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调研报告(共8篇)

总结 时间:2021-08-13
【www.wendang123.cn - 总结】

第1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

实证明,我县的统计队伍是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勇于攻坚克难,甘于无私奉献,能够出色完成各项任务的队伍。

近年来,我县统计局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指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狠抓统计法制各项工作,着眼于推动统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保证了统计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更好发挥了统计工作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职能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全县统计事业的全面发展。工作成绩的有效取得,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措施的采取。

一、加强学习,培养高素质的统计队伍 随着统计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我们把提高统计人员素质建设放在首要位置,积极参加市、县两级统计局举办的各种业务培训班。市、县纺计局举办的业务培训班和普查班他们都组织有关人员积极参加,并多次聘请县统计局的专业人员到***各乡镇进行统计专业知识,微机-

使用等业务培训。同时也根据当地具体特点,多次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各级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二、强化统计优化服务,提升统计站地位

我们始终坚持变“统计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统计部门有什么就提供什么变为党委政府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的服务方向,收到较好的效果。充分发挥统计资料优势,为经济运行“号脉”。每次的季报都写出有数据,有情况,有价值的统计分析,让领导了解经济运行的方向。

三、小中见大,处处留心。搞好统计服务,既要注意把握总量指标的发展态势,又要注意观察具体指标的运行变化;既要通过统计数据、统计分析为党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又要善于利用统计监测、预警手段对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及时施放“信号”;既要定期定项地提供诸如“统计月报”、“统计分析”之类的统计“产品”,又要站在统计角度及时、快捷-

地传递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发信息;既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进行宏观分析、及时发布,又要对领导、机关、公众需要的单个指标、单个数据提供周到服务;既要努力搞好宏观决策方面的服务,又要注意一点一滴、细微末节方面的服务。

四、加强学习调研,克服分析“短板” “就数说数”与实际工作脱节是影响统计分析质量和效能的另一突出问题,被视为统计分析的“短板”。为攻克“短板”,该局坚持从治本入手,引导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以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把握实际工作来促进统计分析水平的提升。在学习内容上,我们对中央、省、市三级党报、电视刊播的时政要闻必看必学,对市领导在重要会议和在基层调研指导工作时的讲话谈话必看必学,并强调搞综合的同志要着重学习好市党政“一把手”的讲话谈话,各专业科室同志要着重学习分管副职的讲话谈话,做到对口学习,及时学习,深入学习。

-

五、重视统计文化道德建设

统计文化建设具体一点就是统计灵魂建设,是统计精神建设,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统计制度和组织机构建设,是统计精神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同时反过来又对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产生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统计文化建设,包括徽号、标志、抱负使命和价值取向、工作方针、组织与职责、统计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它是随着统计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完善的,它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努力创新,在融合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在统计实践中通过提炼、总结、不断得到升华。统计文化建设对统计改革和事业发呢的支撑、保障作用,集中体现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和日常统计工作中,体现在统计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激情上。统计人形成了热爱统计、忠诚统计、真实统计、奉献统计、依法统计、科学统计的职业精神。统计文化对统计人员的影响,体现在统计职业道德之中。它体现了社会对统计人员的要-

求,也体现了统计组织和统计人员的社会责任。统计职业道德是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遵从的工作纪律和要求,是统计人员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前提,是促进我国统计事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加强统计文化建设,对于提升统计的整体形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统计工作新的历史使命。相信经过我们统计人的不断努力,不定会不断提高数据质量,维护统计的权威。

----

第2篇:党内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党内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部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从年报布置到汇总,再到分析应用,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每一年的党内统计年报任务。 一、主要经验

1、领导的关心重视,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保证。多年来,部领导对党内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为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都向市财政争取年报资金;为适应年报由手工转入微机的需要,帮助组织科配备了两台计算机;为保证部里统计不断线,每次调整人员前,都要先选择好接班人,并对搞好传帮带提出明确要求。在党内统计年报过程中,分管领导经常给予指导,在年报会场确定、年报计算机操作培训地点选择、人员抽调等多方面,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在年报结束时,对上报本认真审阅,仔细询问报表中的指标含义、填写方法和有关要求。部领导的关心、重视,既为顺利完成年报任务提供了保证,又增强了负责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严谨的作风,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关键。每年年报布置之前,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年报单位,分发年报表格,复制程序软件,制定年报日程安排等,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召开年报布置会,认真准备,耐心讲表,帮助组织(人事)科长及微机操作人员正确理解指标含义,弄清表内、表间、对比和逻辑关系,掌握微机年报软件操作的程序、要领。对帐和上报时,认真把关核对,坚持原则,按照统计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年报质量的疑点。由于年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年报过程中,我部同志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1999年是党内统计信息建库的第一年,边学习,边实践,在扬州市率先完成了建库任务。今年,又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xtXX的测试工作。

3、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前提。按照我市党内统计年报分工,组织部负责牵头、审核和汇总,党委(党组)负责填写。因此,党委(党组)年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市年报的质量。为此,我部年报会,除以会代训外,近几年,根据计算机在党内统计工作的广泛应用,每年都搞一次专题业务培训,系统讲解运用计算机进行党内统计的日程、程序、操作要领。为纠正基层年报中错误,释疑解难,负责年报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手把手进行指导,使得年报上报质量不断提高。

