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

综合文章 时间:2021-04-2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 说明:试卷号:1291。

2020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包括单选和多选,请将正确答案选出来,并把它们的标号填入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 二、辨析题(除去判断“对”或“错”外,请写出理由。每小题7分,共14分) 6.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4分) 7.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8.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感知知识阶段。

(3)理解知识阶段。

(4)巩固知识阶段。

(5)运用知识阶段。

(6)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9.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四、论述题(23分)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11分 五、案例分析题(24分)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某教师的课堂评价 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设计了小组得奖的统计表,只要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其所在的小组就能得到一颗小五角星粘贴。一节课中,教师忙碌于粘贴五角星,忙碌于说“Good! Good! Verygood!”学习好的学生忙于回答问题,忙于得到老师的粘贴,而另一部分学习较差的学生抢不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只能观看。而在这种貌似激烈的状态下,教师却常常忙中出错,一会儿粘错了小组,一会儿又忘记了贴标志。

问题:请从新课程改革中发展性评价的角度,对该老师的课堂评价行为予以分析。

分析提示:

新课改提出的发展性评价强调“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课堂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

评价指标要多元化,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不能忽略了学习较差的学生;

评价方法应该多样化,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2020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三、简答题 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9岁学生上课讲话被老师用胶带封住嘴巴 某日下午,某小学三(1)班学生在学校的音乐教室里上音乐课。音乐老师丁某弹钢琴时,坐在下面的王同学一直在说话。丁老师开始“警告”王同学:在课堂上不要讲话了,如果再讲话,就用胶带纸把嘴巴封起来。但9岁的王同学没有听老师的话,又开始自言自语。这回,丁老师火了,掏出一段封箱胶带纸贴在了王同学的嘴上。在场所有的学生一下子哄堂大笑,而此刻的王同学却大哭起来,但丁老师见状,没有理会,继续上课。就这样,王同学被封住嘴巴上完了大半截音乐课,在同学们的笑声中一路哭回了教室。

问题:请从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的角度,对丁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一:

案例中的丁老师因学生王某上课说话,在“警告”不起作用的情况下,就用胶带纸把王同学的嘴巴封了起来,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师法》第八条中规定:教师应当“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应当“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教育法》第二十四条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在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作得不够,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

学生有权对教师用胶带封其嘴巴的做法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对自己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也应改正。教师应加强法律意识,履行教师的义务,对自己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行为承担责任。此案发生后,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老师、丁老师已经一起向学生及学生家长致歉。

参考答案二:

教师丁某违反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

《教育法》中规定,受教育者有权“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义务教育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应当“(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由此可知,尽管学生王某上课说话,未能很好地履行学生的义务方面,但作为教师应当依法采取积极的教育措施,而不应采取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侵害学生的权益。丁老师将学生嘴巴封住,限制了学生上音乐课的自由,使学生无法参加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这种做法不仅是体罚学生、侮辱学生人格、侵犯学生人身权的行为,同时也是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其违反了上述法律的有关规定。

《教师法》中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由此可知,教师应为此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应向学生赔礼道歉,并杜绝此类行为再次发生。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于教师用胶带封学生嘴巴的做法应当坚决制止,并可根据教师的态度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理。

本案为我们带来的启示:(1)教师应加强法律意识,认真履行教师的义务,不得滥用国家赋予的教育权(主要是教育教学权和管理学生权),不得体罚学生,不得侵犯学生的权益。并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2)学生应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遵守课堂纪律,对自身违反纪律,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应予改正。也有权对教师的侵权行为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3)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法制教育和监管力度,对教师的违法行为坚决制止,并依法进行相应处理。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使其认真履行自身的义务。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E)。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认知明理法?(ABCD) A.讲解 B.报告 C.座谈讨论 D.阅读 E.表扬和奖励 5.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D)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二、辨析题 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三、简答题 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9.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答:现代教学倡导的新理念有:

(1)有效教学;

(2)对话教学;

(3)体验教学;

(4)实践教学;

(5)反思性教学;

(6)生成性教学;

(7)生命化教学。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如何贯彻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所谓长善救失,就是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是教学过程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强化学生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因势利导、促其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把握几个问题:

(1)教育者应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2)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要能抑其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 五、案例分析题 班干部“超编” 据报道,某小学一个班级共49名学生,班里却设置了60多个班干部岗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还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岗位,有些学生可能身兼多职。对此,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问题:你对案例中的班干部超编有何看法?请从“班级组织的功能”这个角度阐述你的观点。

答:首先需要对“60多个班干部职位”的说法进行澄清。诚如消息所言,这里既有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职务,又有图书管理员、卫生管理员、领读员等专门化的工作岗位,笼统地称之为“班干部”并斥之为“官本位”是非常不合适的。精确一点说,这些都属于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岗位,可以给每位愿意为班级奉献的学生提供相对均等的机会;

时髦一点说,这事关学生领导力的培养,可以多方位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

其次,需要对“编制”作一澄清。“编制”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带有集权色彩的东西,同样一件工作,编内人干与编外人干,待遇就是不一样,即便在编制之内,还有“人员结构”“职称比例”之限制,很多业绩优秀的人士就因为受阻于“结构”“比例”而缺乏上升的通道。现在,所谓的“超编”班干部创举实际上打破了“编制”“结构”“比例”之类魔咒,在社会体制影响相对薄弱的地带开辟出一些相对公平与顺畅的上升通道,实在是无可厚非的。

再次,需要对“副劳动委员”“副小组长”“门长”“灯长”之类的“奇怪”头衔作一辩解。有人归咎于争当班干部在一些学校已经白热化,为了当班干部,请吃饭者有之,送礼物者有之,托关系打招呼者有之,家长都想方设法为孩子“跑官”乃至“买官”。无奈之下,学校只能想出各种班干部头衔应对。这种可能性当然存在,然而家长“跑官”乃至“买官”的背后,其实是体现了对孩子生存空间与人生尊严的重视。班级管理多元化、动态化,为每个孩子提供尽可能多施展才干的空间,有何不可? 当然,广设班级管理与服务岗位的创新要避免人浮于事的现象,要明确权责。社会的进步性体现在合作基础上的分工,班级治理的现代性也体现在共同愿景下的各尽其能。即以“副劳动委员”“副小组长”为例,副的本义为用刀分开,另一含义是辅助,只要具体到工作分工和明确的管理职责,使班级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不但要分工,而且要培训,最好能将学生领导力课程化。

总而言之,“超编班干部”实质上是为学生拓展多元化的成长平台,给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多的上升空间,甚至是培养学生领导力的需要,的确无可厚非。与其棒杀它,不如引导它。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3.地方课程开发应把握的该类型课程特征包括(BCDE)。

A.权威性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4.下列哪种是德育教育中的自我修养法?(ABCDE) A.学习 B.自我批评 C.设立座右铭 D.慎独 E.自我实践体验和锻炼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B)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韵衔接和关系。

