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教案模板(共5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第1篇:近代史纲要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割港 赔款2100万银元 广厦福宁上五口通商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扩大在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领事裁判权范围,明确规定关税协定

1851年 金田起义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实际上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一方面因平均分配土地根本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进步,一方面因绝对平均和取消交易而沦为空想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 外国公使驻京 十口通商 势力进入内陆

1859年 洪仁玕呈《资政新篇》,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领域提倡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思想文化上设新闻破陈规,办学校建医院,外交上主张平等交往自由通商。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外国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

1860年 火烧圆明园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 准许华工出国,割地九龙司库页岛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一方面沉重打击清王朝加速其衰亡,冲击儒家经典正统,打击外国侵略势力不承认不平等条约而意义深远,一方面因局限提不出完整正确的正确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克服自身腐败与保持团结,也不能正确对待儒学和科学发动群众,正确区分侵略者和人民而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农民潜力巨大但不能担负自身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办企业,建海军,办新学堂,派留学生。一方面维护封建统治并争取部分经济利益,也培养了通晓洋务的人才,一方面也使新技术和新器物不再被排斥而冲击传统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但因其封建思想指导新技术、企图依靠外国富强和腐朽的管理而失败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中法新约》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签定 赔款2亿加赎辽费守备威海卫费 外国在中国办厂割台湾

1898年 戊戌变法 又称百日维新 背景:在维新派宣传改良社会制度中,与守旧派进行了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学西学的辩论,随即胜利并开始变法。变法主要内容有:政治上,简行政裁冗员,取消旗人供养特权;经济上,扶持农工交通业,办邮政,修铁路,编预算;军事上,练新兵,习洋操;文化上,办大中小学堂,废八股,行策论,奖新著,励报刊,译外文,开留学。失败原因有三:不能也不敢否定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君主制度,而以圣贤之名托古改制为其一,惧怕人民群众的力量,无力对付封建势力的反扑为其二;对帝国主义抱有美好幻想为其三,其失败充分说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行不通。其意义在于:维新派的活动贯穿着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了民族觉醒;其政治改良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局限,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思想启蒙上传播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平等,同时建立了近代教育制度。

1900年 清政府与义和团反对八国联军侵华失败帝国主义瓜分破产,次年《辛丑条约》(对惩办不力者,一经革职永不叙用,帝国主义有权留兵驻守,并赔款亿两白银)签定,反侵略战争因社会制度腐败和经济技术落后失败,但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的民族意识觉醒

资本主义帝国侵略特征:军事上侵略屠杀划分势力范围 勒索赔款抢劫财富 政治上控制外交内政扶植收买代理人 镇压人民反抗 经济上控制通商口岸剥夺关税自主权 实行商品倾销与资本输出操控经济命脉 文化上借传教士侵略和制造舆论

1905年 中国同盟会成立 11月,旧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成为初步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纲领 至1907年革命与改良辩论三个要不要,即要不要革命推翻清政权,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土地国有,完成革命准备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保路运动

10月10日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破产,满清统治失去人心;民族资产阶级壮大,青年知识分子成为骨干力量。 内容 :1912年(民国元年) 1月中华民国成立 二月清帝退位 三月参议院颁布临时约法规定;民国国主权归全体国民所有,设立行政司法立法三权分立体制,国民一律平等,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八月 刺宋

1915年 新文化运动 提倡民主科学 其局限是:宣传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一直行不通,提出的改造国民性不符合封建思想下的社会革命,其领导人缺乏批判精锐批判力原因:资本主义内在矛盾以尖锐的战争形式表现了出来,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遭失败,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已被先驱者疑虑 1916年 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 护法运动开始 1918年 护法运动失败,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辛亥革命失败并结束。失败原因:根本上,资本主义建国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走不通;具体的,没有明确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党。意义:打倒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使帝国主义再也无法维持在中国的稳定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开始深入人心;打倒了皇帝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民族觉醒,激发了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匣门;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发生积极变化;不仅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也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教训在原因上找。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进一步成长,新文国十月革命传播,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广泛而深入的群众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明确党纲为以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政权,用专政消灭阶级,废除私有制,联合第三国际 1922年7月 中共二大提出最高纲领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建立真正民主共和国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决定参加国共合作意义: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指出了明确奋斗目标,采取了新的群众路线的办法

1924年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阐释三民主义为:中华民族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反帝民族独立,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民权主义,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为原则的民生主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征讨广东陈炯明,次年北伐吴佩孚孙传芳,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起义1926年中山舰事件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 国民革命失败 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严重动摇,反革命力量强大,中共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8月7日 八七会议清算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的兴起转折 9月9日 湘赣边秋收起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 10月 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

山年底 广州起义

1928年4月 井冈山会师 科学阐述土地革命(土地私有税后个有,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消灭地主阶级,人均分配土地。简言之,打土豪分田地) 武装斗争农村包围城市12月东北易帜 1930年 毛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1年第一个土地革命纲领路线 九一八事变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伪满洲国成立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1935年1月 遵义会议,左的错误结束 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0月 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 12月9日一二.九运动,反对华北自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共毛反对本本主义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瓦窑堡会议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6年2月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10月红军第

