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汇报(共6篇)

工作汇报 时间:2021-10-19
【www.wendang123.cn - 工作汇报】

第1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综合培养教育学生的有效手段。近年来,这项工作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探索前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思想主流呈现出积极、稳定、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不可否认,此项工作客观上仍存在着某些方面的不对路现象。这些现象,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使激励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努力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此,亟需采取有效措施逐一纠正。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对路现象

突出表现为“五多五少”:

㈠ 强调“师本教育”多,讲“生本教育”少

当“以学生为本”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关怀发展”已成为教育理念时,许多高校的办学理念仍然遵循师本教育体系——即一切都是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育人和服务体系。在其影响下,教育总是基于教师的需要,课堂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采取“填鸭式”的灌输形式要求学生全盘接受,使教育成为重复性的机械劳动,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重视约束、强制的一面,忽视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性,以致有时会采取一些伤害学生发展的管教方法。

㈡ 给学生讲大道理多,联系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少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时,讲大道理多,未能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譬如,当学生缺乏成才意识和成才激情时,不是讲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大学阶段的知识积累对今后发展和深远影响这样一些更实际、更容易被大学生所接受的道理,而是仅仅用祖国的需要,青年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这样一些道理开导学生;对学生中出现热衷经商、超前消费、追求享受、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等现象,不是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学生的心态进行深入细致的理性分析,对症下药,而是仅仅讲不要辜负父母的希望,要养成俭朴的习惯这样一些道理。这种“空”对“空”的说教,缺少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㈢ 过多强调政治辅导员的责任,忽视了师德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有些教师总认为政治辅导员是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政工干部,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骨干组织者,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他们的份内事情,自己只管上好课就行,以致对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坐视不管,甚至向学生散布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以及低级庸俗文化,忽视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㈣ 对学生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回避多,与学生共同探讨少

当学生提出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用原有的理论暂时还不能解释清楚的、诸如社会上的腐败现象、分配不公以及其他屡禁不止的不正之风等社会性的热点问题时,教育工作者往往闪烁其词或避而不谈,而不能面对现实,鼓起勇气与学生真诚、平等地共同探讨,寻求正确答案,以致有些学生面对现实,

产生种种不满情绪,滋生不良的逆反心理。

㈤ 关注优秀学生多,关心特殊群体学生少

目前,许多学校在评优评奖评先进时,总是看哪个班级、哪个年级、哪个院系有多少优秀学生,有多少好人好事,而不是把做了多少帮助和转化学生工作,有多少学生取得进步做为参评的主要条件。这就有意或无意的在政策方面误导了政工人员把优秀大学生做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对象,而不愿意把过多的精力用在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经济困难、行为失范、心理失调、信息缺乏等特殊群体学生身上,达不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以新的视角,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对路现象

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一个坚持”、“三个贴近”、“四个提高”,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研究新情况,结合高校多年来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以新的视角,努力纠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对路现象。

㈠ 要从“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转变

“生本教育”体系,是一种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它不仅在方向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而且其落脚点是要彻底解决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整个体系问题,是一种充满人文关怀和人本思想的全新理念。而“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则为这一理念的升华撑起了一片蓝天。教育要从长期形成的“师本”教育观念中走出来,走进“生本”教育的新天地。

要确立“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培养学生成才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展现我们教学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高低的工具,大家都是为学生的成才服务的。要让制度和方法服从于学生的成长规律,构建“人性化管理”的管理模式。学生工作的内容要从教育管理转向服务,变单向命令型管理为服务契约型管理。从学校领导到后勤员工,从教学、科研到管理、后勤,一切人员和工作都要围绕“培养人”这个目标,都要有育人的职责,要求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

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关怀发展”的教育理念。教育就在于为个体生命的自主发展创造所需要的条件,让生命自主、自由地发展。随着科技迅猛发展,终身学习的思想的确定,学校要逐步从对学生的单纯教育和指导过渡到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自身的课堂教学及其评价,彻底改变以往只是评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的倾向;要从原来的面向集体的教育转向为面向个体的全面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整、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更新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发展特征、心理发展特征、基本社会特征和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基础和特长、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提携特长,在整体合格的基础上张扬个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要与时俱进,针对学生多样化的特点,抓住其思想上的兴奋点及关心的热点,积极采用心理咨询、个别谈心、民主讨论、专题讲座及互相交流等办法,进行多样化的有的放矢的教育;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将外部强化寓于开发内在动力之中,尊重学生对个人“自我发展”的关注与追求。

