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1篇

综合文章 时间:2024-03-19
【www.wendang123.cn - 综合文章】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1篇(三上教科版科学教案),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1篇(三上教科版科学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25个字,会写27个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词语。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理解词语,识写汉字。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小组pk的形式,让学生汇报识记字形的方法。

  3.争当“识字小明星”,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这节课是字词课,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本单元内容,相信大家对字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对这两课文字词的掌握情况。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快速朗读课文,读准预习时所画的字词。想:两课文各写了一件什么事?

  2.组内交流预习字词情况,互帮互学。

  (1)学生交流词语,理解词义。(理解词义时,可以结合课文的语句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还可以通过字典查找词语的意思。)

  (2)组长带领组员互认生字,轮流组词。

  3.全班展示,多元交流

  (1)学生汇报字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郊游巷口绷带委屈牢骚其实刹那瞬间

  彼得账单瞧瞧受遣似乎索取餐盘芬尼

  如愿以偿羞愧万分怦怦直跳蹑手蹑脚小心翼翼

  出示认的字:郊破巷绷委屈骚其罢刹

  消瞬帐彼瞧款遣索餐欠

  尼偿羞怦翼

  出示写的字:拐弯郊划扎附碰委屈疑

  久寻父终彼店瞧邮忽然

  欠项助晚偿怦围

  (2)认读字词(指名读、轮流读字词)

  (3)开火车给生字组词。

  (4)组内赛讲词语的'意思(小组成员赛讲词语的意思,选出优秀者准备参加全班赛)

  (5)以抢答的形式来理解词语。

  第一种形式:师出示词语,各组选手抢答意思。

  第二种形式:师出示词语的意思,生来抢答词语。(获胜者发智慧星)

  4.教师检测学生组内学习情况。

  (1)学生到黑板前给认字注音。(师生共同)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易读错和易注错的字音。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1)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生字。

  (2)以各组pk的形式来识记字形。

  (3)教师奖励最棒的小组“学习星”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师生共同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2)教师提醒学生易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四、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五、布置作业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2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三、回忆中的大树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阅读,在课文中体会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深厚友谊,懂得“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2.认识课文中的几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的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 人们常说“千金易得,直音难求”。

  2. 板书:知音

  二、初读,了解内容: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2.再读课文,想一想每自然段的意思。

  3.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再读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俞伯牙为什么称钟子期为“知音”?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为什么再也不弹琴了?

  2.汇报,相机指导读俞伯牙与钟子期的话。

  四、识字,巩固阅读

  1.师出示字卡抽查生字,小组内互读互查。

  2.阅读课文全文。

  五、拓展延伸阅读

  1.读了这个故事,你怎么理解“千金易得,直音难求”这句话的?

  2.生活中,你有知心朋友吗?你觉得应该怎样相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4

  一、活动目标:

  1、经过引导幼儿自我动手做实验,从而明白两种颜色加在一齐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观察本事。

  2、体验探索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黄色的水若干,红、黄、蓝三色颜料。

  2、演示记录卡和操作记录卡若干。

  3、操作图若干,透明塑料纸若干,调色卡人手一份。

  4、毛笔若干,抹布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以变魔术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师:看,这是一瓶什么颜色的水呢?(黄色)

  今日,教师来当回魔术师,来变个魔术,你们想不想看?

  请小朋友仔细看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喽!我们一齐喊一、二、三!(教师摇晃瓶子)

  黄色的水变成什么颜色的水了呢?

  2、自由讨论:

  师:谁明白魔术师是怎样把黄色的水变成绿色的水的?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告诉教师!

  3、自由探索

  ①究竟加入了什么颜色的宝宝了呢?请每位小朋友也来当回魔术师:你们看教师帮你们请来了红色宝宝、黄色宝宝、蓝色宝宝三种颜色宝宝,请你们选择其中的一种颜色宝宝把瓶子里的黄色宝宝变成绿色宝宝?

