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督查自查报告(共7篇)

自查报告 时间:2021-05-31
【www.wendang123.cn - 自查报告】

第1篇:新版第四次督查自查报告x

最新整理第四次督查自查报告

第四次大督查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篇 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一些地区和部门还存在改革不深入、工作不协调、政策不配套、措施不到位等问题,存在个别干部懒政怠政和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影响了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为进一步推动各项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对各地区和各部门工作开展第三次大督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聚焦当前经济运行和改革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统筹督查力量,创新督查方式,突出督查重点,对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各部门工作进行督查,层层传导抓落实促发展的压力,推动重大政策举措、重点投资项目、重要民生工程加快落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

二、督查重点

这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四个方面工作。

(一)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围绕适度扩大总需求,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调结构、补短板的关键作用,保持消费平稳增长,促进进出口企稳回升,督查6项内容:一是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建设。督查《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8000亿元以上铁路投资、万亿元公路投资、20项重大水利工程、2000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600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建改建20万公里农村公路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情况,促进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对尚未按时开工和建设进展迟缓的20xx年、20xx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督查。二是促进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抓好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督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60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13号)、《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3号)文件精神,制定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幅放宽社会投资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优化政府服务、营造公平市场环境等情况;继续跟踪督促民间投资增速靠后以及体量较大且增速放缓明显的xx、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青海等7个省(市)深入抓好促进民间投资各项工作;督查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及引导基金使用情况。三是清理盘活财政沉淀资金。督查依法依规将沉淀2年以上财政资金收回并调整使用情况,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把钱用到刀刃上。四是扩大消费需求。督查推动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推进“十大扩消费行动”,促进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情况。五是促进外贸创新发展。督查促进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和提高中西部承接加工贸易能力,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政策,推进贸易便利化,全面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扩大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试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等情况。六是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督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情况。

(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解决重点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督查7项内容: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督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和地方承接,严控新设许可,规范行政审批行为,以及各地控编减编等情况;进一步取消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落实“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清理和取消“红顶中介”等情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等情况;全面公布地方政府工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家职业资格实行目录清单管理等情况;推行“互联wang+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推动部门间业务协同,取消不必要的证明和手续等情况。二是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在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专项督查基础上,对有关问题整改情况进行抽查核查,加快推进过剩产能退出,确保完成今年粗钢4500万吨、煤炭亿吨的去产能任务。三是化解房地产库存。督查完善支持居民住房合理消费的税收、信贷政策情况;因城施策拓宽房地产去库存渠道,进一步提高库存较多城市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鼓励和支持农民工等群体在城镇购房等情况。四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督查采取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和综合性措施,有效控制非金融类企业杠杆率,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切实防范风险等情况。五是降低企业成本。督查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阶段性降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费率、停征和归并一批政府性基金、扩大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等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以及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政府拖欠企业工程款、物资采购款、保证金等问题情况;督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落实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政策,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情况。六是加大力度补齐短板。督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情况,确保实现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其中易地扶贫搬迁200万人以上;抓紧灾后重建和水毁工程修复,加强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小型水利设施建设情况;加强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七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督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瘦身健体、提质增效,以管资本为主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等情况。

(三)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围绕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督查3项内容:一是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督查首批28个“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引导“双创”要素投入,突破一批阻碍“双创”发展的政策障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双创”模式和典型经验情况。二是促进制造业升级。督查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互联wang”,推动建设若干国家级制造业创新平台,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情况。三是激发各类主体创业创新活力。督查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等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措施,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培育创业创新服务业等情况。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围绕妥善解决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坚决稳住就业这个“底盘”,保住基本、兜住底线,督查7项内容:一是扩大就业创业。督查促进765万高校毕业生、500多万中职毕业生,以及农民工、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政策措施落实,做好化解过剩产能企业富余员工安置,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等情况,确保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二是加强保障房分配管理。督查保障房分配使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情况,切实解决保障房空置、配套设施滞后问题。三是促进农民增收。督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改革粮食收储制度,拓展农民增收渠道等情况。四是促进教育公平。督查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落实和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当地就学和升学考试政策等情况。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督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及群众医疗满意度,开展分级诊疗试点,推进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及三医联动改革等情况。六是切实加强社会保障。督查“五险一金”运行保障,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落实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制度情况。七是加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力度。督查各地执行“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以及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等情况。

同时,对各地区、各部门健全和落实工作责任制、督查问责机制、激励机制等情况,以及国家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督查。

三、督查方式

(一)全面自查。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对照督查重点,认真深入开展自查,全面梳理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措施以及完善有关政策措施的工作建议。

(二)实地督查。在自查基础上,国务院派出督查组赴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工作中,督查组将采取座谈、走访等形式,听取当地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对审计、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以及群众反映有关问题线索进行核查。

(三)征询社会意见。督查期间,通过中国政府wang及其“两微一端”,征询社会各界对落实和完善重大政策措施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对反映的具体问题和意见建议,转有关地方、部门核查和研究处理。

(四)加强舆论引导。督查过程中,组织中央主要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督查情况,充分反映各地区、各部门工作成效,宣传典型经验做法,释放积极信号,提振信心,同时对不作为等突出问题予以曝光,营造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强化激励问责。完善激励和问责机制,健全合理的容错纠错机制。督查中,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发现先进典型。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加大激励支持力度;对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相关督查结果抄送中央组织部。

四、督查安排

(一)实地督查范围。对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展实地督查。对今年初受到国务院督查表扬的20个市(州)、20个县(市、区)实行“免督查”。

(二)督查进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收到本通知后要迅速组织开展自查,9月15日前向国务院报送自查报告(附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自查表、自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清单、相关工作建议清单)。9月18―30日,国务院派出督查组赴地方和部门开展实地督查。10月10日前,各督查组将督查结果报送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适时向地方、部门转送督查组督查反馈意见。

(三)督查组组成。组成20个国务院督查组,其中,15个督查组负责督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督查组负责督查国务院有关部门。督查组成员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政府督查室抽调,邀请部分国务院参事和专家学者参加。督查组人员名单及分组安排另行通知。