㈡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邓小平同志曾经强调,“要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去做思想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要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于人的思想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因此解决思想问题时就要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减轻人们由实际问题而产生的思想压力和思想波动,从而提高实效性。大学生的思想问题,除纯属思想认识问题和思想意识问题外,一般多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譬如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勤工助学等,解决这类问题就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热点入手,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

关注学生的切身利益,巧妙地把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能动追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思想热点及最大的切身利益主要体现在哪?主要集中在如何设计自己,如何塑造自己,如何发展自己,如何营销自己,为今后争取一个好的前途,找到一份理想职业。围绕这一点,引导他们在自我提高的同时,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共生关系,认识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是成功的条件,帮助他们培养健全情感与利他观念,良好的风度与稳健态度,敦睦友情与互助合作的德性,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与和谐众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社会化的自觉性。

㈢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发挥教师的示范引导作用

教师职业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道德行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同时,教师在学生所处的人际关系、周围环境中是一个最引学生注目、最受学生重视的因素,其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大学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立德志的重要时期,他们最敬佩学识渊博、品德良好、热情帮助学生的教师,并喜欢和他们交流一些比较深刻的思想、观点,探讨有关人生的一些话题,希望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迪。从一个道德品质优秀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可能是: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而从一个道德品质低劣的教师身上,学生吸取的道德经验可能是: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

在市场经济条件和开放环境下,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我院的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些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师德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教书育人的理念、方法手段亟需更新,教书育人的能力亟待加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保证学校的社会主义方向和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必须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建设一支品格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㈣ 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热点问题,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位于前三项的是:大学生就业(%)、中国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反腐败(%)。对这些问题,学校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紧密围绕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导作用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职责,充分利用形势政策教育的优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做好释疑解惑和教育引导工作,进一步推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工作,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用优秀文化培育大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㈤ 在关注优秀学生的同时,更多的关心和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对待学生,无论其性别、民族、家庭贫富、成绩好坏,我们都应一视同仁,给予关心和帮助。我不仅要关注那些优秀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关心和关爱那些特殊群体学生。近年来,大学生中学习、生活和心理出现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日益增多,几乎每个班级、每个年级、每个院系、每所学校都有。对于他们,我们不但不能少管、不管,甚至是歧视、排斥他们,反而要做到“好看的要爱,有伤疤的更要怜惜。”他们也有不少优点,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他们,努力寻找、发现并发展他们的闪光点,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育人环境,满腔热情地从空间、时间、心间上全方位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积极帮助、教育引导,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良好地生长,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汇报人:xiexiebang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六日

第2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包银山

(内蒙古财经学院团委)

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思路和布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一个根本目标”、强化“两大阵地”、建好“三支队伍”、突出“四大任务”、落实“五项主体工程”、把握“六条基本原则”。

坚持“一个目标”,即始终坚持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根本目标。进一步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观念,把育人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强化“两大阵地”,即强化“第一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所有教师的育人作用;强化实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建好“三支队伍”,即建设好学校党政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三支队伍;突出“四大任务”,即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强化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努力培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情操;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落实“五项主体工程”,即校风学风建设工程、“为人师表”工程、“当好接班人”工程、基础文明建设工程、“双扶困”工程;坚持“六条基本原则”,即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的原则。

二、积极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各类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以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纪念日为契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比赛、主题党团日等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党热情,进一步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使大学生树立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自豪感。

2.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校风、学风等文明创建活动,在学生中努力形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精神风貌,并通过校规校纪、文明公约的宣传教育,在校园内形成文明的时尚和风气。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进一步扩大青春杯、科技创新大赛等品牌活动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为大学生展现聪明才智提供广阔的舞台。要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要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要积极推进宿舍、食堂文化建设,为大学生的生活创造高雅的文化氛围。要充分发挥校报、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等教育媒介的作用,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侵蚀。

3.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大力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社会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国情,体察民情,增长才干。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增多,需要对此高度重视。要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聘请心理素质教育专家,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

5.充分发挥学生党团组织的重要作用。学生党团组织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建组织在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和对广大学生的辐射作用。组织好党校学习,加强对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要重视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学生班级党组织,实现本科生班级“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党支部”的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深入持久地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素质。坚持党建带团建,加强学生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做好推优入党工作。积极探索适合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科研特点的党团支部创建模式,创新党团组织工作方法。加强对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工作的指导,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引导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6.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校园网络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阵地。要善于针对网络的特点、发挥网络的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在线”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网上党校、心理健康教育网、教学管理网、勤工助学网、就业指导网等一批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要建立一支以学生工作干部为主体的网络信息管理员队伍,了解校园网舆情动态,及时捕捉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群体思想,主动有效地引导网上舆论,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御网上有害信息,提高校园网络信息预防和应急处置能力。