  ②谁变出了绿色宝宝?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变出来的?(幼儿回答)

  ③总结:我们此刻一齐来试一试,然后用记录卡把它记录下来。

  (出示大的示范调色卡教师边讲解边调色,并出示记录卡进行记录)

  4、探索操作

  师:咦!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变出了什么颜色?(认识橙色)

  师:那又是怎样变出来的呢?先不要说出来,教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调色卡,请小朋友试一试,怎样能够变出橙色?再把它记录下来。(幼儿调色并记录)

  教师总结:请幼儿说一说,教师出示大记录卡边讲解边示范。

  5、引导幼儿发现并记录

  ①蓝色宝宝和红色宝宝也想手拉手,那它们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请你们自由选择一种材料试一试,能够用瓶子,也能够用调色卡,还能够用透明的塑料纸重叠起来看看,然后把你们的.发现用记录卡记录下来!(幼儿自由选材操作并记录)

  ②变出了什么?请你把你的记录卡讲给大家听听。

  ③教师总结:出示大记录卡进行记录。

  6、操作游戏:变色眼镜

  师:小动物们听说小朋友学会了一样本领,所以想考考你们,瞧!小猴戴上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香蕉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狗戴上红色的眼镜看蓝色的蓝莓会变什么颜色了呢?小猫戴上黄色的眼镜看红色的苹果会变什么颜色了呢?(边说边出示大操作纸)请个别幼儿讲解。

  四、延伸活动:

  小动物们要回家了,我们赶快到教室去用会变的颜色做一条彩色的围巾送给它们吧!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5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要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一、教学目标

  1、结合《猴子捞月》等寓言故事进行戏剧性表演,增进学生对光与影现象理解,拓展艺术思维与想象与想像的空间。

  2、欣赏巨石陈图片,学生在交流、探索中了解光和影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发挥想像创造自己的“巨石阵”。

  二、教学过程:

  1、观看VCD片子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我国古代最具创造性用品——日晷图片或录像资料。

  例如,从故宫太和殿前的日晷引入教学,启发学生根据这一古代人的创造展开课题。

  2、请学生选择讲述或朗诵自己所熟悉的《猴子捞月》、《月亮走,我也走》等寓言故事及童谣。

  3、从这些作品的情节中回忆和感受生活中光与影的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并举例说明。

  4、启发学生利用不同的社会资源查找有关金字塔的资料,在班里展示埃及金字塔的图片,利用金字塔的造型用光的不同角度的照射产生的光照效果,讨论光与影的科学问题。

  三、教学:

  注重对光与影问题在艺术作品表现中应用的`讨论,对有新的、特殊见解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建议大家将自己学习这一课题的感受书写出来,存入自己的艺术挡案夹。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能借助插图提供的情景及联系生活实际与他人进行交流。

  2.使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学会尊重别人,争做有礼貌、有道德的、会尊重别人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理解、体谅别人的处境,有尊重他人的意识。

  1.插图、投影。

  2.问路的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2.请同学们看小品〈〈问路〉〉或老师讲述:

  3.明确目标,研讨案例。

  4.明确要求。

  5.仔细看图,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

  6.换为思考:如果你是插图中任务你会怎样做?

  7.联系生活实际,延伸拓展。

  8.同学们,我们平时有没有不尊中别人的地方?

  9.你今后怎样做?

