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简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作者:曹腾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吴尚忠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完成日期:2014年4月3日

论文摘 要: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不够重视、缺乏特色、流于形式、家族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质量。对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带来的“链条效应”,建设好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

【目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三、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四、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五、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对于企业文化的理解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

会大文化的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倡导和企业员工的积极认同与实践,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精神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概念的总和。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讲,是思想范畴的概念;从内容上讲,是反映企业的现实

运行过程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应;从性质上讲,它是企业必须执行的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从属性上看,它是不同于国家的价值理念;从作用上看,它是注重于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作为包装企业的价值理念存在的。也就是说,它不是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而是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

(二)企业文化的构成

【2】企业文化的构成一般分为三成,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层。第一层,企业

的物质层。是企业员工创造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它包括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等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以及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等。第二层,企业制度层。它是企业所制定的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以及据此表现出来的企业规范活动和员工行为方式的特点的总和。它可以分为一般制度、特殊制度和企业风俗。第三层,企业的精神层。它是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理想道德的总和。相对于企业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说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文化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企业的精神层包括企业最高目标、经营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风气、企业道德和企业宗旨等内容。

(三)企业文化的体系

企业文化体系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宏观方面,二是微观方面。

在宏观方面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由企业物质文化、企

业行为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四部分构成。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文化由企业整体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和企业形象四部分构成。在微观

方面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理念、企业环境、企业仪式和企业英雄等。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经营管理方式,除了强化了传统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外,还产生了很多传统管理模式不能完全代替的功能。其中有:导向功能,文化对企业行为的方向起着显示、诱导和坚定的作用。激励功能,即企业文化对强化员工的工作动机、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所发生的作用。凝聚功能,即指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的团结和组织对员工的吸引所起的促进作用。融合功能,使企业组织内部的各个团体和个人都达到文化的同质化从而使组织更团结。约束功能,即通过制度规范的活动,产生自控意识,自我约束。守望工能,维持自身基本价值观纯洁性,连续性和一贯性防止外部文件干扰渗透的功能。辐

【3】射功能,指企业文化还能不断的向社会辐射上述几项功能。

二、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不受重视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毫无概念。这些企业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无暇顾及长远战略。他们往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大企业、大公司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如不与生产经营情况相结合,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相契合,就会水土不服,缺乏个性,甚至出现雷同。有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这些笼统的、抽象的、千篇1律的用词反映这些企业的文化没有特色。

(三)企业文化留于形式

少数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凝练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但问题是它们止步于此,仅仅归纳出文字口号,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这些文字所蕴含的精神融入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在企业员工中宣扬,没有运用它指导战略决策,降低了企业文化的效用。

(四)企业文化家族化

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由个人创办,实施家族式管理。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在利润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有很强的家族性。家族化的企业文化,没有遵循企业文化规律,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是不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决策往往采取

家长制集权,拍脑袋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三、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将对企业兴衰发挥重要作用。《2011-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市场格局中,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离不开诚信原则,更离不开企业文化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在创始阶段,规模小,实力弱,领导人经验不足、眼光不够长远,急功近利,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忽略内涵,忽视本土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形成独特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层应该用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形成统一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四、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企业文化由上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不过本土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企业文化只在大企业得到重视;现在人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即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带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外部宣传工作及对未来战略的制定工作。

(一)企业内部文化渗透——带动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受人本主义影响,过去以机器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管理中要以人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员工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成熟企业文化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让员工在潜意识上满足企业对他的重视,工作卖力且开心,心无旁骛埋头工作,业绩突出,获得更大满足,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员工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搞好劳资关系。

(二)企业对外文化宣扬——带动企业宣传工作

良好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发展历史、运作特点、精神风貌凝练出来的。良好企业文化能提升外部形象。企业文化可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载体,实现品牌传播,即企业文化经过提炼形成品牌形象,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精神面貌。把企业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载体,迎合了部分企业对文化建设的“功利”心态。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中小企业无法抛开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他们需要在存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实施文化建设,使之尽快为企业服务。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企业软实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发挥企业文化宣传作用的同时,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