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2月12日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 日本的残暴殖民:从大屠杀到三光政策,从731部队到慰安妇 ,从掠夺矿产到经济统制,从思想战到奴化教育。

1937年 2月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五项主张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八一三事变8月洛川会议 改编红军为八路军9月 陕甘宁根据地改为陕甘宁边区凇沪会战平型关大捷 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2月 南京大屠杀国民党正面战场溃败原因:客观上日军占很大优势,主观上国民党战略方针错误,即策略上片面抗战,战术上单纯阵地防御战 1938年春 台儿庄战役 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39年7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中共提出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制定了发展工农小资等进步势力,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军阀等中间势力,孤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顽固派

1940年3月 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百团大战

1941年 5月毛陕甘宁施政纲领 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包括中共党员、非党左派、中间派三三制,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组交息,发展生产精兵简政,开展文化建设和教育建设10月皖南事变

1942年2月 整风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深入贯彻实事求是和调查研究

1945年 中共七大 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原因: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民族觉醒下的民族抗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援。经验:民族团结是战胜困难和实现目标的奋斗源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抗战得以坚持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意义: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免了被殖民厄运,促进了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民族团结意识,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 双十协定签字

1946年 政治协商会议召开5月4日,中共改减租减息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6—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8年9月 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 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 平津战役开始

1949年春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指出,全国土地革命胜利后,存在两大基本矛盾: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当在全国范围胜利后务必保持不骄不躁谦虚谨慎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糖衣炮弹袭击,进京赶考考个好成绩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6月 毛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坚持依靠工人和农民联盟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颁布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国家政权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民族平等区域自治。经济上各得其所分工合作以促进整个经济发展,新中国外交原则是本国本国独立自由完整,维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原因:建立了以工农联盟为主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广泛的统一战线,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武装斗争,中国共产党的自我完善与进步 1949年 开国大典在京举行 新中国成立,意义:

1、帝国主义压迫奴役的时代结束,中国以新的姿态登上世界舞台

2、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压榨,人民第一次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3、军阀战乱匪患得以消除,为建设提供了基本环境

4、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实现民族复兴创造了政治基础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性执政党,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从争取经济独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政治独立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新民主主义文化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小米加步枪到国防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1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科技事业得到发展;3国际地位提高和国际环境得到改善;4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基本原则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逐步控制经济政治命脉,以剥削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自然经济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障碍

近代中国的两大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民族独立与解放 改变落后实现国民富强的历史任务 两个中国之命运 :资产阶级民主和共产主义民主的中国

民族资产阶级处境:外国资本绝对优势地位,官僚资本权力垄断地位,封建地主所有制关系束缚,军阀官僚掠夺

特点:占总体国民经济比重小(力量弱),商业金融比重大工业资本小(地位不高),是缺乏重工业为基础的轻纺食品工业(缺乏独立性),规模市场技术先天不足(害怕工人革命),兼经营土地利润(与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在国民党统治区放手发动抗日的群众运动。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并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景。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

的执政党。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取得了基本胜利,标志着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论十大关系:1956年2月到4月,毛泽东等先后听取了34个部门的工作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在听取汇报基础上,毛泽东逐步形成了《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路,并先后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5月2日最高国务会议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经济建设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概括提出了十大关系内容。《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面对的困难:1保卫并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4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措施:

1、1949年到1952年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继续推行土地改革和婚姻改革,剿清匪患,2建国头三年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3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取得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4开展整风整党运动,1951年进行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1952年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财产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

1953年 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原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占绝对优势地位,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经济腾飞基础,对个体农业的改造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备条件,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提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指导方针:1先合作化后工业化2充分发挥农民生产积极性,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坚持自愿互利原则,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合作社评价标准5把社会改造与技术改造相结合

1954年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54宪法”颁布

1955年 农业合作化高潮 7月一五计划通过决议:初步建设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基础,相应发展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发展交通运输业,保证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和文化水平。

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确立,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毛提出 第二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4月-5月论十大关系,指出其基本方针为: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直接或间接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9月中共八大制定二五计划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经济上要在综合平衡中稳定前进。

1957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2月毛泽东提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能用处理敌我矛盾的办法解决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办法解决4月整风运动:反官僚反宗派反主观主义6月反右斗争开始扩大化11月拉开大跃进序幕

1958年 5月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得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实际上偏快而忽略了省大跃进、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化运动9月掀起人民公社化高潮11月初步纠左1959年 7月以左纠左 三面红旗三年严重困难 1961年 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1962年 七千人大会恢复和发扬了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统一了全党认识,推动了八字方针的贯彻落实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1956-1966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75邓小平整顿1976年 粉碎四人帮 十年文革结束

第2篇:近代史纲要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

观后感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行政管理二班

学号:

姓名:赵艺子

很幸运我在五一假期来到了丹东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当初在书本中学

到的那段荆棘的岁月只觉得悲愤,而当我真正的身临其境之时那满腔的爱国热情

被那一历历的遗迹一遍一遍的洗礼。这是一个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唯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专题纪念馆,

它始建于1958年10月,在1993年7月27日,新馆落成。纪念馆坐落在辽宁省

丹东市北部风景秀丽的英华山上,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

望。由纪念塔、陈列馆、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纪念塔高53米,正面为

邓小平题写的塔名,背面刻有记述中国人民志愿军光辉业绩的塔文。陈列馆通过

700余幅照片、1000多件文物以及图表、沙盘、绘画、模型、雕塑等,全面、真

实、客观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伟大史实。全景画馆陈列着长

132米、高18米的全景画《清川江畔围歼战》,人们在旋转看台上观看,犹如

身临其境,深为志愿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的英雄气概所感佩。在室外场地上还陈列

有各种兵器、坦克、飞机等。1950年9月15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出

兵朝鲜,在仁川登陆,并将战火引向中国边境,轰炸安东(今丹东市)等地。应

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发兵朝鲜,与朝鲜人民

军共同战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经过三年艰苦战斗,迫使美国在朝鲜停战协

定上签字,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来到了风景秀丽的鸭绿江畔,参观了位

于丹东市锦江山西麓,英华山上的"抗美援朝纪念馆"和 "抗美援朝纪念塔"。当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时,首先进入眼

帘的是高耸的纪念碑,庄严、肃穆。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

烈牺牲的英雄们,心中不禁肃严起敬。高大的纪念塔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使用的各

式武器展现面前,一种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进入庄严肃穆陈列馆的大厅,厅的正

面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浮雕群像为背景,正中是毛泽东和彭德怀的巨型雕像,

两侧分别是志愿军战歌和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同志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命

令。按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令,瞻仰者仿佛亲历象当年了志愿军的英勇

壮举。沿着旋转的楼梯,仿佛有隆隆枪炮声伴你步入当年硝烟弭漫的朝鲜战场,

此时的我思绪万千,五十多年过去了,虽然战争的硝烟已散去,但留下是捍卫正

义,是不畏强暴的中华民族永恒的意志和精神。进入丹东市区的不远的地方,就

看到了抗美援朝纪念塔。经导游的介绍,抗美援朝纪念塔高53米,寓意为抗美

援朝战争于1953年取得伟大胜利。塔体为正方形空锥体,正面镶着邓小平同志

于1991年9月20日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7个高米鎏金大字。背面裙围

上镌刻有记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伟大功绩和对抗美援朝战争评价的塔文。纪念

塔整体造型严肃、壮观,气势雄伟。

顺着台阶向东走,我们来到了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了自1950年10月至

1953年7月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打败美国

侵略者的英雄业绩,歌颂了志愿军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其中抗美援朝运动馆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全国人民掀起的轰轰烈烈的抗

美援朝运动;中朝人民友谊馆反映中朝两党、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

英雄模范烈士馆记载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们的光辉业绩,缅怀英勇牺牲的烈

士。在这里,可以看到邱少云、黄继光等烈士的英雄事迹,也可以仿佛置身于上

甘岭的那场惊天动地的经典战役。特别是在全景画馆内看到《清川江畔围歼战》

图时,如身临其境般再现了当时的历史,深感我志愿军的英雄气概。丰富生动的

陈列内容,独特新颖的艺术设计,赏心悦目的文物精品,优美高雅的参观环境,

让人留连忘返,回味无穷。

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凝炼的民族精神却代代传承。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对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在6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后辈人更是一种激励,激励着我们去为中华的崛起而奋斗。

通过对整个纪念馆的参观,我们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情感上的震撼、思想上的升华、意志上的磨炼,决心以此次参观活动为契机,鼓足干劲,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为我国贡献全部力量!

展馆里6个展厅共展出历史照片500余幅,文物1,000余件,辅以复原陈列、电动沙盘、电动图表、影视设备等现代化陈列设施,利用全封闭玻璃通柜式展台,以及自然光、灯光结合的采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 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将其陆军的三分之