4、运用党内统计成果,为党建工作服务,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计的目的在于运用成果,在研究确定每年党建工作思路时,我部都能够自觉地运用年报统计的成果,对有关数字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所取得的成效,排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把薄弱环节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规划。如,针对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偏少的现状,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努力扩大源头,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新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的比例;再如,针对政府部门党组织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市委建立健全了市直部门党组,进一步增强了市直部门管党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党内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照党内统计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形势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1、对党内统计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不少基层单位未把党内统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应有位置,因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未对年报工作给予强有力地支持。一部分从事党内统计的同志,认为与数字打交道,枯燥又繁琐,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存在着为统计而统计或者应付马虎了事的倾向。 2、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我们目前的党内统计工作大都由组织(人事)干部和乡镇部门的打字员承担的,这一部分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人较少,前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搞年报几乎是半途出家,缺乏应有的统计基本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到党内统计工作后,更感到束手无策,平时又不学习和钻研。在基层,懂党内统计知识的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会操作计算机的又不懂党内统计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3、党内统计队伍不够稳。尤其表现在乡镇组工干部身上,每隔1-2年,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换届,每次换届都要进行调整,有的同志才刚刚进入角色,就被提拔交流,交流的和接替的未做好传帮带,年报工作的衔接严重脱节,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再则,具体从事微机操作的同志大都数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不断,他们的去留难以保证。 4、党内统计的质量还不够好。有的对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对比、表间、逻辑关系掌握不了,机械地参照上一年,对其中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有的违背统计的规律,对生成的数据随意进行手工改动,以致一些数字变化较大,缺乏逻辑性、真实性和合理性。 5、应用党内统计成果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单位年报完成就将年报资料束之高阁,不能自觉主动地对年报进行分析研究,为本地、本部门党的建设服务。有的同志主观上不想应用,认为年报数字枯燥、繁琐、单调,搞年报分析比较麻烦,没有必要。有的同志不会应用,就统计而统计,不能够将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鉴于以上不足,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对党内统计的认识,认清党内统计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工作规定》,加大力度,宣传党内统计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要求,将党内统计工作列入到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范畴,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内统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摆上应有位置,在时间、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证。这样,党内统计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就会有信心,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强,统计的质量就会有新的提高。

二是要解决统计人员的问题,最好有专人负责。统计学是一门集统计、分析、数学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统计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党内统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党内统计工作,保证党内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年年更换统计工作人员,确需调动时,也要做到先配后调,做好交接工作。在人员选择上,要选配党性强、工作踏实、悟性较高、具有相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内统计工作。

三是解决现代化统计设备问题。党内统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将党内统计工作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长远角度看,党内统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进一步深入,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向。要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办公条件,一方面要配备好基础设备。而一些统计单位条件较差,自身根本无能力解决统计工作所需现代办公设备。目前,有许多独立的统计单位年终党内统计工作由组织部门帮助完成,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组织部门只是掌握整个面上的情况,而具体的情况则需要各统计单位自行进行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强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意识。目前,有少数基层党内统计工作人员因习惯于用算盘操作,不会操作计算机而不得不请打字员帮忙,因而错误认为算盘操作较省事,只要将上年的数字加加减减即可。因此,要想方设法对宫内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微机操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四是解决退伍军人党员党组织关系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接转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为了将统计数据的误差减少到最小限度,最好将每年12月份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仍先由部队统计,到次年的元月份再由部队通过特快信件的形式,将上年12月份未转出党组织关系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统一寄至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因为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首先而且必须会到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报到。然后由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的专门工作人员将这些党组织关系转交给他们。这样做既可解决每年漏统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假党员的出现。当然,这样做要求部队和地方相互通气,密切配合。

三、新形势下对党内统计工作的初浅认识

第一,党内统计的地位

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件,它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基本结构、发展变化及党内生活等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党内监督,它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统计的目的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要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因此,对党内统计的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数据的汇总、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党内统计工作的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做好统计工作。

第二,党内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状况、发展变更、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党内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工作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上级组织部门制定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方案,指导基层组织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资料,做好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的分析预测。

二是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有关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计划及党内生活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揭示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完善。 三是为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第三,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 一是统计的准确性。要客观、如实、细致、全面地反映党员和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吃透统计口径,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以平时工作的一些指标来改动形成的真实数据。

二是统计的科学性。要将统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要科学、客观,严密合理,力求做到统计的成果实用性要强,能够从统计对象的量关系中正确地反映出质的变化。

三是统计口径的统一性。作为基层统计单位要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能随意更改口径,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口径,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提出,以便上级党组织及时修改。

四是统计的时效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迅速地将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提供给上级组织部门,不能拖拉,否则会降低统计工作的使用价值。

总之,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有严格要求的科学工作。关键还在于人,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配备好统计人员,为党内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今后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根据我市党内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党内统计工作:

一是提高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认识。在组织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党内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党内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考核内容,纳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之中,从制度上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进行。同时,督促基层党组织尽量将党内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配备好,保证队伍的稳定。并想方设法,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保证统计工作的保密性。

