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调研报告(共7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10-10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工作激励机制调研报告

工作激励机制调研报告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国税系统践行“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神圣使命的重要保障和国税事业科学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积极探索运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推进国税事业不断科学发展。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深刻变化、税收改革和事业的不断推进,国税系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主要表现在:干部职工的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不同年龄层次对激励机制的需求存在差别;络传播手段的便捷和迅速,给激励机制带了新的课题;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的步伐加快,国税人员思想更加活跃;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税收中心工作全程,对机关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协调提出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等等。因此,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工作热情,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局打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格局,在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传统做法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的激励手段,创新激励机制,取得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有:

目标激励:奋斗目标是激发工作热情、满足合理需求的动机。人的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激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就越大。目标实现以后,能使人获得心理满足,这时又会追求新的目标,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人的行为就是处在这种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相互作用不断循环往复的运动之中,这就是目标激励。因此,在工作中合理设置发展目标,就会激励斗志,凝聚人心。我局根据国家宏观形势,结合安徽国税工作实际,科学合理地设置工作目标,促使全体人员基于共同的目标奋斗。从XX年至今,我们组织实施了丰源、业务重组、金税、服务、班子建设、干部素质、廉政、系统党建、文明创建、健康和安居等“十一项工程”建设的一、二期规划,以人为本,确立了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当前,以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试点为全省国税系统的重点目标,立足本国国情、本地实际,借鉴国际经验,按照总局肖捷局长提出的“国际先进+中国特色”的要求,建立健全符合国情、省情的税源专业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我们先后开展税收业务重组试点,在全国率先实现数据省级集中,实施大规模干部培训,探索总结纳税评估办法,搭建了全省税源监控分析平台,推行“人员统一调配、案源统一管理、检查统一实施、审理统一组织”的集约稽查。切实围绕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目标,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提高纳税遵从度为目标,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以建立专业化管理团队为保障,实行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内外协动,把省局做“实”、市局做“精”、县局做“专”,转变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在目标激励中,我们注重把单位的总体目标与部门、个人的目标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阶段目标,使阶段目标“跳起来能够得到”,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向心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注重岗位目标激励。对各部门实行目标管理,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各部门结合岗位具体情况,细化任务,分解目标,做到“重担大家挑,人人有担子”。目标任务具体实际,可操作性强,从而不断激励干部职工奋发向上,努力工作,进一步调动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情感激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具有复杂情感的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要达到教育人、凝聚人的最佳效果,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与自己工作对象之间积极

的情感交流,调整、缩短甚至消除与工作对象的心理距离,增加工作对象的信任感和彼此尊重,情理交融,提高情感激励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我局将人文关怀贯穿、渗透、体现于思想政治工作中,将严肃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对职工的关怀,关注职工内心感受的实际行动中。一是感情交流。通过开展活动、谈心、探讨等方式来增进感情,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生活动态,帮助大家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促进工作。特别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职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和氛围中受到教育、启发和鼓舞。如春节联欢系列活动,加强领导干部与普通职工间的交流互动;组织干部职工到革命老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成立羽毛球、篮球、乒乓球等文体兴趣小组,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和竞赛;组织女职工进行集体拓展训练等等,增进彼此间了解,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增强干部职工的集体感、归属感,提高队伍凝聚力。二是关怀尊重。切实关心干部职工身心健康。结合职工在医疗、养生方面的实际需求,邀请养生保健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为全体职工进行体能测试,充分体现组织对每一位职工的关怀,帮助职工准确了解自身身体状况,丰富职工的健康知识,为广大的机关干部更好地开展税收工作提供良好的体魄,进一步打造良好的职工心理支持和机关人文环境。在职工患病住院、直系亲属去世时进行慰问,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干部群众疾苦。按照“政治上尊重老干部、思想上关心老干部、生活上照顾老干部”的指导思想,关心照顾老同志,确保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切实健全离退休费保障机制,按国家和地方规定及时提高离休干部特需费、护理费等发放标准,进一步解决了老干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系统上下成立了71个老干部活动室。各地结合离退休干部的不同爱好,组织开展了棋牌、书法、诗词、绘画、摄影、钓鱼、门球等文体活动,全面丰富老干部的生活。

荣誉激励:对每一位国税干部来说,获得并保持荣誉是前进的共同目标和动力之源,能不断激发工作热情,增强工作责任感和比、学、赶、超的动力,全身心融入国税事业发展大局。首先,外树形象,增强集体荣誉感,夯实安徽国税发展基础。我们以构建和谐国税为主题,以文明创建和效能建设为抓手,积极营造风正、气顺、劲足的和谐氛围,全面优化国税部门形象。全省国税系统被评为安徽省文明行业,17个市局全部被授予省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称号;10个单位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或“全国精神文明

建设先进单位”称号;78个单位被授予“ 伍建设基础。截至去年,全系统共举办脱产培训班2866期,累计培训干部万余人次,完成 范为内容的纳税服务文化。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统一的办税服务流程,站在纳税人的角度,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原则,进一步整合和梳理,优化了5大类74项面向纳税人的常用办税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办税效率和质量,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逐年提高。三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打造廉政文化。稳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和职工的廉洁从政意识。XX年以来,我局举办的所有培训班均将廉政课程作为必学内容。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在安徽国税信息上设置“廉政之窗”页,制作电脑屏保软件和电脑桌面墙纸,适时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活动,定期编发《家庭廉政通报》,发挥家庭助廉作用。组织开展党风廉政学习教育月活动,在全系统组织开展“树荣辱观、唱正气歌”活动,传唱廉政歌曲,弘扬廉政文化主旋律。搭建廉政文化长廊,组织开展税务廉政小品创作演出、税企廉政主题文艺演出和廉政书法绘画摄影作品赛。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抓好了政治理论教育、法纪法规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切实增强了反腐倡廉教育的说服力、渗透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廉政文化帮助国税干部常敲廉洁警钟、筑牢反腐防线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完善,是对思想政治工作各要素的有机整合,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整体效益。只有充分理解和运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激励水平,并将激励机制贯彻于工作的全过程,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税干部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工作运用激励机制的多年探索过程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一要夯实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基础。了解干部职工的需求动机,是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机制的基础。要从干部职工的思想、心理、工作及生活等多方面入手,正确把握干部职工的实际需求结构,从而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持久性。

二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激励机制。在了解干部职工的需求动机后,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特别注重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倾向于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三要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思想政治工作是以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问题为重点,要坚持人本理念,抓好观念引导,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情理交融,既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又鼓励人、提高人、造就人。热心倾听干部职工的心声,关心了解每位干部职工的困难,真心地对待每位干部职工,营造出和谐奋进的国税氛围,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

第2篇:机制(本)习题01调研报告

.doc班级姓名学号

习题

一、调研报告

题目:机械制造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要求:正规论文形式(题目、作者、摘要、关键字、正文、参考资料等);有具

体、动态的数据

选题参考:

1、关于“夕阳工业”和/或一国机械制造业的评价(学号:1~7)