一、空军的五分之

一、海军近半数的兵力投入到朝鲜战场,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的现代化武器,然而却遭到失败。志愿军毙伤俘敌71万余人。美军在朝鲜战争中消耗各种作战物资730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达830亿美元。志愿军伤亡、失踪36万余人,消耗各种作战物资560余万吨,用于战争的经费为62亿元人民币。双方力量对比悬殊,中方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原因一是正义之战,二是精神武器。回想历史的天空,正视眼前壮烈的场面,只有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才是制胜的法宝。志愿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我军的光荣传统,与朝鲜人民军一道,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我军指战员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我军打出了军威、国威,这是自元朝以后,中国对外最强硬的一次用兵,可以说是立国之战,中国军人、国人由受凌辱到铮铮铁骨,扬眉吐气,彻底结束了百年受尽外强欺辱的历史。以致于美国在以后的金门炮战、越南战争中一直持审慎态度。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下一步国家建设。这种精神的铸就,体现了我军不畏艰险英勇善战,战胜一切的决心,更彰显了我军光荣的优良传统。国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离不开牺牲和代价,想到此,既感自豪,又感悲壮:邱少云、杨根思、黄继光、杨连第、罗胜教、无数的我军英雄长眠于长白山脚下绵延的崇山峻岭,那冲锋的号角是一个民族觉醒后发出的怒吼,我军战士用生命在诠释军人的信念,用生命在缔造共和国的辉煌。战争的硝烟终纠散去,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必须要学好专业知识,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想想国家过去的种种困难。想想那些牺牲的战士,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呢,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来为社会做贡献呢?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来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登上进馆台阶,首先看到的是抗美援朝纪念塔,塔体为方形中空式,灰白色花岗岩贴面。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邓小平同志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塔内有十一层扶梯,可直达塔顶了望口,俯瞰中朝界河鸭绿江及其两岸的秀美风光。纪念塔塔高53米,寓意19

53年朝鲜战争停战实现,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纪念塔前的进馆大台阶宽米,寓意10月25日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台阶中部为牌楼,象征志愿军胜利凯旋。由牌楼到塔基设有五层缓步大台阶,象征抗美援朝战争初期的五次战役。整个进山台阶共用1014块条石,寓意志愿军从过江到停战共奋战了1014个日日夜夜。陈列馆是一座三层建筑,平面呈品字型。陈列馆由序厅、抗美援朝战争馆、抗美援朝运动馆、中朝人民友谊馆、志愿军英雄模范馆、空军专题馆和尾厅组成。整个陈列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主题,通过翔实的历史资料,体现抗美援朝战争历史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精选的600余幅珍贵的抗美援朝历史照片,1000多件文物,综合运用版面、景观、沙盘、模型、复原陈列等先进的展示手段,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展示形式,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辉煌历史。序厅中央有毛泽东主席与彭德怀司令员握手的铸铜雕像,反映的是中共中央做出抗美援朝决策时,彭德怀临危受命的情节。体现出毛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的伟大战略家气魄;反映出“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英雄胆识。抗美援朝战争馆中陈列着1950年10月1日,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内阁首相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致毛泽东主席,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亲笔信,是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从这封信中透视着中朝两国人民唇齿相依、患难与共的战斗友谊。在陈列馆里,我们认真听着讲解员动情的讲解,仔细看着一件件珍贵的照片和实物,无不令我们感动和震憾:在《上甘岭战役》电动沙盘前,看到志愿军打赢了在世界战争史上堪称最为艰苦和残酷的上甘岭战役;在《奇袭白虎团》大型景箱前,看到战斗英雄杨育才带领侦察班,直捣南朝鲜精锐部队“白虎团”团部,并缴获“优胜虎头旗”的实物;看到黄继光以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射孔,掩护反击部队夺回阵地的铜铸雕像;看到邱少云严守战场纪律,忍受烈火烧身30多分钟,为了全局胜利而英勇献身的感人画面;看到被朝鲜人民誉为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将落入冰窟的朝鲜儿童崔莹抢救出来,自己光荣牺牲的动人画像。这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珍贵的画面,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他们发扬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英勇作战,不畏牺牲,创造了辉煌战绩,为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走进《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馆。里面是高16米,周长米的圆周形全景画,并配以特殊灯光、立体音响,使人身临其境,无比震憾。清川江畔围歼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同世界上强大的,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所进行的一场殊死较量。志愿军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给敌军以沉重打击,使“联合国军”发动的总攻势变成总退却,而志愿军越战越强,一举扭转了朝鲜战局。走出陈列馆与全景画馆,来到室外大型兵器陈列场。这里陈列着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使用的米格—15歼击机,卡秋沙火箭炮,1115号英雄机车,以及各种大炮、坦克等重型兵器。馆区广场右侧,是一座庄严的黑色大理石碑廊,上面镌刻的是魏巍同志手书的著名朝鲜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今天,我们要深切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永远铭记他们的丰功伟绩,激励我们发扬光荣的革命传统,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努力奋斗

第3篇:近代史纲要论文

论家乡人物与近代史之关系

学号: 姓名:程冉

我的家乡在祖国的西南隅,即美丽的彩云之南。有人说,这是荒蛮之地,有人说,这里住着野蛮的名族。但在这片红土地上的确涌现出许多文人志士,抑或是将领之才。而在旧中国和新中国轮换的时候,这里的救国英雄也表现出中华儿女忧国忧民之情节,为祖国贡献一己之力,在中国近代史中留下他们独特的足迹。 作为近代影响人物,不得不说的就是龙云。

龙云(1884年—1962年),字志舟,彝族人。他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在中国近代为巩固边防做出一定贡献。

