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通用13篇)

总结 时间:2024-01-07
【www.wendang123.cn - 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由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还是首先认真学习新课标,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个年级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挨看,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八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看。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列式解文字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

  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教师检查到位,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采用了争做小老师的策略,让能力强的学生辅导成绩差的学生,既为教师减负,又培养学生的能力,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次达到学习要求,效果比较明显。

五、存在不足及努力方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例如,课堂语言平缓,节奏控制不好。没能做好极个别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数学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多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探讨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争取家长的支持,力争取得较好成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的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新方法,从心开始,用心教育,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________学校

  ______年级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16分)

1、四十三亿五千零六十二万写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一个七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位,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十亿位,这是个(

)位数。

3、450连续减去50,减(

)次得0。

4、找规律填商。 792÷24=33

  396÷12=(

  1584÷48=(

5、7□≈8亿,□里可以填(

)。

6、从直线外一点,分别向已知直线画垂直线段和斜线,其中(

)最短。

7、已知除数是17,商是6,当余数取最大值时,被除数是(

)。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0分)

1、画一条12厘米的直线。

2、四年级有35万人。

3、0除以任何非零的数都是0。

4、≈4081万。

5、角是由两条射线组成的。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0分)

1、四位数除以两位数,商是(

)。

(1)两位数

(2)三位数

(3)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2、1周角=(

)直角。

(1)4

(2)3

(3)2

3、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1)1

(2)2

(3)无数条

4、三百零万四千写作(

)。

(1)

(2)

(3)

5、最大的五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多(

)。

(1)

(2)

(3)

四、计算题。(30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40×8=

  11×60=

  9×50 =

  630÷3=

  590-200=

  72÷12=

  48×80=

  450÷50= 2×4×5=

  60×0×7=

  102+24=

  360+90=

2、列竖式计算。(12分)

  125×45=

  54×89

  3276÷84

  8610÷24

3、列式计算。(12分)

(1) 2133减去201的差,除以23,商是多少?

(2) 两个最大的两位数相乘,积是多少?

(3) 750除以15的商,再加上135,和是多少?

五、作图题。(10分)

1、画一个周长是14厘米的长方形,画好后在图上标上数据,并计算它的面积。(6分)

2、画一个1200的角。(4分)

六、应用题。(24分)

1、学校美化校园,购进一批月季花,如果每行栽30棵,可以栽25行,如果改栽成每行15棵,可以栽多少行?(6分)

2、小明家养鸡是养鹅的9倍,养鹅45只,鸡比鹅多多少只?(6分)

3、一个工厂要生产3000个零件,前6天生产了750个,剩下的要在15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

(6分)

4、一车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320千米,离乙地还有480千米。照这样计算,这辆客车从甲地到乙地共需几小时?(6分)

5、下面是某小学三个年级植树情况的统计表。(7分)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3月 95 100 105 4月 105 110 110 根据统计表信息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2分)

  某小学春季植树情况统计图

(1) 哪个年级春季植树最多?(1分)

(2) 3月份3个年级共植树(

)棵,4月份比3月份多植树(

)棵。(2分) (3) 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试着解决一下。(2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3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1、学生习惯和兴趣

  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课堂中喜欢动手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2、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掌握上半学期所学的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部分同学的思维较灵活,有着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探索规律的精神。 (3)个别学生从知识到实践的跨越还有些难度。 二、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观察、数数、交流、类推等活动,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2)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3)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2.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算法,正确进行除法的笔算。认识“万”以内的数,合理灵活地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自主发现千克和克的关系。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理解24时计时法。

  难点: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的除法。建立正确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计算的正确性,合理估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结果。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措施

  1.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学习氛围,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爱护每一位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有收获,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2.坚持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养成一丝不苟、认真作业,细心检验的学习习惯,养成整理错题集,在班级中成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每天进行“错题一扫清”的活动,帮助后进生每天都在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3.利用每周一课的数学阅读以及中午的午间阅读时间,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阅读《小学生数学报》、《时代学习报》等,拓宽知识面,保护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4.认真钻研教材,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进度表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 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 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寄语】数学网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个,白细胞: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人,这个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和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苏教版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 58名学生, 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知道怎样听讲,知道按教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但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教学的经验:

