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调查报告(共3篇)

调查报告 时间:2021-06-16
【www.wendang123.cn - 调查报告】

第1篇:林业调查报告

沂水县现阶段林业情况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了解国家林权制度改革后家乡的林业发展情况,深入分析我国林业制度改革利弊,探究新农村建设新思路,笔者于8月20日跟随沂水县林业局专业技术人员及各乡镇林业站长参加了2010年沂水县生态林场自查验收培训会,并走访各乡镇获取了本年沂水县林业情况的第一手资料。

今年以来,本县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生态林场建设步伐,以提高森林覆盖率和造林绿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工作重点;以提高林业的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四大效益为核心,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绿化、林场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规范化保护为总出发点。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抓住造林黄金时机,大干快干,努力培植森林资源,不断丰富森林景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构建起了全县森林生态旅游大格局。

沂水县以生态林场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城区周边山体绿化、杨树丰产林、全县荒山绿化为总抓手开展营林生产。立足实际,坚持植树造林不动摇的指导思想,完成了上半年的林业生产任务。截止目前,全县已完成营林面积万亩,其中荒山造林6万余亩,杨树丰产林4万亩,林下经济35万平方米,完成城区周边山体规划面积万亩。今年春季,局领导班子会同各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同志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科学规划,实现了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点、线、片、带栽植相结合的栽植格局,大力实施了四大杨树丰产林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工程、沿河围库工程、城乡绿化工程、农田林网工程),目前,4万亩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

同时,沂水县超额完成了荒山造林任务。目前,全县荒山造林完成了6万余亩。今年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山、水、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方针,根据荒山绿化规划及生态林场建设规划,县林业部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宜林荒山和生态林场建设地进行了统一科学规划。所有工程造林点全部经过公开竞标,运用专业造林队开展工程造林。今年乡镇自行造林4000亩,也全部按照工程造林的标准进行实施。

今年沂水县还完成了30万平方米林下经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该县狠抓了林下经济的发展,重点推广发展了食用大球盖菇、双孢菇、平菇、杏孢菇、黑木耳等菌类;蚂蚱、金蝉等特色昆虫;鸡、鸭、鹅等林下禽类养殖为主流的林下经济产业。

在笔者跟随林业局工作人员进行下乡调查时,了解到局组织局班子成员、包乡镇林改人员在工作中施行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保证分管领导对工作的全面部署。要求检查工作人员采取 “听、查、看、访”的方式,对我县的林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全面的检查。

听:听取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行政村以书面材料形式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查:一查乡(镇)、村两级林改机构、人员、经费、工作责任是否落实;二查乡镇、村集体林改摸底调查资料是否齐全、完整,真实可靠;三查乡镇、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是否真正通过集体讨论,是否有会议记录;村级林改实施方案是否有请示、有批复,是否做到程序、内容、方法、结果四公开,各项工作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看:主要查看宣传、组织、发动是否深入、到位,宣传标语等是否落实,宣传资料是否规范、是否把林改政策真正宣传给群众;村组会议、林改方案是否达到两个2/3标准要求,工作程序是否规范;林权档案资料收集是否齐全、规范。

访:查访各乡镇、村领导是否真正重视林改工作,实地走访林农,核实林改政策宣传是否到位、林农是否清楚相关林改政策;对本村林改实施方案是否满意;走访群众在林地勘界中是否做到到场签字,是否做到勘界张榜公示;是否存留影像资料;乡(镇)、村干部是否存在违纪违规行为等。

工作中,该县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保障工作: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在实地察看地形地貌,听取各方建议的基础上,县林业部门组成了由局班子成员带队的杨树丰产林、荒山造林、林下经济质量督导组,按照农田林网化、沟渠林带化、荒山规模化、树种优良化、结构合理化的要求对宜林荒山进行了科学规划。