龙云曾担任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国民党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彝族人,彝名纳吉乌萨。龙云早年参加过反清斗争,1911年加入滇军,1914年于云南陆军讲武学堂第四期骑兵科毕业后,入云南都督唐继尧部,为唐所赏识,被唐继尧从下级军官逐步提拔为侍卫队长。1927年龙云与胡若愚等策动“二•六政变”迫使唐继尧下台,投向广州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八军军长,之后在与胡若愚争夺云南统治权的斗争中获胜,1928年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职。1929年秋统一云南。1933年出兵助蒋镇压福建人民政府。至1945年,共主政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

抗日战争期间,云南地处后方,但龙云先后派遣滇军20多万赴抗战前线,参加了包括“台儿庄战役”等二十多次战役,伤亡10多万,为抗战胜利作出巨大贡献。1948年12月,在陈纳德等人帮助下,龙云从南京出走香港,脱离蒋介石的控制。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1949年8月13日,龙云与黄绍竑、刘斐等44位国民党同仁在香港发表《我们对现阶段中国革命的认识与主张》的声明,正式宣布起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50年1月3日从香港赴北京,加入共产党的新政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副主席等职。1956年曾出访苏联、罗马尼亚、捷克、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1962年在6月27日因急性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享年78岁。

虽说中国近代大多数是沿海巨变,沧海桑田,工业社会影响下的东部沿海地区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作为中国较落后的几个省份也开始有所作为,在龙云执政期间,云南的明主,明权体制大为改善,为解放人们的思想,为今后云南的政治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的演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近代史上为中国抗击外敌侵略和保全祖国的完整性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边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中国成立后为祖国的建设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可以说,中国近代内忧外患的国情产生出了这样一批特殊的人,他们在不起眼的地方做出了了不起的事业,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和一个云南同乡,我为这种精神和作为感到自豪。

第二个要说的便是近代文人李根源老先生。

李根源生于1879年,字印泉,又字养溪、雪生,号曲石,别署高黎贡山人,生于云南腾冲。光绪二十四年李根源中秀才,二十九年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留学日本,学习陆军军事,先后毕业于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加入同盟会,次年春任云南留日学生同乡会会长,《云南杂志》社经理。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旋升总办。武昌起义后,与蔡锷等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任军政总长兼参议院院长,继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后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

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李根源退出政坛,隐居吴中。“吴淞战事”起,与张仲仁等抚伤救民,收敛大批阵亡将士遗骸,葬于藏书五峰山与马岗山。1926年春夏时,游遍横山、尧峰、皋峰、穹窿、邓尉、天池、渔洋、支硎、天平、灵岩、阳山诸山,《吴县志》书影摩崖题刻访古探幽,历时3月,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一书。1931年,担任《吴县志》总纂,并撰冢墓、金石卷。同时,担任吴中保墓会会长,还创办“善人桥农村改进会”、阙茔小学、成人学校,凿井筑路,绿化山岭,深为乡民称颂。1936年,为营救“七君子”而奔走。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与张仲仁等倡议组织老子军。不久离苏去内地。

从1932年到1945年,李根源曾先后4次为英勇牺牲的抗日将士建造英雄冢,披麻送国殇。“霜冷灵岩路,披麻送国殇。万人争负土,烈骨满山香。”这是李根源在1932年写的一首题为《奉安东战场阵亡将士忠骸》的五绝。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今小王山辟有李根源纪念馆。 遗著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

李根源访记下的史料切实可靠,他从不轻信原有资料的记载与群众的口述,而是注重身临其境,亲自观察。有些地方,他一访再访,力争把事情弄清为止。这是他一贯的态度,例如,他绘制的《滇西兵要界务图》126幅及图说两卷,就是深入英军驻地险境后才写成的实况纪录,为1960年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提供了确凿可靠的史料根据。他为中国近代边境考古事业的发展也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文化层面上推动了中国的边境事业的发展。

在中国的近代,云南还涌现出了许多的仁人志士,如为中国教育添砖加瓦的楚图南先生:

楚图南先生生于1899年,他6岁丧母,14岁离开文山,辗转到昆明。15岁时,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楚图南就在校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了美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楚图南有机会读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章,并直接接触了李大钊。以后,就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办起了《劳动文化》小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熏陶。楚图南是由云南考入的官费生,按规定毕业后必须回到云南敬恭桑梓。1923年的秋天,他带着李大钊先生“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多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二要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的嘱托,回到了阔别4年的昆明,并在省立一中任教。楚图南以其博学多识,使许多学生后来成了名人、大家。一位从香港回到昆明,考插班生进省一中的李生萱同学,就是楚图南的得意弟子。在楚老的教诲下,李生萱成了著名哲学家。

当年的李生萱,就是我们今天早已熟知的哲学家艾思奇。

1926年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又到了北京,迅即转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学及长春二师等校任教。这年春天,楚图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9年,楚图南受党组织的指派,先后到山东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楚图南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鲁迅诗文和柯仲平诗歌,给学生以革命的启蒙,培养同学们努力思考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他的引导下,柯仲平长诗《风火山》的“一个朋友下监牢,千个朋友杀火冒!一个朋友枪决了,万个朋友滴血誓战刀”之类悲壮、慷慨的诗句深深打动了青年的心,鼓舞青年学生的革命斗志。

