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自己做风筝的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时间:2022-06-27
【www.wendang123.cn -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自己做风筝的心得体会,欢迎参阅。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9篇 自己做风筝的心得体会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1

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2、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3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

2.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

3.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教学难点:

1、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生:风筝。看到满天飞舞的风筝,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学生想放风筝;想起清代诗人的一首诗《村居》)而作者看到天空中飞舞的风筝,想起了谁?(生:让他思念了30多年的刘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看一看,让作者思念了30年的刘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预:检查预习,学习课文

1、首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2、读词语:

  截去撑地撒脱

  支撑急速拄着

  甩掉转向蹦跳

  泛起跳跃追赶

  酸涩旋转抓住

  谁来正确地读一读这些词语?

3.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说一说文中讲述刘老师的哪些故事?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飞风筝

二、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预习的非常好,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读课文,欣赏精彩片段,感悟刘老师的人格魅力。(出示课件)

1、朗读课文,选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画出相关语句,用心读一读,作简单的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读书感受、补充。

三、议:全班交流,精读感悟。

  师:准备好了吗?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文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一)、镜头一:笑谈腿疾的刘老师

1、学生交流。学生应该能从“刘老师笑着谈到自己的身残”读出他的乐观、幽默。(板书:乐观)

2、失去一条腿已是人生的一大不幸,而刘老师却笑着谈他内心的痛处,这是多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啊。

  师:我们来伴演刘老师讲一讲这个故事。(同桌互演;学生展示。)

3、刘老师的这个幽默的故事,自然也感染了坐在教室的同学。,——(齐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引导理解:这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人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这是因为。于此同时,我们对刘老师也更加地尊敬..,这是因为。

4、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

(二)、镜头二:旋转板书中的刘老师。

1、这样一个身有残疾的老师又是怎样来给同学们上课的呢?(课件)

2、学生交流。抓住“站、好几个小时、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句感悟刘老师坚强不屈的意志和精神。

3、抓住了动作描写来表现刘老师的坚强。

  每一次板书刘老师都要这样转过来,转过去,可他却从不嫌麻烦。从中你又读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敬业)

3、指导读好这段话。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旋转呀!

(三)镜头三:放飞风筝中的刘老师。

1、上课、板书刘老师的这两个故事就让我们感动不已,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2、你关注到了哪些令人感动的细节描写?

  A 抓住制作风筝,风筝各式各样来感受刘老师是个很有生活情趣,做事认真细致、心灵手巧的老师。

  B 从“决不肯”感受热爱生活、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从这个“漾” 字你感受刘老师那发自内心的笑;感受到刘老师内心的快乐、乐观、慈祥,浓浓的师生情;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美好憧憬。)

  C那么去追赶风筝就更具挑战性了,刘老师是怎样追赶风筝的?你关注到了哪些关键词句?

  品味“笑着、叫着、蹦跳着、喊着”包含的乐观与顽强。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生活、喜欢挑战自我的人。

  师:同学们,刘老师竭尽全力放飞的仅仅就是那一只只的风筝吗?在刘老师心目中理想的风筝是什么呢?(放飞的是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乐观向上的境界,不屈不挠的意志,与学生快乐相处的心情,对自己事业不懈的追求??)

四、延:品味心声,感情升华

  对,这就是刘老师心目中理想的风筝,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

  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的一只风筝。(之后出示资料)

3、出示资料:苏叔阳(1938~ 至今)当代剧作家、作家、文学家、诗人。1993年苏叔阳患癌症以来,仍顽强地生活、工作着,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抗癌17年,先后多次手术,苏叔阳72岁的年龄上仍然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吗?”

  生:是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激励着作者顽强地战胜病魔,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师:正如他文集中的一段话:(引读) 不管我多么衰弱,

  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 我就会走, 哪怕是爬行, 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师:面对厄运不低头,是谁影响了苏叔阳? 生:刘老师

  师:面对病魔不倒下,是谁给了他力量? 生:刘老师

  师:这么好的老师,作者怎么会忘记呢?所以在文章最后作者发出这样深情的呼喊,你能把对刘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读出来吗?(屏幕出示这句话)

  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4、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

5.让我们来听一首歌,送给许许多多像刘老师一样的人。(在歌声中,请你想象,如果苏叔阳三十年后又见到了刘老师,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五、作业超市:

  同学们,师恩难忘。你是不是也被刘老师那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所感动,你

  心目中是不是也有像刘老师那样的老师呢?请同学们看今天的作业!

一、必做题:

1.写一写你心目中的好老师。

二、选作题:

1、搜集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制成卡片,贴在自己房间醒目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

2、搜集、查找有关“老师”的对联、诗句、名言、歌曲。 板书:

  理想的风筝

  笑谈腿疾乐观旋转板书坚强

  放飞风筝热爱生活

“班班通”电教优质课评选课题

22、《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高密市大牟家小学:迟有利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2

  22 理想的风筝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二、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把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讨论解决。

3.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

4.学习作者见物思人、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热爱生活,顽强地面对生活。

四、教学难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先来观赏一段舞蹈吧!(欣赏《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同学们,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很多人看了这个节目后不由自主的都伸出了大拇指。

  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面对自己的体残表现得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二)导入

  1.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去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尽管和刘老师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

2.作者在回忆刘老师时写了这样一段独白让我们一起读读作者心中的真情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刘老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作者在分别30年后还对刘老师记忆犹新?这节课我们就跟随着作者苏叔阳先生一起去认识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那—理想的风筝。

(三)初读课文

  1.同学们,本文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形象。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课文打开,自己把课文快速浏览一遍。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听清楚要求了吗?开始。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脚放平,身坐正,一拳、一尺和一寸。)

(四)反馈

  1.完成的同学坐正,用你端正的坐姿来告诉老师,你已经完成了。 2.黑板上有三组词语,先自己读一读,这几组词语分别让你联想到了课文中刘老师的哪件事?

  3.谁来读一读第一组词语: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4.(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5.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谈丢腿) 6.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7.(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写板书) 9.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10.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放风筝)

11.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2.交流。

(五)再读课文

  同学们,通过刚才初读课文,刘老师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那课文又是通过哪些典型的事来写刘老师的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

  谁来说?

(刘老师放风筝) ----对,放风筝在课文哪几节呢?有了吗? ( ) -----哦,谈腿疾在课文哪儿呢?有了吗? ( )-----对,写板书,他在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呢?