(三)企业未来战略指导——滚动式推动发展

未来战略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决定企业走向。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在凝练企业文化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融入“发展因子”。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注入崭新活力,指导企业战略制定、策略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经营不良,也能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坚持、改进的力量,不断调整策略,使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发展。

五、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企业的竞争短期靠产品和营销,中期靠品牌和战略,长期靠文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只有建设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文化促进企业的发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搞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有:

1.提高管理者素质,增强企业凝聚力

企业的管理者,特别是领导者对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示范效应,提高管理者的素质,对于形成企业文化非常重要。管理者的素质好,形象和威望高,才能带出好的团队。对中小企业而言,规模小,员工少,管理社会化水平比较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每一个管理者要身体力行,向员工言传身教,作出企业文化理念和企业经营思想上的表率。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强调企业自身的重要价值理念,从而影响员工的理念和行为,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识、一种文化力、一种凝聚力。将企业家文化与企业的文化建设相融合。 创立学习型组织,以创新促进企业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加快,科技日新月异,企业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要想跟上时代的发展,个人需要终身学习,企业要转化为学习型组织。在中小企业中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智模式,激发其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实现自我超越,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处理好企业和员工的利益关系,实现企业和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树立“诚信”理念,塑造企业形象

“人无信不立,政无信不威,商无信不富”,诚信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更是其长盛不衰的生命线。从长远看,如果中小企业奉行“金钱至上”的理念,见利忘义,丧失信誉,就会失去原本不大的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市场的企业就没有生命。另外,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上市难,其背后是信用难,而解决自身信用问题,就必须树立“诚信”理念,打造诚信文化,以信取人。企业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和企业职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它是企业文化对外界公众的直接表现,体现着企业的声誉,反映社会对企业的认可程度。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意识地培育“诚信”文化,有利于提高企业信誉,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外是抢占市场的利器,对内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强心剂”。 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

为中小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法律是保证。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规范和完善的法制为基础,目前《中小企业促进法》虽然促使中小企业的地位提高,但是还没有法律效应,可操作性不强,并没有提供更多的实质性措施,迫切需要有关部门制定出相应的配套法规。只有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法律、法规,中小企业才能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文化才有生根发芽的土壤。同时,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要考虑中小企业的利益,尊重中小企业的地位,支持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将有助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123.

孙静,郑琳娜.浅谈新创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J].企业观察.2010.崔元丽,董瑞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0(7).

第2篇:简析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分

完成日期:

析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作者:曹腾 准考证号: 指导教师:吴尚忠 是否拟申请学位:是 联系电话: 2014年4月3日

论文摘 要:越来越多中小企业意识到发展企业文化的必要性,但在建设过程中仍不够重视、缺乏特色、流于形式、家族化,影响了企业文化的质量。对此,中小企业应认识到企业文化带来的“链条效应”,建设好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

论文关键词:中小型企业 企业文化

【目录】

一、企业文化概述

二、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当前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企业文化不受重视

不少企业对企业文化不够重视,甚至毫无概念。这些企业整天忙于生产经营,更多地考虑企业所处的位置和现状,只顾眼前利益,无暇顾及长远战略。他们往往认为建设企业文化是大企业、大公司的事,中小企业没有必要,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二)企业文化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如不与生产经营情况相结合,与其所处文化环境相契合,就会水土不服,缺乏个性,甚至出现雷同。有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企业口号中,“团结”的使用率高达41%,“创新”与“开拓”的使用率超过了20%,“进取”的使用率也达到了10%。这些笼统的、抽象的、千篇1律的用词反映这些企业的文化没有特色。

(三)企业文化留于形式

少数中小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凝练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企业精神,但问题是它们止步于此,仅仅归纳出文字口号,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这些文字所蕴含的精神融入企业自身发展,没有在企业员工中宣扬,没有运用它指导战略决策,降低了企业文化的效用。

(四)企业文化家族化

我国中小企业很多是由个人创办,实施家族式管理。据200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工商联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企业。中小企业在利润分配和人事安排上有很强的家族性。家族化的企业文化,没有遵循企业文化规律,充分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是不成熟的企业文化。企业决策往往采取家长制集权,拍脑袋解决问题。他们认为中小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