2、加工精度(金属切削和磨削)和表面质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机械

物理状态)(学号:8~14)

3、测量量仪及测量精度(学号:15~21)

4、切削用量(普通切削和高速切削的切削用量、普通磨削和高速磨

削的切削用量、强力磨削的切削用量)(学号:22~28)

5、加工自动化(大批大量生产:流水线、自动线)(学号:29~35)

6、加工自动化(中、小批生产:数控机床、FMS、CIMS、工业机器

人、自动化系统研制单位数量)(学号:其余学号)

第3篇:民政党建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民政部门担负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职能,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责任重大。如何围绕民政工作中心抓好党建工作,对于民政部门切实践行民政为民的工作宗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建立健全民政党建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我县民政事业持续、深入发展,针对近年来县民政局党员队伍的现状,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笔者进行了认真分析,并就今后如何抓好党建工作谈几点具体做法和思考。

一、民政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和具体做法

近年来,景宁县民政局党员队伍文化层次显著提高,年龄结构趋于合理。全局党员32名,平均年龄为45岁,其中35岁以下党员2名,占党员总数的6%;从文化结构上,本科以上学历5人,占党员总数的16%;大专学历12人,占党员总数的%;中专(高中)学历12人,占党员总数的%;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2名,占党员总数的6%。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局党支部积极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把党员的学习教育工作渗透到民政部门的每个角落,不断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着重在“实”字上下功夫。把“知民、为民、便民、利民”作为民政部门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高为中心工作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水平,有力推进各项民政事业健康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局党支部牢牢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确“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带头管、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局党支部为具体落实者,形成了齐抓共管、多轨并进的学习组织推动机制。

2、健全学习机制。规定学习范围,明确学习目标;在时间保证上,坚持学习日制度,定期和不定期组织中心组理论学习,并努力做到“六有”:有教材、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专用笔记。

3、从完善学习机制入手,结合庄式学习法,制定完善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学习考勤制度、个人自学制度、集体研讨制度、学习通报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并持之以恒的遵守执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和氛围,保证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和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

4、采取“党课轮流讲”、“心得体会大家谈”、“科学发展大家议”等学习形式,使每个人都是学习的主体,做到学习资源共享、学习时间统筹、学习内容交融、学习效果互促,营造“人人讲学习、人人参与学习”的环境。

5、党务干部配备得力,党内组织生活健全。局机关从民政工作实际出发,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使党内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党员教育管理规范化。

6、坚持务实求效,积极探索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局党组在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的基础上,创新载体,在全县民政系统深入开展了以“为党旗增辉、展民政风采”为主题的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了平台,强化了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民政干部新形象得到良好体现。

7、努力抓好人才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水平。近来,县民政局党支部立足民政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抓好民政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干部参加职业水平和执法考试。二是结合民政党员干部队伍实际,制定人才队伍培训方案,以提高运用专业理念、提供专业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三是采取座谈会、研讨会、专家讲座、脱产培训、考察学习等方式,大力开展民政工作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不断提高民政党员干部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景宁县民政党建工作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

近年来,县民政局党组在抓党建工作中取得了实效,为各项民政工作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领导核心作用。但通过工作实践,笔者也发现民政党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党员队伍结构和素质变化的要求上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通过近几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党建工作教育形式上,计划性、系统性不强,教育内容较为单一,致使有些党员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的气氛不浓,参加政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因而造成了一些党员党的理论知识匮乏现象。

2、党员队伍管理在考核机制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在党员队伍管理上职责不清、标准不明,对党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混同于一般群众,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

3、党组织建设在适应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要求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职责定位和工作方式与新时期的要求不太适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缺乏对党员思想状况的准确把握,缺少针对性、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监督管理。

4、党建工作在适应与民政业务工作相融洽的需求上需要进一步强化。没有真正从思想认识上,摆脱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做到把党建工作摆上本单位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甚至认为党建工作可有可无,可松可紧,从而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出现“头重脚轻”现象。

三、健全完善民政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1、完善学习制度。要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中的责任,切实发挥“组织、指导、保障和监督”的作用;建立考评制度,制定“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考评标准,定期检查基层党组织的学习计划、组织管理、学习效果等情况;建立激励机制,把考评结果与干部管理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纳入干部考核内容中。

2、丰富学习教育形式。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积极开展参与式、互动式的教育培训。采取领导干部上党课、专题研讨、专家讲座、集中学习、横向交流、传统教育、主题教育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理论水平,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3、拓宽学习领域。要紧密围绕全局性中心工作,以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为目标,科学制定学习计划,合理确定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学习民政理论、科学文化、政策法规、岗位技能等多方面知识,引导党员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行程学习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为争创一流工作水平而不懈努力。

4、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要自觉地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每名党员应自觉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党员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确保党的组织生活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5、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务求实效。要坚持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广泛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真听取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查找不足,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发挥每名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6、以支部为龙头,以电化教育为手段,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的党员教育网络,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三会一课”、党员谈心会和民主生活会等有效途径,强化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

7、严把入党关口,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确保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8、完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内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拓宽党员行使民主权利渠道。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领导干部述职评议等形式,广泛听取党员意见。积极推行党务公开制度,把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工作程序、工作绩效、重大决策事项等内容向党员群众公开,接受监督。

9、大力实事竞争激励机制。加快推进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切实增强机关党员的危机感、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10、建立党员责任落实机制。实行上岗亮牌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部关系。坚持开展争创“党员先锋岗”活动,确保每名党员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笔者从多年的民政党建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党建工作只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才能调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才能促进民政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才能确保民政为民政策深入人心,惠及民众,推动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第4篇:地税局监督制约机制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中,把“加强对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权力行使的监督”放在了突出位置,强化了对权力监督制约的着力点和针对性。而存在于税收中的“两权”,则是税务系统加强对权力行使监督制约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在进一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如何深化“两权”监督制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两权”监督制约的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税务系统的“两权”,就是国家法律赋予税务人员行使的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每个税务人员为取得税收,必然要在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税收业务中行使税收执法权。由于税收执法权具有自由裁量性,为保证每个税收执法人员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廉洁、奉公,就必然要对权力运行的过程进行监督制约,以实现为国聚财、执法为民的宗旨。而对税务系统和队伍的人、财、物的管理,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行使行政管理权,而加强对行政管理权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也是题中之义。因此,在税务系统加强对“两权”的监督制约,不仅是维护税务人员正当行使职权取得税收所必需的,也是税务部门从源头上有效预防腐败所必要的。

税务系统的“两权”运行过程,有其业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应的监督制约就具有艰巨性。在重点监督的对象上,不仅有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还有一些重要岗位的人员,以及为数不少的税收执法人员,具有不同层次、人数众多的特性;在权力运行的环节上,既有税款征收、税源管理环节,又有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环节,其税款征收环节,又有纳税申报、税款核定、税款解缴、欠税清理等关节点,具有环节多、过程复杂的特性;在行政管理的体制上,由于我国对税务系统实行的是以垂直管理为主的行政层级管理体制,“看得见的监督不了、监督得了的又看不见”,在这个系统表现得尤为突出;在经济发展的水平上,由于经济决定税收,在税收任务的完成、税收管理的方式、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等,各地都存在差异,多少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认识,影响着“两权”监督制约的力度。