1、认真学习教材教法,做好充分的教学工作

(1)认真做好课前的准备,每一节课都是经过认真构思和计划的。

  首先,认真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其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某些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稳固就适当及时进行补充复习,让学生重新回忆已学知识同时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新的知识拓展学习。

  另外,为了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我常尝试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平时上课都尽量能穿插和该节学习内容有关的小活动。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2)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本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

  精选文档

  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不能认真完成。

2、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提高,知识的形成不够系统。

3、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主要表现在: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 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3、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精选文档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总结人教版

  40

1、402数学

  一学期的时光就这样匆匆地过去了,回顾一学期来的工作点滴,收获良多。先是学校领导对我工作的关注、指导,同事们也时时善意的帮助我,更不用提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了。在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把这个学期的工作总结一下,以期来年更上一层楼。

一、备课方面

  来到这个学校我是第一次接触导学案备课的模式,我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差,所以刚开始感觉比较吃力,但是在老教师的帮助下以及自己的探索努力下,渐渐好一些,虽然还是有很多缺点和不足,但是还是把这项工作完成了。我相信在来年在备课方面,我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教学方面

1.我不是师范学校的毕业生,虽然有一些教学经验,但是毕竟半路出家,所以在教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我会一如既往地向他人好好学习,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我会努力在摸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找到更适合我现在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更高的进步。我也会多多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努力跟上教材、教改的步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2.通过授课,我发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是欠完善,我会一如既往的钻研教学大纲、教材,不断给自己充电,让自己往专业化的道路不断前进。也会时时请教老教师教法和阅读各种资料,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3.上课方面,这个学期大半时间我放在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情况上了,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的不是很到位。课后跟学生沟通交流的工作虽然一直在做,但还是没取到十分显著的效果,下学期我会在这些方面继续努力。

三、作业方面

  作业批改方面,我一向是十分认真、仔细的。我认为一节课的上的效果如何,在学生的作业上,很能体现出来。而且通过作业也能很好的看不出一个学生上课是否在认真听讲或者对老师讲的内容是否听懂。所以我十分重视作业的批改。就作业的批改情况,我会时不时找相应的学生反馈他们的学习情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努力方向

  人们总说“老师是人类的灵魂师。”我们老师也也以教书育人为己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所以我给自己下学期订如下目标: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3、加强守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学习,课下也要按校纪班规严格约束自己。

4、教育学生要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增强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5、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6、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8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 平凉九中 赵彩虹

  本学期,为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我认真学习了有关教学方面的书刊,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师们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在教学上,我本着立足现在,放眼未来的理念。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在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工作作如下总结:

1、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教法,根据教学学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做到“有备而来”,并制作了有趣的教具,课后及时作出总结,写课后记,并认真收集各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上课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条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加强师生交流,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尽量多,同时照顾各个层次的学习能力,让各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

3、虚心请教其他教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上积极征求其它教师的建议,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们的课,做到边

  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常常收集资料,并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批改作业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出现的问题进行分类总结,进行透彻析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对后进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的辅导,更重要的是思想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它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求之欲和上进心,从而自觉把身心投入到其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了,使学习成为他样自我意识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方法,提高他样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补缺。

6、狠抓学风。我所教的班,上课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多学生,学习上有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怕分数低而抄别人的,这样就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你追我赶的风气,从期末看来,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还很多,如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些有待以后改进。

  回首这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期,收获的喜悦和疑惑的失落同样让我成长了许多。教师不能只把教案写得详细周全,满足于“今天我上完课

  了,改完作业了,完成教学任务了。”而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为不断创新,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个方面经常反思是非常重要的。

1、总结精彩片断,思考失败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有时候是语言说话不当,有时候是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有时候是教学方法处理不当,有时候练习习题层次不够,难易不当。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场、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对情况分析之后,要做出日后的改进措施,以利于在日后的教学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2、反思教育教学是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师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都不一样,对学习有余力的要帮学生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平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习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习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生,尽量完成书上的习题,课后习题不在加做,对于书各别特难的题目可以不做练习。