  10.课堂总结,引入生活。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几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②我们周围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布等。

  (2)科学探究。

  ①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②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③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懂得材料的使用情况标志着一个社会技术发展的水平。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将能够了解生活中的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并能通过调查身边常见的材料,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成果评价:

  (1)概念发展。

  层次①:学生不知道周围的物体是由材料做成的。

  层次②:学生知道了周围的物体都是由材料做成的,材料种类不同。

  层次③:学生清楚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玻璃、纸、布等。

  (2)探究能力。

  层次①:学生能感知身边的材料。

  层次②:学生通过调查能辨认不同物体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层次③:学生能观察并描述常见材料的主要特征。

  教学背景: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来看,一般都是由具体的事物逐步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学生对物体非常熟悉,因为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可以直接凭感官体验。而材料这一概念相对抽象,虽然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但材料名称、特性、用途等未作系统的研究,因此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既是教学重点又是难点。在研究材料的活动中,希望他们把具体事物与词汇建立联系,并进一步发展运用感官进行观察的能力,并逐步发展他们用语言描述材料特性的能力。

  教学准备:

  ①用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②课件(古代材料和现代材料)。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知道我们这节课要研究什么吗?那么什么是材料呢,举例说一说。看来同学们对材料并不陌生,那么材料在生活当中究竟有哪些应用?每种材料又有哪些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板书课题)

  2、调查了解身边的材料。

  (1)首先我们来看一看我们身上穿的、佩戴的、随身携带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2)看来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判断得也很准确,下面我们小组合作完成两项调查。调查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和教室里的物品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边调查边记录,小组讨论调查哪里的物品,到老师这里取记录单。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调查结果展示汇报。

  (4)小组交流:材料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

  (5)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有什么想法。

  3、探究材料的特性。在我们周围,很多物品都是由多种材料做成的,比如一扇门就用了木头、金属、玻璃等材料,那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呢?下面我们就任选一种材料进行研究,看一看每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制作物品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1)小组讨论,到前面取材料。

  (2)学生活动,探究材料的特性。

  (3)汇报交流。

  4、拓展延伸。材料无处不在,说明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材料组成的物质世界里。

  (1)思考:如果没有材料会怎么样?

  (2)课件出示:古代材料和现代材料。

  (3)总结,提出希望。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练习,使学生能够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有选择地介绍给大家。

  2.培养学生在口语交际时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3.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难、重点:

  1.使学生通过口语交流,知道哪些动物具有神奇的本领,从而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动物世界》要向大家介绍动物的神奇本领,可是还没找到合适的主持人,你们有信心竞选小主持人吗?只要你在这次“口语交际”课山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资格竞选小主持人了。加油吧!

  2.自由读书,理解要求。

  (1)全班自由读书上的文字说明,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自由汇报。

  (2)师生总结说话要求。

  a介绍自己了解的具有神奇本领的动物。说明它们的这些本领对人类有哪些帮助。

  b说明自己所介绍资料的来源。

  c同学之间展开互评。

  3.小组练说,互相补充。

  小组内练习说,同学之间随机补充,互相纠正评价。

  4.推荐代表,全班交流。师生评价。

  5.总结。

  (1)师生评价表现最出色的小组,选出《动物世界》节目的主持人。

  (2)动物世界是神奇的。动物是人类永恒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与它们建立和谐的关系,因为动物和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9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自己尝试做小实验,使幼儿初步感知“水蒸气蒸发”以及“雨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科学现象。

  2.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3.激发幼儿观察、发现、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木偶台、木偶小兔、兔妈妈。

  2.酒精灯、烧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机、故事《小水滴旅行记》、有关幻灯片、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教师木偶表演,提出尝试问题

  教师以兔妈妈带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问妈妈:“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故事情景导放课题,提出问题:“小朋友,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吗?”

  二、小朋友做小实验(幼儿第一次尝试,分组活动)

  1.幼儿点燃酒精灯,把水加热。

  2.教师提出尝试问题: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4.讨论:你平时看到过“蒸发”现象吗?

  (发散性思维)

  三、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幼儿第二次尝试,集中活动)

  1.请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还是热的?

  2.倒热水在杯里,问:杯子里冒出来的是什么?(水蒸气)

  3.把玻璃片盖在茶杯上,会出现什么?

