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培训调研报告(共3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8-25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周一至

|

9:00

22:00 论文网

政治论文| 经济论文|

管理论文| 历史论文|

文学论文| 医学论文|

艺术论文| 科技论文|

教育论文| 知识百科|

学问百科 摘 要:本文是一篇调查分析报告,通过入户调查、资料分析全面总结了农民培训工作面临的现状,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具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农民教育;调研报告

为了总结近年来我县农民教育培训的成效和经验,分析当前农民教育培训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农民教育培训提供依据,我们组织开展了本县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调查。具体调查情况如下:

一、基本资料分析

泾川县地处甘肃省东部,全县总面积1409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耕地总面积万亩,人均占有耕地亩。全县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劳动力万人。根据调研内容,

在全县调查了2个村、8个村民小�M、340户。袁家城村人口1739人,耕地4167亩,果园面积2892亩,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9%;王家沟村人口1525人,劳动力694人,其中外出务工312人,占45%,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在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汇总和分析后,呈现以下特点:

1.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特点。被调查的340个农户,其中调查对象男性255人,女性85人,性别比3∶1。年龄35岁以上的287人,占%。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的184人,占%,初中文化程度的119人,占35%。反映出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年龄普遍偏大,16-35岁的青年劳动者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农村务农。农村劳动者受教育年限普遍较短,文化程度整体偏低。

2.接受培训水平低,参加培训积极性不高。调查显示:多年来,参加过各类培训的有16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主要培训形式有:课堂讲授、现场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有:果园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建筑瓦工等;就培训效果而言,多数认为有作用,但具体说不清楚,显得勉强或言不由衷。需要指出的是:许多农民在回答是否参加过培训时是在别人的提示和帮助下才回忆起来好像参加过,反映出被调查者对培训的影响模糊,记忆不深。

3.农民对培训有一定需求,但受制于对多种因素制约。

在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75人中,主观不愿意参加的只占%,说明绝大部分人希望参加培训而是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没能参加。从培训需求看,73%的人明确表示愿意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多数倾向于果树管理、蔬菜生产,这与其目前的主要产业密切相关。他们参加教育培训的目的很简单,主要是发展家庭主营产业,增加经济收入,提高自身的技能,提高社会地位。

4.劳务经济发展较快,外出务工成青年人首选。两村共有劳动力938人,其中外出务工的375人,占总劳动力的40%,劳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王家沟村有劳动力609人,外出务工245人,占总劳动力的%,劳务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①部分年轻人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怕吃苦、怕劳累。②外出打工挣钱快、效益高。③城市生活对年轻人更具吸引力,为青年人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二、农民教育培训取得的成效

1.狠抓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发展。近年来,泾川县坚持因地制宜,围绕主导产业,认真组织开展了实用技术培训:一是产业提高班培训。以集中授课为主要形式,坚持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技能并重,连续培训7天,通过系统的知识培训,并经过实践技能考核,合格者发给“绿色证书”,使受训农民成为“土专家”、“田

秀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年均举办产业提高班16期,培训农民1500多人。二是普及性培训。根据农时季节的要求,不定期对农民开展的实用技术培训形式,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为主,配以科技资料的发放,年培训农民3000人。三是科技入户培训。以科技人员包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工作原则,全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近年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提高农民职业技能,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壮大。我县多年实施阳光工程项目,精心谋划,狠抓落实,通过各培训基地的共同努力,共完成建筑瓦工、宾馆餐馆服务、电子操作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工等9个工种的培训6445人,转移输出5755人。通过扩大宣传,基层建班,扎实培训,使一大批农民工获得了技能培训的机会,并顺利转移就业。

3.以培训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破解农民培训难题。积极探索农民培训新路子,形成了以建办村级农民科技培训基地为特色的农民培训新格局。按照“统一标准、配套齐全、注重实效、服务农民”的原则,先后建起了王家沟村、丰台村、坡头村、袁家城村、康家村等村级培训基地,初步构建起了我县农民科技培训网络体系。16个培训基地共开展各类培训72期,培训农民人次。培养了一批产业典型,辅射带动了周边村组的产业发展。