7.好老师只需把课上好。

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三、简答题 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9.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答: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四、论述题 10.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探”和“究”两个字。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11. “问题生”的教育 从吴同学的档案材料来看,在父母离异后,他与母亲一起生活。他在四年级之前,也就是他父母离异前,成绩、品行、守纪等方面都还比较好。而之后的他,因为父母离异,母亲又忙于生意、疏于管教。而他又结交了社会上的几名问题青年。从此,出入网吧、赌博闹事、殴打同学、损坏公物、迟到旷课等就成了家常便饭。

进入中学的第一个星期,吴同学按兵不动,一切风平浪静。第二周的星期三,因为他的英语作业没有交,课代表就把他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这是通常的做法,以便提醒未交作业的人),这下他终于爆发了:起先是破口大骂课代表,继而把课代表的书包、笔、本子等都扔到了楼下,还与课代表打了起来。

问题:面对吴同学,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采取怎样的德育原则,对他进行教育? 答:第一、热爱问题学生 白朗宁说:拿走爱,世界将变成一座坟墓。对待我们的学生又何尝不是呢?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献出爱心给学生;

教师的爱心,对学生学习,个性的发展影响甚大。而问题学生尤其如此。大多数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缺少关爱,感觉被世界遗弃了,于是自暴自弃,愈演愈烈。这时候教师唯一能做的就是拿出你的关爱,用真心感化问题学生。

给差生一点微笑,给他一份关爱,甚至一句简单的问候,也许就能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感到这个集体需要他,并没有遗弃他。从学生的心理需要上讲,爱和信任是他们最渴望得到的东西。学生渴望在充满爱心和信任的环境中成长。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和爱好等,从而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当他们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帮助他们。而当他们做错事时,教师首先应用宽容的态度来对待,指导他们变缺点为优点。热爱让一切变得简单。

第二、表扬问题学生 魏书生说过:“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作为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应适时适度地给问题学生以鼓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和赞赏。荣誉是人的自尊心的需要,恰当而又适当地给后进生以表扬和鼓励,能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激发荣誉感和进取心。在平时,我们要多找问题生的“闪光点”,他们并不是一切都坏的,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有的虽然纪律观念淡薄,但能积极劳动,不怕苦,不怕脏,带头完成任务;

有的对班集体不够关心,但常常能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

有的文化基础较差,但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我们对差生凡有积极行为和进步表现的,都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后进学生的进步。适当的表扬会带给问题学生自尊心的满足,甚至一点点改变,走向好的方面,转问题学生为优等生。

第三、 深入心灵的谈话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学生总会犯一些错误,不论老师强调多少遍,仍然会有不长记性的人,而这一点上,问题学生犯错极其频繁,简单粗暴式的大声训斥也许会产生一时的教育效果,暂时控制住学生的不良言行,却会在无形当中引起学生的不满,管理起来难度更大,从而失去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亲情感。甚至会导致师生之间感情的疏远、破裂。对于屡次犯错的问题学生,应该给他一次机会,然后进行一次深入心灵的谈话,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他。让他打开心结,敞开心扉,当教师用低声细语的方式与学生谈话时,学生就会体会到教师的沉着与威严,这很深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在学生稳住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冷静地进行有效教育。在深入心灵的谈话过程中学生感到师生处在平等地位上,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亲切感,能引起学生对老师谈话的兴趣,真正领会教师所谈内容的涵义,从而使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接受了教育的内容。并能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当然,还要找准谈话时机,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适当的谈心,既掌握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又消除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还取得了他们的信任。

第四、家校联系共同教育问题生 对那些屡教不改的问题学生,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要具备十足的耐心,重视家访工作,多与家长取得联系,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家长一起商量有效地办法,做到有的放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原则包括(AB)。

A.知行统一 B.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E.长善救失 5.“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C)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体性 E.长期性 二、辨析题 6.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7.学校管理就是指教学管理。

错。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三、简答题 8.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9.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四、论述题 10.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答:个体先天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资源都是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因素,为身心的发展提供着支撑。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嘴巴上“封条” 学生上课说话,将被处以罚款;

屡罚不改者,嘴巴上“封条”,这是发生在福安四中初一(1)班的咄咄怪事。该班男生郑某、池某因上课大声说话,嘴巴当场被贴上胶布,其中郑某嘴巴被封竟达三天半之久。

这个班的班主任、青年女教师张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采取上述极端措施,是因为个别学生素质太差,拿他们实在没有办法。

问题:请以“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分析教师张某的行为。

参考答案一: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过程中教育者即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者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严格要求与新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想结合原则,就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的要求;

(2)要在严格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不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教师平时如果尊重学生,一定得到学生的加倍尊重,教师对学生的信任,相信他们的学生为人等,肯定会给学生的发展机会,反而处处不放心,不信任导致结果可想而知,所心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并行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

参考答案二: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社会主义思想准则和品德规范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二者的相互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没有尊重信任的严格要求,容易使学生产生情感障碍,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基础,实事求是地严格要求,又是尊重信任学生的真诚体现。

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促进学生品德内化的德育原则包括(AB)。

A.知行统一 B.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E.长善救失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7.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错。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简答题 8.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感知知识阶段。

(3)理解知识阶段。

(4)巩固知识阶段。

(5)运用知识阶段。

(6)评价学习效果阶段。

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答: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论述题 10.结合实际,论述针对学生童年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

答:童年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教育应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做人打下良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该期的教育重点是:

(1)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2)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

(3)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4)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儿童的身体比起幼儿来虽强健得多,但与繁重、持久的学习任务相比还是弱的,因此,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增强儿童的体质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在儿童进入小学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儿童一进入学校就产生惧学、厌学的心理。

在学习方面,除教学内容外,读、写、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和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其中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视,然而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一般在童年期就有所表现,动手能力的训练错过了这一时期,奏效就较慢。另外,最为艰巨的是学生熟练掌握、运用书面语盲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独立完成作业,检查、订正作业错误,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这一阶段学生自信心的发展是与能否克服困难密切相关的,也与教师的坪价相关。所以,教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对孩子进步与独立性的关心与鼓励比什么都重要。教师要相信学生会成功,并善于通过多种方法使儿童在学习中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去获取成功。教师应创造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关键是要认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内外一致。言行不一现象的存在,不只因为小学生缺乏坚强的意志,以及习惯或道德行为的形成需要一定数量与强度的实践训练,有时还与教育者的具体做法欠妥有关。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雷人的高考标语 每到高考临近,总有一些雷人的励志标语出现在高中校园。据《中国教育报》报道,广西一所高中打出的标语更是吸引全国媒体的眼球:“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大楼…‘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给我死扛”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问题:该案例中高考标语蕴含的“人才观”与片面追求升学率做法,在教育思想上存在哪些问题?对人才发展带来哪些隐忧? 答: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再到封建科举制度,文人在古时候的地位一直很高,“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便是这种文化的具体体现。读书中举者便高官厚禄,天下扬名;

屡试不第者便被人耻笑。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地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在一起。因此,这种文化本身所包含的价值观便是重文轻其他,将本来平等的人硬是划分为三六九等。这种传统观念潜移默化至今,到现在许多家长都费尽心思使孩子考上大学,好像他们潜意识里认为只有靠上好大学才能出人头地。家长的这种要求与期望同样给学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迫使学校、教师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于追求升学率上,结果不仅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难以贯彻执行,而且也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精神负担和压力。