二是进一步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将党内统计知识纳入到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内容之中。过去,我们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对党内统计知识只是简单一带而过,没有作为专门的一讲。今后,我们将把党内统计知识作为一项专门的一讲,认真讲解。同时,在每年的年报工作会议结束后,也要再次进行辅导,让基层党内统计工作者完成吃透统计指标和要求,认真进行统计工作,保证统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是在党内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当前,我市党内统计资料的数据较为真实、可靠,但基层党组织还未认识到统计结果的作用,没有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为此,我市将在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由各基层党组织自行对本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变化,提出不足,总结经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自觉运用统计的成果。

四是采取奖罚的措施,激发党内统计工作的热情。在适当时候,我市举办党内统计工作评比,对优秀的党内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能胜任党内统计工作的党员干部适当予以调整,以激发广大党内统计工作者的热情。

加强统计工作改革创新调研报告

强化乡镇统计工作的情况调研报告

区能源统计工作调查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第3篇:党内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部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从年报布置到汇总,再到分析应用,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

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每一年的党内统计年报任务。

一、主要经验

1、领导的关心重视,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保证。多年来,部领导对党内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为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都向市财政争取年报资金;为适应年报由手工转入微机的需要,帮助组织科配备了两台计算机;为保证部里统计“不断线”,每次调整人员前,都要先选择好“接班人”,并对搞好“传帮带”提出明确要求。在党内统计年报过程中,分管领导经常给予指导,在年报会场确定、年报计算机操作培训地点选择、人员抽调等多方面,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在年报结束时,对上报本认真审阅,仔细询问报表中的指标含义、填写方法和有关要求。部领导的关心、重视,既为顺利完成年报任务提供了保证,又增强了负责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严谨的作风,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关键。每年年报布置之前,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年报单位,分发年报表格,复制程序软件,制定年报日程安排等,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召开年报布置会,认真准备,耐心讲表,帮助组织(人事)科长及微机操作人员正确理解指标含义,弄清表内、表间、对比和逻辑关系,掌握微机年报软件操作的程序、要领。对帐和上报时,认真把关核对,坚持原则,按照统计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年报质量的疑点。由于年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年报过程中,我部同志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1999年是党内统计信息建库的第一年,边学习,边实践,在扬州市率先完成了建库任务。今年,又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xt2000的测试工作。

3、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前提。按照我市党内统计年报分工,组织部负责牵头、审核和汇总,党委(党组)负责填写。因此,党委(党组)年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市年报的质量。为此,我部年报会,除“以会代训”外,近几年,根据计算机在党内统计工作的广泛应用,每年都搞一次专题业务培训,系统讲解运用计算机进行党内统计的日程、程序、操作要领。为纠正基层年报中错误,释疑解难,负责年报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手把手进行指导,使得年报上报质量不断提高。

4、运用党内统计成果,为党建工作服务,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计的目的在于运用成果,在研究确定每年党建工作思路时,我部都能够自觉地运用年报统计的成果,对有关数字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所取得的成效,排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把薄弱环节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规划。如,针对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偏少的现状,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努力扩大源头,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新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的比例;再如,针对政府部门党组织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市委建立健全了市直部门党组,进一步增强了市直部门管党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党内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照党内统计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形势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1、对党内统计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不少基层单位未把党内统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应有位置,因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未对年报工作给予强有力地支持。一部分从事党内统计的同志,认为与数字打交道,枯燥又繁琐,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存在着为统计而统计或者应付马虎了事的倾向。

2、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我们目前的党内统计工作大都由组织(人事)干部和乡镇部门的打字员承担的,这一部分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人较少,前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搞年报几乎是半途出家,缺乏应有的统计基本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到党内统计工作后,更感到束手无策,平时又不学习和钻研。在基层,懂党内统计知识的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会操作计算机的又不懂党内统计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3、党内统计队伍不够稳。尤其表现在乡镇组工干部身上,每隔1-2年,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换届,每次换届都要进行调整,有的同志才刚刚进入角色,就被提拔交流,交流的和接替的未做好“传帮带”,年报工作的衔接严重脱节,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再则,具体从事微机操作的同志大都数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不断,他们

第4篇:党内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科学性很强的调查研究工作,也是党的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数字资料,认识党组织和党员的现状,揭示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发展变化的规律。基于以上认识,我部把党内统计工作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从年报布置到汇总,再到分析应用,认真扎实地抓好党内统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努力做到统计数字准确、统计报表完整、统计程序规范、统计上报及时,较好地完成了每一年的党内统计年报任务。

一、主要经验

1、领导的关心重视,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保证。多年来,部领导对党内统计工作十分重视,为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都向市财政争取年报资金;为适应年报由手工转入微机的需要,帮助组织科配备了两台计算机;为保证部里统计“不断线”,每次调整人员前,都要先选择好“接班人”,并对搞好“传帮带”提出明确要求。在党内统计年报过程中,分管领导经常给予指导,在年报会场确定、年报计算机操作培训地点选择、人员抽调等多方面,帮助协调,解决矛盾。在年报结束时,对上报本认真审阅,仔细询问报表中的指标含义、填写方法和有关要求。部领导的关心、重视,既为顺利完成年报任务提供了保证,又增强了负责统计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严谨的作风,强烈的责任心,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关键。每年年报布置之前,都认真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确定年报单位,分发年报表格,复制程序软件,制定年报日程安排等,紧张有序,一丝不苟。召开年报布置会,认真准备,耐心讲表,帮助组织(人事)科长及微机操作人员正确理解指标含义,弄清表内、表间、对比和逻辑关系,掌握微机年报软件操作的程序、要领。对帐和上报时,认真把关核对,坚持原则,按照统计要求,不放过任何一个影响年报质量的疑点。由于年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年报过程中,我部同志放弃休息日,加班加点,全身心投入。1999年是党内统计信息建库的第一年,边学习,边实践,在扬州市率先完成了建库任务。今年,又在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按时完成了xt2000的测试工作。