3、反思自己的教学是否真正在谈到了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提出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

  第一种教法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第二种教法,教师试图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但是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替代了的学生学习,无法使每个学生学习有意义,有兴趣,使学生全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第三种教法,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自己学习,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方面有较好的作用。但对于后面两个目标有所欠缺。学生的情感,兴趣没有尽情发展。第四种教法,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验证联想,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给了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验证进而概括,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积极愉快的进入到运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帮助学生在乘法与加法进行建构,使学生获得了真正的发展。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2016年12月27日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9

  四年级数学上册《学校:

  授课教师:

  近似数》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月**日课题课型

  新授课

  近似数课时

  课时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近似数的含义,积极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

  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能力目标: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的教学目标

  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在收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体会近似数与生

  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难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目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探索、建构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对策点突破重点、难点设想教学媒体

  让学生结合日程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会近似数的含义。引导学生阅读数据,理解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的基本思路,从而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小黑板、课件

  教学活动及主要语言预设一、创境激疑、情境再现: “同一首歌走进常熟”片断。、屏幕出示:老师和同学中有人现场观看了演出。华光小学约有名学生。全国小学生人数约一亿三千万。北京市人口约万,全国人口总数约是亿。提问:自由读一读,画线的这些数有什么不同?、讨论明确: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是精确数。(板书:精确数)与实际是比较接近的数,是近似数。(板书:近似数).说说下面的数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小明的身高约是厘米。胡夫金字塔高约米。南京长江大桥长约米。这些数为什么要用近似数表示?(不能能用近似数表示或没有必要用精确数来表示)、在我们身边你能举几个用近似数表示的事例吗?二、互动解疑、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该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出示数据:某市在校学生今年植树棵。你能说出的近似数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活动预设

  仔细观察比较

  讨论后交流汇报

  独立思考

  指名答

  叙述求近似数的方法、、(板书这组数据)、我们把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板书:四舍五入)那什么是四舍五入呢?、请大家仔细观察这组数据,并小组合作交流,说说他它是怎样四舍五入得到的?学生汇报展示,教师相机板书:四舍五入到十位约是:;四舍五入到百位约是:;(就是小于或等于的舍去用补位,等于或大于的入)、用上面所讲的方法完成:四舍五入到千位约是,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三、启思导疑、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四舍五入”,应该怎样用四舍五入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看:看题目要求省略到哪一位;、找:找准所要求省略到的最高位;、求:求所要省略的最高位的下一位是“舍”还是“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和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注意: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因为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四、实践运用(一)、大显身手、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万≈(()()亿≈万)≈

≈万≈万、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万、括号里应填什么数?≈万万(二)、挑战自己、观察思考:□□□≈□□、分别写出表示万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五、总结评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生活中有许多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数是不行的,你可以去找一找,下节课我们再进行讨论。

  说说四舍五入法小组合作交流学生汇报展示完成练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自己的看法

  改写和省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独立思考指名答集体订正

  自主回顾课后思考讨论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0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前后》教学设计

  太平庄九年一贯制学校

  黄玲玲

  教学目标:

  1.通过在具体情景中观察、思考,认识物体“前后”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养空间观念。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间的“前后”关系。

  3.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体会“前后”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体验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孩子们,今天我们换了教室,而且后面还有听课的老师,所以我们今天要表现的更好,让老师们看看我们一(二)班的孩子是最棒的,今天老师还准备了许多智慧星奖励给表现棒的孩子,大家有没有信心。

  一、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上课前,我们来做个小互动:老师在你们的哪一面?你们在老师的哪一面?黑板在你们的哪一面?在老师的哪一面?(生自由答)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谁再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哪面是前面?哪面是后面的?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预设:生:面对的就是前