1、同学们把这几件事归纳得很好,相信你们课文一定读得很棒!谁来读刘老师谈腿疾的那一段?你来。

2、谁接着读写板书的这一段?

3、放风筝可是作者印象最深刻的,谁来读?

4、请你把第10自然段也来读读。

(六)学习第二自然段

1、同学们,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很不错。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景色描写也很美,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

2、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3、指名读。

4、看着这段文字,我想起了宋代朱熹的诗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同学们,你想到了哪些诗句?谁也来吟诵吟诵?

5、多美的春景呀!让我们一起再美美地读!

(七)学习第四自然段

1、每逢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

2、看,这就是可亲可爱的刘老师。谁来介绍介绍他?

3、刘老师这条腿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我们不知道,那他是怎么说的?

4、听了他的话,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同学们为什么会笑?

5、笑声中,感受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6、你能幽默风趣地说一说刘老师的这段话吗?

7、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理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他乐观、坚强。是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几遍,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为什么有一股酸涩的感情? 仔细琢磨琢磨。

【“酸涩”一词中饱含着复杂的情感,有丝丝的同情,淡淡的心痛,所以这里用了一个词,泛起。】 一起读。

8、这开怀的笑声,这酸涩的情感,还有那更多的尊敬,缘于刘老师,缘于刘老师的这句话——

9、刘老师的一笑一说,让我们读懂了他的风趣,他的坚强,他的乐观。那他写板书、放风筝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动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八)写字环节

  下面进入我们的写字环节。看课文的生字,你会写吗?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这个“翘”字怎么写? 先观察,你说。

  对呀!像这样先观察,再书写,一定会把字写好。

  轻轻地把笔放下,写好字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需要有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精神。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学习

22、《理想的风筝》。(读题)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

2、真是个好记性的孩子!上节课我们从谈腿疾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刘老师的乐观幽默。就是这样一位笑对人生、积极向上的刘老师30多年来,一直行走在作者的记忆深处。他在文中这样写道(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指名读,质疑)

3、同学们,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能够为作者放飞理想的风筝呢?文中有许多地方描写生动细腻,默读课文5—9自然段,看看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也许是刘老师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话,有感受的地方,别忘了批注。

  生默读,批注,师巡视。

二、精读感悟

(一)“写板书”部分

  师:同学们刚才在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写板书部分哪一细节描写打动了你?

  生:“逢到要板书的时候……再转向讲台。”(出示)

1、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句触动你的心灵?

(生谈体会:艰难、坚强等)

2、师:同学们,面对这样的刘老师,你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情感?

师:看来刘老师已走进了你的心里,那就请你带着这种情感读句子。

3、师:孩子,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写板书的情景。

你看,上课了,讲着讲着刘老师要写板书了(指读——“他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你看,他讲到慷慨激昂时又要写板书了(指读——

就这样,每逢要写板书时,刘老师总是用(齐读——

  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引读——“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

  师:同学们,一天好几个小时的站立,无数次的跳跃旋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等)

4、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撑起的是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工作的热爱。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

5、小结:我知道刘老师的一举一动已触动了你们的心灵,也触动了郭老师的心,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文革期间,作者遭受不公正的待遇,由大学教授沦为伞厂员工,他在工长的呼来喝去中备受折磨,;他在众目睽睽之下,顶着用卫生纸做的帽子,挨批斗,遭棍打,甚至游街

  示众。当时多少人因此而自杀!他曾经对生活也感到了绝望,但他在绝望的边缘想起了小学时的刘老师,想起了他上课的情景。此时作者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正是刘老师的这份勇敢、顽强的信念,激励着我笑对命运。多少年来他一直——(齐读“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二)“放风筝”部分

  师:同学们,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这当中又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生:“有一次,他故意撒脱手……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1、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自信、放风筝的快乐、追线端的艰难等)

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这几句话想想哪些地方还写出了老师放风筝时的不容易?(生交流)

2、同学们,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飞跑。刘老师立刻——(指名读:他笑着……线端)纸燕带动线绳跑得好快,一个四肢健全的人要追上它尚且不易,可我们那年过半百又有腿疾的刘老师还是——(指名读:他笑着……线端)在这奋力追赶当中,刘老师可能——(指名说)可能——还可能——同学们不由得冲过去想伸出手去,他却喊着——(指名读:“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不用任何人的帮忙,刘老师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了线绳,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

3、同学们,刘老师紧紧抓住线绳,同时也抓住了什么?面对这样的刘老师你想说什么?那就请你有感情地读读这段话。(指名读)

4、的确,刘老师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一次又一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齐声朗读,记住这感人的一幕吧!(齐读)

5、瞧,风筝抖着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刘老师仰望白云,(引读)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少年。

解词“漾”:本指液体过满而溢出,在这怎么理解?

6、小结: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

7、(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1993年不幸身患肾癌,1994年4月切除左肾,2001年癌细胞转移到肺部,又切除了一叶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面对癌魔的一次次挑战,他也曾极度绝望,死神似乎要把他拽入永远的黑暗。又是一年春天,苏叔阳躺在病床上,他又想起了亲爱的刘老师,他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名说)抗癌14年来,苏叔阳几次三番从癌魔的指间飞过,依旧笑对人生,依旧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创造了人类战胜病魔的奇迹。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可见,刘老师对作者的影响是一生的,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一只理想的风筝。同学们,师恩难忘啊!多少年了作者仍感激恩师,因此他在文中写道:“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齐读)

三、升华情感

  不见刘老师已经30年了!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断,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呼喊——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同学们,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给学生深远的影响。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也让我们的心饱胀着浓浓的敬意与感动。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再次奏响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乐)朗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板书:

22、理想的风筝 谈腿疾

  谈

  刘老师

写板书

  思 念

  放风筝

  追

  不屈的生命,永远的春天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3

  22《理想的风筝》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春天,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

  3.学习通过抓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活动体会人物特点.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刘老师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他热爱事业、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生活中,总有一些镜头让我们刻骨铭心,总有一种情感,让我们泪流满面,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几幅图片(霍金、贝多芬、张海迪、陆永康、海伦·凯勒),这些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他们哪些有共同点呢? 生1他们都是残疾人。 生2:他们的意志都很坚强。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他们都是身残志坚的人。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拥有这种精神的人。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到第22课

  板书课题《理想的风筝》 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回答问题。

  出示课件:读下面每组词,联系课文想一想每组词使你想到文中刘老师的什么故事?