二、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在知识经济社会,企业文化将对企业兴衰发挥重要作用。《2011-2015年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指导意见》指出“在激烈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市场格局中,企业要做优、做强、做大,离不开诚信原则,更离不开企业文化支撑,因此大力培养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发挥企业独特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处在创始阶段,规模小,实力弱,领导人经验不足、眼光不够长远,急功近利,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有些企业在文化建设中盲目追求形式,忽略内涵,忽视本土化。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小企业必须形成独特企业文化。企业领导层应该用大多数人认同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教育全体员工,形成统一价值体系

和行为准则。

三、中小企业应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

企业文化由上世纪发展至今已经比较成熟,不过本土化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过去企业文化只在大企业得到重视;现在人们认识到中小企业进行文化建设十分必要。中小企业应重视企业文化的“链条效应”,即企业文化的发展能带动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外部宣传工作及对未来战略的制定工作。

(一)企业内部文化渗透——带动人力资源工作

企业管理应以人为本。受人本主义影响,过去以机器设备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现代企业文化理论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使企业价值观深入人心。在管理中要以人为出发点,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塑造员工主人翁意识,使员工和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成熟企业文化通过直接作用于人的思想,为人力资源工作提供了便利。比如,让员工在潜意识上满足企业对他的重视,工作卖力且开心,心无旁骛埋头工作,业绩突出,获得更大满足,形成良性循环。从企业建立第一天起,就把员工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搞好劳资关系。

(二)企业对外文化宣扬——带动企业宣传工作

良好企业文化是根据企业发展历史、运作特点、精神风貌凝练出来的。良好企业文化能提升外部形象。企业文化可作为企业对外宣传的载体,实现品牌传播,即企业文化经过提炼形成品牌形象,展现企业核心价值观、愿景、精神面貌。

把企业文化作为对外宣传的载体,迎合了部分企业对文化建设的“功利”心态。企业文化建设目的是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但利益的实现不会立竿见影。中小企业无法抛开眼前利益去追求长远利益,他们需要在存活的基础上,力所能及地实施文化建设,使之尽快为企业服务。一方面,通过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提升企业软实力;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在发挥企业文化宣传作用的同时,要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结合起来。

(三)企业未来战略指导——滚动式推动发展

未来战略是企业的一条生命线,它决定企业走向。战略的制定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在凝练企业文化时需要结合企业内外环境融入“发展因子”。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能为企业注入崭新活力,指导企业战略制定、策略调整。对中小企业来说,即使受到外部环境影响、经营不良,也能从企业文化中获得坚持、改进的力量,不断调整策略,使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122-123.

孙静,郑琳娜.浅谈新创中小企业如何建设企业文化[J].企业观察.2010.

崔元丽,董瑞兴.论我国中小企业如何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J].改革与开放.2010(7).

第3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文化建设 研究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在国民经济中一直都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它们在大企业的阴影下,举步维艰。当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也都受到严峻的威胁。中小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文章正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以中小企业为出发点,从企业文化建设这个突破口入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阐述了中小企业建设企业文化的对策措施。

一、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已在一些中小企业初显规模:一些中小企业纷纷概括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经营战略,并且开始采取措施,力求尽快的把它们变成全体职工共同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小企业,则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扬弃,在中小企业文化上进行更新和深化,力求用崭新的中小企业意识来培育职工;一些新建的中小企业,更是从建立的第一天起,就旗帜鲜明的提出本企业的经营哲学、发展战略、企业精神;特别是一些新兴的高技术中小企业,针对知识密集、知识分子密集的企业特点,普遍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视为中小企业的灵魂和生命。我国中小企业类别众多,各类不同的现有中小企业都有不同的企业文化,在这里只分析国有中小型和私营企业文化。

1、国有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组织结构等级分明。等级是组织中各种关系的矩阵,在国有中小企业这样的社会群体中,一层层关系按等级排列起来便形成了国有中小企业特有的组织结构。人与人之间被严格定位的称呼清楚的反映了国有中小企业组织结构的层级,某人是否被称为“厂长”、“主任”、“书记”,还是“师傅”,这些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它代表着每个人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而每个位置又决定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在现实中“尊重领导”往往培养了一种专制作风。一些领导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待人处事盛气凌人,工作上缺乏民主作风,容不得不同意见。“尊重领导”的需要使得工人和领导各自安然接受自己的角色:领导决策,工人服从。