税收是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重要形式。只要有国家存在就有税收,就有税务机构。税务机构作为国家设立的行政执法机关,凭借国家法律赋予的公共权力,对企业、单位和个人强制、无偿征收税收。有权力的地方就必然要有监督,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是被历史和现实证明了的真理。所以说,税务系统的“两权”监督虽不是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却是伴随税收存在而长期存在的问题。

因此,对“两权”监督制约,既是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必须要抓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其必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则是我们构建广西地税系统惩防体系中监督制约机制的出发点。

二、“两权”监督制约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工作思路

当前,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税务系统与其它部门一样,仍然还存在着一些体制机制制度不完善的方面,存在着因权力滥用而导致腐败现象滋生的空间和漏洞。这些空间和漏洞较集中地凸现在“两权”运行的过程之中,如果我们对存在税务系统的“两权”运行监督制约轻重不分,平均使用力量,往往就达不到最好效果,我们这几年来的工作实践也说明了这点。因此,从强化对“两权”监督制约出发,我们必须明确监督过程的目标要求,理清突出重点的基本工作思路,才能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目标要求

坚持对“两权”监督制约的目标要求是:“不出大问题,少出问题,不出问题”。这是一个监督工作逐级递增的层级式目标,是针对税务系统“两权”监督制约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以及整个监督工作过程需要逐渐健全完善来确立的,是符合人们对“两权”监督制约认识不断深化,对其规律逐渐掌握的客观实际的,也是这几年来工作经验的总结。

“不出大问题”,是从性质的角度出发,来控制腐败现象发生的程度。腐败问题从惩处对象来划分,这里可分为大、中、小问题。大问题,就是违法乱纪,已经超出纪律检查的范围,要由国家司法机关来惩处,即进入刑事处分;中问题,则主要是违纪,即使违法也是轻微,还够不上用法律来制裁,基本属于纪律处分范围;小问题,就是发现的是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即使涉及违纪,也属轻微还够不上处分,这类问题主要是以日常业务监督检查发现的为多数。不出大问题,也就是说即使出问题,也还未严重到要通过司法机关来惩处的程度,其危害和社会影响不大。

“少出问题”,是从数量的角度出发,来控制腐败现象发生的次数。因为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对数量的控制就是防止腐败问题积少成多,使腐败现象控制在人民群众能承受的范围。对“两权”的监督制约,由于一些现行的客观因素和条件的制约,我们不能要求也不可能要求杜绝一切腐败现象,这样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才能朝着真正杜绝一切腐败现象的路上前行。

“不出问题”,就是杜绝一切腐败现象滋生,以实现对“两权”监督制约的最高目标要求。

(二)基本工作思路

几年来,我们对“两权”监督制约的探索和实践,初步总结出了一条基本工作思路,即按照构建惩防体系简便、易行、管用、有效的总体要求,以树立立体监督、全方位监督、重点监督、实效监督为指导,按照突出一条监督主线,打造两个监督平台,抓住三个监督重点,落实四位一体监督责任的工作思路,形成纵横交错的监督网络,以取得“两权”监督制约的最佳效果。

突出一条监督主线,就是在地税系统自上而下要明晰这样一条监督主线:即明确各级税收业务部门是首要监督层次,充分调动其他内外监督主体力量作为中间监督层次,地税系统纪检监察部门是最后监督防线的监督主线。各级税收业务部门是“两权”行使的职能部门,开展的日常业务与“两权”监督制约紧密相联,是实现“两权”监督制约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对“两权”监督制约就如空中楼阁,不会有任何成效。

打造两个监督平台,就是在各级地税机关要分别建立起对内的政务公开和对外的税务公开的两个监督平台,以调动内外监督主体的力量,使“两权”作为被监督制约方,有对应的明确监督者,置于一个经常受监督的环境和氛围中。对内的政务公开,主要是税务机关内部必须要向全体税务人员公开的人、财、物等政务内容,要求采取有关方式进行公开,以接受全体税务人员的监督。对外的税务公开,是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必须向社会和全体纳税人公开的税收业务内容,主要有“文明办税八公开”等,采取的主要方式有办税大厅的公告、网络化的“”纳税服务热线、各级税务机关聘请的社会监督员、行风评议员等,主动接受社会各监督主体,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对这两个监督平台的建设,各级地税机关都要加以重视,为积极主动接受各方监督主体的监督创造条件。

抓住三个监督重点。由于“两权”监督的对象具有不同层次、人数众多的特性,又由于“两权”运行的轨迹具有环节多、过程复杂的特性,我们不能皮毛胡子一把抓,而应该是有所侧重、有所突破。概括地说主要是抓住三个重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10个重点环节、基层税收管理重点岗位。抓住这三个重点,可以说基本上点中了“两权”运行过程的穴位,抓住了监督制约的关键所在。

落实四位一体监督责任。对“两权”监督制约,领导、业务部门、岗位人员、纪检监察部门都有责任。一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必须承担“一岗两责”,特别是分管领导既要廉洁自律,又要管好自己的人、自己的事,在“两权”的行使中真正将监督管理融入自己分管的工作中,负起职责范围内监督管理的直接领导责任;二是职能部门根据所管的业务,必须认真履行“一岗两责”,既要抓好本部门的业务建设,又要落实从源头上对“两权”监督制约的首要责任;三是要落实岗位责任,“两权”重点环节运行的各个关节点都涉及到岗位人员的权力行使,作为这些重点岗位的人员除了要严格要求和廉洁自律外,必须明确对与自己相关岗位的其它人员,还负有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责任,如果这个认识不到位,就有导致走向渎职犯罪的可能;四是纪检监察部门在“两权”监督制约中,必须在党组统一领导下,承担起组织协调和监督落实的责任。

实施基本工作思路,关键是落实部门责任,着力点是进行责任追究。落实部门责任是税收业务部门作为首要监督层次,必须承担“首要”责任,将“两权”监督与开展税收业务相结合,统一安排、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统一考核,实现堵塞漏洞、同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防范,确实承担起首要责任。在现行情况下,针对出现还够不上违纪违法的问题开展责任追究,很难从现行的“两权”监督制度中找到相对应的措施和办法,这是责任追究的软肋。可行的只能是“脸难看”的办法,即亮出工作的“好、坏”,让“好”的得到大家认可,让“坏”的展现在大家面前,即使采取一些激励措施作为抓手,也必须要在现行奖励政策的下允许才行。

三、“两权”监督制约的保障措施和办法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中,提出了今后5年要建成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框架的工作目标,其中,要求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基本形成。为此,我们在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中,按照已明确的目标要求和基本工作思路,必须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和办法,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广西地税系统“两权”监督制约机制。