五、督查纪律要求

(一)自查要实事求是,严禁虚报、瞒报,凡经实地督查发现弄虚作假的,予以通报批评。

(二)实地督查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格按有关标准和要求逐项核查,着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实地督查期间,督查组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请有关地方和部门进行监督。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处理。

第四次大督查自查报告自查报告篇 二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三次扩权强县座谈会精神,按照冀政办传[20xx]94号文件要求,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人事厅、省卫生厅等十一个省直部门组成的五个扩权强县工作督查组,于20xx年8月16日D26日,对扩权强县工作进行了督导检查。这是继今年3月和7月面上和系统督查之后进行的第三次督查。从各设区市及扩权县(市)反映的情况看,经过全省上下半年多的努力工作,扩权强县的主要政策基本到位,上下关系基本理顺,放权效应开始显现,扩权强县工作取得了阶段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各设区市加强协调,及时调度,扩权政策基本到位

按照省政府三次扩权强县工作座谈会的要求,省进一步完善了扩权政策,对扩权县(市)反映的问题作了明确答复。各设区市及其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放权工作推进力度,对70项扩权政策逐项进行了认真研究,有的转发了省直部门的实施意见,有的制定了本部门具体的操作办法,各项放权措施基本得到落实。石家庄市近期召开了全市扩权强县工作汇报会,听取33个市直部门和两个扩权县(市)的工作汇报,并对梳理出的项目配套资金比例、证照发放等9个方面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市长和分管副市长还分别到辛集市和平山县调研,帮助协调解决放权中的具体问题。唐山市再次召开了全市贯彻落实扩权强县政策调度会,听取了11个放权任务相对较大的市直部门工作汇报,对扩权强县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协调,同时,对于该 设区市统筹规划和统筹管理的交通、社会保险等事项,继续加强了统一规划管理,做到有序放权、放而不乱。秦皇岛市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以扩权强县为契机,参照省对扩权县的放权政策,在不违背国家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将凡是能够下放给县(区)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区),凡是县(区)能做的事情全部交给上级),让各县(区)有更大的空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促进全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他各设区市也都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扩权强县工作。

从督查的总体情况看,各设区市把扩权强县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领导重视,工作主动,措施得力,各项扩权政策已基本落实到位。

二、各扩权县(市)抓住机遇,用好政策,扩权效应开始显现

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增强了扩权县(市)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变化。

1、促进了项目建设。 于省里向扩权县(市)直接发布项目信息,扩权县(市)获得项目的机会、项目申报的成功率增加,加上直接向省申报,减少了审批环节,加快了项目进度。上半年各扩权县(市)项目建设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如平山县半年来直接办理审批、核准、备案类项目80多个,比往年同期增加一倍以上。丰宁县京津风沙源治理资金比往年提前4-5个月到位,为项目实施奠定了较好基础。宁晋县1-7月份在建、完工千万元以上项目98个,是年计划的倍。黄骅市运作和落实超千万元项目167个,总投资达亿元。

2、加快了经济发展。扩权后,各扩权县(市)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财政收入普遍保持较快增长。辛集市1-7月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丰宁县财政收入同比增幅达。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定州市1-7月份,全市完成生产总值亿元,入统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和。扩权强县政策,增强了扩权县(市)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整体实力和发展后劲。

3、调整了发展目标。各扩权县(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重新审视县(市)情,加强了发展战略研究和谋划。辛集市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中等城市两大目标,制定了工业强市、对外开放、龙头带动、商贸兴市、环境品牌五大战略。大名县提出了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打造食品工业城,建设河北、河南、山东三省结合部中心城市的新目标,并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清华大学、xx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组成课题组开展战略研究,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实施环境兴县的若干规定》等三个文件。承德、张北、怀来、安国市等扩权县(市)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对专业规划、年度计划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力争使县域经济在“十一五”期间有一个新的飞跃。

4、拓宽了发展空间。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增进了社会各界对扩权县(市)的了解和关注,提高了扩权县(市)的知名度,对引进项目、技术和人才、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各扩权县(市)不仅能够得到设区市、也能够得到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发展环境更加宽松。

5、提高了机关工作效能。通过省、市有关部门的业务培训和“传、帮、带”,扩权县(市)的同志初步

掌握了新的办事规则和运行程序,业务开始熟练,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扩权县(市)对各部门机构职能进行了调整理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推行“一站式”办公和首办负责制,工作效率有很大提高。冀州市以扩权为契机,加快了市政务中心建设,服务质量、水平、效率大大提高。迁安市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速工作过程、提高工作质量,全市上下形成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浓厚氛围。

三、问题和建议

在督查过程中,各设区市、扩权县(市)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大部分已在《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扩权强县工作有关问题解决情况的通报》(办字[20xx]94号)文中加以明确。需要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有:(一)对符合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扩权县(市)的特色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优先列入全省发展规划。(二)尽快协调解决项目融资难问题。在申请金融机构贷款时,金融部门要求提供设区市以上发展改革部门的立项文件。扩权后,扩权县(市)审批、核准、备案项目,金融机构还不予认同。(三)部分扩权县(市)扩权后建设用地指标偏紧。扩权前,设区市对扩权县(市)用地指标根据其需要可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剂;扩权后,扩权县(市)的用地指标虽然给予了单列,但扩权县(市)建设项目增多,土地需求增加,不能在设区市范围内调剂用地指标,发现有的扩权县(市)的用地指标较扩权前反而减少。如三河市、辛集、武安等市都存在类似问题。(四)部分扩权县(市)对机构改革有观望态度,机构不改,体制不顺,有些工作难以开展。

针对以上情况,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大对扩权县(市)所提现实问题的解决力度。结合制定“十一五”规划和产业专项规划,对符合全省经济发展战略的扩权县(市)的特色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优先列入全省发展规划;对扩权县(市)项目融资难问题,尽快厂家解决办法;对项目用地问题,要加强调研,提出可行解决办法;对机构改革问题,要加强督导,加快扩权县(市)机构改革步伐,促进扩权县(市)机构改革尽快到位。