同样,传统思想中错误的“人才观”也使得广大学生、家长及教师自觉不自觉的卷入升学大军之中。传统的“人才观”把读书人看成是人才,把人才的范围定于各级官吏,根本无视广大人民群众中的人才。这样封建的“人才观”直到今天在实质上并无多大改变:“考上大学才是人才”的思想顺利成章地成为社会的“人才观”。这种不正确的观点如同一只无形巨手将广大青年学生,家长及教师推向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而难以摆脱。

可见,传统的价值观念与人才观对于矫正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与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对于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片面追求升学率长期存在与高中教学思想中,不仅排斥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危害了高中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甚至部分能考上名校的尖子生也是不完整的,人气下去,将造成难以弥补的长期不良后果。就我看来,至少有三点:

(一)对学生个人的危害 片面追求升学率不仅危害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而且影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现在的高中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准确来讲是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高中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从学校“工厂”里生产出的合格品,而是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升学教育可以被素质教育包容,但素质教育觉不能被升学教育同化。此外,有调查研究表明,青少年体质逐年下降,视力、体能等方面均不合国家标准,超重和肥胖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加,部分农村青少年营养状况有待改善。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严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乃至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对学校的危害 学校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如果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校的重点完全放在升学上,对升学有望的学生重点培养,而对升学无望的学生放任自流,凡升学需要的就拼命去干,用能否升学区分学生的好坏,用升学多少评价教师工作,用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

学校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目标变成单一的升学目的,导致学校教育目标的确立出现无趣,正因为此,在整个社会功利心态的烘托和压力下,教师也只有顺着升学率这条道路前进,在升学率掀起的滚滚浪潮中,教师的能力评价也变的单一:升学率高,及格率高就是名师,反之就是不合格的。于是就连一线教师也不得不顺应潮流变得功利,也不用去谆谆劝导学生做人的道理了。

(三)对国家的危害 经济、政治和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大与否的关键,其中文化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教育是文化的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在文化发展上却不如其他大国,究其原因,跟教育制度缺陷有极大关系,教育制度的缺陷导致人才的匮乏,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大多数是被制式化教育影响的不全面的偏才,尤其是高中到大学这一阶段,由于片面强调升学,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创新能力差以致我国始终是一个制造大国而非创造大国。由此可见,片面追求升学率后果之严重在这方面也得到了体现。

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不是单个部门能解决的,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改善,这样才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2017年6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4.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ABC)。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E.工作性评价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B)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7.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错。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三、简答题 8.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感知知识阶段;

(3)理解知识阶段;

(4)巩固知识阶段;

(5)运用知识阶段;

(6)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

9.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答: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生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当知、情、意、行等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在方向上和水平上相互协调,和 谐一致,就能有效地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知,情,意,行在方向上和水平上发展不平衡,相互不协调,差异很大,甚至很不一致,就将影响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甚至会导致“品德两性”的产生。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重视 知,情,意,行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 地相互代替;既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

(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晓之以理,就是通过各种适当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正确的人生道理和道德常识。当然,理要为学生晓之,不能脱离实际,要有针对性。导之以行,就是组织和引导学生把一定社会思想准则 和道德规范付诸实践,并使用其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导之以行,不仅要注意使学生知其然和所以然,还要注意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而努力地提供多种帮助和指导,使其行为持之以恒。

(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统一的品格。

(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在德育中,任何方法上的不当,都没有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更糟糕的了。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学生小田,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个“不开窍”的孩子,一道应用题,老师课堂上讲过,家长又复习过,可做起来就是错误百出,一到考试就更不行了,别的同学背课文,一下子背出了,可他读了好多遍,还是记不住,丢三落四,常用字常会错,渐渐地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了。

问题:面对“不开窍”的小田,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请分析他的问题,并讲讲你会怎么帮他? 答:“不开窍”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揭开它的面纱其实都与心理因素相关,当学生学习上出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可不考虑:是不是存在学习心理问题?在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时候,一定要设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孩子做事丢三落四,对老师、家长的某些要求置之脑后,学习内容难以入脑,并非是头脑、智力的问题,而是他在记忆时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时茫无目的,不知道记什么,记了有何用,记多长时间、多少内容;

记忆时不讲究方法,或死记硬背或支零片断地记忆…… 方法:

1.教会小田记忆的技巧与方法,如理解记忆,趣味记忆即把记忆内容编成有趣的生活现象,让他乐于记。

2.培养小田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灵活、敏捷才是健康的思维。

3.帮助小田树立自信心,经常是人云亦云,总怀疑自己是错,永远也品尝不到学习的成功和甜头,再之家长切不可以“笨蛋”批评、责骂他,这样使他对自己自暴自弃,不再努力,设想:思维之泉缺乏了内部动力,是不可能充分喷涌的,多给小田一些鼓励,“试试你一定能行”,“啊,你进步了!”……变“你能行”为“我能行”。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所反映的是(A)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E.多因素决定论 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义务教育即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强迫教育。

对。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7.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错。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

三、简答题 8.简述“新课改”的主要理念。

答:“新课改”的主要理念:

(1)儿童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中心和主体,儿童现实生活和可能生活是课程的依据;

(2)超越“书本世界”,以儿童的生活世界为课程内容的范围,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3)课程的实施是儿童反思性、创造性实践构建人生意义的活动;

(4)儿童的学习方法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为基础;

(5)教师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两者都是课程的建构者。

9.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答: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尊重信任的情感体验是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各种要求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扶上马,送一程”。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爱是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没有对学生的爱,尊重信任就显得缺乏实在性,也难以持久。采用“心理互换”或“位置互换”的方法对差的、落后的学生爱的情感。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权利”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问题:谈谈你对于老师让学生担任“代理班主任”的看法。

答:(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2)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

①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会、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春游、社会调查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

②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

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

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E.不均衡性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功能包括(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

A.权威性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5.“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A)。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二、辨析题 6.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7.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错。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简答题 8.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9.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四、论述题 10.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答:(1)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

(2)有效教学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要实现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我们要一是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二是关注教学效益;

三是讲究适应性。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丰子恺回忆说,他在求学时,一次李叔同先生上课时发现有一位学生老看闲书,另一个同学则随地吐痰,李先生早已发觉,却未当场批评,而是在下课时轻声说:“某某和某某等一下再走。”在其他同学离开教室后,李先生缓缓地说:“下次上课时你们不要看闲书,也不要随地吐痰。”说完,他微鞠一躬。此后全班同学都为李先生的雍和和“爱人以德”的风范所折服,也改掉了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

问题:从该故事中你领悟到李叔同先生身上具有怎样的专业素养? 答: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到李叔同先生不在课上批判学生的不当行为,而是等下课之后其他学生离开之后,而且并没有批判,而是用温和的语气说出要求,说完还微鞠一躬,这些都表明了先生对学生的尊重,这无疑是给学生做的最好的榜样,反应了先生为人师表、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师德。