(一)建立工作机制

各级地税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既是实施“两权”监督制约的组织者和责任者,也是监督制约他人的主体和被监督制约的对象,必须要以带好队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抓好“两权”监督制约。为保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合力,取得实效,必须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实行党组统一领导,纪检监察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岗位责任落实到位,上下联动的工作体制和机制。为落实领导责任,将“两权”监督制约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每年的责任制布置、检查、考核当中,强化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促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自觉地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于“两权”运行的全过程,把抓“两权”监督制约摆上议事日程。

(二)明晰岗位职责

由于“两权”运行过程涉及的环节多、岗位多、人员多,对每项权力运行过程中的环节必须清晰,对涉及到的每个岗位职责必须明确,这样才便于监督制约。为此,必须规范权力运行的程序,明晰运行的环节,做到定岗定责,岗责明确。如税款征收环节,关节点是开票、收款、入库,风险点是对现金收取的监督控制,当收取的税款是现金时,为杜绝开票时有“大头小尾”的贪污税款行为发生,有效措施:一是采取计算机开票,通过软件控制,使同一业务不能重复打印,或者实行票款分离来设置岗位;二是现金入库,必须有两人同时到银行缴库,并要求当天缴库当天结报,避免现金税款发生流失。

(三)提供制度保证

对“两权”运行的监督制约,必须解决一个由谁监督、怎么监督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一整套实施监督制约的管理办法,具体分为操作规程和考核评估制度。一方面,通过致力于现行制度的运用和欠缺制度的建立完善,形成一套科学规范易于操作的制度体系,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规章制度就制定到哪里,使“两权”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重点岗位都有章可循,有可操作的办法,这主要由业务部门来拟订;另一方面,为了监察业务部门对“两权”监督制约的开展,还要有以考核评估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办法。为此,我们针对三个监督重点,要出台三个监督管理制度性文件:已经出台的《广西地税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桂地税党组字〔*〕45号),今年将要出台的《广西地税系统“两权”重点环节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列入明年出台的《广西地税系统县(市)、城区局基层税收管理重点岗位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从而为“两权”监督制约提供制度保证。

(四)采用科技监控

目前,信息化技术已成为税收工作的技术支撑,与税收业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信息化,可强化“两权”监督制约的手段,进一步加大监督制约力度,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信息化技术在软件设计上,可以做到规范工作流程、界定岗位权限、明确岗位责任,达到程序上不可复制、流程上不可逆转、自动汇总、及时预警的要求,在一些重点环节、关键岗位,实施重点监控,记录操作轨迹,制约权力行使,从而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目的。如发票领用缴销,设定一个数量上限,没有缴销就不能领用,对发票的私售乱开就能起到监督制约作用。因此,税务系统的信息化人员,要充分认识到“两权”监督制约的必要性,在开发运用税收业务软件时,一定要将监督制约的理念与税收业务流程的设计结合起来,强化“两权”监督制约,建立和完善“两权”人机结合的监督制约机制。

(五)开展考核评估

为保证“两权”监督制约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四位一体监督责任的落实,必须对每年的监督制约工作有一个考核评估。首先,税收业务部门作为首要监督层次,明确其职责是: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监督得怎样;其次,纪检监察部门作为组织协调,一方面要将执法监察与税收法规部门的执法检查结合起来,对各税收业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要将各税收业务部门履行“两权”监督制约的情况,与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布置、检查、考核;再次,开展年终考核评估,即要求各税收业务部门对本部门一年来在“两权”监督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写出评估报告,由纪检监察牵头组成评估小组,对各税收业务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评,给出一个基本评价,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第5篇: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完善社区管理机制调研报告

2009年12月26日,上海市**区**社区办事处正式成立。**社区在基层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社区的居委基本情况

**社区现有2个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和目华新村居委会,海畔社区居委会于2007年8月成立。住户主要由原朱家村、胡滨村、柘林村、漴缺村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1平方公里。辖区内住宅楼共24栋99梯。辖区总人口698户1977人,常住人口608户1775人;流动人口244户780人。

目华居委会成立于2006年7月。住户主要由原公平村、柘林村、**南村、林海村的拆迁户组成,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住宅楼共38栋98梯。辖区总人口1733户2984人,常住人口450户1652人,流动人口387户1262人。

2个居委每年由社区下拨25万人头经费,另外的公共管理、服务经费由社区承担,比如,2011年小区内添置晾衣架、户外凳之类设施共计投入经费20余万元。

二、**社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主要成绩

1、健全社区党的领导组织体系

为发挥党在社区建设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社区党工委的领导下,健全了社区党的组织机构,实现了两个100%,即"一居一支";同时突出了党建带团建和党建带工建。在各居委会均建立了不少于30平方米的"党员电化教育室"。

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的活动。通过开展"社区党员办实事"、"争先创优"等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社区党、团、工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发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党员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服务达500余人次。

2、健全居委会民主自治体系

为充分发挥居委会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依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各居民区组成居民会议,依法选举产生居民委员会并负责对社区的重大事务进行讨论、评议和制定社区的《居民公约》。居民委员会在办事处的指导下,健全了居委会学习、会议、考勤、评议等九项制度,实现了包括居民办事程序、居委干部职责、居委人财务管理、社区服务项目在内的居务公开。

为改善居委会办公条件,社区将居委会连入**政务办公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居委会办事效率。为居委会更好地开展社区服务、组织社区活动,在每个居委会还建成了面积不少于20平方米的活动站,实现了"一居一站"。

为提高居委会干部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社区对全体居委会主任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人均培训时间达72学时。通过一年的努力,提高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了自治组织的建议。

3、建立具有社团和中介性质的社区服务体系

根据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原则,社区建立了"海畔居委残疾人协会"、"目华居委残疾人协会"和"**社区老年协会"。协会成员均由地区单位和居委会的代表组成。各协会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区社团组织承接了办事处剥离出来的部分社会服务职能,开展各项社区服务活动,在整合社区资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区服务,维护社会稳定

从服务社区、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要求出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式"办公。服务中心大厅设9个办公窗口,将劳动就业、民政救助、医疗保险、残联等部门的工作统一安排,公开办公。综合服务中心对工作人员职责、工作管理制度、文明礼貌用语、为民服务承诺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了政务大厅方便、快捷地为居民群众服务,实现社区管理工作前延。

社区派出所在2个居委设立了社区警务工作站,使社会治安工作社会治安工作下移到各个居委会,切实作到了出警迅速、贴近居民、宣传到位,保证了解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社区与居委会协调解决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并发挥卫生服务的补充作用,使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满足了居民的医疗健康需求。

三、社区建设才刚刚起步,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社区居委会行政化问题严重。社区居委会作为社区居民的自治组织,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实际上社区居委会的直接管理者是政府,管理模式基本沿用机关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社区的人财物支配权在政府,使社区工作自主性受到限制。