第2篇: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自查报告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自查报告

督查情况报告是党委督查部门按照党委或党委领导要求,对某项决策部署开展督促检查之后,将督查的简要过程、落实的进展或成效、发现的主要问题以及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向党委或党委领导报告的一种上行公文。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自查报告篇【一】

时隔9个月,国务院再次印发开展大督查的通知,督查重点内容增加到五个方面。

5月3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印发,《通知》要求,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切实发挥督查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作用,深入了解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各地区、各部门抓落实主体责任。

《通知》明确了五个方面的督查重点内容。对此,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称,今年的5项督查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民生、经济等各个领域,与前几年的大督查相比,今年覆盖面更大,督查力度也会更大。

重点督查五大方面

《通知》介绍,这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等五个方面工作。

具体包括,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情况,取缔地条钢产能情况。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推动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26条政策措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情况;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情况;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雾霾治理情况;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严控明股实债等变相举债行为情况等。

不得不提的是,大督查所涉及的重点内容,实际上也是今年来社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以雾霾治理情况为例,虽然此前大督查重点内容中有所提及,但是如此特别强调尚属首次。

对此,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说,雾霾治理任重道远,虽然有所成效,但是仍旧是老百姓感受最为强烈的环境问题,治理形势依旧严峻,所以政府把其治理情况作为大督查重点。 根据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五个方面督查重点全面开展自查。于2017年7月5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告报国务院。同时,在全面自查基础上,国务院将于2017年7月中旬派出督查组,选择重要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重点工作任务进度相对滞后、有关问题相对集中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督查。

督查范围不断扩大

《通知指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工作不落实、政策不落地、改革不深入、进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有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影响政策效力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从督查重点来看,首次大督查主要是对20XX年重点工作和2013年下半年至20XX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第二次大督查的主要内容涉及重大稳增长项目建设、闲置土地处置、沉淀资金盘活利用等方面;第三次大督查的督查重点包括保持经济平稳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创新驱动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四方面23项重点内容。

对比连续4年的大督查重点内容,督查的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可以明显看出督查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首批问责突出处理了一批该办不办、推脱责任、玩忽职守等不作为问题;第二批问责集中在资金沉淀、项目拖延、土地闲置等方面的不作为问题;第三批问责则重点涉及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民生领域不落实、不作为问题。从被问责人数上来看,也出现了增加趋势,首批问责涉及7省59名干部,第二批问责范围扩大至24省249人,第三批达到了1148人。

竹立家认为,第四次大督查的五方面基本上覆盖了民生、经济等各个领域,发现的问题也许会更多,被问责的人数可能也会增加。

之所以开展更大范围的大督查,竹立家称,最近几年一些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情况比较多,这种不作为体现在各个方面。今年的大督查是对过去几年工作的总结和概括,全面性、普遍性比较强。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自查报告篇【二】 5月31日,《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通知》指出,本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等五个方面工作。与之前的督查工作要求相比,医疗行业的受关注程度明显提高,透露的政策风向也是相当明显的。 医养结合的战略重要性提高了

近年来,国家主管单位对于健康管理、医养结合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宏观市场环境巨变的今天,我国医养结合领域可挖掘的价值是多元化的。

《通知》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以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情况。相信未来在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下,我国医养结合市场将释放更大的能量。

国家将继续大力扶持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创业

《通知》指出,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等情况。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和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情况。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昨天刷爆朋友圈的上海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原院长段涛。

6月2日下午2点,网红院长段涛在上海举办一场小型的段涛发布会,正式宣布创业。在为什么在此时选择创业的问题上,段涛院长表示,一、形势喜人,形势催人,形势不等人;二、在这个时候宣布创业是响应国家号召,配合政府要求;三、最近,国家卫计委颁发第12号文,鼓励医生创业,支持在职医生开医院开诊所。不得不说,至少在政策和层面上来说,段涛院长创业正合天时。

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依然是医改重点

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今年3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称,推进分级诊疗,就要基层要发挥健康守门人的作用,因而一方面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就要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

《通知》指出,要推进全国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情况;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等情况。也就是说,未来,我国基层医疗市场的想象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落后要挨打了

《通知》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对照督查重点,从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全面开展自查,切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管用、长效的整改措施,于7月5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告报国务院。国务院将于今年7月中旬派出督查组,选择重要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重点工作任务进度相对滞后、有关问题相对集中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督查。同时,选择《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较慢、有关督查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的部分国务院部门,组织开展书面督查。

第3篇:第四季度督查报告

蔡官学校2014年10-12月督导工作报告

本季度我对蔡官学校开展督导活动8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跟踪督查相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情况;进一步督查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课业负担情况;督促学校做好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迎检工作;督查学校环境、卫生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情况;督促学校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继续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督导。现就以上工作作如下小结:

一、对义务教育均衡和教育技术装备进行专项督查。

10月和11月份,我就义务教育均衡迎国检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对蔡官学校进行了专项检查。该校为抓好这两项工作,把环境教育与环保实践活动与学校发展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教学质量提升相结合,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了具有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同时该校还大力创建语言文字规范的校园环境,推进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校园推进普通话和文字应用的标准化,持久深入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切实培养师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用字习惯。

通过学校汇报、查阅资料、访谈教师、实地查看等方式,进一步了解了该校创建的具体准备情况。我认为该校领导高度重视,资料准备充分,校园环境整洁优美。他们做了大量工作,实施校园绿化、美化、净化,营造了现代气息和文化底蕴的育人环境。

资料建设中存在的不足问题:进一步梳理材料,注重细节的完善和资料装订的美观。

二、继续开展学校常规管理工作督导。

本季度中,按照区教育局的布置和要求,由区教研室牵头,督导室共

1 同参与对蔡官学校的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地检查,有关情况汇总如下:

①督查方式和过程

第一.认真听取学校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报告。 第二.查看学校的有关制度、规定等资料。

第三.随机抽取30名学生召开座谈会,向学生进行调查,要求学生说真话,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

第四.进入教学区、教室进行实地察看和了解。

第五.将所察看和了解到的情况向学校领导反馈,向学校领导阐明区教育局的要求,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求学校尽快整改。

②该校做得好的方面

第一.制度完善、措施落实到位。

第二.从总体看,办学行为的规范程度在提高,重视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并实实在在地采取了一些措施来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从学部看,小学的办学行为规范程度比中学高,小学生学业负担的控制工作比中学做得更好,小学生的学业负担更趋合理。

③存在的问题

学校在规范办学行为和减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 第一.初中部存在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的现象。

第二.初中部存在不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主要是九年级,如:九年级音乐、美术课有停上现象。

④对存在问题的改进建议

第一.学校要积极引导并严格要求教师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必要时应责令有关教师改正错误。

第二.学校要充分认识国家课程体系的综合性、合理性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严格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开齐开足有关课程。

2 ⑤总的评价意见:

该校班子团结,求真务实,营造浓厚学习、研究氛围,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关心青年教师培养,开展校际交流,开展多元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4篇: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自查报告

2017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防范重点领

域风险自查报告

推动解决影响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如下是给大家整理的2017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自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2017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自查报告篇【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工作不落实、政策不落地、改革不深入、进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有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影响政策效力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按照李克强总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关于今年继续开展国务院大督查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务院决定对各地区和各部门工作开展第四次大督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切实发挥督查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作用,深入了解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各地区、各部门抓落实主体责任,推动解决影响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促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推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二、督查重点

这次督查的重点内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保障和改善民生、防范重点领域风险等五个方面工作。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压减5000万吨左右钢铁产能,退出亿吨以上煤炭产能,淘汰、停建、缓建5000万千瓦以上煤电产能,有效处置僵尸企业情况。取缔地条钢产能情况。加强房地产市场分类调控,推动库存较大的三四线城市去库存,推进600万套棚户区住房改造,继续发展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因地制宜、多种方式提高货币化安置比例,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情况。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股权融资力度情况。落实和完善全面推开营改增政策,全面清理规范各类涉企收费特别是地方开展清费工作,落实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等一系列减税措施,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等情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情况。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情况。加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情况。

(二)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快发展服务消费,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教育、文化、养老、医疗等服务,发展医养结合、文化创意等新兴消费,以及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等情况。20XX2017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2017年完成8000亿元铁路建设投资、万亿元公路水运投资,再开工建设2000公里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水利、轨道交通、民用和通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点项目建设,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情况。贯彻落实促进民间投资26条政策措施,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情况。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促进外商投资等情况。压减一般性支出,盘活财政沉淀资金情况。

(三)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和专业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双创全程服务体系等情况。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出台分享经济发展指南和互联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等情况。推动网络提速降费,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大幅降低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降低国际长途电话费情况。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落实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落实科研经费和项目管理制度改革情况。促进传统产业加快改造提升,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区,推进工业强基、重大装备专项工程,鼓励企业加强技术改造等情况。大型商业银行在2017年内完成普惠金融事业部设立情况。全国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开展零就业家庭精准帮扶,2017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等情况。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推进全国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情况。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扩大分级诊疗试点和家庭签约服务等情况。2017年再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完成3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落实情况。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雾霾治理情况。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情况。提高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标准,2017年洪涝灾害中倒损民房恢复重建情况。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情况。

(五)防范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不良资产风险,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有效防控影子银行风险,防范处置债券违约风险情况。稳妥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降低政府债务成本,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严控明股实债等变相举债行为情况。防范、处置和打击非法集资情况。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情况。规范企业走出去投资经营行为等情况。

此外,对本届政府约法三章等公开承诺事项、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三、督查安排

(一)全面自查。各地区、各部门要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对照五个方面督查重点,从接到本通知之日起全面开展自查。自查工作必须严肃认真,深入总结梳理工作落实情况,切实查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研究提出管用、长效的整改措施,于2017年7月5日前将自查情况报告报国务院。自查情况报告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相关建议的篇幅应达到报告总篇幅的60%。

(二)实地督查。实地督查要聚焦突出问题,不搞面面俱到。综合考虑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在全面自查基础上,国务院将于2017年7月中旬派出督查组,选择重要经济指标排名相对靠后、重点工作任务进度相对滞后、有关问题相对集中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督查。同时,选择《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较慢、有关督查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的部分国务院部门,组织开展书面督查。

2017国务院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自查报告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确保实现2017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国务院近日发出通知,部署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通知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一些方面,仍然存在工作不落实、政策不落地、改革不深入、进展不平衡的现象,仍有一些干部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影响政策效力和改革红利持续释放。为进一步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对各地区和各部门工作开展第四次大督查。

通知强调,这次大督查的总体要求是,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要求,切实发挥督查抓落实、促发展的利器作用,进一步强化各地区、各部门抓落实主体责任,推动解决影响政策落实的突出问题,促进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通知明确,这次大督查重点督查五个方面内容。一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包括钢铁、煤炭、煤电等行业去产能,房地产去库存,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企业用能、物流成本,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情况。二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主要包括加快发展服务消费,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建设,铁路、公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及十三五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促进民间投资、外商投资,盘活财政沉淀资金等情况。三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主要包括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实施《中国制造2025》,网络提速降费,全国放管服改革专项督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主要包括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全国医保信息联网,医疗联合体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落实减贫和易地扶贫搬迁任务,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强化环境污染防治特别是雾霾治理等情况。五是防范重点领域风险,主要包括防范化解不良资产风险,推进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查处违法违规融资担保,防范、处置和打击非法集资,开展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等情况。同时,对本届政府约法三章等公开承诺事项、十三五规划纲要重要目标任务落实情况开展督查。