3、加强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统计队伍的业务素质,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前提。按照我市党内统计年报分工,组织部负责牵头、审核和汇总,党委(党组)负责填写。因此,党委(党组)年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全市年报的质量。为此,我部年报会,除“以会代训”外,近几年,根据计算机在党内统计工作的广泛应用,每年都搞一次专题业务培训,系统讲解运用计算机进行党内统计的日程、程序、操作要领。为纠正基层年报中错误,释疑解难,负责年报的同志还经常深入基层,手把手进行指导,使得年报上报质量不断提高。

4、运用党内统计成果,为党建工作服务,这是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计的目的在于运用成果,在研究确定每年党建工作思路时,我部都能够自觉地运用年报统计的成果,对有关数字进行分析研究,肯定所取得的成效,排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把薄弱环节作为提高工作水平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规划。如,针对发展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偏少的现状,我们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上,努力扩大源头,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新党员中35岁以下、女同志的比例;再如,针对政府部门党组织设置不健全的问题,建议市委建立健全了市直部门党组,进一步增强了市直部门管党的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市党内统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对照党内统计工作的内在要求,新形势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

1、对党内统计地位、作用的认识还不够深。不少基层单位未把党内统计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组成部分,摆上应有位置,因而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未对年报工作给予强有力地支持。一部分从事党内统计的同志,认为与数字打交道,枯燥又繁琐,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存在着为统计而统计或者应付马虎了事的倾向。

2、统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够高。我们目前的党内统计工作大都由组织(人事)干部和乡镇部门的打字员承担的,这一部分人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层次的人较少,前学历的更是凤毛麟角。同时,搞年报几乎是半途出家,缺乏应有的统计基本知识,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到党内统计工作后,更感到束手无策,平时又不学习和钻研。在基层,懂党内统计知识的人员不会操作计算机,会操作计算机的又不懂党内统计知识的现象比较普遍。

3、党内统计队伍不够稳。尤其表现在乡镇组工干部身上,每隔1-2年,乡镇党委、政府就要换届,每次换届都要进行调整,有的同志才刚刚进入角色,就被提拔交流,交流的和接替的未做好“传帮带”,年报工作的衔接严重脱节,极大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再则,具体从事微机操作的同志大都数是没有编制的聘用人员,近几年机构改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农村税费改革、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不断,他们的去留难以保证。

4、党内统计的质量还不够好。有的对统计报表的指标含义,对比、表间、逻辑关系掌握不了,机械地参照上一年,对其中的增减变化不能够及时真实地反映;有的违背统计的规律,对生成的数据随意进行手工改动,以致一些数字变化较大,缺乏逻辑性、真实性和合理性。

5、应用党内统计成果的意识还不够强。许多单位年报完成就将年报资料束之高阁,不能自觉主动地对年报进行分析研究,为本地、本部门党的建设服务。有的同志主观上不想应用,认为年报数字枯燥、繁琐、单调,搞年报分析比较麻烦,没有必要。有的同志不会应用,就统计而统计,不能够将数字进行分析研究,上升到理性认识,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

鉴于以上不足,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提高对党内统计的认识,认清党内统计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组织基层党组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工作规定》,加大力度,宣传党内统计工作的性质、地位、作用及要求,将党内统计工作列入到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的重要范畴,使基层党组织对党内统计工作引起高度重视,摆上应有位置,在时间、人员、设备等方面给予保证。这样,党内统计工作人员从事统计工作就会有信心,责任感也会大大增强,统计的质量就会有新的提高。

二是要解决统计人员的问题,最好有专人负责。统计学是一门集统计、分析、数学等知识于一体的综合学科,统计工作的要求非常严格,而党内统计的要求更加严格。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配备专门人员负责党内统计工作,保证党内统计队伍的相对稳定,不能年年更换统计工作人员,确需调动时,也要做到先配后调,做好交接工作。在人员选择上,要选配党性强、工作踏实、悟性较高、具有相当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有较强的计算机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党员担任党内统计工作。

三是解决现代化统计设备问题。党内统计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运用,将党内统计工作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从长远角度看,党内统计中运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将进一步深入,这是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趋向。要适应未来的现代化办公条件,一方面要配备好基础设备。而一些统计单位条件较差,自身根本无能力解决统计工作所需现代办公设备。目前,有许多独立的统计单位年终党内统计工作由组织部门帮助完成,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组织部门只是掌握整个面上的情况,而具体的情况则需要各统计单位自行进行工作。另一方面,要增强用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意识。目前,有少数基层党内统计工作人员因习惯于用算盘操作,不会操作计算机而不得不请打字员帮忙,因而错误认为算盘操作较省事,只要将上年的数字加加减减即可。因此,要想方设法对宫内统计人员进行必要的计算机培训,使他们认识到微机操作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四是解决退伍军人党员党组织关系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都存在着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接转滞后于统计工作时间的问题。为了将统计数据的误差减少到最小限度,最好将每年12月份退伍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仍先由部队统计,到次年的元月份再由部队通过特快信件的形式,将上年12月份未转出党组织关系退伍转业军人党员的党组织关系,统一寄至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因为退伍军人回到地方后首先而且必须会到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报到。然后由地方安置办或军转办的专门工作人员将这些党组织关系转交给他们。这样做既可解决每年漏统的问题,也可以避免假党员的出现。当然,这样做要求部队和地方相互通气,密切配合。