在资金管理方面,社区居委会花多少钱、花什么钱基本由政府决定,居委经费普遍存在和社区经费捆绑使用的情况。

二是资源难以整合。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职能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承担着组织、协调、统筹的作用,但实际上民政部门在社区建设的管理和服务中没有相应的财权和人权,因而缺乏有效的协调、管理和组织手段,难以参与到社区的管理中发挥对社区发展的总体统筹和协调作用。各部门在工作重点下沉社区的过程中,都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出发,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难以形成统一的合力,难以实现资源共享,不利于社区的规范化建设。如社区居民基本信息库建设,公安、劳动、计生等部门使用的是不同软件,社区居委会为此做了许多重复性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浪费,也加大了基层的负担。

三是社区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经费保障是社区居委会正常运转的基础。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但仍滞后于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面积的不断增加,各项开支的加大,社区维护运转经费将更加困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的开展和社区工作队伍的稳定性。

四是人户分离难管理,安全隐患重重。现在各小区内住户主要由拆迁户、外来人员组成,居委干部基本上由原先的村委班子组成,而居民人户分离情况严重,管理难度加大。小区内车库基本上都挪作他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安全隐患。

四、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目标

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在今后五年,社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需要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以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管理新机制、新格局。

第一,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社区发展和管理的机制。建立新型社会化管理机制要实行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社区发展与管理为重点,政府、社会中间组织、企业、居民广泛参与,共同决定社区发展与建设事务,并享有社区发展成果的一种有别于过去那种只能以政府为主进行决策和发展的管理机制。为此,应在法制框架下,鼓励和维护各种社会组织的发展,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体制,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组织体系,实行依法、科学、有序管理社区,更好发挥人民群众和社会团体与组织参与社区管理的作用,把城乡各项事业管理的基础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积极引导和稳步发展民间组织。民间组织是社会中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既要看到民间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表达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和诉求,进行社会监督,培育文明生活方式,提供社会帮助和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需求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在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注意从组织的自律性,组织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规范和引导,真正使民间组织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社会单元,推动民间组织稳步发展。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队伍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新生的一支专门从事社会管理的中间力量,是社区进行自我管理发展的产物。利用社区具有自治的特点,建立各种形式的社区作者队伍,利用社区工作者的特殊身份和专门知识,调节各种社会矛盾,在社区居民与政府,社区公民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要注意不断培养和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政治思想觉悟、专业技术知识、法制意识、组织纪律性和奉献精神,这是社区工作者队伍取得工作成绩的前提和保障。

第四,健全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和提高社区发展和服务功能。社区是各类经济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空间,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进步的基础。加强社区物质基础设施建设,是夯实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推进社区稳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稳步改善和提高教育发展的条件;着力增加医疗卫生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重点增加广播电视、交通通讯、文化和社会保障等公益事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完善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提升社区公益事业的服务水平。

第6篇:大学生村官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丰县县委组织部

近日,丰县县委组织部、县人保局、团县委成立调研组,深入全县14个镇,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大学生村官、征求镇党委意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了一些情况,掌握了一手资料,对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一、丰县大学生村官基本情况 2007年至今,先后有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来丰县工作,其中2007届52人,2008届18人,2009届65人,2010届25人。目前,丰县现有大学生村官86人,其中2007届大学生村官18人,2008届大学生村官8人,2009届大学生村官38人,2010届大学生村官22人。其中,2007届流动的34人中,有17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2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2人自主择业;2008届流动的10人中,有3人考取公务员,2人到事业单位,1人到企业,4人自主择业;2009届流动的27人中,有6人考取公务员,6人到事业单位,3人到企业,1人考取研究生,11人自主择业;2010届流动的3人全部是自主择业。

86人中,男大学生村官37人,女大学生村官49人;党员49人,预备党员15人,团员22人;村党支部书记1人,村党支部副书记49人,村委会主任助理34人;研究生学历6人,大学学历80人。

目前,86名大学生村官中,1人担任县人大代表,2人被评为全市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2人被评为全市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创业先进个人,3人被评为“徐州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先进个人”,2人被评为首届“徐州市十佳女大学生村官”、“三八”红旗手,1人被评为“丰县首届巾帼十

1 杰”,1人被评为“丰县十大经济新闻人物”。

目前,全县86名大学生村官有创业项目的达40%以上,参与创业的达80%以上,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40多个项目。

二、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丰县通过强化培训、加强管理、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等措施,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为丰县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强化培训。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参观、挂职锻炼等方式,探索“岗前培训—多岗轮训—专人带训”三位一体的培训机制。扎实搞好岗前培训。对大学生村官重点进行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进行专题培训,让老大学村官现身说法传授农村工作的经验体会,使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入角色。开展多岗位锻炼。在做好村级分管工作的基础上,按照 “一岗多责、多岗锻炼,信访、招商部门必到,其他多部门分类锻炼”的思路,建立起大学生村官以村级工作为主,镇各项中心工作为辅,多层面、立体式开展工作的模式,让他们在多层次、多岗位的锻炼中提高独挡一面和为群众办事的能力。实行专人带训。实行“4+1”联席培养制,为每名大学生村官聘任一名导师,四名培养联系人(技术培养联系人、业务培养联系人、帮带培养联系人、专业培养联系人),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学着干、村干部带着干、包村干部教着干、党政领导压担子促着干的培养新格局,提高了履职能力。与徐州师范大学联合成立全市首家大学生村官见习基地,旨在设臵“缓冲期”,为有志于“村官”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交流和锻炼的平台,让他们提前体验村官生活,缩短“不适期”。

二、加强管理。为了加强大学生村官的教育管理,丰县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工作领导小组,对大学生村官实行联席培养制,制定出台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实施细则、大学生村官星

2 级考核办法等14项规章制度,印制了《丰县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文件汇编》,形成了一套集选聘、教育管理、培养考核、择优使用“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为加强大学生村官的自我管理,成立徐州市首家大学生村官团委,14个镇分别成立大学生村官团支部,大学生村官团委设1名书记、2名副书记和4名部长,全部采取公推直选的方式产生,由大学生村官担任,通过工作例会、组织活动、结对帮带等形式,加强自我管理,活跃组织生活,促进成长成才。

三、完善星级考核和激励机制。在徐州市率先出台《丰县大学生村官星级考核办法(试行)》,通过个人总结、公开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综合评价、考核反馈等程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星级评定,星级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到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以及本人,并记入个人成长档案,作为年度评优评先和聘期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大学生村官月度实绩建档制度,坚持大学生村官月度例会制度。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把大学生村官创业纳入到“党员创业直通车”范围内,协调相关涉农、金融等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的致富项目,在信息、技术、工商登记、税费减免、资金筹集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把表现优秀、党员群众认可的大学生村官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政治成熟、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的大学生村官选入村两委,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热情。

四、建立多方位创业扶持机制。破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无项目的难题。依托县农干校成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培训咨询服务中心,聘请专家为大学生村官量身定制了一批适合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建立了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库。化解大学生村官想创业少资金的难题。多渠道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筹措资金,县财政出资100万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专项基金;县委组织部联合邮政部门开通大学生村官创业金融扶持站,大学生村官可以申请1—2万元创业启动资金;省委扶贫工作队拨付7万元帮助大学生村官建设创业园;县信用联