?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 手持线拐

  翩翩起舞

  扶摇直上

  翱翔盘旋 ? 撒脱手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满足 生1:第一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笑谈腿残”的故事。 生2:第二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艰难写板书”的故事。 生3:第三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故事。 生4:第四组词,使我想到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故事。 师:

  板书这四件事。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笑谈腿残

(1)过渡:我们知道,刘老师是一个残疾人,在你的印象中,残疾人提到自己的缺陷一般都会有什么表现?(遮掩、自卑、怕人取笑??),但刘老师却笑着把自己的缺陷拿出来开玩笑,他是怎么说的呢?请同学来读一读。

(2)思考: 你觉得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反馈并板书

(3)问:那么同学们听后,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课件

  2 说说同学们的感情变化。 “酸涩”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找出几个近义词(心

  酸、难受、悲痛、伤心)

  师:是呀,一个没有左腿,身体残缺的人,多么叫人心痛啊。那么又是什么让同学们尊敬呢?(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 多么微妙的感情变化呀,请同学们带着心酸及尊敬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深情讲课

(1)指名读第5自然段

(2)说说从中你感受到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3)反馈板书

(4)有感情地朗读

3、提问学生

(1)默读第6自然段

(2)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语言神态动作来体会刘老师的品质。 相机板书

(3)指导朗读,感受品质

(4)对于这个事情,作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课件 过渡:给作者留下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什么?

4、放风筝

(1)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上课时的刘老师,那课后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8、9自然段,说说作者主要回忆了刘老师放风筝时的哪两个情景?

(2) 品悟句子,体会刘老师热爱生活,挑战困难的精神。

(3)师小结:刘老师虽然身体是残疾的,但刘老师从不让自己的生活失去乐趣,他不但亲手放风筝,既享受着风筝飞上蓝天时的快乐,又享受战胜困难成功的喜悦,从中感受生活的力量。

(4)有感情地朗读 。

  过渡:文章不仅写了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还写了刘老师追风筝的情景,小组交流讨论第9自然段,又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 生:我读出了一位自强不息的刘老师。

三、提升感悟

  虽然已经近30年没见到刘老师了,可这么优秀的老师又怎能不让人思念呢?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带着对刘老师的思念读课文中最后一段吧。 出示课件

四、总结全文

1、整合对刘老师的认识,完成练习 出示课件

2、说说文中是如何表现刘老师这些特点的?

3、小结:通过几件典型的事例,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及作者的感受来表现人物,表达情感。

五、作业:

  从你们迈进小学的第一天起,老师就用她的智慧与心血陪你们走过了数个春秋。趁你们还没有淡忘,那就像本文作者写他的老师一样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多个方面,选取不同方面的典型事例写一写自己的老师,为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丽的记忆吧!

六、板书:

  22 理想的风筝

? 笑谈腿疾 幽默、乐观

? 艰难写板书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

  刘老师 (思念)

? 放风筝 热爱生活、挑战困难、自强不息

? 追风筝

  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小学六年级下学期最后一个单元的课文,因为文本很长,所以要挑最重要的教。因此在教学时我对文本进行了取舍,将文本的真正内涵捏在手中,不断打磨头脑中现有的理念。 在教学谈腿疾、写板书、放风筝这三件事时,我在思考能不能用三种不同的角度去引导孩子去研读,但总的来说决不能脱离了文本,教学时我关注对人物细致的刻画,对有的词句要引导学生去揣摩。如:谈腿疾时的一个“笑”字,值得研究;写孩子们心里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泛起”此次也要推敲;写板书,这一部分是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放风筝这一部分抓一些细节来谈感受,结合课文中的语句把思与读有机的统一起来,如单纯的抓住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这一问题来说的话,学生似乎有一种思维的疲劳,引不起孩子的兴趣,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相关的段落,达到了精读、品读的目的。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4

理想的风筝(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过凤楼镇中心小学 张玲 辜海燕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二、设计思想:

  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通过对本文的讲授让学生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并学会乐观的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叙述的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受到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面对生活。

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通过哪些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五、教学难点:

  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六、教法:

  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整体感知。

七、学法:

  合作交流,读写结合。

八、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让学生熟读并预习课文。

九、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舞蹈《千手观音》。 觉得这个舞蹈怎么样?(交流)

2、他们都是既聋又哑的残疾人,残疾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很多残疾人因此非常自卑,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正。但,有些残疾人,他们却以顽强的毅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生活的强者。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位身残志坚的残疾老师——刘老师。尽管分别近30年了,但刘老师那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始终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中。因此作者发出了“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的真情告白

4、请同学学们翻开课本,我们来学习《理想的风筝》。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

2、纠正字音,学生齐读

3、指导书写,并要求学生组词。

4、出示本课多音字,对学生进行指导学习。

5、学生拼读生字、多音字及组词。

6、学生提出课文中不容易理解的词语,由同学帮助解决。

二、初读课文

  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概括一下,课文中具体描写了刘老师的哪些事情?

三、反馈

1、出示第一组词语,请同学来读一读: 女娲造人 捏泥人 甩泥巴 丢了腿

2、(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3、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笑谈腿疾)

4、谁来读一读第二组词语: 旋转跳跃 撑 离 急速一转

5、(正音,)还有谁想读?(指名)

6、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上课板书)

7、谁来读一读第三组词语:

  撒脱 蹦跳 气喘吁吁 得意洋洋

8、这组词让你联想到了刘老师的哪件事情? (板书:喜放风筝)

9、齐声再来读读这些词语。读着这些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

10、交流。

四、深度感悟

(一)笑谈腿疾

1、出示刘老师图片,谁能结合课文为我们介绍一下刘老师的样子。 (慈祥、忠厚、身体残缺)

  2.课文中是如何描写的呢?谁来为我们读读课文中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 3.同学们,刘老师的这条腿是什么时候、为什么截去的?还记得刘老师讲女娲造人时说的那个故事吗?谁来读一读?

  4.指名读。

  5.刘老师在讲这个故事时的神情怎样?(笑着)

6、这是文章中第一次出现笑,从刘老师的笑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乐观开朗,幽默风趣)

7、将你说的词写在黑板上“谈丢腿”的后面对应得地方好吗?

