本课重点同时又是难点。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创意产品图片、文字资料等。 学生:纸、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或学习用品谈起。

二、讲授新课。

1、借助多媒体课件观察作品,引出问题:何为设计? 设计是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

设计的特点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

2、借助优秀设计作品,引出问题:何为创意? 创意——想别人没有像过的,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即合乎情理,出人意料。

3、鉴赏创意生活的主线为:床具→灯具→服装→电视广告(视频)→餐桌椅→早餐→时钟→电脑→交通工具

4、虽然,创意是设计的灵魂,但对生活中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而言,不但要缔造其完美的视觉感受,更要注重产品的实用功能。即“创意先行”的“魂”只有附着在产品的功能、形态、材料等载体上,才具生命力以及实际价值和意义。

三、能力闯关。

1、实践活动: 产品设计。

(1)设计一款灯具。

(2)说出你的创意、材料种类、功能特点。 (3)画出设计草图。

2、小小“产品发布会”:画出自己的设计草图,讲述自己的创意、材料种类、功能特点等。学生互评,教师引导。

四、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设计给我们带来视觉上美感的同时,也给我们生活带来了舒适、方便。

第4篇:山中杂记教案设计

教材简析:

《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冰心女士留美期间在山中养病时写的。这篇课文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和昆虫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文章思路清晰,在具体的描写过程中,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关爱、尊重、平等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3、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了解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

4、联系自己观察小动物、养小动物的经历,体会作者与动物在一起的乐趣,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重点:品味作者描写动物的句子,感受作者的博爱和从动物身上寻找到的乐趣。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病中仍然能积极的发现周围事物的乐趣的乐观心态,体会作者对动物的平等、关爱、尊重和欣赏的情感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你们喜欢小动物吗?那么,你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它给你怎样的感受?给你带来了那些乐趣?

2、在生活中,你又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动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学习冰心的《山中杂记》,感受作者对动物的情感。

3、板书课题:山中杂记

二、检查预习,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的资料。)

1、作者简介:除了《小资料》介绍的外,需要补充的是:冰心早年的小说多揭示社会、家庭、妇女等人生问题。代表作有《斯人独憔悴》等。《寄小读者》是她散文最高水平的体现。诗集有《春水》和《繁星》。

2、写作背景:1923年,冰心赴美留学,《山中杂记》这篇文章是她留美期间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养病时写的。原来是一组,共十篇,我们学习的这篇是第十篇。养病期间的冰心,远离了紧张的学习生活,在绿树环绕的青山中放飞自己的童心,仿佛回到了童年,尽情地拥抱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赐予她的发现和感悟。

3、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1)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温驯 焦躁 蹒跚 妩媚 瞥见 憨涩 幕天席地 倚枕倾听 出其不意 自惊自跳 心魂俱静 庞然大物 玲珑娇小 弱不禁风

(2)重点理解下面词语:

温驯:温和驯服。 瞥见:很快地看一下,大略地看。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本文是形容小鸟。

庞然大物:形容外表上庞大的东西。玲珑娇小:细致,娇嫩小巧。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幕天席地:把天作幕,把地当席。形容在野外作业的艰苦生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山中所见到的许多可爱的动物的生活情景,写出了它们给作者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也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2、快速浏览课文,用笔圈出作者写了哪几种动物?各在课文的哪些段落里?(1—2自然段写马;3-4自然段写狗;5-6自然段写猫;7-11自然段写鸟;第12自然段写虫。)从这些动物身上作者寻找到了那些乐趣?从那些词句能看出作者喜爱它们,用直线画出来。

3、作者虽然写了这么多动物,但各有侧重,详略得当,那作者详细写了哪一种动物呢?(鸟)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细细品读详写小鸟的这一部分。

四、品读重点段落,学习写作方法

1、出示自学要求:

仔细阅读7-11自然段,思考:

(1)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鸟?