3 社将大学生村官纳入“丰县农村党员信贷直通车”活动主体,优先为他们提供额度大、利息低的贷款。解决大学生村官想创业缺技术的难题。建立网络式、立体式的技术帮扶机制,县内有创业基地专家团队支持,县外有扬州大学专家教授可咨询、提供帮助;定期举办大学生创业专题培训班,加强大学生村官创业能力培训;县创业项目咨询服务中心安排大学生村官轮流值班,通过即时通讯平台收集大学生村官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定期开展技术会诊、技术培训;投资30多万元在县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兴建了3个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作为大学生村官创业的实践和技术培训基地。

五、搭建干事创业平台。一是在全国率先携手县邮政局开展“五站联民心,共建新农村”活动,为大学生村官锻炼自我提供平台。聘请大学生村官担任“三农”服务站名誉站长,加强“五站(农资配送站、科普站、信息站、培训站与金融扶持站)、一路(延伸爱心邮路)、一牌(中国邮政品牌)”建设,为农民提供培训、信息、技术与资金扶持;二是在全省率先开展“脱贫攻坚村村行”活动,实现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无缝对接。联合省委驻丰扶贫工作队,让大学生村官担任扶贫工作联络员,发挥大学生村官自身优势,参与脱贫攻坚项目,帮助群众选准项目,搞好沟通协调,服务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一名大学生村官一个项目”活动,让大学村官人人有事干。本着一镇一特色、一村官一项目的原则,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组织引导大学生村官确定和实施项目,实现全县大学生村官人人有项目,人人有事做,个个有成绩,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三、大学生村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大部分人认为大学生村官在建设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选聘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做法是受到广泛欢迎和充分肯定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4 第一,思想上还未完全扎根。根据座谈交流和调查情况看,%的“大学生村官”之所以选择“大学生村官”这一岗位,更多的是出于“先就业,再择业”的考虑,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便会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等途径离开村官岗位。而因为对农村有着深厚感情,认为农村有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可以挑战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则不足15%。从2007年至今,丰县共接收省选聘大学生村官160人,现在有86人在岗,先后有74位大学生村官离开了岗位,占总选聘人数的%。目前,有60%以上的“大学生村官”报考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省公务员考试和其他事业编考试。从调查情况看,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目前的职业作为寻找更好工作的一个跳板,不少村官根本没有扎根农村干出一番事业的的想法,还是一支不稳定的队伍,这将对农村工作的延续性有较大影响。如何教育引导大家在思想上扎下根来,集中精力、发挥聪明才智,在农村这个广阔舞台上真正干一番事业,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第二,工作上还不够深入。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村官都面临着工作难以进入角色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语言交流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有48人不是丰县籍,占86名大学生村官的%,有29人不是江苏籍的,占%,不少人不能完全听懂当地的方言,语言交流成了他们入村进户做工作的“拦路虎”。二是了解情况难。目前,我县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吃住在镇、工作在村,甚至个别大学生村官工作也在乡镇。大学生村官下村的机会少,和村民的交流更少,再加上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对本村的情况并没有真正地做到了如指掌。其中85%以上的村官对本村的各项数据,如人口数、性别比、耕地面积等“硬性”数据可以倒背如流,但真正对村民思想动态、风土人情、产业情况等“软性”数据方面,缺少深入的了解。而恰好这些又是当好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基本功。三是融入氛围难。由于大学生村官大部分不是本村户口,再加上下

5 村时间少,即使下了村,大部分时间也是去做村中心工作,比如说下村抓计划生育、拆迁征地等,所以不少大学生村官并没有完全得到村民的认可。四是自身定位难。大学生村官虽说是村里的副书记或者村主任助理,但目前不少人仍停留在镇里工作的层面,这种状态,使他们“主人翁”意识相对弱化,村里也只是把他们当做“客人”来看待。如果镇里有任务布臵,他们大部分都能够出色地完成,没有明确任务的时候,他们则像“无头苍蝇”,不知何去何从。五是专业发挥难。我县大学生村官中涉农专业的只有4人,仅占大学生村官的%。从目前的情况看,其它专业要融入农村经济发展确实有一定困难,很多大学生村官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如何让大学生村官尽快了解农村,融入农村,与群众“打成一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从总体能力结构来说,大学生村官确实比目前的村干部强得多,但由于刚从大学毕业,对农村工作的了解基本上是真空状态,在某些能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阻碍着他们发挥知识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缺乏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三是缺乏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虽然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学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班委干部,参加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总体来说组织管理能力还相对欠缺,尤其是社会工作经验还不足或相对缺乏。四是自我激励能力有待提高。农村环境复杂,工作繁琐,面对困难和挫折,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如何弥补自身的不足,完善知识结构,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管理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目前,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是吃住在镇、工作在村,县组织人保部门的管理只是宏观管理,平时的日常管理由镇党委负责,因此,大学生村官的管理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县大学生村官实行

6 “一岗双责”,是中共正式党员的担任村支部副书记,不是正式党员或共青团员的担任村主任助理,同时兼任村团委书记。可以说,“一岗双责”对“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全方位锻炼的平台,但也影响了他们深入到村里开展工作。大学生村官所做的仅是镇干部和村干部之间的“跑腿”和“传话”,虽然身在农村,却一直“生活在农村表面”。即使下村,仍像机关工作人员一样呆在村部里,直接与群众的接触也很少。另外,我县现有的86名大学生村官中,女村官有 名,部分女村官工作不久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给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课题。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选聘大学生村官。一要制定科学的选拔条件。要注重农村实际,处理好学历与能力的关系,突破追求高学历的误区。在制定选拔大学生村官的条件时,要看学历,更要注重能力,还要把性格、爱好、专业、特长、身体等多种因素综合起来加以考虑,确保把德才兼备、有志向、有热情、有奉献精神的大学生选拔出来。二要因地制宜选拔。省市组织部应逐步放权于县,根据选聘数量,将省市选聘计划分配到县,让各县(市)适当放宽学历,多招聘本籍贯大学生村官。三要注重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为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选聘后的村官要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对口的大学生到村工作,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结合当地资源干事创业。这样,不但能迅速为当地经济发展开辟新途径,而且能使其安心农村工作。

(二)完善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要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政治待遇保障机制,体现大学生村官价值,让大学生村官享受到相关政治待遇。一是镇党委要平等对待大学

