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教学设计(共6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7-01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马诗教学设计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首提到了马的古诗。自由读读,结合你的理解,想想诗中写的各是什么环境下的马? 出示: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哪首诗中的马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马诗》中的一样呢?你们猜猜。看你们的眼神应该是自己心里都了答案。想知道真正的答案么?就让我们学习《马诗》。老师来检查一下? 指导正音:燕

关于字读音有没什么问题?一般人都认为燕山与燕国有关系,传说是因为周代的诸侯国有一个国家叫燕国。其实不是这样的,历史上的燕山后有燕国。燕山处在河北省的北部,这座连海拔400到1000米,北面是山南面是平原,地势落差大,一条大河滦河穿山而过,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孔道,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字音的问题解决了,老师也想读一读。一边听,一边试着画画节奏。按着自己画的节奏,再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点味道来。找七八个同学读文。留下两个读的节奏快慢比较明显不同。你们喜欢哪种朗读?说说原因。

1.明确是环境描写,起到烘托映衬的作用。

第2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4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3、情感与价值观吧:了解古诗大意,体会马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关于马的古诗,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诵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呢?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和马有关的古诗。齐读课题。

2、同学们见过马吗?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词

1、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要把古诗多读几遍。

2、在小组内读一读。同学互相纠错

3、指名读字词:(重点指导“燕”“钩”“踏”的读音。

三、再读古诗,了解诗句大意

1、指名大声读古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互相评价。

2、读了古诗,你能想象到什么样的画面?

3、那么谁能说说古诗中“大漠沙如雪,燕山越似钩”的意思。

总结:是啊,读了这首古诗,我们好像看见了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多么安静的夜晚啊。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争取读得很好。

四、再读古诗,深入理解感受

1、“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句古诗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骏马啊,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

2、再读古诗,体会作者感受。

3、同学们读得很好,尤其是“何当”这两个字,让老师一听就感觉到心里很想早一点上战场,很急切。

4、“快走踏清秋”怎样读,能读出战马奔驰的脚步急切的声音。

5、再读读看。

6、多种形式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

7、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五、读古诗复述内容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六、作业 背诵全诗。

第3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张颖 课前: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好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一、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1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 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齐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第4篇:马诗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 《房兵曹胡马》、《马诗》》教学实录1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

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

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精彩两分钟:介绍有关马的古诗或诗人。

目的:

1.调动学生已有的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教材内容的距离。

2.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知晓有关作者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意境提供依据。

一、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马吗?你最喜欢马的哪些方面?给大家说一说。通过这一阶段的阅读,马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留下了美好的形象,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位著名的诗人笔下的马,看看能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感受。(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1.交流预习情况。

(1)要注意的读音:

大宛(wǎn ) 锋棱(léng )

骁(xiāo)腾 堪 ( kān )

(2)易错字:(学生书空练习书写,加深印象。)

钩 络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做成投影片,让学生辨析组词)

婉( )骁( )堪( )漠( )俊( )

宛( )饶( )湛( )摸( )峻( )

yān( ) sì ( )

燕 似

yàn( ) shì ( )

(4)读课文:《古诗二首》

2.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提问:我们学习古诗有哪几步?

学生: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3.按步骤学习第一首古诗《房兵曹胡马》

(1)作者在什么时间和背景下写的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诗。作品作于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诗的风格超迈遒劲,凛凛有生气,反映了青年杜甫锐于进

取的精神。

(2)解释课题: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

兵曹:兵曹参军的省称,是唐代州府中掌官军防、驿传等事的小官。姓房的兵曹为何人

不详。

胡:当时指西域。

(3)学生学习和交流,理解诗词的意思:

a读了这首诗,哪些地方读懂了?

b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c谁能把全诗的意思给大家讲解一下?

(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老师适时点拨。)

大宛名:著名的大宛马。

锋棱:锋利的棱角。形容马的神骏健悍之状。

竹批:形容马耳尖如竹尖。

峻:尖锐。这是良马的特征之一。

堪:可以,能够。

托死生:把自己的生死委托给马。指这种马值得信赖,能保障人的生命安全。

骁腾:健步奔驰。

诗分前、后两部分。前面四句正面写马,对马作了形象的刻画。是实写。诗人恰似一位丹青妙手,用传神之笔为我们描画了一匹神清骨峻的“胡马”。

作者笔下的马给你什么印象?(这是一匹上等的良马。)你们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答)

它来自大宛(汉代西域的国名,素以产“汗血马”著称),自然非一般的马可比。杜甫写马的骨相:嶙峋耸峙,状如锋棱,勾勒出神峻的轮廓。接着写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锐利劲挺,这也是良马的一个特征。至此,骏马的昂藏不凡已跃然纸上了,我们似见其咴咴喷气、跃跃欲试的情状。下面顺势写其四蹄腾空、凌厉奔驰的雄姿就十分自然。“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从骑者的感受说,当其风驰电掣之时,好象马是不动的,两旁的景物飞速后闪,