  背对的就是后 师:你说的非常清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前后》。

  孩子们,你们还记得前些天参加运动会的情景吗?场面是不是很热闹,今天,在森林里也很热闹,原来,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森林运动会,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设计意图: 力求创设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极富亲和力的运动场景,以便有效地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激起儿童创造的欲望。】

  1.观看赛跑比赛,初步感知“前后”( 出示情境图 ) (1)、认识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 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幅图,小动物们这是要举行了什么比赛呀?都有谁来参加比赛了? (指2人说)谁能你按顺序说一说(指2人说)。 预设:(生1:跑步比赛.生2:有小鹿 …… ) 师:你们猜猜谁会获得第一名?为什么? 预设:(生1:小兔

  生2:小松鼠 …… ) 师:到底谁是第一名呢?我们去比赛现场看一看吧!

  瞧,公鸡裁判一声令下,小动物们都拼命往前跑,现在咱们看一下,目前的排名。(出示情境图) 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生答) 师:大家同不同意?(同意) 掌声送给他 (老师奖励一个智慧星)。

  师:接下来我们继续观看比赛。现在比赛到了冲刺阶段,谁在最前面,谁在最后面?(生说)

  师:小鹿跑在最前面,它想知道谁在它后面,谁能告诉小鹿呢?

  现在,小松鼠也想它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你能告诉它吗?

  (2)认识多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马上要到终点了,小白兔心里可着急了,它想问问大家“我的前面有谁?后面有谁?”谁来告诉它?

  师:你能不能告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的前面有谁?有几个?后面有谁?有几个? 先和你同桌的小伙伴说一说,一会再说给大家听。(学生自由大胆表达)

  预设:有的会说第几,有的会说前后……

  (3)师质疑:同学们说的真不错,可老师在同学们说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明白,比如说:同样是小兔,为什么有人说在前面,有人说后面?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疑问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 学生独立思考、讨论、汇报。从而认识“比较对象不同,前后的位置关系也不同”初次渗透前后的相对性。】 师:比赛结果怎么样, 谁得了第一名?其他小动物呢?

  师: 如果小动物们继续往前跑,它们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变化吗?

  【设计意图:这样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中,亲自观察、比较、大胆想象、合作交流。思维在情境活动中引发,在想象活动中激活,在交流活动中建构,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充分认识了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突出了教学重点。】

  2.观看赛车比赛,深入理解“前后”

  师:

  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你们看到更刺激的赛车场去看一看吧!(出示赛车图)看都有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赛车比赛呢?(生说)

  师:比赛开始了,2 号车在( )前面, 在( )后面 (生答)

  师:你想知道最后谁得了第一名吗?淘气听说大家都很爱思考,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数学信息,想考一考大家(出示课件)。

  2号车排在最前面,3号车在4号车的后面, 1号车在最后面.

  师:请你按淘气提供的信息先自己想一想,并利用你手中的数字卡片排一排,然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判断结果粘贴在黑板上与大家分享?(2人)

  他们判断结果到底对不对呢?现在请四名学生分别代表四辆卡丁车,按淘气提供的信息排一排。(师读信息生排列)

  师:大家说他们排的对不对?请你们按顺序把手中的图片粘贴在黑板上,(课件出示比赛结果)孩子们可真棒,从数学信息中找出了比赛结果,看你们排的和比赛结果完全一样。

  师:现在请把书打到62页,完成书上的填空练习。谁来口头完成这个填空练习。(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体,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知识,学会知识,更要上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时又能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前后”

  师:在森林运动会中,我们学会了判断前后,那在实际中你能不能判断前后呢? (1) 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已的位置:谁来说一说自己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2) 猜一猜:一个同学的前面是xx,后面是xx,他是谁? 谁能像老师这样考考

  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理解了由于方向不同,前后位置也不同,再次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巩固知识 学以致用

  练一练3

  4题

  1.排队买票:

  师:假期里,孩子们一起去儿童乐园,那入园之前,我们应该先干什么?(买票)买票时还应该自觉排队。 2.公交站台:

  从儿童乐园出来后,孩子们打算乘公交车动物园,这一站是公园站,下一站是哪里?我们该怎样看站牌呢?