(2)行政管理官僚主义。层级和领导与工人的分工的不同造成了管理作风的官僚主义。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情理法,法是死的,人是活的。问题处理不按正常程序叫做“例外”,人员提升不按正常规定叫做“破格”。因此,国有中小企业中的管理实际上常常依靠的是传统文化中不成文的规则。所谓“公章不如熟面孔”,这种现象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削弱了规章制度的作用,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这种官僚作风也影响了上下两级的沟通,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也不能上传。厂级领导很少下车间,工人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是常事。

(3)人际关系以和为贵。儒家学说强调“和为贵”。以往的职业终身制也促使人们十分注重搞好上下级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这种思想在一部分职工中,尤其是中老年职工中很有影响。“和”是解决矛盾冲突的原则。“和为贵”的思想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氛围,但另一方面这种思想会削弱规章制度的作用。从管理者和工人的角度看,和谐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热情,但追求和谐的负面结果往往是追求平均主义,劳模轮流当,奖惩不明,好坏不分,人与人之间无原则的迁就,大家只追求结果的均等,而不讲贡献的大小,拿原则作交易,这严重影响了好的工人的劳动积极性。打破无原则的人际关系,将是国有中小企业文化重塑的重要内容。

2、私营中小企业文化现状分析

(1)多向作用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中小企业文化的核心。私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就在于获取利润。这种价值观决定了它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的市场观念、信息观念、人才观念、风

险观念、效益和效率观念,以及为了实现利润而采取的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同时,私营中小企业主将合理合法的灵活变通的经营策略、经营手段与行贿送礼、腐蚀拉拢、偷税漏税等不合法甚至非法的经营手段融合运用,却有破坏着公平竞争的原则,败坏着社会的风气。这种多向作用的中小企业文化,呈现不定型的动态,急需社会主流文化的引导。

(2)多元化的人际关系。中小企业主和职工之间既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又是“老板与伙计”。这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使得私营中小企业文化中的群体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多元化的状态:利益与共形成平等合作的气氛;存在或强或弱的人身依附关系,而且有强烈的血缘观念、地区意识、裙带关系;具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中小企业主很少考虑下级和工人的意见,辞退工人简便,进出自由度大。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反映了私营中小企业同时兼容了家族观念和地区意识,追求利润目标和社会主义的平等原则,中小企业文化呈现着混合色彩。

(3)双面刃的组织结构。私营中小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特征主要有:企业机构精干,管理层次单一,脱产人员少,中小企业主集权管理,办事效率高,风险系数也高,同时,缺乏相应的制约监督机制,易发生侵犯职工权利、伤害社会效益的反文化行为。同时,这类中小企业文化也程度不同的存在层次差距大、自控能力差、不规范性强等特点。

二、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虽然中小企业文化己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但我国在中小企业文化上的自觉建设方面还处在初始阶段,还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同时,中小企业文化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中小企业文化的建设要受到来自各方面复杂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真正的完善,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加上劳动力素质偏低等原因,要构建我国的中小企业文化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文化,我们面对较大的困境,难点颇多。

1、传统文化中的惰性影响

一位文化研究者说:“中国的传统文化既是一笔巨大的资源财富,也是一个不小的文化包袱”。这些“包袱”主要有如下一些惰性思想的影响:存在“大一统观”思想与实行行政化管理,自从秦始皇建立起高度统一的这样集权国家以后,“大一统”的幽灵便在华夏大地徘徊了两千余年,整个社会围绕政治轴心运转,即使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以后,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这种观念非但没有绝迹,而且进一步得到了强化由于管理模式上的“大而全”、“小而全”,使中小企业患有各种常见病:如中小企业内部各种机构重叠,人浮于事;手续繁多,信息流通慢;在思维方式上,一味强调“尊经”、“尊圣”、“法古’,而忽视个性的培养,创造性的发挥和多样化的追求,造成死板僵化的文化格局。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等级观念、宗法思想对中小企业文化的渗透之深,影响之大越来越明显的成为中小企业现代化的阻碍力量。上述传统文化在现实世界中,到处可见到其影子,对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的进步产生着极大的负面影响。