8、带着刘老师的乐观、开朗的神情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齐读)

9、听了刘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哪些反应?谁来读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

10、同学们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呢?

11、同学们的情感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请你仔细体会体会,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 _________。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________ 。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____________。 (笑:风趣幽默,酸涩:同情刘老师的遭遇,尊敬:乐观开朗,令人敬佩)

12、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地描写。你能将同学们此时的情感用朗读表现出来吗?

13、身残、志坚,刘老师以他那独特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作者永远都不会忘记刘老师那灿烂的笑容。

  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的真情告白—— “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二)上课板书

  1.用心读读课文的第5节,划出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 2.谁来读读描写刘老师写板书的句子。(指名)

  3.为了完成一次板书,刘老师要做出一连串的动作。请同学上台表演刘老师板书的动作。

  4.表演过后你有什么感受?

5、从这一连串的动作背后,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岗敬业,身残志坚

6、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辈子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那一次次的旋转已经成为作者心中最美的舞蹈,让我们共同来记住这美丽的舞蹈吧!学生齐读。

7、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孩子的心,引起孩子们一阵阵激动的心跳,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激动?(感谢、担心、敬意)

8、刘老师就是这样,以残疾的躯体、顽强的毅力,辛勤执教,多么叫人心动,多么叫人心跳,作者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怎能忘记刘老师板书时一次次的旋转,让我们再来读读作者对刘老师那心灵的告白——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9、刘老师那乐观、开朗、风趣、坚强、敬业的高贵品质仿佛是一只只理想的风筝飞进了作者心灵的天空。此时此刻,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请同学们写在自己的书上。

10、时隔30年,每到春天,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思念起他的刘老师。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同样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11、最后老师想送同学们一些名言,希望你们能从中感悟些什么!

  出示:生活中虽然有太多太多意料不到的磨难、挫折,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永远爱生活的年轻的心,只要我们顽强地面对生活,微笑着不断追求,蓝蓝的天空一样属于你,灿烂的明天一定属于你。

12、课后,认真去读一读课文,联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用“理想的风筝”做题目?

  板书设计:

  笑谈腿疾 乐观开朗,幽默风趣 上课板书 爱岗敬业,身残志坚 喜放风筝

十、教学反思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我以舞蹈《千手观音》导入本节课的学习;首先,通过学生的读与组词检查学生对字词的预习情况;其次,让学生自读自学概括文中讲述的关于刘老师的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再次,通过让学生自读、表演等形式体会前两件事所表现出来的刘老师幽默风趣、乐观开朗、坚强敬业的精神。最后通过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面对困难要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热爱生活。

  本节课上完后,基本达到预期目标,让我感到满意的是学生板书和表演两个小点,但也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第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第二,在课件制作中,字体较小,导致后排的同学看不清,影响了课堂效率;第三,缺乏对学生在读上的指导;第四,对学生所提的问题概括性太强,使学生不明白该如何回答;第五,在字词上占用了较多的时间,导致课前安排的一个小练笔“你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没有完成。

  通过反思我发现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去改进,作为一个年轻教师还有很多要我去学习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向其他老师学习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5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教学完这一课,我有挺深的感触,下面谈一谈。

  这节课值得我高兴的是,我利用课件,通过配乐范读,给学生渲染了一个很浓的思念的氛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入了文本,进行了多层次的对话交流,和作者感同身受,一起走进三十年前刘老师的世界里,再以读促悟,所以对于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就不难了。

  课堂的过渡与小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很注重语言的过渡和小结,所以课堂是显得较严谨的。学生也能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的重点。虽然我很努力地去注重了小结与过渡,但在“继续品味细节,感受人物”这一教学环节时,我还是被“卡”了。学生找到了令自己感悟深的语句,但并不一定是按课文的内容顺序来谈的,这个时候我的衔接是很牵强,很不自然的。在备课时,我想到了这个问题,可心中还是把握不大,想兴许上课时能自如地解决。我很感谢听课的老师给我指出来了,并给了我建议。如何进行上下教学内容的衔接,特别是放手让学生来谈就关键语句的感受时,我在教学中最难处理。这个是一直困扰着我的问题,做课件时也很困惑的。我想今后在备课时还是多多请教他人,尽量解决教学上的困惑,让课堂更加精彩。

  如果让我再重新上这一课,我会精剪一些教学环节,如“导入与回顾”再进行取舍或整合,我一定会预设好每一个教学细节的过渡与小结,但也会特别注重教学的生成,发挥好自己的教育机智,随机应变,让学生更能感受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6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随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来回顾一下:

一、我会读。

(1)指组读词语。截去支撑甩掉泛起酸涩

  撑地急速跳跃旋转圆木棍

  擎着仰望漾出撒脱手蹦跳

(2)读得真不错,聪明的同学已经看出来了,这里的每一组词语都讲述了刘老师的一件事情,谁来说一说?

  师生交流:

  第一组写了刘老师“笑谈腿疾”的事第二组写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事

  第三组写了刘老师“放追风筝”的事

  教师板书:笑谈腿疾旋转板书放追风筝

2、热爱生活、渴望激情的苏叔阳。在回忆刘老师这些动人心弦的事情时有这样一段心灵独白:出示:(指生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幻想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3、师引入: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让作者魂牵梦绕近30年呢?这理想的风筝跟刘老师又有何关系呢?(这也是我们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节课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追忆,一起走近这位特殊的老师。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选择一个感动你的故事。然后自由默读相关的段落,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将相关语句圈画出来,用心读一读,想一想,你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老师?适当地作一些批注。

2、交流读书感受。

  过渡语:师:同学们刚才在书上已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现在,谁来说说文中哪个故事打动了你?哪些词句触动了你的心灵?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一)笑谈腿疾

1、师生交流:

①以外貌描写介绍了刘老师的慈祥、忠厚、身有残疾的特点。

②这是一个非常开朗的刘老师。这是一个笑对人生、乐观向上的刘老师。

  从“笑”这个词我体会到刘老师的幽默风趣坦然面对自己的残疾 。

  师:刘老师的幽默源自对生活的乐观。

2、感情朗读:

  师:你们能透过文字的表面更深层次的去思考人物,很好。我觉得无论怎样,一个正常人失去一条腿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而刘老师却是笑着说自己的腿残,是何等的乐观啊!谁能学着刘老师的样子笑着来说一说?试读——指读——评价——再读。

③刘老师笑得那么自然,说得那么风趣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是因为。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是因为。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又是因为。

(学生是笑刘老师的风趣,酸涩充满着理解与同情,尊敬反衬出刘老师的坚强乐观,与孩子亲密无间,令孩子们敬佩。)

▲同学们由笑声→酸涩→尊敬,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呀,这就是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以后我们写作时要多有这方面的细节刻画。能读好吗?(指名读,并及时评价)

3、身体残疾,却那样的乐观幽默,刘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折服了每一位学生,所以作者说——出示: 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过渡语:又是哪个故事,哪些细节深深地感动着你呢?继续

(二)旋转板书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①(“撑地”“离地”“急速”“转”等词语感受老师的板书的不容易,尤其是“急速”中不是轻松,而是竭尽全力的感觉。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敬业、坚强、对工作的热爱)

2、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刘老师靠着一根圆木棍撑地,你说支撑起他的仅仅是这根圆木棍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刘老师的坚强;是他对工作的热爱乐观与自信等)

3、师:看来这圆木棍已和刘老师融为一体了。它不仅支撑着刘老师的身体,还支撑起了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与自信。所以——(引读:他每转一次……激动的心跳。)这心跳源于(对刘老师的担心;这心跳出于对刘老师的敬佩、感动。

①这心跳里包含了这么多的情感,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一起读一读这句话。.出示:“一个年过半百……” ②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刘老师旋转板书的情景。

4、是呀,刘老师的每一次旋转都撞击着同学们的心,更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难怪作者说(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三)放追风筝

  过渡语: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然而,留给作者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谁来说说有哪些细节打动了你?

1、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细节。

(1)“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引导从“决不肯”来体会。指导读出刘老师的坚强不屈。)(这是一个喜欢挑战自我的刘老师)

(2) “他故意撒脱手……”(像孩子一样欢乐、对生活的热爱、自信)体会到刘老师的乐观坚强出示: 语言文字训练。

  刘老师享受着放飞风筝的快乐,此时的刘老师没有说一句话,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他也许会想————————————————

(预设:

1、这只小燕子,多可爱,多自在。这只小燕子不就是我吗?多快乐,多自由。

2、风筝啊,飞吧,你载着我的梦想高飞吧。

  师:对!此时,他也把自己当作小燕子,他还会将风筝想成谁?

  他想到这风筝就是我的学生,正在蓝天上自由翱翔,茁壮成长。

  他还会想着什么呢?(他希望他的学生在未来的日子里和燕子一样高飞; 师:你想得太对了,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是一只理想的风筝。(指着课题说)

2、整合:同学们的感受都非常真切,让我们把记忆的镜头拉得更近些!带着这些感受再次来读读这几个感人的细节。

  课件出示A、(引读)每年春天,刘老师都会亲手制作起各式各样的风筝,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B、他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漾出甜蜜的笑,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C、他故意撒脱手,任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绳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飞跑,当他拄着拐杖,气喘吁吁地追到风筝的时候,脸上现出得意和满足的神气,那时候他一定觉得幸福而充实。 因为…

4、虽然生活是清苦的,身体是残疾的,但是刘老师却用各种各样的风筝装点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生活多姿多彩,所以,作者记忆中永远留着刘老师放风筝的样子——

  出示:生齐读: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粉笔字的手,放起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

5、小结: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在作者的心中从小播下了理想的种子,时时影响着他。我们来了解一下苏叔阳的经历

6、(出示作者照片及资料:)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是刘老师的乐观与坚强激励着他笑对命运。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又一次想到刘老师那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他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三、升华情感

1、看来刘老师的坚强乐观已经深入到了作家苏叔阳的内心,苏叔阳就是刘老师放飞祖国蓝天的一只理想的风筝。

  同学们,不见刘老师已经30年了!可作者对刘老师的思念绵绵不绝,刘老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给学生深远的影响。他放起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也让我们的心饱胀着浓浓的敬意与感动。最后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再次奏响这永恒的思念之歌(配乐)朗读: 出示:刘老师啊,

  您在哪里?

  我深深地、

  深深地

  思念您……

四、拓展延伸,放飞“思念”

1、多么余味无穷的省略号呀!让我们再来一遍。齐读

2、总结:作家苏叔阳通过回忆、、、三件事情,表达了他对刘老师深深的思念,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的刘老师,那么作者是如何将刘老师的这些品格表现出来的呢?

  指名说

3、练习写话:同学们,思念,是一种牵挂,也是一种关爱。从你们迈进甘泉小学的第一天起,许多老师用他的智慧和心血陪伴着你的成长。时不待我,你们即将毕业,那就像苏叔阳写他的老师一样写一写你们的老师,给自己的小学时光留下一段美好的记忆。(选取恰当的事例,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板书

22、理想的风筝

  语言笑谈腿疾乐观幽默

  动作旋转板书坚强敬业

  神态放追风筝热爱生活

……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7

  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篇1: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这“一发”该怎么牵?我算是绞尽脑汁,最终我落实到一个“情”字,作者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之“情”,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认识一个人就要看其貌、察其态、听其言、观其行,那么品读课文时,我就以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为抓手,捕捉到相应的细节描写,从而逐步感悟人物的品格,进而内化为学生对刘老师的“情”,一种无法言喻的尊敬爱戴之情。

  篇2: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是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开头写景,结尾抒情,中间通过四件典型事例突出体现刘老师的人生态度。夹叙夹议。文章很长,仔细阅读,可抓的点很多。但教学时间有限,每点都抓,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为了能使学生在语言训练上有所收获,在思想情感上得到熏陶,在学习方法上有感性认识,在学习过程中能积极参与,我采用了“长文短教,深入浅出”的方法,将教学过程分为感悟人物形象和深化主题理解两个层次,逐层深入,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主线

  课文列举了四个事例来突出人物形象,反映刘老师的精神品质。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在品析这部分内容时,我以“你从中读到了一位怎样的老师?”为主问题,以“刘老师,您在哪里啊?我深深地、深深的思念您……”为情感主线贯穿事例的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人物内在的精神品质。对作者30年念念不忘刘老师的原因获得感性认识。为后面深化理解主题打下基础。这样,整堂课的教学,主线明朗,层次清晰,主旨明确。