2016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3.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 5.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D)时期。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二、辨析题 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7.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三、简答题 8.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如何利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答: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发。

利用陶冶教育法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要注意:

(1)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生活的环境和情境;

(2)要善于使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充满教育意义;

(3)要注意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

(4)教育者应注意以自身的人格、情感等去感化学生。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师队伍。俗语说:“正人先正已。”道德教育的实施者必须有良好的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在日常言行和规范上发挥表率的作用。因此,每个教师在这项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学校必须加强对教师言行规范的引导。

其次,学校要对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转变和创新。学校德育工作要从重道德规范转变为重道德实践与择善能力的培养,因为单纯的道德规范教育容易使学生方行不一致。学校在道德教育内容上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辨别能力与择善而行的能力,并把学生的基础文明素质制成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内容,由低到高做起。在道德教育方法上要从灌输与约束为主转变为疏、堵结合,采取潜移默化的方法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第三,要重视发挥学生干部、团员队伍的作用。学生干部、团员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的特殊身份容易为学生所接受、信服。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不可轻视和替代,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他们对学生的监督与管理有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工作者、自我管理。他们与学生平等,不是居高临下式的教育,有利于启发并促进学生沟通、反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四,要发挥校园文化的功能。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环境是校园文化应该发挥的作用。要利用宣传阵地,如橱窗、标语牌等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用树立先进典型感染人、塑造人,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如征文、各类比赛等启发人、教育人;

用寓教于乐的活动,如演讲、经验介绍等激发人、陶冶人;

还要利用网络、广播、文体活动、自办刊物及有关制度规则等软件、硬件,引导学生对自身道德行为进行思考、理解并注重落实到自己的言行中。

第五,要严格日常管理,完善评价制度。道德教育不能完全依赖学生的自觉性,要以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与规章制度的约束为保证,管理育人必须到位,并将其进行量化管理。学校德育主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管理方法,完善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第六,要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强化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巩固。学生不可能只生活在校园中,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社会中接受“开放式”教育,到社会中去体会,去感悟自己的言行、别人的言行正确与否,避免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而出现的教育问题,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七,要利用课堂教学巧妙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特别是语文、政治、历史等课程,很适合利用来对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既完成了学科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期末考试刚刚结束,几位学生怯生生地找到班主任,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对班主任说:“别给我们排队了。”孩子们的目光里充满了惶恐与不安。这位教了20多年书的教师心头一热,眼睛湿润了。事后,他对记者说:“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到了那一份沉重。”根据某课程调查专家小组的一项调查显示:“96%的学校给学生按考试成绩排名次,经常排名次的占68%,75%的学生对全班公布分数和排名次感到紧张、害怕,甚至讨厌。” 问题:请从“新课改”考试评价改革的角度,分析“排名榜”存在的问题。

答:(1)以上实例告诉我们,“排名榜”给相当一部分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奋起直追的动力,但不容否认,必定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承受不了这种心理压力而造成心理障碍。厌学、厌世,甚至轻生,这是违背“排名”初衷的。

(2)“排名榜”还带来了老师对学生教育的简单化。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有各方面发展得好一些的学生,也会有各方面发展得差一些的学生。教师要使优等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使差考生跟上整个学生集体的发展水平,就不能不研究优等生和差考生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排名榜”想通过排名次达到优的更优、差的变优的目的。愿望虽好,但往往事与愿违,把教育的复杂性简单化了,肯定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3)“排名榜”还把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简单化了。排名次往往是排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主要是记忆、理解书本知识)的名次。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成果,显然是不科学的。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说明他的其他智能差;同样,学习成绩好,不等于其他方面的智能好。因此,“排名榜”不科学,应废止。

2015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2.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E)。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ABCDE)。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E.多重收获性 5.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B)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辨析题 6.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

错。这个“两基”指的是我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定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7.自出生期,女性就优于男性;

直到初中前期,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错。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初中前期后男生开始优于女生。事实是:在早期,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的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育快。

三、简答题 8.简介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答: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1)发展性学生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

(2)档案袋评价。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

(3)表现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

(4)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

9.简述教学的任务。

答: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四、论述题 10.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

答:贯穿长善救失的原则,在实践中需要把握好三个主要问题:

第一、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恰当准确地判断学生的所长所短。

第二、德育工作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要抑其所短,“沙里淘金”,扬其所长。

第三、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形成自我教育能力,实现其主体作用的发挥。

五、案例分析题 11.(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后进生的教育 班上有个学生小王,在课堂上有时很活跃,反应敏捷,有时上课走神,常跟文具用品“交朋友”,而且作业较马虎,字迹也比较潦草,偶尔会不做作业。课后预复习工作也不认真,从考试、测验的情况看,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一般偏下。

问题:请问,对待小王这样的同学,你作为他的老师会采取什么方法来引导和教育他?请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进行分析。

答:第一、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首先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作为突破口。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聊聊天,问问他的生活情况。同时,经常谈谈他的学习情况,作业中的疑难地方,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辅导。使他感到我们之间的融洽关系,没有隔阂。

其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上课时,让他体会到我对他的期望和关心。上课的时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大胆地说,说错了没关系,敢说就是胜利,充分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让他有一种学习的愿望。对他每一次的提问或正确的回答都给予评价。在课后,单独给他布置一些课外作业。

第三,对他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批评。在没有得到学生的信任的时侯,特别是那些成绩中下的学生,千万不要对学生进行当众批评,否则,你就永远失去他对你的信任,你也很难挽救你的过失。当发现他的作业仍然比较马虎,中午人比较少时,把他喊到一边,可以先表扬了他近阶段的进步表现,问一些学习情况,在气氛比较好时,把他的作业本打开来,然后把一本做得很认真、清楚的作业本翻开,放在他面前。

2015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BD)。

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C.教师中心 D.儿童中心 E.书本中心 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呈现多样性,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BCDE)。

A.权威性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二、填空题 6.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有;

遗传、____和____。

环境;

活动 7.从教育的作用看,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____。

培养人 8.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____教育、____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阶段。

学前;

义务 9.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__,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课程标准 三、辨析题 10.普通教育学是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错。普通教育学只是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基本学科。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逐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产生了一系列新的教育学科,另一方面它本身又逐步分化为许多相互联系的交叉与边缘教育题科。

11.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

对。在我国现行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幼儿教育,即对3岁-6岁儿童进行的教育,是学校教育制度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

12.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教学管理只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此外学校管理还有教育人事管理和教育财务管理等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3.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答: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

14.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

所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首先,教师要具有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其次,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

首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

其次是关于任教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再次是有关教育的知识。

五、论述题 15.结合实践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答:要实现有效教学,应做到: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要,还要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

(2)关注教学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时间与效益的观念。

(3)讲究适应性,即有效教学要以学士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16.结合实际,论述针对童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从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

答:童年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教育应适应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做人打下良好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该期的教育重点是:

(1)把学生的健康和体质增强作为主要任务;

(2)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立体地培养学生;

(3)正面鼓励为主,锻炼孩子的意志品质;