2、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制度规范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研究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还缺少系统完整的企业文化理论,以至在构建中小企业文化的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有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文化的认识失之过宽,认为是可望不可及的东西,认为在现阶段还不宜推广;有的中小企业对中小企业文化的认识又失之过窄,认为增设文化设施,开展文体活动就是中小企业文化,于是热衷于办剧团、成立运动会等等;也有的中小企业把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看得过于简单,认为提出几句响亮的口号作为中小企业精神,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就行了,满足于表面文章,不愿花大力气,下苦工夫。这也是目前重塑中小企业文化必然遇到的问题。传统文化过于重视人伦关系,

也造就了我国中小企业文化严重轻视法制的缺陷,在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中,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个人说了算的非制度化现象相当普遍。

3、领导者素质有待提高我国中小企业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从体制外到体制内逐渐发展壮大,向社会证实了他们的能力、魄力、胆识和才气,并有了今天在国民经济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虽然不同时期的中小企业家所处的体制背景、政策环境、机会与挑战各不相同,他们的性格特征和素质也差异万千,但纵观他们的创业历程,却可以从中寻出许多共同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才使得他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中国企业界冉冉升起的希望之星。然而另一方面这个企业家群体却仍然不够成熟,这使得一些中小企业昙花一现,“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成为我国企业界的一大特征。很多优秀的中小企业家业绩曾经无比辉煌,后来却日渐陨落,在为他们扼腕痛惜之余,我们也发现固然影响企业的成败有很多因素,甚至是很偶然的因素,但中小企业家们自身的某些特点却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创业者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原因。

三、建立中小企业文化的对策与措施

1、吸收传统企业文化精华

儒家文化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文化思想,其实质是伦理文化、道义文化,主要以“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来调节人们的行为和利害冲突。现代中小企业的价值观应是义利并重,守义取利,即在遵守社会公德和国家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或追求利益最大化。前者是对中小企业“义”的基本要求,后者则是利的集中体现,二者的统一则是现代中小企业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经营方针采取“诚信为本”、“薄利多销”,即通过树立“诚信无欺”的经营信誉来赢得顾客,以“薄利多销”来增加利润。“诚信为本”的中小企业信念也可以被视为中国传统中小企业道德的核心。传统的中小企业信念体现在中小企业道德行为上,就是“价实、货真、量足、守义”,这既是中小企业的伦理道德观念,也是中小企业行为准则。价实,是说商品价格,历代把“口不二价”作为经营者之美德。货真,是说商品质量,就是说经营者必须对消费者负责,保证商品质量。量足,是说商品的计量足,这是经商者的美德。守义,是谈经商作风,也是一种中小企业风尚。

2、追求中小企业崇高目标,实现中小企业价值

许多中小企业在确立中小企业目标时把矛头对准竞争对手,争取成为行业中的龙头老大。然而,如果目标只限于击败对手,仅能维持短暂的时间,因为一旦目标达成了,心态就会转为保持现在第一的地位便可。这种只想保持第一的心态难以唤起建立新目标的创造力和热情。真正的中小企业家比较在意自己内心对“卓越”所定义的标准,而不是“击败其他所有的对手”。

中小企业经营者不仅要确立中小企业目标,更重要的是让组织上下都愿意为中小企业目标奉献力量,并让这样的努力持久不懈。每个人都必须相信自己的工作是与这一崇高目标联系在一起的,中小企业的雄心是正当可行的,它不是公关惯用的华丽词藻,也不是鼓舞士气的夸大宣传。共同的目标会唤起人们的希望,工作也就变成是在追求一项蕴含在组织的产品或服务之中,比工作本身更高的目的。

3、造就中小企业家队伍

著名经济学家熊波特将市场经济看作是企业家经济,并认为企业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体,如果这一命题成立的话,我们当然也可以说,中小企业家是现代中小企业文化的主体。因为,现代中小企业制度及其效率能否发挥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能否在中小企业中形成积极进取的中小企业文化。而中小企业家在中小企业文化中起着创造者、培育者、倡导者、组织者、指导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中小企业家是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龙头,历史赋予当今中小企业家的任务,不仅是做创造物质财富的“发动机”,而且要做中小企业文化的开拓者,

要善于运用文化手段去塑造中小企业形象。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是,要进一步深化中小企业改革,为中小企业家队伍的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思强: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初探[J].湖南社会科学,2002(5).