(2) 你喜欢哪一段文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指名回答第一题:按照叙述顺序,作者依次介绍了青鸟、知更雀、蜂雀、小鸟家庭。

3、学生汇报第二题,教师相机点拨,师生达成共识。

第7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7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山中鸟的美丽和种类的繁多。

(2)点拨:青鸟就是翠鸟(出示翠鸟的画面)它的羽毛十分鲜艳,作者爱青鸟仅仅是因为它美丽吗?(还因为青鸟报春早)从哪看出青鸟报春早?(读有关句子:“雪未化尽,鸟儿已成群地来了。最先的便是青鸟”“西方人以青鸟为快乐的象征,我看最恰当不过了,因为青鸟的鸣声中,婉转地报着春的消息。”)从中体会到青鸟带给作者许多欣喜和希望。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7自然段。

第8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8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出了鸟的玲珑娇小以及作者对小蜂雀的喜爱、怜惜与友好。

(2)点拨:作者对这些早早来报春的小鸟们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当长着红胸脯的知更雀出现时(出示知更雀的画面)作者会做些什么?(观察它的动作,欣赏它鲜艳的颜色:红——白——绿)

写蜂雀(出示蜂雀画面)作者突出了什么?(小)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无可苗条”、“竟要比花还小”)它体长只有5-6厘米,体重只有3克左右,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小的鸟。作者对于这么小的鸟又是怎样做的呢?(读有关句子:“我在山亭中有时抬头瞥见,只屏息静立,连眼珠都不敢动。我似乎恐怕将这弱不禁风的小仙子惊走了。”)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小蜂雀的怜爱之情)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连眼珠都不敢动”、“ 弱不禁风”、“小仙子”)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8自然段。

第9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9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清脆的叫声及鸟与春的关系。

(2)点拨:当许多毛羽艳丽的小鸟唱着轻美的歌飞来的时候,作者在做什么?(“倚枕倾听,使人心魂俱静”领略“以鸟鸣春”的境界。“心魂俱静”生动地突出了鸟儿歌声的轻美,渗透着作者对鸟鸣的情有独钟。)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10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10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写了鸟温馨的家庭并由此将心比心,联想到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

(2)点拨:作者流连于青山绿水之间,在幕天席地的生涯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找出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出示:“我爱自己,也爱雏鸟;我爱我的双亲,我也爱雏鸟的双亲。”)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

再找出间接表达作者对小鸟爱的语句。(“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不仅真心地爱护这些鸟儿,还呼唤别人保护小鸟。)

比较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的特点:直接表达爱鸟,感情比较强烈;通过自己的做法间接表达对小鸟的爱也比较具体。两种表达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以使表达更充分、更准确、更有感染力。

在这么多的动物中,作者为什么会详细介绍小鸟呢?(“我想到我自己不过是暂时离家,我的父亲和母亲已是这样的牵挂。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作者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牵挂,从而对雏鸟及其父母的爱意更浓。爱家人,也爱动物,拥有博爱的情怀。)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0自然段。

第11自然段:

(1)指名学生选读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我喜欢第11自然段,是因为这段文字让我知道了小鸟的成长过程和母子的相爱。

(2)点拨:(出示第11自然段)作者从哪两方面描写小鸟一家相亲相爱的?(母亲精心哺育儿女;儿女长大后不忘父母。)

作者从中寻找到了哪些乐趣?(小鸟刚出壳时的贪吃、茫然的样子,很傻的学步,憨涩的学唱,生动地再现了雏鸟娇嫩可爱的形象;小鸟们学会了觅食和筑巢后,常常去看望它们的父母,说明小鸟和人一样也有情有爱。)

作者为什么能把小鸟写得栩栩如生、有情有趣呢?(一是善于观察;二是拥有一颗博爱的心——以平等、尊重、关心、欣赏的态度来对待在山中所见到的动物。)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11自然段。

博爱思想是冰心作品中所表现的最高理想和一贯的主题,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出作者的所见所思呢?

(学生采用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读出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五、拓展延伸,小结本课

1、这篇课文语言细腻,深藏着关爱,倾洒着真情,这也是冰心作品的语言特点,爱——对动物的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你学习本文后认为应应怎样对待动物呢?

3、小结:在外求学的冰心思念自己的父母家人,她在呼喊爱雏鸟,爱雏鸟双亲的同时,也在呼喊想父母,爱父母。描写和抒情结合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了作者从小鸟身上寻找到的乐趣,品读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关爱之情,感悟了作者的博爱。如果我们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热爱一切,生活就能给我们带来乐趣,我们也能在愉悦的情感中进入善良博爱的人生境界。

六、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阅读冰心的其他散文,了解写作特点。

第5篇:《客中作》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课后练习,结合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感情。

3、以李白的思乡之情作为主题进行归类积累。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板书设计:

客中作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客中作》。

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明白?

4、过度: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诗人的另一种感受。究竟是一种什么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诗歌吧!