三、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民文化教育程度较低,科技意识不强。从调查情况分析看,全县万农村劳动力中,绝大多数接受教育的年限在8年以下,接受过较高层次和系统培训的劳动力仅占7%左右。调查发现,农村劳动力中年轻力壮且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占%,但多数外出从事劳务活动,留守农村的多数为老人、妇女和没文化技术的。

2.组织机构不完善。县上虽挂牌成立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但实际工作中,各单位根据各自职能自行组织开展培训,基本上各自为政。培训中心的职能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培训缺乏统一安排,培训后没有统一归口上报。尤其是乡镇一级没有专门培训机构,也没有专人具体抓,村级就更不用说了。

3.培训形式单一、认识不足、宣传不到位。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农民认为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不够广泛,培训时间太短,培训班的次数较少。从思想认识方面来说,相当一部分农民对培训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同时还有宣传不到位、力度不够的现象。

四、建议及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之一,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只有把农民教

育培训工作搞上去,为农村培训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让农民共享科技成果和提高农业科技成果利用率,才能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务工技能,更好地实现“三增”目标。

2.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增强合力。县上要对培训做出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各乡镇及涉农培训部门要加强联系、互相协作,共同搞好农民教育培训,增强培训合力和培训效果。

3.加大农民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投资机制。除用好中央省上安排的专项农民教育培训资金外,各级政府还要挤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开展培训,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同时各级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以弥补培训经费不足的缺口。

第2篇: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推荐)

农民教育培训调研报告

认真开展了现代农业生产和村域经济提升两个专业的

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工作,根据学员参加培训情况,我们对2011年阳光工程培训农民教育培训情况进行了抽样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1、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

调查的3个乡镇,9个行政村,共有农户90户,农业人

口412人,劳动力总数247人,在家务农112人,占劳动力总数的%,占总人口的%,外出务工13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2、文化程度、年龄结构现状:

在家务农劳动力高中文化19人占%,初中文化51

人占%,小学文化20人占%: 30岁以下12人占%,30---40岁人占37%,40--50岁占%,50以上22人占% 。

3、受教育培训情况:

受教育年限平均8年,知道农业选用优良品种的64人,占71%,知道一点的35人占38%。知道农业测土配方施肥的35人占38%,知道一些的25人占27%,不知道的30人占33%。对知道种植业使用农药的46人占51%,知道一些的34人占37%,不知道的20人占20%。对农业增产增收的技术来源于农业部门的70人占%,从其它方面知道种植新技术的10人占%。参加三次以上农业科技教育培训的占20%,参加三次以内的占%,参加两次以下的占%。

4、对惠农政策的了解情况:

知道国家惠农政策良种补贴的46人占%,种粮直补的30人占%,家电下乡补贴的10人占%,对参加涉农协会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知道的10人占%,没参加的80人占%,农机具补贴的4人占%。

5、教育培训需求:

近3年接受各种技术培训的79人占%,参加技术培训的目的是增加收入的54人占60%,为了提高生产技能的36人占40%。参加实用技术培训的60人占%,参加技

能培训的20人占%,参加学历教育的10人占11%。希望一事一培训的60人占%,希望参加短期培训的60人占%,希望学习种粮技术的10人占11%,希望学习果树栽植技术的3人占%,想学习蔬菜种植技术的10人占%,想学习花卉栽植技术的4人%,学习棚室生产技术的5人占%,希望学习养殖技术的20人占%,学习养牛技术的3人占%,养羊技术的5人占%,学习养鸡技术的20人占%,养鸭技术的5人占%,希望培训方式面对面的20人占%,希望现场培训的60占%,从广播电视上培训的10占%,希望培训时间在一天的25人占%,2—3天的35人%,4—7天的30人占%,希望技术培训在本村的70人占%,在乡镇培训的20人占%,对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观念的30人占%,提高农民自身素质的40人占%,要依靠现代技术的20人占%。

从以上现状看出:一是农民教育培训任重而道远;二是

必须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加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三是加快科技文化知识的普及力度。