7、积极营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和沟通的有效机制。要加强与大学生家庭的沟通,主动争取社会、家庭的支持,相互配合,共同帮助大学生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立自强的良好意识和观念,努力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做好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工作。要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完善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工作,确保学校收入的一定比例足额用于资助贫困家庭大学生。把资助工作与诚信教育、就业观教育等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资助工作在帮助大学生完成学业、提高政治思想觉悟等方面的教育功能。 进一步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机制。积极探索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有效形式,落实和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为大学生落实就业岗位创造条件。

充分发挥“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协助有关部门积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党性教育和开展帮助贫困大学生工作。

8、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职责,各级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要按照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建设一支理论水平较高、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较强,专兼结合以专职为骨干的精干、高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要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培训计划,鼓励年轻教师学习深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及时掌握最新的理论成果,提高其理论水平。同时要加强教学效果的考核及评估体系的建设。

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生导师肩负着学业和德育上的双重职责,要从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出发,建立研究生导师负责制,调动研究生导师在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性,积极探索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他们既是教师又是管理人员,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对大学生成长影响很大,其作用不可替代。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的选拔培养那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像关心业务学术骨干成长那样关心辅导员、班主任的成长,积极支持他们继续深造学习,不断提高其工作水平。要建立和完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对他们政治上要爱护、政策上要倾斜、生活上要关心,使他们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合力作用。持统筹兼顾,制定和完善有关规定,明确职责任务和考核办法,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并通过优质服务,使大学生的思想得到感染和教育。

9、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完善学校党委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划和指导,确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要求。各有关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督促检查,密切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落实到教学、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之中。要充分调动全校师生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和浓厚的育人氛围。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调研。要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学生思想状况,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解决大学生的困难和问题。要开展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学生心理状况、新生思想状况以及毕业生思想状况等调研工作,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使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通过召开学生工作例会等形式,对新形势下学生工作进行研究和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观念、新形式、新方法,努力开创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各单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纳入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场所与投入,不断优化手段,改善条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物质保证和精神支持。

第3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如何浅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的形势下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转变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德育观;必须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提高水平;必须和学校各个岗位职责及工作特点结合起来,齐抓共管,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

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提高其理想信念是关键。因此,以前被证明为有效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要继续坚持,如要继续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全面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同时,我们应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以更新鲜活泼的、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灵,增强其理想信念。

充分发挥党、团和学生组织的优势。拥有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深入基层的党、团和学生组织,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特有优势。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把优秀大学生吸收到党内来,使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

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通过环境建设,我们要在学生心灵中注入理想信念的种子,使它发芽成长,在这方面,我们大有可为: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方面要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大众传媒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反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典型和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各类网站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带动下,要大力建设校园文化,广泛深入开展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化体育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大学生代表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更要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切实做到关心和感染学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育人、管理等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第4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充分发挥青年作用 建设“三增”幸福社区

之龙华社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义务家教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充分发挥共青团团结、凝聚和服务青年的职能作用,扎实全力落实 “三增”幸福社区,建设“三最”龙泉、实现跨越发展的目标。为切实落实关爱帮扶龙华社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高校志愿者将以进社区的方式,为社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义务家教活动,通过开展此次活动,使社区青少年的人际交往自信,引领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学业上的进步。

二、活动时间

拟定2011年5月15日开始,每月开展四次,奇数周由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偶数周由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志愿者队伍开展活动。

三、活动地点

拟定龙华社区二期义工之家

四、参与人员

团委工作人员、大面街道龙华社区工作人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龙泉校区志愿者、四川师范大学龙华校区、留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儿童(20-30名)

五、活动内容及流程

(一)前期准备及相关安排

1、5月11日确定参加活动名单--高校志愿者、社区留

守儿童和困难家庭学生;

2、志愿者到社区乘车路线—乘坐899路公交车(龙泉总站始发点)到龙华2期下车;

3、团旗一面、横幅、留守儿童之家牌匾;

4、协调义务家教开展场地--拟定龙华二期义工之家(硬件设施:桌子、椅子、写字板、黑板笔、黑板刷、投影仪、饮水机、电风扇或者空调);

5、志愿者帽子、衣服、照相机、志愿者活动登记表(团区委);

(二)活动流程

1、8:50学生点名;

2、9:00---9:40品德教育;

3、9:40---9:50课间休息;

4、9:50---10:30 功课辅导;

5、10:30---10:40 课间休息;

