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建设》学习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11-07-04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创新能力建设》公共课的学习。通过学习我对于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能力?如何提高创新能力?有了初步的了解。以下就我的学习体会做一小结。
关于“创新”的概念,经济学家熊彼得是这样认为的,创新是指以新的方式展开的生产,如对于某一给定的生产线,以新的方式组合各种原料及生产活动,以获取更好的经济产出。创新用很简单的话说,就是多积累,把前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下功夫。要敢于想象,要敢于探索多使用发散思维,尽量避免惯性思维,条件允许的可以多想一想,用其他办法可否解决这个问题,
创新能力有多种能力组成,它包括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创新能力有四大特点:1、综合性;2、独创性、3实践性;4、坚持不懈。
怎样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启迪并激活自身的创新意识。学习一方面在于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一方面在于通过学习提高一个人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试着把学习中的“记”向“问”的转化,勇于提出问题,摆脱思维定势,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次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素质。要有拥有健康的心理咨询;良好的自信;灵活的思维,;明确的目标;恒久的耐心;坚强的意识;坦诚的合作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还要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多看看意义深刻的书籍、电影、电视节目,并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没事就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生活,使自己的思维不再局限于书本。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地认识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人才,关键是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因为教育创新的主体是教师,所以有了创新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思想、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我国的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等都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它强调统一性、缺乏灵活性;强调书本知识,忽视实际能力;强调学历、轻视能力,而21世纪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竞争性、创造性,就紧迫要求教师具备创新能力来迎接21世纪挑战;同时我国教育现阶段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中,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它的核心是创新能力。这就必然要求一支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具备创新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具备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了解的所教学科的新发展与教学方法的新变化,掌握适合自己的自学方法,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设备,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做创新型教师还要具备五种能力:勤于思考能力、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质疑能力。只有具备了多种能力,做创新型教师,才能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落实好新课标,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