按照通知要求,从5月底至7月初,各地区和各部门对照督查重点内容开展全面自查。7月中旬,国务院将派出督查组,在兼顾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的前提下,选择重要经济指标排名靠后、重点工作任务进度滞后、有关问题相对集中的部分地区进行实地督查。同时,选择《政府工作报告》重点目标任务完成进度较慢、有关督查发现的重点问题整改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的部分国务院部门,组织开展书面督查。

第5篇:督查自查报告

富拉尔基区中医院

深化医药体制改革自查情况

富拉尔基区中医院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后,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黑医改领发[2015]4号文件精神医院进行基线调查,财政及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医院资产进行清查评估。根据齐齐哈尔市物价、财政、人社、卫生计生等部门下发的关于印发《齐齐哈尔市市区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方案》的通知,我院从2016年1月1日零时开始西药、中成药按照实进价零差率销售,检验项目下降6%收费,治疗费增加30%,手术费增加40%等进行价格调整。根据《富拉尔基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制定了《富拉尔基区中医院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和《富拉尔基区中医院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实施方案》。成立了医疗质量、优质护理质量、院感、医德医风四个考核小组。各组明确工作职责,定期考核并与科室效益挂钩。医院出台了药占比、抗菌素使用率、处方评定等规范和制度。破除以药养医的改革,医院从管理上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服务质量,严格考核基本医保药品目录使用率及自费药品控制率,降低群众就医个人负担。取消药品加成,破除以药补医的机制,从医药收入结构分析,可见医院通过取消药品加成,提高部份医疗服务价格后,医院的收入结构得到调整,财务运行较平稳。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绩报酬的原则。由于加强了管理,医护人员比较规范,对病人诊治合理用药,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扼制乱检查、乱开单、乱用药以及个人不良行为发生,药占比逐渐降低,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发挥作用,医护人员也得到了相应的报酬。医院管理规范,患者满意度逐渐有了提高。

富拉尔基区中医院作为二级甲等医院,与上级三甲医院齐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及对下与辖区的红岸、铁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杜达乡卫生院都有双向转诊服务。

目前我区医改领导小组积极为推进管办分开,医药分开即三医联动等改革工作做准备。

我院存在医疗卫生水平相对落后,中、高层次的医学人才的匮乏和医学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等基础设施较差制约医院发展;医院设备陈旧,更新换代缺乏资金。以上这些因素制约公立医院发展和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社会服务。

医院要破解这些障碍首先加大培养力度,促进医务人员健康快速成长;实施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制度激励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成本核算等内部管理,整体运行效率不断提高。争取资金支持改善医院的信息化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医疗设备。

第6篇: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自查报告(州科技局)

海西州科技局关于国务院大督查

重点任务的自查报告

根据《海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面开展自查迎接第五次国务院大督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承担重点工作自查如下:

一、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情况

(一)出台激励政策措施,激发科研人员活力

出台了《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海西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好的激发了科研人员的活力。

一是对州内从事自然或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上一年度以第一作者身份州内机构名称在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发表过专业技术论文的科技工作者,一次性给予基本科研业务费,用于其自主选题开展研究、聘请研发人员等科研活动,其中正高级职称 10 万元,副高级职称 5 万元,中级职称 3万元。

二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三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四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五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一个纳税年度内,居民、企业技术转让所得不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 500 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居民企业转让 5 年(含)以上非独占许可使用权取得的技术转让所得,纳入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技术转让所得范围。

六是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简化项目任务书和预算书,落实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自主权。取消绩效支出比例限制。尊重科研人员智力价值,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取消绩效支出占间接费用比例限制,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项目承担单位可以在核定的间接费用比例范围内,统筹安排绩效支出,并与科研人员在项目工作中的实际贡献挂钩。

七是支持和鼓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离岗创业期间,继续发给基本工资和冬季取暖费用,其他福利待遇单位和离岗人员协商确定。

(二)深化改革,强化科技工作者服务工作

一是加强了组织机构建设,出台了《海西州科协改革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县科协组织建设,并配备领导职数和专职工作人员,确保县以上科协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发挥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联系科技工作者长效机制。

二是改进服务科技工作者的方式方法,建立“三畅型”科技人才联系服务方式。多渠道、多方式搭建顺畅、通畅、舒畅的联系服务平台,鼓励举办行业性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展览活动,促进行业科技成果信息汇聚交流,搭建科技信息服务、企业创新服务、科技洽谈和交易平台。

二、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情况。推进双创的经验做法和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探索。

(一)创新创业孵化体系不断完善。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为主线,有效集成创业服务资源,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有机结合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

(二)重点服务平台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推进众创空间和创客平台建设,德令哈工业园综合产业区创业基地、海西创业服务大厦、柴达木绿色产业园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及产业孵化园、格尔木工业园中小企业创业基地、云之上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三)深入开展“双创”活动。打造德令哈市“青年创业街”,格尔木市创业孵化基地和格尔木市创业园分别获得“青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和“青海省优秀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出版发行《海西中小企业期刊》,中小企业海西网正常运营,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在中小企业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四)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认真落实软件信息、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服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相关的政策措施,积极与省级相关部门沟通衔接,海西创业孵化基地和海西州公共职业技能实训基地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3600万元,为进一步加快我州“双创”工作,提供了有利的产业政策环境。2017年,落实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万元,海西州特色农产品检测检疫中心、熔盐传蓄热研发中心、盐湖机电计量检测研发服务平台等7个检验检测、研发设计项目得到重点支持。

三、实施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两年来,全州累计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9项,资助资金亿元。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资助资金345万元;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9项,资助资金9857万元;州级科技计划项目47项,资助资金1000万元。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9项,州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58项,州级科技成果25项,授权专利319项。