7 生村官。作为镇一级,尤其要注重提高大学生村官的政治待遇。要积极推荐思想过硬、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大学生村官,作为各级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会、妇代会代表人选。对政治素质较高、工作实绩突出、党员群众充分肯定的大学生村官,列入镇党政领导干部后备干部进行跟踪培养。条件成熟,择优提拔、大胆使用一批,充实到镇党政领导班子。给他们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为发展农村经济、改变农村面貌多做工作、多办实事,逐步形成人才到一线培养、干部从一线选拔的科学培养选拔链。在镇党委政府换届时,要提拔一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进入镇党政班子。这样,既可培养锻炼好大学生村官,又能激励他们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建功立业。三是村里要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村里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转变因循守旧的观念,树立爱才惜才的观念,平等对待大学生村官,给予大学生村官公平的政治待遇,特别是在评优评先和选举方面,要一视同仁,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平台。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要把大学生村官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培训。一是要建立经常性教育培训机制。要以制度来保障经常性开展学生村官的思想理论知识培训,促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真正让他们做到“选择不后悔,付出有回报”,安心农村工作,真诚服务群众;开展农村实用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对学生村官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技术等知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水平、执政能力,以及致富带富能力,选送部分优秀学生村官到大专院校培训,让他们接受更高层次的培训。二是建立“传、帮、带”机制。在培养过程中,要做好“传、帮、带”培养工作。以县组织人保部门、镇、村三级为主,建立由县、镇、村领导干部负责包人帮带的培养机制,通过开展政策指导、信息引导、项目帮扶和方法帮教,传授经验,指导工作,

8 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使他们尽快适应农村工作和生活。三是建立实践锻炼机制。要通过“压担子”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完成急难险重的任务、调解农村矛盾纠纷中积累经验,锻炼成长。要开展“考察交流”培养,让大学生村官多到外地参观考察,交流学习,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要建立大学生村官挂职锻炼机制,在其熟悉农村工作后,按照“人尽其才、多岗锻炼、压担催熟”的原则,拓宽使用渠道,搭建成才平台,把他们安排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在参与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民事调解、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较好地发挥聪明才智,成为农村政策宣传员、农村实用技术普及推广员、现代远程教育辅导员、促进社会稳定协调员、基层组织建设联络员、基层干部作风监督员,为更好开展农村工作奠定基础。

(四)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考核机制。要认真贯彻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的精神,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规范管理和监督考核,确保这支新农村建设“永久型”生力军更好地发挥作用,必须逐步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每年要与大学生村官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工作实行目标任务量化管理,便于接受监督。二是定期汇报制度。大学生村官每季度要向所在地党组织书面汇报一次工作进展情况;半年和年终向县组织人保部门书面报告工作情况。三是督促检查制度。县级组织人保部门要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工作情况。四是绩效考核制度。对大学生村官的绩效考核分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两部分。平时考核由镇负责,主要考核其日常表现,并按月做好考核记录,其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之一。年终考核由县级组织人保部门组织开展,主要考核目标管理责任完成情况,重点考核工作实绩,邀请大学生村官所在镇、村的领导、同事和

9 村民代表,对其全年工作进行公开评定,评议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聘期考核、提拔使用等的重要依据。

(五)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机制。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以制度来强化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激励大学生村官积极主动干事创业。要重点做到“三疏通一倾斜”:一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渠道。要打破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和户籍等条件的限制,转变村“两委”干部必须是当地人担任的观念,畅通大学生村官进入村“两委”班子的渠道,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村班子,甚至让其担任书记、主任等重要职务,为他们施展才华和实现抱负打造平台。要通过努力,使大学生村官成为新一代村党支部书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推进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升级换代”的措施方面,建议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逐步提高选任门槛,对一些基本素质要强行入轨,有计划地推进村党部书记“升级换代”步伐:1.学历要求。要逐步建立一批以大专以上学历为主体的村支部书记队伍;2.产业要求。新任村支部书记要有一定规模的产业;3.能力素质。①较强的带富及协调能力。②引进村支部书记公开招考机制。③建立完善的任后培训、提高机制;4.人才输入。①要逐步提高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比例。②要加大机关下派和公开招录力度;5.完善跟踪与激励考评机制。①从政治待遇(提拔、招录)、经济收入、退职保障三个方面逐步提高岗位吸引力。②建立完善的激励、评价、管理机制;6.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力度。树立长远观点,注重源头建设,切实防止后继乏人现象的发生。坚持上述标准,用3--5年的时间有序推进,预计到“十二五”末可以实现村党支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将来新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年龄应以40岁左右为主体。具体为:40岁以下占50%左右,40—45占30%左右,45岁以上占20%左右;文化上应以高中以上学历为主,逐步提高到大专以上学历占50%以上;专业上应以涉农专业为主,以经济管理、工业经济、政治思想等专业为

10 辅;来源上一要以本村自有人才为主体。目前所占比例应在90%以上,用3—5年的时间逐步递减至60%左右。二要加大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力度。到“十二五”末达到村主职干部的15%左右。三要机关下派及公开招考人员。这个群体的比例建议占主职干部的10%左右。二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镇事业部门的渠道。要抓住镇机构改革的机遇,及时把优秀的大学生村官选拔到镇的事业干部队伍,为镇里注入新鲜血液,促进镇各项工作的开展。三是疏通大学生村官进入县属事业单位的渠道。县属事业单位在招考人员时,要适当给予大学生村官一定的优惠政策,比如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专门面向大学生村官招考。同时,不断探索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进入事业单位的途径,拓宽渠道,选好用好大学生村官。对于研究生学历的大学生村官,在事业单位招聘时,可以让其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对于特别优秀的大学生村官,可以尝试让其直接参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考试,使其脱颖而出。四是在公务员招考时对大学生村官倾斜。建议上级组织人保部门在招考公务员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村官所做的贡献,给予优惠政策,在工作经历、专业等方面适当放宽条件,进行倾斜,可继续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公务员职位,专门定向招录经选聘到村(社区)任职满3年、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建议继续采取聘期考核优秀的或者是获得市级以上组织人保部门表彰的,适当予以加分的优惠政策。

(六)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要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提高其生活待遇,归根到底就是要妥善解决好工资、社保和医保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必须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生活待遇保障机制,做到“两个确保”:一是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渠道,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我省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省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省级财政承担。另一种是市县选聘的大学生村官,由县级财政承担。学管哪种情况,要建立大学生村官工资与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共同增长的机制,确保工

11 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大学生村官的正常生活。二是落实社保医保,确保病有所医。要加强与人保局、医保处等相关单位的联系,探索建立大学生村官社保、医保相关制度,畅通我县大学生村官县外就医的渠道。

第7篇:农村公路管护机制调研报告

浅谈农村公路管护机制必须创新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县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黄织铁路的建成通车,更是全县交通史上的一件标志性的大事,加之黔织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极大地推动了全县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进程。据相关职能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全县在2015年前即“十二五”期间将建成黄织、织纳水、林织、叙织、黄织复线等多条铁路和黔织、厦蓉、毕织等多条高速公路,与目前过境的两省道和县乡公路一起构成xxxx县大交通网络,制约xxxx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将彻底得到解决,更使xxxx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将在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现状及未来规划