三、新形势下对党内统计工作的初浅认识

第一,党内统计的地位

我们认为,党内统计工作是党的组织工作中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件,它运用统计学的原理,对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基本结构、发展变化及党内生活等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和党内监督,它为党的建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统计的目的不是为了统计而统计,而是要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党建工作中。因此,对党内统计的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数据的汇总、分析等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思想,对党内统计工作的作用有个清醒的认识,积极做好统计工作。

第二,党内统计工作的基本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党员和党组织的状况、发展变更、党员的教育管理及党内生活等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实行统计监督,为党的建设、党的组织工作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为上级组织部门制定党的建设工作规划、方案,指导基层组织工作,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资料,做好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的分析预测。

二是对基层党组织执行有关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计划及党内生活制度等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揭示基层组织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完善。

三是为研究党的自身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基础资料。

第三,党内统计工作的要求

一是统计的准确性。要客观、如实、细致、全面地反映党员和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全面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吃透统计口径,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不能以平时工作的一些指标来改动形成的真实数据。

二是统计的科学性。要将统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要科学、客观,严密合理,力求做到统计的成果实用性要强,能够从统计对象的量关系中正确地反映出质的变化。

三是统计口径的统一性。作为基层统计单位要根据上级部门给定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不能随意更改口径,对一些不适应新形势的口径,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提出,以便上级党组织及时修改。

四是统计的时效性。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迅速地将统计资料和分析报告提供给上级组织部门,不能拖拉,否则会降低统计工作的使用价值。

总之,党内统计工作是一项有严格要求的科学工作。关键还在于人,因此,各基层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党内统计工作,认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配备好统计人员,为党内统计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今后做好党内统计工作的几点措施

根据我市党内统计工作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我们将从以下方面加强党内统计工作:

一是提高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对党内统计工作的认识。在组织工作会议突出强调党内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党内统计工作作为一项独立的考核内容,纳入到党建目标考核之中,从制度上保证党内统计工作的进行。同时,督促基层党组织尽量将党内统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配备好,保证队伍的稳定。并想方设法,为统计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保证统计工作的保密性。

二是进一步做好人员培训工作。将党内统计知识纳入到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的内容之中。过去,我们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的业务培训,对党内统计知识只是简单一带而过,没有作为专门的一讲。今后,我们将把党内统计知识作为一项专门的一讲,认真讲解。同时,在每年的年报工作会议结束后,也要再次进行辅导,让基层党内统计工作者完成吃透统计指标和要求,认真进行统计工作,保证统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三是在党内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当前,我市党内统计资料的数据较为真实、可靠,但基层党组织还未认识到统计结果的作用,没有将统计的成果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为此,我市将在统计结果的运用上下功夫,由各基层党组织自行对本单位的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构变化,提出不足,总结经验,引导各基层党组织自觉运用统计的成果。

四是采取奖罚的措施,激发党内统计工作的热情。在适当时候,我市举办党内统计工作评比,对优秀的党内统计工作人员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不能胜任党内统计工作的党员干部适当予以调整,以激发广大党内统计工作者的热情。

第5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基本概况:xx乡位于xx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xx乡,全乡四面环水,形似孤岛。xx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8个村调整为现在的四个村,有96个村民小组。全乡行政区划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人,4500户,全乡耕地面积亩,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

当前我乡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定内容适应适应经济体制发展形势转变的需要,乡镇统计的方法制度和统计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综合、劳动工资、和规模工业等统计内容。国家的农村抽样调查也逐步扩大,建筑业服务业等

乡里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不是专职人员,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由于统计人员经常调换新人,而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一时难以胜任。并且新换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数据打架、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撤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

2、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往是附带性工作,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统计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工作,造成乡镇统计员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再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人、财、物权在当地党委、政府,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

3、统计服务不到位。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繁琐,报表较多;而统计人员少、兼职多、业务素质不强、统计工作附带性强等特点,统计人员无瑕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在一定程度

上,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整理,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统计工作也往往局限于马虎应付,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对统计的投入不足,统计办公条件差。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乡镇当前存在财政紧张,不用说大型普查经费,就连正常的统计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差旅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付,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繁琐、地位低、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xx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 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

务。为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最后,小编希望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不周到的地方请多谅解,更多相关的文章正在创作中,希望您定期关注。谢谢支持!