(4)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培养的实效性。

六、案例分析题 17.(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应让孩子“跑”向何方 我的孩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我与他之间的经典对话是,“你考得怎样?”“还行。”“什么叫还行?”“后边还有仨。”好不容易念完初中,面对我的让他读完高中的建议,他坚决反对,并给出了这样的答复:“这样做,看起来是为我好,但其实,你是为了你自己的脸面。”面对孩子的答复,我一下子被噎了回来。后来孩子上了中专,又考上了大学。几年后,他提出想出国留学。我说,行,你到国外读个博士回来就成功了。可是孩子坚持着去国外读一个职业教育,电脑动画制作。尽管我经历了强烈的思想斗争,但还是尊重了他的意愿。等到孩子学成归来,他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很开心也很有成就感。这个过程让我反思,成年人心目中成功的标准,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比起来,到底哪个更为重要? 问题:请就这个案例,根据你对教育新理念的认识,谈谈你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教育观点的认识。

答:而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比赛。教育的成效,一个孩子能否成才或成功,要在二三十年后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才能做出评价,根本就不是一场速战速决的竞赛。而且我们看到在马拉松比赛中,一马当先的领跑者,未必就是最后的优胜者。只有那些具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沉稳大气的运动员,才能通往胜利的终点。

抬眼望去,我们身边的各类早教机构层出不穷,很多兴趣班也是人头攒动。在正常学习之余,家长给孩子们报了五花八门的课外兴趣班,奥数、英语、作文,钢琴、绘画、舞蹈,甚至连学前班都开了五门课,为的是吸引家长的视线,招来更多的生源。因为家长们认为教得越多,对孩子越好。

适当的培养儿童兴趣是有益之举,但过分地给孩子安排任务则起到了相反作用,是一种拔苗助长的行为,更是一种不尊重儿童自然发展规律的做法。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各不同”,所反映的是(A)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E.多因素决定论 3.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ABC)。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 E.定性评价 4.具有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特性的教师职业形象有(ABD)。

A.工程师 B.临床医生 C.领导者 D.园丁 E.促进者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填空题 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生理基础 7.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____的特点与规律。

受教育者身心发展 8.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智力发展的速度____,____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

先快后慢;

5 9.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师范”的涵义是____。

学高身正 10.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教职工代表大会 三、辨析题 11.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错。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

12.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错。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13.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四、简答题 14.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15.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五、论述题 16.结合实际论述你是如何理解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答:我国本轮“新课改”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置于突出位置,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改变原来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强调学生参与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究、社会实践等活动,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1)自主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合作学习,强调小组合作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有助于弥补一个教师面对众多有差异学生的教学弊端,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个体学习”而言的,强调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3)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基本特征在于“探”和“究”两个字。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有效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得以落实,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17.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所谓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他们导之以行,使学生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

(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

六、案例分析题 18.(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榜样 每年教师节,各地都会评选出一大批榜样教师。其中一些人影响了我们几十年,如霍懋征、斯霞等。但相对于评比的数量来说,能被大家记住的并不多。一些并未人选的教师,却在教师群体中聚集了大量人气。这种现象非常耐人寻味。

榜样是一个时代的标杆,承载着广为认同的价值取向。认同,是其能够成为榜样的重要尺度。人们在榜样的标准上是有共识的。比如,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能力。多年来,我们也都是按照这些标准来评选榜样教师的。那么,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问题:通过你对教育学课程的学习,及对当前教育实际的观察,你认为当代的教师榜样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与能力? 答:当代的教师榜样应该具备:

1.全新指向性的教育理念。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孜孜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教书匠的根本区别。

2.合理并完善的知识结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

3.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师的能力。(1)教学组织能力:指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和教学技巧等能力;

(2)教育实施能力。主要包括处理人际关系、组织管理、反思、信息整合等能力;

(3)教师自我提高、发展能力。

4.广博而深厚的文化素质。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具有了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相关理论修养,才能居高望远,才能具备透过现象看本质、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性教育活动的综合能力。

5.稳定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师者首先必须具备以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会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学会体验工作中的乐趣,学会与同事、家长等合作,学会较好调节自己的情绪,将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一种重要素质。

6.合乎于当代教育的综合素质。教师的综合素质是指教师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必须具有的坚定的职业理想、崇高的道德情操和理智情操、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

7.能胜任本职工作的身体素质。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也是切实推行基础教育改革的保证。所以一个优秀的教师除了应具有上述等素质外,还应加强身体素质的锻炼,一方面它保证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如期进行,另一方面又对学生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起到了一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E)。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E.教育规律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E)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4.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ABC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E.参观法 5.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BCDE)。

A.独奏者 B.伴奏者 C.协助者 D.领导者 E.促进者 二、填空题 6.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起源论、____起源论和劳动起源论。

生物;

心理 7.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对近千名个体从幼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智力发展的速度____,____岁前是智力发展的最迅速时期。

先快后慢;

5 8.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其一是学校____,其二是学校____。

教育活动;

管理活动 三、辨析题 9.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 错。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10.隐性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对。隐性课程是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的、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的,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育目标实现的课程,隐性课程是所有学校文化要素的集合,它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其对学生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隐性课程非常重要,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1.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 ) 错。虽然在我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强调: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教师都有资格当班主任,班主任的选聘一定要符合以下条件: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热爱学生,善与学生和家长等沟通;

爱国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与组织管理能力等。

四、简答题 12.简述现代教学倡导哪些新的理念。

答:(1)有效教学;

(2)对话教学;

(3)体验教学;

(4)实践教学;

(5)反思性教学;

(6)生成性教学;

(7)生命化教学。

13.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答: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1)生存的权利;

(2)安全的权利;

(3)受教育的权利;

(4)受尊重的权利;

(5)人身自由的权利。

五、论述题 14.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答: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档案袋也是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主要收集和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以及学生的作品、反思和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其优点主要体现在:

①该方法在教学方面的作用为:方便评价与教学的结合;

提高评价的效度,与课程保持一致;

评价广泛领域的任务和活动。

②评价过程较有意义,允许学生有更多参与,可自主选择什么装进记录袋;

评估自己的作业,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省,并制定目标。

③可以为教师通过更多信息,有助于教师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④对教师行为影响大,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参与评价。

15.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所谓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他们导之以行,使学生形成言行一致的品格。

贯彻这一原则应注意:

(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2)要注重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

(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

六、案例分析题 16.(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

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分析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以及如何改进。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DE)因素的制约。

A.人口数量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C)。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有效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填空题 6.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____。

劳动 7.人的全部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就是____。这是人的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根本区别。

目的性 8.所谓封闭制教师培养模式是指在____培养教师的模式。

师范院校 9.青春期是指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的形态、生理、内分泌以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青春期是人生的____期,也被认为是个“____期”。

突变;

困扰 10.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__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教职工代表大会 三、辨析题 11.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 错。素质是人的生理解剖的生理性特征,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完全是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1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 错。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的总要求,是国家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它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因此,它不能超越国家、社会和历史而存在。

13.德育中对人的陶冶,其内涵就是环境陶冶。( ) 错。德育的陶冶教育,不仅有环境的陶冶,还包括情感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及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四、简答题 14.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入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一般规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来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