二是严格技术规程,实行规范化栽植。在造林过程中,局班子成员分包乡镇到造林地点进行实地检查,做到了统一规划、统一技术要求、统一时间、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统一”工作要求。为高质量完成植树造林任务,该县严把了整地、苗木、栽植和抚育四道质量关。三是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该县将社会自愿捐助、世行贷款项目造林资金及国家、省、市荒山绿化项目资金捆起来使用,全部用于工程造林。充足的资金保障,有力地调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搞好林业生产积极性,推动了造林绿化工作的进程。

四是严格责任奖惩机制。该县以县委办公室文件的形式将植树造林任务落实到乡镇,县政府与乡镇政府签订了责任书。严格实行了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乡镇党委政府领导包管理区、乡镇机关干部包村责任制。文件明确规定,对造林质量不合格的进行通报批评,不能足额兑现造林资金,视情进行罚款。对工作进展快,按标准完成目标任务的,按考核标准兑现造林资金。

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已达到11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全县形成了荒山、沟渠、河滩、平原综合绿化体系,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片,路成行”的林业建设新格局

第2篇:林业调查报告

本文总结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形势,发展思路及对策,经验及效益,面临新问题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非公有制林业 思路及对策

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林业建设中最具活力和潜力具大的产业。面对新的形势,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成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力军。多元化投资林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出一大批非公有制发展林业产业的先进典型。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幅员面积2655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238个行政村,总人口55万人。全市林业用地226万亩,占全市幅员面积的%,森林覆盖率%。林业管理机构有种苗站、林产公司、二个林场、四个森林经营所等九个林业基层管理单位,非公有制林业建设在89年开始实施。 1.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基本情况

西昌市紧跟国家大力倡导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形势,全方位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发展,1993到2002年底,非公有制林业造林万亩,其中:速生用材林万亩,干果、水果、林药等经济林

17、4万亩。造林业主按经营规模分为:万亩造林特大户1个、千亩造林大户17个、五百至千亩造林户38个、一百至五百亩造林户224个、五十至百亩造林户7000个、五十亩以下造林户万户(包括退耕还林户),企业造林14户,外商合作造林1户。森林覆盖率由93年提高到2002年的%,使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西昌市非公有制林业发展 思路及对策

深化服务,促进发展。西昌市从转变部门作风入手,发挥自身优势,搞好专业服务,推进以非公有制林业建设为重点的林产业发展。 掌握国家的林业政策积极引导发展。市委、政府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深入基层搞调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广大农民、机关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投资,承包荒山植树造林,实行谁造林、谁投资、谁受益的多种形式,土地承包,“四荒”的拍卖,林木林地有偿转让等效政策。非公有制造林投资实体以个体户、联户、合股、企业造林,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激励几百户造林大户迈向荒山,闯进林海。

搞好资金服务。为解决造林业主发展林产业资金周转问题,林业局积极争取世行贷款、农行贷款、协调市财政、农村信用社优先为造林大户提供一定资金保障。改变过去依赖国家出钱造林转为多渠道集资造林,缓解了造林资金不足问题。

确权发证落实林地产权。市人民政府为非公有制造林户造林质量达标后发放“林权证”,使投资造林者具有法律保证,群众防开手脚大胆开发。

搞好技术服务,为确保造林质量。林业局实行局级干部和科股级负责人分片包片责任制,并成立技术小分队到乡村、山头地块搞规划、讲技术、把好造林、育苗质量关。

搞好苗木服务。以市种苗站为主体,以林业场所站苗圃为补充、个体私营苗圃为依托,协助造林实体满足种苗需求,2002年全市育苗5000万株,达到了品种纯正、标准高、质量好、价格相对合理,起到了以服务促进发展的效应。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发展力度。切实保护好造林业主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积极性,西昌市委政府1997年制订14号文件规定,利用世行贷款、农业贷款造林的业主在第一轮采伐时,林农所交的育林费更改资金全部作还贷资金。“林权证”可在银行作抵押贷款。 3 西昌市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基本经验