1935年春天,楚图南到达上海,改名楚曾,进入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1936年至1941年,楚图南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并将他翻译的德国陀劳尔、德米尔、贝赫尔,俄国的莱蒙托夫、尼克拉索夫,美国的惠特曼、匈牙利的沙罗西、欧特瓦士等进步诗人的16首诗作结集为《枫叶集》。1944年由昆明北门出版社出版。“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楚图南从上海回到云南。整整抗战八年,楚图南始终以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云南省民盟的重要领导人和云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云大给楚图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3岁时,楚图南还题书赠与云大附中同学“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楚图南老先生为中国近代的文化发展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那个混乱的年代,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为中国的发展中,引进了许多先进的思想,他用自己的知识保卫了祖国。

如果说近代史中有哪个云南人能让全国人民记住的话,那这个人就是聂耳。 聂耳是中国红色革命的先驱,为中国共产党的艺术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最突出的,便是《创作义勇军进行曲》,也就是今天的国歌。

聂耳是天才的音乐家,又是革命者。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辉煌“文以载道,诗以言志,乐乃心声”。聂耳本人乃至他那些激越高昂的不朽作品,都是那个特定的民族危亡时代所造就。那些铿锵有力的音符,也都是当时环境下人民的心声。日本侵华和国内抗日群众运动的风雨,在他心中激起澎湃的心潮,音乐与革命从此结合到一起。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的十天后,即2月7日,在外面隆隆炮声可闻、难民在街上到处流离奔走哭喊的环境中,聂耳在日记中首次提出“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聂耳是一个天才的音乐家,又是一个革命者,而且恰恰因为后者,才能出现前者的辉煌。《义勇军进行曲》在银幕上首次响起时,不幸正逢聂耳去世,但这支歌作为民族革命的号角响彻了中华大地,还享誉全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英、美、印等许多国家电台经常播放此歌。战争结束前夕,美国国务院还批准将其列入《盟军胜利凯旋之歌》中。新中国成立前夕征集国歌时,周恩来就提出用这首歌,并在新政协会上一致通过。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和此后每年的国庆节,聂耳谱出的乐章都雄壮地奏响,这足以告慰亡逝于异国的英灵。

在中国近代曲折的道路中从云南走出的革命者和救国者不胜枚举。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名族情结在那个年代绽放,集结了所有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献出了自己的一生。在祖国的西南角,也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影响着中国近代的走向,他们在那段历史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自豪,作为云南人,我同样为他们骄傲。

第4篇: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是中国的现代史。

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我更加深刻了认识了中国近代的这段血写的屈辱和抗争史。这是一段有关民主生死存亡的整容抗争岁月,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中华民族的自强和复兴做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牢记历史,牢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也明白了今天幸福生活得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倍加珍惜,珍惜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以下我将就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谈谈我的认识。

从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了近80年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包括太平天国革命、洋务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维新等,这些斗争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但最终都失败了。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没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进行到底,最终以同旧势力妥协而告终。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给人们以重要的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都不能领导革命取得最终胜利,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必须有新的阶级领导和新的思想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迅速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开始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来考察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的传播和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两者走向结合的初步实践,表明建立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已经具备,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他与以往任何政党不同,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他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外国列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中国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从资本主义列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开始。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同时,中国近代史又是一部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中的有志之士也自发起救国行动。早期维新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这一思想的产生。主张君主立宪来救国,具体为:要求抵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民族危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维新变法思想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因为它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也是爱国的,因为它把维新思想与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但是其思想主张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这必然导致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推行维新变法主张依靠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失败是必然的。然而其最大功绩在于起了资产阶级思想启蒙作用,使更多的知识分子接受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

从“公车上书”演化为社会政治运动到百日维新失败,说明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向西方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努力先后失败。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结果;三次大论战,最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地位。五四前后工人阶级的壮大及其斗争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需求。随后,“一战”充分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中国人对资本主义方案产生了怀疑;俄国十月革命给陷于彷徨、苦闷的中国人昭示了新的理想目标和建国方案,这就是走俄国人的路,搞社会主义。因此,最后中国走上了马克思主义道路。

中国的近现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0多年来,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重视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注意总结和汲取历史经验,这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毛泽东讲过,“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他还多次发出过“学一点历史”的号召。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年。他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国的历史。“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肩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对于我们来说,不论今后将从事何种专业工作,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都是很必要的。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我深刻地了解了国情,坚定了信念: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了国家富强做出了不朽的牺牲,使我深感肩负的重任。当代社会要求我们有开阔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又要求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迷惘,不惶惑。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是这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信年轻的我们在党中央的领导下,通过不断完善自己,一定能能够肩负起历史赋予振兴中华的神圣使命。