6、10:40---11:20 功课辅导;

7、11:20---11:30 学生点名后放学回家。

共青团龙泉驿区委员会

2011年5月10日

不妥之处请

第5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在深刻总结社会发展历史规律和思想文化建设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我党在科学分析当前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新时期先进文化建设的重点,更是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高校思想文化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巩固全社会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而言,引领着力点在于政治方向上以科学的理论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上以共同的理想导引追求,精神支柱上以崇高的名义凝聚力量,时代主题上以革新的魄力鼓舞斗志,伦理规范上以优秀的道德培育风尚。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文化建设,只有把握好引领重点、夯实好引领基础、狠抓好引领保障,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保证前进方向,持续提供价值源泉和精神动力。

一、把握引领重点,发挥三种作用 高校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时,应当做好“思想库”、“智力库”、“人才库”,充当引领和谐文化与现代文明发展的“火车头”。

第一,“思想库”要承担传播文明的使命。高校不仅是社会知识的中心,同时也是新思想的创造者和弘扬地,堪称“思想库”。回顾历史,世界大学发轫之初就与社会思潮紧密相连。

中国大学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大学》认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西方大学起源则关系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明,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培养通晓“理念世界”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倡导“自由教育”等。陈至立评价《大学》“这一教育思想与一千多年后发祥于欧洲的近代大学开启智慧、弘扬文化、传播知识是相通的。千百年来这一传统薪火相传,经历了历史长河的洗礼而历久弥新,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欧洲中世纪大学是现代大学的直接源头,由于大学与宗教不能分家,宗教思想的传播通过教堂形态的大学不断发扬。

14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宫廷学校、法国的法兰西学院等助推下掀起人文主义的热潮。而后先进教育思想家洛克等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发起了启蒙运动。再来看中国,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伴随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走过了很长一段时期。到了近代,变法自强的维新思想通过新式学堂传播开来。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推进,京师大学堂成了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发祥地。

20世纪70年代末,南京大学胡福明的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拉开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序幕。显然,只创造新的价值理念还不够,还要将其发扬光大。先进的文明观念只有代代相传才能不断推动人类思想的进步,促进经济社会的飞跃发展。当今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广为传播,尤其是通过高校规范化、制度化教学,传授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知识,传递蕴含于知识之中的思想文化精髓,才能使先进理论变成社会转型时期人民群众易于掌握的思想武器。

第二,“智力库”应发挥示范辐射的作用。高校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教育职能在中世纪大学产生的时候也已存在。科学研究职能得益于德国洪堡和阿尔托夫等人倡导的大学是“研究中心”,注重“发展”知识。这种全新教育理念不仅影响了欧洲各国,而且促使美国成为当代大学的重镇。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所著的《高等教育哲学》中提出了高等教育是“服务站”和“象牙塔”的理念,更是倡导了大学应发挥在经济社会主战场的智力服务作用。我们看到,在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里,我国高校不仅为各种改革提供精神动力,更为各项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如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带头掀起真理标准大讨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校园带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研究社会民主与法制完善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引领社会科技进步;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吸收借鉴西方进步文明成果,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高校在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历史地位和突出作用,决定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并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率先垂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示范区,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产生广泛辐射作用。作为“智力库”,高校要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师资优势、育人力量,承担惠泽民众职责,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舆论支持,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范围,提高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整体质量。

第三,“人才库”应当履行理论创新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后,在理论上有一个不断丰富、发展、完善的过程,以从事独立学术研究为根本的高校在这当中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欧洲中世纪大学诞生以来,强调大学应以学术为本的思想始终没有真正中断过。20世纪初,教育哲学家维布伦坚持认为,探讨深奥的实际知识是学术事业不证自明的目的。20世纪中期的怀特海指出,大学之所以存在,不在于其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也不在于提供给教师的研究机会,而在于“在富于想象地探讨学问中把年轻人和老一辈结合起来。”作为“人才库”,高校具有一大批高智慧、高技能、高品德并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珍贵人才资源,他们有的是坚持正确信仰、占领学科前沿、引领人类进步的一流学术大师,有的是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善于联系实际的学科带头人,有的是思想态度端正、年富力强、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有的是满怀未来憧憬、思想开放活跃、渴望施展才华的青年学生。高校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人才优势,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健全有效的人才激励体制,使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创新过程中发挥好领航员、排头兵、生力军的作用。促进他们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紧密结合中国实际、时代特征、人民愿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如调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背景下我国民众思想活动的特点以及社会转型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制度安排与程序设计;借鉴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效做法与先进经验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乃至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具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从而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内化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的自觉性、坚定性。