(4)个别差异性,即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使儿童的身心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15.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有关受教育者应当履行的义务包括:

(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五、论述题 16.结合实际论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

答:①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②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使课程结构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③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④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⑤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效,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⑥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17.结合实践谈谈你对生命化教学理念的认识。

答:生命化教学就是师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通过对生活世界的关注-,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 人格提升、个性张扬,同时使教师的职业生命力得以焕发,师生生命在交往互动、共同经历中不断生成的过程。

生命化教学的特征包括:

(1)关注生活的体验。强调师生对生活的关注、体验和感悟,从而更好地焕发生命力量,在这种理念下,学习将成为有意义的生活,而不是学生的负担。

(2)教学的交往互动性。教学的交往活动,本身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交互作用。

(3)教学的生成发展性。教学是有生命性的,体现出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六、案例分析题 18.(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职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

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兼职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问题:请运用有关班主任及班级管理工作的理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2)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

①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会、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春游、社会调查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

②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

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

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

A.《学记》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E.《教育漫话》

2.与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一致的现代教育观念包括(ABCDE)等。

A.终身教育观 B.教育主体观 C.教育民主观 D.效益效率观 E.整体优化观 3.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的功能有(ABCD)。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E.衍生功能 4.身体发育异常显著,性意识开始萌芽,独立性和判断能力增强,开始要摆脱成人的束缚,这些特征是人的身心发展处在(D)时期的表现。

A.婴儿期 B.幼儿期 C.儿童期 D.少年期 E.青年期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填空题 6.我国最早对教育的内涵做出解释的是东汉许慎的《_____》:“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7.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主要分为_____教育、_____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三个阶段。

学前;

义务 8.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其指导思想是“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教学模式是_____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 9.《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_____、受保护权和_____。

发展权;

参与权 三、辨析题 10.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 错。学制不仅包括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1.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 错。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它注重过程评价,倡导评价方法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个性化和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是发展性评价带来的结果而不是根本目的。

12.德育过程就是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 错。德育过程不等于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教育工作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而品德形成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认识、情感、行为习惯,以及心理等方面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不是所有的德育过程都能促进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四、简答题 13.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维系社会政治稳定;

(2)促进社会政治变革;

(3)培养社会政治人才;

(4)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14.简述教师应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

答:(1)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

(4)组织管理能力;

(5)教育科学研究能力。

五、论述题 15.结合现实谈谈学校在促进个体发展方面的独特作用。

答:①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

②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

③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力;

④促进个体差异的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16.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答: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六、案例分析题 17.(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问题:请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指向,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答: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 该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主要为:作业的有效设计。

有效作业设计的特点:

1.开放性 2.创新性 3.愉悦性(趣味性) 4.自主性 5.实践性 6.科学性 简要分析: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认识到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这位老师布置的作业为什么使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呢?充分体现在作业的愉悦性(趣味性)、自主性。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

1.学生怎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兴趣呢? 设计作业应讲究趣味性,应含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与生动形象的趣味性练习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想跃跃欲试,如此一来,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涨。这位老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择完成。这项作业,极大地照顾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给了学生成功的机会。因此学生们兴趣盎然,在作业中显示了他们的才华。

2.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遇到类似的情况该怎么解决呢? 我会和孩子们说:“老师知道了。老师会给你们布置新的作业的。”这时,我会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课文,考虑到作业的有效设计。这位老师布置作业时,设计到了趣味性、自主性,训练了学生听、说的能力。我们还要设计到训练学生读、写、画等能力的作业。

我们作为一名语文老师,首先要了解语文作业的目的。一是通过练,理解巩固学过的课堂知识。二是运用学过的知识融合贯通,举一反三。其次要把握学生特点设计作业。(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仅在于对事物的表面认识上。要注意作业的类型(有积累型的、探究型的、实践型的等)。还要关注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业要适量,不能布置得太多)。最后还要注意作业内容要精心设计。我认为:作业内容的设计应在兼顾学生能力及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突出以下几点:

1.趣味性:此案例中的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做到这一点。

2.实践性: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形成能力。如:设计手抄报、亲自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后再写作等。

3.开放性:一年级除了学好课本知识,老师还可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认路牌、商店名,剪贴报纸来识字等。

4.综合性,高年级的学生既可以续说故事,又可以续写故事或图文并茂等。

2012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B)。

A.卢梭 B.杜威 C.斯宾塞 D.陶行知 E.蔡元培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的各种观点中,中国俗语“龙生九子,各个不同”,所反映的是(A)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决定论 D.活动决定论 E.多因素决定论 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ABCD)。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E.研究生教育 4.按照评价的不同功能,课程评价可分为(ABC)。

A.诊断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定量评价 E.定性评价 5.智力平常者(大多数人)的智商IQ值是(C)。

A.大于140 E.低于80 二、填空题 6.对教育的起源有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它们是____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和____起源论。

生物;

劳动 7.教育目的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关系因素以及受教育者____的特点与规律。

身心发展 8.德育基本方法大体有认知明理法、____法、____法、实践锻炼法、陶冶教育法、自我修养法和品德评价法。

心理咨询;

榜样示范 9.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师范”的涵义是____。

学高身正 三、辨析题 10.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错。教育与社会之间有着复杂的相互关系。一方面,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过程是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发展受社会发展的制约。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又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11.新课改教材提倡的“多样化”,就是“多本化”。

错。新课改的教材的所谓多样化,就是打破教材垄断,杜绝教材的低水平重复。“多样化”不等于“多本化”。

12.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错。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

四、简答题 13.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教育要有效地促进入的发展,必须要遵循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一般规律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不同的教育活动,同时更应该按照发展的序列来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

(4)个别差异性,即由于人的遗传、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使儿童的身心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

14.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

(2)感知知识阶段。书本知识是前人生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对学生来说是间接经验,因此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由于学生感性知识贫乏,很难理解和把握那些抽象的间接知识,因此,必须使认识活动从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3)理解知识阶段。教学过程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经过自己的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巩固知识阶段。就是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科学的定义、法则、公式、概念等完整地、准确地而牢固地保存在自己的记忆里。只有牢固地记住所学的知识,才能自如地运用知识,并有助于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5)运用知识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教学实践,如实习、实践性活动等来运用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变式练习,还要适当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效果最终需要评价才能得以改进,甚至推广。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反馈,评价要贯彻在教学的始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取得最佳的效果。

五、论述题 15.结合实际论述现代教学所倡导的反思性教学新理念。

答:(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顾名思义,反思性教学即以教师和学生的“思”为核心,教师通过反思来调整教学,学生通过反思来调整学习,从而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特点 (1)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

(2)在反思中解决实践问题。

1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尊重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答:教育过程虽然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但教师不可能把教育内容灌注到学生的头脑中,只能通过学生的自我生成、自主建构。每个学生在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思想认识等,他们在接受教育时这些主体因素都会自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发展的基础,也制约着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的关系应该是相互尊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相互促进,共同成长。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的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师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给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和空间。在课下,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各种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案例分析题 17.(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十特长十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十特长十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评价改革。