第6篇:文化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当前文化统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改革思路

随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文化统计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文化统计数据越发成为我们认识文化现状、研究文化问题、制定文化政策的重要依据。近些年来,全国各级文化统计工作者按照部党组的要求,紧紧围绕文化发展这个主题,依托“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开拓创新,扎

实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数据支撑。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统计基础非常薄弱、统计力量明显不足、统计管理比较滞后等因素制约,文化统计工作从数据质量到文化产品,从统计基础到统计制度都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需要重点加以改进和解决。

一、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近年来,文化统计通过完善统计制度、优化统计软件、规范统计流程等工作,在统计制度改革、统计信息服务、统计基础保障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了文化统计工作反映文化发展、服务文化决策、引导文化实践的作用。

(一)指标体系更加完整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飞速发展,以及网络化、信息化等新兴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普遍应用,对现行的文化统计制度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我们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规定,在2009年、2011年和今年分别开展了三次文化统计制度的修订工作,在统计制度中增添了美术馆、动漫企业、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和产业示范基地等统计报表以及电子图书、实际拥有产权面积等统计指标,使统计制度基本涵盖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指标体系更趋于科学化、系统化,能够更加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当前文化发展的现状和全貌。

(二)调查模式更加多样

为进一步增强统计数据时效性,有效提升统计数据服务文化管理决策水平,2011年在现行文化文物统计制度中,增加了7张文化文物主要统计数据快速调查表,数据实行半年度报送,包括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艺术表演团体、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动漫企业以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内容。同时,结合业务工作需要,相继组织开展了全国美术馆、剧场等专项调查,形成了以年度调查为基础、快速调查和专项调查为补充的文化统计调查模式。

(三)技术手段更加先进

统计信息化是实现统计工作规范化、便捷化的根本,也是提高统计数据时效性的保障。为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完善文化统计软件功能,2009年,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研制开发了“全国文化文物统计系统软件”。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极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统计数据质量和工作管理水平。今年,我们还将在单机版的基础上研发网络版,将会实现数据的在线传输与储存,有效提升数据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四)制度建设更加完善

为进一步规范文化统计工作,加强文化统计管理,保障文化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在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多方意见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以部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布《文化统计管理办法》。该《办法》对管理体制、统计机构、数据质量等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重点对统计项目的制定和审批、统计资料的管理和公布、统计人员的设置与培训等一系列内容进行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文化统计工作,为我国文化统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五)数据质量更加准确

数据质量是文化统计工作的生命线,是衡量文化统计工作水平的根本标准。为确保统计数据质量,我们在工作中采取设置审核公式、加强审核力度等措施,将数据控制重点前移到基层填报单位,并在年报数据会审过程中,采取按文化发展情况分组交叉审核的方式,将一些经济情况类似、发展水平相当的地区分为一组,相互交叉比对审查,有效地确保了各省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文化统计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六)统计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创新性地开展统计分析研究和统计产品改版,形成了以《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中国文化统计提要》、《中国文化统计手册》、《中国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为主打的系列产品。这一系列统计产品内容翔实,观点明确,形式美观,可读性强,在各部门统计工作中处于领先地位,对文化决策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是文化系统第一本正式公开发行的统计分析报告,引起了业内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相关宏观管理部门的高度肯定,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今年,我们又在年报数据中选取部分核心指标,试编了《文化发展统计公报》,用数据向全社会直观解读文化改革发展成就,进一步提升了文化

统计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七)统计影响更加深远

近些年来,文化统计数据在体制改革、规划编制、经费测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统计工作也受到了部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近期,我们依托历年统计数据,联合国家统计局、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演艺设备协会等科研机构共同开展了“

中国文化发展指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等课题研究工作,在文化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其中,《我国新建剧场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还得到了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极大拓展了文化统计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二、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年来文化统计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体制机制、历史沿革、思想认识等多方面原因影响,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突出表现为三个不适应:一是统计任务与统计力量不适应。随着统计工作任务的不断加大,各级文化统计部门人员不足、素质不高、统计经费欠缺的问题越发突出;二是统计需求和统计水平不适应。随着文化内涵不断扩展,文化统计调查范围不断扩大,当前部分领域的文化统计数据还存在着范围不全、口径不

一、质量不高的问题,难以适应社会各界对统计信息的需求;三是统计责任和统计服务不适应。当前统计服务还仅仅停留在数据年度比对分析的层面,没有对数据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难以充分实现统计数据研判发展阶段、预测发展趋势的作用。

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程度不够

文化统计工作是各级政府部门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指导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 由于统计观念和统计意识淡薄,一些单位领导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充分认识,认为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数字加加减减,实质意义不大,甚至把统计工作定位为“闲职”,可有可无。

(二)队伍建设薄弱

据了解,在全国文化统计人员中,基本上均是兼职从事统计工作,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好其他工作的前提下,兼顾统计工作,且不少文化统计人员工作变动频繁,专业素质欠缺,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和专业性很难保证,统计报表存在迟报、缺报、误报等现象,严重影响统计数据质量。

(三)业务经费欠缺

近年来,随着文化统计工作量不断增多,文化统计工作任务逐渐加大,文化统计工作专项经费不足的问题越发突出。据了解,目前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统计业务活动基本上均无专项预算,相应统计经费的落实也极其困难,严重制约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数据分析不足

由于各级文化统计人员大多为非专业人员,在统计分析能力方面较为欠缺,目前的统计分析多停留在统计数据的文字描述层面,深度分析、能够提出观点和建议的分析较少。而且,受编制少、软件对比分析功能欠缺等因素的限制,统计人员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在数据审核汇总上,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对数据进行挖掘,致使大量的数据失去了生命力。