  三、畅谈收获 反思评价

  同学们,谁能说一说自已的收获?你觉得在本节课中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设计意图:让学生及时总结、反思,不仅关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关注自己的学习过程、方法,促进自我教育,养成好的习惯。】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还体会到了前后有时是相对的。孩子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像今天这样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在生活实际中学数学,正如智慧老人说的:“数学就在你身边”!希望你们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板书

  前

  后

  面对

  背对

  2020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一年级数学北师版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期末测试卷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除法、认数、千克与克、加和减、24时记时法、长方形和 正方形、乘法、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及认识分数。

1.除法主要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是学生在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2.认数是在学生认识1000以内的数并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以内的数。

3.千克和克先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然后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

4.加和减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基础上,教学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及相应减法。

时记时法主要有两部分:认识24时记时法和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第1页/共8页 6.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教学各自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及计算。

7.乘法内容主要包括: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及两步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8.观察物体主要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

9.统计与可能性主要让学生会画正字记录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初步体会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10.认识分数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简单的分数,通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分数。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认识万,知道10个一千是一万,了解万以内数位顺序表。理解以内数的意义,掌握数的读、写方法,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整百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整千数加、减整千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及整百数乘一位数。

  能正确估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得数是几十多,两位数除

  第2页/共8页 以一位数的商是几十多,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正确列竖式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知道0与一个数相乘得0,会验算除法。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母不超过10),能读、写分数,在具体材料的支持下能比较两个几分之一或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现实的生活情境里感受并认识千克和克,通过动手实践知道1千克=1000克。

  了解24时记时法,能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空间与图形: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相同的地方。知道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和其他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知道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能指出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由三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视图,能根据视图摆出相应的物体。 统计与概率:

  能用比较有效的方法搜集、整理数据,会用表格或简单的条形图表达统计的结果。

  第3页/共8页 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时相等,有时大些或小些。会用偶尔、经常等词语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2.数学思考方面。

  经历在计数器上表示数分析数的组成探索数的读法与写法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学习万以内数的过程,以及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并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过程,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和符号感。 在探索口算、笔算和估算方法的过程中,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发展抽象思维。

  在观察常用物体并把几何体与其相应视图进行转换的过程中,在通过折、量、比,探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中,在动手围、量、画、算平面图形周长的活动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摸球、抛小正方体等活动中,经历分类收集信息、整理数据,用数据描述现象以及判断可能性大小等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并在与同伴交流中,逐步学会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些简单的一、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初步体会到现实生活中蕴含大量的数学信息,学会从数学的

  第4页/共8页 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初步具有主动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初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经常与同学共同开展学习活动,经常与同学交流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初步体会到合作的意义。

  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简单地反思、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 4.情感与态度方面。

  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与形都能用来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逐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经过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以及与同学合作交流,克服学习中的一些困难,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相信自己有能力学好数学。

  通过教科书里的你知道吗栏目以及报刊书籍、电视广播和网络等多种资源,[莲山~课件 ]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初步感受到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在教科书和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习客观地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 三、教学措施

1、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学生自己能学懂的知识,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探

  第5页/共8页 索、交流和练习。

2、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

  第6页/共8页 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渗透一些函数、集合、统计等数学思想方法。

4、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尽量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5、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背景出发,让学生主动探究解题方法。

6、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安排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例题和形式多种多样的练习题及数学游戏。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

  第7页/共8页 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以上就是查字典数学网为大家提供的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帮助!