[2] 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 秦梦华: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构建方略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2).

[4] 张毕西:地方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4(1).

第4篇: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 摘要目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都已经意识到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在通过不断地努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突出了一些问题,有些甚至是相当普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加强中小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中小企业企业文化文化创新 1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企业管理者素质普遍不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缺乏正确的理解与认识

(1)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外在形象设计。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在这方面存在对企业文化理解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所谓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外在表现形象,所以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企业标语口号的斟酌、企业标识的设计上。例如,有些企业从办公楼到生产园区,从厂部到班组,到处都张贴或悬挂着诸如“开拓创新”、“拼搏进取”之类的标语口号;还有很多企业设计了精致的厂徽、统一的厂服、嘹亮的厂歌、鲜艳的厂旗,企业的外在形象可谓被设计得淋漓尽致,但他们只简单地将企业文化等同于形象设计,并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把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也没有把企业精神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工作、行为习惯中。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文体活动。这种观点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很多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寄希望于通过举办几场球类比赛,搞几次文艺演出,放几场电影,组织几个职工俱乐部来达到塑造企业精神的目的。事实上,文体活动的开展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表层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进员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但如果仅仅依靠这些表层活动,而不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不用企业精神塑造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不会得到持续协调发展的,也就更不可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持。 (3)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政治思想工作。有些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我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工作混淆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一种思想灌输、说服教育,是宣传部门、工会的事情,这种观点在国有中小企业中尤其普遍。另外,由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机构设置较少,经常将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归属于同一部门管理,但是由于许多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不深刻,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对企业文化建设非常不利。

(4)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规章制度。有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尽管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但规章制度的制定并不是文化建设的全部,绝不能将二者等同。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活动缺乏紧密联系,企业文化不能真正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 企业的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与企业的发展壮大和经济效益地提高是相互作用的。企业文化建设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以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朝着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方向发展,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提供动力源,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实力;而企业的发展壮大又能促使员工产生自豪感和向心力,从而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形象,积极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然而,当前我国企业的领导者在文化建设上往往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有些企业为建设文化而建设文化,不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经济效益与文化建设的实际联系,最后形成了文化建设、经济效益“两张皮”,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根本意义。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个性,缺少创新精神,雷同化比较严重 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小型企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新的管理理念和新的管理模式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也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但其中一味模仿、全盘照搬的比较多,而不是通过选择淘汰,消化等方式,把外来先进的文化吸收进来,作到有机的融合,培育自己企业的文化特色。企业文化建设普遍缺乏个性甚至雷同,这是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特点。

企业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环境的具体反映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反映,社会文化、企业经营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所以企业文化也要随着社会、企业自身地变化而不断做出调整,不断进行文化的创新。很多中小型企业不注重创新,不根据社会、企业条件的变化而对企业文化建设做出相应地调整,使得文化建设与社会文化发展、企业自身发展严重脱节,在一定程度上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能推动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第5篇: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论文摘要: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为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对于直接融资来说,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要求达到的条件很高,首先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和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其次我国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需要企业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和尚无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方式显然也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二)间接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筹,其中属于间接融资资(贷款)比重小。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抵押贷款通常选择不动产抵押,显然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抵押贷款十分有限。另外,按银行贷款惯例,一笔贷款发放需要经过贷款审查、抵押物评估、保险、公证等环节,从申请到发放最快也要十余天。另外,目前担保贷款收费偏高、不合理,也是限制中小企业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商业性融资为主

目前,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一些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体制灵活、管理层级简化,能够较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但从银行自己的收益角度考虑,它们并不可能自发地将中小企业融资放在首位。商业性融资中小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水平低,缺乏战略经营思想,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所提的折旧不能满足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的需要,分配利润较多,留用利润较少,造成自我积累不足,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同时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者采取家族式管理,使得内部控制不力。而企业又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会计机构也不健全,造成财务分析能力差,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核算。