(五)考核机制缺失

目前,文化统计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尚未建立,地方各级统计人员报送数据、撰写分析仅仅凭借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容易形成“报不报送一个样,早报迟报一个样,数据好坏一个样”的“大锅饭”想法。加之目前各基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行政主管部门基本上均已合并,文化统计人员还要负责广电、出版和体育统计工作,据了解其他部门均已对数据报送情况、数据质量和统计分析撰写等内容开展考核评比工作,致使统计人员工作重心很难放在文化统计工作上,严重影响文化统计工作水平。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文化统计工作的主要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文化统计管理办法》,继续努力实施“文化系统统计能力建设工程”,通过建设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文化统计分析监测系统和文化统计人才保障系统等四大文化统计系统建设,高质量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为新时期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计划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文化统计工作力量

按照《文化统计管理办法》有关要求,一是督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加强对文化统计工作的领导,健全统计机构,并把统计数据作为规划编制、资金下拨的依据,提高统计数据的权威性;二是进一步充实统计工作人员。要求省级文化行政部门必须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各级地方文化行政部门承担统计职能的有关业务机构应当配备相应的统计人员;三是加大统计工作经费投入。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保障统计工作所需经费,将统计培训、统计调研、统计监察等工作经费列入年度部门预算;四是加强对文化统计人员培训工作。着重提高统计人员的数据加工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统计报告撰写能力,全面提升各级文化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五是建立文化统计工作考核机制。制定具体考核标准和量化指标,定期开展检查督导工作,提升文化统计整体工作水平。

(二)进一步改进文化统计工作手段和方法

一是加强调研,对文化统计的功能、组织方式、指标体系、调查方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形成一套既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要,又符合文化发展实际的统计调查制度和方法;二是针对文化领域不同门类的特点,探索运用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科学测算等多种方式收集数据;三是拓展文化统计数据来源,加强与国家统计局、工商、税务、民政、商务等其他政府部门以及各文化行业协会、文化咨询机构的沟通、协调和合作,实现统计数据的共用共享。

(三)进一步加快文化统计信息化建设

一是根据文化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目标,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尽快建设文化统计数据网上直报系统,缩短文化统计数据的采集、审核、汇总、查询、管理和发布的时间,有效提高统计数据采集效率,确保数据的时效性;二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积极推进文化单位名录库系统建设,全面准确掌握文化调查对象的基本状况,有效避免调查对象的遗漏和重复,确保填报单位的真实性;三是加大对基层的扶持力度,适当配备信息化设备以改善基层统计人员工作环境。

(四)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

一是丰富完善产品。在进一步完善现有统计产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面向社会公开发布《文化发展统计公报》,为文化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二是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开展全国文化文物领域统计分析研究工作,提高《文化发展统计分析报告》的内容质量,同时依托科研机构和各地统计人员,积极开展统计课题研究工作,提升统计分析的深度与广度;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研究建立反映文化发展的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科学的测算,及时反映全国和各地区文化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升统计工作的在文化决策中的地位;四是加大宣传报道。充分利用纸质传媒、网络传媒等各种载体,加大对社会各界的服务力度,充分发挥文化统计信息的功能和作用。

第7篇:乡镇统计工作调研报告

乡基本概况:xx乡位于xx市最北端,是全市唯一的xx乡,全乡四面环水,形似孤岛。2008年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8个村调整为现在的四个村,有96个村民小组。全乡行政区划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人,4500户,全乡耕地面积亩,属于人多地少的地区。

当前我乡统计工作的现状

1、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素质不高。根据国家统计方法制定内容适应适应经济体制发展形势转变的需要,乡镇统计的方法制度和统计内容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乡镇统计工作除了农业统计外,又逐步增加了综合、劳动工资、和规模工业等统计内容。国家的农村抽样调查也逐步扩大,建筑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抽样工作逐步转移到基层,各项普查工作任务直接压了乡镇统计员身上了。因此乡镇统计工作繁重琐碎可想而知。然而乡镇统计人员地位低,难以提拔,待遇差等,造成大多数统计人员不愿意从事统计工作。尽管乡里配备了统计人员,但不是专职人员,而且统计人员变动频繁,有的甚至一年几换。由于统计人员 经常调换新人,而新人往往由于缺乏对综合性较强的统计工作的了解,一时难以胜任。并且新换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士,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造成统计资料的遗失、统计数字不能衔接、统计数据打架、瞎估冒评等现象发生,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完整性。根据(统计法)规定,要撤换统计人员,必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的意见,但实际上很少这样执行。

2、部分乡镇领导对统计工作认识不够,法制意识薄弱。乡镇统计人员形同打杂,身兼数职,统计工作往是附带性工作,统计人员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其它工作上,统计员不能专心搞统计工作,造成乡镇统计员对统计业务一知半解,不能熟练掌握统计必备的知识,难以按要求完成统计工作任务。再加上乡镇统计人员的人、财、物权在当地党委、政府,统计人员常常不得不按领导意图更改统计数据,造成虚报、瞒报、甚至造成闭门造车现象。