二、夯实引领基础,壮大三种力量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做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从思想、人员、环境等方面强化工作基础。

第一,加强思想宣传力。主流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组织、号召、凝聚民众并得到民众支持和拥护的有力武器。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主要发生在人们的思想领域,这就决定了要寻求意识形态认同,宣传思想工作极为重要。高校要掌握思想工作的主动权,积极承担引领方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的功能,用学校发展的成效、目标来统一思想、汇聚力量,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着力构建宣传思想工作的立体化格局,强化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地位。要善于使用宣传工作的方式,整合校内外优势宣传资源,建构科学合理的运行模式,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宣传阵势,以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思想宣传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要精于运用舆论工作的技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发展人结合,提高舆论工作化解矛盾、平和心态、理顺情绪的能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

第二,提升全员育人力。我国高等教育讲究育人为先、德育为本。因此,要树立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整体理念,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格局。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主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同时把握好“学术探讨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基本原则,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代化的新成果,尤其是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言传身教,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人生价值追求。管理育人强调各级党政干部要明确责任意识,在其岗谋其政,提高办事效率,勇于改革创新,既不能放任学生又不能给他们以思想枷锁。服务育人要求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具有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和从事本职工作的技能,努力为学校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环境。

第三,增添环境熏陶力。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在思想文化建设中具有独特作用。要建设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文化精品,营造浓厚的德育环境和氛围,发挥其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一要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整体规划,坚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经济实用、美观协调的原则,充分考虑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结合,精心制定全面的校园环境整治方案并分步实施。二是注重完善硬件设施。建设好楼堂馆所,完善课堂教学、生活活动等设施,不断满足学生健康成才的需要。设计理念以培养新人为出发点,教育性要强,品位要高,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等达到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三是加强人文环境建设。健全大学管理制度体系,倡导优良校风,规范师生行为养成,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风貌。挖掘创校历史资源,办好校史陈列展览,用学校办学艰辛历程感染学生继承学校优良传统。凝练大学精神,明确校训、校徽、校歌等,激励学生热爱学校、刻苦学习。重视典礼教育,利用重大节庆日、学校开学或毕业等时间节点,激励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对未来的奋斗感。

三、狠抓引领保障,优化三种机制

面对国内外的纷繁形势,做到未雨绸缪、因势利导,实现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关键在于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

第一,盘活课堂教育机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正所谓“不深入课堂、不改变课堂教学的教育改革充其量是„只开花不结果的树‟。”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的构建,我们更应该回归课堂、关注课堂。这当中首先要勇于把知识型教育提升为信仰型教育,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无论课堂上所学的教材具有多么充实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但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总是把认识的目的放在第一位;知道它、学会它、记熟它。而且教师也是全力以赴地追求这一点。这个目的越是被置于首先地位,它就越是有力地占据了学生内在力量,而思想也就越来越远地退居次要地位,从而把知识转化为信念的有效系数就越来越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避免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智育化,采取各种方式促进学生将教学内容通过认识、理解、认同、接受等过程,升华为理想与信念,最后转化为精神动力和行为指南。毛泽东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思想教育的过程,实际上是揭露矛盾、解开思想“扣子”的过程。要使教育真正出成效,其次就得敢于将思想敏感点引发为精神兴奋点,紧紧抓住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环环解扣。教育中做到不回避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共产主义空不空”、“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用没用”等问题,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回避矛盾,引导学生用科学的理论去辩证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真正使学生在消除疑惑的过程中,把“难点”变成“亮点”。再次,更要善于使单向的灌输转变为双向的互动。其实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课堂教育就是一个社会活动系统,它既是学习主体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交互作用过程。课堂不应是一言堂,也不应只有单一的所谓正确的声音,应鼓励学生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不应是灌输站,也不应只让老师总是以领导者、主宰者的面貌居高临下指挥学生学习,应鼓励学生平等的、多样的、多向的对话与交流。建立对话式课堂,是帮助学生辨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确与否的需要,也是促进学生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值不值得践行的需要。