市级领导班子率先垂范。自己出钱带头,投资荒山承包植树造林,九四年至九五年市级领导干部在林业技术人员的协作下,投资造林面积达到2万亩,起到了良好的引导示范作用。

积极鼓励扶持造林大户。培养支持造林主力军,做到了国家、集体、企业、个人都来维护生态、造林绿化,发展林果业,把资金投入“绿色银行”。同时改变过去造林绿化以政府为主转为非政府投资为主,林业发展从过去的粗放型转入了如今的集约型、规模型、走向了产业化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势头更强劲。如樟木箐乡农民胡孝怡造林6万亩,现林业资产近亿万元,成为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个体工商户苟长春把多年积累资金100万元投入植树造林5000余亩;林业职工陈大津3年自筹和贷款投资造林3000亩;西昌华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多万元,走养殖带动生态农业,种植优质石榴600亩,利用养殖污水和粪便作肥料,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放活机制,探索模式。西昌市放活造林机制,进行了有益探索,鼓励农民在交通不便的二半山民族地区发展干果,生态林和用材林、药材5万亩,对安宁河中低山培育高密度的定向速生工业原料林18万亩,利用低产田通过改造种植石榴6万亩,蚕桑3万亩,其它干果、水果、林药材等4万亩。西昌市开始实施“千株树”工程,力争在2—3年内达到户均千株树,收入超万元的目标,非公有制林业已成为我市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

把植树造林与农业、林业产业化相结合。寻求林产品加工收益,回收造林资金,增加造林和保护后劲。西昌市2002年林副产品总产值上亿元,其中石榴鲜果产值6000万元,林木种苗生产销售产值2000万元,其它林果、林药、蚕桑等产值4000万元,桉树材、油产值400万元,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又做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4.当前非公有制林业发展中面临着新问题

林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投资成本越来越大。林业是一个风险大,回报期长的产业,投资造林者直接成本明显上升,目前每亩造林投资成本一般要上百元,部分甚至要近千元资金投入,投资后3—5年才有收益。

造林投资难度大、国土荒漠化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现象严重。西昌是凉山彝族自制州府所在地,巨大的人口流动,特殊的干热河谷气候(干旱、火灾、自然灾害)造林地受人为活动、林地林权纠纷,都会使造林投资者血本无归。

林业税费过重。现行国家的林业税费政策不适宜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如投资种植商品林所需税费有育林费、林业建设保护费、农林特产税,加贷款(借款)资金利息、土地承包(使用)费、种植、肥料、管护、采伐、运输等培育成本,造林业主还要倒亏100元左右,导致部分农户通过多种渠道借、贷来的资金无法偿还,给非公有制林业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

放开现行人工林采伐限额指标。改变森林采伐限额与公有林同等对待,对农民非公有制林木采伐进行宏观调控,放开非公有制林业林木采伐限额,规范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的农业税和育林基金征收办法;建立林业生态补偿机制,让广大林农带效益发展。

森林资源培育与资源利用脱节。林产品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而西昌市利用各种项目工程营造速生工业原料林—直干桉20万亩,因无纸浆厂、纤维板等加工企业收购利用,难以使有限的森林及林副产品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5.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前景

全市上下对非公有制林业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各级领导逐步把造林绿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主题。更重要的是城乡居民要有一个处处有树木、草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街道整洁、空气清新、水体清洁、果木丰盛的生活。为非公有制林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种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非公有制林业,走产业一体化的路子,健康有序的发展。

第3篇:林业发展调查报告

林业发展调查报告

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林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年3月以来我单位组织了一次对我区林业发展状况的大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林业不仅是我区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区的支柱产业之一,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一、当前我县林业产业发展情况

1、林农缺乏自主权。我区在上世纪根据本区实际,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从而使全区造林营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林农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近两年来,各级政府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尊重林业科技人员的意识不够,行政干预过多,不能适地适树,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为今后林业生产留下无穷隐患。