3、统计服务不到位。由于乡镇统计工作繁琐,报表较多;而统计人员少、兼职多、业务素质不强、统计工作附带性强等特点,统计人员无瑕开展统计优质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乡镇统计人员的工作只局限于一种简单的报表收集和初级数据整理 ,而忽视了统计分析和综合服务的职能,再加上统计人员地位低、待遇差,部分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统计工作也往往局限于马虎应付,不能保证各种统计报表准确、及时上报和国家大型普查工作的正常开展。往往给乡镇党委、政府造成统计服务不到位的感觉。

4、对统计的投入不足,统计办公条件差。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部分乡镇当前存在财政紧张,不用说大型普查经费,就连正常的统计办公经费也难以保证,统计人员的差旅费、电话费都是自己垫付,更谈不上福利补助。乡镇统计人员工作繁琐、地位低、生活清苦,条件艰苦,严重挫伤了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的要求。因此,如何切实加强和搞好乡镇统计工作,确保统计数据源头的真实可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咨询服务,成了当前各级统计部门的一项主要任务。为做好乡镇统计工作,提高乡镇统计人员素质,提高乡镇统计数据质量,提高乡镇统计工作水平,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现提出如下思考与探索。

1、改革乡镇统计管理体制。当前政府各项政策和管理对统计数据的依赖不断增强,统计数据的准确与否在很xx度上决定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我国“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下,乡镇一级统计管理是直接面向农户、面向个体私营单位的,也是任务重,工作条件艰苦,统计力量最薄弱的环节。鉴于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收入来源严重不足,运转困难,必须改革现行统计管理体制。为此,对乡镇统计工作可以实行工商、国税等部门模式,执行“垂直管理”的模式,当地政府协助管理,由上级管理部门对乡镇统计人员实行三权在上的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统计人员的专业性,而且可以减少当地政府对统计数据的干涉,从而确保第一手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2、进一步完善统计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针对当前乡镇统计的管理较为松散的现状,必须严格贯彻落实《统计法.》以及现有的相关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乡镇统计目标考核制度》等配套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制度来规范乡镇统计人、财、物以及各项统计工作,管理和约束乡镇统计工作,逐步使乡镇统计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真实可靠。

3、创新工作思路、完善统计网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要搞好当前乡镇的统计工作,必须要有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勇气,对当前乡镇统计工作进行大胆创新。首先要组建乡镇综合统计机构、配备专职统计人员,具体负责本乡镇的统计工作。其次要整合统计资源,健全统计网络。乡镇统计工作仅靠专职统计人员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在各村、各单位指定专职或兼职统计人员,加强对各村、各单位的组织和协调,整合各种统计资源,形成覆盖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报送渠道畅通的统计调查网络。

4、加大经费投入、提高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了保证乡镇统计工作的健康发展,对乡镇统计的经费投入可以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针对乡镇统计工作较为繁琐,工作量较大,而统计人员待遇却低的情况,可以由上级业务部门给予一定的补贴,以提高统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要不断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这是促进乡镇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的关键。上级统计业务部门要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对从事统计业务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初任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第8篇:服务业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服务业统计工作现状调研报告

日前,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统计局关于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42号,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指出“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对于准确反映服务业发展规模、效益、地区分布和行业分布情况,科学制定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提高服务业管理水平,实现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的迫切需求,按照上级提出的“进一步转变服务理念和方式”的工作要求,我们认真解读《通知》内容,立足,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就地方统计部门在加强服务业统计工作中,如何主动服务、精确服务,从而满足我市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政府决策需要;如何进一步发展完善现有服务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制度,从而客观反映我市服务业发展状况,为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提供决策依据,做了初步思考。

一、当前我市服务业统计工作基本情况

服务业包含很多行业和类别,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显示,全部一、二、三次产业中,有14个门类属于第三产业,门类下含46个大类、179个中类和339个小类属于服务业,简单的说除了农业、工业、建筑业,其他行业都属于服务业。服务业行业种类繁多,其中由统计部门进行统计的只有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装卸搬运和其他运输服务业、仓储业、其他无主管部门的服务业等类别。建立完善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是为的服务业发展提供准确翔实的数据支撑和考核依据的必须和前提。

服务业单位数量庞大,而且被调查对象有许多是私营企业或个体商户,调查过程情况复杂。我市目前的服务业统计指标的统计工作广泛分布在核算、投资、贸易外经、社会科技、人口劳动、调查队等6个专业科(队),每个科室都还担负着其他的统计工作,没有一个是专门从事服务业统计的科室。

服务业统计指标涵盖专业多,协调难度大,客观存在指标体系分类不够细化,调查力量相对薄弱,与相关行业部门协同能力不强,服务业全行业宏观分析能力相对较弱等问题。

二、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构。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服务业结构显著优化,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基本实现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所以,服务业经济在今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日益重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公众对服务业统计的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信息分类也越来越细。因此,统计部门有必要设置一个从事服务业统计的专门机构来牵头建立健全“服务业全行业统计体系”,理顺统计信息来源渠道,细化指标,打造一个更为科学合理,能够适应目前服务业发展需求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发展服务业经济,提供应有的基础信息保障和监测作用。据了解,市早在年就已经设立专门的服务业统计机构,并开展相关工作。

统计局调研报告

统战工作调研报告

统战调研报告

系统调研报告

某乡镇统计工作调研分析报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