第二,创新活动教育机制。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思想性、时代性、愉悦性、广泛性、持久性、实践性等特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能够发挥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调节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效载体。广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会自觉不自觉地在思想观念、意识潜能、心理素质、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认同、提升,从而实现对精神、心灵的塑造。因此高校应完善校园活动机制,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要全方位多渠道地探索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内容、主题、模式设计等,注意弘扬主旋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使多种题材、样式、风格的校园文化活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使广大师生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成长,最大限度地形成校园思想共识,从而营造和谐的、繁荣的、先进的高校校园环境。在这个活动机制里,引领是主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揽,弘扬向上的精神,倡导积极的主流,激发独特的底蕴,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树立鲜明的旗帜。渗透是关键: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景性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其丰富的情景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成功的渗透教育便应是这种境界,逐步积累,量变会引起质变。培育是重点:既强调科学精神,促进大学生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深入思考当前多元文化,理性分析社会多元价值,明确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歌颂什么、摒弃什么;又注重人文精神,帮助大学生关心自身身心协调、关心人际关系互动、关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组织是保障:加强高校党委的统一领导,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制定规划,经常督促检查落实计划;配齐院系专职团委书记搞好团的工作,配强专兼职辅导员队伍,覆盖日常辅导;打造完善的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党团学生组织体系等,只有全校上下齐抓共建、群策群力、分工负责,才能视野开阔、深入扎实、整体推进。品牌是生命:倡导和繁荣校园文化活动,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一次精品活动的影响力,往往超过几十次甚至几百次一般性的活动。打造品牌讲究区隔市场,聚集经营,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品位高、精品多,才能赢得师生。

第三,深化实践教育机制。如果一种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成为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的普遍价值行为,就不能说这种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成功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在实践。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教育、长才干,这种教育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论是内容,还是效果都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不可否认,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呈星火燎原之势,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但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长期实践来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途径的课堂教育、校园活动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并没有均衡发展,相比前两者,实践教育目前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薄弱的的环节之一,实践教育在高校发展中的“短板效应”依然突出,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还有差距。我们感觉到,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好水平发展,应有的放矢地对其加以改革、发展及创新,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社会实践形成有机运作、自我驱动的动力机制,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提供有效途径。我们的体会是:一是参与模式要由“精英实践”向“普及实践”转变,过去把实践机会集中在一部分骨干学生身上的“精英实践”显然忽视了最为广大的普通同学的实践需求;二是管理模式要由“一支独秀”向“校部院会”转变,要改变过去社会实践主要由学校团委单枪挂帅的格局,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各院系、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应组成具有领导执行力的统一决策机构;三是经费投入由“一家演戏”向“多方搭台”转变,进一步推进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争取知名企业校友、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资助,多方整合社会资源;四是组织形式由“集中为主”向“集散结合”转变,整合原有寒暑期社会实践和双休日社会实践的体系与资源,推出“课余经常式、周末重点式、寒暑假集中式”的日常化实践模式,促进实践活动常态化;五是实践性质要由“单纯活动”向“融入课程”转变,把参与社会实践作为必须环节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实行学分制管理,激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社会实践活动指导老师,使“一项活动”变成“一门课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班会

一:主题——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目的——初步及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响应党的十七大号召,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增加学生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热情,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进而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实际,树立正确的理想和目标。把爱国热情主义的情操运用于生活实际,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

二:活动场地:外语楼512 三:活动时间和对象: 时间:2012年4月20日

对象:2011级英教三班的全体同学,其中包括主持人和表演人员

四:主持人:韩世昌刘悦 五:活动流程:

(一)主持人宣布团活开始

(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观看有关视频:中共中央有关人员的演讲

(四)朗读:参加团活的同学朗读自己感兴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关内容。

(五)知识问答:参会的同学互提与主题班会有关的问题。答对的同学一对,打错的以及未达的同学一对,自然分出两队。

(六)唱红歌:知识问答中分出的两队同学唱红歌,以红歌的三段(解放前,解放后30年,改革开放以来)分三个部分决出胜负,并对获胜者给以一定奖励。

(七)共舞结尾:大家一起共舞,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八)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引导青少年积极践行核心价值体系》听课心得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任务。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青少年教育全过程,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全面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高尚道德情操、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

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并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应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要求教师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使讲课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教育部门和学校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只看知识、技能传授得如何,还要看是不是挖掘了育人资源、发挥了育人功能。

融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形式,是中小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等都应在生动的社会实践中进行。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能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进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印证、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开展社会实践,应深入挖掘课程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动学校和社会两个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局面。教育部门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协调下主动争取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支持,从服务社会、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战略高度,积极开发具有行业特色、主要面向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满足广大中小学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需求。学校应在教育部门指导和支持下在社会实践基地中开展实践教育教学活动,保证社会实践活动时间,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