(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生产效率低,营销水平差,市场狭小,销售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小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存货积压严重,也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而随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各银行普遍间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由于信贷风险较大银行对其贷款更加慎重。

(三)现有融资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

银行为了加强自身风险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制定了贷款的评定标准。对于资本较少、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标,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也因此而增加。同时各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大多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抵押物以不动产为主。中小企业大多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手续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也不会轻易利用这种贷款方式。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以国有存量资产为主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易变现,担保资金严重不足,行很难接受,从而降低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作为金融杠杆工具的乘数放大效应。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偏严,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1.从法律法规建设上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安排。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尽快明确中小金融机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结合目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对现有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改造;三是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

2.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投放,其利率可适当优惠,并适当增强利率弹性。认真执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商业银行应尽快下放贷款权,健全信贷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营销水平,使银行不惟抵押、质押而发放贷款,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1.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一是发展股票市场;二是发展债券市场;三是发展基金市场。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考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闲散的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

2.改善现有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是应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二是对农村信用社在清理、整顿、规划的基础上,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参股,并明确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三是对城市中小商业银行,应取消各种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的歧视政策。

(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支持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做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担保体系、商业担保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一方面,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定类的理论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行为。另一方面,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五)创新融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中小企业应考虑到自身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等实际,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利用一切可能的路径,不断地创新出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融资手段:

1.票据贴现融资。即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

2.发展融资租赁。所谓融资租赁是指企业需要添置某些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将它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运营条件所付出的成本会远远高于银行直接贷款的方式。

3.吸收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直接投资方式。创业投资切合中小企业的管理参与与分阶段投资的特点,不仅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4.保险公司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选择担保方时,一般优先选择有实力的大企业做担保单位,但随着大企业对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担保市场的逐步成型,大企业为中小企业作贷款担保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由于担保企业赔偿金额有限,且自身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安全,而保险公司的这一业务使得银行多了一个控制风险的途径,转移了银行的部分风险,增强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 摘要: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从中小企业自身、信息系统两方面对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培养专业人才,切实搞好整体规划,改革管理模式,选择ASP模式和合适的信息化开发商等信息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模式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有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伙伴,在与大企业组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协作体系方面,也发挥着专而精、小而特的优势。在拉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在20 世纪,大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具有一次性资金投人少,对短期回报、产品稳定性、交互界面、技术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产品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

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据2002 年10 月至12 月21CN 网站与支点网等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

(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3 %的企业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56 %企业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6 %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此外,还有33 %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站,正在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2)在信息化应用方面,68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 %),业务管理( 55 %),宣传( 42 %) ,库存管理(42 %),客户关系管理(40 %),经营决策(30 %),供应链管理(25 %)。

(3)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方面,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加强企业管理(68 %),其他关心的内容还包括:搜集市场信息(61 %),提高服务水平(57 %),提高生产效率(53 %),促进技术创新(50 %)。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信息化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要么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了解,没有紧迫感,缺乏积极性,要么错误理解信息化,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了信息化的实施。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工程,应该由“信息中心”负责,对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即使开发出软件也不积极使用,或者消极对待甚至抵制,把信息部门设在某一部门之下,只有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没有管理方面的技术,不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投入不足,资金配置欠妥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调查表明,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这样“重硬轻软”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四、结论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基础也比较差,推动起来有一定难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道路可循。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推动、扶持、服务的作用,各类服务机构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后续服务,中小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注重实效。如此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稳固而有力的三角支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

转贴于中国【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而传统理论主要解释的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行为,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现状及主要障碍的分析,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和%。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以上,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如何加快、迈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在我国市场上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已经完全被卷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即使不出国门也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有放手一搏,勇敢地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进军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 即使企业当前的市场没有受到威胁,也应该积极收集海外市场信息,寻找进军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的机会,争取和扩充新市场,尽早建立竞争的优势。因为如果行动迟缓,原有的市场也可能会被抢先行动的企业侵占。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因此为了获取企业深层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企业也要走出国门,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

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这是严峻的挑战。当然,加入WTO后,我国也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

4、我国的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不少产品出现积压。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国内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创造和引导需求,另一方面,则有必要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国外市场。同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在这方面,除自身努力外,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选择2003年至20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

