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再别康桥》的思考

综合文章 时间:2020-08-27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在老一辈作家中,英年早逝的徐志摩尤其受到年轻朋友的喜爱。特别是他那首著名的诗《再别康桥》,让他成为浪漫的化身。但在我看来,《再别康桥》,除了“优美的音节和诗人优雅洒脱的风度”之外,“在”字或许能给我们更好的理解。

《再别康桥》之前,徐志摩写过很多关于康桥的诗文。1922年第一次离开康桥,写了一首长诗《康桥再会吧》,后来又写了《康桥西野暮色》,《康桥晚照即景》,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桥》等诗。康桥给志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罗素来到英国,用他的话来说,“我想和这个20世纪的弗罗特尔一起认真读一些书。”他的“书”没有起作用,因为罗素要求剑桥开除,但他留在伦敦,然后去了剑桥。徐志摩在康桥的第一天,应该说是有些落寞。一起住过几间茅舍的张幼仪,成了前妻,他“在康桥只是个陌生人,没人认识他。”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中,徐志摩曾写道“独处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我有时认为这是任何发现的首要条件。”他发现了什么?他发现了剑桥。他曾说:“说实话,我连家乡都不知道。康桥,我挺友好的。”康桥对许的印象如此之深,更何况是一个“独处”时相处的朋友。难怪他不止一次写剑桥,更何况剑桥对他的人生帮助很大。他反复说:“我的眼睛是被康桥睁开的,我的求知欲是被康桥激起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的。”可见剑桥对他的影响很大,这是他之前关于剑桥的著述的情感渊源:对剑桥的怀念和对过去的怀念是主要的感情。

然而《再别康桥》并不是完全一样的背景,也不是纯粹的感情。《再别康桥》是徐于1925年11月6日回国时在船上写的。在徐志摩的信(1928年10月4日写在船上)中,他提到要去印度,“偿还他许了几年的一个愿望,在他升天之前见一次老人”,然后返回上海。如果许真的先去了印度再回国,那么《再别康桥》应该是在从印度回上海的船上完成的。在这封信里,徐还写道:“采眉,我很想你。你一离开马赛,就觉得急于回去的人讨厌一脚不回。”因为思念,他非常想念鲁,渴望回家,那么他怎么能写出《再别康桥》这样深情、难抑、洒脱、感人的奇葩呢?其实不难理解。正是对康桥的留恋、对眉的留恋这种矛盾的内心,使得徐的《送别康桥》深情而不缠绵,留恋洒脱。就像一臂之遥的一滴甘露,想说再见的时候就粘在心里。所以会有“我轻轻的离开,就像我轻轻的来。”他这一次的重游没有以前那么沉醉和缠绵了,所以显得有些轻松和洒脱。不过,毕竟如前所述,康桥给了许最深的记忆。所以要说再见,往事如陈年美酒般芬芳,撩拨着你的心。徐就是这样。康桥过去的场景再现在我们面前:刘金、青翼、淡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应该说,这种依恋的升华始于第五节《寻梦——》,是沉淀在池中的彩虹般的梦,让他想起了旧梦,想起了挥之不去的“旧愿”和“理想”。风景不变,人员完全不一样。诗人再找不到老朋友是注定的。所以“不会唱歌”“得沉默”。此时此刻“沉默”的不是“今夜剑桥”,而是作者本人。这位诗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过去生活的甜蜜回忆中了。作者一觉醒来,明白自己又在说再见,这让诗的结尾带上了一些苦涩、怅惘和难言的情怀。所以这最后的“挥袖”带来了一些无奈,诗人不想带走一片云彩。云是梦,诗人可能只想永远珍藏在心里(也许包括和泰戈尔在一起的那些日子)。

当然,这首诗的美不仅仅在于诗人细腻的感情,还在于艺术形式,音乐美和建筑美在这里融为一体,这大概也是很多人喜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