二、品细节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在叙述事例时,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进行生动细腻地刻画,耐人寻味。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咀嚼品析,反复朗读,深入理解人物的内在品质。如第一件事抓表情“笑”,读出“笑”背后坚强乐观的精神;第二件事领悟刘老师敬业执着的精神;第三件事抓表情“显出甜蜜的笑”和追风筝时的动作、语言,逐层解读,使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篇3:理想的风筝教学反思

《理想的风筝》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位年过五十的残疾老师,赞扬了他对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和蔼可亲,对生活无比热爱的精神,表现了作者对老师尊敬、爱戴之情。全文以第一人称叙述,采用倒叙的写法,触景生情,回忆了自己的亲眼所见。文章语言生动,饱含深情。

  初读课文,我不禁为作者细腻感人的笔触和刘老师坚强乐观、爱生敬业的精神所打动,特别是其中多处出现的细节描写,更突出人物高大的形象,不失为一篇写人的好文章,我感到在教学中不单要在感悟文字的同时走进人物的内心,更应渗透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正是缘于这两方面的考虑,所以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通过三个特写镜头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浓浓的深厚情意。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运用典型事例,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一、抓关键词句进行体会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从细节切入,抓住“谈残腿”中的“笑”,“写板书”中的“转”,“放风筝”中的“乐”,教学生品词读句,感受人物形象。

  在教学“谈残腿”部分时,启发学生思考刘老师以故事的方式谈自己的腿疾,而且是笑谈,这“笑”字的背后体会到的是什么?教学“写板书”这部分时,出示刘老师写板书的那段文字,通过对动词的理解,体会刘老师的敬业精神。“谈残腿”和“写板书”这两件事并不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只粗略地抓关键词进行体会。“放风筝”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又和课题相关,所以也是课堂的着力点。这部分的教学我可以说是最没底的部分,因为是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我总感到自己不能收放自如,不能将学生的理解引导到位,所以总感到有点慌。

  另外,抓“泛”和“漾”这两个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的词,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准。

二、运用多种读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运用了多种读书方法,有个别读,齐读,引读等,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注重体验和感悟,或感受语言的美,或感受人物形象的美,或感受情感的美。如,在对刘老师放风筝、追风筝这段文字进行引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能将风筝放上蓝天,那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能像正常人那样追赶风筝,那也一定是幸福而充实的。……”用这样的语言,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对人物形象有更深的理解。

三、对课外资料的运用

  文中作者通过三件事中对刘老师的细致描写,加上饱含深情的文字,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思念之情。但作者为什么如此思念刘老师?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意义何在?我想,只要对作者生平的遭遇进行一番了解,就不难找到答案。作者坎坷的经历和最终能取得成功,是受到了刘老师的影响,和刘老师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所以,这段关于作者生平简介的文字,我认为是能在最后起到深化主题,提升人物形象的作用,也让刘老师的形象深深烙在学生的心里,甚至也能影响他们的人生。

  教学过程中,无疑同样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的提问过于理性,使学生的回答好似贴标签,人物的形象也就不能突现;教师牵得过多,既然在上课伊始提出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抓细节描写来感悟人物形象,就应放手让学生去品读感悟,毕竟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为教师的理性和牵制过多,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和思维,导致学生思维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思考,也影响了课堂氛围。

  教学完本课,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基本功还要好好锤炼,问题的设计,教师的引导,特别是要能运用学生的生成性的资源,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8

《理想的风筝》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用朴实的语言刻画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课文主要记叙了腿有残疾的刘老师课上笑说丟腿、转写板书、课下和学生一起放风筝这三件事,在对刘老师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腻描写之中,突出体现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挑战自我、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的思想品质,同时体现出作者对他深深的思念、赞美与钦佩之情。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对文本已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我通过看学生的预习发现,大部分学生能从整体上读出刘老师的乐观、自信、顽强、爱生活、爱学生的品质。而作者是怎样把刘老师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则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就重点教在学生不会处,将长文短教。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品读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从中感受浓浓的师生情。

3、学习细节描写。

  教学重点:通过评词析句,感情朗读,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态度和顽强执着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与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后相互交流,进行思想的启迪碰撞,从而体会刘老师顽强的生命和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的精神。 学法:以自读自悟,语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索。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心中的老师应该是这样的: 课件出示: 三只讲台

  三寸舌 三寸笔 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 十载风

  十载雨 十万栋梁

  过渡:同学们,那苏叔阳心中的刘老师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22《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从字里行间去看看苏叔阳是怎样通过这三件事来描写刘老师的。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一)笑说丢腿,一“笑”见神韵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描写说丢腿的这件事在第几段,刘老师从外貌上看,与众不同在哪里? 谁来说? 指名学生读。 师:如果能将句子读流利那更好,谁再来读,这句话应这样读“靠一根油亮的圆木拐杖支撑”你再读 再次让这位学生读一读。

  师:那这条腿怎么没的,为什么没的,我们不知道,那刘老师怎么告诉我们的? 师:谁来说? 指名读

  师:好的,刘老师用故事的形式告诉我们他丢腿的事情,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个比较伤感的故事,但在刘老师眼里却不那么伤感的故事,谁愿意?我来请一个男生读一读。

  指一名男生读读。

  师:刘老师说了丟腿的过程,那你快看看刘老师在说这个故事时是怎样讲的?找到那个字 学生迅速找到笑字

  师:他是笑着对我们说的,你从这个笑字,读懂了什么?你接着讲 生: 腿没了是个伤感的事,但他不愿把这伤感带给学生们,而以讲故事形式告诉学生,说明他对生活的乐观。 师:真会想,我们鼓励一下他,再指名学生说。

  生:本来丢了一条腿是不幸的,可他却能“笑”着说出来,可见他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

  师:你真会读书,还有谁想说?