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

中国近代史论文

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 专

业:电气

名:赵志文 学

号:

第5篇:近代史纲要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总结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压迫严重,斗争性强;大部分来自破产的农民,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二、中国资产阶级的特征:软弱性,妥协性,斗争性,革命性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名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1.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

2.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3.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掠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4.文化渗透(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二、抵御外国武装侵略 争取名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高山族人民的斗争,中法战争期间香港工人和商人的罢工斗争,刘永福黑旗军的斗争,义和团运动;台湾刘铭传击退法舰队,冯子才镇南关大捷,关天培,邓世昌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英西藏,法广西,日台湾,俄新疆;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1.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社会制度的腐败;经济技术的落后)

2.民族意识的觉醒(“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林则徐《四洲志》编译和惟愿《海国图志》反映中国独立自强的爱国思想;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严复《天演论》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一、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851年1月洪秀全广西桂平金田起义;《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领性文件,是起义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学习西方;经济方面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文化方面建立新闻馆破除陋习,兴办学校”;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专权,内部矛盾激化,信天不信人思想)

2.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意义:沉重的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冲击了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有力的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不能提出科学的制度纲领;拜上帝会的负面影响;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还缺乏理性的认识)

二、洋务运动的兴衰

1.洋务事业的兴办(兴办近代企业;筹设海防建立新式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抛弃了“华夷之辩”,提倡自强御侮;促进了中国的国防和教育的现代化;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管理具有腐朽性

三、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1.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前提: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心的民族危机。行动方式:向皇帝上书;著书立说;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2.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除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3.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它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中华民族觉醒的标志;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的发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具有先锋桥梁作用。

4.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守旧势力的反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社会基础相当狭窄;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不掌握实权和军队,更没有发动群众。

5.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一、举起近代民族革命的旗帜

6.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清末新政(目的是为了延续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学习日本立宪:皇位永固,外患减轻,内乱可弭);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留洋青年知识分子为中坚力量) 7.三民主义学说:

①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回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改变其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二是追求独立,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

②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难以发动群众)

8.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弱点:未考虑到帝国主义会干涉;局限于知识分子而没有深入到广大群众)

二、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1.封建帝制的覆灭:武装起义(年4月27日黄花岗起义)与保路风潮;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元旦南京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第一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辨析: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全国性的革命政党领导;有完备的革命纲领;推翻了帝制,建立了民国;颁布了约法)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结束了统治中国近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1.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投靠帝国主义,出卖路权、矿权,大肆借款,签订不平等条约;接受“二十一条”复辟帝制;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垄断财政金融和工业、运输业;文化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

2.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1918年5月21日护发战争失败) 3.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根本上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客观上讲,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本身的弱点和错误(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北洋军阀是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组成的封建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袁世凯死后,形成了军阀割据和混战的局面。

2.新文化运动

①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陈独秀上海创办《新青年》,鲁迅、李大钊、胡适主要撰稿人)

②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和科学(用自然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老研究社会)。

③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第一次深入到文化上层建筑领域进行反思。

④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运动仅限于少数知识分子的圈子,没有深入到群众;对待民族传统文化,采取极端形式主义的方法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内部分裂,影响了深入发展。

3.十月革命的启示:a、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解放之路

b、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十月革命的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给与中国的先进的知识分子革命方法的指示。

4.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 5.五四运动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6.五四运动的意义:a、以辛亥革命不曾有的姿态,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

b、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和新旧民主主义的分界点(从时代特点来看,五四运动发生于一战和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范畴;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思想上和组织上(干部上)做了准备)

c、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等);部分中国同盟会的成员(董必武等)

2.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a、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的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b、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c、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共产党早起组织的活动:a、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b、到工人中去宣传和组织工作;

c、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世纪组织工作

4.中国共产党的创建:1921年7月23日上海召开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为“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工作计划为“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5.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基础的党,是一个区别于第二国际旧式社会改良党的新型工人阶级革命政党。 6.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给灾难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代表着历史前进方向的新生力量。

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a、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当前阶段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和统一中国”

b、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到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三)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孙中山主持在广州举行,对三民主义有了新的解释:a、在民族主义中突出反帝,对外实行独立;

b、在民权主义中强调民主权利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c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实际上大会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四)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的黄埔军校为革命准备军事力量的骨干;1925年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大革命的高潮;1926年7月北伐战争使北洋军阀迅速崩溃。

(五)中共在大革命中的贡献:a、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这是由中共提出的)b、大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中共是群众的组织者)c、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势是革命战争(叶挺“铁军”)

(六)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破裂。7月15日汪精卫叛变。

(七)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上讲,是由于反革命力量的强大,是由于资产阶级发生严重动摇、统一战线出现剧烈的分化,是由于汪蒋集团被帝国主义势力和地主买办阶级拉拢到反革命营垒里;从主观上讲。是由于中共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农民群众、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武装力量领导权。

(八)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未来胜利的革命的一次伟大的演习;领到了全国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在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中共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对革命道路的艰苦探索