答:我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肯定态度。

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这种教育评价改革正是新课程实施的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方向,对推动我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非常有利。

本题需注意:本题需要结合个人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结合学生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实际特点,谈谈新课程教育评价的变革。

2012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有(AE)。

A.人口数量与增长率 B.人口质量 C.人口结构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2.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D)进行教育。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E.稳定性 3.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方式可划分为(CD)。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C.独立学习 D.合作学习 E.接受式学习 4.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B)德育原则的要求。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B.长善救失 C.疏通引导 D.知行统一 E.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 5.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D)的要求。

A.导向性原则 B.整体性原则 C.民主性原则 D.科学性原则 E.规范性原则 二、填空题 6.工业社会的教育模式,作为“传统教育”的代表,其为人诟病的典型特点是:____中心、课堂中心、____中心。

书本;

教师 7.从教育的作用看,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____。

培养人 8.孔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是:____。

敏而好学 9.《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____、受保护权和____。

发展权;

参与权 三、辨析题 10.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错。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的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的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

11.学制即指修业年限。

错。学制,不仅仅是修业年限。学制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具体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12.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错。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

四、简答题 13.筒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

答: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包括:

(1)教育普及化。

(2)教育国际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法制化。

(5)教育个性化。

(6)教育多样化。

(7)教育整体化。

(8)教育终身化。

14.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

所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

(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

首先,教师要具有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

其次,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

(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

首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

其次是关于任教学科教学方法知识。

再次是有关教育的知识。

五、论述题 15.论述为什么档案袋评价会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答:档案袋评价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档案袋,也被称为成长记录袋,主要指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或同伴作出评价的有关材料,学生的作品、反思,还有其他相关的证据与材料等,以此来评价学生学习和进步的状况。

采用档案袋评价具有如下优点,使其成为新课改倡导的一种重要评价方法:

(1)教学方面的作用:方便评价与教学的结合;

提高评价的效度,与课程保持一致;

评价广泛领域的任务和活动。

(2)较有意义的过程:允许学生有更多的参与,评估自己的作业,进行学习反省,为自己设定目标。

(3)为教师提供有用的信息。

(4)对教师行为产生积极影响。

16.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答:知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提高他们思想道德认识,又要对学导之以 行,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品格。

实践中贯彻这一原则:

第一,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

第二,要注重对学生晓知以理、导之以行。

第三,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

第四,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

六、案例分析题 17.(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听课风波 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及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了。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们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沉思。

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于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答: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

2011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B)。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文化类型 D.社会文化观念 E.人口质量 3.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BE)。

A.分科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制 E.分组教学 4.教师劳动的价值,一般来说具有(ACDE)价值。

A.政治价值 B.道德价值 C.经济价值 D.文化价值 E.发展价值 5.父母是子女永远的教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E)特点。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E.终身性 二、填空题 6.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____的特点。

义务性 7.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____。

蔡元培 8.教学原则是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____。

基本要求 9.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式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____。

心理咨询法 10.课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____活动、____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群众性;

小组 三、名词解释 11.教育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确切地说,教育方针是由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提出的,带有法律效力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向、目的、道路的总体规定。

12.说理教育法:是指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

四、简答题 13.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答:(1)引起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需要;

(2)感知认识,让学生对所学对象形成正确的表象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

(3)理解知识,引导学生把感知的材料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经过思维加工,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4)巩固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所学的知识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

(5)运用知识,把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14.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答:(1)教养功能;

(2)教育功能;

(3)管理功能;

(4)社会化功能;

(5)发展的功能。

五、论述题 15.论述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 答:(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

(2)为什么要培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既是环境、教育等影响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

非智力因素,不仅是一个完整社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人智力因素能否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

(3)如何培养:

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磨砺他们的坚强意志、锤炼他们的个性、激发他们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和动机五个方面来回答。

16.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答: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

(1)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

(2)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3)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

六、案例分析题 17.(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的栏目。成绩一出来,李老师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李老师非常愤怒地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们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李老师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应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答: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2011年1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论 E.理想国 2.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记忆力、(ACD)等五个方面。

A.观察力 B.情感力 C.思维力 D.想像力 E.意志力 3.最早提出活动课程思想的是(D),他主张让儿童在大自然中通过锻炼、劳动与观察来学习。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卢梭 E.杜威 4.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D)。

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参观法 5.教师的劳动特点有(ABCD)。

A.创造性 B.长期性 C.示范性 D.被动性 E.复杂性 二、填空题 6.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其教育思想被视为是____教育派的代表。

传统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____的现代化。

教师素质 8.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是实行____,反对注入式。

启发式 9.维果茨基关于____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最近发展区 10.老师的根本任务是____。

教书育人 11.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实现教育的____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社会化 三、名词解释 12.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服务的人。

13.教育制度:亦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依据其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所设置的教育实施机构及其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的总称。

四、简答题 14.简述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

(1)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2)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3)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地教育,以促其得到更好的发展;

(4)年轻一代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因材施教。

15.简述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课外教育的基本内容:

(1)社会政治活动;

(2)科学技术活动;

(3)劳动技能学习活动;

(4)文化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公益活动。

五、论述题 16.联系课程改革实际,谈谈如何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答:(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

1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贯彻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答:(1)教育者应注意消除对学生的”刻板“印象,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分析和了解学生;

(2)不仅要知道学生的长短,更重要的是消除所短,扬其所长;

(3)引导学生自觉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六、案例分析题 18.(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请分析现行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答: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010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朱熹 E.韩非子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诞生了夸美纽斯的(B)。

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师说》

E.《理想国》

3.人的智力因素主要指注意力、记忆力、(ACD)等五个方面。

A.观察力 B.情感力 C.思维力 D.想像力 E.意志力 4.我国学制的类型结构有(ACDE)。

A.普通教育 B.业余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特殊教育 5.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C)。

A.凯洛夫 B.赞科夫 C.苏霍姆林斯基 D.巴班斯基 E.马卡连科 二、填空题 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____。

社会活动 7.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____的现代化。

教师素质 8.中小学教育具有____、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基础性 9.维果茨基关于____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最近发展区 10.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钻研教材,____,设计教法。

了解学生 11.一个真正的班级体,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正确的____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

舆论 三、名词解释 12.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3.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它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四、简答题 14.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

(3)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4)教育可以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

15.简述教师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学习责任感;

(2)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采用教学本身的有趣因素和物质刺激,引起其直接动机推动学习;

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逐步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过渡。对高中阶段学生则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促进其从学习中体验乐趣。

五、论述题 1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答: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

(3)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7.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答:要让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根据实际来选择和运用说理的方式,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1)说理要有民主性,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

(2)说理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3)说理要有真实性,要善于把理论变成学生可感、可知、可信的事实,使学生体验到“理”的普遍意义;