二、初读、整体感知:(小学教学 设计 网更多精彩教案)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把字音读正确,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全诗,师生共同正音。

三、精读品味,体会诗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1、生反馈:你读懂了哪句,还有什么地方不太明白?

2、四人小组合作互学。

3、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1)“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2)“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作”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4、回归整体(生自读全诗-----指名赛读-----指导背诵: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

四、总结全诗:

李白天宝初年长安之行以后,移家东鲁。这首诗作于东鲁的兰陵,而以兰陵为“客中”,显然应为开元年间亦即入京前的作品。这时社会呈现着财阜物美的繁荣景象,人们的精神状态一般也比较昂扬振奋,而李白更是重友情,嗜美酒,爱游历,祖国山川风物,在他的心目中是无处不美的。这首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不羁的个性,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盛唐时期的时代气氛。

作业设计:

1、背诵古诗。

2、将这首诗改编成一个生动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第6篇:在急流中教案教学设计

在急流中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并能理解和正确运用。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

4.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上下文推想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体会年轻母亲的坚强勇敢。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烘托气氛、衬托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文插图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图说话,激趣导入

1.教师:平时老师都告诉同学们要在生活中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今天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自己观察能力的训练结果,请看这幅插图,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然后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出自己在图中的所见。 2.生畅所欲言后,请生归纳概括插图中描绘了哪两大景观?(江水、妇女)这两大景观各具什么特点?(板书——江水:湍急妇女:勇敢)

3.师请生把这四个词连成一句通顺的话。(湍急的江水上一位勇敢的妇女正划着竹筏。或一位勇敢的妇女在湍急的江水上赶路。)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在急流中》。生齐读课题两遍,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自主学习生字。师提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方法。

2.生概述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并谈谈自己初步感受到的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汹涌湍急的江面上,一位年轻妇女背着孩子沉着勇敢地逆流前行的事。感受到了妇女的镇定自若、勇敢自信……以及作者对妇女的钦佩、赞扬等感情。) 三、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1.生默读全文,迅速找出文中与插图相对应的段落。(第4段)

2.生大声朗读具体描写插图的段落,思考:

(1)此时你就是大船上悠闲的作者,看到此情景,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意外、震撼、大吃一惊,师板书:震撼)你是从哪些重点词体会到的?(竟是、年轻的母亲、居然、酣睡,板书:年轻母亲)

(2)生自行练读,读出作者的那种惊讶、难以置信,然后抽生读。

(3)在人物刻画上,作者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神态、动作)这样描写有何用意?(表现了妇女的镇定、平静、勇敢、坚强、沉着以及对竹筏操控的游刃有余等。)

(4)男女生分别用朗读的方式感受妇女的镇定、平静、游刃有余。

(5)生想象襁褓中的孩子在颠簸和惊险中做着什么样的梦,并说说做这种梦的原因。 四、细读课文,学习写法 学习文章前后呼应的写法: 1.

小筏子渐渐远去,它在作者眼中变成了什么?(“一簇不息的火苗”)这与前文什么地方相呼应?(与第3段结尾处“一朵随波漂流的红杜鹃”相呼应。) 2.

以上两处作者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作者对这对母子的美好祝愿,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奋力划桨的鼓励,对执著奋进精神的肯定等。) 五、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再次感受人物,与作者的联想产生共鸣:

1.教师:贝江上的这一幕给作者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很难忘记,师板书:难忘)为什么难忘?(“这一切,组合成一幅感人的图画”,师板书:感人)“这一切”究竟是指的什么?(镇定的神态,坚定的眼神,奋力划桨的动作,还有她那在襁褓中安睡的孩子,师板书:神态、眼神、动作、孩子)

2.这是作者的感受,你还在文中哪些地方受到了感动呢? (例:“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说说原因。(这个句子通过将小筏子比喻成落水挣扎的蜻蜓,在汹涌的急流反衬下,突出了母亲的坚强勇敢)小结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坚强勇敢、坚持不懈……师板书:伟大母爱)

3.是啊,这种源自伟大母爱的感动永不消失地存活在了作者脑海中,于是他由此及彼地联想到了生活的急流,请勾画出相关语句(文章最后一句),读读悟悟,分小组谈谈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的征途上我们应该如何勇敢沉着地面对那些失意、沮丧;在复杂多变的社会里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各种挑战、诱惑、挫折。) 六、发现问题,探究难点