1.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928年宁(蒋)汉(汪)合流,继续北伐,张学良改旗易帜,国民党建立全国范围内形式上的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变成了由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集团所控制的政党。

1928年至192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繁荣。

2.国民党实行一党专制的独裁统治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军队来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的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来控制人民;厉行文化专制主义控制舆论和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权。

3.大革命失败后的艰难环境:在白色恐怖中许多共产党人牺牲;

4.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秘密会议,彻底清算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依靠农民和掌握枪杆子的思想“枪杆子里出政权”

意义:使中共在政治上大大迈进了一步,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5.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9月秋收起义(毛泽东),12月11日广州起义(叶挺、张太雷、叶剑英)。

屠杀政策下的反抗

6.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依靠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

7.毛泽东在理论上阐述武装斗争的思想:1928年10月和11月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辩证统一关系);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工作是第一步,城市工作是第二步);1930年5月《反对资本主义》(“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8.反围剿的战争与土地革命:1930年10月起反围剿的胜利和根据地的发展与土地革命分不开。(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第一部土地法,1929年4月第二个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在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的指引下根据地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左翼文化运动

二、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三次左倾错误:a、1927年11月到次年4月的瞿秋白“左”倾盲动错误(创造总暴动的局面);b、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举行总暴动攻打中心城市);c、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将反帝反封建与反资产阶级并列,将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的打击排斥中间势力)

2.左倾错误使得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了90%,红军不得不退出南方战略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3.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黔北遵义a、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和中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红军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领导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雪山过草地,于1936年在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三大主力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5.长征精神:中华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风险,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它是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三、总结历史经验,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端正思想路线,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逐渐成为军国主义国家,一战后为扩张势力,对内镇压人民,对外侵略扩张。1927年召开“东方会议”确定大陆政策:政府中国得先征服东北,政府世界得先征服中国)

①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郊柳条湖的一小段铁路,反诬中国驻军,当即炮轰东北军北大营,至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

② 华北事变:蒋介石在7月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中共进行“围剿”,而国联和英美的姑息纵容,使日本入侵华北,提出华北政权“特殊化”的要求,华北成为日本自由进入的“真空地带”。之后日本又策动华北五省二市的“防共自制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③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炮轰宛平城,侵华战争全面开始。最初“速战速决”后改为“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策略,对国民党政府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的方针,扶植傀儡政权,发展汉奸组织,对共产党的敌后根据地进行“扫荡”。至1945年8月15日彻底失败告终。

2、残暴的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

① 建立伪满洲国,策动反动政权(汪精卫伪政府)

② 侵华日军的严重罪行包括:a、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b、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与财富;c、强制进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① 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冯玉祥,吉鸿昌,蔡廷锴,李济深等。

② 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抗日游行:“反对华北自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1936年5月中共中央放弃了“反将抗日”,提出“逼蒋抗日”。

③ 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国内和平基本实现。1937年2月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 ④ 全国性抗战的开始: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南方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

三、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① 国民党正面战场失败的原因: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主观上,a、片面抗战的路线,不敢发动和武装人民群众,b、国民党战略指导方针上的失误,c、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

② 战略相持阶段到正面战场:1939年1月国民党决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针。

四、中共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① 全面抗战的路线:发动和组织广大的农民,工作重点放在农村,继续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② 持久战的方针:毛泽东《论持久战》系统的阐明了持久战的总方针(a、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b、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

③ 敌后战场的开品和发展: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一二〇师雁门关大捷;一二九师夜袭阳明堡机场。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共产党的人民军队担负的敌后战场。

④ 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a、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对阻止日军的进攻、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使战争转入相持阶段起了关键性的作用。b、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是成为敌后战场的主要作战方式

⑤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反战进步实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⑥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a、三三制民主政权建设:“抗日民主政府在工作人员分配上实行‘三三制’原则,即共产党、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各占1/3;b、减租减息,发展生产(南泥湾开荒);c、文化建设与干部教育

⑦ 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a、毛泽东首先揭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特征,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c、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纲领:政治上,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经济上,没收大工业等,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上,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建立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

⑧ 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⑨ 整风运动是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解放运动。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① 抗日战争的意义:a、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组织上和精神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c、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d、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②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共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b、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③ 抗日战争的基本经验:a、全国人民大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b、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c、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与直接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d、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绝不惧怕战争;e、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发挥党在全民族团结奋斗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才能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重庆谈判:1945年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a、确立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b、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c、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第三条道路:中间路线,即不走国民党的道路,也不走共产党的路线

3、国民党失败的原因

① 政治上,独裁专制,残酷的特务统治;

② 经济上,把抗战接收变劫收,滥发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苛捐杂税多,抓定拉夫; ③ 军事上,不顾全国人民和平的期待,冒然发动内战(倒行逆施,兵败如山倒)

4、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共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①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② 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③ 加强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5、1949年9月21日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它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模板(共5篇)

近代史纲要必选择题1000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开卷)

最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