在全县大交通网络中,县道、乡道和通村公路将发挥连接县城―乡镇―村―组―户的基础性作用。截至xxxx年底,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为公里(油路),其中:县公路公里(县道油路:公里),乡公路公里(乡道油路:公里),通村公路公里(通村油路:公里)。按照县乡公路“十二五”规划的基本思路,“十二五”期间:一是在全县县级公路油路化全面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县乡泥路改造,目前乡公路泥结碎石路面还有公里,按当前85万元/每公里计算,需要建设资金约亿元。二是进行通村油路改造。全县通村公路总计公里,在“十二五”期间要完成通村油路率60%以上,预计总里程1068公里。按照现在物价水平,平均每公里造价在65万元左右,工程量较大的特殊地段将超过6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每公里35万元,需要地方政府配套30万元左右),预计要完成“十二五”期间通村油路建设任务,县政府需要配套亿元。以上两项计需建设资金亿元。

二、农村公路管护存在的实际问题

公路建设资金是摆在县政府面前的一个问题,而农村公路管护是否到位又是关系已建公路能否充分发挥社会效益的问题所在。建设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农村公路有着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的特点,单纯依靠国家补贴或地方自筹都面临着养护资金、养护机制等矛盾。因此,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将严重制约公路拉动经济和推动地方发展作用的发挥。在对全县32个乡镇进行通村公路管护情况的专项检查中,从实地检查和各乡镇反映的情况看,现阶段全县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包括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水毁路段治理经费。按照2007年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时所确定的农村公路管护经费标准,县公路年公里标准为油路6000元、泥结碎石公路2000元,乡公路年公里标准为油路3000元、泥结碎石公路1000元,通村公路年公里标准为600元。县、乡、村公路管护经费分级近按比例承担,其中县政府承担80%,地区承担20%。通村公路省公路局每年每公里补助500元。今年县财政预算公路养护资金242万元,目前已到位180万元。随着物价不断上涨,养护经费严重不足。特别是通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经费更加不足。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通村公路才是真正涉及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大部分老百姓都生活在农村,所以通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但养护经费是严重不足的。有关部门提出“一分建三分养”,没有经费是做不到的,按照现在物价水平,每年每公里至少需要3500元才能真正养好和管好。据估算,全县农村公路要达到保畅的基本要求,以2300公里计算,管养资金缺口约800万元。

二是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施工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已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如大暴雨袭击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垮塌、桥涵冲断等险情,严重威胁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据统计,至今年6月底,全县共有15条县乡公路遭水毁,涉及路面恢复平方米、坍方清理万立方米、砌体工程万立方米,需治理资金万元;通村公路共有37条遭水毁,涉及坍方清理3100余立方米、砌体工程3700余立方米、路面恢复万余平方米,需治理资金万元。两项合计共需治理资金万元,这对县级财政来说是一项较大开支,给县财政带来不小压力。

三是农村公路未实行有效管理。根据交通部门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很多通村公路是“断头路”,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

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和农村居民建房量的增加,特别是目前实施新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和危房改造,部分群众利用县乡公路和通村公路摆放建筑材料,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时有发生。目前,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共有职工3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人),实际有部分人员长期承担公路管养之外的其他业务工作;养护县乡公路的工人有80人左右,许多路段由于缺乏资金,

要做到保畅通都非常困难。总体上看,公路管养机构的现状是人员不足、资金不足、没有养护工程机械,油路养护没有机械根本没法进行,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要管好2300多公里的农村公路,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四是乡镇对通村公路管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管养措施落实不到位,相当一部分通村公路处于“失养”状态。从督促检查的情况看,现阶段各乡镇虽然按照县政府的要求成立了交通运输管理站,但基本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体制不明,公路管理站不属于正式编制单位,其站长或负责人由乡镇政府其他人员兼任,工作人员也只是兼职从事公路管理工作,还达不到专人专职的要求;乡镇政府在经费投入方面也不能满足通村公路管养的需要,甚至有的乡镇没有投入管养经费,“等、靠、要”的思想非常严重;各乡镇政府签订通村公路管养协议并从事公路管养工作的人员缺乏基本的技能,缺少必要的机械设备,也不能满足通村公路养护的需要。

三、农村公路管护要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

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一是要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的路子。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随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并且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农村公路管养社会化的优势在于改变目前公路管护单位(农村公路管理所)人员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护单位更有效地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应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这一改革的关键是县级财政必须有足够的财政预算投入,以保证公路养护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对农村公路管理所进行调整和充实,突出管理、服务职能,为推动农村公路管护市场化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县农村公路管理所现有人员一律不得承担交通部门其他工作任务,进行专业培训后,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这两个思路主要针对县乡公路管护而言。

对于乡镇通村公路管护,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加强:

第一,要理顺通村公路管护关系,明确乡镇人民政府的管护责任。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贵州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农村公路的小修保养工作,县道、乡道由县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所属的公路管理机构负责;村道在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的指导下由村民委员会负责。因此,乡镇人民政府应作为本乡镇辖区内通村公路管养工作的组织者,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的具体实施。县农村公路管理所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县通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统筹协调,着重做好通村公路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对各乡镇交管站工作人员、养护工人进行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的审核、发放和监督使用工作。

第二,要建立以政府分级投入为主体,发动企业参与和群众自愿的原则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增加通村公路管护投入。要对通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这是做好农村通村公路管养的最基本的保障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求由地方财政投入固定的、有限的资金对通村公路进行良好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按照现行的通村公路管养标准,仅为年公里1100元(省级补助500元/公里,地、县配套600元/公里),在目前的物价水平上要保证通村公路通畅,实在是杯水车薪。很多乡镇由于财政困难,基本上没有资金投入到通村公路管养上来,也没有建立多种筹资渠道,使得公路管养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在这方面,少数有矿山企业的乡镇已尝试由企业投入资金养护涉矿公路或进行通村公路改造,但这仅是少数通村公路,对于大部分沿线无矿山企业的通村公路而言仍需依靠当地受益群众筹资来进行管养,可通过“村规民约”或“一事一议”等方式来确定受益群众出资额度,作为现行年公里1100元管养标准的补充。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加强对群众筹资工作的监督,以防止摊派行为的发生和充分用好有限的公路管养资金。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通村公路管养机制,加强督促检查以确保管养措施落实到位。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目前我县农村公路管理所结合县的实际制订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了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了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逐级签订了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 但还缺乏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在这方面应进一步进行完善。乡镇交通运输管理站要相对专业化,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受益农民应成为农村公路管养的主体,各乡镇可结合实际组建通村公路管养队伍,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并保持相对稳定;如组建通村公路管养队伍存在困难,也可通过“一事一议”方式将管护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公路受益村民组、农户头上,签订责任书,实行组、户联管,以户为主的通村公路管养责任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赋予了农村公路建设新的历史使命。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认为,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高效、科学的公路管理及养护体制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只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引起重视,同心协力,切实履行职责,落实好有关措施,做到建养并重、有路必养,就一定能更好地巩固农村公路的建设成果,推动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走上良好的轨道,促进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发挥农村公路应有的作用。

长效机制调研报告

容错纠错机制调研报告

农机调研报告

机床调研报告

耳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