二、当前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新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形势来看,农民教育培训面临新的良好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农民培训工作做为解决"三农"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家通过农民培训项目的立项和实施,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为农民培训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再一方面,随着

二、三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急需一批掌握一定技能的务工人员。因此,我们应紧紧抓住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良好机遇,整合农民教育资源,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培训范围小,掌握一至两门专业技能的农民工少。我县现有外出农民工总数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

%,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

训掌握一技之长的人占占农民工总数的%, 劳动力参训率偏低。

二是:农民认识不到位, 思想意识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

偏低,部分农民只具备小学文化程度,学习新的技能感觉有难度。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技能培训的意识淡薄,有急功近利思想,没有尝到培训给他们带来的甜头、实惠和好处,总认为打工就是"下力干活",没有必要参加培训。

三是:培训专业单一,不能满足企业和农民工的实际需

求。虽然我县几大培训机构设立了多个专业,但是有些新的行业和工种对技术含量的要求比较高,培训机构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师资、教材、设备,不能设立高、新、特的一些专业,以致部分农民想接受培训而无法参加。由于受培训的农民工较少,没有一定技能,外出务工不好找工作,即使找了工作,也

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风险产业,劳动强度大、收入低。四是培训效果不佳。我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许多部门都在抓,如劳动、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都从各自的业务出发,开展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如农业部门的"雨露计划"、劳动就业部门的"阳光工程"等等,为培训农村劳动力做了大量工作,但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职责不明、职能交叉、机制不活,缺乏必要的衔接和配合,没有形成合力,培训效果不佳。结果是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一些农民培训后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又难以招到适合

岗位的员工。这就是所谓的"就业难、招工难"两难的局面。

四、几点建议

1、继续搞好专业技能培训。为解决当前农民工培训率

偏低的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制定奖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积极参与技能培训。一是根据外出农民工缺乏技能不好找工作、收入偏低的实际,让农民工认识到通过参加培训、掌握技能的重要性,使他们自觉地参与技能培训。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宣传的力度。在电台、电视台开辟农民工培训专栏。定期不定期地宣传农民工就业增收的典型和亮点,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参加培训。三是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和优势,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使受训农民工熟练掌握所学技能。四是对农民工再培训,以适应企业单位更高的要求。

2、完善培训模式,保证培训质量。要在培训教材、培训场地、培训师资等方面建立起统

一、规范的培训模式,建议在我县尽快建设一所公共实训基地,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校企合作、社会参与"的原则,整合我县教育培训资源,组织技能培训,使培训工作步入正轨,并建立长效机制,真正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3、改革创新思路,打造劳务品牌。我县的农民工培训要改革创新思路,打破传统的培训模式,大力培养现代专业农

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力。使培养的农村劳动力成为市场需要的、全面的、有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第3篇: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市农业局

根据省农业厅的统一安排,我市召开专题会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成立琼海市农民教育培训调研工作小组,按照调研方法要求,认真选取上、中、下三个经济收入等级的镇,进行入户调研。

一、当前我市农村现状与形势

琼海市国土面积1692平方公里,现有12个镇189个村(居)委会,总人口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紧紧围绕提高农村经济增长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按照“调优、调精”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目前,全市已形成瓜菜、水果、热作、畜牧、海洋水产、粮食和乡镇企业等七大农村支柱产业,并相应建立起冬季瓜菜、名优水果、橡胶、胡椒、槟榔和水产品等十大生产基地。XX年全市农业总产值亿元,农业增加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91元。

1、农村劳动力结构

全市农村人口万户万人,现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外出务工人员万人,外出务工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2、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

一是整体素质偏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导致外出务工农民难以找到比较理想的工作,真正实现稳定转移

就业;留守农村务农劳动力不仅文化低,而且年龄偏大,接受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能力差,难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二是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偏低。XX年接受职业培训人,还有%的农民未接受过技术培训。因此,农民教育培训面临的形势仍不乐观,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有些部门和单位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对农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2、农民教育培训的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需要