融入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应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校园文化氛围。当前应特别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开发优质校园网络资源,大力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遵守国家法律、遵守网络道德,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和抵抗能力;应高度重视各种流行文化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及时发现、研究中小学生关注的文化热点,积极倡导优秀、健康的文化,有效抵制不良文化。这要求中小学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把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在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上下功夫,大力营造指向明确、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育人氛围。教育部门应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学校考核范围,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融入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应对实施课程德育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把体现德育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抓德育时一定要考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是怎么体现的,抓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时一定要考虑对学生的品德培育起了什么作用,把德育与学校生活、与师生日常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生管理中,应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学生制定的制度、采取的管理措施,都必须与培养目标相一致。应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尊重学生人格,肯定学生的进步,正确使用批评的方法。在教职员工管理中,应引导全体教职员工一切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而不能仅从便于管理的角度采用不当的方式方法;应针对当前教师队伍的思想状况、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培训和师德建设,提高育人水平。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应坚持依法治教,强化自主管理,开展民主监督,吸纳社会参与;围绕育人的主题,使一切制度和措施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为目的和检验标准。应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让其参与学校管理,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促进家校合作,优化育人环境。同时,教师与家长、社区工作者,学校与家庭、社区应建立密切沟通的渠道,明确共同的教育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教育行为,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教师感想

这个学期即将结束,我担任辅导员工作也接近一年时间了,这近一年时间中在学生处、外语系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老师和同事们的关怀与协助下,我以学风建设为重点,以育人为主要目的,尽职尽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成绩也积累了不少经验。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在政治思想方面能严格要求自己,关心时政,关注国家的改革与发展;长期以来,以正确的政治观和人生观要求自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的各项组织活动,参加外语系英文歌曲合唱比赛和学工处的辅导员舞蹈,有良好的集体荣誉感。尊敬上级,团结同事,乐于助人。

作为外语系11级辅导员,在“创先争优”、“党员先锋工程”的活动中,这学期我对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考察自身行为举止,更主要考察其能否带动其他同学的正气。我们以观看红色电影为主要教育手段,以党支部讨论为主要形式,共同端正思想,共同进步。我组织支部所有党员参观了学校观光塔和校史展览馆,这增强了学生党员的爱校情结与主人翁意识,激励大家自发性的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创先争优,起模范带头作用。在学校组织的早操运动中,为达到“一早带三早”的效果。我支部将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一个队伍,我们每天早晨在院旗下喊着一二三四的口号整齐有序的跑步。自早操开始以来,我们这支队伍从未有人无故缺勤,真正的起到了先锋带头的作用。

二、努力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学生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 1.以周点名为课堂,坚持每周点名内容与时俱进: 我以开学初的奖学金评定为契机,利用周点名时间引导学生熟悉综合测评和学校奖学金评定规则,以评促建,加强学风班风建设。以早操为契机,严格一日生活制度。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方面,以正面引导为主,在班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奋进,团结的氛围,努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寻找制定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分析当前行业发展现状,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现在的人才需求形势,初步建立合理的学涯规划。

三、努力加强班风、学风建设

1.坚持每个学期与每名同学至少谈话一次,在班级日常管理当中努力发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学习的隐患,通过周点名和主题团日等活动,以正面引导为主,个别谈话为辅,努力纠正学生的各种懈怠心理,引导学生做好学涯规划和人生规划。

2.努力培养和发挥学生干部力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90后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年级会和班干部会议,不断传授学生干部工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学生干部快速成长,担当起班级学风、班务建设的重任。 3.文明宿舍建设方面,我们在班级中选出了“样板宿舍”,并对“党员宿舍”也进行了标识,要求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以身作则搞好宿舍卫生,并将宿舍卫生作为入党和评优的重要参考条件。加强监督检查,将宿舍卫生细则化,制定出了规范要求,将每周日晚周点名结束后定为大扫除时间,且大扫除结束后由年级会学习纪律部配合辅导员检查大扫除成果,出现问题一经发现立即整改并记录存底。 4.严格一日生活制度,按照新生部要求,做好早操、早自习、晚自习检查,在年级会学习纪律部的配合下完成到课情况抽查,将在宿舍楼的检查与教室抽查、点名的数据定期汇总,从中分析发现各班问题,及时纠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一日生活习惯。

5.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和校规校纪教育,以开学初的奖学金评定为契机,利用周点名引导学生熟悉《学生手册》当中的各种规定,坚持校纪校规挂嘴边,每周强调一次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和不能触犯的纪律规定。严查夜不归宿、通宵上网、考试作弊违纪以及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各种案例加强学生的人身、财产、交通安全意识,加强学生防骗、防传销意识。