从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构成来看,出口方面,纺织服装产品、鞋产品、玩具箱包等轻工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几乎全部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调查显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中,企业数名列第1和第2位的是纺织服装和轻工类产品,分别为%和%。这几年来,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较大的行业。在这三个行业中,中小企业数分别占总企业数的%,%和%,而且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2、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小企业不但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海外经营,抢占国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累计在海外投资非贸易性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累计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亿美元。这些企业涉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和咨询服务等行业,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项目的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它们不但为拓宽我国产品的出口渠道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也为我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国际化经营起了铺路石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

一、力度小。另外,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带来信用差、风险大以及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地获得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一些从事承包劳务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又无法获得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这些企业难以开展和扩大国际业务。

2、缺乏人力资源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技术人员占%,高层管理人员占%。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且缺乏事后监管 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要接受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企业用境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也要再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一些环节多、时间长的审批.不仅使企业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也影响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境外投资的事后监管却极为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极易造成海外资产的流失。

4、对外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在发展跨国经营时经常陷于“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尤法可助”的境地;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领域的涉外中介机构还很不健全;境外投资的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5、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出口额也有较大的增长,产品种类增多,出口市场扩大,但总体上来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出现了出口数量增加,但出口价格连年下跌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限,这无疑阻挡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6、信息不灵,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其信息来源是客户、报刊、广播、电视,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非常薄弱,仍然依靠原始的方法获取信息,市场触角有限。它们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承担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费用。由于国际商情不灵,企业很难掌握出口主动权。而这种制约在短期内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克服的。企业不仅需要政策规定的“硬件”支持,更需要“软件”支持,如信息、咨询、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支持,类似于新加坡半官方的“贸发局”、美国商务部的“全球信息和贸易系统”。

7、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探析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财政政策支持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种举措,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各国在推行各种政策的同时,都十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施加影响;二是各种政策如指导政策、扶持政策、调节经济政策等,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对于法律条文都加以详细、具体的规定;三是大部分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涉及到所有中小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各类各种法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保证政策的完整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就总体而言还很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一,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 %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二是担保体系和机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政府运用少量的财政资源为政策杠杆,通过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政策措施,要通过人大立法,安排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基金,划拨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第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制度。中央和省(市、区)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入股和贴息。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的补助,中小企业助资金的使用应当科学、公正、透明,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第三,要借助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有利条件,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尽可能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促使更多优强中小企业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2、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相形见绌。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小企业摆脱落后和免遭淘汰的关键之举。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一是全面淘汰陈旧设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地位。用一流技术和设备,生产一流产品。企业除自身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外,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部门增加用于更新改造的贷款。二是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从事传统加工业,网络经济不仅包括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推动网络发展的工厂产业,还包括网络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设计、管理和物质供应,并可以更好的收集用户信息来调整和改进产品,从而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活力。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选择若干个城市对中小企业工业园进行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法,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现有中型企业应瞄准本行业技术尖端,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试验场所、设备,配备辅助人员,提供研制经费等,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优先享用技术专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权。

3、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括: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

4、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5、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这个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6、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果来谈规范财务管理呢?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阻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另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必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6:59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存在的问题”,仅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一般性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2)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带来的制度摩擦,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补充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就相应增大;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等。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使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格的论证,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现金闲置或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4)只关注现金流,缺乏大局观念。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1)规范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

2.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2)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跟随成功者的做法,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3)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一些成长的企业来说,保持财务的稳健性,对于支持公司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财务核算准确翔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二、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第四、注重收账实务。收账实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②挑选合适的收账人员。

(3)现金流量预算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办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

论文下载中心4)成本控制。中小企业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4.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5.简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实行豁免揭示制度,即对小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待遇,允许其按简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1)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

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2)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框架与大型企业相似,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年度、半年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2

6.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以上是我根据所学的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浅略地分析,并针对其财务管理方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等等。同时,解决途径也会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这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不至于半途夭折,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与转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恩群: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2]王国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会计研究,2005,(2)。

[3]胡晏: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05,(5)。

[4]财务成本管理:2005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5]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我国中小企业文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共17篇)

企业文化建设中问题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主要问题(共3篇)

中小企业文化建设中问题与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