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黄龙欢迎词(共3篇)

演讲发言 时间:2021-08-28
【www.wendang123.cn - 演讲发言】

第1篇:4九寨黄龙旅游线

四川导游考试九寨黄龙旅游线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从成都出发,逆岷江而上,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马上我们就要进入阿坝州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了,羌族大部分聚居在阿坝州所属的茂县、汶县、理县、黑水一带。他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三千年前,古代羌人就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他们吃肉,穿皮、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后来,其中的一支迁徙至岷江上游生息繁衍,定居务农并兼事畜牧,逐渐发展成为今日的羌族。

羌族喜欢白色,认为白色是吉祥,高贵,友善的。羌族人民热爱大自然,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在他们的多神崇拜中,尤其崇拜白石。

我们沿途可以看到羌族的住房,在他们房子墙正中或转角处砌筑的塔子,多置有五块、七块、九块不等洁白的石英石。羌语称之为“阿渥尔”。这些白石,既是色调灰暗的羌族碉房的一种耀眼的装饰。更是当地羌族群众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物,是神灵的化身,是各种神灵驻足人间的居所。而中间最大的一块,即为神圣无比的天神“阿爸木比达”的象征。羌族群众热衷于将白色石块作灰色住居醒目的装饰物,这与羌族源远流长的喜欢白色的心理是由关系的。他们每块洁白的石头上面赋予崇高的神性加以崇拜并形成普遍信仰,这与广泛流传于羌族中的《羌戈大战》史诗有很大的关系。

《羌戈大战》是一部描述羌族初期形态的英雄史诗,就像是流传在藏族人心中的《格萨尔王传》一样。史诗以神奇的色彩、高昂的格调描述了有人和神共同参与的羌人与戈基人大战的始末,赞美了羌族祖先的英雄形象及光辉业绩。传说生活在岷山草原一带的羌人,突然惨遭从北袭来的魔兵——戈基人的烧杀抢掠,羌人原来的九支宗系被戈基人四处冲散,各自逃生。曾经得到太阳神传授本领的大哥阿巴白构只得率其子孙避于祈尕山中。本来通晓天事、神事、人事的阿巴白构,由于逃生途中将羌文经典不慎遗失并被白毛公山羊偷吃了,因此一时“天事人事都茫然”。而戈基人又尾追不舍,羌人只好与戈基人血战于祈尕山间。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之下,羌人的兵马损失大半,阿巴白构射出的支支神箭,也不能阻止戈基人的猛烈攻击。羌人惨败的哀号声惊动了始祖木姐珠,木姐珠见其子孙遭难,立即从空中抛下三块白石,指令三块白石变成三座雪山,阻挡住戈基人的追击,使羌人得以脱险。羌人脱险后,在木姐珠的指引下,来到本地重建家园,子孙不断繁衍,牛马不断发展,出现一片繁荣景象。后来戈基人再次侵犯,羌族人用神赐给他们的白石打败了戈基人。为报答神的恩惠,羌人准备向神献祭,但不知神是谁。于是白石便被赋予神性,逐渐形成广泛的白石崇拜现象。而羌族传统民居建筑上面摆置的象征天神阿爸木比达的白石、实际也就是白石图腾崇拜的一种遗迹。

大家请稍作休息,看看公路两边的羌族建筑,呆会儿小唐再给大家讲讲有关羌族的其他故事。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我的途中讲解完毕。

第2篇:黄龙九寨之旅日记

20xx年11月6日 星期日 天气:晴

黄龙风景区的主景区为黄龙沟,地理走势曲折蜿蜒,形似中国人心目中“龙”的形象,因而历来被喻为“人间瑶池”、“中华象征”。听说黄龙风景区离我们居住的九寨沟沟口需要近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宾馆工作人员帮我们联系了包租车,于是我、琴姐、赵哥和贾姐组成了一个小团队开始了背包客的自由之旅。(在此说明一下,赵哥和贾姐是来自河南的一对夫妻,在大巴上结识的,很是投缘。)

行程并不算远,但仍然是山路蜿蜒,可怜琴姐从昨天就一直有些晕车,今天又连续颠簸,着实有些吃不消,她斜倚在车窗边,双目紧闭,跟本无心欣赏风景了。我的状态还好,兴奋地和贾姐闲聊着。路的两边是巍峨的山峰,感觉我们一直是面向雪峰的方向行进的,山峰上的皑皑白雪格外耀眼。车子行驶了半小时左右,你可以看到远处山顶上有一座人物雕像,似乎是张开双臂的样子,双手还拿了什么东西,距离太远了,实在看不太清。司机告诉我们,那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而建造的,庄严雄伟。行至山脚下我们在此稍做停留,琴姐也可以缓解一下晕车的状态。我们看到了一块硕大的石碑矗立着,“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朱红大字遒劲有力地刻在上面。我恍然大悟——原来中学课本里讲的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光荣而惨烈的事迹就发生在此地,我再次望向前方的雪山,极目搜寻着山前那遍沼泽地的踪迹,有多少无名的忠魂就长眠在这里,成为了祖国永远的保护神。如果他们的不朽忠魂可以看到现在的我们乘着舒服的汽车,来此游览观光,心里也会无比自豪和欣慰吧,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们用生命创造的!