风也向蹄间呼啸而入。

小结:诗人刻画细致,维妙逼真。颔联两句以“二二一”的节奏,突出每句的最后一字:“峻”写马的气概,“轻”写它的疾驰,都显示出诗人的匠心。这一部分写马的风骨,用的是大笔勾勒的方法,不必要的细节一概略去,只写其骨相、双耳和奔驰之态,因为这三者最能体现马的特色。乘上奔马而来,写它纵横驰骋,历城过都,有着无穷广阔的活动天地;它能逾越一切险阻的能力就足以使人信赖。这里看似写马,实是写人,这难道不是一个忠实的朋友、

勇敢的将士、侠义的豪杰的形象吗?

提问:

1、后四句写出马的什么?(品格)

2、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诗的前四句写马的外形动态,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用虚写手法,由咏物转入了抒情。

先用“骁腾有如此”总挽上文,对马作概括,最后宕开一句:“万里可横行”,包含着无尽的期望和抱负,将意境开拓得非常深远。这一联收得拢,也放得开,它既是写马驰骋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

小结:这种蓬勃向上的精神用骏马来表现确是最合适不过了。这和后期杜甫通过对病马的悲悯来表现忧国之情,真不可同日而语。

三、作业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背诵古诗《房兵曹胡马》

一、同法学习第二首诗《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唐代李贺)

《马诗》原列第五首,借写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表现方法属比体。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理解词义、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燕山:这里指燕然山。我国西北是产马地区,“大漠”、“燕山”本是马的故乡。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络脑:指马辔头。(辔(pèi):驾驭牲口的缰绳。)

快走:迅速地跑火痛快地跑。

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武器,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地方割据势力)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所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马诗》其一云:“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时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练习背诵。

二、总结

1.学习了课文,你感受到了这两首诗的相同与不同了吗?

相同:(1)两首诗都是写马的诗。

(2)都有咏物言志的特点。

不同:(1)两首诗的内容不同。

(2)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三、交流学习的感受。

四、作业。

1.阅读《同步阅读文库》相关篇目。

2.背诵课文并默写。

3.收集马的成语。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房兵曹胡马

马诗

唐朝 杜甫

唐朝 李贺

无空阔 托死生 何当金络脑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快走踏金秋

教学反思

1.引发学生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在课前预习、自学的基础上理解诗词的意思。

2.尊重学生自学的差异,课上质疑、解答、点拨相结合,理解诗词的字词之意和全诗

的意思。

3.通过对比理解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表达自己的情感。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拿起笔

“用我手写我心”。

相关帖子

 

   

  

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ppt课件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窃读记》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精品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西湖》教学实录及教学反思推荐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长江之歌》课堂实录推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试卷》及答案

《三角形的分类ppt课件》 《锐角与钝角ppt课件》优质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题

第5篇:马诗教学设计

《马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

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赞美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马诗

3、齐读课题

:马诗

二、学习新课

(一) 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

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

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

3、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关李贺的资料?

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

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们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

漠)指名读,齐读。“燕”除了yan这个读音,还读什么?能组成哪些词?在这些字中,“燕”最容易写错。同学们请看,“燕”的部首是草字头吗?那是什么?对了,这个字nian,指二十,但廿不是燕的部首,谁知道,燕的部首是什么呢?好,我们一定要记住,燕的部首是四点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燕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工整整的写一个燕字,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的多好,我们要向他学习,把字也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些词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

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1)名

6、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2~3)名。我们一起读一遍。

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

4、品读第

一、二句。

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

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

钩:战场上用的武器。

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起来呢?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指导朗读。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你马上要做什么?

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呼喊:

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品读

三、四句。

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

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

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

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

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呢?)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己呀!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

《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指名学生背诵。

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才能的机会。

板书设计:

马诗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写景

何当金络脑,抒情

快走踏清秋。

施展才华为国立功

第6篇:马诗教学设计 1

《马诗》教学设计

任利荣 一、教学目标:

1.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 激发兴趣

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 (二)理解意象 出示古诗

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人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 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时的李贺又赋予了马以怎样的形象。

(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 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

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提问。

3、朗读之后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

(四)简介作者 酝酿情感。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

(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 自读思考,4分钟

第一句: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说一说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精彩。

第二句:这是谁发出的慨叹?他想得到什么?做什么?连成一句通顺的话,看谁说得又通顺又流丽。

(六)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 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 (1)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闭上眼睛想一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

(2)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

(3)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

(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

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

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已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从中读出了些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一种怎样的心境?

(1)“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 (2)为什么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

踏之中你能读出些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 (3)“快走”之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心情。

(七)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

《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八)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学习《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五、板书设计

环境 沙如雪 月似钩——空旷冷峻

马{ }慨叹 何 ——渴望、感慨、愤懑、矛盾

借物喻人

马教学设计

赛马教学设计

马嵬教学设计

赛马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