6.加强学生学涯规划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定计划定目标的习惯。年级会学术科技部在通院团委的指导配合下开展了一次对每一名外语系11级学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问卷调查,引导学生开始认识自我,开始主动思考未来。 7.培养学生交流学习的习惯,我和陈刚老师共同组织了多场优秀毕业生的经验交流会,以“班对班结对子”的形式邀请各年级学长姐来到班中做报告,阐述每个时期所面临的不同问题,并从考研、就业、竞赛等多个方面与新生交流经验,帮助新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活,选对方向,尽快融入和适应正确的学习生活习惯。

8.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积极培养兴趣爱好。外语系学生在系领导的支持下,组织各班根据本班学生的不同爱好成立多个兴趣小组。每个兴趣小组需制定详细的共同学习和交流计划并定期布置作业,还通过学术科技部根据个小组需要安排小组间的交流会和邀请学长姐学习导师前来指导。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名学生在兴趣中求进步,享受成长的乐趣。

9.针对部分学生内向,不善与人交流的特点。我通过各班学生干部开展了内容丰富多样的各类课外活动。通过这类活动加强了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人际关系,为学生日后的互帮互助打下了基础,使得学习生活氛围更加和谐。

10.关心关怀贫困生学习生活。我通过各班学生干部对贫困生做好管理、监督教育和服务,将所有贫困生专门召集开会进行教育,引导学生知恩感恩,鼓励学生有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按照学校要求严格做好奖助贷等资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各类资助第一时间通知到所有学生,且各环节完全公平、公正、公开。

四、努力做好安全教育

我利用周点名时间不断强调安全问题高于一切,通过高校内以及社会上各种案例教育学生重视安全问题,并三令五申的强调学校的各种规定。3月份我利用课间时间在各班安排了多场急救知识的普及活动,并邀请了省红十字医疗急救中心的专业培训师来校开展了一场面对全年级的急救知识普及讲座,现场爆满,通过讲座学生们了解到了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心理健康教育

90后学生群体的特点是表面坚强,内心脆弱,自尊心强,表现欲望强烈,很多学生在顺境中成长,抗挫折能力和抗压力差,并且缺乏理想和目标。针对这类特点,我通过班干部例会和宿舍谈话等方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了“感恩父母、珍爱生命、奉献社会”等主题教育。年级会心理部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性格测试等心理问卷调查。

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

本学期工作中,我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事务性的工作太多,思考提高的部分不足,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今后我一定努力克服不足之处,争取在新的学期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学生工作充满了挑战,当中有做不完的工作和挖掘不尽的乐趣。面对种种挑战,毛主席说了“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就需要我们用认真的态度去迎接它,相信我会在新的学期中圆满完成任务。

第6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感:做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许晶

大多数大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吹灭了18根生日蜡烛,踏入校门不仅是成为大学生的标志,更是长大成人的标志。

“成年”意味着要扛起“社会责任”这副担子。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不能忽视“增强社会责任感”这个重要内容。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是我们父辈那一代大学生的普遍精神风貌。而这些年来,面对各种社会现实,闭目塞听的逃避者、视而不见的旁观者多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思考者却少了。有一部分大学生竟然从没听说过“艾滋孤儿”这个词,对艾滋病这样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缺乏足够的敏感。

我们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我的理解里,“载物”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有开阔的视野和豁达的胸怀,有深厚的社会责任意识。班主任在班会上经常对我们说,要知道培养一个清华学生有多不容易,要清楚社会对我们投入有多大,期望有多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戒绝“小气”,即任何时候都不能想着逃避责任或避重就轻,要勇于担当,充分准备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培养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清华大学的教育精神,昔有马约翰老先生的名言“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今有“我们的事业在中国”的召唤。这种精神一以贯之,是一项宝贵的传统:

1979年,化学化工系77届2班全体同学提出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极大地鼓舞了那个年代青年大学生发奋学习、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他们还拟定了11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具体措施作为全班行为要求,这些措施中有“认真学好政治课”,也有“排队买东西不夹塞”,可见当年的严谨务实。

25年后,化工系二年级高分子3班组织了一场名为“与李昌平面对面———贫困的制度因素”的讲座。一位研究生在水木清华BBS上写道:“这是一次不同凡响、十分难得的讲座,一次真正关注弱势群体、唤起良心的讲座,一次激荡青春理想和追求公平公正的讲座。”高分子3班的同学还在讲座上分发了倡议书,收到了各专业学生的响应。

正如倡议书中所写:“让我们共同关注现实中国,共同思考!我们是有责任感的一代大学生!”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生)

《人民日报》 (2004年11月24日 第十一版

2019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中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大学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汇报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