(一)制订出台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

制订印发了《海西州人民政府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管委会支持格尔木、德令哈工业园(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措施》,《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海西州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十二条措施的通知》、《海西州十三五期间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实施方案》、《海西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为科技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着力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截止目前,我州已建立了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星创天地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各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创新型企业3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65个,其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重点实验室4家、企业孵化器 2 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2个、农业园区4个、高新技术企业12家、科技型企业22家,院士工作站6家,格尔木工业园科技孵化器1家,柴达木青年创业孵化基地、格尔木市昆仑梦工厂众创空间2家,这些机构在企业科技研究、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三)深入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继续聚集国内外科研院所、大学、企业、用户、设计等科技资源,实施国家、青海省以及海西州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攻克高镁锂比盐湖卤水吸附法、萃取法、膜法等多条提锂工艺、水氯镁石制金属镁、水氯镁石氨法制备氢氧化镁、镁水泥制品等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形成了以镁、锂产业链为代表的盐湖化工特色循环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大低品位难开发固体钾盐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深层卤水钾盐开发等钾盐高效利用技术的开发,支撑国家最大的钾肥生产基地和盐湖创新型产业集群持续发展。

(四)发挥高端人才引领作用

截至2017年底,依托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引进人才7名;通过实施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引进各类人才76名,引进团队6个。通过实施省“千人计划”和州“百人计划”等人才工程,共有5名海西高端人才入选青海省“千人计划”培养人才;有51名本地人才和2个团队被确定为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培养人选(团队)。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为集群产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五)积极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 围绕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依托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院士工作站,实施了一批生态保护重点领域科技项目,在木里煤田江仓矿区通过渣山坡体稳定和高寒矿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基质处理、草种筛选、栽培技术、混播筛选、喷播技术、推广示范等方面集成试验示范研究,共完成6个试验区1公顷和1个试验推广区2公顷,完成示范推广面积公顷,植被恢复区盖度平均达到70%以上。通过柴达木盆地盐湖区盐生植物改良土地盐渍化机理研究,确定柴达木盆地盐湖区及其周边地区内盐渍土类型,评价出盐生植物的降盐能力和幅度平均值,以及盐生植物降盐能力由大至小的变化序列等,为进一步开展采用盐生植物有效防治盐湖区域内土地盐渍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实施“柴达木盆地主要生态系统生态耗水规律研究”该项目通过综合运用站点观测、小区监测、遥感监测、数学建模等多种手段解析了柴达木地区(流域)的水文-生态耦合效应,开展了柴达木地区不同植被类型耗水规律的综合研究,测算了柴达木盆地的生态耗水量,定量揭示了柴达木地区“降水→地表水→土壤水→植物需水”的转化关系,构建了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为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

四、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情况

(一)实施激励政策措施,激发自主知识产权创造热情

一是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省级科技成果技术,按照州委、州政府制定并出台的《海西州推进青海省贯彻 实施方案的若干措施》,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贴1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20万元;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认定并在我州较好转化的国家级科技成果技术,一次性补贴200万元,并给予研发团队奖励50万元。

二是设立海西州科技创新奖奖励资金,对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盐湖化工、煤化工、石油天然气、装备制造等领域突破核心技术成果的组织与单位予以奖励。

三是实施小微企业“小升高”助推计划。在省财政奖励基础上,对首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认定的小微企业,州财政给予一次性补贴10万元。对企业首次发明专利给予申请费、代理费全额补贴。

四是对建设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工程中心、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大宗产品交易中心等,州财政通过年度科技拨款一次性补助不低于100万元;对新认定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500万元;对新晋升为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孵化器、产品检测中心等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平台项目,州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

五是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高层次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给予特殊经费支持,并给予科技项目资助。除中央、省财政给予引进人才相关补助外,对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省财政补助标准的50%对相关团队人员进行科研经费补助;对非财政供养单位,州财政按相关团队成员年薪的30%-60%进行资助,最高资助60万元。对培养或从州外引进的其他人才享受特殊支持政策。

六是为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增值税。通过这些政策与措施的激励,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扶持和壮大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

(二)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2018年以来,海西州把知识产权宣传当作提高民众认知知识产权的重要举措,深入企业、学校、乡镇、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一是通过组织开展“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宣传周、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科普之冬等宣传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二是组织协调省知识产权局、省科技厅成果管理办公室等相关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在我州开展专题讲座,建立知识产权局专家和企业的联系,帮助企业开发、转化和申请专利,培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截至目前,分别在德令哈、浙江宁波举办国家创新工程师认证、专利挖掘与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转化运用专题培训班三期,为相关单位与企业培训人员170余人。

三是利用我局门户网站,设立成果与专利专栏,宣传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发布专利政策和信息。

五、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激励方面:

一是政策宣传尚显不足。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激励科研人员创新的政策,但是在政策的宣传工作上力度不够,导致广大科技工作者没有真正了解掌握相关政策。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实施许多人才新政,提出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科研经费、住房等方面优惠政策,激发了企业人才创新工作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远远不能满足需求。

二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紧缺。海西特殊的地域自然环境,导致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中小企业缺乏正确的人才观,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研究不够成熟,很难吸引、留住科技创新人才,这已成为我州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限制和影响了企业科技创新的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够充分,尚未形成浓厚的社会气氛,在具体政策的落实上还不够到位。

(二)双创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意识不足,创新社会氛围不浓。对“双创”重要意义的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战略思维和长远考虑,引导创业主体进行创新的力度还不够大。创新的社会氛围还不够浓,引领、鼓励创新的举措不多,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扶持力度还不够,缺乏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是财政投入不足,引导作用发挥不够。创新投入不足,尤其在具有开拓性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没有发挥出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

三是创新动力不强,创新能力存在差异。近几年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虽然逐步增强,但其自身用于科研的投入仍显不足。企业对科技创新的投资回报率预期不高,简单扩能多,开展综合利用研究和新产品开发的科技创新动力不强。以盐湖深度开发、特色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较活跃,与其他领域的科技创新差距逐步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人员和研发平台等科技资源,相对集中于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加大。

四是创新创业人才不足,领军人才紧缺。我州创新创业人才总量不足、层次低,企业中存在高素质创新人员少,且大多走向政府、企业领导岗位或外流;中层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维持生产为主,生产一线员工,大多缺乏技术职业培训,文化教育程度较低。尤其是各行业高层次领军型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创新不能持续、系统推进,产业发展技术难题无法得到解决。