农民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尽管各有关部门在协调配合上做了不少努力,但仍存在多头管理,统筹不够、力量分散等问题。另外,当前绝大多数的农民从事的是个体生产劳动和个体经营,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难度较大。

3、培训效果有待提高

培训与主导产业和农民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以会代训多,专场培训少;理论讲授多,实践交流少;就地培训多,“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少,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

4、农民培训经费不足,制约了培训工作的开展

由于地方财力紧张,经费投入少,培训资金无保障,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农民培训师资老化、弱化问题严重,年轻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缺乏;教学手段落后,有的地方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仅限于一时一事,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等。 农用塑料薄膜回收情况工作总结

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根据巴中市农业局《关于加强农膜科学使用和农田残膜回收利用的指导意见》(巴农发﹝XX﹞14号)文件精神,我单位狠抓落实、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农膜回收率。现将农膜回收情况做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按照“思想不松、力度不减、措施不变”的工作要求,在全县大力推广厚度和宽度合格、便于回收的农用塑料薄膜。坚持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进经营模式,逐步减少农膜使用量。XX年,全县农膜使用量比上年同期减少5%,废旧农膜回收率提高2%,回收率达到85%。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认识

在乡镇赶集日、人口较集中区域宣传残膜污染的危害性,提高了农民对地膜污染危害的长期性、严重性以及恢复困难的认识,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自觉性。同时组建残膜回收站点,提高残膜的再利用价值,建立严密的分类回收系统,使残膜回收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加强新产品试验示范, 提高地膜回收率

加大对优质农用薄膜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优质产品的知名度,推广使用以上厚度,耐候期大于12个月且符合国家标准的地膜,既能保墒,又能干净回收。

(三)加强培训指导,改进农艺技术

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服务,提倡根据农时确定合理的揭膜时期和方法,如将作物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并根据区域实际和作物生长特点,筛选作物的

最佳揭膜期。选择雨后初晴或早晨土壤湿润时揭膜,提高地膜的回收率。如玉米在拔节期揭膜,都能够大幅度提高地膜回收率。

(四)推广新型种植模式,减少农膜使用量

围绕农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改进耕作制度,科学减少农膜使用量。XX年至今推进 “水改旱”3万亩,统筹发展特色旱作农业.发展饲草玉米万亩,发展甜糯玉米、毛豆等特色蔬菜万亩,新增标准化富硒茶基地1万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方式,在五木镇双河村、爱国村、岳家镇板桥村、观音村等地订单发展酿酒高梁1万亩。建立绿色高产示范片,改进经营模式,逐步减少传统塑料地膜应用面积。

(五)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监督检查

根据《四川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我单位切实履行废旧农膜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职责。为遏制农村面源污染,今年一季度,我单位组成三个督查组对驷马镇、西兴镇、同洲办事处、涵水镇、元山镇、灵山镇等乡镇农膜使用和秸秆利用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查结果显示各乡镇都高度重视,落实了具体的责任领导和责任人,研究制定了一些可行性整治措施,对辖区村社干部和群众进行了宣传,总体推进情况较为良好。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思想意识不到位。虽然采取了一定程度的防治措施,农业面源污染较上年明显减少,防治效果良好,但仍有少数农户思想意识不到位。二是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各乡镇均能按照要求,组织召开镇、村、社三级干部和群众宣传工作会,但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缺乏相应激励措施。三是防治难度大。各乡镇污染源分散面广,不利于集中防治,缺乏农村专业防治队伍,防治新技术、新工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推广。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传达学习相关文件、会议精神;要进一步组织召开村、社干部和群众工作会,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自觉爱护环境意识。

(二)增添措施,明确要求。把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省委巡视组提出的要求和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结合起来,对照问题,进一步研究可行性措施,明确开展工作的时间节点;积极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力量加强巡查,对发现乱烧秸秆、乱放残膜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对其进行严厉处罚。

(三)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加强各乡镇与我单位的沟通协调,加强领导与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形成合力,加大执法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切实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

平昌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民工调研报告

淮安农民创业培育调研报告

农民调研报告(共7篇)

培训市场调研报告

教育培训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