2、采伐计划缺乏自主权。近几年来,我区森林采伐计划主要是在退耕还林、奖励造林、通畅工程、重点企业等方面进行分配,这种分配方法对解决农村贫困农户困难,鼓励林农造林,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省、市林业部门干预过多,使得对林木的采伐计划的分配未能根据本区实际进行分配,不能统筹安排。

3、林业管理体制不顺。传统的林权管理体制,由于林权不清,界限不明,流转混乱,新的林权制度改革尚在进行中,林地林木权属纠纷突出。执法单位各自为政,多头执法,交叉执法,重复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4、林产工业数量不多而且档次低。目前全区有林产品加工企业多以粗加工为主,这些企业加工产品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5、森林资源总量不大,林分质量不高。全区林业亩平蓄积量仅立方米,比全国亩平蓄积立方米存在较大差距。

二、意见和建议:

1.突出林产业的重要地位

要充分认识林产业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替代的经济基础。认真审视当前林业发展形势,进一步提高对林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要突出林产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把林业产业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统筹安排,作为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考虑,认真做好林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正确处理好林业公益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林业资源的培育和合理开发利用,为林业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坚决贯彻党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政策,不断的完善三北防护林体系,减少水土的流失和沙化。

2. 建立和完善林业产业投入机制

林业是一项生产周期长经济效益回报慢的产业,仅靠山区群众和少量的政府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调查中发现,多年来林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欠帐较多,要从根本上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必须要探索建立起有市县乡村共同投入、各级部门资金整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多元化长期投入机制,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各级政府应逐年加大公共财政对林产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综合效应,适当增加财政贴息金,扶持和引导林业项目资金的投向。努力形成以政府财政扶持为引导,企业和林农自筹为主,金融和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全社会、多渠道、多层次的林业产业投资体系,加速建成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3.以资源为依托,全力推进林业产业建设

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是林业建设的两个重要方面。不重视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林业的发展就会迷失方向;不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就会失去持久的动力。林业产业建设必须在建设和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山地、林地、树种和劳动资源,积极培育和壮大林业产业。就我市而言,应把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纳入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依托项目,借用外力,林企联合,培育具有陕北特色的林业产业。把产业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在现有的林业企业中发展林产品加工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大做强,同时依托森林资源和森林景观优势,加快建设森林生态旅游基地,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重点开发休闲度假、生态养殖(植)等特色旅游项目,提高森林生态旅游品位,努力把生态旅游业培育成为我市的一大特色支柱产业。

4、深化改革,鼓励林业创新

林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我们要立足退耕还林,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林业体制,增强现代林业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建立与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林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比如组建林业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等,及时为林业经营者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满足林农在科技、市场、信息、技能培训、政策法律咨询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出台配套改革所需的相关政策,制定相关林业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组建林业要素市场,盘活森林资源资产,促进林业建设可持续发展。

5、抓好林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在当前国家政策对林业的细心呵护下,林业产业的发展迎来了良好的机遇,林业主管部门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尽快建立完善市、县、乡、村的林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到人员、经费、任务三落实,确保正常开展工作;抓好林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合理调配好行政管理、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加强对各级林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林业管理和经营者的技术水平,以适应林产业发展的要求;积极引进和培养林产业科技研发人才,加快对适宜当地自然条件的有发展潜力的优良林产、果木品种进行科学研究,对先进的林业科技适用技术要组织攻关、试验、示范和推广,促进科研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让林产业依靠科技提质升级,促进我市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6.强化领导,优化服务

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行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林政建设的责任,明晰山林权属,充分调动广大林农的生产积极性,努力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不断加强林业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执法队伍和乡村护林员队伍。切实加强林业“三防”工作,制订了一系列林业资源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建立起了县、乡、村

森林防火网络体系,从而确保了我市林业发展持续快速健康。

总之,林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肩负着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各级政府要把林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领导,建立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加大对产业化发展的引导力度。

森林调查报告

林地调查报告

林权调查报告

林业调研报告

林业局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