  第8页/共8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涌金完小

  陈自琴

一、数与计算

  1.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看表说一说:如10个一千万是一亿,一千万是10个一百万。

  数位: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十亿位…

  计数单位:个、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

  个级的数表示的是多少个“一”。万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万”。亿级的数表示多少个“亿”。

  每四个数位为一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读数: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写数: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3.308 4000 0860是由3个百亿、8个亿、4个千万、8个百、6个十组成;也可以说是由308个亿、4000个万、860个一组成。

  4. “四舍五入”法:

4、

3、

2、

1、0舍去;

5、

6、

7、

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5. 用“=”和“≈”的区别:

=758万

≈751万

=90亿

≈94亿

  省略与改写:958 5006 5200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959 0000 0000 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959亿

  6.比较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

  7. 表示物体个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0不能作除数。比如:5÷0不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又如: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8.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倍数(0除外),商不变。

  在除法里,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大,商也变大。

  在除法里,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大,商反而变小。

  180÷30:可看作180除以30或30除180。

  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在笔算除法时,把除数看做整十数,想这个整十数乘几,积小于并且最接近被除数,就商几或用几试商。

  从被除数的高位数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比除数小,就要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两位数乘法,先用一个乘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个位对齐;再用这个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乘数,得数的末尾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二、空间与图形

  1. 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

  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经过任意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任意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2.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的符号用“∠”表示。

  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

  锐角:小于90°

  直角:等于90°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

  平角:等于180°

  周角:等于360°

  1平角=2直角

  1周角=2平角=4直角

  钟表每一小时是30°,比如2小时的夹角就是60°。

  三角形内角之和是180°,四边形内角之和是360°。

∠1和∠2如果在同一条线的同一侧上,就是两角成平角,∠1+∠2=180°。

  3.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4.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5.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6.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画高线要用虚线,并做出垂足记号。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两个高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拼在一起还是平行四边形。

  7. 四边形之间的关系图。

  8. 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有4个直角。

  正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四边相等,4个直角。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等腰梯形只有1条对称轴。

三、熟记数量关系

  速度 × 时间 = 路程

  单价 × 数量= 总价

  工作效率 × 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

  路程 ÷ 时间 = 速度

  总价÷ 数量 =单价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教学工作总结 篇13

  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寄语】数学网给大家整理了四年级上册《求近似数》教学设计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5、7-8题。

  教学目的: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2.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关键:把生活中的某些镜头带到学生面前,由果到因,让学生体会“近似值”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投影出示白细胞和红细胞的图片,介绍白细胞:能消灭病菌,清洁血液;红细胞:能输送氧气。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个,白细胞:个。

  2.让学生把红细胞 和白细胞的个数读出来。

  ①按照四位分级的方法把上面三个数表示成下面形式:

  500 0000 1 0000

  ②让学生读出二个数:五百万、一万。

  ③教师:读了这些数以后,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根据学生的读数过程作如下板书:

  500 0000=500万 1 0000=1万

  3.学生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

  ①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同?

  (等号右边的数省略了万位后面的尾数,等号左边的数没有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

  ②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等号两边的数大小完全相同)

  4.学生小组讨论:

  ①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②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

  (用万作单位表示数既简单又不容易写错,使人一看就知道数的大小。)

  5.小结:为了读数和写数的方便,今后我们可以直接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数。

  6.练习:

  ⑴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4页“做一做”1、2题,师巡视。

  ⑵改写完后,抽一部分同学把完成的练习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集体评价。

  二、教学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导入:

  有些较大的数,有时没有必要或者无法说出它的准确数。比如,重庆市开展万人长跑活动,参加的人数约人,这个人就是一个近似数。又比如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经费是(2千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亿6千万元,这个1亿6千万也只是一个大概数据。既然生活中用到近似数这么多,那我们就应重视近似数的学习,怎样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呢?

  我们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复习:

  用什么方法省略4926和9375千位后面的尾数?两个数的省略方法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要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方法。)

  师:如果把数扩大到比万大的数,还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吗?

  3.教师出示例6

  ①让学生试做,同时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

  ②集本订正,然后分组议一议:⑴在省略和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⑵在求近似数时,的千位上的数不满5,应该怎么办?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⑶求出的近似数为什么不使用“等号”而要使用“约等号”?

  ③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搞清楚:因为是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准确数,所以要使用“约等号”。

  ④让学生完成第15页“做一做”的题目,然后抽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小结:

  ①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由每小组推荐一个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巩固练习

  ①完成练习二第3、5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和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在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小结后教师做概括性的总结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