1.教师:伟大的母爱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在感动之余,同学们发现什么问题没有?请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解决。(生能够质疑文章1、2两段被老师忽略了。)

2.生默读1、2段,发现与后面几段的不同之处。(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3.读读想想,这两个段落可不可以省略不写?不能,又是为什么?师归纳小结。(不能,因为作者借“卷、打、翻腾”正面写出了江水的急、险,实则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当时紧张、危险的气氛;又借对江两岸美景的描写衬托出了作者悠闲自在的心情,二者共同地为后文年轻母亲泰然自若的出现作了铺垫。师板书:美景、悠闲、铺垫) 七、回顾全文,采撷精彩

1.作者用自己的双眼和内心见证、感受了年轻母亲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伟大而动人的母爱,她启示着我们也应该积极乐观,笑对生活中的种种急流,请看黑板,抓住作者的心情变化这条线索,让我们满怀崇敬之情读出对年轻母亲的敬意。 2.选择印象深刻的段落或句子进行背

第7篇:答谢中书书教案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案

【预习提示】

自主阅读,了解作家作品;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

3.感受陶弘景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 【评价任务】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停顿,熟读并背诵课文。

2.疏通文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现象,掌握重点词语,积累文言知识。 3.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实践。 【教学过程】

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 学习任务:欣赏自然山水图片,谈谈感想。

教师指导: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里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山水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

学习任务:结合“预习提示”,梳理基础知识。 1.重点文言字词。 2.作家作品。

3.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多媒体展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读,并提示朗读节奏。 重点:品味四字句的节奏,再让学生朗读。 2.多媒体显示课文脉络,指导学生背诵。 第一层(第1句):总引。

第二层(第2~5句):描写四时之景与一日之景。 第三层(第6~7句):抒发赞美之情。 四、利用翻译记忆法,初背全文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文中的重点字词,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如有拿不准的可以与同桌商量,仍然无法解决的可以直接写在黑板上老师预留的地方。

2.教师明确重点字词。 3.请一个小组接龙翻译全文。 4.学生尝试背诵全文。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落实文言字词的积累,为学生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 五、品读短文,感受文字魅力,再背短文 1.理清短文结构层次,尝试背诵短文。

师:有的同学已经背得八九不离十了,有的同学还需努力。为了方便理解记忆,我们不妨一起看看作者是按怎样的思路来写的。

明确:“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从古至今,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描写山川之美,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复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与“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次序井然;最后以“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结尾,先以感叹总括前文,复以名人证实此说。这样,首尾呼应,写景、抒情相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2.合作学习,赏读语言,朗读全文。

(1)分小组承接任务,小组合作共同描绘美景,赏析重点语句。

师:已经有更多的同学可以背诵本文了,可是我最大的遗憾是这样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却还没有读出情味,让它重新焕发活力。现在,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描绘文中抒写的美景,让文字美起来。

(2)集体交流各小组讨论成果,创造意境,描摹美景。

明确:“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山水相伴相映,神采焕然,情味盎然。这里是“高峰入云”,峰,其形峻峭;入云,高入天际。山下是“清流见底”,水流迤逦,清明澄澈。峰高水清,水的灵动给山增添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相映成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石壁,五色争辉,众彩纷呈,熠熠生辉,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犹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做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且倒影入清流,景象绚丽动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早晨,先是白雾缭绕,继而是如絮如带,再而是似烟似缕,最后不见雾纱,只见晨曦,猿啼鸟鸣,众音齐备,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暮霭罩山,飞鸟归林,猿猴息树,山色苍茫,这时潜游水底的鱼飞跃而出,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别具情趣。

(3)学生尝试背诵全文。

(这一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理解文章所创设的意境。)

六、小组竞赛,背诵全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小组接龙训练背诵全文,推举一名组员参加比赛。 2.小组间开展竞赛,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评价标准:字音正确,富有节奏,感情充沛,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辅助手段:教师提供一些乐曲供学生自由选择配乐背诵。 3.在评点中总结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文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如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

的自得之态表露无遗。“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写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期与谢公比肩的自豪之感溢于言表。

(这一环节以多种形式的诵读来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同时启发学生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运用一定的诵读技巧将之表现出来。当文章在学生的朗读中焕发活力的时候,文言的魅力就以最恰当的方式感染了学生。)

高中文言文教案设计模板

教案中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初中文言文教案设计万能模板

中班语言活动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