(4)说理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

六、案例分析题 18.(分析字数不得少于300字) 童年恐慌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郁闷(%)和烦躁(54. 226),部分儿童因此睡不着(%)、不想学习(25. i96)、自卑(%),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对生活绝望(%)。巨大的学业和发展压力扭曲了儿童的学业动机和人格发展,容易使他们对未来产生不可预知的疑惑和恐惧,致使儿童厌学,厌恶生活,甚至采用极端手段来逃避压力。为了所谓“幸福的成年”,相当多的孩子被剥夺了快乐的童年。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所导致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这一现象被称为“童年恐慌”。令人不安的是,“童年恐慌”现象正呈愈演愈烈之势。

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各个方面的内容都鲜明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精神,那么你认为,针对该调查结果,应该如何落实以人为本的精神?请结合青少年的本质属性及时代特点谈。

答:提倡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对象、教育者,还涉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环境,这里的环境可分为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从社会来说,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的知识信息不断出现,对学生的成长带来很大影响。比如电视、电脑成为新一代孩子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甚至代替了他们的伙伴,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这个大环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和家庭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激励氛围的、良好的学习外部环境。

从学校这方面来说,开展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要为他们建设一个有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及有一定感召力的校园文化设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净化学生心灵,激发学习动机。还要创建师生和谐、团结友爱、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班集体,使每一个成员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友谊的力量。在这里突出了人与人的关系,以人为中心,创建一个以正面教育为主的管理机制,推动和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

从家庭方面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家庭中也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体会到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补充资料:案例分析题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

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得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以及教师对学生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做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及的“老师”。

案例3: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1)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

(2)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面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唱“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且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

(3)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

案例4: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1)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2)“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要三思而后行的。

案例5:在一次小学语文课上,陈老师正和同学们尽情地“畅游”在《颐和园》这幅清新、美丽的“画卷”中,突然一双小手高高举起:“老师,课文第四自然段第四句话中的‘滑’字,应改成‘划船’的‘划’。‘游过’。”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提问,似乎起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同学也似有所悟,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是啊,应该是‘划船’而不是‘滑船’。”“是不是印错了?”“也许是作者错了。”有位同学提议:“老师,我们写封信去问问《颐和园》的作者吧!” 分析:(1)请运用已经学过的教育理论,提出自己处理教学过程中意外问题的看法。

(2)请针对上述案例,提出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具体作法。

答:陈老师的作法是:

①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让同学们安静下来思考这一问题;

②针对同学的质疑,陈老师提出了三个思考题:一是昆明湖静得怎样?绿得怎样?二是昆明湖美吗?美在哪里?三是让同学们思考用“滑”还是用“划”字好? ③简要解释“教学机智”的概念。教学机智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意外的突发事件或者事故,能冷静对待,巧妙地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法或手段,解决突发事件或事故的一种灵活的处理教学问题的方式。

案例6:

某中学的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都要管理的事情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够帮助自己。有一天,于老师突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的“取权”呢?于是决定试一试。经过认真考虑,于老师决定选择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班干部郑莉莉作为第一个试验对象。一天课后,于老师找到郑莉莉同学作了一次长谈,说明了自己的设想,也谈了老师对她的期望,第二天,在班会会议上,于老师向全班同学宣布了自己的计划:下一周,由郑莉莉同学当班上的“代理班主任”,我只是一名普通的任课老师,班上的一切工作由“郑老师主持”。

思考:(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说明了于老师:A.信任学生 B.为了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 C.减轻老师的负担 D.以上各项;

(2)请运用所学过的有关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对于老师的这一做法作出理论分析。

答:(1)让学生“代理班主任”工作,说明于老师既信任学生,调动了学生干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班干部是班主任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集体的核心力量。

(2)班主任培养班干部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两点:①大胆使用。班上的主题班会、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春游、社会调查等工作都是学生锻炼的大好机会,应该让班干部自己去策划、组织和安排,使班干部在活动中不断增长才干。②热情支持。帮助班干部正确处理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使他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班主任工作有成绩,要给予肯定、表彰;

工作有困难,要帮他们想办法解决;

工作中出了岔子,要主动为他们承担责任,为他们撑腰,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

案例7:

王老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爱钻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这时,学生的脸涨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同时,这个学生又站起来顶撞老师说:“这样的老师教学水平太差,不配当我们的老师!” 分析:(1)请指出王老师的错误有几点。(2)请分析学生的错误。

答:(1)王老师的错误有: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之心。王老师不应该用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来批评学生,这样严重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举手发言的积极性。这违反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人格的基本义务,违反了教师基本的职业道德。

(2)学生的错误在于:①在课堂上不应该不举手就发言,违反了课堂纪律。②当王老师指出他们的错误时,他们不应顶撞王老师,缺少对教师的尊重。

案例8:

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你这是什么老师?”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给我出去!”。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思考:(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答:(1)从王老师的地位而言,其错误有三点:①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

②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

③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从学生的地位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①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

②缺乏尊重老师的爱心。

(2)假如我是班主任,我将这样处理此事:

①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

②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案例9:班主任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能努力刻苦学习的好学生;

而学习成绩差的就是不努力不刻苦学习的学生。因此,他经常把考试成绩差、作业出错多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训斥,他希望通过对差生的严加管教,使全班的学习成绩拉齐。这位班主任老师的想法能否变成现实? 答:这一实例说明教师不仅要懂得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这位班主任老师有良好的愿望并有较强的责任感,但是,他没有意识到学生学习成绩出现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其原因不完全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它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教育理论已告诉我们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既有社会因素,也有生物因素。虽然学校教育作为社会因素是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切不可无视生物因素中起至关重要的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作用。因此,面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的学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学生成绩差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

有的学生尽管付出很大代价,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这就很可能是由于遗传素质或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强求这类学生也达不到和其他优等生一样的水平,这不仅是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且搞不好还会给这些学生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心理障碍。使这些学生本来经过适当的教育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受到不应有的干扰,甚至是负效应。因为这种认识和做法违背了教育科学,忽视了遗传素质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过于强调教育的单一作用。这就如同体育老师要求全班学生100米跑的速度都能达到全校冠军水平一样,有的学生再刻苦训练也是难以实现的,如果说有进步的话,也是在自己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遗传素质、环境影响、家庭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个别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切不可有不分什么情况,强求一律的做法。

案例10:

小刘以优异的成绩应聘为某中学特岗教师,她一到岗就认真讲课,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此外,她还运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她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她不能容忍学生不认真听讲,对个别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经常采用罚站,甚至用不许进教室听课等方式惩罚他们。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对刘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评价。

答:(1)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的要求。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辅导学生。案例中的小刘老师能够认真备课,认真讲课,获得学生欢迎,符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小刘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的要求。终身学习要求教师不断拓展业务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小刘老师入教后一直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教学模式,符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

(3)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国守法的要求。爱国守法的道德规范要求教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的职责权利。而小刘老师让不认真听课的学生罚站,这是体罚,侵犯了学生的人身尊严权。另外,她甚至不允许不守纪律的学生听课,这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小刘老师的做法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关爱学生的要求。关爱学生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要有耐心,不讽刺、挖苦,不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而小刘老师让学生罚站、不让学生听课都违背了这一职业道德的要求。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选择题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辨析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库(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教育学》十年期末考试选择题库(排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