五是创新创业平台不足,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海西虽然建设了一些“双创”平台,但其总量不足,领域不广,创新不够活跃,创新创业的管理机制还不完善。诸多平台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三)重大技术改造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偏重、偏粗、偏短”。基于柴达木盆地的资源优势,以盐湖化工、石油化工、金属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优势逐步弱化,产业结构偏重状况突出,多为原材料加工型,抗风险能力不足,产业价值链低端,科技含量较低,致使经济效益难以提升。

二是产业集群实力不强。部分产业的集聚态势基本形成,但产业集群水平不强。企业间的产业关联、配套企业建设和服务型企业建设都有很大提升空间。由于配套企业实力不足,并在生产周期上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企业偏向于在内部延长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系统。由于专业物流、咨询、会展、法律等配套企业数量较少,多数大型企业被迫建立较为完整的配套服务系统,加重了企业的经济负担,降低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缺乏专业性。

(四)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一是科技局作为成果与专利的知识产权的管理部门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成果与专利工作一直以来都是由其他业务科室进行代管,致使知识产权工作协调和管理机制不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不到位。

二是各级领导对知识产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

三是在产业培植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知识产权目标导向,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的意识淡薄。 四是企业和事业单位掌握与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较弱,缺乏知识产权管理的专业人才。五是全州缺乏专利代理和服务中介与第三方机构,无法为相关单位与企业提供专利代理与申请服务,没有专利代理人及专业服务团队。

六、对策建议

(一)立足实际,发挥好人才作用

一是结合我州各领域企业普遍存在高端人才严重缺乏,人才流失的现象,向企业宣传我州科技创新政策、人才新政,鼓励企业利用好政策,立足自身实际,在政府政策大环境下,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积极推荐申报《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海西州高端创新人才百人计划》《青海学者》等人才引进培养项目,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人才方面的问题。

二是加强与省科协的联系,继续做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工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发挥好牵线搭桥作用,加强院士工作站之间的联系,鼓励有需求、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积极申报建站,争取数量、质量上统筹推进,发挥真正的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积极配合州人才管理部门落实好对院士工作站相关支持政策,加强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力度。

(二)增强创业活力,拓展众创空间

一是落实政策,营造环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决策部署,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为目标,围绕我州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支撑平台,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促进人才、技术、资本等各类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和有效集成,不断提升科技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 优化空间布局。紧紧围绕我州四大传统产业与五大新兴产业,结合产业分布、发展特点及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建设“双创”平台。格尔木市、德令哈市、西部三行委重点依托循环经济实验区和工业园区,建设盐湖化工、新能源、特色生物等优势产业的创客空间、创新创业中心和 “双创”示范基地,充分释放产业技术需求,有效对接上下游产业链条。乌兰县、都兰县重点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服务站、特色旅游等载体,在农村建设星创空间,将众创空间引向农业农村。天峻县重点依托生态环境保护、智慧生态畜牧业、特色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双创”平台。

三是发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一区四园”集聚效应,结合自身实际与特点,突出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创业园、创业街、创业社区、创客空间等多种形式创业创新载体,积极引导企业内部众创,推动各类创业孵化载体与创业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发挥互补优势,打造创业者交流平台,推进创业者联盟、创业沙龙等创业者组织建设,加强创业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有条件的企业成立创新创业团队并为内部员工提供资金、技术和平台,培育内部创客文化,开发创新产品,提升市场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深化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推进供给侧结构向改革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扎实做好盐湖提锂、金属镁一体化重大产业项目,力促一批新项目投运达产;深入开展调研分析,加大运行监测调度力度,把主要精力、骨干力量向企业发展倾斜,切实为规模企业搞好协调服务;进一步强化对接工作,确保省内、州内上下游企业、产品和原料之间的无缝对接。全面推动百项创新攻坚和百项改造提升工程年度投资任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是进一步强化工业园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格尔木工业园工业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工程、柴达木绿色产业园创业基地、格尔木工业园科创中心、乌兰特色生物产业园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工业园“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化基地”孵化模式的配套服务能力。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品牌创建,大力培育和发展配套试验区主导产业发展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主导产业延伸加工和配套生产性服务体系发育,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和环境,充分释放稳增长潜力。

三是以拓展延伸产业链为目标,支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开展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促进产业集聚和资源整合,培育发展一批骨干企业,在七大产业领域形成若干个产业链完善、配套齐全、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集聚区。积极争取国家、省、州重点节能低碳专项资金、省级服务业引导资金、技术改造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项目专项资金等各级各类专项补助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建立灵活、规范的企业制度和决策机制,采取政企合作、国有资金参股等多种方式,重点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市场化引进和应用,形成一批专优特新的中小企业,实现“由专至精、由精至强”,壮大产业基础。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

一是建立健全我州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二是继续加大重点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企业研制开发转化专利技术,加大对专利成果的立项和资金支持,提高专利的申请量。以创建高新技术企业为载体,加大高新技术专利的研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7篇: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启示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时说,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雨雪冰冻、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财政总收入亿元,钨、稀土和脐橙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倍和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个百分点。 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个百分点,达%。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达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治脏、治乱、治堵”取得实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成功申报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民生支出比重逐年提高,科教文卫体、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被列为国家试点,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依法治市稳步推进,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奖。工青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扎实有效。成功举办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县乡换届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实绩公示和“五差额”选用干部等做法创出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和最重的责任,在加快发展中推进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必须坚持生态为重。把绿色生态这一赣州最大的财富保护好、最大的优势发挥好、最大的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为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通过理念、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主攻新型工业

●繁荣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在进一步做强二产基础上,推动经济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

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在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主攻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坚持资源整合与高端矿产产业发展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工业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立稀土、钨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发展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再担保公司,