  生:他的腿丢了,深怕学生伤心,他用传说形式说出来,说明他的坚强,开朗,真的是笑对人生。

  师:真不错,你读出了刘老师的乐观生活。板书:乐观生活 师:刘老师说完这个故事时同学们有什么样感受呢? 指名读,

  出示: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重。 师:谁可以比他读的更好

  师配乐读:当刘老师讲完女娲造人这个故事时,教室里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心里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加了对刘老师的尊敬。从这句话中,你读出来什么,能不能从相关字,词中谈一谈。

  生:“腾”起了笑声,说明刘老师刚才的话太有趣了,大家都被逗乐了,更看得出来他很乐观。

  师:教室里“腾” 起了笑声,那“腾”字是怎样的呢? 生:“腾”字写出了笑声来得突然,道出了场面的热闹,

  师:其他同学呢?

  生:“酸涩”是学生对刘老师很同情,理解

  师: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好孩子,你看到了吗?同学们是“泛起”酸涩情感的,那你知道“泛起”是怎样的呢它与“冒出”“涌出”有何区别。

^学生无法解决,

  师:不知道没关系,我们小组在一起研究一下(给学生充足时间解决) 我边巡视边引导他们可以利用工具书,还有联系上下文的形式。

  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感受出“慢慢产生”的复杂情感。

  过渡:师:同学们,这是多么微妙的情感变化啊!这就是细节描写,能用你的声音把这种情感读出来吗?,自由练习,再指名读。 学生自由读文

  指名读

  师:我感受到你心中酸涩的情感了,还有谁想读? 再找一位学生读。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齐读)

(二)旋转板书,一“转”扣心弦

  过渡:孩子们,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你们可想而知,当他站在讲台上讲课时,该多么的艰难啊!用我们刚才在说丢腿这件事中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五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五段,教师巡视并及时与学生交流。

2、学生说说各自的读后感受

  生:“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为我们讲课。”从“一站就站上好几个小时”虽然老师右腿没有了,但是他还坚持板书,说明老师很辛苦,更看出老师的坚强。 师:你多会读书啊。 生:我从“年过半百”

  师:“年过半百”是多大年龄(学生说至少五十多岁)你接着说 生:可以看出刘老师特别的爱学生,对工作的认真 师:理解得深!说得好!同学们,这段话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个字?

  生:转。

  师:课文中写用了几个“转”字?

  生:5个。

  师:课文中说刘老师“一天不知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他用圆木撑地,跳跃板书,难不难?(生异口同声:难!)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课件出示,师生齐读)

  用圆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师:刘老师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呀!他只靠着自己的一条右腿,一天要站上好几个小时。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累不累?(生异口同声:累!)可他逢要板书时,仍要——

(再次投影出示上面的文字,师生动情齐读)

  师:如果此时你就在刘老师的课堂上,看到刘老师这样跳跃旋转,你最想对刘老师说些什么呢?请在课文的空白处,写下此时你最想对刘老师说的话(学生挥笔疾书,教师指名表达)。 生:我想帮老师写板书。 师:孩子,你真好。

  生:刘老师,您辛苦了,您可以歇歇再上课 师:你表达自己对老师最质朴的谢意,还有谁说? 生:刘老师,你对我们的爱,我们会永远记住的。

  师:孩子们,你们真懂事,我们的刘老师,他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向孩子们讲述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知识,刘老师每一次的跳跃,都是用生命在舞蹈,带着这种情感读(课件出示第五段)

(三)喜放风筝,一“喊”抒真情

  过渡:是啊!这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然而,留给苏叔阳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时的情景。

1、师配乐读第七段,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风筝吧!默读课文第

8、9两小节

  看看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刘老师?并在令你感动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默读,圈画,批注。)

  师:我们来分享彼此的阅读收获好吗?

  生:“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刘老师虽然失去了一条腿,但是他坚持要自己放风筝,可见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师:没错!看出他很热爱生活。板书:热爱生活

  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要问,刘老师放风筝的时候为什么要故意撒脱手呢?还有,当风筝飞跑时,他为什么不让我们管,而要自己去追呢?他可是个腿有残疾的人呀?

  师:读书贵在有疑,你能提出这个问题太了不起啦!请同学们都来想一想。(可以联系上下文去理解)

  生:他这是在挑战自我,说明他很自信。

  生:第八节说他不像一个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下面这样写更能看出他有着孩子一样的精神与活力。

  师:读书就应该像他这样贵在上挂下联。

  生:他觉得自己和正常人一样,为学生做好榜样作用,让我们以后要和他一样敢于面对自己,表现出顽强的生命。板书:顽强生命

  师:同学们,你们看到这段中有一串的动作词语吗?

(出示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绳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师:他笑着,叫着,他在叫什么?你来叫

  师:没找到,那你来叫,你这不是叫,谁再来叫? 再次指名学生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

  师:会学习的人!你不光关注文章写了什么,还要关注了表达方法。谁来说说?学生说到语言、动作、表情描写。

  师:对,这段话写出了刘老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很细致。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将刘老师的自信、乐观、坚强描绘得形象、逼真,在平常的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作者的写法

  过渡:那刘老师放飞的仅仅就是这一只只的风筝吗?

  生:理想的风筝就是刘老师坚强、乐观的精神,他要超越正常人,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翱翔。

  师:正确。同学们再思考,刘老师为什么带领他的学生放飞风筝?

  生:他想让自己的学生也像风筝一样在蓝天上飞翔。

  师:是呀!正是刘老师的敢于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缺陷,追求他自己心中的梦想,热爱生活,这就是刘老师心中的(学生接着读题)

三、品味心声,放飞情感

  师:一晃30年过去了,当年的苏叔阳如今已满头白发(出示苏叔阳照片)但在他的内心依然留存的是对刘老师不尽的感激和无尽的思念,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指名学生接着读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对刘老师思念的句子(配乐师生读)

  过渡:30年过去了,在苏叔阳的心中仍然怀存的是对刘老师的思念。出示: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你来读(学生读) 师:你也来读(学生读)

  师:多么无穷的省略号啊!你思念刘老师的什么呢? 生:思念他风趣幽默的语言 生:思念他震人心弦的板书 师:还有呢?