深吸了几口微寒而清新的空气,琴的晕车也逐渐缓解,我们又继续前行了。

很快,终于来到了黄龙景区的门口,办理好各项事谊,为了节省体力,我们准备乘坐缆车上山。缆车是透明全封闭式的,很安全。我们四人两两相对而坐,互相拍照留念。缆车的滑行索道架在最高的两座山峰之间。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群山从我们的脚下飞掠而过,空中的飞鸟在不远处滑翔着,我不由得感叹人类的伟大创造力,“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传说,在今天的高科技面前终于光荣退隐了,几千米海拔的路程不到十分钟就到达了。下了缆车,前方是长长的石板路,陡峭地向上延伸着,要想看到黄龙最出名的五彩池还需要攀上石阶的最高处。只走一小段路,我们早已是胸闷气短、头晕脑涨、眼花耳鸣了,看到栈道边每隔百余米就设立一个吸氧室,我们明白这是高原反应出现了,吸氧固然可以缓解,但会有所依赖的。我们坚持着,做深呼吸,慢慢适应着。透过栈道旁茂密的林木,五彩池的亮丽色彩依稀可见。我们四人一路艰辛一路兴奋着,转过前面最后的一个弯,一块巨型的颜料调色板豁然呈现在眼前。各种深深浅浅的蓝、各种变化莫测的绿、各种色彩艳丽的黄、还有纯净无瑕的白,在无数个形状各异的天然钙华沉积的池子中晶莹绽放,艳丽奇绝。这众多的彩池,每一个都是相对独立的,汩汩的清泉又把她们融成一个整体。她们相似却不并相同,大小各异,大的约几十平方米,小的几平方米,如蹄、如掌、如菱角、如宝莲、千姿百态。有些池水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五光十色,争奇斗妍;浅滩上水流涌动,阳光照射,波光粼粼,晶莹透亮;水下铺垫着一层细细的浅黄色苔藓,掬起一股滩流,倍感柔软清凉。每一个彩池都是浓妆艳抹,妩媚动人,仿佛是无数的曼妙女子在集体跳着霓裳羽衣舞。此时此地,恍若进入瑶池仙境一般。漫步池边,只见彩池呈梯田状向下延伸排列,犹如巨龙的彩色鳞甲熠熠闪耀。如果整个黄龙就是一条彩色巨龙的话,五彩池就是龙的头颅,黄龙寺就是巨龙的眼睛,也是灵之所在。它坐拥着巍峨临风的雪宝鼎以及珠圆玉润的五彩池,堪称风水宝地,朱红的整体色彩,配上金色的飞檐琉璃,与五彩池的明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寺门前的楹联“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则是对于自然遗产最诗性的描摹。

据记载,黄龙最上端的钙华彩池群,共有693个天然钙池,距入口4166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最先的一粒钙分子,直至汇成容纳天地的晶莹彩池,黄龙经受了岁月的锤炼。 风景如此,人亦然! 当你站在寺前鸟瞰整条黄龙沟时,撩开松苍柏翠的帷帐,一组组精巧别致、水质明丽的钙华池群闪耀着龙鳞的瑰丽光芒,远处亭亭玉立的岷山主峰雪宝鼎有如神龙口中所含的明珠,而当金灿灿的阳光为龙首五彩池描上点睛一笔时,公里长的龙身似乎随时要一跃而起,飞龙在天……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着实令人惊叹!

我们四人在五彩池流连许久,绕行一周后沿着石阶开始下行,途经杜鹃林休息中心、接仙桥就到了争艳彩池、明镜倒映池、这里的池水碧绿澄清,与五彩池很是不同,虽然没有那么明艳但却内敛优雅了许多,我静立在池边,看着映在水中的身影,童心突现,把伙伴们聚拢过来,沿着池边一字排开,伸展手臂摆好造型,于是一个“love”的影像就被暖阳印在碧绿的池水中了,在一片嘻哈声中和相机快门的闪动下,留下了我们对黄龙的爱、对美景的留恋与赞叹。

黄龙的美并不尽于此。随着水飞浪翻一路流淌,在长达公里的脊状坡地上,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又一奇观——金沙铺地。原来,在山水漫流处,沿坡布满一层层乳黄色鳞状钙华体。阳光下伴着湍急的水波,整个沟谷金光闪闪,“龙腰龙背”上的鳞状隆起,则好像它的片片“龙甲”。我想这便是黄龙沟得名的缘由吧。望向遍地的金黄,我居然想到了那个守财奴——葛朗台老头儿,试想如果这位黄金痴迷者,要是看到这漫山遍野的金色会不会把眼球也惊得掉出来了呢?嘿嘿!我想如果他真的来到了这里,也许会在此安家了,那金沙飞瀑下的洗身洞会不会成为他的新居所?于是我好奇地俯身摸一摸水下的黄沙,它们早已在长期的流水洗礼中变的坚硬如岩石了,并不似我们想像的那样只是一盘散沙。原来,环境不仅可以改变物体的外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质地。风景如此,人亦然!

走过了漫漫金黄,又经过了几个小池子里的黄龙游结束了。如果撇开风景不提的话,让我用一个字来形容现在的感觉,那就是“累”,实在是太累了,由于全程都是青石阶,所以是不能有车的,不过也只有这一步一步的走过,才可以真正的感受到它的美。我们一行四人累并快乐着!

第3篇:#九寨黄龙#演绎不平凡的美丽

/。 VIA:一起玩资深驴友@绮小染。 #长假蜜月攻略#。 爱乐活蜜月。

黄龙

黄龙

九寨

九寨

九寨

九寨

九寨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 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