  为什么玻璃片上会有小水珠?得出实验结果:水蒸气遇冷就会变成小水珠。

  四、放幻灯(通过直观教学,重点理解“为什么会下雨”的科学现象)

  1.太阳是一个大火球,又像一个厅怪的炉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阳一晒,都变成了水蒸气,这么多的水蒸气都到哪里去了呢?

  2.请小朋友听一个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记》(结合幻灯)

  3.请小朋友把“天上为什么会下雨”的小秘密告诉兔妈妈和小兔。

  五、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

  1.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好处。

  2.请幼儿试着说出雨的危害。

  3.总结幼儿讲的雨的好处的危害,教育幼儿从小学知识、学本领,长大当下名科学家,要让雨为人类做更多的好事。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别董大》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背诵古诗。

  2、感受朋友之间的深情厚意,体悟重点诗句的情味,受到古诗文化的熏陶。

  3、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诵读,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感悟诗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遇到过与亲人或与小朋友分别的情形呢?如果有,那么你们当时的感觉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我们共同赏析王维的这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诗题:送元二使安西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2)强调题目读法

  (3)我先来阐明一下我们本节学习古诗的三个重要步骤

  1、晓字音,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吟诵,悟诗情。

  二、阶梯引领,逐层悟情

  (1)晓字音,知作者

  1、对于王维你了解多少?

  2、让我们自由地地读一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可以借助字典。

  3、生汇报,师纠正,检查学习效果。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①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师:这一句你认为怎样读?指几名读。

  ②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舍:she四声,宿舍、校舍。多单字,还读三声,舍不得、舍己救人。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和前一句连起来读读。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更尽:再饮完。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却还没离开,看出他们依依不舍)读出来,好吗?

  ④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元二喝下这杯酒了吗?我分明感觉到这酒里还有点别的滋味。你品出来了吗?这一杯酒够不够?那就……读出来—

  ⑤大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及全诗的意思。

  (3)多吟诵,悟诗情。

  1、师生共读(配乐阳关三叠)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呢?从诗中的哪些字词中最能看出王维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呢?(“劝君、更尽、无”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

  2、想象自己与亲人朋友分别时的场面,加上你从诗中体会到的情感,再读这首诗。生自由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再指名读。有时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我们还可以加上动作朗诵这首诗。(生练习)

  4、下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诵这首古诗。小组读、轮诵、表演读、唱诵……

  三、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1)在我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离别容易相会难,所以描写送别的诗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首投影出示《赠汪伦》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重点理解“将欲行”“踏歌”“不及”“深千尺”感情朗读体会李白依依不舍。

  3、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赠汪伦》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4、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四、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还是以歌相送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什么?

  (3)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布置作业: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自学第三首《别董大》。

  (4)教师总结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理解词语。认识25个生字,会写17个字。

  2.通过多元的识字方法,掌握本课的生字生词。

  3.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重难点

  1.会认、会写生字,理解新词意思。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字词的`能力。

  乐学善思办法

  1.通过竞赛解词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同时,掌握生字。采用小组竞赛、抢答、游戏等方法理解词语熟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走进《电影的诞生》和《蝙蝠和雷达》两课文,同学们可以尽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并自学生字。

  2.师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培养能力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己喜欢的词语和生字。

  2.组内交流,互学互助

  (1)展示词语,理解意思,不懂的词查找词典、字典。

  (2)互考认字,互助组词。

  (3)小组竞赛,抢答词语。

  3.回报展示,多元认读

  (1)学生汇报字词(师板书)

  (2)学生齐读,指读,轮读字词并组词,强调多音字字音。

  (3)组词游戏,理解运用。

  4.板前检测,认字注音

  (1)生字生词注音组词

  (2)师生

  5.识记字型,争夺状元

  (1)学生回报记字方法

  (2)评出记字“小状元”

  三、重点指导,关注书写

  1.找出易错的字

  2.确定每个生字主笔的定位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

  4.师生共同本节课内容

  5.布置作业