  生:思念他追赶线端的身影,更思念他敢于挑战自我,热爱生活,对自己充满希望的心。 师:你们说的真好。

  过渡:刘老师的影响就这样陪伴着苏叔阳,以至于在大波折面前,他依然坚强的生活

  补充苏叔阳的资料。教师配乐读 他一生经历坎坷,“文革”期间曾遭受非人迫害,被关进牛棚,很多人以悲壮的方式结束生命,可他没有。1994年4月,他做了肾癌手术,切除了左肾;2000年新年的时候,发现癌细胞转移,之后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抗癌14年,先后多次手术,其间却完成了200多万字的作品,出版了

七、八本书。

  苏叔阳七十多岁时仍笔耕不辍,积极乐观地过着每一天。

  师:在苏叔阳心中,永远怀恋的就是对刘老师深深地思念,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师:正是刘老师的乐观自信坚强,默默的支撑着苏叔阳,所以,每当春天来临时,当天空上翱翔起一只又一只风筝时,苏叔阳心中不由自主的呼喊起来--再次引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四、当堂检测,拓展积累

  师:同学们,刚刚课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那请你选择一种细节描写去描述一个你印象最深的人。(可以是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等描写)

  学生自由写一写,再师生共同交流并在班级展示 过渡:老师有几句名言想要送给大家。

  拓展积累名言:(师生共读)

1、人的一生就是进行尝试,尝试的越多,生活就越美好。——爱默生

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马克思

3、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

  总结:今天,刘老师带我们一起放飞了一只又一只理想的风筝(齐读课题),课下,将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背一背。用我们这节课所学到的方法(从字、词、句中去感悟、去理解),运用到今后的学习中去。

  板书设计:

  22.理想的风筝

  乐观生活

  热爱生活

  顽强生命

听理想风筝教学心得体会共9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放风筝这个典型事例的描写,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作者的感受,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

2.体会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想法与表现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之间的关系。

一、回顾课文 确定目标

1.复习: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刘老师一起去放飞——(读课题《理想的风筝》)2.引入:在这篇文章里,作者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饱含这他对刘老师浓浓的思念之情,而最能抒发这种情感的是这一句(出示):“刘老师啊,你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你??”作者会思念刘老师的什么? 3.“春天又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摇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连翘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长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一只只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人仰望天穹。”“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二、在“放风筝”中感受刘老师

1.轻声读读课文7至9小节,想一想:读了刘老师放风筝这件事,你又读到了怎样的刘老师?

2.拿出你的笔,画出相关的词句,并在这些词句旁写下你的感受。 3.刘老师哪些放风筝的细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交流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批注并及时通过朗读表现。) 预设:

  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刘老师课余便在校园的操场上,放弃他亲手制作的风筝。 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快乐。(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 “故意撒脱手”(挑战自我,自信自强)

“他笑着,叫着,??” ,从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相信自我)指导读好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整合出示放风筝的语句,读一读看看这几句话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从制作风筝到放追风筝都是亲自去做,刘老师坦然面对自己的腿残,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细节,这才是真正的热爱生活啊!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去感受刘老师的幸福与快乐吧 教师引读:(配乐)春天到了,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舒展着自己的腰身。在晴朗而没有大风的日子(学生接读)虽然刘老师的腿不便于奔跑,然而(接读)刘老师不但要亲手放飞自己做的风筝,感受生活带给他的快乐,有时候还(接读)看

(3)他仰望白云,注视着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 刘老师望着风筝会想些什么呢?

  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自己就像风筝?? 望着天上自由翱翔的风筝,刘老师很快乐,他想到了(

)就像风筝??

(4)师引读:想着想着,刘老师的脸上就“他脸上漾出的那甜蜜的笑,使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

“漾”原来什么意思?这里指什么?这个漾字让你感受到什么?(自信满满,满心欢喜)

4.同学们想一想,刘老师放飞的只是风筝吗?他放飞的是什么呢?那刘老师放飞的是什么理想呢?(热爱生活、坚强乐观??)

  是啊,这自由翱翔的风筝,有刘老师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刘老师对学生的殷殷期盼,这就是刘老师的理想,这就是刘老师放飞的理想的风筝。 板书:放飞

  师:刘老师拼搏顽强的意志,热爱生活的执著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走进刘老师的内心世界,朗读第7至第8自然段,记住这动人的场面。

三、品味心声,感悟“思念” 1.这样生命顽强、热爱生活的刘老师,勇于挑战自我,让生命发出最强音,所以三十年来,每当春天又到时,作者就会产生这样的思绪

(配乐读“不见刘老师已经近30年了??永远在蓝天上翱翔。”) 2.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中你们听出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哪些情感?(板书:思念)

3.是的,这思念是一种牵挂,是一种爱,更是一首无韵的诗歌——

(以诗歌的形式出示: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中行走??)齐读

4.教师:三十年来,作者饱尝了生活的艰辛,历尽人生的坎坷:

(出示:苏叔阳的资料,指名读)苏叔阳 :当代著名作家。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文革期间,他遭受了种种非人的折磨与迫害。93年厄运又一次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肾癌。94年切除了左肾,2000年切除了左肺,后又发现脾脏内有一块肿瘤,躺在病床上的苏叔阳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就这样,他一次次与病魔抗争,抗癌十几年中,他始终笑对人生,笔耕不辍,写作300多万字,出书7本,他创造了人类战胜癌魔的奇迹。

5.问:从苏叔阳的经历和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与刘老师有什么关系? 正是因为刘老师的影响,所以苏叔阳虽然历经磨难,但是他绝不会向命运低头,因为他的世界里永远有那些数不清的——理想的风筝,永远有刘老师的影子——读“刘老师啊,您在哪里?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

  想想,这儿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6.师:当病魔缠绕着我时,是刘老师敢于向命运挑战的勇气激励着我,当我写作遇到挫折时,是刘老师坚强不屈的精神陪伴着我,当“文革”的暴风雨来临时,是刘老师笑对人生的乐观感染着我。

  所以苏叔阳在《谢谢老师》这篇文章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配乐朗读) 把老师比做母亲,把老师比做人梯,比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红烛,比作努力吐出最后一口丝线的春蚕,都不过份。这世上倘没了老师,人类将永陷入混沌。老师是擎天的柱,润泽大地的春雨,让人类绵延不绝的大军,假如人世上有一种专门吃苦而造福别人的职业,那便是老师,没有任何人比他们更神圣。不管是华发满头,还是青春年少,让我们手牵起手,躬下身,向所有的老师虔恭地祝福,含泪说一声:“谢谢啦,谢谢你们,老师!”

四、提升感悟,深化主题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像刘老师那样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的人,我们一起来看(出示视频资料)

  看后说说你的感受。

2.小练笔:在你小学六年的生活中一定也有像刘老师这样的老师,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你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