促进优势产业加速集群。主攻产业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为龙头、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支点,强化园区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和利税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一批企业上市,创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 繁荣现代服务业。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和金融信息平台,优化金融生态,发展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财务管理、信托管理以及后台服务等新兴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组建赣州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赣州银行、赣州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资源,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金融资产、稀贵金属等金融交易市场,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资本运营、产业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研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五年内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与先进制造业紧密联动的现代物流基地和项目,形成以赣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四省八市的“三小时物流服务圈”。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探索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市场,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设计、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家政、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赣南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脐橙精深加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的优质脐橙产业;建设粤港澳优质商品猪供应、南国特色花卉苗木、精品蔬菜、高产油茶等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力度,扩大赣南农产品品牌效应,努力把赣州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放心食品”生产示范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水和谐。

未来五年我市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更强 ●发展方式更优 ●城乡环境更美

●人民生活更幸福 ●社会发展更和谐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赣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向新阶段;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

——发展方式更优。二产、三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1∶40。

——城乡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58%以上,五年累计超1000亿元。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社会发展更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赣州地域特色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打造赣南城市群 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协同,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密集的城市群体和完善的城市体系。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分工体系。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优化“一核两廊三圈” 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有序推进特大型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实行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全市形成6个城区人口20至50万、5个城区人口10至20万的中小城市。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精心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主次干道、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和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注重城市的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客家围屋、七里窑、宋城等文化古迹,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质。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人性化。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建设昌吉赣客专并争取延伸至深圳,加快鹰瑞梅、赣韶铁路建设,推进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和城市连接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省道和县乡公路;抓好黄金机场扩建和航线加密,建设支线航空枢纽,打造四省边际区域乃至我国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500千伏赣州东输变电工程、城乡电网改造、数字赣州等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推动城乡结构转型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就业保障城乡均衡、社会文明城乡共建。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强化中心镇建设,实施城市带动式和农村突变式相结合的双向开发模式。先行先试,抓好储潭、三江等一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鼓励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扩权强县,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差异化考核体系,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县域经济主要指标三年翻番。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全省10强县(市)行列,扶持贫困县和基础较薄弱的县加快发展。到2016年,力争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突破10亿元。

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推进生态资本化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培育发展林权交易市场,鼓励林权依法有序流转,提升林业资源综合效益;推动生态效益评估、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改革。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建立章江、贡江、东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生态化进程。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速生态产业集群化。合理规划设计园区生态产业链条,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园区。建立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县(市)转型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国家、省要求。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审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环境保障机制,切实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存量污染,杜绝新增污染。

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 ●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富民与强市有机统

一、财富增长与民生需求均衡协调,让全市人民共享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成果。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创新提升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乐土、创新创业之城,使人民家业更加殷实,企业更加兴旺,干部群众事业更加有成。培育创业主体。弘扬创业精神,分类引导大学毕业生、科技专业人员、外出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投身创业。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劳动者。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登记条件、出资限额、经营场地等限制,激活民间投资需求,实现民间投资和公共投资互动协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强化创业扶持。落实政策性补贴、小额贷款等政策,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建立健全市、县创业项目库,建立创业指导服务网络。构建创业平台。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增进文明程度,提高市民居住舒适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服务满意度,着力建设安居、康居、乐居之城。促进住有所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红军烈士遗属和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的土坯房,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公共环境。有效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力争300-500米服务圈内有城市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建设好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体育场所。加快城乡商业服务设施、水电气网配套设施建设,抓好“菜篮子”和“放心早餐”工程。实行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公交网络,发展廉价公交,提高通达性、便捷性。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建设宜居社区。 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平安需求,着力建设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经济安全、人民安康的法治、平安城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特殊人群、复杂场所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分类接访、部门联合接访、干部下访、信访听证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基层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

击黑恶势力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生产、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家园、生态之城。实施生态工程。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强“三江”源头、中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治理与保护,抓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城市生态绿肺、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建设,加强道路、街巷、庭院等区域绿化美化,努力实现绿化无盲区、全覆盖。强化民生环保。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等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专项治理废气、烟尘、噪声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培育生态文化。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模式。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省级以上生态县(乡)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编制赣州民生幸福指数,各项工作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和心理感受,着力建设物质富足、精神愉悦的幸福之城。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不断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逐年增长,帮助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稳步增收,实现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深化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对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保对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与物价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帮扶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建设和谐精神家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崇尚科学、崇尚人文、崇尚实践、崇尚创新的高素质公民,营造文明为荣、操守为重、行为规范、和谐共融的人文氛围。总结丰富“赣州精神”,增强赣州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在酣畅的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充实、情操更高尚、生活更幸福。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积极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自觉。唱响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发展合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带学、帮学、促学活动,弘扬崇学美德,建设学习型班子、争做学习型干部。抓好教育培训。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行党员干部普遍轮训。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增进各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和从政品格,提高科学决策、长于谋划、精于操作、善做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以及运用和应对现代媒体等能力。 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发展之要,首在得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开阔视野,选贤任能,把经过重要考验、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埋头苦干、善于创新、大胆负责、敢于碰硬、破解难题、廉洁自律、品德高尚的干部有为有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实绩公示、“五差额”、民意调查、家访考察等做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班子结构。健全科学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岗位交流锻炼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为老干部发挥余热创造良好条件。创建“人才特区”,探索“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博士后流动站”等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实施办法。大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型人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服务能力。推进党支部和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党员特别是农村年轻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加大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干部、考录公务员、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力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锻炼。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双向开放、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深化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深怀爱民之情,常思为民之举,把开展创先争优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创一等工作有机结合,使“苏区精神”发扬光大。深化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形成真抓实干、为民造福的作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形成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提高执行力中干事成事;形成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的作风,做到条件差干劲不差,基础弱斗志不弱,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作风,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确保廉政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及述德述职述廉、报告个人事项、问责等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制权管事。强化监督制约惩处。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开展廉能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各级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党管武装、统战、对台、党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推进“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次大督查自查报告(共14篇)

督查自查报告

四查四问自查报告

督查工作 自查报告

税局督查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